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著名的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观察系统,一种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文章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教学互动行为;代码系统
教室内的社会互动极为细致与繁杂,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提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是一种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的观察系统。FIAS的作用在于运用一套代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在教室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学行为,了解发生在教室互动情境中事件的影响,以帮助教师了解并进而改进其教学行为。
FIAS出现之后,引发了许多对教室内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系统和方法的研究。一般而言,教室观察大致可分为两个取向:一是“量化观察法”,以系统的规则、记录方式来进行的系统观察;另一种是“质化观察法”,结合人的主观意识的观察技巧。作为教室观察的方法为求观察的广度与深度,理应兼采“量化观察法”与“质化观察法”。在各种教室观察方法之中,以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所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发表的年代最早,分类最为简明,易于执行与解释,而且能兼顾质的研究之特性与量的研究之客观优点。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
(一)概述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强调教室内师生的教学互动行为,它采用一套系统的、兼顾直接与间接教学风格的行为分类方式对教室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类。同时弗兰德对每一类行为都下了操作性定义,以便教师及教学督导人员进行操作。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其中1~7类均为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和第9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在上课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外,还有第10类,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安静或混乱)。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讲授”(第5类行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推理,如
“现在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这属于“指令”(第6类行为);“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道题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属于“提问”(第4类行为),以上三类行为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当中的直接教学行为。
(二)记录教学互动行为的代码系统
首先教师或教学督导人员按照弗兰德(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的代码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然后选择适当的类别记录下来,记录时间的间隔为每三秒钟记录一次,也就是观察者每三秒钟记录一次目前教室师生互动的状态,速度尽量保持稳定。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每一个类别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其中“1”代表接纳学生的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感语气;“2”代表称赞或鼓励: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3”代表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4”代表提问题: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的问题,并期待学生回答;“5”代表演讲: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或者引述某位权威者(而非学生)的看法;“6”代表指示:指示、指令或命令;“7”代表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陈述的语句内容为了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不可接受的形态转变为可接受的形态;“8”代表学生话语—教师驱动:学生为了回应教师所讲的话;“9”代表学生话语—学生主动:学生主动开启对话;“10”代表安静或混乱:暂时停顿、短时间内的安静或混乱,以致观察者无法了解师生之间的沟通。下面就对笔者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记录的800个左右代码进行分析。
教室情境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分析
(一)互动分析矩阵法(Interaction Analysis Matrix)
使用互动分析矩阵分析必须先把记录到的数据填入矩阵,首先将每两个数据组合成一个坐标。例如,表1的数据可以处理为(10,5)、(5,5)(5,5)…(注意其中第二个5需重复使用,即除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外,所有的数据都要被用到两次);然后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类别号),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类别号),由此得到如表2所示的矩阵分析。
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浅灰色)是积极整合格,由表中可以看出落在这个区域里的记录次数较为密集,反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深灰色)是缺陷格,从矩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区域中记录的次数很少,也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融洽,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则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的隔阂,是课堂上应注意避免的缺陷。从表1中可以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而缺陷格仅占总次数的%,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比较融洽。表中对角线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编码落在这些格里,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3秒钟,表明持续地做某事。从矩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3-3这个稳态格有密集分布,数字“3”代表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因此3-3稳态格表明在这段时间教师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5-5这个稳态格也有密集分布,赋予数字“5”的意义是“讲授、演讲”,因此这表明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持续讲授;8-8稳定格也有较多分布,数字“8”代表学生对教师讲话作出反应,因此这段时间是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
(二)比率(Ratio)分析法
利用前述互动分析矩阵法所得到的数据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教师话语比率、学生话语比率,还有安静或混乱的比率来分析课堂结构;同时也可通过计算教师间接与直接影响比率、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来分析教师的教学风格。
课堂结构:教师话语百分比(percent teacher talk)TT=[ Row(i)]×100÷Total=%;学生话语百分比(percent pupil talk) PT=[ Row(i)]×100÷Total=%;安静或混乱百分比(percent silence or confusion)SC=Row(10)×100÷Total=%。
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以教师语言为主的,但是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无效语言比率(第10列/总次数)为%,说明课堂教学利用率非常高。
教学风格:教师间接与直接影响比率(indirect-to-direct ratio)I/D=[ Row(i)]×100÷ Row(i)=%;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positive-to-negative) Row(i)÷ Row(i)=%。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I/D值小于1,教师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但同时也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比率(1~3列次数/6~7列次数)为%上也可以看出,该课教师对学生积极影响的语言远远高于消极影响的语言,对学生的讲话以接纳、鼓励为主,从而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轻松,进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时间线标记法(Time Line 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