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硬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计算机硬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硬件系统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节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能对硬件实物及其作用有直观的认识,对存储器容量特点有感性理解,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过程。通过学习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基础。

二、设计思想

针对本堂课的内容特点,教师占用较少的课堂时间,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分组协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结果和评价标准,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本节课而言,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必须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常用组件;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了解计算机工作基本过程。在技能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的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鼓励学生交流、体验和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应放在认知主机结构和计算机硬件,以及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要求所有同学必须掌握。本课的难点在于计算机硬件的安装。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实物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对于计算机外观部件已掌握,在导课时,我拿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一台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说出计算机外观各部件的名称,在师生交流中引出硬件的概念“在计算机系统里,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都可称为计算机硬件”。引导学生识别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自然地导入“主机”的教学。

此教学环节意在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认知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二是为下一环节教学作好铺垫,创设情境。

第二个环节是认识主机的内部结构和常用硬件

根据班生人数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台主机,由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教师演示并且指导学生打开机箱,并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主机的内部结构,拆卸并安装主要硬件,区分不同硬件的特征,判断各硬件的功能。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拆卸主机的经验,教师需要强调拆卸和安装硬件的注意事项:一是要观察分析硬件的固定方法,不能强行将硬件拔出;二是在安装硬件时要注意观察硬件插槽的区别。

知道了注意事项后,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组长的组织和安排下互相合作,探索着完成任务。这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指导并帮助学生处理不好解决的问题。经过十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基本上完成了操作,通过拆卸和安装硬件操作,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个小组选出代表结合实物说出本组总结出来的硬件特点。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要给以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的信心。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具体实物讲解机箱内部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并简要介绍各种硬件的最新发展情况。

在此环节中,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学生在探究、交流、体验中掌握了主机内部结构,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存储器的相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硬件中找出哪些是存储器,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存储设备,引出存储器的概念“即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于存储信息”。

引导学生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和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英文词义中掌握存储器分类,了解两者的区别。

教师在课件中给出随机排放的存储器容量单位,请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通过对比学生常用的MP3播放器容量大小和MP3文档大小,引出存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的计算练习,由最快得出结论的同学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第四个环节是学习计算机工作基本过程

教师展示课本第22页“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已经认识的硬件,根据图中流程方向,描述出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并给学生提出一个课后问题:如何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家庭电脑。在下堂课分组展开讨论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课,采用由浅入深的设计流程,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与学。结合这节课教学情况,如下体会:

(1)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根据学习任务活用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w神

(3)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认识特点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分层次教学,以便于全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