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7 ] 高加索人群中常见。新近, J e e 等[ 根据韩国癌症预
在我国, 研究人员依据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 学合作研究队列( U S A P R C ) 随访人群资料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 M C S ) 资料
[ 1 9 2 0 ] [ 1 7 1 8 ]

, 分别建立 、 哈佛癌
[ 1 ] 6 ] 。在这些预测模型中, 纳入的变量主要包括传 用[
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如年龄、 性别、 血压、 总胆固 醇( T C )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 ) 、 吸烟、 糖尿 L V H ) 等。 病以及左室肥厚(
[ 7 ] 1 9 7 9年, B i g g e r 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 危险
1 0 ] 等[ ; 影像学指标如电子束 C T或多排 C T测定的 1 1 ] 、 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厚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1 2 ] 度[ ; 基因检测指标如 N 5 , N 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
利 用 不 完 全 数 据 及 截 尾 数 据, 被更为广泛地采
D O I : 1 0 3 7 6 0 / c m a j i s s n 1 6 7 4 0 8 1 5 2 0 0 9 0 1 0 0 2 作者单位: 1 0 0 8 5 3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E m a i l : w h y 4 6 3 0 1 @1 6 3 c o m
[ 1 5 ]
心脏研究” 发现, 高脂饮食及总胆固醇升高与冠心 病的发生存在确定的正相关, 但与缺血性脑卒中的 关系尚不明确, 与出血性脑卒中甚至在很多研究中 显示负相关; 酒精摄入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 与缺 血性脑卒中关系不显著, 而与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
2 4 ] 关[ 。其后多项研究, 如新近进行的亚太地区队列
则报道, 在传统性危险因素基础上, 联
合加用肌钙蛋白 、 前心房利钠肽 N端、 巯基蛋白酶抑 Ⅰ 制肽 C( C y s t a t i nC ) 及 C反应蛋白, 建立的预测模型, 对无或已有心血管病的老年患者, 在预测心血管病死 亡方面, 可明显提高预测能力( C统计值分别由 0 6 8 8 提高至 0 7 4 8 及由 0 6 6 4 提高至 0 7 6 6 ) 。 研究者们致力于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 从人群 而言, 是希望能改善其预测准确度, 即判别力及精确 性; 就个体而言, 则是希望能对预测对象更准确地进 行危险分级( 重新正确分级) 。因此, 评价预测模型 时, 应综合以上各个方面予以考虑
压和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 对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 症的防治策略均采用的是分级防治, 为能与这些指 南保持一致, 采用 C o x 回归模型, 建立了一种新的冠 T C 、 低密 心病预测方法, 在其预测模型中, 对血压、 L D L C ) 、 H D L C等数值变量均转 度脂蛋白胆固醇( 换为等级变量 ( 分类变量) 。该研究组还根据 C o x 回归模型中的偏回归系数( , 制作了危险分数 β值) 表和简易危险评估图, 从而方便了临床医生的使用, 促进了冠心病发病风险评估的普及和研究。 由于相当比例的冠心病发生, 不能或不完全能 用传统的危险因素解释, 而且 F r a m i n g h a m评估模型
2 6 ] 1 9 9 1 年, Wo l f 等[ 依据 F r a m i n g h a m 队列资料,
。例如 R i d k e r
等建立的一个新预测模型( 其中纳入了糖化血红蛋 白A , 与采用传统指标的模型 1 C和 C 反 应 蛋 白 ) A T P 比较, 虽然 C统计值改变不大, ( Ⅲ危险评分) 但对由后者归类为中危的女性, 4 0 %至 5 0 % 重新分
2 3 ] 病的发生 [ 。可以说, 现代健康管理的一个最重要
分层” 概念。2 0世纪 9 0年代起, 人们认识到预防冠 心病的重点, 并不仅仅在于控制单个危险因素, 如高 脂血症或高血压, 更应当对个人存在的多个危险因 素进行综合干预, 并提出了 “ 总体危险评估” 的概
8 ] 6 ] 。1 9 9 8年, Wi l s o n 等[ 考虑到各国颁布的高血 念[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 0 0 9年 2月第 3卷第 1期 C h i nJ H e a l t hM a n a g e ,F e b r u a r y 2 0 0 9 ,V o l 3 ,N o 1
1 4 ] 指标, 如踝 肱动脉指数等 [ 。与仅采用“ 传统危险
·3 ·
的评估价值及其成本效益, 尚有待研究。 二、 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 脑血管疾病, 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 中, 与冠心病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及吸 烟, 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常常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学基 础, 因此常将这两种疾病归于一类, 合称为心血管疾 病。但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 即使是缺 血性脑卒中, 亦与冠心病在危险因素上存在许多差 异, 流行病学上称之为脑卒中与冠心病的“ 矛盾性
5 ] 及C o x 回归建立 [ 。其中 C o x 回归模型, 因可充分
脑血管病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近 2 0余年来, 各国 研究人员除了利用不同的研究队列建立适合本人群 特点的预测模型外, 还对许多“ 非传统危险因素”的 生物学指标在冠心病事件发生中的预测作用进行了 大量研究。这些指标中包括血清学指标, 如高敏 C 反应蛋白、 B型利钠肽、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激活物、 1型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同型半胱氨酸、 肾素、 D 二聚体、 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A 1 C
·2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 0 0 9年 2月第 3卷第 1期 C h i nJ H e a l t hM a n a g e ,F e b r u a r y 2 0 0 9 ,V o l 3 ,N o 1
· 专家论坛 ·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展望
吴海云 心血管病通常是指一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疾病, 主要包括冠心病、 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新近 研究提示, 目前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约 2 5 0 / 1 0万 人, 冠心病事件 (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 发生率约 5 0 / 1 0万人
防研究队列人群建立的卒中风险预测模型或可作为 我国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参考。 三、 研究展望 预期近段时期内, 心脑血管疾病预警指标体系 研究与预警模型开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 1 ) 针对不同地区( 如不同国家,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 地区) 、 种族、 人群( 如女性人群、 老年人群、 糖尿病 人群)开发预测模型。( 2 ) 除开发对无症状人群的
9Baidu Nhomakorabea] 的准确性并不理想 [ ,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心
的目标之一, 即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水平, 预防、 减 少和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 就实践而言, 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 1 ) 收集疾病风险相关临床资料, 测量危险因素; ( 2 ) 进 3 )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 采取相应 行健康风险评估; ( 干预措施, 预防和减少未来疾病或其并发症的发
。而且, 随着我国人群生活
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快速老龄化, 预期我国心血管病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还会继续上 升, 成为我国人群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尽管新 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 但心血管病一旦发生, 其治疗效果仍很有限。相反, 大量研究证实, 心血管 病为一类可预防的疾病, 通过采取针对全人群、 高危 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可显著降低此类疾
了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预测模型和简易评估 工具, 其他研究者亦采用危险因素评分 症风险指数模型
[ 2 2 ] [ 2 1 ]
等方法, 开发了一些相应的评估
软件。然而, 由于软件开发、 宣传推广、 医务人员和 普通公众的认识等方面的原因, 这些评估方法和工 具, 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另外, 由于我国人 群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在发生快速变 化, 对既往建立的评估模型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和 优化。高敏 C反应蛋白、 B型利钠肽、 D 二聚体、 血 同型半胱氨酸、 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A 、 冠状动脉多排 C T成像以及颈动脉内膜超声检 1 C 查等, 在很多医疗机构中被日益作为疾病筛查性检 查项目, 但这些指标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原酶( M T H F R ) 基因突变, 载脂蛋白 E ( A P o E ) 、 间隙 ( G J A 4 ) 、 氧化酶 C Y B A 、 血浆纤溶酶 连接蛋白基因 4 原激 活 物 抑 制 物 ( P A I 1 )及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3
1 3 ] ( M M P 3 ) 等基因多态性 [ , 以及其他一些无创检查
[ 1 6 ]
协作 研 究 ( A s i ap a c i f i cc o h o r t s t u d i e s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
2 5 ] A P C S C ) , 亦得出了类似结果 [ 。而且, 即使是缺血
性脑卒中, 与冠心病的发病在病理生理上亦存在显 著不同( 例如由心房纤颤引起的心源性栓子是缺血 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因此, 虽然在许多评估模 型, 包括我国 C M C S及 U S A P R C研究建立的模型, 将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作 为预测终点, 但亦有学者致力于建立针对脑卒中的 预测模型, 以期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 2 3 ] 差异” 。例如 2 0世纪 6 0年代起开始的“ 檀香山
因素” 相关的指标比较, 采用这些新的指标, 是否能 改善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判别力和精确性, 目前尚 无明确的结论。2 0 0 6年 Wa n g 等
[ 1 0 ]
报道, 在“ 传统
性” 危险因素基础上, 纳入 1 0个 “ 新” 生物学指标 ( 包括高敏 C反应蛋白等) , 采用 C o x 回归拟合出的 预测模型, 与仅纳入传统性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比 较, 其预测冠心病死亡的 C统计值( R O C曲线下面 积) 分别为 0 8 2和 0 8 0 , 预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 C 统计值则分别为 0 7 7和 0 7 6 。研究者认为, 在预测 个体心血管病风险方面, 在传统性危险因素基础上, 加用上述生物学指标, 仅能轻度提高预测能力。新近 Z e t h e l i u s 等
1 6 ] 级为高危, 从而会改变这些人的干预策略 [ 。
首次建立了脑卒中预测模型, 纳入的变量包括年龄、 收缩压、 降压治疗、 糖尿病、 吸烟、 心血管病、 心房纤颤 及左室肥厚。总的来说, 它与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比 较, 不同人群队列建立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之间差 异更大。究其原因, 可能包括: ( 1 ) 它与冠心病不同, 脑卒中是一类异质性疾病, 如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 础差异很大,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亦较冠心病远为复 杂; ( 2 ) 不同人群脑卒中的构成有明显差异, 如出血性 脑卒中在亚洲人群( 如日本、 韩国及我国人群) 远较在
4 ] 生[ 。其中健康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本文将对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的历史和现状综 述, 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一、 冠心病发病风险评估的历史和现状 2 0世纪初起, 冠心病逐渐成为美国和其他许多 西方国 家 最 主 要 的 死 亡 原 因。1 9 4 8年, 美国开展 F r a m i n g h a m心脏研究, 于2 0世纪 5 0至 6 0年代逐渐 形成了“ 冠心病危险因素” 的概念, 认为冠心病的发 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而为心脑血 管病发病风险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者们提出 了多种基于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组合, 预测冠心病 发病风险的简单算法, 并建立了多种预测模型。这 些模型主要是基于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We i b u l l 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