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

陈维维1, 李艺2

(1.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技术系, 江苏南京210017; 2.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

苏南京210097)

[摘要]在新的人才评价指标中, 信息素养将会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层次出发, 尝试提出了不同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要求和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培养; 中小学生

信息素养不仅会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图1信息素养的内涵示意图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一词早在1974 年就已被提出, 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经过分析综合, 我们把信息素养界定为“个体(人) 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图解为图1。

从横向上来看, 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其中,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 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 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 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

心。从狭义上来说, 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 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 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 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无论个体的信息意识如何强烈, 信息知识如何丰富, 信息能力如何强,如果他将其才能用在违法犯罪上, 那么他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低下的。

二、信息素养的层次

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从纵向上, 我们可以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 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如图2 所示。

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 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一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 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 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 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 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 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所以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 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图2信息素养的层次

三、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要求

综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层次, 笔者尝试给出对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在不同的方面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下表所示。

四、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时间还不是很长, 再加上我国经济欠发达, 信息技术产品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来说还是“休闲的奢侈品”, 尚未能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国人的整体信息素养并不高。所以, 我们可以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来考虑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 从纵向——信息素养的层次出发

目前, 我国大多数学生在学前阶段(大约7 岁以前) 对信息技术不知或知之甚少, 中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信息素养的缺乏状态。所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1 ]由此可以看出, 教育部指导纲要的要求实际上正是一种缺失状态的要求, 是对信息社会里人们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进行“补课”或“扫盲”。当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如果学生在入学前或低年级时就达到了这一要求, 那么, 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就应当向着更高的层次即自我满足性信息素

养发展。

另外, 考虑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信息素养又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这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 否则“欲速则不达”。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 也存在着水平的差异, 对那些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以加以引导, 追求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尽可能“因材施教”。

(二) 从横向——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

从横向上看,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涵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个方面, 可以通过以下“四结合”的途径来进行。

1. 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

从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提出的“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 ”论, 到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 提出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世界各国一直都在探索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来提高学生和国民的信息能力。我国也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问题, 如早期学习BASIC之类的计算机语言, 近期教育部提出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 信息技术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对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 在信息意识方面, 小学阶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 1 ]初中阶段“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 1 ]高中阶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1 ]

2.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以下简称“课程整合”)

进行课程整合, 将会涉及到各学科领域, 因此有必要打破旧的课程体系, 重新制订新的课程标准。例如, 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 在进行课程整合时, 重新制定了“学校教学的课程和评价标准”、“社会学课程标准”等等, 将信息技术的内容显性或隐性地贯穿于学科课程, 以此来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