新形势下的环境新闻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的环境新闻报道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演变成为近些年突出的社会问题。环境新闻报道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应积极转变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新闻报道起源于美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并且和中国的新闻模式相融合。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加剧,旧有的环境新闻报道形式已不能适合当下社会的要求。目前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影响着人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并进一步影响人们行为上的改变。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讨论环境新闻报道的模式说起,试图指出旧有新闻报道模式的弊端,尝试从信息传播的领域探讨我国现有环境新闻报道模式改变的可行性。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新闻
1 什么是环境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环境新闻呢?以下是目前国内学界比较普遍接受的定义。
许正隆有关“环境新闻”的论述:所谓环境新闻,即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
王宏波:生态新闻是专指以反映人们从事保护土地、森林、草原、能源、水资源、植树造林、江河湖泊小流域治理、美化环境、防风治沙、净化空气、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防治和综合治理“三废”、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环境、取缔沿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的小矿山和小工厂、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维持生态平衡、提高人类生存环保意识的活动的专类新闻报道。
学者张威认为“环境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门类,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也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强调环境新闻的作用,“所谓环境新闻,狭义地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公众普遍关注的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广义地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信息。”
美国著名环境新闻学教授、环境记者michael frome强调了环境新闻的目的性、科学性、公众性、调查性、揭露性,他认为环境新闻不仅仅是报道和写作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它的出发点是一种社会服务的概念,让纷争和诉求发出声音,要诚实、可信,目标明确。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新闻提供的不是一般新闻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其所提供的信息是要让公众能够在知情的基础上参与决策。
西方业界与学界对于环境新闻定义较为完整、也能够为众多人
所接受的是曾在爱达荷、佛蒙特与西华盛顿大学执教的教授麦克·弗络姆先生的定义:“(环境新闻)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最新)环境问题的作品”。这个定义表明了环境新闻的制作过程,也突出了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征:它更注重科学性、调查性与批评性。其实我们探讨的环境新闻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环境新闻学本身,它只是环境新闻学内包含的一种报道方式。环境新闻学到目前为止研究的人很多,但还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定义,可以肯定的是它必须通过大众媒介的手段这一点才能够达成共识。用我国当下环境新闻报道的特点来概括,环境新闻学就是深度挖掘媒体通过环境报道来达到人与环境和社会三者平衡发展、和谐共融规律的科学。
2 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发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之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而随着国外环境新闻报道的先进理念传入我国后,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步伐并不缓慢,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新闻实践。198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开始出版各种环境图书,1981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档有关动物保护的电视栏目《动物世界》在中央电视台开播。1983年,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自从被定为基本国策后就备受关注,1984年,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纸——《中国环境报》创刊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同年,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世界环境》创刊,介绍国内外环境现状、环保政策、先进技术等。1986年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与此同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也先后开辟了环境保护的专栏。198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律《环境保护法》通过。1993年,中国加入国际环境新闻记者协会。这一阶段不再只是政府组织传播,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开始参与进来。但是鉴于环境污染的单一性和我国环保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传播的内容还比较单一,局限于环境卫生、废水、废渣、废气等工业污染治理。主要是少数媒体采用曝光污染事件的方式进行环境新闻的报道。
1992年是中国环保传播蓬勃发展的一个起点,这一年8月联合国举办环境与发展大会,全国知名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派遣记者随行。记者从海外发回大量关于大会的报道,使得中国的读者能够同步接受国外的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新观点。国内不少新闻媒体也都开辟了专栏、专版和专题等,介绍会议和我国环境保护的情况。
1993年,新成立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组建了“中华环保世纪行”组织委员会,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各部、委、局组成,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家
新闻单位参加,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财政部每年拨款用于支持这项活动。与此同时全国各省也开展了自己的环保世纪行活动。如“三秦环保世纪行”,“三晋环保世纪行”,“天山环保世纪行”,“燕赵环保世纪行”等活动。1997年底,环保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沿淮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大检查的“零点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环境污染防治的实质性阶段。
3 新形势对环境新闻报道提出的新要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环境问题得到重视的当下,研究环境新闻,研究媒体环境新闻报道与社会大众的环境意识之间的导向和反作
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认可。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党相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种文明之后提出的第四种文明。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至21世纪初,中国的环境保护及环境新闻报道已逐渐融入了世界的潮流。
众所周知,2010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在争执与较量中
让全世界更多关注“低碳”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