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课件 PPT
(完整版)《桃花源记》ppt课件
西方对《桃花源记》的译介与传播
01
自19世纪以来,多篇英文译本的出现使得《桃花源记》逐渐在
西方世界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方视野下的《桃花源记》解读
02
西方学者往往从乌托邦、理想国等角度解读《桃花源记》,将
其视为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追求。
《桃花源记》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
03
该作品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对西方文学、
望。
文中“桃花源”的描绘,既是对 作者心中理想社会的具象化,也 是对东晋末年社会现实的批判和
反思。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 作。
《桃花源记》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还对中国的哲学、美学、社 会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绘 手法,塑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 会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环境,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引导人们在喧嚣的现实 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归宿。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追求
尽管中西方理想社会构想存在差异,但对和平、幸福、公正等价值的追求却是共同的。
《桃花源记》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隐逸社会,对现实社会 的纷扰、争斗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构建 更加和谐的社会。
对生态文明的启示 《桃花源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当代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遇见桃花源
分析文中主人公遇见桃花 源的情节,探讨其所蕴含 的人生哲理和寓意。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引导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缘( yuán ) 诣( yì ) 语( yù ) 要( yāo )
俨然( yǎn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怡然( yí )
huò然( 豁 )
qiān mò( 阡陌 )
bīn fēn ( 缤纷 )
学习引导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现 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 好的世界。 (2)根据提示,把渔人的行踪写完整。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 __再__访__桃__花__源___
局外人
。
古义:
隔离
;今义:
距离
。
预学检测
2.指出下列标蓝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2)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省略句) ( 判断句)
桃花源记复习(26张)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今— 关联词,“不管”的意 思
义 古— 隔绝,不通音信 遂与外人间隔
今— 隔开,隔断
古—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 不够
林尽水源 古— 溪水发源的地方 今— 指人们饮用的水
古 今 屋舍俨然
古— 整齐的样子 今— 形容很像
异
义 豁然开朗 古— 开阔明亮 今— 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1.具答之: 具 同 俱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为:动词,作为。 缘:沿着。
鲜美:色彩鲜艳美丽。
之:的。
异:对……感到诧异。
逢:遇到。
穷:尽。什么?
一下子转为明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悦的样子。
无人问津 没有人去过问、探求。
一、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陶渊明 ,东晋 时 著名诗人。 课文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写渔人 发现 、 访问 、 离开 、 寻找 桃花源的情形。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B)见渔人,乃大惊,问(A)所从来,(A)具答之。 (B )便要(A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A )具言所闻,( B)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A)至其家,皆出酒食。( A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
芳草鲜美
古 今 阡陌交通
古— 色彩鲜艳美丽 今— 食品的味道好 古— 交错相通 今— 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异 仿佛若有光 义
古— 隐隐约约,见不真切 今— 好像
率妻子邑人
古— 妻子和儿女 今— 男子的配偶
《桃花源记》ppt课件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注释: 云:说。 先世:先代,祖先。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 复:再,又。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同乡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 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桃花源人)问现在是什么 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两朝了。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探访桃花源的经 历,在结尾却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 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 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有很多细节能体现作者的理想,细读文章, 进行分析。
例:文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 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 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 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 会的否定。
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写桃花 源人“皆叹惋”是写桃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 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密。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 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贰
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概述故事内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
背诵全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
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一波三折,构思巧妙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
、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
课文解读
到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已经
沿着 先前的 动词,做记号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拜见
寻找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名词,标志 终于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前往
不久 问路,这里指探访、访求
12
课文解读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 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 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诉说了在桃花源的 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 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 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今义:形容很像。
14
积累词语 ◆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舍弃,丢下 ) 舍
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处处志之(
状元成才路
动词,做记号
)
志
寻向所志状元成(才路 名词,标记 )
15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第1课时
了解文体——“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 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 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 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 然地抒情言理。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沿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到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计划前往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 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屋舍俨然( 房屋 ) 3、捕鱼为业 ( 作为 )
便扶向路 ( 原路 ) 4、乃大惊 ( 就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5、往来种作( 劳作 ) 6、阡陌交通( 相通连 )
设酒杀鸡作食中(准备 ) 才通人 ( 通过 )
7、寻向所志 ( 寻找 ) 8、既出( 出来
)
寻病终 ( 不久 )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 边的人说啊!”
古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今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异
今义: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间隔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间离断绝 今义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 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 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 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 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同时,本文也 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进 离 现 入 开 桃花源 和平安宁 怡然自得 安居乐业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曾 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奇”在 哪里?
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循,沿着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从前的,旧的
至
像这样 终于
动词,做标志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问路、寻访。津:渡口 不久 计划前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 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 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 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 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 世界。
人从 因 才 但 称此 “ 智 由 其过 不 却 于 为起 为 难 当 “了 五 以 时 靖田 斗 施 社 节园 米 展 会 先式 折 。 动 生的 腰 他 荡 ”隐 ” 曾 不 。居 , 做 安 生弃过, 活官小他 。回官空 后乡,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完整ppt课件
陶渊明及时代背景0102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背景030201《桃花源记》创作背景《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美文”。
该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篇目之一。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地位与影响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0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02“不足为外人道也”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情景交融自然环境描绘季节时令变化山水田园风光通过对桃花源内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韵律和生机,增强了意境的层次感。
幽深静谧氛围人文社会构建淳朴民风民俗文中描述了桃花源内居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以及他们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文社会环境。
平等自由理念桃花源内没有阶级之分,人人平等自由,这种理念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神秘传奇色彩通过对桃花源入口的隐秘性、居民来源的神秘性等描写,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和谐共处之道桃花源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这种和谐共处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回归自然生活桃花源内的居民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化生活模式。
精神寄托与追求桃花源作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理想化生活模式探讨1 2 3描绘无阶级、无剥削的理想社会批判封建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表达对现实社会批判意识揭露社会黑暗面通过描写现实社会的战乱、贫困、不公等现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批判统治阶级的腐朽以统治阶级的奢侈荒淫为批判对象,揭示其腐朽本质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呼唤社会变革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呼唤人民觉醒,寻求社会变革和进步。
《桃花源记》ppt课件完整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代表中国田园文学的 最高成就。
02
桃花源记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游记体,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进入、离开桃花源的经过。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多用白描手法。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完成课件中提供的思考题和练 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一个与《桃花源记》相关 的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学术论文
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撰写 一篇比较分析报告
参加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分 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THANKS
感谢观看
精神追求
倡导桃花源中淳朴、真诚的人性光辉 ,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社会建设
传承桃花源中平等、自由、和谐的社 会理想,推动当代社会公平正义与和 谐发展。
跨文化交流中桃花源记传播与影响
文化交流
将《桃花源记》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经典进行国际传播,促进中外
文化交流与互鉴。
旅游推广
借助桃花源的知名度,开发相关 旅游产品,推动中国旅游文化的
04
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及 修辞手法,如象征、隐 喻、排比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撰写指导
01
02
03
04
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听讲、发言、讨论等方面
分析自己在理解《桃花源记》 主题及人物形象方面的收获与
不足
思考自己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时的方法与策略,并提出改进
意见
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明确学 习目标和方法
力。
思考将桃花源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探讨桃花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和价值,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明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庐
山
“
桃
花
源
”
湖
南
桃
源
县
“
桃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花
源
”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整俨齐的然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属。形 然容 变由 得狭 开窄 阔幽 敞暗 亮突 。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 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 之类。
情景 并怡然自乐。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全,都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不通音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 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 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 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遇到,碰见。 溪水的两岸
新鲜美好 繁多的样子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
对见到的景
尽
象感到惊异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 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ppt课件
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浔
阳柴桑人。东晋 (时期)伟大诗人, 他开创了__田__园 诗体,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田__园__ 诗人,代表作有
《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 饮酒 》等。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三字音
huò
yǎn qiān mò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7.俨然
整齐的样子
8.桑竹之属
类
9.交通
交错相通
10.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孩子
11.具答之
完全,详尽
12.咸来问讯 咸:都,全
13.率妻子邑人
妻子:妻与子女 邑人:同乡,乡邻
来此绝境
绝桃花境源记:复习课与公开人课 世隔绝的地方
15.为具言所闻 16.延至其家 17.既出 18.便扶向路 19.处处志之 20.及郡下 22.欣然规往 23.寻病终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五 重点语句翻译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他们寻找先前所 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得到(通向 桃花源的)路了。 18.闻之,欣然规往。 他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再也 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古义: 交错相通 交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0篇 桃花源记
目录(安徽·中考 )
知识 拓展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考情速览 本篇目202X年与《醉翁亭记》以对照的情势进行考查。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 具: 要: 咸: 妻子: 绝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延: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 20.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皆叹惋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 于是、就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乃: 竟然,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 对、向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邀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26.处处志之 27.及郡下 28.诣太守
不足: 扶: 向: 志: 及: 诣: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39.欣然:高兴的样子。 40.规:打算,计划。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 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 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 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 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 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 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冲击 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解释词语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 ) ③、黄发垂髫( )( ) ④、具答之( ) ⑤、咸来问讯( ) ⑥、延至其家( ) ⑦、后岁无问津者( ) ⑧、欣然规往( ) ⑨、缘溪行 ( ) ⑩、便扶向路( )( )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②、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③、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和小孩) ④、具答之(详细) ⑤、咸来问讯(都、全) ⑥、延至其家(邀请) ⑦、后岁无问津者(渡口) ⑧、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⑨、缘溪行(沿着、顺着) ⑩、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 先前的)
了 代柳宗元的 《
》。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东晋 (朝代) 陶渊明 ,又名 潜 ,字 元亮 ,私谥靖节,世 称“ 靖节先生”,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2、文体知识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法上大多 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还学了 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唐宋八大家?)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 渔人甚异之 之绿萝山下 B. 诸峰累累 假诸人而后见也 C. 神情与苏黄不属 桑竹之属 D. 石为泉啮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源人)率领妻子子女以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境地, 不再从这里出去。
明确文言文考点
二、请同学们回顾以往期中、期末文言文试 题,总结文言文常见考点。
要求: 仔细回顾,总结考点,至少写出3点,积极 发言。
文言文考点总结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即120个文言实词 和18个文言虚词(上学期已经发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和特殊用法,句式有四类: 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特殊用法指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3.翻译重点句子 4.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即能读懂文言文,尤其是关键 字词的意思)
(二)识记文章重点注释
要求:快速阅读并识记课下注释,时间4分钟。
1、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作者是
(朝代)
,
又名
,”,本文选自《
》。
2、文体知识
记:古代一种
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法上大多
以 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还学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复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虚词,掌握
文言知识。 3、理解文章内容,批判的理解作者
笔下的社会理想和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
复习环节一
(一)课文背诵
要求:接龙背诵,一人一段。 评价:熟练+2分;背过+1分;背不过-2分。
桃花源记复习课件
在线战“疫” 星耀风华 己亥末,庚子初 荆楚大疫,肆虐华夏 染疾者数万,举国皆闭户 万巷空寂,道无车马 众“神兽”束手耷耳裹足于斗室之中 去学堂,滞课业 然北海之滨,新纪元学校 线上资源之丰富 网络课程之精彩 差异教育之周详 芸芸学子,学有所得,得有所乐
居家皆知天下事,年少咸怀报国心 闻鸡即起,扫屋净榻 强身健体,发奋自励 日出滨海,光耀华夏 潍坊新纪元之学子 修身治学,心系国事 皆以钟公南山为志 凝神专一,志存高远者,不胜枚举 仅以佼佼者,列一星耀榜 为莘莘学子之模范也
再游桃花源
明•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 为嗖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 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 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 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 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①嗖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 绣织成的篷帐; ④ 弥:更加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2)无论魏晋
(3)石为泉啮
(4)溯源而上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之绿萝山下
B. 诸峰累累 假诸人而后见也
C. 神情与苏黄不属 桑竹之属
D. 石为泉啮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复习环节二
-----课文重点段落复习
背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完成以下题目。
自我归纳重点知识
1.五个成语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通假字
不、反、说、女、知、见、帖、邪、要、诎、衡、阙、 畔、拂、惠、亡、厝、冥、与、学、衿、食、直
复习环节三
---拓展阅读,提升能力(一)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4. 请简要概括乙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5.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 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谈谈理由。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2)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3)石为泉啮 咬,这里指冲击侵蚀 (4)溯源而上 逆流而上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桃树大约有上千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瓣 堆压在地上有一寸多高。 4. 请简要概括袁中道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景色优美,道路险峻,环境幽深。 5.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 不一样的,请简要谈谈理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请孩子们做好课前准备
1、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双色笔 2、平心静气,背诵《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复习课
明确文言文考点
一、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 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适当考查对 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