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确定权重的原则
绩效考核制度的权重分配与评定标准
绩效考核制度的权重分配与评定标准一、绩效考核制度的背景绩效考核制度是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具,旨在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和引导个体和团队的工作表现。
然而,绩效考核的权重分配和评定标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的发展。
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二、权重分配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绩效考核的权重分配应当公平公正,避免个人喜好和偏见的干扰。
应该依据岗位的重要性及对组织发展的贡献程度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确保员工在公正的环境中工作。
2. 定期修订原则绩效考核制度的权重分配应该及时修订和改进。
随着组织目标和员工工作职责的变化,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修订制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重再分配,是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必要措施。
3. 多维度平衡原则权重分配时应考虑到多个维度的平衡。
除了工作业绩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能力发展、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维度。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获得全面的绩效评价。
三、常见的评定标准1. 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可以通过核对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绩效目标来确定,比如任务完成情况、客户满意度等。
2. 能力发展员工的能力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维度。
这包括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
评定标准可以通过培训课程的参与情况、学术证书的取得、技术能力的提升等来确定。
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也应纳入绩效考核的评定标准中。
评价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中提出的创新点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确定。
同时,还可以考察员工对组织发展的贡献程度。
四、权重分配的案例研究以某公司为例,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员工工作职责,权重分配如下:- 工作业绩:40%- 能力发展:30%- 创新能力:20%- 团队合作:10%这种权重分配的设计,能够平衡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发展,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和团队合作。
权重的确定方法PPT课件
第28页/共48页
景点 住宿 费用 交通
第30页/共48页
u1
u2
u3
如果我们通过判断矩阵A1, 可以准确的确定 u1 ,u2 ,u3 相对“景点”的权重, 就可以通过对“景 点”“住宿”“费用”“交通”等所有考虑到的因 素权重, 再通过这些因素相对目标的权重, 最后确 定出各方案对目标的权重。
第31页/共48页
三、由判断矩阵计算元素对于上层支配元素的权重 (或排序)
(2)适当选择正整数p,由公式 M j mj 计算出组距, p
第19页/共48页
将权重由小到大分为p组;
(3)计算落在每组内的权重的频数和频率;
(4)取最大频率所在的组的组中值作为因素 u j的权重a j ,得到权重集: A (a1, a2 , , an )
第20页/共48页
3. 加权统计法
• 该法又分为平均型、极端型和缓和型。主要根据 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定权,重要性得分越 高,权数越大。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专家的意见, 缺点是通过打分直接给出各指标权重而难以保持 权重的合理性。
第3页/共48页
b.因子分析权数法
• 根据数理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指标计算 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来定权。累积贡献率越大, 说明该指标对共性因子的作用越大,所定权数也 越大。
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也越小。把实际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转变
为标准化数据dij后,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
科学测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权重设置
科学测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权重设置绩效考核是企业中常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而科学测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权重设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如何确定指标、确定权重、灵活调整等方面展开回答。
第一、确定指标绩效考核的指标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依据,也是权重设置的基石。
确定指标应遵循准确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首先,指标必须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避免主观评价的偏差。
其次,指标要全面覆盖员工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最后,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客观的数据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二、确定权重绩效考核的权重设置是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
权重的合理设置可以确保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和公正。
确定权重时,需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侧重点和员工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指标应该分配较高的权重,而与岗位职责关系较小的指标则分配较低的权重。
此外,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也需要考虑,例如员工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
第三、灵活调整绩效考核制度需要不断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变化。
灵活调整可以基于实际情况对权重设置进行修正,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调整的时机可以考虑年度绩效评估、团队调整等关键节点。
此外,调整时需与员工充分沟通,了解他们对权重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可接受性和公信力。
第四、权重设置的挑战权重设置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权重设置需要考虑到各个指标的关联性,避免因为权重过高或过低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
其次,权重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层级的利益关系,避免权重过于偏向某一方而引发不公平的问题。
最后,权重设置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部门和岗位的特殊性,不能一刀切地套用相同的设置标准。
第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测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权重设置,以某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该企业将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团队合作和自我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确定权重的方法及原则
•权重•确定权重的原则•权值因子推断表法•专家直观判定法•层次分析法•排序法权重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不对待。
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确实是客观的评价,每个人员的性质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工作的重点也确信是不能一样的。
因此,相对工作所进行的业绩考评必须对不同内容对目标贡献的重要程度做出可能,即权重的确定。
总之,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
一组权重体系{Vi|I=1,2,…n},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0<Vi≤1;i=1,2,…,n。
(2)其中n是权重指标的个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设某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为{wi | i=1,2,…,n},其对应的权重体系为{vi | i=1,2,…,n}则有:(1)1<Vi≤1;i=1,2,…,n(2)假如该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为{Wij | i=1,2,…,n,j=1,2,…,m},则其对应的权重体系{Vij | i=1,2,…,n,j=1,2,…,m}应满足:(1)0<Vij≤1(2)(3)关于三级指标、四级指标能够以此类推。
权重体系是相对指标体系来确立的。
首先必须有指标体系,然后才有相应的权重体系。
指标权重的选择,实际也是对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确定权重的原则一、系统优化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
因此,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动身,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
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动身点和追求的目标。
在那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推断。
简述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
简述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引言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则是考核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并详细阐述每个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1. 目标关联性原则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应当与企业或团队的目标紧密相关。
这意味着指标的权重应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分配。
目标关联性原则确保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个体或团队对目标的贡献程度,从而激励员工朝着企业战略方向努力。
2. 相对重要性原则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相对重要性原则要求权重的分配不仅考虑到目标的关联性,还需要综合考虑指标对绩效评价的贡献度。
通过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估和排序,可以确保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3. 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通过个体或团队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变。
与其他原则相比,可操作性原则更加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时,需要综合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以避免过于主观或难以量化的指标占据过高的权重,从而影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反馈和调整原则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反馈和调整原则要求根据实际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
通过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可以使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论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目标关联性、相对重要性、可操作性和反馈调整原则的指导,可以保证权重的合理分配,使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准确和可操作。
企业或团队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时,应当深入思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促进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 张三,李四. (2020).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学报, 26(4), 12-20.。
绩效管理复习
第一章1、什么是绩效:绩效是指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
2、绩效管理的概念是指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各级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其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3. 绩效管理的意义1) 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实的载体2) 绩效管理是构建并强化企业文化的工具3) 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4) 绩效管理能促进员工进步,使其能力得到提升4、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有:个人兴趣、与岗位的适应性、是否感到公平、企业的激励、企业考核体系的影响、工作环境、是否有相应的培训及培训的效果。
5、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技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责任;组织绩效、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间存在差异;绩效管理指标没有重点;一套考核指标无法对所有员工产生牵引作用;员工追求短期绩效,忽视长期绩效;绩效管理成为奖金分配的手段;绩效管理忽视了员工的参与。
自测题1. 分析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2. 论述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3. 简述绩效沟通的意义。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基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了解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原则,了解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以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关键概念】绩效考核指标(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绩效考核指标体系(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工作分析(收集工作相关信息的系统性过程)产生工作相关信息(工作目的、职责、任务、行为事件等转化为1、绩效指标(绩效目标、绩效实施与考核、绩效应用与改进)2、任职资格(知识、能力、技能、个性特征等)↙↙↓转化↙互相验证选拔指标及方法↙心理测验、面试、笔试、背景分析等第二节战略性目标管理基于战略牵引下的目标管理为企业绩效管理在组织层次的上下贯通上提供了基础框架。
(完整版)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
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
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
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
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
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
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一)统计平均法统计平均数法(Statistical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
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专家。
一般选择本行业或本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专家;第二步,专家初评。
将待定权数的指标提交给各位专家,并请专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的给出各项指标的权数值;第三步,回收专家意见。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元素间存在质和量的联系。
由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层次模型),我们已经确定了指标体系质的方面的联系,那么权重则反映各系统各元素之间量的方面联系纽带,它对于系统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模糊综合评价,还是层次分析、灰色系统评价无一例外的用到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概念韦氏大词典中对权重(Weight)的解释为:“在所考虑的群体或系列中,赋予某一项目的相对值”;“在某一频率分布中,某一项目的频率”;“表示某一项目相对重要性所赋予的一个数”。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权重是表示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数值。
(2)权重是通过概率统计得出的频率分布中的频率。
由此可以看出权重具有随机性与模糊性,它是一个模糊随机量。
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对于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够反映总体的程度。
权重的确定方法对实际问题选定被综合的指标后,确定各指标的权的值的方法有很多种。
有些方法是利用专家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有时称为主观赋权法。
但这些专家的判断本身也是从长期实际中来的,不是随意设想的,应该说有客观的基础;有些方法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来考虑,它是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决定,不需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所以有时称为客观赋权法。
在这些方法中,德尔菲(Delphi)方法是被经常被采用的,其它方法就相对来说用得不多,这里列举几个在下面,以供比较。
1.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专家。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并需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2)将待定权重的p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3)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科学确定权重相对重要性:步骤、方法和原则
科学确定权重相对重要性:步骤、方法和原则确定不同权重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常涉及一系列系统性和原则性的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确保权重的确定既科学又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各因素在整体评估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1. 明确评估目标和标准:●在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这将有助于你识别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并确定它们在整体评估中的相对地位。
2.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所有可能影响因素的信息和数据。
这可能包括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市场研究、用户反馈等。
3. 选择权重确定方法:●根据评估目标、数据类型和可用资源,选择适合的权重确定方法。
可以考虑主观法(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统计法(如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或综合法等方法。
4. 构建评估模型或框架:●使用所选方法构建一个评估模型或框架。
这可能包括建立一个层次结构、确定指标或因素、分配初步权重等。
5. 分析因素和指标的重要性:●使用所选的权重确定方法,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各因素和指标的重要性。
这可能涉及定性分析(如专家判断)和定量分析(如数据统计分析)。
6. 比较和验证权重:●在确定初步权重后,进行比较和验证。
可以使用敏感性分析、交叉验证或其他统计方法来检验权重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7. 咨询和讨论:●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利益相关者,以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讨论和协商,确保权重的确定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合理性。
8. 最终确定和调整权重:●综合以上步骤的结果,最终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微调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和评估目标。
9. 文档记录和报告:●记录整个权重确定过程和结果,编写报告或文档以供将来参考和使用。
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遵循科学、客观和透明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
这样,你可以更有效地确定不同权重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为整体评估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基础。
权重确定和计算
3.3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基本理论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评价目标和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就是该因素的权重。
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权重体系。
一组权重体系{iw |i=1,2,…,n }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0<wi ≤1,i=1,2,…,n。
(3-1)(2)11=∑=ni i w (3-2)其中n(1=i (3-4){(3-5)1=i (3-6)ij =1(3-7)。
首先必须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3.4权重确定的方法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Delphi )、层次分析法(AHP )。
本文中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划规不同层次,从而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极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5【】。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1)建立树状层次结构模型。
在本文中,该模型就是安全评价因素体系。
(2)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
在两个因素相互比较时,需要有定量的标度,假设使用前面的标度方法,则其含义如表4-1所示, 按表4-1标度方法来确定标度。
表3-1层次分析法判断标度确定原则的两两比、3-8)=i 13-9)将得到的和向量正规化即得权重向量:∑==ni iii ww w 1(i,j=1,2,…,n )(3-10)③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
∑==ni ii i i w n w A 1max )(][λ(3-11)因为判断矩阵先进行按列规范化,则每列和为1,且判断矩阵内所有元素的和近似等于n (行,列),所以,第(2)、(3)步可简化为行平均计算。
土地分等定级第六章
CADASTRAL MANAGEMENT
3.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1)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
因素权重是反映某一因素对土地质量或土地级别影响程度的一种相对 性指标。权重值是因素之间相互比较而得到的一种重要性顺序排列, 因素影响大,权重值高;因素影响小,权重值低;因素对土地质量的 影响程度与因素权重成正比。权重确定原则为: ①各因素重要性顺序和权重值范围:根据用地类型可分别参照表6-3、 6-4、6-5和表6-6来选用。无特殊需要,不得随意打乱表中前两位因素原 有的重要性顺序。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定级单元划分
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 位,是内部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 土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主要因素分值 重叠法、主要因素判定法、网格法和均质地 域法,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目前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地定级 工作多借助于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城镇土地定 级信息系统来完成,在该系统中,网格法的 应用较为广泛。下面简单介绍各种单元划分 方法。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既是影响地租、地价最重要的因素, 实际上它也是划分土地级别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区位条件的差异而对土地的社会经 济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了级差地租的 形成。
可以根据土地区位条件造成的区位空间差异, 划分出土地质量等级。
CADASTRAL MANAGEMENT
(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情况
1982年我国实行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使用从无偿、无 期限、无流动转变为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土地使用权可以
(完整word版)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一、权重的概念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是,其对被评价的作用,从评价目标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
在统计综合评价中,权属的大小反映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大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大,权数小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小。
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种是用相对数(频率)表示。
(1)从含信息的多少来考虑。
权数越大,评价指标所包含信息越多。
(2)从指标的区分能力来考虑,全数越大,说明评价指标区别被评价对象的能力越强。
二、权重的确定方法对实际问题选定被综合的指标后,确定各指标的权的值的方法有很多种。
概括起来,权重的确定方法从总体上可归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评价法、客观赋权评价法及组合集成赋权法。
(一)主观赋权法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指基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或偏好,通过按重要性程度对各指标(属性)进行比较、赋值和计算得出其权重的方法。
对于主观赋权法的研究,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层次分析法(AHP 法)、专家调研法(Delphi 法)。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专家。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并需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2)将待定权重的p 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3)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4)将计算的结果及补充资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
(5)重复第(3)和第(4)步,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也就是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此外,为了使判断更加准确,令评价者了解已确定的权数把握性大小,还可以运用“带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该方法需要在上述第(5)步每位专家最后给出权数值的同时,标出各自所给权数值的信任度。
权重的确定——精选推荐
权重的确定主要是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主观赋权多是采取定性方法确定权重,如德尔菲法;而客观赋权,即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指标值的离散程度确定权重。
在各类量化评价中可用的还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工程数学算法、决策优化算法、因子分析法等。
实际应用中仍旧以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灰色关联度法为多。
专家会议法是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优点是可以利用群体智慧,集思广义,通过讨论、交流取得共识,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主要介绍德尔菲法和灰色关联度法。
一、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叫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形成最终分析结论的方法。
1、专家打分法的程序●选择评价内容和范围,并且每位专家评价的内容、范围必须是唯一确定的。
●选择最有经验的专家作为德尔菲班长,还可由班长选定若干助手。
班长主持整个评价工作。
●由班长选聘若干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这些专家应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评价内容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聘请专家数量一般在20人左右,要注重专家质量。
对每位专家,德尔菲班长可以根据他们以往的工作成就或在本行业的威信给予不同的权重,以确定他们在评价组中的作用。
●由班长确定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标准,设计征询意见表。
●向专家提供背景资料,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让专家对各项标准打分。
●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
可以选择概率加权法对专家的评价结果进行处理。
●专家组讨论并分析意见分歧的原因,然后由专家组成员重新独立修正自己的意见,如此重复几次,直到专家意见分歧程度低于要求值。
●形成最终分析结论。
2、算例对某种特定管理对象管理水平评价主要包括储量经营水平、开发管理水平、生产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等4个方面。
赵曙明绩效管理与评估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绩效管理与评估赵曙明编著目录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第一节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概念第二节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第三节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第四节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二章绩效管理系统第一节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第二节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程序第三节绩效管理系统的一般性程序模型第三章绩效评估指标第一节评估指标的形成第二节选择绩效指标的原则第三节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第四章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第一节权重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确定权重的原则第三节权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第四节权重的确定方法第五章绩效评估的方法第一节员工绩效评估的方法第二节员工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六章绩效评估的准备工作第一节绩效评估的组织准备第二节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需要的信息支持第三节制订绩效管理计划第四节动员和教育员工第七章评估者的选择与培训第一节评估者的选择第二节评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节评估者应具备的技术第四节针对评估者的培训第八章绩效管理的实施第一节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第二节实施绩效评估第三节绩效的诊断与提高第四节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九章绩效沟通第一节绩效沟通的目的第二节绩效沟通的形式第三节主持评估面谈的方法第四节影响绩效沟通的因素第十章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第一节绩效评估与薪酬奖励第二节评估结果与培训开发第三节评估结果与生涯发展第四节评估结果与解聘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也发展出了大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员工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我国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较晚,有关绩效评估与管理的教材编写也相对滞后。
尽管,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关绩效评估与管理的书籍,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应用型书籍,强调经验性,操作性,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以直接翻译国外出版物为主;另一类属于研究性著作,强调理论性,但缺少可以指导和训练操作技能的内容。
根据我国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在夯实理论基础、了解前沿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管理技能,成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确定权重的方法及原则(9页)
∙权重∙确定权重的原则∙权值因子判断表法∙专家直观判定法∙层次分析法∙排序法权重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每个人员的性质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工作的重点也肯定是不能一样的。
因此,相对工作所进行的业绩考评必须对不同内容对目标贡献的重要程度做出估计,即权重的确定。
总之,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
一组权重体系{1,2,…n},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0<≤11,2,…,n。
(2)其中n是权重指标的个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设某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为{ | 1,2,…,n},其对应的权重体系为{ | 1,2,…,n}则有:(1)1<≤11,2,…,n(2)如果该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为{ | 1,2,…,n,1,2,…,m},则其对应的权重体系{ | 1,2,…,n,1,2,…,m}应满足:(1)0<≤1(2)(3)对于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可以以此类推。
权重体系是相对指标体系来确立的。
首先必须有指标体系,然后才有相应的权重体系。
指标权重的选择,实际也是对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确定权重的原则一、系统优化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
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
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
确定各自的权重,即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元素间存在质和量的联系。
由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层次模型),我们已经确定了指标体系质的方面的联系,那么权重则反映各系统各元素之间量的方面联系纽带,它对于系统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模糊综合评价,还是层次分析、灰色系统评价无一例外的用到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概念韦氏大词典中对权重(Weight)的解释为:“在所考虑的群体或系列中,赋予某一项目的相对值”;“在某一频率分布中,某一项目的频率”;“表示某一项目相对重要性所赋予的一个数”。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权重是表示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数值。
(2)权重是通过概率统计得出的频率分布中的频率。
由此可以看出权重具有随机性与模糊性,它是一个模糊随机量。
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对于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够反映总体的程度。
权重的确定方法对实际问题选定被综合的指标后,确定各指标的权的值的方法有很多种。
有些方法是利用专家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有时称为主观赋权法。
但这些专家的判断本身也是从长期实际中来的,不是随意设想的,应该说有客观的基础;有些方法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来考虑,它是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决定,不需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所以有时称为客观赋权法。
在这些方法中,德尔菲(Delphi)方法是被经常被采用的,其它方法就相对来说用得不多,这里列举几个在下面,以供比较。
1.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专家。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并需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2)将待定权重的p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3)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
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一、指标权重确定原则那点事儿嘿呀,咱来聊聊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哈。
1. 客观性原则这就好比咱看东西得实事求是一样。
确定指标权重可不能瞎编乱造,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比如说在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能因为老师更喜欢某个学生,就给他某门课的权重特别高。
得根据这门课在整个知识体系里的重要性,还有它在实际运用中的占比啥的来确定权重。
就像数学在理工科里可能权重就比较高,因为很多知识都得建立在数学基础上嘛。
2. 系统性原则这就像是拼图一样,每个指标都是一块小拼图,组合起来得是个完整的系统。
各个指标之间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不能单独看一个指标,要考虑到这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里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说评价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要看它的盈利指标,还得看它的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这些指标。
这些指标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共同构成了评价公司经营状况的系统。
3. 重要性原则这个很好理解啦,就像在一个团队里,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重要性。
指标也是一样,有些指标对结果的影响就是比较大,那它的权重就得相应地高一些。
比如说在评价一个运动员的表现时,他的比赛成绩这个指标可能就比他的训练态度指标更重要,当然训练态度也很重要啦,但比赛成绩直接决定了他的排名啥的,所以比赛成绩这个指标的权重就应该更高些。
4. 可操作性原则确定的指标权重得能实际操作才行啊。
要是弄得特别复杂,根本没法计算或者获取相关数据,那这个权重确定了也白搭。
比如说我们要确定一个城市的环保指标权重,如果其中一个指标是某种稀有气体的排放量,但是检测这个稀有气体排放量的设备特别昂贵,而且操作复杂,几乎没办法得到准确数据,那这个指标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就不能把它放到指标权重体系里。
5. 动态性原则事情都是会变的嘛,指标权重也不能一成不变。
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指标权重可能也需要调整。
就像在互联网行业,前几年可能网站的访问量这个指标权重比较高,用来评价一个网站的受欢迎程度。
绩效管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论第一节:(1)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
(2)对绩效界定的三种代表观念:绩效是结果;绩效是行为;高绩效与员工素质的关系。
(3)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一般相关概念有:责任、任务与事物、职责、关键结果领域、结果、目的、目标、生产量、关键成功因素等。
(4)绩效的定义:绩效是指员工以一定的胜任力特质,通过既定或可变的行为,达到既定的结果。
(5)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绩效:管理学角度,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经济学角度,绩效与薪酬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社会学角度,绩效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职责。
(6)管理学认为绩效分为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
第二节:(1)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推动个人和团队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的过程。
(2)绩效管理过程需要关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绩效管理必须以组织战略为导向;绩效管理过程须坚持持续的双向沟通;明确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应明确各级管理者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重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其它系统的有效对接。
(绩效管理是建立在目标管理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的)(3)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绩效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动机水平;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管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4)绩效管理通过以下三方面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水平:一是通过绩效工资;二是通过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三是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
(5)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6)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定位:绩效管理以工作分析为重要基础;绩效管理是制订人力资源计划的依据;绩效管理是企业进行人员配备的基础;绩效管理是进行人员培训与开发的依据;绩效管理为报酬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绩效管理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第三章-权重确定
五、两两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我们仍以购买房子的例子为例说明检验一致性的方法,检验表2中由 “地理位置及交通”这一标准来评估房子A、B、C三个方案所得的两两比 较矩阵。 检验一致性由五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称 之为赋权和向量,在此例中即:
1 1/ 2 1/ 8 2 1 1/ 6 8 0.593 1 2 8 6 0.341 0.593 1/ 2 0.341 1 0.066 6 1 0.066 1/ 8 1/ 6 1 0.593 0.682 0.528 1.803 0.297 0.341 0.396 1.034 0.074 0.057 0.066 0.197
房子A 房子B 房子C
列总和
1 1/2 1/8
13/8
2 1 1/6
19/6
8 6 1
15
房子A 房子B 房子C
0.615 0.308 0.077
0.631 0.316 0.053
0.533 0.400 0.067
0.593 0.341 0.066
表 4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房子A 房子A 房子B 房子C 8/13 4/13 1/13 房子B 12/19 6/19 1/19 房子C 8/15 6/15 1/15
房子A
1 4 6
房子B
1/4 1 3
房子C
1/6 1/3 1
房子A
1 3 1/4
房子B
1/3 1 1/7
房子C
4 7 1
同样,我们可以从表6的两两比较矩阵求得房子A、B、C三个方案在 居住环境、结构布局设施、每平方米单价等方面的得分(权重),即这 三个方面的特征向量,如表7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确定权重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考评对象的特征决定了某个评价指标对于该对象整体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的岗位其不同考评维度的权重应该是不一样的。
例如责任感。
二、系统优化原则
确定指标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估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他们之间的权重。
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三、目标导向原则
评估指标可以分为:业绩评价指标、能力评价指标和态度评价指标这三大类。
确定权重时应考虑的因素:
1)历史的指标权重和现实的指标权重
2)社会公认的和企业的特殊性
3)同行业、同工种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