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部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好发部位:两肺下野内、中带,心膈角区 间质炎症: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实质炎症:斑片状模糊致密影约1~2cm大小,渗 出性病变,可融合(但不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 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其他:
局灶性肺气肿 小叶性不张 脓肿、脓胸、脓气胸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肿瘤
纵隔肿瘤
大叶性 小叶性 间质性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 - X线表现
期别
病理基础
X线表现
充血期
肺泡仍充气 正常或淡片状影
红色肝变期 渗液含红细胞多 渗出
灰色肝变期 渗液含白细胞多 渗出
消散期
渗液部分吸收 不均匀渗出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高分辨力CT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肿瘤
纵隔肿瘤
支气管扩张----高分辨力CT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肿瘤
纵隔肿瘤
支气管扩张----高分辨力CT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纵隔肿瘤
大叶性 小叶性 间质性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临床特点:
好发人群:
年老体弱 婴幼儿 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症状:高热、咳嗽、泡沫状粘液性痰 体征:两肺广泛性干湿性罗音
影像检查方法 正常X线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肿瘤
纵隔肿瘤
大叶性 小叶性 间质性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
肺部感染。
影像学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1. 肺炎: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为肺炎。
在影像学上,肺炎的
特征包括:
阴影:X线胸片或CT扫描中可见肺部阴影,呈片状、斑点
状或大片状。
浸润:肺炎引起的肺泡和间质水肿导致肺部浸润。
肺实变:在严重的肺炎病例中,病变区域可出现实变。
2.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
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
纵隔淋巴结增大:结核病常伴随着纵隔淋巴结增大。
空洞:在结核病的晚期,病灶可溃破形成空洞。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另一种典型表现。
3. 肺真菌感染:肺真菌感染通常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常见的
肺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等。
影像学特征包括:
放线菌球:在放线菌病中,可见肺部球形阴影,内有钙化,
形如“葡萄串”。
空洞和肺囊肿:某些真菌感染可导致肺部空洞或囊肿的形成。
4.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表现为肺炎或支气管炎。
影像学特征
包括:
双肺弥漫性浸润:感染引起的肺部浸润可广泛分布于双肺。
支气管壁增厚:在支气管炎中,可见支气管壁的增厚。
,影像学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
观察肺部阴影、浸润、实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等特征,可以帮助医
生确定肺部感染的诊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⒈急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显微镜阶段⑵衰退期阶段⑶游离腔阶段⑷合并感染阶段⒉慢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细菌性肺炎⑵慢性真菌性肺炎⑶慢性结核性肺炎⒊隐源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隐源性细菌性肺炎⑵隐源性性肺炎⑶隐源性真菌性肺炎⑷隐源性结核性肺炎二、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⒈肺实变的影像学表现⑴细菌性肺实变⑵性肺实变⑶真菌性肺实变⑷结核性肺实变⒉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间质性肺炎⑵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⑶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⒊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⑴恶性肺结节⑵良性肺结节⑶侵袭性肺结节⑷活动性肺结节⑸炎性肺结节⒋肺囊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先天性肺囊肿⑵感染性肺囊肿⑶气道扩张性肺囊肿⒌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心源性肺水肿⑵高原性肺水肿⑶溺水性肺水肿⒍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⑴良性肺肿瘤⑵恶性肺肿瘤附件:相关病例影像片⒈患者A:急性肺炎病例的CT影像⒉患者B:慢性肺炎病例的X光片影像⒊患者C:隐源性肺炎病例的MRI影像⒋患者D:肺实变病例的CT影像⒌患者E:肺间质纤维化病例的HRCT影像⒍患者F:肺结节病例的PET-CT影像⒎患者G:肺囊肿病例的CT影像⒏患者H:肺水肿病例的X光片影像⒐患者I:肺肿瘤病例的MRI影像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肺炎: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⒉炎症:机体对于损伤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
⒊影像学表现: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⒋肺实变:肺部出现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加,并可见明显实变阴影。
⒌纤维化:组织间质纤维增生,导致器官结构发生改变和功能障碍。
⒍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的病变,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⒎囊肿:器官内含有液体的空腔性肿块。
⒏水肿:组织间隙液体积聚导致的肿胀状态。
⒐肿瘤:指在组织器官中无法控制的细胞异常增生。
肺部炎症影像诊断
数据共享与人工智能
伦理与隐私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可以实现肺部炎症影像诊断的智能化 和精准化,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保护患者 隐私和遵循伦理规范成为重要挑战,需要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MRI检查在肺部炎症影像诊断 中应用较少,因为肺部含气量 较高,MRI信号较弱,影响成 像质量。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 ,如肺间质病变、肺结节等, MRI检查可能具有一定的诊断 价值。
MRI检查在肺部炎症诊断中的 主要作用是作为补充手段,结 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 合评估。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 ,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 在体内分布的差异来反映病变的
病例二:病毒性肺炎
总结词
起病急,高热、乏力、头痛
详细描述
病毒性肺炎通常起病急,有高热、乏力、头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磨玻璃影,可伴有 胸腔积液。
病例三:支原体肺炎
总结词
起病缓慢,低热、咳嗽、咳痰
详细描述
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有低热、咳嗽 、咳痰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 斑片状阴影,可伴有胸腔积液。
性质和程度。
核医学检查在肺部炎症诊断中主 要用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如 区分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评估
炎症的活动度和预后等。
核医学检查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 业的技术人员,因此应用相对较
少。
03
影像诊断标准与技巧
影像表现与特征
影像表现
肺部炎症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有时伴有胸腔积液。
CT检查
CT检查是肺部炎症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分辨率的CT图像可以清晰地观 察肺部炎症的细节。
肺部炎症影像诊断
肺部炎症影像诊断肺部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严重时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影像学在肺部炎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肺部炎症影像诊断为题,分别介绍肺部炎症的常见表现及其在不同影像学中的表现特征。
背景介绍肺部炎症是指肺组织受到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肺炎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等严重合并症。
影像学在肺部炎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X线影像诊断常规的肺部炎症诊断常使用X线影像技术。
典型的肺部炎症在X线胸部片上表现为片状浸润阴影,其密度较高且边缘模糊。
病灶通常在肺叶周边区域分布,更常见于下叶。
在炎症严重时,病变区域可能融合成斑状或片状阴影,甚至形成实变。
除此之外,还可能表现为肺段或叶的腺体肿胀、纵隔淋巴结肿大等。
CT影像诊断CT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更好显示能力,是评估肺部炎症的关键工具之一。
CT扫描可以准确显示肺部炎症的部位、形状和范围。
在CT图像上,炎症病灶通常呈现为高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并可见周围的脓肿、积液等并发症。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利用增强剂观察病变局部的血流情况,帮助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
增强扫描显示的肺炎症在动态观察下有助于了解炎症的血供情况和病变的扩散范围。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对软组织显示更为敏感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肺部炎症更为清晰的图像。
核磁共振主要通过脂肪抑制技术增强病灶的显示。
炎症病灶通常呈现为信号增强或低信号区域,可根据信号强度和病灶形态进行定性和定位。
PET-CT联合诊断PET-CT联合诊断是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在肺部炎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结合断层扫描(CT)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炎症诊断信息。
PET图像可以显示组织的代谢活动,炎症病灶代谢率较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总结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是肺部炎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肺部炎症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浅谈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
浅谈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的一些经验。
肺炎是肺部炎症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X线片、CT扫描等。
通过对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让我们来看一下肺炎的X线影像学特征。
在早期阶段,肺炎的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斑片状、絮状阴影。
在实变期,病变区域会出现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阴影,有时可见空洞形成。
在消散期,阴影逐渐变淡,最终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肺炎在X线影像上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细菌性肺炎多表现为实变影,而病毒性肺炎则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除了X线和CT影像学特征外,肺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其他资料。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实际案例:患者,男性,45岁。
因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就诊。
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上叶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性肺炎。
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X线影像学表现逐渐恢复正常。
在这个案例中,胸部X线检查发现了典型的肺炎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而后续的抗感染治疗也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
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X线和CT影像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可以为肺炎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至关重要。
第一个重点是肺炎的X线影像学特征。
在早期阶段,肺炎的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
这一特征对于初步判断肺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斑片状、絮状阴影。
这些阴影的形成是由于炎症导致的肺实质密度增高。
医学影像学:肺部炎症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39
原发综合征影像表现
• 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影像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 可大可小,大者可占据数个肺段甚至一个肺叶。
• 自原发病灶引向肺门的淋巴管炎可表现为数条索条状致密 影,当病灶周围炎范围较大时则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被 掩盖而不能显示。
• 肺门与纵隔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肿块影。 • 原发病灶周围炎范围较小时,可以出现原发病灶-淋巴管炎-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73
淋巴结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 • 但此种典型征象并不多见。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40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41
原 发 综 合 征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42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43
二、血行播散型(Ⅱ型)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44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根据结核杆菌进 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 分为:
23
• 肺脓肿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24
急性肺脓肿影像学表现
• 1、 实变期:急性化脓性炎症阶段,肺内出现 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可侵及 一个肺段或一叶的大部。
• 2、 空洞形成期:当病变中心肺组织发生坏死 液化后,则在致密的实变区中出现含有液平面 的空洞,内壁略不规整。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 慢性者可见胸膜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有时伴有 胸膜钙化。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71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72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后者多为分叶 状肿块,周围可见短细毛刺,钙化及“卫星灶” 少见,可有胸膜凹陷征;
肺炎影像学诊断解析
肺炎影像学诊断解析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影像学检查在肺炎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直观地了解肺部的病变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X 线检查X 线是肺炎诊断中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
它可以快速、简便地显示肺部的大致情况。
对于肺炎患者,X 线上可能会出现肺部的片状阴影、实变影等。
但 X 线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可能会漏诊。
2、 CT 检查CT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
在肺炎的诊断中,CT 可以发现更小的病灶、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还能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肺炎。
3、磁共振成像(MRI)MRI 在肺炎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评估肺部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对于肺炎本身的诊断价值不如 X 线和 CT。
二、肺炎在影像学上的表现1、肺部实变这是肺炎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 X 线或 CT 上,病变区域的肺组织密度增高,原本充满气体的肺泡被炎症渗出物填充,导致肺组织实变。
实变区域的形态和范围可以各不相同,有时呈片状,有时累及整个肺叶。
2、磨玻璃样阴影表现为肺部密度轻度增高,但仍能看到血管和支气管的轮廓。
磨玻璃样阴影常见于早期肺炎或病毒性肺炎。
3、间质性改变肺炎也可能导致肺间质的炎症,影像学上可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状阴影等。
4、胸腔积液当肺炎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胸膜炎症,导致胸腔积液。
在 X 线或 CT 上可以看到肋膈角变钝或胸腔内的液性暗区。
三、不同类型肺炎的影像学特点1、细菌性肺炎常见的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大片的实变影,常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容易形成多发性脓肿,在CT 上可见多个小的圆形低密度影。
2、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通常较为多样,常见的有磨玻璃样阴影、小结节影等,病变分布较广泛,往往双侧肺部受累。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部位、性质,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对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旨在提供一些参考。
一、X线检查X线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能够对肺脏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包括肺野的透明度、边缘模糊程度等。
在肺炎的影像表现上,常见的是肺纹理增加、阴影模糊等。
不同类型的肺炎在X线上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非典型肺炎,如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X线影像上的表现相对于典型肺炎来说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常见于两肺中下野。
典型肺炎多以肺叶或肺段为主,表现为实变,融合性浸润和空洞等。
二、CT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级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多个方向的断层图像构建出三维图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
在肺炎的诊断中,CT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CT影像常见的肺炎表现包括结节状浸润、斑片状浸润、空洞形成等。
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而且会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例如,结核性肺炎的CT影像通常表现为结节状密度增高的病灶,中心坏死可以形成空洞;病毒性肺炎常表现为双侧多形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的浸润。
三、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与CT相比,其分辨率更高,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孕妇、儿童等更为安全。
在肺炎的影像诊断中,核磁共振是一种辅助手段。
四、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技术,它可以提供肺炎发炎区域的代谢信息和解剖信息,对于非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的肺炎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肺炎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特异性表现,但也有一些交叉现象,因此需要综合分析。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概述
常见影像学表现
X线胸片
1. 肺实质病变:肺部感染常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或腺泡状阴影。
2. 胸膜病变:胸膜间皱褶增厚、胸水等均可见于炎症性胸腔积液。
CT扫描
1. 斑片状阴影:常见于细菌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实变或结节。
2. 结节状阴影:常见于结核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或钙化。
3. 毛玻璃样改变:常见于性肺炎,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伴有斑片状高密度灶。
4. 支气管扩张:常见于支气管炎或感染性支气管扩张等,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5. 胸膜病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胸膜钙化等均可见于炎症性胸膜病变。
6. 淋巴结增大:常见于结核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
诊断要点
1. 影像学检查应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形成综合诊断。
2. 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各异,需要综合分析。
3.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
4. 影像学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如X线胸片、CT扫描等。
结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肺炎、结核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肺部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
呼吸系统—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25
(三)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 急性化脓性肺炎期:病肺不受叶段限制的大片状致密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呈移行状态。中间密度高周边渐低。 空洞形成期:约7天后,病变中心出现空洞及 气—液平面,空洞可时大时小—引流不 畅所致。亦可呈多房性。空洞形成后炎性 病变边缘渐变清晰局限化。 恢复期:经有效治疗后,炎变区渐渐缩小,空洞 消失,病变消散。如转为慢性肺脓肿, 壁厚。多需手术治疗。
3
X线表现: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实变期(肝样变期)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呈大叶性或占据1-2个肺段。病变的叶间裂一侧有鲜明界限。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病变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最终可完全吸收。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CT:充血期病变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内可见血管。 肝样变期呈肺叶、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内“空气支气管征”,为本病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 消散期呈散在斑片影,最后可完全吸收。
X线胸片
CT肺窗
左肺及右上肺弥漫性网格状斑点影,以左下肺为著,左侧心影模糊
三、间质性肺炎
两肺弥漫性网格状阴影,局部支气管扩张(箭头),胸膜增厚(长箭)
肺脓肿 LUNG ABCESS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炎性病变三种菌:金葡菌、肺炎双球菌、厌氧菌分为急性、慢性。三种感染途径: 吸入性:最多见,吸入含菌分泌物、异物等; 血源性:继发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病变多发; 直接蔓延:邻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如脓胸。右肺较左肺多见,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是好发部位。
1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多见于青壮年,临床特征:突然高热、恶寒、胸痛、咳嗽、铁锈色痰。实验室检查:WBC增多,核左移。病理改变分为4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X X 大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肺部炎症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某些特殊病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变可发生在肺实质(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范围大小不等。
一般均用形态学,由病变的分布,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节段性肺炎。
现就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1 X线表现1.1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它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见于青壮年。
起病急,以突起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特征,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1.1.1 充血期一般在发病6,12 h,即病变初期,病变初时的充血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病变区肺密度稍增高,呈磨玻璃状,应继续观察。
病变继续进展,肺野透亮度稍降低或在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
下叶肺炎可有同侧的膈肌升高、运动受限等,透视时如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
1.1.2 实变期发病12,24h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轮廓与肺叶或肺段形态相符合,有时在致密的阴影中还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
炎性实变的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是由于肺泡内有渗出液及红、白细胞的存在,有时体积可略大于正常肺叶,使相应的叶间裂稍凸。
由于粘稠的分泌物阻塞病变区的支气管,肺炎合并肺不张也不少见,尤其是上叶肺炎。
肺炎早期或恢复期肺叶的收缩可能是由于纤维素性渗出所致。
肺体积稍有缩小,相应的叶间裂稍凹陷。
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可见肋膈角变钝。
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较少见,常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称节段性肺炎.1.1.3 消散期 X线阴影吸收晚于临床症状消失3,10d后,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进一步吸收后病区出现索条状影及增粗的肺纹理,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影像学表现是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在影像学上的各种表现,以便医生和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肺部炎症的表现1.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部炎症,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肺实质密度增加:影像上显示为局限或弥漫的高密度影像,与邻近正常肺组织相比较呈现出浓密的样子。
●胸腔积液:有时候肺炎会导致胸腔内液体积聚,形成积液。
这在X线或CT影像上表现为肺野阴影不规则扩大,并且边界模糊。
●支气管炎:某些细菌性肺炎还会导致支气管炎,这在影像上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管壁增厚以及周围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2.性肺炎性肺炎是由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在影像学上,性肺炎的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肺实质密度增加:与细菌性肺炎类似,影像上显示为局限或弥漫的高密度影像。
●细丝样影:性肺炎的一个特征是肺实质内出现较细的支气管旁线影,呈毛玻璃样模糊状。
●微小气囊:在性肺炎中,有时还会出现肺泡内的小气囊,形成聚集的毛玻璃样病变。
3.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
在影像学上,肺结核的表现较为特殊,包括:●干酪样坏死:影像上显示为局限或弥漫的低密度区,呈现类似奶酪的样子,这是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
●支气管扩张:有时候,肺结核会导致支气管狭窄和扩张,影像上显示为扩张的管状结构。
●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结核还会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形成肿块状阴影。
三、其他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肺栓塞肺栓塞是指由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血流障碍的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栓塞的表现包括:●血管阻塞影:肺栓塞会导致肺动脉或其分支的阻塞,影像上显示为肺动脉分支区域的阴影不连续。
●肺实质异常:肺栓塞还会引起肺实质的异常,包括肺组织密度增加、小叶中心区域的肺囊肿、肺不张等。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炎与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
肺炎和肺脓肿的发病年龄相似,但肺脓肿多见于 成年人。
病程和症状
肺炎病程较短,症状较重,而肺脓肿病程较长, 症状较轻。
ABCD
影像表现
肺炎的影像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而肺脓肿则 多表现为肺部空洞和脓腔。
实验室检查
肺炎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而 肺脓肿则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03
HRCT在鉴别不同类型的肺炎 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病毒性 肺炎、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 炎等。
MRI技术的进步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肺炎诊断中的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MRI能够提供多平面、多序列的影像,有助于 全面评估肺部病变,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 的肺炎,如肺栓塞和肺间质病变等。
MRI在评估肺炎并发症,如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胸腔积液
CT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表 现为胸腔内密度增高影, 可单侧或双侧出现。
肺炎的MRI表现
肺部炎症病灶
MRI检查可见肺部炎症病灶,呈斑片 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或 清晰。
支气管扩张
胸腔积液
MRI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腔 内密度增高影,可单侧或双侧出现。
MRI检查可见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 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大。
因此,对于某些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病理学诊断以明确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05
CATALOGUE
肺炎影像诊断的未来展望
高分辨率CT的应用
01
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提 供高清晰度的肺部影像,有助 于发现肺部细微病变和早期肺 炎。
02
HRCT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肺炎 的严重程度、范围和病灶密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 据。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二、影像学诊断方法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胸部X线摄影和胸部CT扫描两种方法。
2.1 胸部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简便、低成本等优点。
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结构和组织的基本情况,帮助判断肺部是否存在感染、炎症和肺实质损害等。
2.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和损伤信息。
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组织密度等,对于肺部炎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更加准确。
三、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取决于炎症的性质、程度和范围。
常见的肺炎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斑片状阴影在肺炎的早期阶段,常可见到斑片状阴影。
这种阴影通常呈片状或斑点状,与肺泡内的渗出物和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3.2 实变影随着炎症的进展,肺泡内的渗出物会逐渐增多,形成均匀致密的实变影。
实变影通常呈现为肺叶或肺段的一侧或双侧局限性或弥漫性密集细小结节或斑块。
3.3 肺叶或肺段的清晰线状实变在部分病例中,炎症局限于肺叶或肺段的某个区域,形成清晰线状实变。
这种表现常见于支气管肺炎。
3.4 肺实质结构破坏在部分病例中,肺实质发生破坏,形成空洞或囊性变。
这种表现通常与病变的坏死和脓肿形成有关。
3.5 胸腔积液某些情况下,肺炎引起胸腔积液的形成。
胸腔积液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积液的范围、厚度和性质。
四、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X线摄影和胸部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肺炎的位置、程度和范围,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炎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各异,而治疗是否及时、选择的治疗药物是否具有针对性,能使治疗效果和转归不同。
肺炎经过治疗多可以痊愈,而少数患者也可因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这类病例除老年患者及儿童外,也可见于青壮年。
若患者临床上有急性发病、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影像检查出现肺部气腔实变,可提出肺炎的影像诊断;若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影像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误诊为肺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老年性肺实变经抗炎治疗无效,最后确诊为肺癌的病例笔者也遇见不少,因此应该注重肺部各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
在肺炎诊断治疗过程中,常存在“三部曲”,初诊为肺炎,治疗不吸收则怀疑肺结核,最后误诊为肺癌;可见在肺炎的诊断中,肺炎与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也经常发生困难。
一、肺炎的检查方法
应当明确的是,常规胸片是诊断肺炎的基本影像手段。
因为当临床怀疑肺炎时,摄胸片可以明确无有肺炎。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和治疗后复查胸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初诊是否正确,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只根据提供的胸片、胸部CT,而无临床检查和治疗等相关资料,对于影像诊断医生来说,要明确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肺炎的病源诊断对于治疗十分重要,但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影像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常规胸片的基础上为进行鉴别诊断,应进一步做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应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选用增强扫描、高分辨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等。
虽然经多种影像检查后想做出病因诊断往往事与愿违,但对鉴别实质性(气腔)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有很大帮助,也能使肺炎与其他疾病如肺癌、肺结核得到鉴别。
由于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患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观察有无真菌感染,影像手段往往不能明确回答,需要临床的综合判断。
二、肺炎的基本影像表现肺炎影像基本形态表现以病理改变为基础。
(一)气腔病变肺部气腔内渗出是产生气腔实变的影像表现基础,病变累及的范围不同可有不同表现。
1.单发或多发结节当病变占据腺泡时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
多发结节容易误诊为转移癌,而单发结节与小肿瘤有时也难鉴别。
若患者无临床症状,应将胸片与胸部CT对照观察,结节边模糊,形态略有差别时,肺炎较肿瘤可能性大,而只根据CT 表现容易误诊为转移瘤。
胸片与CT结合可减少误诊,因为在判断病灶形态方面胸片有一定优势,CT则能提供病变的内部信息。
病灶多发结节呈粟粒状时,可见于过敏性肺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泡癌等,影像报告常不得不提出各种可能性。
若结合临床材料,鉴别诊断的困难则可以减少。
过敏性肺炎在临床有类似感冒症状,有接触鸽子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病因;粟粒肺结核可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肺泡癌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2.单发或多发斑片状病灶病灶占据一些肺泡时,可呈单发或多发斑片状病灶,此时常导致影像诊断徘徊于肺炎与结核之间,很难确诊。
因为结核早期和肺炎均为渗出性肺泡炎,影像表现相同,但抗炎治疗2周后观察病变有无变化,可提供鉴别诊断的根据。
3.占据肺段、肺叶的病变占据肺段的病变可见于肺炎、结核、肺癌,以细菌性肺炎多见。
占据肺大叶病变,应作CT检查观察支气管有无狭窄、梗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有无增大,这些对于鉴别诊断有价值。
但为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时需做支气管镜检查,有时甚至为了鉴别诊断不只做一次支气管镜。
4.球形病灶多发较大球形病灶可见于肺炎、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转移瘤、肺癌等,往往鉴别诊断困难。
经胸穿刺活检可协助诊断,对于那些穿刺也不能做出最后诊断的病例则需开胸活检确诊。
(二)间质性肺炎
胸片对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作用十分有限,观察间质病灶形状常出现误差,胸部CT上,特别是高分辨CT为间质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如间质性肺炎胸片表现为多发结节,而在高分辨CT上的表现对于诊断有帮助,病变可表现局限或大片状磨玻璃密度病灶,在病变区可见网格样表现、小叶间隔增厚、蜂窝状影像等,但要确定病因比较困难。
SARS、急性间质性肺炎可有相同表现等,它们的影像征象还可见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
间质性肺炎也可表现出与气腔实变相同的征象,如多发结节、肺段大叶实变,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等可有这些表现,鉴别
诊断病因更困难。
(三)间质性肺炎与气腔实变共存
有时间质性肺炎继发感染,可出现肺间质改变与肺实质病变共存。
若实质性肺炎发展,较难鉴别肺炎和真菌感染。
一般来说,新出现结节、空洞可考虑细菌性肺炎未能控制或合并真菌性肺炎。
三、肺炎转归的影像诊断
肺炎的转归可分完全吸收、迁延吸收、慢性肺炎、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等。
肺炎的转归受年龄、病因、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具有针对性、胸部是否合并其他原有疾病、有无全身疾病有关,如脱离这些条件孤立地依靠一次胸片或胸部CT较难与其他疾病鉴别。
在影像诊断过程中,若得不到较全面的影像及临床材料,有时不得不怀疑其他疾病,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断。
(一)大叶实变
如这样一例病例,影像表现为中叶肺实变,经抗炎治疗后完全吸收,但患者仍有痰中带血、咳嗽的I临床症状,最后证实为中叶中央型肺癌。
在一个大叶反复发生肺炎,一般应提高警惕,想到肺癌的可能性,但也应当明白,它又不是肺癌的独有表现。
因此,同一个肺叶、肺段反复感染,必须做支气管镜检查以排除肺癌。
(二)机化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可表现为不同形状病灶,其中呈肿块形状的机化性肺炎影像表现与周围型肺癌特别是肺泡癌、腺癌鉴别诊断困难。
当肿块形状不规则,病灶内见支气管气像,病灶与胸膜之间见线影(粘连带及胸膜凹陷征)等征象,二者鉴别则更困难。
(三)慢性肺炎
多占据一个肺段,也可在几个肺段、肺叶。
病变区见支气管扩张是诊断慢性肺炎的可靠根据。
慢性肺炎根据有无支气管扩张和扩张程度分三期,一期无支气管扩张,二期扩张的支气管呈柱状,三期则为囊状扩张。
慢性肺炎病灶内的支气管扩张程度取决于病灶内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病灶内纤维化程度增高,支气管扩张较重。
(四)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在病理上为呈肿瘤形状的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表
现多样,可分组织细胞增生型、乳头状增生型、硬化血管瘤型、淋巴细胞型等,这些不同组织类型与影像表现无关。
炎性假瘤一般形状规则,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在临床上大多数无急性炎症过程,少数有由肺炎病灶演变成肿块形状的炎性假瘤形成过程。
笔者曾遇到过将炎性假瘤误诊为周围性肺癌的病例,还报道过4例炎性假瘤恶变的病例。
四、肺炎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在临床上无症状,或有感冒症状,发现肺内多发结节或粟粒病灶,结节边缘较模糊时首先要考虑过敏性肺炎,经系统治
疗二周后复查以鉴别其他疾病。
2.肺段或肺叶实变经抗炎治疗未见较明显变化应做胸部CT,应有针对性地做三维重建或仿真支气管内镜检查,排除支气管良性或恶性肿瘤。
3.肺段内小斑片状病灶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变化,特别是青年、儿童,有反复发生同一部位肺炎史,需做胸部CT排除先天
性肺囊肿继发感染。
4.肺内多发斑片状病灶,并见手套征或抗炎治疗后见空腔,应注意有无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5.肺内肿块初诊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鉴别困难时积极开展有创检查,如经胸穿刺活检或开胸活检。
6.两肺多发斑片状和少数结节并存,以斑片状为主,抗炎治疗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病灶发展或无变化,应想到肺泡癌、淋
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积极经胸病灶穿刺,必要时开胸活
检可以明确诊断。
7.肺炎经治疗后肺内病灶增加,新出现结节或空洞,应考虑有无真菌感染。
8.应当明确,急性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急性间质纤维化急性期、SARS等病毒性传染病,从影像上不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