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净2002 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

合集下载

211191458_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211191458_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2023/039(05):1305 1321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5.06李英杰,王金芳,董培培等.2023.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报,39(05):1305-1321,doi:10.18654/1000-0569/2023.05.06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李英杰1,2 王金芳1,2 董培培1,2 李红阳2 张夏炜2 王帅2LIYingJie1,2,WANGJinFang1,2,DONGPeiPei1,2,LIHongYang2,ZHANGXiaWei2andWANGShuai21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312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石家庄 0500311 HebeiKeyLaboratoryofStrategicCriticalMineralResources,HeibeiGEO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31,China2 HebeiProvince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StrategicCriticalMineralResearch,HebeiGEO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31,China2022 12 25收稿,2023 03 15改回LiYJ,WangJF,DongPP,LiHY,ZhangXWandWangS 2023 DiscoveryandsignificanceoftheMisimiaoophioliteinXiUjimqinBanner,InnerMongolia.ActaPetrologicaSinica,39(5):1305-1321,doi:10.18654/1000 0569/2023.05.06Abstract ThenewlydiscoveredMisimiaoophioliteinXiUjimqinBanner,InnerMongolia,islocatedintheeasternpartoftheCentralAsianOrogenicBelt(CAOB)andlocatedintheMisimiaoareawheretheDiyanmiaoSSZ typeophiolitebeltextendswestward Adetailedlarge scalemappingoftheMesimiaoophioliteshowsthattheMisimiaoophioliteisNEE oriented,withawidthofabout5kmandanextensionofabout20km Thesuitepreservesawell exposedandanearly completeophiolitestratigraphy,andincludes,frombottomtotop,serpentinizedharzburgite,darkisotropicgabbro,lightisotropicgabbro,anorthosite,fore arcbasalt(FAB)andpillowtransitionallava,withoverlyingargillaceouschertandplagiograniteveinslocallyintrudingthebasalt ThisMisimiaoophioliteisconsistentwiththelithologicassemblageoftheDiyanmiaofore arcophiolite,whichrepresentsthesubductioninitiationofoceanicslab Thezirconageofthegabbrointhissequenceis336 5±3Ma,whichcoincideswiththatofgabbrointheDiyanmiaoophiolite TheMisimiaoFABsareaphyricandhypoporphyry,withpillowstructure,andtheMisimiaotransitionlavasareporphyriticwithmoreplagioclaseporphyrythantheFAB ThegeochemistrycompositionoftheMisimiaoFABissimilartothatofthestrongdepletedbasaltsformedonthenormalmid oceanridge(N MORB),butthehighfieldstrengthelements(HFSE),suchasNbandTa,areslightlylowerthanthoseofN MORB,similartothoseofislandarctholeiite(IAT).ThegeochemistryfeaturesoftheMisimiaotransitionallavasaremoredepletedofTi,HREEandHFSEthanthoseoftheMisimiaoFAB,indicatingprogressivesubductionoftheoceanicplate,similartotheevolutionoftheIBMfore arc FromtheFABsequencesimilartotheMarianafore arcintheeasternDiyanmiaofore arcophiolitetothenewlydiscoveredMisimiaoophioliteinthewesternpart,theFABsequenceextendsto40km.ItisindicatedthattheEarlyCarboniferoussubductioninitiationdevelopedalongtheDiyanmiao MismiaoareaintheeasternpartofthePaleo AsianOcean(PAO),whichrecordedtheEarlyCarboniferoussubductioninitiationeventsintheeasternpartofthePAOKeywords Initialsubduction;MisimiaoSSZ typeophiolite;EarlyCarboniferous;Paleo AsianOcean;InnerMongolia摘 要 内蒙古西乌旗新发现的米斯庙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的西延米斯庙一带。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聂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10091班摘要:蛇绿岩套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的洋盆扩张脊。

蛇绿岩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

可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斯)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

蛇绿岩套是板块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解释喜马拉雅山形成有特殊意义,也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也可用于找矿。

关键词:蛇绿岩套类型地质意义一:蛇绿岩套:即包括超基性岩类以及辉长岩、岩墙群、枕状熔岩和燧石在内的一套复杂岩体。

关于蛇绿岩套概念的共同认识(1)一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其中任何单一个体不能定为蛇绿岩套;(2)蛇绿岩套代表洋盆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3)蛇绿岩套代表产于多种构造背景下的“洋盆扩张脊的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4)蛇绿岩套是被保存在大陆造山带的古(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碎片;(5)这套岩石组合以Troodos那样的蛇绿岩套剖面为典型代表,但并不是所有蛇绿岩套必须具有那样的剖面,蛇绿岩套具有多样性;(6)蛇绿岩套绝对不是陆壳岩石,蛇绿岩套和陆壳之间无成因联系;如果他们相关,应属构造(断层)接触。

蛇绿岩套的分类有很多种,因而有很多的分类类型。

可以按岩石特征分类、矿物特征分类、化学特征分类、火山岩组合分类、剖面建造分类、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洋脊扩张速率分类、软流圈构造特征分类、压力分类、地球物理特征分类。

此处特别介绍按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方案。

按构造分类可分为三个类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西地中海型。

科迪勒拉型蛇绿岩套:主要分布于北美西部地区,如坎扬山、Sparta、Del Puerto和Point sal等。

这类蛇绿岩套常常是不完全的、变质和支离破碎的。

这类蛇绿岩套的基底岩石以方辉橄榄岩为主,有少量纯橄岩,还有豆荚状铬铁矿。

【期刊论文】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期刊论文】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3卷第12期2 4年12月Vol.23,No.12Dec.,2 42 世纪8 年代羌塘中部地区就有基性超基性岩的报道[1],对于这套岩石的成因及意义一直争论很大。

一些学者认为它是蛇绿岩,并代表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界线[2,3]。

然而,过去所报道的蛇绿岩受构造作用破坏严重,不具备典型蛇绿岩的组合,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套岩石不是蛇绿岩,而是一套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的岩石[4,5]。

笔者等在开展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了一套保存十分完整的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和变质橄榄岩组合。

野外观察和初步的室内研究表明这套岩石为蛇绿岩组合(图1)。

1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变质橄榄岩,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蚀变橄榄辉石岩。

岩石分布相对较少,呈岩片产出,宽约2 m ,两侧分别与橄榄辉长岩和玄武岩以断层接触。

矿物晶体呈半自形—自形,主要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

橄榄石多数发生了蛇纹石化,在晶体核部仍保留有残留的橄榄石,呈卵斑状产出(图版Ⅰ-1),SiO 2含量在36. 7%~4 . 3%之间,MgO 含量为31.48%~35.18%。

岩墙群单元,主要有橄榄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和橄榄辉长辉绿岩岩墙。

与变质橄榄岩相接触的岩墙为橄榄辉长岩岩墙,岩石中含有少量未蚀变的橄榄石。

岩墙保存完整(图版Ⅰ-2),单个岩墙宽度在1 ~5 cm 之间,粗、细粒结构明显。

细粒橄榄辉长岩矿物结晶程度较差,辉石和斜长石呈半自形,粗粒橄榄辉长岩结晶较好(图版Ⅰ-3)。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少量橄榄石。

SiO 2含量在46.87%~49.46%之间。

岩墙产在玄武岩之下,局部切穿枕状玄武岩。

堆晶橄榄辉长岩(图版Ⅰ-4),岩石风化破碎较强,产在玄武岩之下,成层性较好,有一定的粒度变化。

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组成,并含有少量蛇纹石化的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蚀变均较强(图版Ⅰ-5)。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韦振权;夏斌;周国庆;钟立峰;王冉;胡敬仁;陈国结【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07(53)2【摘要】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区,是丁青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宗白蛇绿混杂岩存在两套成因不同的岩石.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来自地幔深部的"热点"作用有关.而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环境,并有受"热点"作用影响的印记;具有强烈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方辉橄榄岩则代表了洋内岛弧的基底残片,是已经亏损的地幔再次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后的残留物.这两套不同成因的岩石在板块汇聚过程中一起构造侵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总页数】11页(P187-197)【作者】韦振权;夏斌;周国庆;钟立峰;王冉;胡敬仁;陈国结【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拉萨,850000;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 [J], 樊炳良;白涛;冯德新;周新;张婷婷;穷次仁2.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 [J], 樊炳良;白涛;冯德新;周新;张婷婷;穷次仁;3.南澜沧江结合带火山岩岩浆成因——洋脊-洋岛与弧岩浆作用的性质 [J], 朱勤文;张双全;谭劲4.西藏丁青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邹光富5.洋中脊富钛铁氧化物辉长岩成因的一个新思路:以西南印度洋脊ODP 735B岩心为例 [J], 靳野;方念乔;袁晓博;胡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史同强;段文勇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藏地区在蛇绿岩地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其形成时间或机制不清楚的问题,继而基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鼓励相关学者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角度出发,对蛇绿岩岩石特征进行分析,即深入了解西藏地区蛇绿岩形成状况,并剖析历史因素,完整记录西藏地区地质信息。

本文从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分析入手。

【总页数】1页(P89-89)
【作者】史同强;段文勇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0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张以春
2.西藏普兰地区拉昂错蛇绿岩中辉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李建峰;夏斌;刘立文;徐力峰;何观生;王洪;张玉泉;杨之青
3.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
张以春
4.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冯晔;廖六根;徐平
5.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王玉净;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裴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张万平;袁四化;刘伟【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1(44)1【摘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缝合带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蛇绿岩是该带的主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按蛇绿岩的出露规模、岩石层序以及侵位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在蛇绿岩出露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东段规模较小,中段次之,西段最大,并且在西段分成两支蛇绿岩带;蛇绿岩岩石层序出露比较齐全的是中段日喀则和东段罗布莎,其他地方的蛇绿岩均被肢解,不能组成完整的蛇绿岩岩石剖面;在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间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东段和西段集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中段形成时间较早,时代从中三叠世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主要集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笔者系统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在东西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对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新特提斯洋的产生、俯冲及其消亡过程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The Brahmaputra Suture Zo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ture zone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 ophiolite is its main body. According to the outcropped size, the lithologic sequence and emplacement time of ophiolite, the Brahmaputra Suture Zone is divided into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segments approximately. There exist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ize of ophiolites. The western seg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ophiolites zones and has the largest size,followed by the middle segment and the eastern segment. There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lithologicsequence of ophiolite in the Shigatse of middle segment and Luobusha of eastern segment, but there is not any complete rock profile because of no ophiolites except for Shigatse and Luobusha. In addition, there exist also a difference in the ophiolites formation and emplacement. The eastern, western, and middle segment was formed mainly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but the middle segment was formed is earlier than the other two segments, from Middle Tri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总页数】9页(P1-9)【作者】张万平;袁四化;刘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相关文献】1.对《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商榷 [J], 姜福芝;王玉往2.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深海沟沉积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曹荣龙3.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礁灰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罗金海;车自成;周新源;李勇;李建立;张敬艺4.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侯增谦;高永丰;黄卫5.青藏高原南部洋板块地质重建及科学意义 [J], 李光明; 张林奎; 吴建阳; 解超明; 朱利东; 韩芳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沙尔布拉克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新疆沙尔布拉克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新疆沙尔布拉克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褚方;赵同阳;张建东;朱志新;唐智;闫晓兰【摘要】介绍了沙尔布拉克蛇绿岩物质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就位机制。

该蛇绿岩套包括蛇绿岩残片、上覆岩系、外来岩块3部分,其中镁铁质火山岩具亏损高场强元素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平坦,分馏程度较弱,说明岩浆地幔源区可能卷入岛弧火山岩和洋中脊玄武岩成份,获得玄武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2±9)Ma,认为沙尔布拉克蛇绿岩与库尔提蛇绿岩形成环境较相似,均形成于弧后盆地。

就位过程应包括俯冲过程中的侵位、碰撞过程的侵位、地壳缩短期的侵位和阿尔泰南缘二叠纪地壳伸展减薄阶段的改造等。

%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eochronology and Em-placement mechanism of Sherbulake ophiolite. The ophiolite includes ophiolite fragment, overlying rocks and exotic block, the mafic volcano rock with loss of high field elements and enrichment of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curves generally flat, fractionation of the weaker, indicate the magma of mantle source region may be involved in island-arc volcano rock and mid-ocean ridge basalt composition, and get the basalt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322±9) Ma. Therefore, we think that 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Sherbulake and Kuerti ophiolite are relatively sim-ilar, formed in the back arc basin. Emplacement process should be included four stages, emplacement during subduction, emplacement of collision process, emplacement of crustal shortening andtransformation of the crustal extension of south-ern crustal margin of the Altai basin.【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6页(P167-172)【关键词】沙尔布拉克;蛇绿岩;锆石U-Pb SHRIMP测年;构造环境【作者】褚方;赵同阳;张建东;朱志新;唐智;闫晓兰【作者单位】浙江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浙江杭州 31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国土资源厅评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5额尔齐斯-玛因鄂博蛇绿构造混杂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活动陆缘带南侧,该构造带呈NW向,西北自哈萨克斯坦查尔斯克,经斋桑湖、额尔齐斯河、富蕴以南、青河地区延入蒙古国。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 的成 因及构造 意义
杨 军 ,蔡 柯 柯 ,赵 志 强 ,王世 伟 ,甘 海 涛
( 1 . 四川 省地 质矿 产勘查 开发 局 区域地 质调 查 队, 四川 双 流 查 开发局 6 0 7地 质 队 ,重庆 4 0 0 0 5 6 ) 6 1 0 2 1 3 ;2 . 重庆 市地 质 矿产 勘
氧逸 度 , 结合 玄武岩的稀土元 素特征 , 进 而 探 讨 其
的认识就存在大洋中脊 。 和弧后盆地
两种不
相 应 的构 造 环 境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库 地 地 幔 橄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2 ;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2 作者简介 : 杨 军( 1 9 5 8 一 ) , 男, 高级工程 师 ,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通讯作者 : 赵 志强 ( 1 9 8 4 一 ) , 男, 工 程 师 。E — m a i l : 3 5 0 1 9 5 1 2 3 @q q . c o n r 资助项 目: 新 疆 西 昆仑 地 区 1 : 5万 I 4 4 E 0 0 5 0 0 3 、 I 4 4 E 0 0 5 0 0 4 、 I 4 4 E 0 0 6 0 0 3 、 I 4 4 E 0 0 6 0 0 4 、 I 4 4 E 0 0 7 0 0 3等 5幅 区调 ( 项 目编 号 : 1 2 1 2 0 1 1 2 2 0 6 4 6 ) 、 新疆和 田县化石山一带铅锌矿预查 ( 项 目编号 : K 1 3 — 3 一 x J 1 0 ) 资助
摘要: 库地蛇绿岩位于康西瓦大型走滑断裂带 的北侧 , 主要 由裂解的变质橄榄 岩 , 堆 晶岩和块 状枕状玄武 岩组成 , 其

丁青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综述

丁青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综述

丁青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综述摘要在青藏高原上的有着两个最着名的结合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以及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它们代表了中特提斯洋与新特提斯洋处于大陆造山带中的大洋岩石圈残片。

根据学者研究,丁青地区同时还存在着洋岛环境、洋中脊环境、洋中脊叠加洋岛的环境,而且还存在着蛇绿岩存在着典型玻安岩弧前环境的说法,因此也证明了此地区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的复杂性及学者们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本文以丁青地区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多篇文章对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形成环境及成因进行梳理。

关键词:蛇绿岩;方辉橄榄岩;纯橄岩正文1 引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处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作为重要矿产资源贯穿在青藏高原、特提斯蛇绿岩中部及以东部分,也是极重要板块缝合带[1]。

而在威尔逊旋回演化过程中,以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为代表的特提斯洋演化各阶段均产生了相应的蛇绿岩带,所以对这一结合带的详细研究可为特提斯洋构造运动过程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而丁青蛇绿岩是早期海洋在经历构造运动后移置到现存地区与上地幔所构成的岩石组合,在现存地区的喷出岩在经历板块运动时被其它岩石的构造所取代[2]。

丁青蛇绿岩与消失的古洋壳有密切联系:在古洋盆闭合时残留在古大洋岩石圈的造山带中形成,这种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合被认为可以与现代大洋岩石圈进行对比研究[2~4]。

因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较早的研究领域之一,丁青蛇绿岩成因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界的重视,成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学者们最早开展的研究领域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其岩石组合单位中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深入研究,但对该地区蛇绿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仍然存在分歧。

2 区域概况我国青藏高原是一个由新生代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俯冲、碰撞之后形成的产物,由一系列的西北向东南,近似西东向增生造山拼贴体拼贴形成,它的形成与特提斯洋盆的演化有关。

拼贴体最北部为松潘—甘孜地块,中部由昌都地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组成,最南部为喜马拉雅地块,其中金沙江缝合带作为松潘—甘孜地块与昌都地块的界限,澜沧江缝合带分隔昌都地块与羌塘地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割喜马拉雅地块与拉萨地块[6]。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SiO2 TiO2 A l2O3 Fe2O3 FeO M nO MgO CaO Na2O 46. 35 0. 83 12. 61 1. 35 9. 8 0. 23 6. 02 10. 24 4. 39 49. 74 1. 5 13. 06 3. 09 7. 9 0. 17 7. 35 9. 73 3. 13 47. 81 2. 13 13. 71 1. 5 12. 75 0. 25 7. 9 3. 68 1. 98 49. 78 1. 45 13. 74 4. 83 3. 07 0. 13 3. 7 11. 07 3. 68 53. 65 0. 58 15. 67 0. 92 5. 23 0. 1 5. 47 6. 03 4. 81 49. 81 0. 82 14. 24 0. 64 10. 57 0. 15 7. 28 9. 7 4. 05 49. 2 1. 58 13. 52 1. 13 11. 27 0. 2 6. 53 9. 78 3. 7 48. 73 0. 8 14. 76 0. 54 8. 36 0. 15 8. 25 11. 29 3. 38 53. 91 0. 86 15. 23 1. 67 5. 63 0. 13 5. 55 7. 71 2. 9 48. 30 0. 68 13. 17 2. 53 6. 09 0. 25 6. 44 8. 32 2. 39 39. 75 0. 02 0. 49 6. 11 1. 5 0. 09 39. 23 0. 16 0. 01 40. 46 0. 02 0. 61 5. 69 1. 55 0. 06 38. 74 0. 2 0. 01 39. 47 0. 05 0. 47 7 1. 27 0. 1 38. 75 0. 37 0. 01 39. 62 0. 02 0. 94 5. 13 1. 75 0. 08 37. 56 0. 1 0. 26 39. 66 0. 02 1. 06 3. 12 4. 1 0. 11 37. 52 1. 33 0. 17

蛇绿岩中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及其岩相分带——来自丁青蛇绿岩专项地质调查的证据

蛇绿岩中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及其岩相分带——来自丁青蛇绿岩专项地质调查的证据

蛇绿岩中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及其岩相分带——来自丁青蛇绿岩专项地质调查的证据李观龙;刘飞;杨经绥;穆小平;张承杰;薄容众;章奇志【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2(38)11【摘要】蛇绿岩是侵位在陆缘的古大洋岩石圈残片,是记录古洋盆从形成到消亡的直接载体。

因此,蛇绿岩的研究可以为揭示和恢复古洋陆构造体制和演化历史提供有力的证据。

围绕蛇绿岩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是开展铬铁矿、地幔橄榄岩及洋壳单元岩石成因研究的基础。

根据丁青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矿物化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块状、斑杂状、辉石定向状、球粒状和糜棱岩化方辉橄榄岩五种类型,并通过15万地质填图在拉拉卡测区首次发现五种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岩相分带特征: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条带状分布于拉拉卡测区中部,两侧对称出现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

少量的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透镜状分布在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内部或边缘,极少量的球粒状方辉橄榄岩的产出与基性侵入岩相关,而糜棱岩化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细长条带出露于橄榄岩岩块南缘。

铬铁矿矿点或矿化点的分布、类型和规模与地幔橄榄岩岩相分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十余处高铬型铬铁矿矿点分布在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中,而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中却鲜有铬铁矿矿点或矿化点的产出。

拉拉卡测区A-A′地幔橄榄岩岩相实测剖面与其对应的矿物化学剖面进一步印证了岩相分带的存在。

斑杂状、块状、辉石定向状及球粒状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的Cr^(#)分别为49.99~57.86、65.59~69.37、75.19~85.24和57.66~80.04。

从斑杂状→块状→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的Cr^(#)值逐渐升高,指示这几种方辉橄榄岩经历了23%~43%中高度部分熔融。

块状和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具有弧前地幔橄榄岩特征,而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具有深海和弧前地幔橄榄岩的双重特点。

西昆仑山库地蛇绿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西昆仑山库地蛇绿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辉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S iO 2 T iO 2 A l2O 3 F e2O 3 F eO M nO M gO CaO N a2O K 2O P 2O 5 烧失量 总量
39. 28 0. 04 0. 59 6. 37 1. 81 0. 11
42. 00 0. 50 0. 18 0. 08 0. 04 8. 46
关键词 西昆仑山 蛇绿岩套 岩石地 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1 引言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是地质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 题, 同时也有很多地质学家对此开展了研究( 汪玉珍, 1983; 潘裕生, 1990, 1992; 姜春发等, 1992; 李永安等 1996; 丁道桂等, 1996) 。作者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 对西 昆仑山库地地区的蛇绿岩套的发育特征、物质组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以期提 出昆仑山地区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
99. 54
43. 52 0. 71
14. 79 2. 10 4. 95 0. 14 6. 11
10. 80 2. 89 0. 21 0. 09
13. 10 99. 41
47. 00 0. 90
12. 71 11. 47
1. 56 0. 23 2. 86 9. 45 5. 69 0. 21 0. 20 7. 32 99. 60
李继亮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0029)
摘 要 库地蛇绿岩套由下部超镁铁质 岩、辉长岩、幔源型花岗岩和上部基性火山岩、复 理石等成分构成, 形成于震旦纪—寒武纪。通过基性的辉长岩、玄武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 球化学研 究得出, 辉长 岩表现出与典型蛇 绿岩套中的堆晶辉 长岩的特征相 一致; 而 玄武岩则 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一致, 认为该蛇绿岩套是形成于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结合库地岛弧 花岗岩的 特征, 提出塔 里木盆地南缘在震 旦纪—早古生代时期存 在一个广 阔的大洋, 这一大 洋在志留纪末期关闭。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SHRIMP年龄、Nd-Sr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SHRIMP年龄、Nd-Sr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58VE同位素组成测试在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 球化学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州 采 用 多 接 收 器 等 离 子 体 质 谱 .SL'SW.V 仪测定 分 析 方 法 见 ^C-3等 !??$ A@ VE]A> VE 和!$% 58 ]!$$ 58 比值分别用A> VE]AA VEj=;!!?$ 和!$> 58 ]!$$ 58 j
李文铅等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 V07'.W年龄58LVE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
图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剖面
!;变砂岩 ";阳起石化玄武质凝灰岩 %;浅闪石L绿帘石化石英辉长岩 $;变质中粒角闪石英辉长岩 <;石英绢云母千枚岩 >;糜 棱角斑岩 @;放射虫硅质岩 A;糜棱角斑岩 ?;含铬铁矿蛇纹岩 != k!!;阳起石L绿帘石化石英辉长岩 !";绿泥L绿帘石化辉绿岩 !%;阳起石L绿泥石化玄武岩 !$;凝灰质砂岩 !<;磁铁矿绿泥石石英岩 !>;凝灰质砂岩 !@;灰绿色糜棱斜长花岗岩 !A;灰绿色初 糜棱凝灰质长石岩屑砂岩 !?;灰绿色糜棱英云闪长岩
+,-. %/ "0 -/12 # -/12 "/1(3,/ 4567785!"#$%&(/9,12 /1('()!*,:;9;<,=>*/=,12 ;?@/122AB*9/2B;<C,;D,9B ,1B/:9B*1>,/1:C/1 3,1E,/125!"#$ %&#'()(*+"$ ,+-+"$ 6FF GGH IG87
JK:9*/=9##BC)D-*441)EF-4)3GC,3H,F),* )-IF)E* B,-*IC-* .31*F-,* ,IH3J-F)8 ,* FC)K)IFF3B1K1LM-*83*4J3GG)E3E)LN)HF-*8 O-EPIFC)/,N,C1LD-*441)EF-4)I1F1E)Q3*)N)FK))* FC)0-I-P)IF-* GH-F),* FC)*3EFC -*8 B-E,O GH-F),* FC)I31FC;BC)3GC,3HF) J3*F-JF,* R-1HFK,FC S-EN3*,JIFE-F--*8 R3EO-* )-IFLK)IF)TF)*I,3* 3RF)JF3*,JIH,J)I8,IFE,N1F)8 ,* N,H-F)E-HD-*441)EF-4)O-U3ER-1HF; V07'.WQ,EJ3* XLWN 8-F,*4R3EFC)4-NNE3IRE3OD-*441)EF-4)3GC,3H,F)Y,)H8I-* -4)3R$?$ Z!=.-;58LVE,I3F3G,JJ3OG3*)*FI3RFC) 4-NNE3I 8,-N-I)I N-I-HFI GH-4,3JH-I)4E-*,F)I-*8 P)E-F3GCYE)IIC3KFC)[-E,)FY3R58 * [-H1)RE3O \<;@ F3\!=;< KC,JC -E) J3*I,IF)*FK,FC FC)58 * [-H1)3RO38)E* 3J)-*,J,IH-*8L-EJ[3HJ-*,JE3JPI;BC)A@ VE]A> VE ,[-H1)IE-*4)RE3O =;@=%$@< F3 =;@=$?"% -*8 IH,4CFHYC,4C)EFC-* FC3I)3RFYG,J-HRE)IC O38)E* O,8L3J)-* E,84)N-I-HFI;BC1I FC)58LVE,I3F3G,JJC-E-JF)E,IF,JI ,*8,J-F)FC-FFC)D-*441)EF-4)3GC,3H,F)N)H3*4IF3VV^LFYG)-*8 -E)I,O,H-EF3FC)3GC,3H,F)I,* ^C1*4))E-E)-;'* -88,F,3* FC)O-4OK-IGE3N-NHY8)E,[)8 RE3O -8)GH)F)8 1GG)EO-*FH)E)I)E[3,E-*8 8,8*_FI1RR)ERE3O FC)J3*F-O,*-F,3* 3RFC)J3*F,*)*F-HO-F)E,-H; BC)R,)H8 4)3F)JF3*,JI R3EO-F,3* -4)-*8 58LVE,I3F3G,JJ3OG3*)*FI144)IFFC-FFC)-E)-*3EFC 3RFC)D-*441)EF-4)O-U3ER-1HFGE3N-NHY N)H3*4IF3FC)^C1*4))EGH-F)F)JF3*,J-HHY; @BL M;*(:##VV^LFYG)3GC,3H,F) V07'.W8-F,*4 58LVE,I3F3G)I D1-*441)EF-4) )-IF)E* B,-*IC-*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早石炭世洋壳残片及其古特提斯意义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早石炭世洋壳残片及其古特提斯意义

1000 0569/2021/037(10) 3048 6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06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东段早石炭世洋壳残片及其古特提斯意义王冬兵1 王保弟2 潘桂棠1 罗亮1 唐渊1WANGDongBing1,WANGBaoDi2,PANGuiTang1,LUOLiang1andTANGYuan1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 6100812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1 ChengduCenter,ChinaGeologicalSurvey,Chengdu610081,China2 ChinaAeroGeophysicalSurveyandRemoteSensingCenterforNaturalResources,Beijing100083,China2021 06 20收稿,2021 08 31改回WangDB,WangBD,PanGT,LuoLandTangY 2021 RemnantsofEarlyCarboniferousoceaniccrustintheeasternsegmentofBangonghu Nujiangsuturebeltanditstectonicsignificance ActaPetrologicaSinica,37(10):3048-3066,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06Abstract TheeasternsegmentoftheBangonghu NujiangsuturebeltisthekeyareatodeciphertheearlyevolutionoftheBangonghu NujiangTethysOcean OnthebasisofdetailedfieldobservationoftheJiayuqiaoGroupinNujiangRiverbridge Bamdaarea,Baxoi,thezirconU Pbdatingofthebasalticblocksandtheirsurroundingrockwerecarriedout,andthewhole rockgeochemistryofthebasaltswerestudied TheJiayuqiaoGroupischaracterizedbytectonicmélange,andthematrixrocksaremainlyslate,phylliticslateandthin beddedcrystallinelimestone,andtheblocksaremainlybasalt,crystallinelimestoneandmarble Theexternalmorphology,internalstructureanduniformageofthezirconsextractedfromthebasaltindicatethattheyaremagmaticcrystallinezircons Theweightedaverageageof206Pb/238Uis338±2Ma,whichrepresentstheageofbasaltformation ThedetritalzirconsU Pbageofthesurroundingrocksrangesfrom3157Mato500Ma,andtheyoungestgrouprangesfrom513Mato500Ma,whichlimitstheoriginalsedimentaryageofthesurroundingrocksnotearlierthanthisagerange Thelightrareearthelements(LREE)ofbasaltsaredepletedinchondrite normalizedREEpattern,andthehighfieldstrengthelements(Nb,Ta,Zr,Hf)arenoanomaliesinthe(t)valuerangesfrom+7 4to+8 5 These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primitivemantle normalizedtraceelementpattern TheεNdareconsistentwiththenormalmid oceanridge(N MOR)typebasalt Rb,Ba,U,Srand87Sr/86Sr(i)isotopesareenrichedindifferentdegreesduetoseawateralteration Thebasaltsareformedbypartialmeltingofspinelperidotiteindepletedmantleandrepresentoceaniccrustfragments TheJiayuqiaoGroupinNujiangRiverbridge Bangdaareaisasetofsubductionaccretionarycomplex ItsmatrixrocksandtectonicblocksweremainlyformedintheEarlyCarboniferous,andthetectonicemplacementtimeneedstobefurtherdefined Therearemanypre JurassicfossilandisotopicageinformationintheBangonghu Nujiangsuture ThisstudyrevealsthattheBangonghu NujiangTethysOceanhadmatureoceaniccrustat338±2Ma,suggestingthattheopeningtimeoftheBangonghu NujiangTethysOceanshouldbeearlierthantheEarlyCarboniferous(338±2Ma).Keywords Bangonghu Nujiangsuturebelt;JiayuqiaoGroup;Remnantsofoceaniccrust;Subductionaccretionarycomplex;Tethys;TibetanPlateau摘 要 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东段是破译班公湖 怒江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

藏北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藏北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青藏高原是多地体北向造山拼贴的产物,发育有多条近东西向的蛇绿岩带。

蛇绿岩研究一直是青藏高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

本文结合藏北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中双湖、赞宗错以及果芒错蛇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研究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源区性质,进而探讨各蛇绿岩带的形成演化历史。

双湖蛇绿岩带内蛇绿岩各组成单元均有出露,均被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呈混杂片岩产出。

其中产自双湖西江爱达日那-嘎错一带蛇绿混杂岩中的变质辉绿岩、辉长岩基性岩墙群,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其环境判别显示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特征,为准洋中脊环境,是地幔柱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的结果。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自下而上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组合,但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层序被严重破坏。

岩性以地幔橄榄岩组分为主。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性质显示蛇绿岩具有陆缘弧后盆地及陆内裂谷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球化学组成。

赞宗错第一组基性岩样品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不同程度的叠加了少量的俯冲流体、沉积物等物质的影响。

赞宗错第二组基性岩样品应源于软流圈上地幔,且叠加有少量的陆壳组分。

果芒错蛇绿岩是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上出露面积较大的一处蛇绿岩,各层序均有出露。

超铁镁质堆晶杂岩其中堆晶杂岩显示明显的堆晶韵律,显示了明显的分离结晶特征,并指示其源自一个被富集组分交代混染的地幔。

基性岩具有高Al 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具E-MORB 型配分模式。

基性岩地球化学环境判别显示果芒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扩张的弧后盆地环境中,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是班怒带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小洋盆,蛇绿岩各单元块体是古洋壳俯冲消减、碰撞挤压和构造抬升而形成现今的构造岩片,并非是逆冲推覆异地搬运而来。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蛇绿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前人蛇绿岩研究相关成果,构建了藏北蛇绿岩的形成演化历史:双湖蛇绿岩作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的一部分伴随着古特提斯洋在晚二叠世的闭合侵位,经过随后多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层序被打乱,呈变质混杂岩片分布;班-怒特提斯洋于二叠纪之前裂开,并随着逐渐的裂开,开始了在拉萨地块北缘和羌塘地块南缘的双向俯冲,并在晚三叠世诱发了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东段的裂开;之后,与俯冲相关的东巧蛇绿岩在早侏罗世构造侵位;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盆持续西向裂开,形成了具有弧后盆地背景的果芒错蛇绿岩;伴随洋壳俯冲消减、洋壳闭合、蛇绿岩构造侵位,形成了班公-怒江缝合带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缝合带。

探讨蛇绿岩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探讨蛇绿岩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2 — 0 2 8 4 - 0 1
摘要: 完整 的 蛇绿 岩 告 面 由变质 橄 榄岩 以及辉 长岩 、 岩墙 群 、 枕 状熔 岩 和燧 石在 内的 一套 复 杂岩体 。其 形成 环 境是 多样 的 , 蛇绿岩
第7 期

总6 { 9 期
。 曲 静 | 女《 ## 辑
V o 1 . 6 1 9 N O 7
矗毋 糍 囊 。《 , | ≯ 摩艚 螗 l
搿 ≈ ∥ # t 舛
探 讨 蛇 绿 岩 的 特 征 及 x e f - 究 意 义
徐 文杰 胥 晓 春 丁迎 超 ( 长 安大 学地 球 科 学与 资 源学 院 陕 西 西安 中图分 类 号 : G6 4 7 1 0 0 5 4)
墙 组成 . 其 成 分 可 从 玄武 岩 到 角 斑 岩 ; ( 4 ) 枕 状 熔 岩 形 成 这 个 单 兀 的 顶部 壳 . 并 与远 海 沉 积 物 和 金 属 沉淀 物 成 互 层
3 . 形 成 环境 及 研 究 意 义
石组合 : ①超镁铁 质岩 由不 同比例的斜辉橄榄岩 . 二辉橄榄岩 和 纯橄岩组成 , 常具 变质 组 构 ( 或 多 或 少 的蛇 纹 石 化 ) ; ② 辉 长 杂 言
2 . 岩石 组合

蛇 绿 岩 的形 成环 境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大量事实证 明. 蛇 绿 岩 产 于大陆边缘或岛弧附近的多种构造背景 , 包括弧前 、 弧后 、 弧间 、 活动大 陆边缘 、 被动大陆边缘 、 “ i联 点” 、 转 换 断 层 大 陆 裂 或 其 中 的 两种 或 几 种 的 过 渡 带或 复 合 背 景 等 张旗 等 ( 2 0 0 3 ) 研 究 中国 蛇 绿 岩 的 形 成 环 境 . 主要归 结成两种环境 . 分别是 S S Z和 陆 间洋盆环境。 大陆上形成的蛇绿岩 . 多 数 是 大 陆 裂 解 或 弧 间 扩 张 的 产 物 蛇 绿 岩 不 但 是 大 多 数 地 质 和地 球 物理 学 家 们 板 块 构 造 理 论 的 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对 于解 释 如 喜 马 拉 雅 山形 成之 类 的这 一 蚕 大 地 质 理 论 问 题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义 由 于 蛇 绿 岩 与大 洋 ‘ 石 圈 的 演 化 有 密切 的 关 系 . 因此 研 究 蛇 绿 岩 的 组 成 、 成 分 及 成 因也 是 了 解大洋岩石圈结构 、 变 化 及 动 力 学 的 主要 途 径 。 另 外 . 蛇 绿 岩 是 大 洋 岩 石 圈 的残 留 .其 岩 性 单 元 可 以 与 现 代 大 洋 岩 石 圈 的 各 个 层圈一一对应 . 因而 它 赋含 丰富 的古 大 洋 地 幔 动 力学 信 息 和 大 地 构造学意 义. 同时 蛇 绿 岩 丰 富 了板 块 构 造 学 说 。 总 之 . 蛇 绿 岩 可 以作 为 洋 盆 、 古 缝 合 线 及 古 俯 冲带 存 在 的直 接 标 志 . 因此 , 研 究 蛇绿 岩对 于重 建超 大 陆 的 聚 合 和 裂 解 的地 质 历 史 中 有 重 要 的 地 质 意义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缅甸达贡山位于哈卡邦州,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地区。

该地区的蛇绿岩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蛇绿岩的形成与大陆漂移有关。

蛇绿岩是一种化学和成因特别的火成岩石,它具有高镁、低铝、高钙、低钠和低钾的特性。

蛇绿岩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因为它们经常是金属矿床的主要宿主。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研究对象。

该蛇绿岩由橄榄石、辉石、绿泥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组成。

其中,橄榄石是蛇绿岩的一种典型矿物,其在缅甸达贡山中含量较高。

其化学成分显示,橄榄石富含镁、钙、铁、钛等元素。

橄榄石的氧同位素含量也表明,在成岩过程中,蛇绿岩中的橄榄石受到了重要的重结晶作用。

辉石同样是蛇绿岩中的典型矿物,其具有的化学成分表明,蛇绿岩来自于地幔。

云母的存在表明,蛇绿岩体曾经受到过变质作用的影响。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含有高质量的珍贵矿物,如铬、镍、铁等,引起了许多矿产资源开发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分析表明,达贡山蛇绿岩体的成矿环境多样,但其铬、镍、铁等金属的产状主要为蛇绿岩化作用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所造成的。

缅甸达贡山的铁矿床距离蛇绿岩较近,从地质表征上看属于铁矿床-蛇绿岩成矿带的发育范畴。

铁矿床在成岩、成矿过程中,不仅富含铁、铬、镍等元素,同时富含稀土、铜、钴、银等元素。

因此,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是研究成岩成矿的重要问题。

在该研究中,不仅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有关蛇绿岩化学成分的重要信息,更可以为矿产资源开发者及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蛇绿岩作为重要的金属矿床主体,在探索新的金属资源上具有重要意义。

缅甸达贡山蛇绿岩体是一个热门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意义备受关注。

以下将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蛇绿岩的成分和特征1. 橄榄石橄榄石是蛇绿岩中的典型矿物,其化学成分富含镁、钙、铁、钛等元素。

达贡山蛇绿岩体中橄榄石的平均化学成分为Mg30-43(X)Ca17-29(X)Fe1-15.3Ti0.1-0.8Si31-40(hem)(wt%),其中X表示镁和铁在晶体中的相对含量。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WORD 文档使用说明:!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来源于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件原版地址:/82617b1397cc11718768a3de.pdf!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第 21 卷 4 期第世界地质 Vol. 21 4 No. 2002 年 12 月 WORLD GEOLOGY Dec. 2002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刘石华1 ,匡文龙2 ,刘继顺2 ,朱自强2(1. 广东省地勘局 722 地质队 ,广东汕头 513026 ;2. 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 : 在西昆仑造山带的北侧存在着一条西起盖孜 ,向东经奥依塔格、库地、苏巴什至祁曼塔格的蛇绿岩带。

在详实的野外考察工作和充分总结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该蛇绿岩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 ,认为它对西昆仑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反映了西昆仑造山带曾经历了由统一陆块在震旦纪时的破裂到喜马拉雅期的强烈推覆和走滑等过程 , 从而奠定了西昆仑现今的构造格架。

关键词 : 蛇绿岩 ; 造山带 ; 西昆仑 ;大地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 :P588. 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5589 (2002) 04 0332 080 引言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常承法提出青藏高原存在 4 条缝合带起 ,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格架 ; 到 1987 年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喀喇昆仑 -昆仑山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以及 1989~1990 年的中法联合考察又发现和论证了第五缝合带的存在。

新疆托里县唐巴勒蛇绿岩时代及其意义

新疆托里县唐巴勒蛇绿岩时代及其意义

48km,南北宽约 4km。蛇绿混杂岩带的围岩主要为中
绿色碎裂岩化强蚀变玄武安山岩、褐红色碎裂岩化含
奥陶统科克沙依组(O2k)岛弧火山—沉积岩建造及下
放射虫硅质岩、灰紫色碎裂岩化中酸性火山尘凝灰岩、
伏下奥陶统图龙果依组(O1t)绿片岩相陆缘碎屑建造,
灰绿色碎裂岩化含放射虫中酸性凝灰岩组成。
其上被下志留统恰尔尕也组(S1q)呈断层覆盖。
关键词:
唐巴勒;蛇绿岩;辉橄岩;阴极发光;洋壳
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0)11-0112-04
唐巴勒蛇绿岩位于达拉布特断裂向南突出的弧顶
唐巴勒蛇绿岩由构造岩块及基质两部分组成,基
东侧,呈近 EW—NEE 向延伸。向东可与克拉玛依早
质主要为科克沙依岩组细碎屑岩组成,构造岩块由蛇
112
2020 年第 1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新疆托里县唐巴勒蛇绿岩时代及其意义
秦 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要: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该岩带呈向南突出的弧形,西起部。北界为扎娄勒山—达拉布特断裂,南界为准噶尔陆块西
特断裂(F5)向南突出的弧顶南侧,
呈近北西向—东西—
色蚀变辉绿岩、灰绿色细粒辉长辉绿岩组成;火山熔岩
[5]
北东东向延伸。向东与克拉玛依早古生代蛇绿岩相近 。
及上覆沉积岩系主要由灰绿色蚀变玄武岩、深灰绿色
总 体 成 狭 窄 的 向 南 突 出 弧 形 带 状 展 布 ,出 露 长 约
杏仁状玄武岩、球颗玄武岩、灰绿色蚀变安山岩、深灰
长石的 U-Pb 年龄为 480Ma~520Ma;堆晶辉长岩获

中国蛇绿岩带形成时代研究中的两个误区

中国蛇绿岩带形成时代研究中的两个误区

中国蛇绿岩带形成时代研究中的两个误区王玉净;舒良树【期刊名称】《古生物学报》【年(卷),期】2001(40)4【摘要】对中国蛇绿岩带形成时代的研究曾出现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发生在 70年代以前 ,大多数地质学家主要依据混杂堆积中灰岩块体中生物化石来确定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 ,由于这些大化石所形成的时代一般都要比蛇绿岩带的形成时间早 ,它不能代表板块碰撞的真正时间 ;第二个误区发生在 70年代之后 ,广大地质工作者普遍利用放射虫来确定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 ,但是 ,在蛇绿岩带中有时出现两套放射虫硅质岩 ,一套属于外来移置体 ,与洋壳无关 ;另一套位于枕状玄武岩上 ,真正代表洋壳的残余。

在以往发表的地质文献中 ,大多数作者都没有把放射虫硅质岩在蛇绿岩中的位置阐述清楚 ,因此。

【总页数】4页(P529-532)【关键词】蛇绿岩带;放射虫硅质岩;中国;形成时代;洋壳【作者】王玉净;舒良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相关文献】1.准噶尔北部蛇绿岩形成时限新证据及其东、西准噶尔蛇绿岩的对比研究 [J], 张元元;郭召杰2.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J], 杨巍然3.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形成环境及时代 [J], 孙晓猛;张保民;聂泽同;梁定益4.利用硅质岩中的牙形石确定蛇绿岩的时代—对哈萨克斯坦蛇绿岩考察体会 [J], 韩宝福;何国琦5.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结构、组成特征与形成时代 [J], 田健;滕学建;辛后田;段霄龙;程先钰;张永;任邦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年12月;19(4):417-420A cta M icropalaeon to logica Sin ica 19(4):417-420;D ecem ber ,2002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3王玉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王建平 刘彦明 李秋生 裴 放(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1)提要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主要有Cap nuchosp haera the 2loid es ,C .triassica ,X enorum f lex um ,P seud osty losp haera g racilis ,V eg h icy clia austriaca ,P erisp ong id iumtethy us ,S p ong osty lus toltilis ,S .ca rn icus ,A nnu lotriassocam p e su lovensis ,Canop tum triassicum ,P ou lp us p iaby x ,X ip hotheca ka rp en issionensis ,L ax torum (?)ca rn icum ,M u lti m on ilis p u lcher ,M .jap on icus ,P a laeosa tu rna lis trias 2sicus ,P seud oheliod iscus la tus 等,其时代为Carn ian 期,表明丁青带三叠纪发育较成熟洋盆,为新特提斯演化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蛇绿岩 晚三叠世 放射虫 丁青 西藏3本项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地层和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收稿日期 2002205230 西藏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地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是研究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特提斯演化的重要地段,一百多年来备受世人关注,研究成果甚多。

西藏东部丁青地区位于东西向构造向南转为南北向构造的弧形转弯部位,构造位置十分特殊。

丁青以发育蛇绿岩而著称,对蛇绿岩和地质构造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张旗等,1987;李秋生等,1996;W ang J ianp ing ,2000),丁青蛇绿岩中也发现了早侏罗世放射虫(李红生,1988)。

笔者近年在该蛇绿岩套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丰富的三叠纪放射虫化石,对研究特提斯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特征丁青蛇绿岩属班公湖—怒江(丁青)蛇绿岩带东段由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转折端(三叉裂谷)部位的近东西向分支,在丁青县城东西两侧大面积出露,总长大于80km ,最宽处约7.5km ,呈透镜状产出,面积约300km 2(图1)。

该蛇绿岩在丁青东部的拉根拉—拉沙拉一带发育齐全,称东岩体。

具变质组构的方辉橄榄岩在拉根拉出露最宽约7km ,其叶理整体构成一个背形和一个向形构造,在出露较窄的拉沙拉为一单斜岩片。

纯橄岩呈分异的条带状及透镜状产出,长轴方向与方辉橄榄岩页理大致一致。

方辉橄榄岩之上为堆晶岩。

堆晶岩的下部为堆晶斜方辉石岩,斜方辉石呈0.5—3c m 的柱状晶体定向排列,堆晶层理与方辉橄榄岩叶理基本一致,倾向北东,倾角中等至陡倾;中部为堆晶二辉辉石岩与堆晶辉长岩,呈暗色、浅灰色交替产出;向上过渡为堆晶辉长岩,呈粗粒和细粒交替产出。

堆晶岩之上为镁铁杂岩,包括粗粒、细粒辉长岩、石英苏长岩、石英闪长岩、M 型斜长花岗岩。

镁铁杂岩顶部有富镁石英辉绿岩岩墙分布,岩墙走向北北东,倾角陡立,倾向或东或西,与堆晶岩的堆晶层理大致垂直。

岩墙具对称的冷凝边,岩石为富镁石英辉绿岩。

辉绿岩之上为块状灰绿色橄榄玄武岩。

深水沉积岩为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零星出露。

在丁青西部的热昌—纳宗达一带出露两岩体,主要蛇绿岩成员为变质橄榄岩、基性熔岩和放射虫硅质岩。

变质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纯橄岩呈透镜状或分异的条带状夹于方辉橄榄岩中。

方辉橄榄岩中的叶理呈平行的分异条带,风化后呈黄色、灰绿色、灰色等各种颜色,有的分异条带界线平直,延伸较远。

方辉橄榄岩的上部为基性熔岩、放射虫硅质岩。

与丁青东部拉沙拉等地蛇绿岩相比,缺失堆晶岩、镁铁杂岩和岩墙等。

图1 丁青蛇绿岩分布图F ig .1 Sketch m ap show ing the distribu ti on of the D ingqing Oph i o lite1花岗岩;2镁铁杂岩;3堆晶岩;4变质橄榄岩;5蛇绿岩残片;6放射虫化石产地;7石炭—二叠纪蛇绿岩产出围岩;8早侏罗世蛇绿岩及上覆岩系2 剖面描述丁青县沙贡乡拉根拉剖面(图2)。

图2 丁青县沙贡乡拉根拉蛇绿岩实测剖面图F ig .2 Secti on m ap show ing the L agen la Oph i o lite ofShagong coun tryside ,D ingqing Coun ty 中侏罗统德极国组(J 2d )黄褐色厚层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以蛇纹岩、硅质岩为主角度不整合 丁青蛇绿岩深海沉积(T D S )6.紫红色薄板状含铁质放射虫硅质岩,产放射虫P a laeosa tu rna lis triassicus (Ko 2zu r et M o stler ),P erisp ong id iumtethy us D e W ever ,A nnu lotriassocam p e su lovensis (Kozu r et M ock ),A .ba ld iiKozu r ,Cap nuchosp haera theloid es D e W ever ,C .triassica D e W ever ,P seu 2d osty losp haera sp inu losa (N akaseko et N ish i m u ra ),P .g racilis Kozu r etM ock ,S p ong osty lus toltilis Kozu r etM o stler ,S .ca rn icus Kozu r etM o stler ,P ou lp us p iaby x D e W ever ,X enorumf lex um B lom e ,P seud ohe 2liod iscus la tus (Kozu r et M o stler ),M u lti m on ilis p u lcher Yeh ,Cap nod oce sa risa D e W ever ,P a ra triassocam p ep a rvum Kozu r et M o stler ,P .crassumCarter ,V eg h icy clia austriaca Kozu r etM o stler ,T etrap orobrach ia haeckeli Kozu r et M o stler ,Canop tumtrias 2sicumYao ,X ip hotheca ka rp en issio 2nensis D e W ever ,X .long a Kozu r etM ock ,L ax torum ca rn icum Sugiyam a及牙形类M etap oly g na thus sp .8.84m5.灰绿色块状榄橄玄武岩4.蛇纹石化纯橄岩3.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2.蛇绿岩1.蛇纹岩质砾岩断 层 上白垩统宗给组(K 2z ) 紫红色砾岩3 地质时代及对比丁青蛇绿岩套之深海沉积部分(TD S )主要岩性814微 体 古 生 物 学 报19卷 为紫红色、灰白色硅质岩、含泥质硅质岩,多呈薄板状,部分不显层理,富含放射虫化石,除拉根拉剖面所列名单之外,在德极国剖面还产放射虫P a laeosa tu rna lis triassicus(Kozu r et M o stler), P erisp ong id ium tethy us D e W ever,A nnu lotrias2 socam p e su lovensis(Kozu r et M o stler),Cap nuchos2 p haera sp.,C.theloid es D e W ever,C.triassica D e W ever,P seud osty losp haera spp.,P a ronaella sp., S p ong osty lus toltilis Kozu r et M o stler,S.ca rn icus Kozu r et M o stler,P ou lp us p iaby x D e W ever, X enoru m sp.A,X.sp.B,P seud oheliod iscus la tus (Kozu r et M o stler);M u lti m on ilis p u lcher Yeh。

这个以Cap nuchosp haera triassica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广泛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菲律宾、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我国西藏泽当西的金鲁上三叠统Carn ian 阶下部。

与Sugiyam a(1997)提出的晚三叠世Carn i2 an期TR5A Cap nuchosp haera带比较。

4 放射虫化石地质意义由于西藏地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对其边界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王鸿祯(1983)将西藏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班公湖—丁青—怒江带代表了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古陆的边界,其闭合时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黄汲清等(1987)将西藏地区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板块缝合带分别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第三纪缝合带、班公湖—丁青侏罗纪缝合带、龙木错—玉树二叠纪缝合带;龙木错以南为冈瓦纳古陆边缘。

郭铁鹰等(1990)认为中生代时期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盆规模最大,具有分隔南、北大陆的意义。

马冠卿(1998)认为雅江结合带以南属印度板块一部分,以北到澜沧江结合带是所称的“基麦里”中间板块的组成部分,称藏滇中间地块,澜沧江带与金沙江带之间为羌北—昌都板块,金沙江带以北为扬子板块。

班公湖—怒江带将藏滇中间板块分为冈—念地体和羌中南—左贡地体。

李才(1987)、王建平(W ang J iangp ing, 2000)提出龙木错—澜沧江缝合带是华夏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分界。

由于丁青蛇绿岩中放射虫的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因此对研究特提斯洋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青—怒江带早在石炭纪时可能开始引张,至二叠纪怒江带沉积了以苏如卡岩组为代表的深海复理石碎屑沉积,部分地段发育蛇绿岩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