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 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 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 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 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 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28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 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以景结情:意味深长、余味无穷。使诗歌含 蓄蕴藉,言浅意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
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7
比拟、排比。 ①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 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 ,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 雪交加壮美景象,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
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 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 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 来烘托人物情感。
•22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 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抒情酣畅,富有表现 滚滚来。
力。
——杜甫《登高》
设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 6 问 启发思考,加深理解。江,横槊曹公。——元曲小
令 阿鲁威作
反 加强语气,激发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7问卷土Βιβλιοθήκη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双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戴望舒《雨巷》
诗中通过实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虚写一个丁 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02 卞之琳《断章》
诗人通过实写桥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虚写别 人眼中的自己和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世间万 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哲理思考。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实写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如景 物、人物、事件等;虚写则指通过想 象、联想等手法对抽象情感、哲理等 的间接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辨实写与虚 写的部分,体会其相互映衬、相得益 彰的艺术效果。
0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运用实例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0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等特 02 点,常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诗歌分类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03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方法论述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创作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意象分析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其象征意义和情 感色彩,进而领悟诗
词汇选择在虚实结合中重要性
精准用词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要选用准确、 生动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创新性词汇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些创新性的词汇,以增强诗歌的独 特性和新颖性。
丰富词汇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描 绘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场景,使读者产 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与兴趣
鼓励学生将诗歌鉴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定期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会等,培养其良 好的鉴赏习惯与兴趣。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 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 一种表现手法。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 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 愁别恨。

2.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
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 来使用。 《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 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 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例: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春行即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寓情于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5)用典抒情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 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抒情 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 等作用。 a、明用典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 《史记 冯唐列传》中的故事。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虚写和实写的相互映衬,诗歌中的人物、景物等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情感表达
虚写部分往往能够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 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虚实结合提升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 件

CONTENCT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分析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创新实践 •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意义与价值 •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指导 • 学生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虚实结合是指诗歌中通过虚写和实写相互补充、相互 映衬的表现手法。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二 者相互交织,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广阔。
拓展读者审美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激发读者想象力
虚写部分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等特点,能够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多 的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涵 虚写部分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内涵更加 丰富、多元。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审美价值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朦胧美、空 灵美等,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二者相 互补充,使诗歌审美价值更加突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虚实结合体现中华文 化精髓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 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追求 和谐、注重意境的审美传统。
理解。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教案.doc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教案.doc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正而侧而、白描细节、点而、明喑、声色、远近高低、虚实结合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占讽今等。

2.掌握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象征、抑扬,象征,用典、联想、想象等)3.拿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双关、设问、反问、叠词等)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悬念、衔接、照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叠词,互文等。

•比喻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 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 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Z间的相似点。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

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

一般贯穿全篇,或者是传统意象。

古人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菊松柏等,来彖征人品节操,如“松下问童了,言师采药去”,苍松隐喻隐者的风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松柏象征坚贞高洁。

(听课本149页)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3、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6、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7、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设问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借古人、古 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旳手法.借古 代旳××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旳中 旳人(多指当权者)旳××行径。
阅读下面旳诗歌,说说它是怎样抒发情感旳。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旳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旳地方——台城曾经旳繁华奢靡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蜀相》
(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绿杨、白沙,刚刚披上春天外衣旳西湖,作 为乐景本身,已然生意盎然,惹人喜爱。作 者再着以“最爱”二字,又加上“行不足” 地赏玩,更是乐在其间。
这两句词主要旳体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 个细节(动作)体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 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旳感情变化。
越调•平湖乐/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 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课堂导入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艺结术构构章思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 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重点掌握 六种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 的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用典),借古讽今,烘托,渲 染,比兴等。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 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 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 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 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 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2014年云南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
成8—9题(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唐】韦庄①
【唐】郭震②
曾为流离惯别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
等闲挥袂客天涯。 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 明月随船送到家。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 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 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 来烘托人物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 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象征与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 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 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 精神、品德等。“梅”“菊”等。以物喻人,和 借喻相似,但“指桑骂槐” (1)象征分为整体和局部;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2)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 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借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李清照《如梦令》 夸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 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 ——李白《秋浦歌》 力。
对 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5 偶 音节和谐;高度概括, 抒情酣畅,富有表现 滚滚来。 ——杜甫《登高》 力。 设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 6 问 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江,横槊曹公。——元曲小 令 阿鲁威作 反 加强语气,激发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7 问 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双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 8 关 言在此二意在彼,语 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义丰富。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比拟、排比。 ①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 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 ,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 雪交加壮美景象,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 ②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 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 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 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 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 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 寒枝不成宿。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 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 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 (2)“冷晕侵残烛”,运用借代,借“晕” 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还 运用拟人,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 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直接抒情 然而涕下。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借景抒情 归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言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 借古讽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叙事抒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 借古讽今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虚实结合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 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 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 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 种思想感情。
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言; 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抒发的烘托。 对比和衬托则是两个对立或相近的意象之间的关系。
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 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 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卜算子•咏梅》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北陂杏花》
温馨提醒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
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 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表达技巧之
结构技巧
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 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 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以景结情:意味深长、余味无穷。使诗歌含 蓄蕴藉,言浅意深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1)借代。 (2)“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3)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 富庶升平气象。
表达技巧之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渲染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比兴、铺 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 合、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正面描写 (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 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侧面描写 (3)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细节描写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 行》) 白描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 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动衬静 (6)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点面结合
教材回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①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把人比作黄花。黄色的菊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 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似。 ③人比菊花还要瘦弱,词人用夸张的语气生动形象 的反映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孤独、愁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修辞 手法的。
③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 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 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渲染烘托
诗歌中的渲染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
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 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 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 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 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 从侧面烘托。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修辞手法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 反问 互文、通感、双关、顶真等




化平淡为神奇,化深 1 比 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 具体,使诗歌所描写 春带雨。 喻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白居易《长恨歌》
化物为人,巧妙含蓄;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 2 比 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积雨声。 拟 ——苏轼《新城道中》
设问方式
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
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 简要分析。
描写手法
1、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 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细节 2、描写角度:观察:上下、远近、俯仰 感官:所见(视觉)、所闻(听 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