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解析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
6 . 增 色 效 应 ( hyperchromic effect ) 和 减 色 效 应 (hypochromic effect) 增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 度增强的效应,也称浓色效应。 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也称淡色效应。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一)吸收带类型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UV)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教学要求: 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电子跃迁类型、 影响位移的因素及有关术语。 2、熟悉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础知识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 三、含共轭体系的分子
1、 共轭烯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一般把共轭体系的π →π *吸收带称为K带。K带 对近紫外吸收是重要的,因其出现在近紫外范围,且 摩尔吸光系数也高一般ε max>10000。 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甚 至到可见光部分。随着吸收移向长波方向,吸收强度 也增大。 π*2 π* π*1 π π2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3. π→ π*跃迁: 不饱和基团(—C=C—,—C = O ) E较小,λ~ 200nm 体系共轭,E更小,λ更大,强吸收 4. n→ π*跃迁: 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 ,C= O ) E最小,λ 200~400nm(近紫外区)
图示
back
3.生色团(发色团)(chromophore): 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 π*跃迁和π→ 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 C=C;C=O;C=N;—N=N— 等 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生的 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 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
(波普解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30
第二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一、 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 分子成键轨道; 分子反键轨道
33
34
分子轨道的种类
(1) 原子A和B的s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2)原子A和B的p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35
(3)原子A的s轨道和原子B的p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轨道
• 吸收光谱特征: 吸收峰→λmax 吸收谷→λmin 肩峰→λsh 末端吸收
43
(2)数据表示法
例如λ 溶m剂a2x 37nm(ε104) 或λ 2溶m3剂a7xnm(lgε4.0)
常用术语
生色团(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 产生π→ π* 跃迁和(或)n→ 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 C=C;C=O;C=N;—N=N— ; —NO2
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性质常用吸收曲线来描述,即考察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吸收的情况。
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遵守Lambert-Beer 定律。
A = acl
A 为吸光度(光密度), a为吸光系数, l 为吸收池厚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29
•若溶液的浓度以mol L-1为单位时, Lambert-Beer 定律的吸 收系数(a) 表示,单位为L mol-1 cm-1,即摩尔吸光系数。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未知的物质,常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 (g/100ml),相应的系数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1%1cm表示。 •以摩尔吸收系数 用得最普遍。
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39
第二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二、 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波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法
②呈一宽峰,且有精细结构。 ③当苯环被烷基以外的基团取代或溶剂极性增大时,精细
结构将会减弱甚至消失。
(4)E 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Ethylene
●E1带:苯环中“乙烯键”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λmax=180~200nm,远紫外区; εmax=5×104L·mol-1·cm-1,强吸收。(不常用)
3.互变异构
4.氢键效应 1)溶质分子间氢键
使n→*共轭受限,轨道能差增大,波长蓝移。
2)分子内氢键:能差减小,波长红移。
例如:邻硝基苯酚和间硝基苯酚
分子内氢键
max=278nm =6.6103
无分子内氢键
max=273nm =6.6103
邻硝基苯酚, 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形成,红移了5nm。
3)溶质与溶剂间形成的氢键(属于溶剂效应)
波谱范围:10~800nm
(1)远紫外光区10~200nm (2)近紫外光区200~400nm (3)可见区400~800nm.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1、紫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2、有机分子的化学键类型
★构成分子的化学键主要有 键、 键,还 有未成键孤
对电子构成的非键(n 键)。
★ 5种轨道分别是:
54
2)单环共轭烯烃(乙醇溶剂) ◆母体值: ①共轭二烯不在同一环内
217nm
②共轭二烯在同一环内
◆扩展共轭: ◆取代基增加值: 烷基 卤素 ◆环外双键
253nm
+30nm
+5nm +17nm +5nm
55
●注意: (1)母体值只是指共轭二烯母体本身的λ值,不包括C=C-C=C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紫外)
第一章 绪论
1.1 波谱法
1. 定义:物质在光的照射下,引起分子内部某种运 动,从而吸收或散射某种波长的光,将入射光强度变化 或散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得到一张信号强度与光的波 长、波数(频率)或散射角度的关系图,用于物质结构、 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分析,这种方法就叫波谱法。 2. 类别: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质 谱、拉曼光谱等。 3. 应用: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化学式和结构式。
1.1.2 电子跃迁的分类
(1) n—σ*跃迁 在饱和烃的含氧、氮、卤素、硫的衍生物的分子轨道 中,有一对非成键电子(简称n电子),他们除了有σ—σ* 跃迁外,还有n—σ* 跃迁;只有硫化物的勉强可以通过紫 外仪观察到,其他的仍然看不到,即是透明的(或没有吸 收)。 如: ROH n—σ* λmax 180~18 lgε 2.5 R R-N n—σ* λmax 199~200 lgε 3.4 R RSR n—σ* λmax 210~215 lgε 3.1
(2) π—π*跃迁 π电子容易跃迁到反键轨道π*上,π—π*跃
迁吸收谱带比 σ—σ* 的吸收谱带要长,一些含 孤立双键体系的 π—π* 跃迁的吸收谱带比 n—σ* 跃迁吸收带要短一些,如具有一个孤立 π 键的 乙烯吸收光谱约在 165nm,分子中如果有两个 或多个π键处于共轭关系,则这种π—π*跃迁的 谱带将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 若n电子与π电子间未形成p –π共轭时(如 CH2=CH-CH2-O-CH3 )只能产生 π—π* 、 n— σ*、 和 σ— σ*跃迁,而不会产生n—π*跃迁。
Woodword 定则:环外双必须在共轭链上,指共轭 体系中某一双键的一端的 C 还是母体环上的某一碳。 以同环二烯为准。例:
扭曲对Woodword定则的影响 预测 a.马鞭草烯 229
紫外可见光谱 有机分析及波谱学
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性质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遵守Lambert-Beer定律:
A log I0 c l
Il
A为吸光度 I0为入射光强度 Il为透过光的光强度 ε为摩尔吸光系数 c为溶液浓度(mol/L) l为样品槽厚度
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λmax
横坐标:波长λ(nm) 纵坐标:吸光系数ε
单重态(S)
1 1 22
代数和S=0, 自旋多重性(2S+1)=1
单重激发态(S1) 1 1
22
三重激发态(T1) 1 1
22
代数和S=1, 自旋多重性(2S+1)=3
第三激发态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激发态能量的释放
﹏﹏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S1>T1
荧光光谱λF>λUV
磷光光谱λP>λF>λUV
助色团:其本身是饱和基团(常含杂原子), 它连到生色团上时,能使后者吸 收波长变长或(和)吸收强度增加, 如-OH、-NH2、Cl等。
紫外光谱中的的一些基本术语
蓝移(blue shift)(浅色位移) 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红移(red shift)(深色位移) 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减色效应 使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或 logε
4-己酮酸的紫外光谱图
ε的大小表示这个分子在吸收峰的波长可
以发生能量转移(电子从能位低的分子轨道跃 迁到能位高的分子轨道)的可能性。
ε值大于104: 完全允许的跃迁 ε值小于103: 跃迁几率较低 ε值小于几十:跃迁是禁阻的
5.1.6 紫外光谱中的的一些基本术语
生色团: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 团,如C=C、C=O、NO2等。
IR1
分子能级图
E电 =1 ~ 20ev λ = 0.06 ~1.25m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E振 = 0.05 ~1ev λ = 25 ~1.25m 红外吸收光谱 E转 = 0.005 ~ 0.05ev λ = 250 ~ 25m 远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区划分
近红外(泛频) 近红外 泛频) 泛频 (0.75~2.5 m) 红外光谱 (0.75~1000m) 中红外(振动区) 中红外(振动区) 振动区 (2.5~25 m) 远红外(转动区 远红外 转动区) 转动区 (25-1000 m) 分区及波长范围
1.样品要求: 纯度>98% 。 样品应不含水分。 2.测定方法: 测定IR光谱的样品可以是液、固、气状态。 固态样品:常用压片法、糊剂法或薄膜法制样测定。 液态样品:液态样品可注入吸收池内测定。 气态样品:一般灌入特制的气体池内测定。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 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 谱的波数位置、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定量分析; 4)定量分析; 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分析速度快; 6)分析速度快; 与色谱等联用(GC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弯曲振动
– 对称弯曲振动 – 不对称弯曲振动
所以,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伸缩振动(υ) 弯曲振动(δ) 面内弯曲振动(δi. p) 剪式振动(以δs表示) 平面摇摆(以ρ表示) 面外弯曲振动(δo.o.p) 非平面摇摆(以ω表示) 扭曲振动(以τ表示) 对称与不对称弯曲振动 其中,以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剪式振动、 其中,以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剪式振动、非平面摇摆 出现较多。 对称伸缩(以υs表示) 不对称伸缩(以υas表示)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知识要点
波谱分析第一章紫外光谱1、为什么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紫外光谱可以提供:谱峰的位置(波长)、谱峰的强度、谱峰的形状。
反映了有机分子中发色团的特征,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2、紫外-可见区内(波长范围为100-800 nm )的吸收光谱。
3、Lamber-Beer 定律适用于单色光吸光度:A= lg(I 0/I) = lc透光度:-lgT = bcA :吸光度;l :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摩尔吸光系数,为浓度在1mol/L 的溶液中在1 cm 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c :浓度。
4、有机物分子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有一些含有n 电子的基团(如—OH 、—OR 、—NH 2、—NHR 、—X 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 nm 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5、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6、电子跃迁的类型:1. σ→σ*跃迁:饱和烃(甲烷,乙烷);E 很高,λ<150 nm (远紫外区)。
2. n →σ*跃迁:含杂原子饱和基团(-OH ,-NH 2);E 较大,λ150~250 nm (真空紫外区)。
3. π→π*跃迁:不饱和基团(-C=C-,-C=O );E 较小,λ~ 200 nm ,体系共轭,E 更小,λ更大;该吸收带称为K 带。
4. n →π*跃迁: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C=O ):E 最小,λ 200~400 nm (近紫外区)该吸收带称为R 带。
7、λmax 的主要影响因素: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红移;2. pH 值对光谱的影响:碱性介质中,↑,吸收峰红移,↑3. 极性的影响:π→π*跃迁:极性↑,红移,↑;↓。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UV)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分类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 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 波动性:
c
,
104
(m
(cm
)
1() 式(31-11)
• 粒子性: E h h c ( (式1-33)- 2)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能级跃迁
能级跃迁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Er:0.005~0.050eV,跃迁产
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Ev约为:0.05~1eV,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E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仪器分析:测定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样品用量少
• 四谱同时用或联用技术 • 四谱比较: • 灵敏度:MS>UV>IR>1HNMR>13CNMR
MS: 微克级
UV: ppb级
IR:毫克级(可微克级,FTIR)
1HNMR:0.5mg }可回收
13CNMR: 0.5mg
四谱的信息量比较:
1HNMR及13CNMR
•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分 析,生物化工,皮革化工,生物药品分析,新药品的结 构表征,天然有机,生物有机,金属有机化学,化学, 医学,生理病理
• 概论
波谱分析:UV,IR,NMR,MS(有机)----结构分析
四谱提供的信息:
质谱(MS)—— 分子量及部分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IR) —— 官能团种类 紫外—可见光谱(UV / Vis)—— 共轭结构 核磁共振谱(NMR)—— C-H骨架及所处化学环境
波谱解析紫外光谱
电磁波根据波长λ分成的区段
X射线. 紫外.可见光.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X 射线:0.1-1 nm; 紫 外:1-400 nm;
1-200nm远紫外,200-400nm近紫外 可见光: 400-800 nm; 红 外:800nm-400 μm; 微波和无线电波:400 μm以上
电磁波与有机光谱的对应关系
n →σ * • 无P- π共轭:n → σ * ;π → σ * ;π →π*;
σ → π* ; σ → σ *
3.6、电子跃迁选律
• 光谱选律:原子和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 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服 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叫光谱选律。
• 允许跃迁:能级的跃迁根据选律是可能 的。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大。
• σ轨道
• (4).未成键电子构成的轨道时,该原子 未与对方作用。
• n轨道
图1-8 s-p轨道重叠形成的σ分子轨道
3.4.电子跃迁的类型: 1.σ → σ *; 2. n→ σ * ; 3.π →π*; 4. n→ π*; 5. σ → π* 6. π → σ*
E
* * n * n * * *
•
E平《E转《 E振《 E电子
•
S 电子能级
•
V 振动能级
•
J 转动能级
3. 电子跃迁的类型与吸收光谱:
• 3.1 紫外光谱主要研究的是价电子在不同的分子 轨道之间能级的跃迁,一个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 的电磁辐射能量(ΔE)后,就由一种稳定的基态跃 迁到另一种高能态——激发态,它所吸收的电磁 辐射的能量应等于体系的能量增加值(ΔE),由于 分子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故ΔE也只能取某些分 立的值,从而只有特定能量的光子才能被分子吸 收,分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透过的光 谱中这些波长光的强度减弱或不呈现,从而产生 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6章 紫外光谱
6.1.2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Selection rule)
理论上: 允许的跃迁,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高( max大); 禁阻的跃迁,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低或者观察不到。
实际上,禁阻的跃迁也可以观察到,只是其强度要比允许 跃迁要小得多。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加合原则
苯酚在不同介质中的紫外吸收
苯胺在不同介质中的紫外吸收
酚酞指示剂的显色原理
(4)多取代苯
当两个取代基相同类型时: 双取代的最大吸收波长近似为两者单取代时的最
大波长。
当两个取代基不同类型时:
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
(7)芳杂环化合物
6.7 紫外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6.7.1 紫外光谱解析 紫外谱图主要提供化合物的共轭体系或某些羰基
(3) 按已知α, β-不饱和酮的K带max248 nm,其基值为215 nm, 推测:只有在α位有一个取代基及β位有两个取代基才与实测 值接近。即max=215 + 10 + 2×12 =249 nm
综合以上分析,化合物的可能结构为:
有一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 紫外光谱max = 231nm (ε= 9000),此化合物是下列哪种结构?
2、一个化合物的结构为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352 nm ,其 可能的结构式是哪一个?
作业 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下列化合物?
3、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下列化合物?
表6.5 共轭体系K带值的max经验计算参数
(1) 选择较长共轭体系作为母体,若同时存在同环双键和异环双键 时,应选取同环双键作为母体。如:
(2) 交叉共轭体系只能选取一个共轭双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 双键。如:
有机波谱分析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通过最大吸收峰位及强度判断共轭体系的类型;2. 了解溶剂极性及体系PH值的大小对吸收光谱的影响;3.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检查、工作原理及构造。
【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区(200-800nm)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就其能级跃迁类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是由分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主要适用于研究具有不饱和双键系统的分子。
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不同,它的谱形简单,吸收峰宽且呈带状;而红外光谱吸收峰较尖且数目较多。
紫外光谱主要反映分子中不饱和基团的性质,而不是反映整个分子的结构;红外光谱则不仅能反映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存在,而且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因此从两张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基本上可以确定它们是来自同一种化合物,而紫外光谱却相反。
如结构简单的异丙叉丙酮和结构复杂的甾体化合物睾丸酮,因两者都具有α,β-不饱和酮体系,所以紫外光谱很相似,但它们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
我们能够根据最大吸收峰位及强度判断共轭体系的类型。
紫外光谱不仅能识别分子中的不饱和系统,而且还可以测定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
定性分析主要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特征吸收,如最大吸收波长、强度和吸收系数,定量分析主要根据Beer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收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石英比色皿容量瓶,移液管,玻棒等。
试剂:阿司匹林、水杨酸、苯甲酸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
乙醇,石油醚,蒸馏水, 0.1mol/L NaOH溶液,0.1mol/L HCl 溶液。
【实验步骤】1. 溶液的配制配制阿司匹林、水杨酸、苯甲酸1mg/mL的标准溶液100ml。
2. 石英比色皿配套性检查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20nm处盛蒸馏水,以在一号格的比色皿为参比,调节其透光率T 为100%,测量第二个比色皿的的透光率,透光率的偏差小于0.5%的比色皿可以陪套使用。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波谱分析简介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谱(NMR,包括氢谱 1H NMR 和碳谱 13C NMR)以及质谱(MS)。
二、红外光谱(IR)(一)原理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照射下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特定的吸收频率范围。
(二)要点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例如,羰基(C=O)在 1700 1750 cm⁻¹有强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¹有宽而强的吸收峰。
2、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等。
(三)例题例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1720 cm⁻¹处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什么官能团?答:可能含有羰基(C=O)。
三、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一)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吸收。
(二)要点1、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如羰基、双键等能产生紫外吸收;助色团如羟基、氨基等能增强生色团的吸收。
2、影响吸收波长的因素包括共轭体系的大小、取代基的种类等。
(三)例题例 2:某化合物在 250 nm 处有强吸收,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具有共轭双键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NMR)(一)氢谱(1H NMR)1、原理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能级跃迁产生信号。
2、化学位移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值。
例如,甲基上的氢通常在 08 12 ppm 处出峰。
3、峰的裂分相邻氢原子的个数会导致峰的裂分,遵循 n + 1 规律。
例题 3:一个化合物的氢谱在 12 ppm 处有一个三重峰,在 36 ppm 处有一个单峰,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是 CH₃CH₂OH。
(二)碳谱(13C NMR)1、化学位移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范围。
有机波谱解析-第二章 紫外光谱
C
Hale Waihona Puke n<pOC
C
p*
n > p p*
n
n C
p* p
p*
n
p n 非极性
p
O 非极性
C C
p
极性
极性
n → p*跃迁:兰移; ; pp np
(4)尽量和文献中所用的溶剂一致。
(5)溶剂挥发性小、不易燃、无毒性、价格便宜。
5. 电子跃迁的类型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有机化 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 π电子、n电子。 s* n p* H C O
s
p E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各种电子能级的能量及电子跃迁类型如右图
3. 紫 外 光 谱 图
横坐标:波长或频率 纵坐标:吸光度(A) 或 透过率(T)
紫外光谱(图)的特点: 吸收谱带少; 吸收谱带宽; 通常以谱带吸收最强的波长表示谱带位置,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是分子的特征常数, 与分子电子结构相关,可推测化合物中生色团类 型和共轭大小; 吸收强度以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εmax)表示,也是分子特征常数和鉴定化合物 的重要依据。
H H c H
取代基 红移距离 -SR 45(nm)
c H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p
-NR2 40(nm) -OR 30(nm)
p*(K带)发生红移。
-Cl 5(nm) CH3 5(nm)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每章+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n →σ*C、π→π*D、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A、很强吸收B、强吸收C、中强吸收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B、C、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B、C、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nmB、670.7μC、670.7cmD、670.7m13、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D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 :苯环B :甲基C :-NH 2D :-OHA 苯环B 甲基C -NH2D -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 的频率最大的是:AA B C D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 : 925~935cm -1B :800~825cm -1C : 955~985cm -1D :1005~1035cm -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 -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 : 有机酸B :醛C :醇D :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 中三键的IR 区域在:BA ~3300cm -1B 2260~2240cm -1C 2100~2000cm -1D 1475~1300cm -1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 -1 B15~30 cm -1 C 20~30cm -1 D 30cm -1以上第三章 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C R O R A C R O H B C R O F CR OClC DC N R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0~14 。
波谱分析第二章03,04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邻 3 7 0 2 13 20
间 3 7 0 2 13 20
对 10 25 10 15 58 85
例1
CO O H
Y= OH X=NH2
基值 取代值
230 nm 58 nm 288 nm
NH2
实测 288 nm
例2 计算4-乙酰氨基苯甲醛 CH3CONH 的K吸收带。
基值 对位NHAc取代 计算值 实测值 250nm 45nm 295nm 292nm
10
35 35 6 15 25
β
12
30 30 6 12 30 80 95
γ
18
17 50 6 12 25
18
31 50 6 12 25
溶剂校正:
二氧六环 +5nm 乙醚 +7nm
氯仿 水
+1nm -8nm
例1
例2
O
基值 烷基取代 α β
215nm 10 nm(=1*10) 12 nm(=1*12) 计算 实测
10~1000
π4 π*
*
π* π3 n π2 π π
*
εmax
n
随着与羰基共轭数目的增加, π→π* 跃迁能量不断降低,K带 迅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 n→π* 跃迁因共轭链的增加影 响较小。
π1
C=C
C=O
C=C
C=O
不饱和羰基分子轨道和电子跃迁
α,β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
R带比相应醛酮显著地紫移。 RCO-X中,X基团中n占据p轨道与 羰基π轨道发生p-π共轭效应, 形成多电子的大π体系。 X基团的亲电诱导效应羰基n轨道 能级轨道略有降低。 由于反键轨道能级较高,K带也 发生紫移。 烷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羧酸及 其衍生物,由于 -π共轭效应, K带向红移动。
波谱分析紫外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A(吸光度)、 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1-T(吸收率)、(吸收系数) 中的任何一个来表示。
T = I / I0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线最大吸 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 度。
对甲苯乙酮的紫外光谱图
6、医药研究 抗癌药物对 DNA 变性影响的研究 人血清与癌细胞关系的研究
2.7.5 紫外光谱解析实例
2.3.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
共轭烯烃的π π*跃迁
均为强吸收带, ≥10000,
称为K带。
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 且出现多条谱带。ຫໍສະໝຸດ 2.4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2.4.1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
1.苯
苯环显示三个吸收带,都是起源于π π*跃迁.
max= 184 nm ( = 60000) max= 204 nm ( = 7900) max= 255 nm ( = 250)
• (1)化合物在 220 - 800nm 内无紫外吸收,说明该化合 物是脂肪烃、脂环烃或它们的简单衍生物(氯化物、醇、 醚、羧酸等),甚至可能是非共轭的烯。
• (2)220-250nm内显示强的吸收(近10000或更大), 这表明K带的存在,即存在共轭的两个不饱和键(共轭二烯 或、 不饱和醛、酮)
2.1.2 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子和n电子。 跃迁的类型有: *, n *, *, n *。各类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见下图:
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 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跃迁。也就是说紫 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有机波谱解析技巧
有机波谱解析技巧在化学领域中,有机波谱解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揭开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神秘面纱。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有机波谱解析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有机波谱分析主要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谱(NMR,包括氢谱 1H NMR 和碳谱 13C NMR)以及质谱(MS)等。
每种波谱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分子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对不同波长红外光的吸收来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
就好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每种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也有其特定的吸收峰位置和形状。
比如,羰基(C=O)在 1700 cm -1 左右有强烈的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 -1 有较宽的吸收峰。
在解析红外光谱时,首先要观察整个谱图的轮廓,了解吸收峰的大致分布情况。
然后重点关注那些特征性强的吸收峰,判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官能团的吸收峰可能会受到分子中其他基团的影响而发生位移,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则主要用于研究分子中存在的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越大,吸收波长就越长。
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可以推断分子中是否存在双键、苯环等共轭结构。
接下来是核磁共振谱,这可是有机波谱解析中的“重头戏”。
氢谱能告诉我们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图中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化学位移就是它们的“坐标”。
比如说,与羰基相连的氢原子化学位移通常较大,在 9 10 ppm 左右;而与甲基相连的氢原子化学位移则较小,一般在 1 2 ppm 之间。
除了化学位移,峰的裂分情况也能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耦合常数可以判断相邻氢原子的数目和相对位置关系。
碳谱则能更直接地反映分子中碳原子的情况。
由于碳原子的天然丰度较低,碳谱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它对于确定复杂分子的结构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C=O(-CHO, -COOH),-N=N-, -C=N-,-N=O,-NO2 ,苯
(ii) 助色团:某些官能团在波长200 nm以上没有吸收带, 但它们与发色团联结在一起时能使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 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这种官能团叫助色团。
例:-NH2,-OH,-OR,-SH,- SR,-Cl,-Br,-I等
Novel Molecular Square
(R,R,R,R)-2
(S,S,S,S)-2
1H NMR
H2O
H
H
H2O
13C NMR
H
H
Synthesis of Optically Pure Cyclophane
N N
(R,R,R,R)-8
NN NN
(R,R,R,R)-9
N N
(S,S,S,S)-8
2.5 2.0 1.5
波长(nm)-吸光(A)
(X轴)
(Y轴)
3 2 9
Absorption
1.0
0.5
0.0
250
300
350
400
450
Wavelength/nm
吸光度定义:
A = log (Io / I) = c l
Io: 入射光强度 I: 透射光强度 c: mol / L l: 溶液厚度
(R,P)
Figure 4 1H NMR of [(R,P),(R,P)]-17 and [(R,P),(R,P)]-18
Ha Hb
O Hc O O Hd O
(R,P)
He
Hf
O O
O O
O O
O O
(R,P)
(R,P)
Hf
He
Ha
Hb Hd Hc
紫外光谱
1. 紫外光谱的一般特征
(1)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4~400 nm
max 279 nm ( 10~100)
其中只有n→*在近紫外区.
2. 共轭影响
大键的形成导致各能级间距离变近,电子容易激发,
: 摩尔消光系数
注意点
① 文献报道紫外数据时仅指出吸光度极大处 的波长( max)及摩尔消光系数。
A= cl
A cl
=
Absorption
2.5 2.0 1.5 1.0 0.5 0.0
250
3 2
(R,R,R,R,R,R,R,R)-3
9
300
350
400
Wavelength/nm
UV-Vis(CHCl3,5.010-6 mol/L): max(max) = 246 nm (3.61105),272 nm 450 (4.29105),281 nm (4.84105),321 nm (3.39105),335 nm (3.42105),369 nm (2.10105).
4~200 nm:远紫外区 200~400 nm:近紫外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仪是用来研究近紫外区的吸收.
(*远紫外区的研究要在真空仪中进行,因为波长很短的紫 外光会被空气中的氧、氮和二氧化碳所吸收。)
(2) 基本术语 (i) 发色团:能够吸收近紫外光及(或)可见光 (200~800 nm)的孤立官能团
max 256 nm, = 200
OH max 270 nm, = 1450 NH2 max 280 nm, = 1430
(iii) 红移:由于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 变等原因,使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max 256 nm
max 270 nm
OH max 270 nm
(3) 谱图形式(3种)
例: →*
H3C H
H3C CH3
CH4 (C-H)
max 125 nm
CH3CH3 (C-C)
max 135 nm
(2) n→*跃迁
甲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它们是非成键电子.
所需能量:n→ * < → *
例: n→*
CH3Cl CH3OH CH3Br CH3NH2
max 172 nm ( ~100) max 183 nm ( 150) max 204 nm ( 200) max 215 nm ( 600)
(3) →*跃迁
乙烯分子中,除了轨道外,还有轨道,故可
发生→*跃迁.
H
H
H
H
max 165 nm ( ~15000)
其它非共轭烯烃:一般也在远紫外区
(4) n→*跃迁( max 200~400 nm)
丙酮分子中存在五种跃迁
(a) →* (b) →* (c) n→* (d) →* (e) n→*
max 188 nm
OO OO
(R,P)
[(R,P),(R,P)]-18
OO OO
(R,P)
Hf' Hg'
Hb' Ha'
OO
Hc' Hd'
OO
He' Hf' Hg'
He'
Hb' Ha'
(R,P) Hc' Hd'
OO OO
(R,P)
Hb O O He Hf
OO
Ha
Hc Hd
Hf He
OO
OO
Hb
Ha
Hc Hd
(R,P)
不同的能级跃迁
*
E
*
n
电子能级跃迁示意图
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顺序
* > n* > * > n *
1. 跃迁分类
(1) →*跃迁
烷烃分子中所有键都是键。在基态下,电子
在成键轨道中,吸收光能可以使一各电子从成 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
注意:两轨道能量差很大,相应的光的波长较短,在远紫外区。 因此烷烃在近紫外及可见区无吸收带,可作测定溶剂。
NN NN
(S,S,S,S)-9
400
300
(R,R,R,R)-8
200
100
(M-1 cm-1)
0
-100
-200
(S,S,S,S)-8
-300
-400
200
300
400
500
(nm)
MPF6 Complexation
Decomplexation Ion-exchange resin/ or KCK switching process?
Figure 3 化合物8(上图)和配合物[8•Ag]+ PF6-(下图)的 1H NMR
Synthesis Optical Dumb-bell Molecular
OO I+
OO
coupling reaction
OO OO
OO
+
OO
(R,P)-11
(R,P)
② 在报道紫外光谱数据时应指明所用溶剂 ③ 光谱图也常用 或 log 为纵坐标
波长( )— 波长( )—log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带是由于分子吸收光能, 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而产生的。吸收的紫 外光能量等于电子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h = E),由于电子发生能级跃迁时,振动
和转动能级也同时发生变化,故紫外光谱图 由吸收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