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pdf
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3篇)
![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d8cdb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4岁,是某幼儿园小班的幼儿。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刚入园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常常表现出以下行为:1. 入园时,小明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不愿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2. 在园期间,小明经常哭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3. 睡觉时,小明总是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愿离开。
4. 小明在幼儿园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
此外,小明在家中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幼儿园环境:小明初次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3. 生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
三、教育措施1.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生活状况,引导家长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2)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关爱。
2. 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1)在教室布置温馨的装饰,营造家的氛围,让小明感到亲切。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逐渐融入幼儿园生活。
3.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克服焦虑情绪(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2)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针对小明的饮食、睡眠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小明身体健康。
4. 培养小明的独立生活能力(1)鼓励小明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提高自理能力。
(2)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如整理床铺、洗漱等,让小明学会独立生活。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小明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变化:1. 入园时,小明不再躲在妈妈身后,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c3b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c.png)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出现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独立接触社会和集体生活的场所,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承受离开家人的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们产生焦虑情绪。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3岁的幼儿园学生,他在入园后出现了焦虑情绪。
在学校中,他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想和其他孩子玩耍,经常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
他的家长非常担心,希望学校能够帮助他克服焦虑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
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老师要建立信任关系。
在小明第一次来到学校时,老师应该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情况,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老师可以和小明玩游戏、看书、一起做手工等等,这样可以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小明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安全。
2. 提供安全感除了建立信任关系,老师还需要提供安全感。
小明的家长可以带他熟悉学校环境,让他了解学校的规则和活动,这样可以让小明觉得学校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老师也要提供安全感,比如,每天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小明,帮他拿书包,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3. 适应新环境小明需要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老师可以逐渐引导他参与幼儿园生活,比如,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这样可以让小明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小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4. 倾听和理解老师还需要倾听和理解小明的情绪。
当小明出现焦虑情绪时,老师应该适时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小明交流,比如,询问他为什么难过、需要什么帮助等等,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被理解。
5. 合作与支持最后,学校和家长需要合作与支持。
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小明的情况和学习进展,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孩子。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742959b6648d7c0c7462d.png)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新入园幼儿有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由于恐惧陌生的周围环境和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又因突然较长时间与亲人隔离,再加上老师和小朋友也都是陌生的,故常常会大哭大闹,产生要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分离焦虑。
随着时间推移,幼儿们渐渐熟悉了新环境和新伙伴,一般分离焦虑也会随之消逝,可严重的会延至一两个月之久,我班的XX小朋友的“分离焦虑”症状最为严重。
一、观察观察一:入园时,XX小朋友紧紧抱住奶奶,不停地哭并且说:“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奶奶”。
奶奶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交给老师转身走了,可XX小朋友哭得更凶了。
观察二:早操时,XX小朋友不肯参加,站在教室门口,双手一直揉着眼睛,不停地哭,我走过去牵她的小手,她不让,抱她她也不肯,只是不停地哭着:“我要奶奶”。
观察三:集体活动时,其他幼儿在唱歌或者在做游戏,XX小朋友还是不参加,老师过去与她交谈,她也不理睬老师。
有时她会站在其他幼儿后面看他们上课,有时又放声大哭,还常常坐着或者站着就地小便。
观察四:吃饭时,别的幼儿都安静地用餐,可XX小朋友却又哭着要找奶奶,眼泪簌簌地不停的往下落,喂她吃饭时,她一边哭着,一边吃着。
观察五:午睡时,XX小朋友不睡又开始哭,坐在床上放声大哭并不时地说:“奶奶,我的好奶奶,你快来接我回家。
”观察六;午睡起床后,老师组织幼儿洗手、饮水、吃点心,她不想吃点心,又是边哭边不停地往大门张望,并不时地喊着:“奶奶快来呀!”有时甚至还用双脚直跳。
我开始认为是由于换了环境,XX小朋友感到陌生,一时适应不了,只要教师精心呵护她,待与老师、同伴熟悉后就会好转,可快一个月了,“分离焦虑”的现象还是没有消逝,是什么原因呢?要采取什么对策呢?二、对策(一)通过家访,寻求原因。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父亲在部队工作,母亲工作忙,XX小朋友从小由外婆在老家一手带大,她是一个可爱聪明且内向的幼儿。
几个月前由外婆从老家带来,外公和外婆对她十分疼爱。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0ff8236137ee06eff918e0.png)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观察一:来园时,桐桐小朋友还没走进教室,就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从他爸爸手里接过他的小手,他没有反抗,但是还是哭着,当他爸爸离开后,他赶紧跑到后窗口,一边哭一边说:“我在这里看我爸爸,爸爸从这里走过的。
”分析:其实,那里根本看不到他爸爸的。
但是,孩子就这么幻想着期待着。
我没有破灭孩子的希望,对他说:“你可以在这里看爸爸的,但是你不能哭,你哭的话老师就不让你看。
”他听了我的话,果然降低了哭声,但是还是会断断续续传来:“我爸爸等会来接我吗?”的哭声。
我就对着他点点头,他也能很快的明白。
等他情绪稍微稳定后,我就去开导他:“现在爸爸肯定在上班了,你看不到了,我们先玩游戏吧,等爸爸下班了,老师再让你看,好吗?”他很信任我,点点头,期待着爸爸下班的那一刻,暂时平息了他的哭闹。
观察二:君君小朋友在爸爸的牵领下,来到了教室,他一脸的迷茫,爸爸看到老师,放下手转身就走了。
他没有一点哭闹的表现,当他爸爸离开后,他就原地蹲下来,低着头双手捂着脸,把小脸深深的埋藏。
分析:这是一个特别胆小而内向的男孩,他不喜欢大声的宣泄,而是选择抗拒和沉默。
当我走过去想把他抱起来,他劲很大,硬是不肯抬头看。
我再想用力把他硬抱起时,他发出很小的哽咽声。
我想,此时我想做的安慰对他来说是没用的,反而增强了他的抗拒心理。
我想还是让他冷静些吧。
于是,我尊重了他的意愿,就任他蹲在那里。
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姿势,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过去,我说:“君君,这样小脚会很酸的,来坐这里吧。
”我边说边轻轻地拉起他的手,他见我也没有多大敌意,而且估计小脚也酸了。
他就那样很温顺的顺从了,坐到了座位上。
观察三:还没见到人影就先听到一阵大声的哭闹声,这准是我班的涵涵。
一路上,妈妈是抱着她走来的。
在教室门口,更是艰难的走过来,因为她胖胖的身体一直在扭动着,反抗着。
当我从她妈妈怀里抱过她时,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抱稳,她还是一个劲得蹿着小脚挥着小手,就是用最大的嗓门哭喊着,无论你怎么安慰怎么哄骗,她就是不睁眼看一下,不停顿哭喊。
(2020年整理)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doc
![(2020年整理)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bff98e55270722182ef751.png)
幼儿初入园焦虑案例分析富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维忠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快乐学习和情趣发展。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一:嘉嘉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入园第一天就哭闹不止,边哭边蹦,嘴里不时念叨: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不管老师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哭大闹,不一会儿喉咙就哑了。
我给他晾了一杯水,轻轻地的走过去,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嘉嘉你喝水吗?我把他抱了起来,他不愿让我抱,直蹦还不停地哭。
我说:你喉咙哑了,老师喂你水,一会找妈妈好吗?他没哭了,喝了几口水又接着哭,喊着要妈妈。
我猜想他可能要尿,就领着他去了卫生间。
他不会脱裤子,我给他脱和穿,然后跟他说:嘉嘉,以后要上厕所或哪儿不舒服,告诉老师好不好,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嘉嘉、帮嘉嘉,他点点头。
后来,我发现嘉嘉想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喝牛奶,都会哭喊着找妈妈。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提醒他上厕所,并帮助他,告诉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
就这样,在我和赵老师的悉心照顾下,通过及时引导,使他逐渐摆脱了心理依赖,能及时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学会了自理,不让大人帮忙,家长高兴地说:老师,谢谢你们,孩子的进步太大了。
二周后,嘉嘉爱上幼儿园,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
案例二: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哭声一片,豪豪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了。
这个孩子好像无视处处哭声的教室,径直走向玩具架,挑选喜欢的积木。
这时,xx小朋友也去拿积木,没料到豪豪拿起拼好的积木就往他身上打,我连忙制止,豪豪不打了,他自顾自玩起来,也不理睬其他小朋友。
xx小朋友拼了一辆小车,他说我要小汽车,xx不给,他便去抢。
我说收玩具了,豪豪看看小朋友都把玩具交了,他抱着玩具不肯放手,一脸的不高兴。
我知道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就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豪豪: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这样做,渐渐使豪豪明白了上幼儿园就要遵守一些规则。
小班入园焦虑案例分析
![小班入园焦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abfbe4aaea998fcd220e38.png)
小班入园焦虑案例分析晚晚是我们班入园焦虑现象最严重的孩子,开学已经有二个多月,其他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地入园,会跟老师有礼貌的打招呼,而她入园仍是哭着拉着妈妈不肯让妈妈走,直到妈妈说好几遍下午第一个来接她才哭着跟妈妈说再见,妈妈走后老师带着晚晚让她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晚晚坐在小椅子上抱着小兔子伤心地哭,不跟小朋友玩,也不希望别人靠近她。
虽然晚晚宝贝到现在入园还会哭泣,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晚晚入园有了变化。
二、案例描述镜头一早早和晚晚是一对龙凤胎,早早是哥哥,晚晚是妹妹。
早上晚晚又是被妈妈拉着走进了幼儿园,她两只小手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
我上前想抱她,她哭闹个不停,一手拉着妈妈的手,一手抱着小兔子。
妈妈说:"晚晚你开开心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跟哥哥一起玩,妈妈下午第一个来接你们,"说完晚晚妈挣脱晚晚的手走出班级门,晚晚抱着小兔子坐在位置上哭着,嘴里说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轻轻的过去摸摸晚晚的头说:"晚晚不哭拉,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吗?晚晚眼睛看了看我,又扭过头哭了起来,"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拿出各种不同的拼图让葡萄组小朋友一起玩,早早一看是拼图高兴的把小兔子放在旁边玩了起来,其他小朋友也玩起来拼图。
我拉着晚晚的手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玩拼图,玩得多高兴呀,你哥哥好厉害,一头梅花鹿拼出来了"。
晚晚脸上的眼泪还挂着,但不哭了,眼睛看着他们玩拼图。
我拿来一块新的拼图放在晚晚面前说:"晚晚你拼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动物来",晚晚一只手开始玩拼图了,我轻轻的把小兔子拿了过来说:"老师把小兔子放在你的袋子里,你玩拼图好了"。
晚晚听了两只小手开始玩拼图游戏啦。
一会儿晚晚就拼出了小猪,晚晚笑着说:"老师我很喜欢拼图,我在家也玩拼图,哥哥有时候还是我厉害"。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9ae0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0.png)
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第一篇: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案例分析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对他们来说,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及长辈,来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都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的渡过初入园的焦虑期,愉快的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面临的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儿童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例描述妞妞,女,3岁半。
家长在报名时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孩子从小由爷爷带大,在家活泼开朗,但也很自由,想干啥就干啥,同时怕见陌生人,在外面非常胆怯。
也说了要求转园的原因,自从上幼儿园这两周,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白天在幼儿园哭,眼睛皮都揉破了,晚上回家也哭哭啼啼,非常缠人,可能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总是哭的缘故,老师说一整天上百遍地念叨着同一句话“我要找我爷爷”。
年轻老师缺乏了耐心,吓唬了孩子,可能还让孩子罚站了,所以现在孩子怎么也不愿意上幼儿园。
二、个案分析1、心理发展原因。
瑶瑶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指出: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这就是依恋。
心理学家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
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陌生的教师会有安全感。
因此来说,家长的陪同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可以消除孩子与教师之间的的陌生感。
2、环境及教养方式原因。
每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大部分被过分照顾与保护,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孩子就会感到孤独无助。
瑶瑶也不例外的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
爷爷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使孩子形成了过分的依恋关系,所以瑶瑶很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依恋家人(爷爷、妈妈)或依恋某样东西(她的小书包),不适应集体生活等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d3f6659b89680203d825c9.png)
幼儿初入园焦虑案例分析富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维忠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快乐学习和情趣发展。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一:嘉嘉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入园第一天就哭闹不止,边哭边蹦,嘴里不时念叨: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不管老师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哭大闹,不一会儿喉咙就哑了。
我给他晾了一杯水,轻轻地的走过去,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嘉嘉你喝水吗?我把他抱了起来,他不愿让我抱,直蹦还不停地哭。
我说:你喉咙哑了,老师喂你水,一会找妈妈好吗?他没哭了,喝了几口水又接着哭,喊着要妈妈。
我猜想他可能要尿,就领着他去了卫生间。
他不会脱裤子,我给他脱和穿,然后跟他说:嘉嘉,以后要上厕所或哪儿不舒服,告诉老师好不好,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嘉嘉、帮嘉嘉,他点点头。
后来,我发现嘉嘉想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喝牛奶,都会哭喊着找妈妈。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提醒他上厕所,并帮助他,告诉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
就这样,在我和赵老师的悉心照顾下,通过及时引导,使他逐渐摆脱了心理依赖,能及时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学会了自理,不让大人帮忙,家长高兴地说:老师,谢谢你们,孩子的进步太大了。
二周后,嘉嘉爱上幼儿园,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
案例二: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哭声一片,豪豪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了。
这个孩子好像无视处处哭声的教室,径直走向玩具架,挑选喜欢的积木。
这时,xx小朋友也去拿积木,没料到豪豪拿起拼好的积木就往他身上打,我连忙制止,豪豪不打了,他自顾自玩起来,也不理睬其他小朋友。
xx小朋友拼了一辆小车,他说我要小汽车,xx不给,他便去抢。
我说收玩具了,豪豪看看小朋友都把玩具交了,他抱着玩具不肯放手,一脸的不高兴。
我知道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就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豪豪: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这样做,渐渐使豪豪明白了上幼儿园就要遵守一些规则。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7c0a3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4.png)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案例一:小明的入园焦虑在幼儿园心理学中,焦虑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入园阶段,许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入园焦虑的情况。
我们将以小明的故事来进行具体分析。
1. 入园焦虑症状分析小明刚升入幼儿园时,他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
他在入园前数周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的症状。
每当提及去幼儿园,他就表现出焦虑和抗拒的情绪,甚至出现腹痛等身体不适。
在幼儿园中,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甚至呈现出对老师的回避和拒绝。
2. 应对入园焦虑的方法针对小明的入园焦虑症状,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他们采用了温暖、亲近的语言和态度,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
他们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小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规则,增强他的自信心。
另外,他们还与小明的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协助小明逐渐克服入园焦虑。
3.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入园焦虑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携手,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也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同时要注重对幼儿心理变化的观察和及时干预。
总结回顾:入园焦虑是幼儿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或者轻视。
针对入园焦虑症状,我们需要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干预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焦虑情绪。
案例一中的小明也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通过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克服了入园焦虑,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这个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应对入园焦虑,以及在幼儿园心理学中,家长和教师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你对幼儿园心理学中的焦虑症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和个人理解,也会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祝愿你在幼儿园心理学领域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案例分析(一)
![“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案例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c2c295571711cc7930b71607.png)
幼教课堂设计“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案例分析(一)教师:***日期:***XX幼儿园“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案例分析(一)这学期我带小班,每年新生入园哭闹,是令我们老师最头疼的事。
孩子入园焦虑也成为家长,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入园焦虑在孩子身上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拒绝进食,或是脱离群体、默默不语等。
这些焦虑情绪都是无法避免的,刚从熟悉的家庭生活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每个小班幼儿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
下面是发生在我们小班几个孩子身上入园焦虑的案例:案例分析:通过近期对以上孩子的观察,与家长交流了解,究其原因如下:案例一:郑钛文爸爸工作在部队,爷爷奶奶在外地。
入园之前,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几乎从来没有和妈妈分开过。
来到了幼儿园后,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
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则大哭大闹, 想要赶快离开这里。
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安对孩子来说很正常,但郑钛文妈妈那样说谎,骗孩子自己就在院子里等他,孩子以为妈妈就在幼儿园,要老师领他去找,却发现妈妈不在,这种不妥当的做法会使孩子对陌生环境产生一种更深的恐惧,甚至将这种恐惧迁移到其他方面。
案例二:入园前, 夏榕蔓在家的生活由爷爷奶奶精心照料,比较自由散漫。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想玩就玩,想睡就睡,生活起居没有规律,不受任何约束。
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起床不能太晚,吃饭要定时,要按时睡觉,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等。
集体生活所要求的各种规则限制会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规则所带来的约束感让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从而逃避上幼儿园。
案例三:辛涛剑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在乡下代为抚养,该上幼儿园了,奶奶才将孩子领到城里来。
爷爷奶奶的溺爱,不良生活习惯是辛涛剑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之一。
在疏于管教的家庭环境中,他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说脏话,打人,喜欢吃零食,吃饭挑食,随地大小便,甚至含着奶嘴入睡等。
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这些坏习惯都不被认可,他受到了约束,所以他不喜欢上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入园分离焦虑案例
![幼儿园小班入园分离焦虑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5d497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1.png)
幼儿园小班入园分离焦虑案例一、案例主角。
小萌,女,3岁,刚进入幼儿园小班。
二、入园初的场景。
小萌第一天来幼儿园的时候,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场小型的“灾难片”。
妈妈带着她走进教室,小萌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小眼睛里满是惊恐。
老师过来迎接,刚想牵她的手,小萌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还边喊:“妈妈,妈妈,我不要在这里,我要回家!”妈妈试图安抚她,告诉她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还有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小萌根本听不进去,双手紧紧抱住妈妈的腿,就差没整个人挂在妈妈身上了。
三、吃饭时的焦虑。
到了吃饭的时间,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小桌子前乖乖等着老师分饭,小萌却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世界里。
老师把盛好饭的小碗放在她面前,小萌看都不看一眼,继续哭着找妈妈。
老师轻声细语地说:“小萌呀,看,今天有你最爱吃的小肉丸哦。
”小萌抽噎着说:“我不要,我要妈妈喂。
”老师说:“小萌自己吃会更棒哦,像个小大人一样。
”可小萌根本不买账,把小脑袋埋在胳膊里,哭声还更大了。
四、午睡时刻的挣扎。
午睡对于小萌来说也是个大难关。
小朋友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脱了鞋子准备上床睡觉。
小萌一看到小床,又开始哭起来。
她站在床边,眼睛红红的,说:“我不在这儿睡觉,我要和妈妈一起睡。
”老师过来帮她脱鞋子,她就不停地挣扎,小脚丫乱踢,差点踢到老师。
好不容易把她抱到床上,小萌也是翻来覆去,不肯闭上眼睛。
其他小朋友都渐渐入睡了,小萌还在小声啜泣,嘴里念叨着:“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呀。
”五、老师的应对策略。
# (一)给予特别关注。
老师发现小萌特别依赖妈妈,就对她格外关注。
在小萌哭的时候,老师总是蹲下来,和她平视,抱着她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就像妈妈一样。
而且不管小萌做什么,老师都会陪着她,哪怕她只是坐在角落里发呆,老师也在旁边陪着,让小萌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 (二)转移注意力。
# (三)建立同伴关系。
老师还找了一个特别友善的小朋友,叫小萱。
老师跟小萱说:“小萱呀,小萌有点想妈妈了,你可以陪着她一起玩吗?”小萱很懂事地点点头。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https://img.taocdn.com/s3/m/c3c521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6.png)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初次接触社会化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焦虑症状,表现为不安、害怕、情绪低落等。
作为家长或老师,了解幼儿焦虑症状的特点,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支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幼儿园心理学中焦虑症状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并共享我们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 - 焦虑症状的幼儿1.案例描述在某幼儿园,老师发现了一个4岁男孩小明在入园后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
他经常害怕离开父母,一到学校就哭闹不止,并且对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和参与活动缺乏兴趣,甚至有时会出现进食和睡眠受影响的情况。
2.焦虑症状的表现小明的行为表现包括害怕离开父母、频繁哭闹、与其他孩子交流缺乏兴趣、进食和睡眠不良等。
这些表现提示了他可能存在焦虑症状,表现为对分离的恐惧、社交焦虑和情绪调节困难等。
3.可能的原因小明可能遭遇了一些不适应的生活变化或情境,比如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家庭搬迁、亲戚朋友的突然离开等。
这些生活事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引发焦虑症状的出现。
4.应对策略针对小明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他克服焦虑症状。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和环境,增加父母和老师的陪伴和支持,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等。
5.我们的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中出现的焦虑症状,我们认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也需要积极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案例,我们更加了解了幼儿焦虑症状的表现、原因和应对策略。
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 - 焦虑症状的幼儿6.幼儿焦虑症状的特点幼儿的焦虑症状具有一些特点,需要家长和老师去注意和了解。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个案研究与分析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个案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3140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e.png)
二、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男,四岁,就读于阳光幼儿园小四班。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父母 工作较忙,平时主要由奶奶照顾。入园前,小明从未离开过家庭,没有经历过集 体生活。
三、个案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小明在入园初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他的主要表现包括:大声哭闹、 拒绝与家人分离、抵触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情绪波动大、食欲不振、睡眠质量 差等。
3、情感支持:在幼儿园中,我们注重对小明的情感支持。通过亲切的语言 和拥抱等亲密接触,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同时,我们鼓励其他幼儿与小明 互动,帮助他建立友谊关系。
4、环境优化:我们努力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在教室 布置上注重色彩搭配和玩具投放,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我们还为幼儿 提供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谢谢观看
4、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了解幼儿园 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参与活动,家长可以更 多地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四、结论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母教育方式、家 庭环境、亲子关系等。为缓解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家长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创 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调整教养方式,增强父母教育,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这些 对策建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 展。解决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2、依恋物品:幼儿可能会紧紧抓住某些特定的物品,如玩具、书包等,作 为安全感的寄托。
3、拒绝与他人接触: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拒绝与他人 接触,甚至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
幼儿园缓解入园焦虑案例:家校合作共育
![幼儿园缓解入园焦虑案例:家校合作共育](https://img.taocdn.com/s3/m/6e83881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4.png)
幼儿园缓解入园焦虑案例:家校合作共育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即将进入幼儿园的三岁孩子,他从小就比较胆小,对陌生人和环境有些害怕,对于即将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非常紧张焦虑,经常会出现哭闹、抵抗等行为。
他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缓解他的焦虑情绪,使他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新的环境。
二、问题分析小明的焦虑情绪源于他对未知环境的不安和害怕,因此,解决他的问题需要从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对幼儿园环境的认知入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计划,实施措施,以便缓解小明的焦虑情绪。
三、解决方案1.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小明的情况和问题所在,共同制定帮助小明适应幼儿园环境的计划。
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幼儿园教师详细介绍小明的性格、喜好、习惯等情况,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他,从而更好地引导他。
2. 家庭教育的引导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增强小明的自信心和对新环境的认知,如带他去公园、超市等新的环境中游玩,让他逐渐适应新情况。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绘本、儿歌等方式,让小明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形象,从而减轻他的恐惧心理。
3. 幼儿园的帮助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小明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规则,如给他看儿歌、教他认识颜色、形状等,让他逐渐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们。
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小明的互动,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如与他玩游戏、唱歌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4.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配合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帮助小明适应幼儿园环境的计划,并及时交流和调整计划。
家长也需要在孩子适应期间对其进行关注和照顾,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
四、实施效果经过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不再出现哭闹、抵抗等行为,与老师和小朋友们相处得也越来越好。
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得到了增强,有了更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开始了他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严重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
![严重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cf074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咬文嚼字》说“振”道“震”经常有人分不清“振”与“震”的区别,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一、从手与从雨“振”与“震”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辰”。
《说文解字》释“振”:“举救也。
”“振”的本义是救济、赈济,出手相救,因此“振”的形旁是手(“扌”)。
《广雅》则释“振”为“动也”,这是认为其本义是抖动、挥动,这个动作也与手有关,如“振臂一呼”。
《说文解字》释“震”:“劈历,振物者。
”“震”的本义是“劈历”(霹雳),是迅疾的雷,能够使物体动荡。
雷和雨常常并作,因此“震”的形旁是雨。
二、物理与心理这个角度,区分的是“振动”与“震动”。
现代汉语中,“振动”是一个物理学词语,只能用于物理世界,指的是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点不断往复运动,如钟摆、音叉、琴弦的运动。
而“震动”则既能用于物理世界,如“春雷震动着山谷”,也能用于心理世界,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震动了全世界”。
留守儿童惨死的悲剧,()了全国。
上面括号中只能填“震动”,因为这个事件是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
要注意,“振动”与“震动”的这一区别在现代汉语中才形成。
古汉语中,两者经常混用,因为当时尚未形成像今天这样的学科分类。
具体例子就不列举了。
三、有常与无常在物理世界中,“振动”与“震动”的运动形态是不同的。
“振动”很多是有规律的,往往会延续比较长的时间,可以测量出振幅、周期等指标,因而是可以预测的,甚至可以有效利用,比如振动打桩机、振动压路机。
而“震动”则很难把握,往往突然爆发,瞬间达到峰值,虽动能惊人,但难以预测,更不用说加以利用了,比如地震。
简单说,“振动”有常,“震动”无常。
()性疾病,是由机械()作用于人的全身或局部而引起的疾病。
上面括号中只能填“振动”,这种疾病是由于振动源(振动车辆、振动工具等)强烈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
四、有利与不利在物理世界中,“振动性疾病”的例子说明,“振动工具”是于人有利的,但使用时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5-0-8儿童入园焦虑
![5-0-8儿童入园焦虑](https://img.taocdn.com/s3/m/41680e5183d049649a66584b.png)
案例:
3岁2个月的珠珠早上来幼儿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她总是一副泪眼蒙蒙的样子,不肯离开来送她的妈妈。
妈妈告诉珠珠明妈下班后就来接你”,在老师的热情召唤和妈妈的劝说下,珠珠终于肯跟着老师到班里了,但她一步三回头地盯着门口,嘴里不停地叫‘妈妈,妈妈”。
看到这个情景,珠珠的妈妈也是含着泪快步走出了幼儿园
“不久前,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不能在家玩了,我要去一个叫‘幼儿图’的地方‘上学’,需要每天在那里待很久。
今天我就到了这个奇怪的地方,有好多我不认识的大人,也有好多我不认识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在门口哭,妈妈告诉我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是谁呢?我饿了怎么办?想上厕所怎么办?要待多久?妈妈说她下班来接我,下班是什么时候呢?哭一下试试看能不能不上学吧?“
这就是一个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最普通的心理活动,绝大多数宝宝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也会。
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不安全感,针对不安全感,家长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儿童入园焦虑的原因
1. 生理原因。
行为科学认为,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
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而产生焦虑。
2. 儿童入园焦虑还因为儿童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会担心自己的吃饭、午睡和如厕等,因此到吃午饭、睡午觉时就会想家、想妈妈。
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案例分析
![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a216e8e9951e79a892704.png)
家有宝贝怕入园访谈主题:家有宝贝怕入园!!访谈时间: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14:00-15:30主题介绍:又是一年入园时,很多宝宝要上幼儿园啦!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宝宝要面对很多新的任务,接受新的挑战。
难免在心理和生理上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为了让宝宝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该怎么办呢?入园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入园后哭闹怎么办?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办?不睡午觉怎么办?本期访谈我们请来了育儿专家朱纯燕老师与大家分享新生入园适应的经验和心得。
本次访谈实录显示问题和答复|只显示问题[专家]朱纯燕:摇篮的网友们,大家好![14:01][网友]tsoe0218:专家您好。
我的儿子现在是2岁7个月。
一直是姥姥带的。
最近在犹豫是秋天就送去幼儿园呢,还是等到明年开春去呢?孩子的性格有些内向,胆子有点小,不是特别爱和别的孩子接触。
在游乐园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敢玩,必须是第二次以后吧,才敢玩。
和小朋友一起,基本玩具也抢不过别的小朋友。
所以我很担心他入园后被欺负,我该怎么做?能以后更快的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谢谢~[14:01][专家]朱纯燕:其实我是觉得家长的心态需要调整。
需要提醒您的是,“抢玩具”,“被欺负”等用语本身就说明了家长对孩子已经过于关注。
所以我建议,如果您还没有做好入园准备的话,那从现在开始做准备,明年开春再入园会更适合。
您在这段时间开始调整心态,适当降低对自己孩子在集体交往过程中表现的关注程度,多带孩子去将要上学的幼儿园玩,多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同时跟孩子一起做好即将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的心理建设工作,这种情况就会有所缓解。
[14:09][网友]子杭宝宝:专家您好,我家宝宝现在20个月了,我准备把他送进小托班,我该给他选怎那样的学校,我家孩子一急了会打别的小朋友,送进学校会不会还打小朋友,我很担心,我因该往哪方面引导他不去打小朋友,还有我家孩子没有耐心,什么东西玩儿不了两分钟就不玩儿了,我该从哪个方面引导他?[14:09][专家]朱纯燕: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孩子打人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更多的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充分表达到他的想法,所以一着急就会用肢体表达解决问题。
9月份——新生入园焦虑现象及分析案例2则
![9月份——新生入园焦虑现象及分析案例2则](https://img.taocdn.com/s3/m/38dd85ea08a1284ac8504332.png)
新生入园焦虑现象及分析案例2则幼儿由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
然而,幼儿就为这一点,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伙伴;没有一个人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饭游戏都不能随心所欲,而面临着的是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人,这无疑对他们自己造成了的巨大的挑战性。
入园初期,这群孩子们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紧紧拽着父母的脖子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同伴一起做游戏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拒绝进食等一系列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
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
一定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乐乐刚踏进班级他就会伤心地嚎啕大哭:“我想奶奶,奶奶来,奶奶来,我不要在这里。
”奶奶一走,她就会找上一个老师,跟随在老师的后面,嘴里不停地念叨说:“抱抱,抱抱。
”老师还得顾忌其他孩子也不能总抱他,但他看到没得到老师的一直关注,就消失了这一念头,但是不放弃他的一路跟随,拉着老师衣角,不离不弃地跟随着。
他喜欢单独跟着一个老师,老师要是抱抱她,她就不哭了,或者哭得小声了,要是老师抱其他的的孩子,他又会使劲地哭。
分析:乐乐的父母都是个体,在外工作时间较长,无法经常回家,从小由奶奶、爷爷带,对奶奶的依恋较为强烈,而且乐乐也是我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
为了缓解乐乐的这一焦虑现象,逐渐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结合自己的经验。
,我采取了一下策略:1.肢体接触,安定情绪。
克劳斯——肯内尔假说表明,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乐乐面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人,恐惧、忧虑、缺乏安全感等情绪油然而生,情感上如断乳期一般无法适应。
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个案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63ab2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7.png)
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个案分析入园焦虑在幼儿保教实际工作中不乏鲜见,它是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描述。
它是指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体会。
幼儿的焦虑较为常见,常与恐怖和强迫表现同时出现,恐惧无具体指向性;患儿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好哭,无故生气,常伴有躯体症状,食欲下降,夜惊,多梦,尿床,呼吸快,心悸,腹痛等。
焦虑对幼儿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影响,使之变得过分敏感,自卑,退缩,谨小慎微,依赖他人,不受同伴欢迎。
焦虑可分为境遇性焦虑、素质性焦虑和分离性焦虑。
什么原因使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经多数调查表明,下述因素很重要:不和谐和亲子联系和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幼儿园人际环境,教师不正确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孩子早期的不良体检和先天素质差等等。
在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插班新生,一个多星期来每天入园时总紧紧抱着父母不愿离去,老师从父母手中接过他时,小明大声哭闹,使劲用脚踹老师;待父母离开,他就挣开老师,跑到外面去追,母亲见了立即返回,百般哄劝,如此反复几次,小明仍哭闹不休,最后勉强与父母分离,但整个上午都在幼儿园哭闹,嘴里还一直喊着:“打电话叫妈妈早点来接我,我要回家。
”在吃饭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中午也不睡午觉。
一系列的表现不仅影响了他自身的发展,更干扰了其他小朋友的学习生活秩序。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小明的父亲并非亲生父亲,他的亲生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
飞来的横祸不仅造成了小明心灵上的创伤,更让他失去了最宝贵的父爱。
小明的母亲为了弥补孩子所失去的父爱,对小明更是百般宠爱,在这“无微不至”的溺爱下,小明暂时忘却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但却形成了对母亲的依赖。
小明现在的这位父亲,从平时的接送可以看出,他对小明并不十分关心。
有一次,园里的小朋友都给接回去了,就剩下小明一人,当时天也已经黑了,还没有家人来接他,小明害怕极了,一直在哭,他那受创伤的心再次被揭开,孤独害怕,渴望得到父爱和母爱,此刻的他是多么的脆弱。
小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初入园焦虑案例分析
富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维忠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快乐学习和情趣发展。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一:嘉嘉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入园第一天就哭闹不止,边哭边蹦,嘴里不时念叨: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不管老师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哭大闹,不一会儿喉咙就哑了。
我给他晾了一杯水,轻轻地的走过去,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嘉嘉你喝水吗?我把他抱了起来,他不愿让我抱,直蹦还不停地哭。
我说:你喉咙哑了,老师喂你水,一会找妈妈好吗?他没哭了,喝了几口水又接着哭,喊着要妈妈。
我猜想他可能要尿,就领着他去了卫生间。
他不会脱裤子,我给他脱和穿,然后跟他说:嘉嘉,以后要上厕所或哪儿不舒服,告诉老师好不好,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嘉嘉、帮嘉嘉,他点点头。
后来,我发现嘉嘉想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喝牛奶,都会哭喊着找妈妈。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提醒他上厕所,并帮助他,告诉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
就这样,在我和赵老师的悉心照顾下,通过及时引导,使他逐渐摆脱了心理依赖,能及时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学会了自理,不让
大人帮忙,家长高兴地说:老师,谢谢你们,孩子的进步太大了。
二周后,嘉嘉爱上幼儿园,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
案例二: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哭声一片,豪豪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了。
这个孩子好像无视处处哭声的教室,径直走向玩具架,挑选喜欢的积木。
这时,xx小朋友也去拿积木,没料到豪豪拿起拼好的积木就往他身上打,我连忙制止,豪豪不打了,他自顾自玩起来,也不理睬其他小朋友。
xx小朋友拼了一辆小车,他说我要小汽车,xx不给,他便去抢。
我说收玩具了,豪豪看看小朋友都把玩具交了,他抱着玩具不肯放手,一脸的不高兴。
我知道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就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豪豪: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这样做,渐渐使豪豪明白了上幼儿园就要遵守一些规则。
过了几天,豪豪抢玩具的现象减少了,学会团结小朋友,会和小朋友共享玩具了,常常说:幼儿园真好,我喜欢上幼儿园。
案例三:涵涵是个聪明、懂话的乖宝宝,入园时他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我说:涵涵,来让老师抱抱,看你棒不棒。
我抱过哭着的涵涵,一边给她擦脸,一边说涵涵真可爱,可乖了,漂亮宝宝哭就不漂亮了!你看,幼儿园可好了,有很多小朋友玩。
上了幼儿园,有什么事都要跟老师说,上厕所告诉老师,不能尿裤子,涵涵点点头。
一会儿涵涵说要上厕所,我拉着她的手帮她脱裤子、拉裤子,涵涵感到了我的亲切,对我很信任。
午休时,她哭闹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知道她一定想要抱,我便抱着她,抚摸
着他的头,说:涵涵睡觉,老师抱着你,妈妈放学就来了。
通过身体接触、关心照顾,既满足了涵涵睡觉欲望,又增添了涵涵对我的信任和依恋。
涵涵入园一周哭闹情绪得到了缓解,能够主动和亲人、老师说再见,能和小朋友一块活动了,真是进步不少。
幼儿入园后希望得到成人更多的肯定和关爱,教师应多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和亮点。
除了对每个幼儿多用鼓励、赞扬的语言外,教师应多抱抱、亲亲、摸摸幼儿,抚摸他们的身体。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与爱抚,让幼儿感到教师像妈妈般的关怀,让幼儿逐渐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适应新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