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83-2008 炭疽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炭疽实验室检测技术

炭疽实验室检测技术
③分析速度快; ④可以快速灭活标本中的病原菌,用于核酸分析。 目前针对炭疽芽孢杆菌及其芽孢的核酸检测多 数都依赖于PCR ,有定性和定量PCR 的应用报道,
PCR检测引物的设计
炭疽芽孢杆菌的PCR 检测中引物的设计非常关键。 炭疽芽孢杆菌有两个毒力相关质粒pX01 和pX02。
pX01 分子量为110 MDa (185kb) ,携带cya 、 lef 和pag 基因,分别编码水肿因子( EF) 、致死 因子(L F) 和保护性抗原( PA) ; pX02 分子量为60 MDa(95kb),携带capABC 和dep 基因,分别编码荚膜与参与其生物合成的 酶。
PCR检测引物序列
pagA F: 5' ATT TGC GGT AAC ACT TCA CT 3' pagA R: 5' AGA CCG TGA CAA TGA TGG AA 3' cap外F:5' CCT GGT TGT TCT TTT CGT TGC 3' cap外R:5' CGG ATT GTA TAT GGA GTG GG 3' cap内F:5' TTT CAC CAG CAC CCA CAT AG 3' cap内R:5' GGG ACA GGA ATG TTT GGA TC 3' rpoB 2F:5' CCA ACA GTA GAA ATG CC 3' rpoB 2R:5' AAT TTC ACC AGT TTC TGG ATC T 3'
一些进化研究学者推论,这几种细菌来源于同一个 祖先,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产生分化,炭疽芽孢 杆菌成为温血动物的病原菌,蕈状芽孢杆菌是环境 中的正常菌,对人和动物没有致病能力;而蜡样芽 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处于以上两种菌之间,蜡 样芽孢杆菌是环境中的常见菌,偶尔也会使温血动 物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则成为昆虫的致病菌。

2011年8~9月兴安盟扎赉特旗人间炭疽及炭疽杆菌的分离鉴定

2011年8~9月兴安盟扎赉特旗人间炭疽及炭疽杆菌的分离鉴定

2011年8~9月兴安盟扎赉特旗人间炭疽及炭疽杆菌的分离鉴定季开萍1 东晓辉2 海岩3 金华瑞3 (1.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37400;2.兴安盟扎赉特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37400;3.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37400)【中图分类号】R378.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50-02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1]。

人类炭疽主要是由于接触病、死畜或其皮毛而受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畜,当患畜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便、尿、唾液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菌,如尸体处理不当,造成大量菌散播周围环境污染土壤、水源或牧场,尤其形成芽孢后可能成为长久的疫源地[2]。

最常见的类型是皮肤型,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破损的粘膜感染。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干旱、多雨、洪水涝积都是促进炭疽爆发的因素。

炭疽的发生也是不规律的,两次发生之间可能相隔很多年。

2011年8~9月兴安盟扎赉特旗疑似皮肤炭疽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共报告17例,以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敏感实验进行分离鉴定。

1 炭疽杆菌的分离鉴定1.1 材料与试剂1.1.1 材料兴安盟扎赉特旗疾控中心共采集血液样本17份,渗出物样本17份。

1.1.2 试剂营养肉汤(批号090710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营养琼脂(批号20100828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炭疽菌诊断用噬菌体(批号20110401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革兰氏染液(批号080420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青霉素纸片(批号1104271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 实验方法1.2.1 样本的采集依据《WS 283-2008炭疽诊断标准》无菌方法采集疑似炭疽病人血液、皮肤渗出物。

血液样本用5ml真空采血管采集,现场对皮肤渗出物进行压片并同时无菌棉签采集皮肤渗出物放入无菌50ml离心管中带回实验室。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鼠疫(WS279-2008) (4)霍乱(WS289-2008)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WS286-2008) (6)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 (10)甲型H1N1流感(2009 年第三版) (12)炭疽(WS283-2008) (12)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WS293-2008) (14)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19)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20)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22)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24)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25)麻疹(WS296-2008) (26)流行性出血热(WS278-2008) (27)狂犬病(WS281-2008) (28)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29)登革热(WS216-2008) (3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287-2008) (31)肺结核(WS288-2008) (33)伤寒和副伤寒(WS280-2008) (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37)百日咳(WS274-2008) (39)白喉(WS275-2008) (39)新生儿破伤风(WS272-2008) (40)猩红热(WS282-2008) (41)布鲁氏菌病(WS269-2007) (42)淋病(WS268-2007) (43)梅毒(WS273-2007) (45)钩端螺旋体病(WS290-2008) (47)血吸虫病(WS261-2006) (48)疟疾(WS259-2006) (49)流行性感冒(WS285-2008) (50)流行性腮腺炎(WS270-2007) (51)风疹(WS297-2008) (5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WS217-2008) (53)麻风病(WS291-2008) (5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WS215-2008) (56)黑热病(WS258-2006) (58)包虫病(WS257-2006) (58)丝虫病(WS260-2006) (59)感染性腹泻(WS271-2007) (60)手足口病(2009 版) (61)鼠疫(WS 279-2008)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280-2008)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280-2008)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280-2008)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 280-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伤寒和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2.2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为特征。

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病前30d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3.1.2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3.1.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3.2临床表现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

3.2.2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3.3实验室检测3.3.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3.3.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困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

肥达反应检测方法见附录A。

3.3.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3.3.4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培养方法见附录A。

4诊断原则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5诊断5.1带菌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5.2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2.1 同时符合3.1中任何一项和3.2.1。

5.2.2 同时符合3.2.1和3.2.2中任何一项体征者。

炭疽诊断标准(2018年版)

炭疽诊断标准(2018年版)

炭疽诊断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炭疽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炭疽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3术语和定义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为食草动物(牛、羊、马等)的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炭疽的动物或污染的动物制品、环境获得感染而患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少数为肺炭疽和肠炭疽,可以继发败血症及脑膜炎。

除皮肤炭疽病死率较低外,其他各型炭疽的病死率均较高。

4诊断依据4.1流行病学史4.1.1发病前14d以内,接触过疑似炭疽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疑似炭疽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吸入可疑炭疽芽胞杆菌污染的粉尘;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或与炭疽芽胞杆菌研究、使用相关的职业;在可能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地区从事养殖、放牧、耕耘或挖掘等活动。

4.1.2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d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4.2临床表现及分型4.2.1皮肤炭疽在手、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斑疹、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稍有痒感。

典型皮肤损害表现为具有黑痂的浅溃疡,周边有小水疱,附近组织较为广泛的非凹陷性水肿。

除皮损外,患者多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4.2.2肠炭疽发热,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可含血丝及胆汁。

可伴有消化道以外症状和体征。

2009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套

2009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套

2009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作:卫生监督中心标准处卫生监督中心标准处2009年10月出版16开精装全一卷光盘:0定价:298元优惠:180元..详细:.......................................... ...................................................... ............为了使读者查阅方便,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按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类进行了汇编,分别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三部分组成。

可作为卫生防疫人员的培训资料,也可作为社会工作者防治活动中使用。

本书收录了2009年5月中旬以来发布传染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余项。

(一)甲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WS279-2008鼠疫诊断标准2.WS289-2008霍乱诊断标准(二)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WS286-200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2.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3.GB17010-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GB15990-1995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5.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6.GB15999-1995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7.GB17011-1997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8.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9.WS284-2008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准10.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11.WS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12.WS281-2008狂犬病诊断标准13.WS216-2008登革热诊断标准14.WS283-2008炭疽诊断标准15.WS287-200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16.WS288-2008肺结核诊断标准17.WS280-2008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18.GB16884-199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19.WS214-2008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20.GB15998-1995百日咳诊断标准(三)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WS285-2008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2.WS270-2007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3.WS276-2007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4.GB17009-1997风疹诊断标准5.WS217-200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2009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为了使读者查阅方便,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按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类进行了汇编,分别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三部分组成。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统一格式:纸质(A4纸) 或电子表格
➢填报人签名:手写或符合 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 签名和时间戳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 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 责填写。
36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卡片编号 −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
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 序号(4位),如“2016-030001”
−网络直报系统自动生成的 编号 ➢报卡类别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 ➢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
9
诊断标准
➢丝虫病诊断标准(WS260-2006)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以上诊断标准更新截至2016年12月
√ √
12
出院日期

勿用症状代替诊断 13
出院诊断

14
转归情况

使用规范的诊断名称
15 16
送检科室/医师 检验结果
√ √
17
检验日期

18 有无传染病诊断有关的异常检验 结果的反馈记录
25

登记的注意事项
➢初诊: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 ➢复诊:病人因该病第二次到本院就诊 ➢电子病历系统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检测
感控科 报告卡质量审核
合格
报告卡录入
网络直报系统
开单 结果反馈
实验室检查 检验部门 化验部门
23
登记与报告
全部 入/出院 病人 登记
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
规范填写或 门诊日志
由电子病历、 检测检验
电子健康档
登记

炭疽防治知识课件

炭疽防治知识课件
16
ICDC, China CDC
疫情1
2011年辽宁鞍山炭疽疫情
共报告皮肤炭 疽病例30例, 其中临床诊断 病例3例,疑 似病例27例。
辽宁鞍山皮肤炭疽病例地区分布图
17
ICDC, China CDC
疫情1
辽宁鞍山皮肤炭疽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ICDC, China CDC
本次疫情的首 发病例发病时 间为7月25 日,病例主要 集中于7月29 日至 8月5日之 间,最晚发病 病例出现于8 月9日。
23
ICDC, China CDC
疫情2
• 此次疫情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为8月21日,该患者曾于8月1日和8月 14日分别参与剥病死的牛皮,14日处理死牛时不慎割伤手指,25日 病情加重,分别在兴安盟盟医院和科右前旗人民医院治疗,后转至吉 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于26日医治无效,临床死 亡。从该患者的皮肤渗出物标本中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
• (三)环境处置:对病死牛宰杀地点、宰杀工具、所有暴露者的生活 环境和相关物品进行了消毒;对曾接诊病例的半路村卫生室和赣榆县 康复医院的病区环境以及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及接触物品进行了消毒 处理。
• (四)信息通报: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通报疫情,提请查找病死牛来 源、去向并做及时处理,防止疫情蔓延至其他地区。
炭疽诊断标准(WS283-
8
诊断依据
镜检结果
分离培养阳性 和/或 血清抗体4倍增高
2008)
ICDC, China CDC
炭疽诊断标准(WS283-
9
病例诊断 •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镜检结果 •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分离培养阳性和/或血清

炭疽临床诊断和应急处理技术

炭疽临床诊断和应急处理技术
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炭疽人间疫情分布
我国在30个省(区)市都有过炭疽病例发 生,近10年来,炭疽的发病主要集中于我国 西北、西南的10个高发省区,有西藏、新疆、 贵州、青海、广西、湖南、四川、内蒙古、 云南、甘肃,每年发病人数在数百例至上千 例,占全国总发病数的90%以上,发病频率 平均在0.16—10.82/10万之间,这些地区以 农牧业为主。
我国目前对高危人群是使用A16R人用活菌苗,有水肿无荚膜,由卫 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抵抗力
炭疽芽孢在外环境中有非凡的生存能力,甚至能存活上百年。 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警察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
进行维修的时候,在清理出来的杂物中,发现了一支小玻璃 管。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一早被遗忘的东西,竟然是在1918 年缴获自一名德国间谍。他们把这支玻璃管送到专业机构鉴 定,发现是炭疽芽孢杆菌,不仅仍然活着,而且仍然具有致 病能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也在发展生物武器,在大西 洋的一个小岛上,实验过一枚炭疽炸弹。从那以后,没有吃 草的动物能在那个岛上活下来。40多年过去了,英国政府似 乎想挽回这个错误。他们派了海军,在那个岛上每隔1米打 下一根带孔的钢管,然后,用海水稀释甲醛,用强力的泵压 到土壤里去。炭疽的污染总算是消除了。
未自愈者,细菌的繁殖,毒素开始产生。
炭疽发病机理
炭疽毒素有三种:
保护性抗原:与细胞膜受体结合,起侵入细胞的作用。 是水肿因子和致死因子进入细胞的开路先锋和必要条件。
水肿因子:是一种酶,与保护性抗原结合,被转运到细 胞内,引起组织(细胞)水肿。
致死因子:是最强力的毒素,引起细胞死亡,临床上表 现为组织损害和破溃。因细菌侵犯部位出现了不同的临 床分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家畜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屠宰及皮毛
加工人员,兽医及畜牧产品检疫人员等接触
机会较多。 人患炭疽病后免疫力一般不超过1年。
9
临床表现
1.皮肤型炭疽(约占95%)
潜伏期1~5天(12小时~18天),最显著
的特点:病灶坚实、无明显疼痛、不化脓。
起病1~2日后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局部
淋巴结及脾大。
10
X线:纵隔增宽、胸水形成或肺炎改变。
12
3.肠型炭疽(潜伏期12~18天)
(1)急性胃肠炎型
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预后好。 (2)急腹症型 起病急骤,持续性呕吐、腹痛,伴有血水样腹泻和严 重的毒血症状;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体征;救治 不及时,可并发败血症、死亡。
13
4.脑膜炎型 类似其他原因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但脑脊液
【诊断】
依据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诊断,属乙类传染病。通
过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病原学和血
清学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防治原则】
可使用四环素、链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
治疗,应以长疗程联合用药疗法。
四、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名蜱传脑炎 (tick-bone encephalitis,TBE),其病原体为 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亦 称森脑病毒。
职业性森林脑炎:劳动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职业活 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脑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毒仅存在于自然疫源地。
病毒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如松鼠、野鼠及 鸟类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 媒介传染。
其中蜱类既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 长期宿主。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附件1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

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

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炭疽病人的诊断3.1 诊断依据3.1.1 流行病学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

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

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

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

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

常见胸腔积液。

3.1.2.4 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3.1.2.5 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炭疽实验室检测技术-杨发莲

炭疽实验室检测技术-杨发莲




分钟,弃去大部分上清液,留少量液体与沉淀物混匀, 沸水浴加热15分钟后,取适量涂布平板。 2.细菌分离培养:将上述处理过的标本冷却后, 用移液器吸取0.1ml左右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接种环涂 布均匀,在37℃孵育12-24h后,检查是否长出可疑的 炭疽芽胞杆菌菌落。 3.挑选可疑菌落:上述平板在37℃孵育12-24小时 后,检查是否长出可疑的炭疽芽胞杆菌菌落。炭疽芽 胞杆菌菌落的形态为:灰白色、不透明、中等大小, 常不规则,表面呈毛玻璃样。如图2示。

2.注意事项:ELISA实验的结果受操作影响 很大,每个步骤包括加样、温育、洗涤、显色、 酶标仪读数均应认真负责才能充分发挥ELISA 的高灵敏、强特异的优点。因此,应建立实验 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报告方式以定量 分析结果的滴度单位表示;检测时应以接种疫 苗前或初报告病例地方的人或动物的血清作为 阴性血清,如有可能也可设阳性血清对照。阴 性血清每次都要和待测标本同时做。



cap内
1002

rpoB普2 F: CCAACAGTAGAAATGCC R:AATTTCACCAGTTTCTGGATCT
rpoB基因-染色体 197


(2)反应体系:在PCR管内依次加入以下成分,
反应体系总共25ul,
10×反应缓冲液 4×dNTP混合物(每种2.5mM) 引物(上游) 引物(下游) 待测模板 Taq DNA 聚合酶 无菌去离子水 使用2×mix的反应体系: 25µl 2×mix 12.5µl 引物(上游) 1µl 引物(下游) 1µl 待测模板 1µl 无菌去离子水 9.5µl 2.5µl 2µl 1µl 1µl 1µl 0.5µl(2-3U) 17µl

炭疽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共74页

炭疽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共74页

如果这种损害发生于皮肤,即为皮肤炭疽, 这种炭疽的病变较为典型,可以作为诊断 的依据;如果发生在肠道,那么溃疡就会 引起严重的疼痛和血便。
侵及肺脏时,细菌会随痰排出,或在咳嗽 时以飞沫的形式喷出;透过血脑屏障,会 造成脑膜刺激征,而且脑脊液通常呈血性; 当其侵袭血管时,随着血管内皮细胞的损 害,凝血成分被大量消耗,以至在病人的 濒死阶段,不会凝固的血液从各腔道中流 出,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会造成严重的 污染,并会引起新的感染。
随着感染的进展,免疫也会发生。如果在 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时候,体内的细菌数量 还不算多,那么病人就能痊愈,在循环血 液中出现抗体。
炭疽芽孢杆菌的抗原,以其荚膜和保护性 抗原最为特异,产生的量也大,容易从血 液内测出。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杀死 或延缓细菌繁殖的速度,以便免疫能把残 余的细菌彻底清除出去。
这种荚膜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吞噬。炭疽芽 孢杆菌侵入人类机体,遇到的第一种防御 机制就是吞噬细胞。这种抗吞噬作用直接 引起了两种后果:首先是它不会被吞噬细 胞杀死,这成了它产生下面的病变的先决 条件;
另一方面,它也因此不能借我们的血液细 胞作为载体,很快地播散到全身各处。这 就使皮肤炭疽成为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 相当一部分病人不会全身化,甚至有些病 人能够等到特异性免疫产生而自愈。
诊断需要有流行病学依据
由于上面所说的,炭疽的临床表现可以 与许多其他疾病雷同,因而考虑炭疽诊 断时,需要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标准 中列举的流行病学证据,是根据和平时 期通常发生的情况,也就是说,人类的 炭疽基本上均来源于感染的动物。在生 物战或遭到恐怖分子生物袭击的条件下, 当然应当加上接触可疑物品的历史。
接着,随着细菌的繁殖,毒素开始产生。 炭疽芽孢杆菌本身并不侵入细胞,但却由 它的毒素杀死细胞,从而造成炭疽特征性 的病变。

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

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

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炭疽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炭疽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炭疽 anthrax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

2.2气溶胶 acrosol固体和(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一,其粒径一般为0.001um-10um。

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患者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d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3.1.2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活动。

3.2临床表现3.2.1在面、颈、手或前手臂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

该部位的回流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2.2急性起病,发热,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有消化道以外症状和体征。

3.2.3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咳极粘稠血痰。

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啰音,胸部X线的主要表现为纵隔影增宽。

常见胸腔积液。

3.2.4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位血性,可继发于3.2.1-3.2.3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

3.3实验室检测3.3.1皮肤溃疡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3.3.2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胞杆菌(见附录A)3.3.3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4、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患者应具有细菌学或血清学诊断阳性结果方位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