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

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文对实现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营造互动氛围进行有效互动提升有效互动互动评价

一、创建和谐课堂,营造互动氛围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解决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协作的伙伴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同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际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伴的关爱和帮助下开展互动探究活动。

二、选用恰当策略,进行有效互动师生有效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选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点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交流探究。如在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引入生活实例,可现场示范“秤杆” 。引导学生认识到秤杆具有三个主要要素:度量的起,度量的单位;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又如在“视图” 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大屏幕展示带有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庐山雄姿,提出问题: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由此引入课题,进行实验。讲台前面的小桌子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着乒乓球、暖壶、水杯,并用布盖好。请三名同学分别站在小桌子的前面、左面、右面。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先问左右位置两名同学看到什么?再问前面位置的同学看到什么?这时学生热情高涨,同时又会困惑,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难道是有人说错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站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就不一样,所以看到的结果不同。此时,教师深入引导: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又怎样呢?这样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生生之间交流探

讨,激发师生的有效互动。

(2)问题引领,促进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必然来源于问题,合理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可以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①过一点A 画圆,能画几个?圆心在哪?②过两点A 、B 画圆,能画几个?圆心在哪?③过三点A、B、C 能画圆吗?若能,能画几个?圆心在哪?若不能,为什么?

问题由浅入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在操作上也是由易到难,尤其是问题具有挑战性,引领了学生之间的思考探究,从而期待老师的指导。师生都参与到数学教与学的活动中,促进师生间有效互动。

(3)感知体验,形成互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过程性知识伴随着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而逐渐生成体验性知识。学生对知识产生的感知,会体会到知识产生的缘由,会明晰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对知识发展的体验,会习得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知识结果的感知,能领会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对知识应用的体验,能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积累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和习惯。

(4)内化交流,互动表达教师应该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真正把自己和学生平等起来,“ 想生所想” “、思生所思”,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平等与合作。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使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又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成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如: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的迹象时,教师及时用热情的语言、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自信,给予期望性评价。

三、关注全体学生,提升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所以教师应该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同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有效互动。

四、师生互动评价

传统的评价用单一的量化、标准化测试来评定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