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

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新课标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表达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正确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5. 在最正确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的,其生长期与尼 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地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等,而尼罗 河泛滥区耕种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
9.C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1.B 【解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 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1)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 采取的措施。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建设白令海峡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 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 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 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 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 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真题加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真题加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能力测试(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 质量优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7年全国卷地理目录全国一卷2-6全国二卷7-13全国三卷14-182017高考全国Ⅰ卷地理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11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0~11题.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完整版)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完整版)2017全国卷3高考地理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7全国卷3高考地理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地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B项。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题(地理部分)(山东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题(地理部分)(山东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山东卷)一、单选题1.(2017·新课标Ⅰ)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4分)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4分)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4分)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2.(2017·新课标Ⅰ)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2)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3.(2017·新课标Ⅰ)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4分)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4分)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4分)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4.(2017·新课标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大题11 小题,每题4 分,共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世纪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ft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 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3.进入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 月至次年4 月.据此完成4~5 题.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 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 题.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ft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ft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ft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 题.9.贺兰ft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ft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较少②ft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贺兰ft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二、非选择题:共56 分.第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第15~16 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 分12.(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ft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 年ft西省有1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ft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 年已形成4 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 个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 年和2014 年ft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 世纪90 年代ft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20 世纪90 年代ft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20 世纪90 年代ft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ft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13.(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 千米,平均水深42 米,最大水深52 米,海峡两侧为ft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4.(10 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茶花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ft、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 世纪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201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答案】1.D 2.C【解析】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4.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C 4.A【解析】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答案】5.B 6.B【解析】5.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6.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

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答案】7.A 8.C【解析】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江苏卷一、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答案】1.D 2.C【解析】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4.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C 4.A【解析】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答案】5.B 6.B【解析】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答案】7.A 8.C【解析】7. 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所以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

8. 远在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

(word完整版)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推荐文档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新课标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题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2017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7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7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据图片可知: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解答】解:根据材料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

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

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关键是会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三盘暮雨”.2.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考点】4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沽”是最常见的天津地名,“沽“被认为是河道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有开口的环水高地,不论枯水期和丰水期都可住人.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些年代久远的水边沽地非常适合生存和居住,于是欣然前往.这就是天津先民逐水而居,以利运输取水、捕鱼行舟,同时近水而不被水淹,居而择高的大智慧.【解答】解:读图可知:天津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不断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范围不断扩大,距离原来河流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之为“沽”已经名不符实,导致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难以寻觅。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高清Word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高清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如需改动,第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的。

图12017年3月251~3题。

11.A.B.C.D.针叶林2.A.B.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着。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注意事项:1.用0.5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2017年全国高考3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3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新课标3)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 1 •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 .四川盆地C .珠江三角洲B .华北平原 D .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 .川剧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D .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B .豫剧C .粤剧D .越剧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图 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图1•二M 点* _蟠徐.*曲圾站点T- E1戟违 ——单页坏城 0 5Euih ____ ■图24.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站点的用地面积B •周边的人流量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 •周边的环境质量 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 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7.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 8.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 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答案】4.A 5.D【解析】4.由题中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而造纸、油墨和制版属于印刷的上游产业,产业集聚会使劳动力成本提高,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5.题中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即印刷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解析】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下渗少,地下径流少,说明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源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

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不能影响湖水的富营养化。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B 10.C 11.D【解析】9.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

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10.此图反应的是日平均气温,不是当地的最低气温,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11.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因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因为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要结合提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

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袭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的小镇,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适合种植剑麻的土地面积广大且价格较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图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

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阳坡2000-2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阳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阴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