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91e0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内容: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概念。
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2.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时,能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三、教学内容1. 社会结构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等级制度的生物学解释亲缘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 社会关系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冲突与合作的生物学基础3. 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社会演化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发展的生物学限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六、教学内容(续)4. 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生物学因素社会问题的生物学解决方案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2. 案例研究:挑选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教学内容(续)5. 社会生物学与人类未来发展生物学视角下的社会发展预测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九、教学策略1. 预测与展望: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技术应用探讨:探讨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社会生物学概念、理论和应用。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3. 未来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关于社会生物学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资源。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8af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e.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1.2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是一个生物体系的观念。
掌握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审视社会问题。
第二章: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基础2.1 社会达尔文主义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念。
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历史中的应用和影响。
2.2 进化心理学掌握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探讨进化心理学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2.3 社会遗传学理解社会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分析社会遗传学对社会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生物学3.1 种群生态学学习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种群生态学在社会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2 社会网络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
探讨社会网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3.3 社会阶层与生物学掌握社会阶层的概念。
分析社会阶层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第四章:文化与生物学4.1 文化传承的生物学基础探讨文化传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文化传承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4.2 文化差异与生物学理解文化差异的生物学根源。
探讨文化差异对社会和谐的启示。
4.3 文化演变与生物学学习文化演变的基本规律。
分析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物学因素。
第五章:社会经济现象与生物学5.1 经济增长与生物学掌握经济增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 贫富差距与生物学理解贫富差距的生物学原因。
探讨减少贫富差距的生物学途径。
5.3 资源分配与生物学学习资源分配的生物学原则。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第六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行为6.1 人类行为的基本生物学原理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0da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f.png)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其他生物,如食物、药物、空气净化等。
生物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共生关系
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如城市绿化、动物驯化等。
相互依存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物的贡献和影响。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生物学基础知识
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 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对生物的塑造
群体行为
社会环境对生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使生物表现出群体行为,如蜜蜂的 舞蹈、猴子的社交行为等。
适应性进化
在社会环境中,生物通过适应和进化 ,发展出与群体相关的特征和行为, 如人类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结构。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生态平衡
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解作用等。
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与社会现象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竞争、合作、交 流等。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和特征,理解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
内容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群居生活、合作与竞争、交 流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 理解生物的社会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 ,以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能力。
课程论文撰写
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社会 性研究的课程论文,要求有明
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汇报人:
202X-01-08
• 课程导入 • 作为生物的社会概述 • 生物的社会行为 • 生物的社会结构 • 生物的社会影响 • 课程总结与展望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8ac7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3.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探讨生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利用案例研究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案例研究分析。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思考笔记。
第三章: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分析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药物、能源等方面。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
利用实例和案例,展示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成果。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思考笔记。
第四章:生物伦理和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物伦理的实践。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物伦理在其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利用案例研究,分析生物伦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成果。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思考笔记。
第五章:生物保护和社会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8bb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2.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的一种存在,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激发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概述。
1.4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答。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联系2.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分析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三章: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等。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释社会行为的进化;探讨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理解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4.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等。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五章:社会生物学案例研究5.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包括人类社会,动物社会等。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分析社会生物学的实际应用;理解不同社会生物学的特点;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5.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六章: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6.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优势,社会行为与激素水平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学习和模仿机制。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4952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行为的意义3. 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4. 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特征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的社会行为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生物学》相关章节。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重点内容。
3. 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行为?举例说明。
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讲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
2. 阐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合作、竞争、交流、分工等。
3. 解释社会行为的意义: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三、分析生物社会行为实例(15分钟)1. 展示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材料。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社会行为。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四、小组讨论: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Social Behavior 的特征和意义。
2. 强调社会行为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分析其特征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教师)1. 学生对Social Behavior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cff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7.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和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度学生举例说明的准确性和深度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2.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提出的新想法第三章: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3.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3.2 教学内容生物伦理的定义和原则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联生物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伦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生物伦理问题角色扮演模拟生物伦理决策3.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参与度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投入和决策能力第四章:生物技术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分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争议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应用的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技术的利与弊4.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技术利与弊的深入理解第五章:生物与健康的关系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掌握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概念和关系生物健康的维护方法生物健康问题的社会影响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健康问题的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5.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维护生物健康的方法和建议第六章:生物与经济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分析生物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经济学的认识6.2 教学内容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生物产业的分类和发展生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6.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产业发展前景的见解第七章:生物与文化的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生物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文化的认识7.2 教学内容生物与文化的定义和关系生物对文化的影响案例分析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文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法7.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第八章:生物与法律的关系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法律的认识8.2 教学内容生物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生物法律案例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法律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法律的规范作用8.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法律的理解和见解第九章:生物与全球化的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认识9.2 教学内容生物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全球化案例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全球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全球化的影响9.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见解和理解第十章:生物与未来的探索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探索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生物科学的未来探索方向学生自己的生物科学项目设想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科学项目设想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10.4 教学评估学生的项目设想和创新性学生对生物科学未来方向的思考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教学的重点。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a4250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3.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生物与社会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认识生物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生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讲授知识点: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保护案例,如大熊猫保护。
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保护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律法规等。
环保意识的培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小组讨论法:探讨环保意识的培养。
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讲授知识点: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环保意识。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环保意识培养的讨论成果。
第三章: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习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等。
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小组讨论法:探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讲授知识点:讲解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解。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16a9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e.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互动关系;2) 了解基本的生物社会结构及其特点;3) 掌握生物在社会生存中的适应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严谨治学的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个体的生存方式”1. 观察细节,获取信息2. 了解关于自然界中生物的数量和竞争的关系3. 通过比较,归纳国内外著名生态学家的研究成果第二课时:“群体的生存方式”1. 通过实验,了解群体活动的特点2. 分析群体的种类及其产生的条件3. 了解动物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调节机制第三课时:“人类的社会化行为”1. 分析人类与动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 了解人类的社交行为及其与生命的关联3. 分析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及其实践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
2. 课堂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2. 项目实验相关的材料:鱼缸、小球、玻璃钢缸等。
五、教学评估1. 开展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考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评价实验结果,提高科学研究意识;3. 通过互评、评议等方法,探究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研究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3篇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28c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png)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散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课文,复印件或电子版;2. 教学课件;3. 学生阅读笔记和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觉得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并提示他们留意作者对于人类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描述和思考。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请两三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三、全班讨论(15分钟)1. 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逐一总结他们提到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a.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似和不同之处?b.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是否应该更加尊重自然?c. 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什么?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思考,并与全班分享他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学习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4篇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8608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社会概念,认识生物社会的重要性。
2.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描述和表达关于生物社会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重点:1.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1.分析生物社会关系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生物社会的相关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主题(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生物社会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生物社会有什么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形成了社会?这些社会是如何形成的?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生物社会是指一定数量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在一定地域内以一定形式和一定规模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群体。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社会的形成原因:生物社会的形成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通过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关系,生物可以共同提高生存能力和繁衍后代的机会。
Step 3 生物社会关系的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社会的实例,如蚂蚁、蜜蜂、狮群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社会关系的形成原因。
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蚂蚁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蜜蜂是如何协作建造蜂巢的?狮子为什么会形成群体?等。
Step 4 观察实践(1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一些生物社会关系的现象。
例如,观察蚂蚁在寻觅食物和建造巢穴时的协作行为,观察狮子在狩猎中的团队合作等。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生物社会具有哪些特点?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哪些?这些社会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0770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33.png)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与生物的定义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1.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生物对社会的影响2.1 课程目标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等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重要性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2.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三章:社会对生物的影响3.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对生物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化等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3.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四章: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4.1 课程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探讨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利用等强调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小组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4.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展望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5.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展望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生物多样性的展望5.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5.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第六章:生物的社会行为6.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等探讨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6.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七章:生物的社会生态学7.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生态学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生态学,包括种群动态、生态位等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生态学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7.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八章:生物的社会进化8.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进化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进化,包括社会适应、社会选择等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进化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8.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九章:生物的社会应用9.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包括生物科技、生态保护等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9.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反思个人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认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反思个人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认识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生物社会的反思和见解10.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10.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物对社会的影响环节描述: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cfef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4c.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4、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资料,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本事。
三、教学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四、教学方法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五、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资料,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问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父母。
)你们和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组成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叫什么?(家。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家,每个家庭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父亲工作、母亲做家务,孩子读书共同组建起一个家庭,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进行小家庭生活时的一个惯有模式,我们人类都有家,那么生物社会有没有自我的家庭呢?(有)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社会行为,进行了哪些分工协作呢?此刻就让我们来经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学习,走进生物社会,了解一些小动物家庭的分工和社会行为。
(引导学生走进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个世界------生物社会,激发学生思索人与生物的联系,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二)筛选信息,探究思考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a904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2.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社会的关系1.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定义和概述。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的服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生物与社会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对气候的影响。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对生物的影响,例如环保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概述。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2.3 教学活动: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生态系统服务3.1 学习目标: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概述。
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包括食物、水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3.3 教学活动: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概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
4.3 教学活动:引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8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fe47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8.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8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__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__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__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__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__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__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__,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c0b9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生物的社会》篇1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中的大家手笔。
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行不衰。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读者可以发现本文写得似乎并不像科技论文,相反,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做到了将深奥的科学和生物道理形象化和具体化。
另外,文章里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让人易懂。
总之,这篇文章作为科技论文是很值得大家鉴赏的,无论从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方法,还是其他,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
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6500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0.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探讨生物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关系概述。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案例分析。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案例分析。
环保意识的培养。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生物对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如何影响社会。
掌握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2.2 教学内容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第三章: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掌握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3.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保护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
4.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环保意识和行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展望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回顾。
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分析6.1 教学目标分析具体的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1bab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4.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
1.4 教学内容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及其内涵。
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物学的应用。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关系2.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4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第三章:社会生物学的应用3.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探讨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分析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案例。
3.4 教学内容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4.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社会生物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236d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居动物的特点,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认识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也像生物群落一样存在着各种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原则。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组有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然后引出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社会?(板书)1.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是由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种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二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互助合作又有竞争和排斥。
既有利人利己,也有损人利己和损人害己。
所以,我们说社会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关系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自然界中生物群体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 展示几组群居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群体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由此引出课题的第二个部分群居动物。
(二)群居动物(板书)1.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明确: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群居动物。
它们之间有信息交流、分工合作、共同捕食、共同御敌等行为。
这种种群内部不同物种间相互合作、共同利益的关系就是合作关系。
如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和工蜂;蚂蚁群体内有蚁后、工蚁和兵蚁等。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一、课前分析
本文为一篇科普文章,但具有很强的散文化倾向,构思自有特点,甚至可以认为其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更为重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两个教学重点,一是作者的思考方式,一是作者的人文精神。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这篇文章,避免重复,让学生有新的收获,这是本节课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类文章缺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文章的构思特点及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
2、启发学生以思考的方式、人文的态度进行阅读,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设计
1、导入:阅读就应该有收获。
2、提问问题:读了《作为生物的社会》有什么收获?
答案可能:(1)多个单独的动物可以合并为一个“生物”;
(2)人类不能盲目自大,应该认识到人类生存存在危机;
(3)人类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产生更多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4)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有相似之处;(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可以互为比照的)
(5)关于蚂蚁、黏菌、鱼群、飞鸟的知识;
(6)人类要有自我反思意识;
(7)比较分析的写作手法;
(8)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比拟、“降格自贬”);
(9)作者平等对待生物的态度;
(10)其他
提问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以前所学内容;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肯定收获、划分类别,提出新问题、寻找新的收获。
类别:知识、观点、态度、写作手法、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
提出新问题:作者的思考方式?
提示一:《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副标题“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引导:细心的观察为基础进行思考,而且是多方面的观察,提供充分的例证。
提示二:“从适当的角度往下看,”“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
引导:改变角度进行思考,一是生物学家(医学家)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二是不
同与一般的“书籍作者”,强调“共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
是向传统观念
的挑战,闯入禁区。
提示三:先写其它生物,后写人类。
引导:联想比较分析。
从社会行为对比,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对比,倾向于肯定
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
提示四:“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也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
”
引导:猜测、推测。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提问目的:(1)引起学生对思考方式的注意;
(2)具体分析思考方法——思考要有基础、要有勇气改变角度、要善于联系比较、要敢于猜测假设。
提示五:联系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找出关键词“人类”。
例如:人类不能盲目自大,应该认识到人类生存存在危机;
人类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产生更多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要有自我反思意识;
……
引导:阅读中应该看到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关心(对前途未来的担忧),而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关心,因为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有了这份关心,思考
才有价值;同样,有了这份关心,阅读才有意义!
4、总结:收获多多益善,继续思考,会有更多收获。
带着关心与思考,去阅读吧!
附有关材料:
1、作者:托马斯·刘易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2、关于本文:选自1974年出版的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论文结集),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考。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
“他指出进化论过分强调种的独特性、过分强调生存竞争等缺陷,强调物种间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复杂程度不同的较低级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并以生态系统的整体论为我们指示了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新途径。
”
——(《细胞生命的礼赞》译者序)3、“莫罗维茨以热力学的语言提出见解,他的假说是,从无穷尽的太阳那里,不断地流向外层空间这个填不满的窟窿的能量途径地球时,从数学上看,不可避免地要使物质组织成越来越有序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平衡行为是带化学键的原子不停地组成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同时出现了贮存和释放能量的循环。
”
——《这个世界的音乐》
4、礼赞:怀着敬意赞扬。
注意“敬意”所体现的态度。
5、沙文主义: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把自己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它民族。
可推知人类沙文主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