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ESC 2023: 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全面而简明的房颤管理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房颤病情。
以下是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诊断- 对于可能患有房颤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 对于房颤的诊断,应使用标准的心电图和/或24小时心电监测。
-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房颤的心脏病因。
分层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估应包括评估缺血性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
- CHA2DS2-VASc评分是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首选评估工具。
- HAS-BLED评分是出血风险的首选评估工具。
抗凝治疗- 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考虑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不进行抗凝治疗。
- 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禁忌症进行个体化决策。
心律控制- 对于稳定的房颤患者,应优先考虑心律控制治疗。
- 心律控制的治疗选项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电复律和消融术)。
-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年龄、心脏功能和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
心率控制- 对于不适合心律控制治疗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心率控制治疗。
- 心率控制的治疗选项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
-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禁忌症进行个体化决策。
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房颤患者,应积极管理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等。
- 对于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应考虑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 对于房颤相关的症状,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或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
随访和评估- 对于房颤患者,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心电图检查。
-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对于接受心律控制或心率控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以上是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ESC 2023房颤管理指南(全文)
ESC 2023房颤管理指南(全文)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关房颤管理的最新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总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改善房颤患者的管理和护理。
诊断临床评估* 对于疑似房颤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 心理状况评估也应作为房颤管理的一部分。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颤的首选工具。
* 长期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诊断房颤的间歇性发作。
其他辅助检查* 可以考虑进行超声心动图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血栓形成风险。
非药物治疗心血管康复* 心血管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房颤患者改善心脏健康并降低心脏事件的风险。
改变生活方式* 房颤患者应减少咖啡因、酒精和其他刺激物的摄入。
* 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适度的运动。
药物治疗心率控制* 针对患者的心率控制是房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率。
心律控制* 心律控制药物如胺碘酮可以用于维持窦性心律。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中风和血栓形成的关键。
* 根据患者的独特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心电复律药物复律* 药物复律可以用于恢复窦性心律。
* 药物选用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和药物过敏等因素。
电复律* 对于部分房颤患者,电复律是恢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
* 电复律过程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 推荐根据每位房颤患者的独特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医生应与患者共同制定和评估治疗目标。
注意并发症* 医生应密切监测房颤患者的并发症,如中风和心力衰竭。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本指南提供了对房颤管理的全面指导,包括诊断、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电复律和治疗策略等方面。
医生和临床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管理和护理方案,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 Eur Heart J. 2023;44(5):522-679.2.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CG180.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2014.3. Camm AJ,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 Heart J.2010;31(19):2369-2429.。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简介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摘要。
该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房颤患者的最佳管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房颤的诊断。
- 对于疑似房颤的患者,应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或事件记录,以确认房颤的存在和持续时间。
- 应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以确定最适合的抗凝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根据卒中风险评分,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常用的评分工具包括CHA₂DS₂-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
- 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化决策。
- 目前推荐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等。
心律控制治疗- 对于患有房颤的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心律控制治疗,以恢复窦性心律。
- 心律控制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如电复律)。
- 对于无法耐受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应考虑心室率控制治疗。
心室率控制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如无明显症状和心功能损害,可以选择心室率控制治疗。
- 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是将静息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钟之间。
- 常用的心室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结论本文摘要介绍了2023年ESC发布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要点。
该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房颤患者的最佳管理策略,包括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心律控制治疗和心室率控制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前言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很高兴发布2023年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关于房颤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新的科学依据和临床实践建议。
指南依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对房颤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电生理评估和干预以及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1. 房颤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学1.1 流行病学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据估计,房颤影响着全球约1%的人口。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2 病理生理学房颤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慢性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
房颤时,心房无效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瘀滞,形成血栓,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2. 房颤的临床表现与评估2.1 临床表现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心悸、气促、疲劳和胸痛等。
部分患者可无症状,称为“沉默性房颤”。
2.2 评估房颤的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ECG)、心率和心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等。
对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还应考虑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更高级别的检查。
3. 房颤的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液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测试)、尿液分析、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3.2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心电图(ECG)、 Holter监测、事件记录器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非侵入性方法。
3.3 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难治性房颤患者,侵入性电生理研究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4. 房颤的治疗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率控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和节律控制药物(如氨碘苯和普罗帕酮)。
4.2 电生理干预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
电复律适用于症状性房颤患者的紧急治疗,而射频消融则适用于长期治疗。
4.3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简介本文档是2023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制定的房颤管理全指南。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房颤的最新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诊断-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房颤的类型和持续时间。
- 心电图: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认房颤的存在和类型。
- 心脏超声: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血液检查: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排除其他疾病。
分类与评估- CHA2DS2-VASc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 HAS-BLED评分:评估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风险。
治疗策略非抗凝治疗- 心律控制治疗:使用药物或电生理手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 心率控制治疗:使用药物来控制房颤时的心率。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预防房颤的发作。
抗凝治疗- 根据CHA2DS2-VASc评分,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 根据HAS-BLED评分,评估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风险。
-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
- 定期监测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其他适用的指标。
心房颤动消融术- 心房颤动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房颤的介入手术。
- 该手术通过导管介入,在心脏内部进行热消融或冷冻消融,以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作。
随访与预后- 对房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 随访包括对心率、心律和抗凝治疗的监测。
-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和戒烟等方面的建议。
- 对于高危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其他相关检查。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ESC房颤管理的全面指导,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诊断和治疗策略。
准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ESC 2023房颤治疗全面指南
ESC 2023房颤治疗全面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房颤治疗的最新指导。
以下
是一些重要内容:
1. 诊断
- 对于怀疑患有房颤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
-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是诊断房颤的主要工具。
- 为了评估房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Holter监测、运动试验等进一步检查。
2. 非药物治疗
- 对于某些患者,非药物治疗可能是合适的选择。
- 心房封堵术和心脏起搏器是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心房封堵术可以通过手术或介入方式进行。
3.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主要方法。
- 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房颤,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
4. 心脏手术治疗
- 心脏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房颤治疗方法。
- 心脏手术可以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进行。
- 心脏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房颤持续时间较长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5. 其他治疗方法
- 除了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心脏手术治疗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 这些方法包括心脏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和心脏起搏器等。
- 患者应与医生共同决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请注意,本指南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获取适当的诊断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ESC 2023房颤治疗指南
2. 其他相关学术文章和临床研究。
ESC 2023房颤治疗全面指南
ESC 2023房颤治疗全面指南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每年都会发布房颤治疗的最新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房颤的诊断、风险评估、治疗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房颤的诊断临床表现- 房颤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心跳不规律、疲劳和呼吸困难。
- 不典型症状可能包括短暂意识丧失或胸痛。
体格检查- 检查心率和心律,寻找心悸或其他不适的迹象。
- 检查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辅助检查- 心电图(ECG):诊断房颤的首选方法,可显示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房大小和左心房血栓。
-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评估结构异常和心肌缺血方面可能优于超声心动图。
房颤的风险评估栓塞风险- 评估患者是否有栓塞病史或栓塞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老龄和慢性肾病。
- 使用CHA2DS2-VASc评分对栓塞风险进行量化。
心脏衰竭风险- 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脏衰竭的病史或风险因素,如左心室功能低下、高血压和糖尿病。
- 使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
房颤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对于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
- 率控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 节律控制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推荐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生理干预。
电生理干预- 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电复律:对于急性症状性房颤,电复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 迷宫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迷宫手术是一种选择,但通常只在其他治疗失败后考虑。
房颤的管理患者教育- 教育患者关于房颤的症状、治疗和潜在并发症。
- 鼓励患者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如记录心率和心律。
2024房颤管理指南
总之,2024年房颤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处理房颤患者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这些指南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房颤患者的卒中和死亡风险,并提供更好的临床管理。
该指南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治疗。
第一,对房颤类型进行分类。基于持续时间、自行患者及其他因素,房颤可分为福鍪颤、持续颤和永久颤等类型。根据房颤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第二,评估和管危险因素,确定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并根据风险水平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2024房颤管理指南
2024年房颤管理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制定的,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处理房颤患者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建议。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介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上房的不规则收缩和心室的失灵。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发作和死亡风险。因此,正确管理和治疗房颤对于患者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第三,控制心室率和心律。使用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术,以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和心律,提高心脏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口服抗凝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使用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凝坏死风险。
第五,同步电击治疗。适用于需要立即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通过使用电击治疗将心脏恢复到正常节律。
(完整版)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房颤最新指南(精品)解读AHA/ACC/HRS 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19-01-16 14:11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杨艳敏颜红兵朱俊胡大一字体大小-|+ 2019 年3 月28 日,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 和心律学会(HRS) 联合发布了《2019 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代替2006 年版指南和2019 年两次更新的部分,并且反映了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 心房颤动(房颤) 指南的部分内容。
新版指南复习了2006 年到2019 年2 月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包括成人心脏病学、电生理、心胸外科和心力衰竭) 临床专家的最新共识。
新版指南主要包括以下7 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指导思想旨在制订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定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
将共享决策作为Ⅰ 类建议已经是指南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新指南更加体现了耶鲁大学Krumholz 教授的名言:最高质量的治疗是患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价值观、偏好和目标的方案,而我们需要确保其决定并非出于无知或恐惧。
二、关于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本指南中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是指在没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没有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
1/ 9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任何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二尖瓣反流、全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的房颤均属于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范畴。
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瓣膜病变所致的栓塞风险不同,而不是单纯依据瓣膜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分类。
栓塞事件在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尤其二尖瓣狭窄)明显多于其他形式的瓣膜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栓塞发生率高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值得注意,许多栓塞事件发生在二尖瓣病变较轻的患者或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不能减少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术后仍应抗凝治疗。
ESC 2023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全文)
ESC 2023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全文) ESC 2023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简介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患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心房颤动治疗的最新建议。
以下是ESC 2023心房颤动治疗指南的要点。
预防
- 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 心脏健康维护: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诊断
- 完整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来诊断心房颤动。
-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工具,可以检测心房颤动的存在。
治疗
- 心律控制治疗: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的心律,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
- 心房率控制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心房率,从而减少心
室率和心房颤动症状。
- 心房颤动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心房颤动患者,手术治疗可
能是一种选择,包括射频消融和手术迷路切断术。
- 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考虑: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如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孕妇等,需要特殊的治疗策略。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ESC 2023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建议,旨在
帮助医生和决策者做出最佳治疗决策。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仍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2024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修订解读课件PPT
修订内容解读
(25)动态评估:定期重新评估治疗,关注可减缓/逆转房颤进展的新的可改变风险 因素,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不良后果。
谢 谢!
修订内容解读
(22)导管消融术: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法控制房颤,可考虑将其作为二线治疗 方案;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3)内窥镜或混合消融:导管消融失败时可考虑、 或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 有持续房颤的患者中作为导管消融的替代方案。
(24)心脏手术期间的房颤消融:在拥有经验丰富团队的中心进行,尤其是对接受 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更新亮点
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 (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 管理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AF-CARE鼓 励医生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积极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等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 预后。 A: Aggressive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房颤的管理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FCARE特别强调了体重管理、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和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减重和 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改善心血管健康。因此,指南建议房颤患者采取健 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优化长期治疗效果。
修订内容解读
修订内容解读
(1)一般管理:2024 ESC房颤管理指南提出了AF-CARE路径,根据房颤治疗路 径进行最佳治疗,包括: C-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 A-Avoid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避免中风和血栓栓塞; R-Reduce symptoms by rate and rhythm control:通过控制心率和节律来减轻症 状; E-Evaluation and dynamic reassessment:评估和动态再评估。
最新房颤治疗指南(1)
β-受体阻滞剂:是房颤时控制心室率的一线药物 ◆冠心病、心衰病人 ◆交感神经源性房颤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唑(口服或静脉) ◆COPD、肺心病病人首选 ◆高血压合并房颤 ◆急症情况下静脉注射地尔硫唑:安全、作用快、效果较好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应用
洋地黄制剂 ▼ 心衰合并房颤可首选 ▼ 可控制静息时心室率 但对控制运动时的心室率效果不好
房颤的外科手术治疗
左房隔离术(Williams, 1980年) 走廊术(Guiraudor, 1985年) 心房迷宫手术(Cox, 1989年)I-III型 心房隔离术(1996年) 单纯左房术(1997年) 放射手术(radial approach, 1999年) 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目标是: 1)消除房颤; 2)保持窦房结功能; 3)保持房室传导功能;4)恢复心房收缩功能
房颤最新分类 欧洲心脏学会(ESC)房颤指南
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1)初发性房颤(first diagnosed AF) 第一次心电图发现为房颤,无论持续时间或房 颤相关临床状况的严重程度。 (2)阵发性房颤(paroxymal AF): 房颤持续小于48小时,可自行终止。虽然房颤 发作可能持续到7天,但48小时是个关键的时间 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过48小时,房颤自 行终止的可能性会降低,需考虑抗凝治疗。
0
2
4
6
8
10
12
14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房颤最新指南(精品)解读 AHA/ ACC/ HRS 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2019-01-16 14:11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杨艳敏颜红兵朱俊胡大一字体大小 -|+ 201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 和心律学会(HRS) 联合发布了《2019 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代替 2006 年版指南和 2019 年两次更新的部分,并且反映了 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 (ESC) 心房颤动(房颤)指南的部分内容。
新版指南复习了 2006 年到 2019 年 2 月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包括成人心脏病学、电生理、心胸外科和心力衰竭)临床专家的最新共识。
新版指南主要包括以下 7 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指导思想旨在制订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定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
将共享决策作为Ⅰ 类建议已经是指南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新指南更加体现了耶鲁大学 Krumholz 教授的名言:最高质量的治疗是患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价值观、偏好和目标的方案,而我们需要确保其决定并非出于无知或恐惧。
二、关于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本指南中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1 / 9是指在没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没有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任何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二尖瓣反流、全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的房颤均属于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范畴。
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瓣膜病变所致的栓塞风险不同,而不是单纯依据瓣膜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分类。
栓塞事件在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尤其二尖瓣狭窄)明显多于其他形式的瓣膜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栓塞发生率高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值得注意,许多栓塞事件发生在二尖瓣病变较轻的患者或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不能减少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术后仍应抗凝治疗。
所有机械瓣患者都要接受长期(永久)口服抗栓治疗。
生物瓣术后最初 3 个月内存在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尤其二尖瓣部位的生物瓣,因此生物瓣术后要抗凝 3 个月,之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包括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后,无需抗凝,建议实施抗血小板治疗。
按照上述分类,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即符合瓣膜病房颤定义的患者即为栓---------------------------------------------------------------最新资料推荐------------------------------------------------------ 塞的高危人群,无需再进行栓塞的危险评分。
2010 年 ESC 的房颤指南曾指出,瓣膜病房颤患者是发生栓塞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建议对这类患者实施抗凝治疗,与美国新版指南对瓣膜病性房颤的阐述完全一致。
三、特别强调心房扑动随着人群中肥胖、睡眠呼吸暂停、房颤药物使用和高龄等因素的增加,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即下腔静脉 - 三尖瓣环峡部依赖型房扑)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同时,左心房导管消融领域的进展也加深了对非典型房扑的认识。
房颤波粗大的房颤,易误诊为房扑。
是临床实践中一个常见的错误。
此外,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高,而非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低,因此鉴别这两种类型的房扑,意义重大。
四、抗栓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融入了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全面复习文献、新的治疗策略和新药物,提出抗栓治疗首先应全面评估卒中和出血风险以及患者的态度,然后由医师与患者共同决策个体化治疗。
新版指南中的抗栓治疗有如下 7 点变化。
1.栓塞风险评估 -CHA2DS2-VASc 与 CHADS2 评分:2019 年 ESC 指南建议应用 CHA,DS, -VASe 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而同年第 9 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 指南却仍3 / 9力推原有的 CHADS,评分。
CHADS2 评分有助于识别栓塞的高危患者,局限性在于不能识别真正低危的患者。
后续的研究证明 CHA2DS2-VASc 较 CHADS,改进了中低危患者的评估,有助于识别真正栓塞低危患者。
但 CHA2DS2 -VASc 评分的置信区间较宽,预测能力仅是中等程度,研究者工作 (ROC) 曲线的 C 统计值0.7,栓塞风险评分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任何一个评分系统都不能涵盖所有栓塞的危险因素。
仍需医师全面评估各种临床情况,做出综合判断。
2.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 评分用于出血风险的评估时,应避免将出血危险因素等同于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虽然指南认可了该类评分系统的潜在工具的地位,但同时也指出不能仅依靠这些评分就将患者排除在抗凝治疗之外。
出血高危人群往往也是栓塞高危人群,抗凝治疗对多数患者仍增加净获益。
3.抗栓治疗策略:指南全面推荐了 3 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弱化了抗血小板治疗,提升了抗凝治疗地位,与 ESC 指南最明显区别在于 CHA2DS2-VASc 1 分的患者。
本新版指南提出,可不抗凝,也可使用抗凝药,也可使用阿司---------------------------------------------------------------最新资料推荐------------------------------------------------------ 匹林 (足够的空问进行选择,而 ESC 指南只是建议应用抗凝药物。
此外,新版指南还强调了控制其他危险冈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可以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4.转律之前的抗凝:对于发作持续时间 48 h 的房颤转律治患者的抗凝,欧美指南存在着差异。
2019 年 ESC 指南建议所有患者复律前均需抗凝治疗,可以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h Ⅱ类建议)。
其目的为根据患者的情况有而本新版指南建议栓塞高危患者复律前抗凝治疗除了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之外,增加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Ⅰ 类建议)。
对于栓塞风险低危患者,复律前可以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也可以不用抗凝药(Ⅱ b 类建议)。
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药起效快,迅速发挥抗凝作用,首次得到新版指南建议应用于急性期抗凝。
尽管尚未在急性期复律人群中进行过评价,但是从药代学和药效学作用的推断,也得到了新版指南的建议。
5.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指南的建议对于药物应用会有重大影响,所以对于新药的建议要力求公正和证据充分。
5 / 9本新版指南中对于抗凝的老药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并未使用优于或倾向于建议某一种药物等用词,而是指出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期望值。
抗栓药物的选择应当综合开率卒中的风险、费用、耐受性、患者意愿、药物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和其他临床特性,包括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时国际正常化比率 (INR) 在目标值的时间。
如果接受华法林的患者, INR 控制不稳定应考虑换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而 ESC 指南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栓疗效不劣于或优于华法林和颅内出血风险减少,建议优先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6.达比加群不得应用于机械瓣置换的患者:根据最新的 RE-ALIGN 研究的结果,达比加群不得用于机械瓣置换的患者。
RE-ALICN 研究入选 252 例主动脉瓣及或二尖瓣机械瓣换瓣术后患者,随机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达比加群组栓塞及出血均高于对照组,提前停止研究。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术后早期情况复杂,包括炎症激活、血小板激活、组织因子的大量产生导致凝血机制复杂有关,还可能与合并用药、药物吸收和肝肾功能诸多凶素影响抗凝效果等有关。
因此,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高危阶段、高度个体化抗栓治疗时期传统老药华法林仍不可替代。
---------------------------------------------------------------最新资料推荐------------------------------------------------------ 7.特殊情况时的抗凝建议:建议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 CHA2DS2-VASc 评分 2 分以上的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加氯吡格雷,不建议联用阿司匹林(b Ⅱ类建议)。
WOESrr 研究显示华法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栓塞事件并不比华法林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多,并且出血风险较后者减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危房颤的患者,除非有禁忌证,否则均建议使用华法林抗凝。
由于缺乏证据,所以不建议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患者,肥厚型心肌病较非肥厚型心肌病明显增加栓塞风险,无需进行 CHA2DS2-VASc 评分,均应抗凝治疗(I 类建议)。
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虽然介绍了术前不停抗凝药的做法,但仍然建议停用抗凝药,以减轻穿刺部位出血的风b Ⅱ类建议)。
五、非药物方法预防栓塞险(新版指南介绍了经皮左房耳封堵治疗,但是没有给出建议,仍处于观察阶段。
外科术中同时b Ⅱ类建议。
六、节律控制新版指南没有提出新的建议或重大变化,没有像 ESC 指南那样激进地将未上市的抗心律失切除左心耳预防血栓为常药物如维纳卡兰进行推荐。
7 / 9新版指南建议,在启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之前,先治疗突发或可逆的病因。
对于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版指南虽然也强调了首先应当考虑安全性,但是在药物建议级别上与 ESC 指南仍然存在一些差别伊布利特在本新版指南中仍是 A Ⅰ类建议,而 ESC 指南由于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而降为 a Ⅱ类建议,而 ESC 指南认为胺碘酮虽然房颤转复率并不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静脉应用胺碘酮急性期转复房颤的安全性好,故作为Ⅰ 类建议。
此外,对于预激伴房颤的处理仍然建议首选电复律。
药物治疗中对于胺碘酮的建议与ESC b Ⅱ类建议。
胺碘酮在本新版指南中是指南明显不同。
本新版指南根据文献中报道胺碘酮可以增加心室率而诱发室性颤动的个案报道,将静脉胺碘酮应用于预激房颤定为Ⅲ类建议,而ESC 指南为C Ⅰ类建议。
房颤转为永久性房颤后,不能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包括决奈达隆(Ⅲ类建议)。
对于纽约心脏协会分级Ⅲ级和Ⅳ级房颤患者或 4 周内有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发作的患者,不能使用决奈达隆(Ⅲ类建议)。
欧美指南的建议一致。
对于房颤射频消融,在权衡药物治疗的风险和疗效后,可以作为起始治疗(过整体看来,本新版指南与 ESC 2019 年指南相比,并没有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