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记忆289a4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短时记忆的遗忘
二 短时记忆
❖ 3.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Sternberg(1969)最早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进行研究。
(1)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 ❖ 即同时对短时记忆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scanning): ❖ 即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检索。
第八章 记 忆
本章主要问题 1.记忆的一般概念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 4.短时记忆 5.长时记忆 6.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 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一)反响回路说
赫伯(Hebb)认为脑部的神经元彼此连接,互通信息。这些连续的神 经元可构成神经环(neuronal loop),或称为神经回路。
❖ (二)突触联系说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神经突触所产生的持久性改变,是长时记忆的 生理基础。
❖ (三)记忆的生化说
1958年,Hyden首先提出了记忆的分子内假设,认为RNA是记忆分 子。由刺激而产生的冲动频率的变化,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 内部核糖核酸的化学结构,从而完成对记忆信息的特殊化编码。另 外,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也与记忆的保持有关。
(一)暂时神经联系的学说: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巩固和恢复。
(二)均势说: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 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赫伯(Hebb,1949)提出的“细 胞集合”理论均势说也得到全息理论支持。
(三)定位说 (四)多重记忆系统的理论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1.视觉意象的编码
素
❖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的编
v 1.编码时的目的性
码
v 2.材料的性质、难度和形
❖ 3.语义类别的编码
式
❖ 4.数字的和缩略语的编码
❖ (二)记忆的目的性分类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如何,可以将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
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 忆。
四 记忆的分类
❖ (四)记忆的时间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 (五)记忆的信息性质的分类
2.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 (1)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 ❖ (2)组块。(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的限制》 ❖ (3)加工深度。 ❖ (4)主体因素。
二 短时记忆
❖ (二)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 1. 复述
maintenance rehearsal 和elaborative rehearsal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再现。 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编码是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操作,
使之转变为易存储的形式,并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联系。 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再现就是信息的提取。
四 记忆的分类
❖ (一)记忆的内容分类
按照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 记忆和动作记忆。
❖ 二 记忆的作用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 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果缺少了它,则 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去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 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超过眼前的 对象。”
❖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 三 记忆的基本过程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Sperling (1960):部分报告法
任务:刺激呈现50ms;随后立即呈现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号,高音、中音、低音; 听声音报告与之匹配的一行字母
结果:能够准确报告所要求的任何一行字母中的3个
高音 中音 低音
感觉记忆的存在
❖ 两种实验表明,被试看到的字母确实多于报告的字母, 但在全部报告实验中,其中一部分字母在被试报告时迅速 遗忘。
(3)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
❖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
TVI BMUS NY MCA
TV IBM US NY MCA TV IBM USN YMCA
854026
25947526318
第四节 长时记忆
❖ 一 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 (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效率的因
特尔文(Tulving,1972)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记忆信息的性质,将 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 (六)记忆的知识表征类型的分类
安德森(Anderson,1980)根据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表征的类型, 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一 记忆的脑学说
❖ 推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保 持时间十分短。
感觉记忆的时间特性
二 短时记忆
❖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1.短时记忆编码的种类
❖ (1)听觉编码。(Conrad,1964) ❖ (2)视觉编码。(Posner,1969) ❖ (3)语义编码。 ❖ 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三节 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 一 感觉记忆
感觉信息的暂时储存,又名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可分为图像记忆 (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echoic memory)。
感觉记忆保持时间短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后,为进一 步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Sperling (1960):全部报告法
程序:速示器,同时呈现数目不等的数字或字母,呈现时间50ms; 立即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再现。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结果:平均4-5个,50% ❖ 思考,被试正确报告率仅有50%的原因?
被试没有看清全部字母? 被试看到后很快遗忘了? 为了查明这种原因, Sperling创造部分报告法.
二 短时记忆
❖ 3.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Sternberg(1969)最早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进行研究。
(1)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 ❖ 即同时对短时记忆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scanning): ❖ 即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检索。
第八章 记 忆
本章主要问题 1.记忆的一般概念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 4.短时记忆 5.长时记忆 6.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 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一)反响回路说
赫伯(Hebb)认为脑部的神经元彼此连接,互通信息。这些连续的神 经元可构成神经环(neuronal loop),或称为神经回路。
❖ (二)突触联系说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神经突触所产生的持久性改变,是长时记忆的 生理基础。
❖ (三)记忆的生化说
1958年,Hyden首先提出了记忆的分子内假设,认为RNA是记忆分 子。由刺激而产生的冲动频率的变化,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 内部核糖核酸的化学结构,从而完成对记忆信息的特殊化编码。另 外,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也与记忆的保持有关。
(一)暂时神经联系的学说: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巩固和恢复。
(二)均势说: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 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赫伯(Hebb,1949)提出的“细 胞集合”理论均势说也得到全息理论支持。
(三)定位说 (四)多重记忆系统的理论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1.视觉意象的编码
素
❖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的编
v 1.编码时的目的性
码
v 2.材料的性质、难度和形
❖ 3.语义类别的编码
式
❖ 4.数字的和缩略语的编码
❖ (二)记忆的目的性分类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如何,可以将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
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 忆。
四 记忆的分类
❖ (四)记忆的时间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 (五)记忆的信息性质的分类
2.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 (1)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 ❖ (2)组块。(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的限制》 ❖ (3)加工深度。 ❖ (4)主体因素。
二 短时记忆
❖ (二)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 1. 复述
maintenance rehearsal 和elaborative rehearsal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再现。 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编码是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操作,
使之转变为易存储的形式,并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联系。 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再现就是信息的提取。
四 记忆的分类
❖ (一)记忆的内容分类
按照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 记忆和动作记忆。
❖ 二 记忆的作用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 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果缺少了它,则 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去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 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超过眼前的 对象。”
❖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 三 记忆的基本过程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Sperling (1960):部分报告法
任务:刺激呈现50ms;随后立即呈现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号,高音、中音、低音; 听声音报告与之匹配的一行字母
结果:能够准确报告所要求的任何一行字母中的3个
高音 中音 低音
感觉记忆的存在
❖ 两种实验表明,被试看到的字母确实多于报告的字母, 但在全部报告实验中,其中一部分字母在被试报告时迅速 遗忘。
(3)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
❖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
TVI BMUS NY MCA
TV IBM US NY MCA TV IBM USN YMCA
854026
25947526318
第四节 长时记忆
❖ 一 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 (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效率的因
特尔文(Tulving,1972)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记忆信息的性质,将 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 (六)记忆的知识表征类型的分类
安德森(Anderson,1980)根据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表征的类型, 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一 记忆的脑学说
❖ 推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保 持时间十分短。
感觉记忆的时间特性
二 短时记忆
❖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1.短时记忆编码的种类
❖ (1)听觉编码。(Conrad,1964) ❖ (2)视觉编码。(Posner,1969) ❖ (3)语义编码。 ❖ 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三节 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 一 感觉记忆
感觉信息的暂时储存,又名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可分为图像记忆 (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echoic memory)。
感觉记忆保持时间短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后,为进一 步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Sperling (1960):全部报告法
程序:速示器,同时呈现数目不等的数字或字母,呈现时间50ms; 立即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再现。
感觉记忆的发现:图像记忆实验
❖ 结果:平均4-5个,50% ❖ 思考,被试正确报告率仅有50%的原因?
被试没有看清全部字母? 被试看到后很快遗忘了? 为了查明这种原因, Sperling创造部分报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