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法探究 席丽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法探究席丽霞

发表时间:2018-08-02T15:34:15.8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作者:席丽霞[导读] 摘要: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身份证号码:13070319850314XXXX 张家口 075000)摘要: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天气等客观因素发生沉降变形的情况,一旦沉降变形的程度超出了可承受范围,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探究沉降观测技术原理以及在建筑工程的运用对工程质量以及企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1对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分析 1.1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温差与降水上。当一个建筑物的施工环境处于一个温差较大的地区时,由于白天过热,晚上太冷,一旦建筑工程所选择的材料不能够满足气候所需,就会使得工程内部材料变形,进而也就会使得整个工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1.2工程建设的原因

工程建设的自身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施工前期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对施工进行严格的施工监督,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了较为老化的材料,还没有做好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所以,这些较为不合理的施工步骤影响下,就使得整个建筑物垂直变形。

2沉降观测技术基本要求 2.1精准度方面

沉降观测技术的重点就是相关设备以及数据的精准度,精准的数据和设备工作能够确保观测结果不会出现误差,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技术对施测要求机器严格,具体表现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要符合相关规定,沉降观测流程要遵循一定原则,并且做到精准、适用,总而言之观测方法和流程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首次观测之前,技术人员都要对观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正,必要时要对数据和校正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无误。此后要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校对,一般实校对时间间隔为六个月。在进行沉降观测具体操作时,观测人员与技术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节奏要按要求保持高度统一,积极配合团队工作,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够责任问权到个人。除此之外,沉降观测技术的精度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具体就是要按照设计单位的具体方案、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特性进行选择。

2.2沉降观测原则

建筑沉降观测过程中要遵循五个原则,即观测点要固定,使用的观测仪器要稳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环境要固定,观测方法要固定,这五个原则被简称为“五定”原则。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这五大原则,能够有效减少观测误差,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的错误,从而提高工程效率,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3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3.1基准点的布设。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期限一般较长,例如一些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工程,其沉降观测的期限约为10年,因此基准点的长久稳固不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小因水准观测路线过长而引起的观测误差,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所用的基准点往往设置在离工地较近的旧有建筑物外墙上,且采用相对高程系统。这样时间久了,由于大规模的城区改造,旧有建筑物可能被拆迁,基准点将遭到破坏,一旦基准点被破坏,则观测工作将被迫中断。对此,有关规范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沉降观测所用的基准点必须是国家水准点,或是与国家水准点联测的工作基点。

3.2沉降点的布设。

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均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来确定。从平面设置考虑,沉降观测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立柱的柱基上。从纵向设置考虑,沉降点一般布设在主体的±0.00以上0.5m左右的外墙上较合适,这样观测时立尺、观测均较方便。但对于当今的建筑工程,这样布设时常会遇到问题,甚至使观测工作无法进行,例如对于目前相当普遍的带裙房的多层或高层建筑,裙房与其主体的沉降在时间上往往不同步,二者的沉降量相差也较大,因此必须各自分别布设沉降点,对于带裙房的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可考虑将建筑工程主体上的沉降观测点布设在常作为车库的地下室内为宜。 4沉降观测的实施

4.1仪器测站的设置。

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在设置仪器测站时,前后视距差对于一等不得超过0.5m,对于二等不得超过1.0m。然而,观测一幢建筑物的各沉降点时,在视线长度要求范围内(一等不超过30m,二等不超过50m),往往在一个测站上同时可以观测到多达4~5个沉降点,如果在这一个测站上测完这4~5个沉降点,工作效率当然较高,但前后视距差必然会超限。如果严格按照前后视距差的要求,则只得在相邻的两两沉降点之间都架设仪器设置测站。

4.2数据的处理方法。

按照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通常将测量路线布设成闭合路线,并计算其闭合差,其目的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或大的累积误差。另外,如果闭合差不超限,则还要将其反号后按与测段的长短成正比例地分配到路线中,即对每一测段的高差进行修正。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有其特殊性:除第一次测量外,其余每次都是重复测量,由于每次都是重新测一遍,因此避免了因测量次数的增多而导致的误差累积。

5观测周期的安排

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周期主要依据沉降速率的大小来安排,而影响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大量增加荷载,主体封顶后则荷载增加得少而慢。因此,在安排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周期时,可分工程封顶前和工程封顶后两个阶段来考虑。

5.1程封顶前的周期。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由于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荷载增加很快,沉降量也较大,因此建议有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每加高1层必须观测一次,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尽早发现不均匀沉降,在沉降异常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5.2工程封顶后的周期。

建筑工程主体封顶后至工程竣工的这一时期为装修期,有关的规范标准对这一阶段的观测周期未作明确规定。由于沉降总是滞后于加载,因此在工程封顶后的装修期间有时会出现比封顶前更大的沉降量,同时,在装修期间,工程也会因地板、墙面的抹灰、安装设备等而增加一定的荷载,但这时荷载的增加因资金、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无时间规律,沉降速率也时大时小,对此,其观测周期应根据前一个观测周期所测算而得的日平均沉降值来安排,最后直至沉降基本稳定(日平均沉降值小于0.01mm/d)为止。另外,如果观测所得的不均匀沉降量较大,则观测周期必须比由日平均沉降量所定的周期要短些。 6结束语

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确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实施和观测周期的安排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沉降观测工作的实际具体情况,凭借多年沉降观测的实践经验,对其特殊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有关规范标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S].

[2]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

[3]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

[4]C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