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最新苏教版美术教案】【32页精品】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学习目标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三、感知与体验1. 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 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
‘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环节二:连线游戏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
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小学美术教案第1课快乐时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欣赏、讨论和评价,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通过作画表现快乐时光。
2、引导学生选择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的快乐时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来创作。
3、通过表现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回忆和欣赏,用自己喜欢的工具与画法表现快乐时光。
难点如何通过工具表现出快乐的情境。
教学过程:1、回忆引导阶段播放歌曲,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有过快乐时光吗?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你难忘的?揭题:快乐时光2、欣赏、评析阶段欣赏画家作品和学生作品,描述表现的内容、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评析内容;可以从画本身的构图美、色彩美、造型美、内涵美等方面进行评析。
3、练习、深入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以“快乐时光”为题创作一幅画。
4、巡回指导阶段单独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做泥工人物组合时,要注意人物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在人物和道具上做一些机理。
5、评价阶段展示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教后小记:第2课黑白灰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中黑白灰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黑白灰的含义以及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掌握用黑白色调配各种灰色的方法,并进行以黑白灰为主色的创作练习。
3、体会黑白灰对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对观众心理情感的影响。
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运用所学的黑白灰知识,分析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黑白灰调子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特征,初步运用黑白灰来组织画面色调。
难点是学生对画面形式感的把握,并能运用黑白灰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1、交流导入请学生欣赏几幅作品,谈一谈,它们美在哪里?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不仅在构图、造型、色彩等要素上是成功的,在画面中的黑白灰艺术处理上也必定是成功的。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教案全册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教案全册
课题:我的梦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理想巩固各种绘画方法
2.用自己掌握的画法来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用学习过的并已经掌握的画法来表现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准备:水彩笔,颜料、钢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领袖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许多伟大的成就,就源于儿时的梦想,美丽的梦给人力量。
2.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幺啊?你能用画面表现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把自己的梦想画出来吧。
二.新授
1.欣赏
《长大后我是一名电脑专家》水粉画表现出小作者自己长大后的理想:从事电脑工作,把人物的年龄、工作都表现出来。
《我想成为健美冠军》钢笔画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正在做健身活动的人们,线条简洁、流畅。
2.讨论
①除了用水粉画、钢笔之外,你还可以用什幺方法?
②你的梦想是什幺?
③你准备用什幺方法,画些什幺内容来表现你的理想。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学设计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只是在视觉上产生偏差,却能“真实”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学生情况: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透视现象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
再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可反复的演示方式,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进行观察,主动分析并归纳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 巧妙运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知“近大远小”现象的形成,使抽象的原理直观具象,通俗易懂。
3. 范画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运用,使“近大远小”的表现有法可循,直观呈现色彩速写过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给予学生技术支持。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制作材料,水粉、油画棒、有色卡纸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色、炫彩棒或油画棒等画材,彩色便利贴纸片、有色卡纸或白色画纸,课前布置准备相应的风景照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最新苏教版美术教案】【54页精品】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含优秀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含优秀计划小学美术学科第十册教学计划第一课:快乐时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快乐时光,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快乐时光有很多哪些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
难点是如何来表现快乐时光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回忆1、谈话:生活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艺术节、玩沙、旅游……)2、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游戏1、以小组形式表演生活中有趣的经历。
2、思考用什么工具和画法来表现。
(三)、创作1、把生活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快乐的特征。
2、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
3、教师教一些表现人物动态的画法。
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来表现.(四)、展示与评价1、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2、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3、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第二课:黑、白、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欣赏黑白灰艺术作品,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②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
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
③引导学生用黑白灰进行绘画作品的简单创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难点是运用黑白灰知识创作一幅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欣赏:黑白灰的艺术作品。
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二)、讨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启发:作为观赏者,你认为这些作品用黑白灰画面来表现,是否表现得很好,谈谈你的感受和评价。
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或真实感受。
体验:看彩色画面,说感受。
再戴上墨镜看彩色画面,体验黑白灰的层次感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课家乡美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教学程序一、交流1.课前信息收集:2.交流感受:a、欣赏家乡的片段.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三、创作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c、绘画工具不限.四、评价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五、拓展欣赏《家乡好》.课后通过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第1课家乡美(活动二)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欢迎来家乡做客》2.(学生自由回答后;赏风景——品特产)二、设计制作1.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丰富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出特色.3.品尝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4.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5.了解家乡名牌产品.6.老师小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家乡;喜欢家乡;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7.制作宣传刊:8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比比看.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8.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书上制作步骤图的提示;将表现家乡的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并结合美丽的图案;合作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a、用黑色或灰色厚纸托裱作品.b、配上简单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画、剪贴等方法).c、标题文字要美观醒目.9.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三、交流互动各小组在教室四周展示作品:1.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的顺序夸夸家乡.a、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b、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4.教师小结:我们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四、深入调查拓展思考1.查找家乡(历史)的爱国名人;将他们的事迹摘录、图片收集;整理成资料卡片;可上当地图书馆、文化馆找地方志之类的书籍或上网搜索.2.参观、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遗址、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这一组宜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准备好相机、录音机、笔、纸;并要精心设计好采访提纲.2课逛大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2、能较好地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第2课逛大街(活动一)教学程序一、引入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师生交流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二、欣赏、发现与交流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1.提出作业要求.(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三、评议作业小节全课用线描的形式画一条宽阔的大街;让学生把所画的小设施贴在合适的地方.(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第2课逛大街(活动二)教学程序一、声音导入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2.提问:(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二、图片欣赏1.欣赏图片(1)街头小设施(2)建筑物(3)人物(4)街市图片2.总结:街头小设施街市:建筑物、人物介绍相关知识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2.透视知识(1)近大远小(2)近清楚远模糊(3)遮挡关系三、画法指导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四、欣赏作品1.欣赏学生作品2.谈感受五、学生作业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3.讲评作业4.总结、拓展3课聪明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2、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活动一)教学程序一、动画欣赏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片断.1.欣赏机器人动画片断.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三、创意设计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3.学生作业.展示创意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活动二)教学程序一、欣赏感受认知造型特征1.欣赏感受;认识特征.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2.欣赏机器人模型.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二、范式分析获得方法1.拆分模型;发现制作材料与方法.分小组分发机器人模型;让学生直接把玩模型.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学生讨论与发现;分组进行总结发言.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2.材料选择.分析教材多用途机器人的模型制作;并与原型图片比较.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3.方法的训练.对刚才了解的方法.尝试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4.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组方式.三、分工制作小组组装1.提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2.小组分工;完成个体制作任务.小组内由小组长布置分工;依照小组集体策划盯方案;依计划分工合作.3.学生作业.4.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5.小组内合作将机器人模型各部分部件进行整体组装.四、作品发表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学习拓展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5课同一幅画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教学程序一、欣赏讨论1 .欣赏《向日葵》.2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3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二、探索体验1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1) 观察与识色.(2) 提问.2 .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学生自由交流.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G5)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1 .画格.2 .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3 .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4 .提出要求;巡视指导.四、组合展示1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2 .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6课团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程序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1 .教师演示课件..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3 .教师板书课题.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 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五、教学评价与延伸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 .自评、互评.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8课大地飞虹教学目标: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第 8 课大地飞虹 ( 第 l 课时 )教学程序一、立交桥欣赏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2 .揭示课题:立交桥.二、立交桥分析1 .提问:(1) 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2) 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一、跨线桥;二、地道桥.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1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2 .教师巡视指导.三、设计立交桥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第 8 课大地飞虹 ( 第 2课时)教学程序一、确立方案完善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设计方案.方法指导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示范、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方法指导过程和方法:(1) 根据方案;各自分工完成桥面、桥墩、附属设施等的制作.(2) 根据方案.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3)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二、制作立交桥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教作品评析师巡视指导.1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由小组推荐 1 —2 位组员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陈述.2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座立交桥 ? 说说你的理由.3 .同学们设计和制作的每一座立交桥都有各自的特点;课后让“小车”在上面跑跑;检查检查你的设计合理吗 ? 如果存在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9课编花篮教学目标: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 9 课编花篮 ( 活动一 )教学程序一、回忆导入1 .欣赏上节课制作的纸条编织的方形小花篮.2 .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1 .欣赏上节课制作的纸条编织的方形小花篮.2 .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3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对比激趣 1 .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 ( 按书中步骤图 ) 的录像.2 .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学生讨论交流.3 .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二、设计制作1 .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 底面 ) 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2 .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3 .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4 .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 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三、学生组内制作.点评小结展示各组成果;学生评点出最美的花篮.祝贺通关成功 ! 升级为首席设计师 !通过共同的努力;同学们终于成功地通过了游戏最后一关;这些美丽的花篮要是再装上鲜艳的花朵;不知道会多美呢 !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为花篮添上更美的插花装饰 !第 9 课编花篮 ( 活动二 )教学程序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1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2 .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命名游戏 1 .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感知归纳(1)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2)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3) 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2 .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二、演示观摩拓展思维1 .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1) 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2) 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3) 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2 .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1)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2)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3) 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3 .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小组合作三、自主表现1 .提出作业要求:(1) 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2) 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2 .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3 .教师巡视指导.四、师生共评展示个性1 .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2 .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10课生命的甘露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第10课生命的甘露(活动一)教学程序一、情境导人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二、深人理解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四、方法指导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五、自由表现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参观和旅行总课时数:第1 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2月9日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国标本苏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第九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国标本苏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第九册)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媒体:照片,图片,范画教学过程:一、欣赏: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九册全册教案下载)二、新授: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
(示范)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第6课实物的联想总课时数:第6课时上课时间12年3月15日教学目标:1.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运用丰富的联想进行巧妙的设计,组合成新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惊奇。
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观察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不同的角度对现成物品进行大胆想象,争取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4.学会观察和选择材料并加以巧妙利用。
教学重点:巧妙地选用各种物品和材料,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行创作。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自然与人文风景- 主题:湖光山色,各有千秋-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欣赏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学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和美-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2. 观察和描绘人文景观3. 分析、比较各种景观的特点和美- 教学重难点:1. 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绘画技法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2. 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景观的特点和美3. 能够通过画画表达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多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和实物2. 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3. 教授简单的绘画技法,指导学生描绘景观4.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感受第二单元:实物的外形和构成- 主题:用笔画出实物的形状和结构-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实物的外形和构成,研究简单的透视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常见实物的外形和构成2. 了解基本的透视原理3. 练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外形和构成-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准确观察和描绘实物的外形和构成2. 能够应用简单的透视方法绘制更加精确的实物3. 能够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常见实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他们正确观察2. 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模仿绘画,提高学生的描绘能力3. 教授基本的透视原理,示范如何运用透视方法绘制实物4.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质感和立体感第三单元:色彩艺术- 主题:发现色彩的美,创造色彩的美-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欣赏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基本常识,研究少量的色彩理论,通过创作绘画作品感受色彩的美- 教学内容:1. 了解基本的色彩常识,如颜色的名称、三原色、色轮等2. 了解少量的色彩理论,如冷暖色调、色彩对比等3. 观察和欣赏大师的色彩作品,感受色彩的美4. 通过创作绘画作品运用色彩知识,表现自己对色彩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准确辨别并使用基本的颜色和色彩常识2. 能够感受、分析和应用颜色的美感3. 能够通过创作绘画作品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色彩丰富的作品,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和兴趣2.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演示基本的色彩常识和理论3.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创作,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
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课家乡美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程序一、交流1.课前信息收集:2.交流感受:a、欣赏家乡的片段。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a、构图的处理。
(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容。
(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容的取舍。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三、创作a、选择有代表性的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四、评价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欣赏《家乡好》。
课后通过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1课家乡美(活动二)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欢迎来家乡做客》2.(学生自由回答后,赏风景——品特产)二、设计制作1.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丰富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出特色。
3.品尝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
4.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
5.了解家乡名牌产品。
6.老师小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家乡,喜欢家乡,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7.制作宣传刊:8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
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
思)
一、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的编写与反思。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
养其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案内容
1. 第一课: 线条的表现形式和运用
- 目标: 通过研究不同线条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们能够运用线条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练演示。
- 教学资源: 图片、铅笔、纸张等。
2. 第二课: 色彩的运用与感受
- 目标: 培养学生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了解不同色彩的表达意义,能运用色彩进行创作与表达。
-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研究。
- 教学资源: 色彩盘、彩笔、画板等。
3. 第三课: 空间的创造与构成
- 目标: 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空间的创造技巧,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表达自己的创意。
-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实践操作。
- 教学资源: 图片、纸张、剪刀、胶水等。
...
三、教案反思
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一些优点和可以改进之处:
优点
1. 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能够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改进之处
1. 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定可以更加具体明确,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评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案的编写和反思,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最新苏教版美术教案】【32页精品】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学习目标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三、感知与体验1. 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 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
‘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环节二:连线游戏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近大远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教学设计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
)2.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
)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
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教具演示。
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
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侧面(如图①)看相同大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②)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2.揭示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课家乡美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程序一、交流1.课前信息收集:2.交流感受:a、欣赏家乡的片段。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a、构图的处理。
(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
(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内容的取舍。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三、创作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四、评价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欣赏《家乡好》。
课后通过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 1 课家乡美(活动二)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欢迎来家乡做客》2.(学生自由回答后,赏风景——品特产)二、设计制作1.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丰富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出特色。
3.品尝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
4.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
5.了解家乡名牌产品。
6.老师小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家乡,喜欢家乡,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7.制作宣传刊:8 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
比比看。
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
8.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书上制作步骤图的提示,将表现家乡的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并结合美丽的图案,合作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
a、用黑色或灰色厚纸托裱作品。
b、配上简单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画、剪贴等方法)。
c、标题文字要美观醒目。
9.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互动各小组在教室四周展示作品:1.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的顺序夸夸家乡。
a、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
b、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
4.教师小结:我们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四、深入调查拓展思考1.查找家乡(历史)的爱国名人,将他们的事迹摘录、图片收集,整理成资料卡片,可上当地图书馆、文化馆找地方志之类的书籍或上网搜索。
2.参观、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遗址、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
这一组宜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准备好相机、录音机、笔、纸,并要精心设计好采访提纲。
2 课逛大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2、能较好地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第2课逛大街(活动一)教学程序一、引入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 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 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 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 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
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师生交流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
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 。
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1.提出作业要求。
(1) 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 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三、评议作业小节全课用线描的形式画一条宽阔的大街,让学生把所画的小设施贴在合适的地方。
(1) 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2) 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第2课逛大街(活动二)教学程序一、声音导入1.听声音( 人的喧哗声)2.提问:(1) 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 人的喧哗声)(2) 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大街上)(3) 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人多,非常热闹)(4) 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 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二、图片欣赏1.欣赏图片(1) 街头小设施(2) 建筑物(3) 人物(4) 街市图片2.总结:街头小设施街市:建筑物、人物介绍相关知识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2.透视知识(1) 近大远小(2) 近清楚远模糊(3) 遮挡关系三、画法指导1 .确定内容:突出重点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
近处的画大一些。
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四、欣赏作品1.欣赏学生作品2.谈感受五、学生作业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3.讲评作业4.总结、拓展3 课聪明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2 、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
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
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第 3 课聪明的机器人(活动一)教学程序一、动画欣赏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片断。
1.欣赏机器人动画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
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
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
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
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1.机械手功能探讨。
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
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展示创意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第 3 课聪明的机器人(活动二)教学程序一、欣赏感受认知造型特征1.欣赏感受,认识特征。
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欣赏机器人模型。
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范式分析获得方法1.拆分模型,发现制作材料与方法。
分小组分发机器人模型,让学生直接把玩模型。
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学生讨论与发现,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
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2.材料选择。
分析教材多用途机器人的模型制作,并与原型图片比较。
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3.方法的训练。
对刚才了解的方法.尝试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
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4.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组方式。
三、分工制作小组组装1.提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2.小组分工,完成个体制作任务。
小组内由小组长布置分工,依照小组集体策划盯方案,依计划分工合作。
3.学生作业。
4.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5.小组内合作将机器人模型各部分部件进行整体组装。
四、作品发表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学习拓展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5 课同一幅画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程序一、欣赏讨论1 .欣赏《向日葵》。
2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1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1) 观察与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