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最新下对盈余管理的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摘要]盈余管理是公司进行财务信息反映时普遍应用的手段,其利用空间和手段与会计准则密不可分,会计准则越规范、越严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小、手段越少,两者是反向变动关系。

新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一方面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所遏制,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的新空间,同时盈余管理的手段也有所变化。

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我国准则的完善和解读公司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公允价值;减值准备1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财政部在2007年对旧会计准则做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颁布了一系列的新准则,对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反映都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对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及调节空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准则在很多方面堵塞了盈余管理的渠道,压缩了盈余管理的一些空间,但在某些方面也为盈余管理打开了另一扇门。

2 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是指允许企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方法中自行选择时,经营者往往选择那些符合自身利益,可以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选择,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的方式和内容进行选择,从而达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利润的目的,使会计信息的反映更有利于自己。

由于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虽然其本质在主观上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却不违背会计准则规定,在名义上是合法的。

通常上市公司出于吸收投资、稳定股价的目的更喜欢使用盈余管理手段,而对投资者而言,可能因此对被投资公司得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杜绝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能更准确、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盈余管理的使用的空间和手段上,其和会计准则是密切相关的,受到会计准则的制约,所以可以通过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来制约盈余管理。

3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3.1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合并报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按照新颁布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和原准则相比,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变化:①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概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更好地运用新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概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确认: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需按照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进行收入确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2.资产减值: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旨在减少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

企业需按照资产的实际状况合理计提减值准备,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企业合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合并方法、合并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企业遵循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原则,有助于减少企业通过合并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4.披露要求: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增加披露内容,提高披露质量,使财务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企业需遵循披露要求,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沪深A股1123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确认方面: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成本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受到限制,使得企业的收入确认更加规范。

2.资产减值方面: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要求更加严格,企业通过调节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降低。

3.企业合并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方法和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减少企业通过合并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4.披露要求方面: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增加披露内容,使财务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盈余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以一种合法但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方式进行盈余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风险与挑战以及有效的盈余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更加严格的盈余确认标准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准则对盈余确认标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采用收益实现原则的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更加细化的规定。

企业在实际的盈余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准则的规定,不能在收入确认和计量上进行过度的处理和操作,以避免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2.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严格和透明。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与盈余相关的信息,包括盈余确认的政策、盈余处理的方法、盈余变动的原因和影响等。

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在盈余处理和披露上更加谨慎和透明。

3.更加严格的资产减值测试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测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企业需要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现资产存在可能的减值迹象,需要及时进行减值处理。

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企业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更加谨慎的处理和披露。

二、盈余管理的风险与挑战1.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进而导致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

这对企业的信誉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融资和投资,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企业难以准确地评价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这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近年来,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企业的盈余管理更加重要。

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会计信息调整和资料披露有效地管理其净利润(包括收入,利润,现金流等)。

在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就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1.收入确认原则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收入确认需要采用全面收入的概念,企业须按照新准则相关规定评估合同收入,并在每个会计期间中合理地分配合同收入。

2.金融工具新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会计规则被重新设计并规范。

此外,新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原则。

3.资本化利息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资本化利息的范围更为广泛。

同时,计量方式也有所改变。

4.税收对公允价值变动的计入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计入税收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重视。

企业在计入税收的同时需要同时对其公允价值进行充分披露。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强化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企业在管理其盈余的同时需要提高自身财务分析能力,有效地掌握公司的业务情况和财务数据,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分析以及货币评估。

虽然新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了财务管理上的一些挑战,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详细、精准的会计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更加详细和精准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2.合理运用成本法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运用成本法实现盈余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成本法,在账面利润上实现调节,避免企业在会计报表中出现不合理波动。

运用成本法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企业在会计报表中表现的净利润。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情况和会计规范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报告。

3.减少会计政策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显著地披露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尽可能减少会计政策变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如何管理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可行的改进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盈余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更加注重透明度和真实性,严格要求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这就意味着,原本在旧会计准则下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会计政策或利用会计漏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了限制。

上市公司不再能够轻易地通过财务手段控制盈余。

其次,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价值创造,而不是简单追求盈余的最大化。

因此,上市公司需要更加合理地管理盈余,确保财务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价值。

此外,新会计准则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上市公司需要注意遵守准则的规定,确保收入和费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引和约束。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仍然采用旧的盈余管理方式,试图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资产减值计提等手段来控制盈余。

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容易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虚假披露。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窗口指导”和“财务造假”等问题。

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会借用咨询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来指导盈余管理,以迎合市场预期和投资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故意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进行财务造假。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三、改进方案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盈余管理的查处力度。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发现和查处盈余管理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改革而成立的新立法,由来自会计、审计、税务、金融以及法律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制定,它将传统的财政会计准则以国际标准的形式进行整合,以满足各企业及组织多样化的财务报告需求。

新准则不仅简化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定,提高了企业的审计程序,而且在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着重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就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盈余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推行以后,企业管理者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制定公司的财务策略,利用可靠的财务报表可以更好地调整和改进企业盈余管理。

首先,新准则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企业要根据新准则披露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政策。

其次,新准则还改进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流程。

新准则认定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要按照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同时,新准则还要求企业对财务报表的集成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

同时,从管理角度看,新准则还改善了盈余管理的流程,简化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制度,使之更加有效地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第三,新准则还改进了企业的报表质量。

企业要按照新准则的要求,根据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揭示,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盈余管理工作。

此外,新准则还提出了更高的审计标准,为企业报表的审计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企业的报表质量。

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盈余管理针对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盈余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精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调整和改进企业的盈余管理。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进行财务决策分析,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收入及成本,以实现盈余管理的效果。

第三,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成本控制制度,重点把握企业财务支出和收入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盈利能力。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盈余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透明和规范的财务管理框架。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1. 盈余管理行为受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限制和规范。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实际经济交易的本质进行会计确认,不允许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

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再通过虚构交易、滞后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等方式来人为地操纵盈余,以此来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2. 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原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不允许任意地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这就大大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企业不能再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来实现盈余管理,而是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这将使企业的盈余更加客观和真实。

3.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更加详细和清晰的信息,包括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项目、损益表项目等,这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从而减少了被盈余管理误导的可能性。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如何进行盈余管理1. 强化内部控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才能有效地防范盈余管理的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可靠。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确定等,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公允。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不得擅自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得操纵财务报告的信息,以此来保证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崔玉倩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但是大部分的盈余管理是出于私利,人为地操纵、调节会计相关信息,严重的会误导投资者,最终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使用方面在坚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前提下,新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于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比如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并且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根据对公司经济预期的改变来调整会计政策。

这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因而,企业会计核算结果将更为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比较准确的计量标准,没有像国外一样完善的评估机构,而且公允价值究竟应该是多少,不同的评估方式、不同的评估机构,得出的评估结论也不尽相同。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成为盈余管理操控的工具,问题并不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而在于公司内部的结构以及决策体系是否完整。

所以,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互制约、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机构,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和变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决议的话,公允价值的操作将使一些公司达到某种盈余管理的目的成为可能。

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使不同资产差异巨大。

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由于公允价值适用条件非常严格,大部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并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大部分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采用谨慎的态度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中相当一部分继续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然而,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速度较快,一旦企业将计量模式由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其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监 管 部 门要 加 强对 银 行 全 面执 行新 会 计 准则 的监 督 .
建 立 考 核 激 励 机 制 ,并 将 其 纳 入 对 银 行 机 构 的 日常 考
( ) 计 主体 与监 管对 象 的差 异 。会计 主体 是会 六 会
计 的 一 项 重 要 假 设 。一 般 来 讲 , 是 具 有 独 立 会 计 核 算 凡
评 体 系 。同 时 督 促 银 行 机 构 加 大 培 训 力 度 . 高 全 面 执 提
行 新 会 计 准 则 的 人 员 素 质 ; 督 促 银 行 机 构 加 大 对 历 史
的 单 位 即 为 一 个 会 计 主 体 。会 计 主 体 不 同 于 法 律 主 体 .
更 不 同 于 被 监 管 对 象 。就 银 行 企 业 而 言 . 5'  ̄机 构 是 各 J3 -
为 不 同类 型 的 相 同 业 务 、同 ~ 类 型 的 不 同机 构 对 金 融
业 务 的 会 H- 理 方 法 提 供 了 统 一 标 准 , 可 以 增 强 会 计 处
信 息 的 可 比 性 、 用 性 , 利 于 分 析 和 评 价 I, 状 况 、 有 有 x险 1 财 务 成 果 。 新 会 计 准 则 的 全 面 实 施 将 会 对 金 融 机 构 的 各 项 管 理 制 度 、 务 流 程 、 息 系 统 等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业 信
况 , 时 也 可 以通 过 与 市 场 价 值 的 比较 , 测 由 于 市 场 同 监 价 值 变 动 因 素 可 能 导 致 核 心 监 管 指 标 波 动 的 情 况 。 ( ) 高 对 银 行 会 计 监 管 的 能 力 。 极 开 展 会 计 四 提 积 监 管 工 作 。加 强 对 银 行 会 计 的 监 管 , 要 是 防 止 银 行 利 主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自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金融报表中对盈余数额和质量进行操控的行为,旨在达到企业自身利益或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现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对盈余进行识别、计量和披露。

例如,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时机和条件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防止了公司通过延迟收入确认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此外,新准则还要求对资产减值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减少了企业通过操控减值测试结果来实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其次,新会计准则下强调了对净利润的真实和客观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更加严格的披露要求使得盈余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公司不再有机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估计变更或其他手段来操控盈余,而必须按照准则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然而,尽管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问题分析1. 未经认可的盈余管理方法一些上市公司仍然试图利用新会计准则下的灰色地带进行盈余管理。

例如,他们可能通过适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或者将一部分费用从运营成本转移至非运营性的项目,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这种行为虽然在法律上不被明确禁止,但违背了会计准则的真实和公允原则。

2. 盈余平滑一些上市公司会通过在不同会计期间内的各种调整来平滑盈余。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好的年度保留盈余,以便在困难的年度使用,以实现在多年时间内稳定的盈余水平。

虽然盈余平滑对于投资者或市场参与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指标,但它违背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真实和客观反映的要求。

3. 财务工程一些上市公司会利用财务工程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以改变财务报表的结构或内容。

他们可能会将部分财务资产或负债转移至其他关联方,以达到减少利润或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中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其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方法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企业需要进行更加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方法的制定。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改变盈余的时间分配或者数额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披露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披露,包括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会计估计的依据和结果等进行详细的披露。

这使得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可能性。

三、新的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的要求更高新的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的要求更高,要求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过去常常通过盈余管理来掩盖真实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绩效,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

而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遵循公允、谨慎、真实、完整的原则,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限制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加强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等方面。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防范和监控盈余管理行为,保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五、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新的会计准则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该积极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要求。

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推动企业提高盈余管理的质量和透明度。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的盈余管理越来越重要。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利用会计信息的漏洞等手段来达到满足特定目的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盈余管理可以被理解为利用会计信息,以在规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之内,合法地达到其自身的特定目的,如避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业绩等。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准则加强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透明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信息披露,使得盈余管理空间缩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真实和准确的财务报告;另一方面,新准则对会计政策进行了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规定,使得企业在选取会计政策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从而更有利于盈余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当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新准则规定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会计记录和信息披露,并审慎选择会计政策。

如果企业存在虚构利润、隐瞒亏损等违法违规行为,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和信任危机。

因此,企业应当通过规范财务报告,保持良好的财务信誉,增加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认可和信任。

然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依然可以选择会计政策,以达到特定的盈余管理目的。

根据新准则,在合规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以适应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经济运行环境。

例如,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提政策,以达到财务报告的收益管理目的。

同时,在会计政策变更方面,企业也可以灵活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变化的需要。

因此,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应当遵循准则规范、真实透明、合规灵活的原则。

企业应当规范财务报告,保持良好的财务信誉,增加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信任。

同时,企业应当灵活选择会计政策,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管理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透明度将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摘要伴随着全新会计准则的落地,本文着手研究其对盈余管理所造成的影响,深入分析盈余管理、新型会计准则,集中阐释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概念、目的等内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出发,全面验证盈余管理受到新型会计准则哪些方面的限制、影响,总结得出基于该情形下盈余管理发展路径、防范措施。

首先,研讨盈余管理核心内容、目的,深入分析了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其次,阐释国家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能够从哪些方面制约通过减值资产亏损调整盈余、公允价值的操作流程等内容。

与此同时,深入分析盈余管理在新背景下受到哪些正向影响,从而扩大盈余管理范围,除此之外,延伸平允价值、借贷资本化的使用范畴。

随后,阐释盈余管理基于上述背景下的未来发展路径,例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或是通过企业兼并,对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

最终,整合提出新形势下盈余管理的全面性防范,建成完善化的公允价值计量评估机制,健全财会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财会员工信息识别上的各项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等专业素养。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途径The impact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Earnings Management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starts to study its impac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deeply analyze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cuses on explaining the main content, concept and purpos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verifies the limitations and impac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It concludes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core content and purpos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Secondly, it explains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state, which aspects can restrict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adjusting earnings and fair value through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nd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new context, so a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addition, it extends the use of fair value and loan capitalization. Then, it explain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such as the impact of us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or enterprise merger on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lly, we should integrate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uild a perfec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laws and systems of accounting,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accounting staff in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impact; Approach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三)研究内容 (1)(四)研究方法与拟创新之处 (1)二、盈余管理的概述 (2)(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2)(二)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三)盈余管理的目标 (3)三、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 (4)(一)限制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盈余 (4)(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 (4)(三)主要是消除了“死角” (4)(四)会计信息披露的新要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5)四、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6)(一)政府补助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6)(二)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6)(三)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拓展 (6)(四)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 (7)(五)新债务重组的三大变化 (7)五、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可能途径 (8)(一)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应用 (8)(二)通过新固定资产准则的应用 (8)(三)通过无形资产准则的应用 (8)(四)通过企业合并的应用 (9)(五)通过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应用 (9)六、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综合防范 (10)(一)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决策体系 (10)(二)完善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 (10)(三)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10)(四)健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0)(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1)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中国为了对资本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完善,对市场和谐稳定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推进,需要更有效、更全面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规范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规范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规范内容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

盈余管理需要规范。

本文从企业的盈余管理角度对财政部最近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现行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可利用的操作空间以及进行规范的措施。

盈余管理行为既包括管理人员利用职业判断调节账面盈余,也包括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利润,其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任何盈余管理行为都具有动机性和干预性两个基本特征,并且都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

新会计准则不再将历史成本计价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条件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修订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改变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理论,部分资产的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等等。

这些变化都将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措施主要有: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改进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完善相关证券法规及会计准则,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在职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行业等。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限制规范目录1盈余管理概述 (3)1.1盈余管理的定义 (4)1.2盈余管理的特征 (4)1.3盈余管理的手段 (5)1.3.1会计手段 (5)1.3.2安排真实交易 (6)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8)2.1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空间影响 (9)2.1.1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各期折旧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9)2.1.2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 (9)2.1.3允许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 (9)2.1.4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0)2.1.5扩大了减值使用范围。

(10)2.1.6已计的提减值准备不能冲回的限制仅限于部分资产 (11)2.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 (11)2.2.1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11)2.2.2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11)2.2.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账面价值计量 (11)2.2.4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12)3如何规范企业盈余管理 (12)3.1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 (12)3.1.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企业的盈余管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不再仅仅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调节盈余,而是需要更多地以合理和公正的方式来呈现企业的盈余情况,以及更加明确地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的盈余状况。

本文将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应对之策。

1. 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各项科目都进行更加细致的信息披露,并且要求企业对盈余情况进行全面和真实地披露。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严格地控制盈余管理的幅度,不能再以往那样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估计来隐瞒真实盈余情况。

2. 会计估计的准确性要求提高:新会计准则在会计估计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对未来的收入和费用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估计,这就要求企业的盈余管理不能再依赖于过高或者过低的会计估计来进行调节,而是需要依据合理和可验证的依据进行估计。

3. 风险管理的加强:新会计准则着重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对各种风险的管理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在盈余管理中不能再通过掩盖和转移风险来进行盈余管理,而是需要更加积极地去管理和披露风险。

1. 促进企业的长期经营: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可以促进企业更加注重长期经营,因为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各种风险和未来的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披露,这就迫使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需要更加重视长期经营和风险管理,而不是只顾短期盈余。

2. 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科目的信息披露更加详细和透明,这就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不仅有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促进企业更加谨慎地进行盈余管理。

1. 建立合理的会计政策:企业应该建立合理和可持续的会计政策,不能只为了盈余管理而频繁调整会计政策,而是应该依据企业的经营和风险情况来建立合理和稳定的会计政策。

2. 加强内部管控: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控,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会计估计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会计欺诈和误导性披露。

新会计准则下对盈余管理的差异分析(doc 11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盈余管理的差异分析(doc 11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盈余管理的差异分析(doc 11页)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

两者目标不一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

企业违约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当企业觉察到其会计报表数字已经违反或接近违反规定条件时,便会对盈余数字进行管理,以便减少违反债务合同的可能性。

由这一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获利者往往是管理当局和股东,潜在受害者则是债权人。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盈余管理的类型分析(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类型,尤其是受到政策限制和政府管制的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润最大化的盈余管理模式。

(2)利润最小化:相对于利润最大化而言,实现利润最小化的盈余管理也有其用武之地。

利润最小化通常是在企业盈利能力较高或规模较大时,为减少政治上受关注程度而采取的一种盈余管理策略。

(3)利润平滑:利润平滑时企业管理当局为是收益介于盈利下限与盈利上限之间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方式。

采取原因主要是威力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其目的是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一种企业稳定增长的态势,树立一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企业形象,借以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2.盈余管理的方法(1)会计政策调节盈余水平:利润最大化以及利润平滑都是采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结果,由于会计政策存在选择的空间,所以许多企业会借助于空间政策调节盈利水平。

(2)调节企业生产经营及交易活动: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

许多企业威力提高报告收益,可以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以减少折旧费用,可以推迟消费支出以增加当期收益,甚至有些企业还会创造交易,这些做法会对企业收益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关联交易调节会计结果: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这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

3.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1)利用收入调节利润收入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借助收入的确认调节利润。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引入,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盈余管理,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首要影响是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地进行会计估计,对各项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的计量,并及时披露相关会计政策的变更和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并确保其符合准则的要求。

这样,企业就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盈余,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检查和评估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和遵循程度。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确保相关会计政策的正确运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编制。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与原先的会计准则相比,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限制,使企业的盈余管理受到了影响。

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和保留的空间,从会计政策的角度上,总结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和完善。

标签:新会计准则变化盈余管理影响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1.公允价值的使用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主要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等。

2.存货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规定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

明确所有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标准必须一致。

规定只要是可以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中的费用,如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都可以作为存货采购成本的标准。

3.无形资产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的研发项目支出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对于还处在研究阶段的项目开发支出,应将其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中;对于还处在开发阶段的项目开发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并确认为无形资产。

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确定上也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可以确定使用寿命的,在期限内,应按摊销的金额进行合理地摊销;对于不能确定使用寿命的,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发现只要能够证明它是可以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便要对此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估计,通过该无形资产能够在其使用寿命内反映企业与其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对其进行合理地摊销;如果对其使用寿命仍不能确定的,不但不能进行摊销,每年还要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另外,如果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无形资产应采取直线法摊销。

4.资产减值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一旦确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的,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不得将损失转回。

另外新会计准则,对难以估计可回收金额的单项资产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在确定资产可回收金额时,企业应该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并判断该资产属于哪一个资产组,其依据是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规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减少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准则的作用,从各方面理解新会计准则,使其盈余管理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下让盈余管理更多的发挥其正面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空间1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从盈余管理的内容上看,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管理,即企业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控制账面盈余;另一种则是外部管理,即管理者通过外部交易的方式来控制利润。

盈余管理是通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漏洞来完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误导竞争对手,并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使得自己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通常来说,盈余管理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企业管理者是主体,管理者不会亲自参与,但是盈余管理中涉及到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交易时间等等都在管理者掌控中,最后做决定的也是企业管理者;2)受会计准则制约,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会计准则并没有详细规定每一个会计处理细节,而是为企业留了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处理问题;3)长期性,从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来看,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实际盈余几乎没有影响,只是改变了实际盈余的分布和反应;4)目的性,企业管理者使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文义(2013)认为会计准则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但又制约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于新会计准则而言,它使得盈余管理的空间变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不允许资产减值无条件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第17条规定: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一旦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就不得转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简述盈余管理(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

各国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会计准则的弹性。

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1.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于最大化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相应的利润调节方式,使企业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或者管理当局所期望的态势,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避税的考虑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国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个人业主为了避税需要,也会在既定的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下,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从事盈余管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3.债务合同的约束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之一。

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意在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而企业借款则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

两者目标不一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

企业违约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当企业觉察到其会计报表数字已经违反或接近违反规定条件时,便会对盈余数字进行管理,以便减少违反债务合同的可能性。

由这一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获利者往往是管理当局和股东,潜在受害者则是债权人。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盈余管理的类型分析(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类型,尤其是受到政策限制和政府管制的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润最大化的盈余管理模式。

(2)利润最小化:相对于利润最大化而言,实现利润最小化的盈余管理也有其用武之地。

利润最小化通常是在企业盈利能力较高或规模较大时,为减少政治上受关注程度而采取的一种盈余管理策略。

(3)利润平滑:利润平滑时企业管理当局为是收益介于盈利下限与盈利上限之间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方式。

采取原因主要是威力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其目的是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一种企业稳定增长的态势,树立一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企业形象,借以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2.盈余管理的方法(1)会计政策调节盈余水平:利润最大化以及利润平滑都是采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结果,由于会计政策存在选择的空间,所以许多企业会借助于空间政策调节盈利水平。

(2)调节企业生产经营及交易活动: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

许多企业威力提高报告收益,可以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以减少折旧费用,可以推迟消费支出以增加当期收益,甚至有些企业还会创造交易,这些做法会对企业收益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关联交易调节会计结果: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这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

3.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1)利用收入调节利润收入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借助收入的确认调节利润。

具体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调节收入确认的时间②制造收入(2)利用费用调节利润在会计实践中,不少企业随意确认费用,采取预提或待摊的方法确认费用,将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①提前确认费用②费用资本化或递延当期费用(3)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

资产重组有时也成为企业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①股份转让②资产置换③对外收购兼并④债务重组⑤对外转让资产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对企业会计报告盈余信息的“管理”行为。

会计准则则是对会计信息干预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可以说会计准则是一柄双刃剑,会计准则过宽,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就会泛滥,相关利益者因虚假会计信息而蒙受经济损失;会计准则过严,企业管理当局职业判断的自由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管理效率。

因此,会计准则对于盈余管理一方面有着限制和制约的作用,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合法操纵的空间。

(一)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基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

各国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会计准则的弹性。

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1.存货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中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使得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都以客观的成本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很好的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2.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新会计准则规定,除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及未探明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以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新会计准则的这一规定,限制了企业会计人员在使用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观随意性。

3.合并报表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杜绝了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做法。

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包括小规模公司、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新准则还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账面价值计量,这将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操纵利润。

按这些规定编制的合并报表将能真实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很好的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母子公司的控制关系在合并或重组时利用不正当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谨慎采用公允价值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虽然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但基本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

(三)新会计准则增加盈余管理的空间1.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由原来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由于企业的借入资金借入后是混合使用的,企业上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到底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到底有多少被用于短期投资性运作、产生了多少投资收益,企业外部人很难准确了解,因此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数量上如何分配,企业管理层选择的空间有所增大。

2.公允价值运用范围拓展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如能在上述经济业务事项中得到正确运用,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不被滥用。

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其可验证性相对较差,加之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审计、监管手段、方法等又不尽完善,所以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借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极大。

3.资产减值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资产组的认定”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若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将更难查证。

4.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过去一直是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新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分成两个阶段,并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分期摊销。

由于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对发生当期利润的冲击,对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利。

但由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大,风险高,且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也较难准确划分,因而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用于盈余管理。

5.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增强了企业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透明度。

新准则对损益披露的要求随处可见,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要求,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确认的损益金额;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债务重组双方的重组利得或损失的金额;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房地产转让的情况和理由、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等;关联方披露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等;分部报告准则要求在附注中将企业的损益按地区分部或业务分部进行分部披露等。

这些会计报表列报要求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较好判断企业损益的构成、风险货币报酬的主要来源,增强了决策科学性。

(四)对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1.不能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完全归咎于新会计准则不能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完全归咎于新会计准则。

因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不存在因果关系。

会计准则只不过是盈余管理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加以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唯一可资利用的工具。

实际上,早在会计准则产生之前,盈余管理即已存在。

会计准则并不影响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的只是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2.应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约束盈余管理不力,甚至使盈余管理的可利用空间扩大的情况中外过去的盈余管理研究证明了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

但由于会计准则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经常陷入是更多顾及准则的科学性、适用性,进而扩大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范围,还是更多顾及反制盈余旨理、压缩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空间而牺牲会计准则的科学合理性与广泛适应性的矛盾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