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年龄18岁以上。
2.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机械取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
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
5.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1.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准。
2.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XX。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6.近2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8.血糖22.2mmol/L。
9.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10.预期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医治动脉溶栓及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推荐意见:(1)动脉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应尽早实施医治(I级推荐,B级证据);(2)动脉溶栓有益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级推荐,B级证据);(3)发病24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价可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 级证据);(4)静脉-动脉序贯溶栓医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5)动脉溶栓请求在有条件的医院举行(I级推荐,C级证据)。
机械取栓、碎栓推荐意见:(1)对于发病6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医治结合静脉溶栓(I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静脉溶栓医治失利的大动脉闭塞脑卒中患者,可采取血管内介入医治,包孕补救性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级证据);(3)有静脉溶栓忌讳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医治或动脉溶栓(Ⅱ级推荐,C级证据);(4)在严格筛选的根蒂根基上,可零丁使用取栓器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闭塞血管再通(Ⅱ级推荐,B级证据);(5)支架样取栓器明显优于Merci取栓器(I级推荐,A 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作为治疗及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已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范围不断扩展,病例的治疗难度不断加大,介入相关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评估与急诊介入治疗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中已有论述,而国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非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尚缺乏统一的认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特征评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言,介入治疗是标准药物治疗外的有益补充。
介入医生在术前应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相关指南,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制定出有利于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临床特征评估包括:卒中危险因素评估、神经功能状态评估、其他重要器官评估、卒中病因分析。
推荐意见1. 术前梳理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予以把控。
2.术前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积极干预。
3.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干预。
4.术前评估患者认知、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状况,便于术中及术后比较,及时发现并发症。
5.评估患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以确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6. 分析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获益。
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内容包括脑组织结构及脑血管路径评估、病变血管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评估。
推荐意见1. 对于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推荐常规予以脑组织结构及脑血管路径的影像学评估,以权衡血管内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制定手术方案。
2. 对病变血管局部的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可进一步明确血管内治疗的获益。
3. 评估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处的管壁结构时,可选择性应用超声/CT血管成像(CT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条件的中心可应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较大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9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治指南更新》;2018年1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2. 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发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制定了关于血管内治疗的2018 版指南,旨在总结目前有关AIS 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
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AIS 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本指南采用的推荐分类及证据水平参照中国卒中学会2017 指南制定指导手册中的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等级:推荐分类和证据级别血管内治疗方案推荐1)发病6h 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卒中前mRS 0~1 分;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MCA M1 段闭塞引起;年龄≥18 岁;NIHSS 评分≥ 6 分;ASPECTS 评分≥ 6 分(I类推荐,A级证据)。
2)有血管内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实施治疗,当符合静脉rt-PA 溶栓标准时,应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直接桥接机械取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
3)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建议将机械取栓作为大血管闭塞的治疗方案(I 类推荐, A 级证据)。
4)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6~16 h 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 或DEFUSE3 研究入组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
5)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16 ~24h 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 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IIa 类推荐, B 级证据)。
6)进行机械取栓时,建议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在90 min 以内,到院至血管再通的时间在120 min 以内(IIa 类推荐,B级证据)。
7)推荐首选支架取栓装置进行机械取栓(I 类推荐, A 级证据),也可酌情首选使用当地医疗机构批准的其他取栓或抽吸装置(IIb 类推荐, B 级证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 (1)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 (3)三、全脑血管造影术 (5)四、脑血管的解剖 (7)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8)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10)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 (12)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14)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 (16)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17)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 (19)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 (21)十三、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23)十四、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再通的概述及介入治疗 (25)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1.下列哪项不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A.单纯弹簧圈栓塞术B.密网支架C.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D.碘油栓塞E.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缺血性脑血管病()A.颈动脉狭窄B.椎动脉狭窄C.硬脑膜动静脉瘘D.大脑中动脉狭窄E.基底动脉狭窄参考答案:C3.血流导向装置的孔隙度不能低于()%,否则有可能导致穿支和侧支的梗阻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A.脑肿瘤B.血栓形成C.栓塞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A.脑出血原因检查B.脑静脉病变C.头部富血供肿瘤D.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E.脑血管病治疗后复查参考答案:D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1.全脑血管造影不包括哪些造影()A.主动脉弓造影B.颈内动脉造影C.颈外动脉造影D.椎动脉造影E.脊髓血管造影参考答案:E2.可以明确血管狭窄及血流速度的检查是()A.CT平扫B.CTAC.颈部血管超声D.MRAE.MR参考答案:C3.破裂动脉瘤需要做的影像学检查不包括()A.CTB.CTAC.MRAD.DSAE.头颅平片参考答案:E4.哪些不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A.病变显示不清B.可以判断侧枝循环C.可充分显示病变D.可判断血流动力学E.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参考答案:A5.颈动脉狭窄,通常不做哪些影像检查()A.颈部血管彩超B.腹部CTC.颅脑MRD.头颈部CTAE.血管高分辨核磁参考答案:B三、全脑血管造影术1.以下不属于预防气栓的措施是()A.注射器中无气泡B.注射器尖端向下,可使气泡升至针栓侧C.高压注射器针筒朝下D.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关闭位E.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打开参考答案:E2.脑血管造影常用的鞘管型号是()A.4FB.5FC.8FD.7F参考答案:B3.脑血管造影术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是在()年A.1925B.1926C.1927D.1928E.1929参考答案:C4.DSA禁忌证不包括()A.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B.介入器材过敏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D.怀疑脑静脉病变E.脑疝参考答案:D5.不属于脑血管造影常用导管的是()A.RHB.SIM1D.猎人头E.SIM2参考答案:A四、脑血管的解剖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不包括()A.P2(环池)段B.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前段C.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外侧段D.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后段参考答案:A2.下列静脉或静脉窦,与海绵窦不直接相连的是哪一个()A.翼丛B.蝶顶窦C.岩下窦D.枕窦参考答案:D3.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后交通动脉B.大脑后动脉P1段C.大脑后动脉P2段D.大脑后动脉P3段参考答案:B4.颈内动脉最经典的分段方法,分几段()A.5B.6C.7D.8参考答案:C5.Heubner返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后动脉C.颈内动脉交通段D.大脑前动脉参考答案:D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1.下列复发风险最高的动脉瘤是那种()A.后交通动脉瘤B.血泡样动脉瘤C.前交通动脉瘤D.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B2.目前研究认为,中脑周围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什么()A.PICA动脉瘤B.静脉窦血栓C.基底静脉的引流方式D.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C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动脉硬化B.脑膜炎C.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D.颅内肿瘤参考答案:C4.下列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所用支架系统,推送所需要的微导管最细的是哪种()A.Neuroform EZB.LvisC.EnterpriseD.Neuroform Atlas参考答案:D5.女,35岁,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头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其常见原因是()A.脑动脉炎B.颅内动脉瘤C.高血压D.颅脑外伤参考答案:B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的是()A.高血压B.高血糖C.吸烟D.高血脂E.体育运动参考答案:E2.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药物不包括()A.氯吡格雷B.西洛他唑C.替格瑞洛D.倍他乐克参考答案:D3.下列哪位患者有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指征()A.大脑中动脉狭窄70%B.基底动脉狭窄90%C.首次发现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D.双抗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E.颈动脉眼段重度狭窄伴良好的侧支代偿参考答案:D4.ICAS卒中的特点不包括()A.患者症状更重B.住院时间更长C.血管狭窄程度较轻,卒中复发率不高D.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卒中复发率升高E.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考答案:C5.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是()A.穿刺点血肿B.脑积水C.脑血管夹层形成D.支架内血栓形成E.脑出血参考答案:B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哪项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A.颅内大血管闭塞B.CT可见脑出血C.前循环发病时间6小时内D.后循环发病时间24小时内E.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答案:B2.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以内A.4hB.5hC.6 hE.8h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是急性脑梗死的复杂评分量表()A.C?STATMSC.PASSD.RACEE.G?FAST参考答案:D4.目前血管内治疗研究证据充分的是哪一段()A.M1B.M2C.M3D.A1E.A2参考答案:A5.对于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在静脉溶栓()后开始A.6hC.24hD.48hE.72h参考答案:C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1.颈动脉狭窄的影响不包括()A.心肌梗死B.高血压C.卒中和心脏病D.糖尿病参考答案:D2.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老年B.高血压C.血脂异常D.糖尿病E.饮酒参考答案:E3.()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4.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梗塞至少()后再进行CAS治疗A.3天B.7天C.14天D.21天参考答案:C5.()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1.()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2.临床上应用的定向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血管直径为()mmA.1.5-7B.3-5C.4-8D.5-10参考答案:A3.椎动脉狭窄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包括()A.突发性眩晕和头晕B.颈部疼痛和僵硬C.视物模糊或失明D.下肢无力或麻木参考答案:D4.以下不是椎动脉狭窄临床症状的是()A.头晕B.黑蒙C.失语D.肩颈不适参考答案:C5.()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1.有关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正确的说法是A.自然病史中,出血和癫痫的风险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相似B.手术切除是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最常用手段C.相比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高级别动静脉畸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治愈率更高D.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经动脉入路栓塞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E.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上应更为激进参考答案:D2.有关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正确的说法是A.Spetzler-Martin分级主要包含动静脉畸形大小,供血动脉数量,是否位于功能区三个参数B.Spetzler-Martin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风险C.Buffalo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风险D.Spetzler-Martin分级和Buffalo分级的参数不同,作用相似E.Buffalo分级同样使用与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手术评估参考答案:C3.以下因素中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无关的因素有A.既往出血史B.年龄C.合并动脉瘤D.畸形团位于深部E.幕下病变参考答案:B4.以下有关ARUBA研究描述错误的是A.国际上第一个比较未出血脑动静脉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的RCT 研究B.侵入性治疗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C.主要终点事件是致残性卒中和死亡D.因两组差异显著,研究被提前终止E.研究发现对于未出血动静脉畸形,药物治疗优于侵入性治疗参考答案:C5.对于ARUBA研究的质疑,不合适的是A.纳入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比例不足B.没有针对动静脉畸形的分级进行分层分析C.没有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D.治疗上存在选择性偏移E.随访时间不足参考答案:A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1.垂体微腺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A.垂体常规MRI平扫+增强B.垂体MRI动态增强C.垂体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D.岩下窦取血E.PET/CT参考答案:B2.除了DSA,最能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成像技术是A.CTA(CT血管成像)B.增强MRIC.MRM(MR椎管造影)D.MRA(MR血管成像)E.Doppler超声血管成像参考答案:D3.垂体瘤术后肿瘤残存A.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B.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强化厚度超过3.9 mm 或结节样强化C.术后即刻(2天内),病灶无强化参考答案:B4.我国建议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的干预指针是压力梯度相差A.6mmHgB.8mmHgC.10mmHgD.12mmHg参考答案:D5.哪项不是脑静脉畸形的常见临床表现A.焦虑B.癫痫C.头痛D.慢性脑出血参考答案:A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1.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TCDB.灌注CTC.DSAD.CTAE.MRA参考答案:A2.TCD检查压颈试验,是指压迫哪个血管()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静脉D.颈外动脉E.椎动脉参考答案:A3.TCD检查提示“高阻力频谱”常见于以下情况,除外()A.颅外动脉血流频谱B.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近端C.血管痉挛D.颅内压增高E.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远端参考答案:E4.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前可通过TCD进行以下评估,除外()A.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情况B.脑血管狭窄程度C.微栓子监测D.大脑皮层异常放电E.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5.关于TCD的以下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流方向是指被检测到的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
对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单独采用血管内血栓抽吸
技术或搭配其他血管内治疗模式可能是合理的(Ⅱ 级推荐,C级依据)。
(1)动脉溶栓有益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 6 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级推 荐,B级证据)。
(2)在适宜使用机械取栓的情况下,不应优先使用动 脉溶栓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禁忌证
1.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准。 2.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4.血糖<2.7 MMOL/L或>22.2 MMOL/L。 5.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1)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满足下述 条件,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
①发病前MRS评分为0分或1分; ②明确病因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③年龄≥18岁; ④NIHSS评分≥6分; ⑤ASPECTS评分>-6分; ⑥动脉穿刺时间能够控制在发病6 H内(I级推荐,A级证据)。
(1)急性期颅内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可能是 介入取栓失败的补救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2)颅外段颈动脉或椎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 置入术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流重建,如治疗颈 动脉重度狭窄或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Ⅲ级推 荐,C级证据)。
(一)血压管理
(1)为防止过度灌注综合征及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 要求术前至术后24 H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Ⅱ 级推荐,B级证据)。
存在风险尚不明确,对于桥接治疗合并急诊支架置入术 的患者,为防止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静脉溶栓后24 H 内抗栓治疗安全性尚不明确(Ⅲ级推荐,C级证据)。
(三)麻醉镇定方式
普通药物镇定与全身麻醉无明显优劣,可根据患者本身 及导管室具体条件合理选择麻醉方式(I级推荐,B级证 据)。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标准的指导。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简介该指南是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脑动脉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旨在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指导。
二、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病变导致大脑缺血的一类疾病,包括脑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是一种经导管技术将导管引入颈动脉、椎动脉或头皮直至脑动脉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碎石、吸引以及血栓溶解等技术来恢复脑供血。
三、适应症在指南中明确了血管内介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高危动脉壁病变和动脉瘤的治疗等。
其中,急性脑梗死的选治时间窗口是6小时以内,必须经过影像学评估确定梗死范围和肉眼有转运可能,同时患者基本功能状态良好。
高危动脉壁病变主要是指对脑梗塞易形成、易复发的动脉壁病变,如颈内动脉致命性狭窄、斑块溃疡等。
动脉瘤指的是脑动脉瘤或颈内动脉壁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四、操作技术五、并发症与处理六、术后及追踪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指南中还介绍了术后神经影像学评价和药物治疗等管理措施。
七、结论该指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医生要注意操作中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症,并严格按照指南的操作要求进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总之,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发布标志着该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在提供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导。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选全文
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基于主要针对可回收支架治疗缺 血性卒中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对特定人群急诊血管内治疗给予了 最高级别的推荐。
04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 管内治疗术中操作 及围手术期管理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筛选及救治流程
结合患者的发病时间窗及影像评估结果,在排除血管 内治疗禁忌证后,可参考图1操作流程实施取栓治疗。 2、血管内治疗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药物使用及术后 评估可参考下列方案 (本方案仅供参考,请根据中心具体条件及经验实施)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筛选及救治流程
③释放支架后造影评估支架位置及张开程度。 ④支架到位后放置5 min,以使支架在血栓内完全张开。将充分张开的支架装置与微导管一起轻轻拉出体 外,期间导引导管持续负压抽吸控制血流。支架张开锚定血栓后,也可在拉栓前去掉微导管,使用“裸导 丝技术”提高近端抽吸效果。如联合使用抽吸导管或中间导管时建议进行双重抽吸,通过近端导引导管抽 吸或球囊导引导管控制血流,远端抽吸导管或中间导管抽吸提高支架取栓效果。 ⑤血管再通定义为所有可治疗血管血流达到eTICI分级≥2b50级,再通时间定义为首次血流通畅时间。 ⑥病因考虑为心源性栓塞时,术后可仅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考虑为大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时,建议术后24 h排除出血转化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选择——指南推荐意见
⑤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6~16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或DEFUSE 3研究入组 标准时,推荐血管内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⑥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16~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研究入组标准时,推 荐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⑦发病0~12 h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当符合ATTENTION或BAOCHE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血管 内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⑧发病12~24 h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当符合BAOCHE入组标准时,推荐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 B级证据)。 ⑨对于发病24 h内,伴有大梗死核心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ANGEL-ASPECT,RESCUEJapan LIMIT或SELECT 2研究的入组标准时,推荐血管内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后循环缺血病例汇报
病史摘要
●患者,男,62岁,因“发作性眩晕、行走不稳1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月前开始出现发作性眩晕、行走不稳, 多于行走、活动时发作,休息后持续10分钟左右可缓解,开始发 作次数较少,入当地卫生院就诊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阿司匹林 肠溶片0.1 qd+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症状无缓解,逐渐加重, 发作次数增加,现每天发作数次,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 入院本次病程中患者发音清晰,言语流利,对答切题,无肢体偏 瘫,无饮水呛咳,无视野缺损,无头痛,无精神行为异常。
诊断
1.后循环缺血 2.左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3.右侧椎动脉纤细级(极高危)
科室讨论
1、患者诊断后循环缺血,责任血管为左侧椎动脉,症状性狭窄约 90%,药物治疗无效,介入指征明确。
2、椎动脉支架的到位和精准定位是椎动脉起始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关 键,释放支架过程中球囊由于充盈不均匀,或者速度过快会导致支 架移位,所以打压过程要尽量缓慢,以利于球囊缓慢增压及支架的 稳定。
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生化常规:总胆固醇:4.67mmol/L,甘油三酯:1.47mmol/L ,高密度胆固醇:1.16mmol/L,低密度胆固醇:2.75mmol/L。 ●HCY:5umol/L; ●免疫四项、凝血功能:正常范围。 ●甲状腺功能全套:正常范围。 ●常规心电图及Holter未见房颤。
2019年《锁骨下/ 颅外椎动脉狭窄的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颅外椎动脉狭窄的血运重建
粥样硬化性 ECVAS 程度≥ 70%,如果给予药物治疗后仍出现缺血事件, 或者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建议血运重建。
而对于无症状患者,是否进行血运重建尚存在较大争议。如 ECVAS 严 重影响优势侧椎动脉/孤立椎动脉血供,或者合并严重的前循环动脉狭 窄闭塞病变,提供给后循环侧支可能失代偿,对这些无症状患者可考 虑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血运重建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和经皮腔内介入治 疗,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 VAS 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PPT课件
生化检查
03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的
代谢状况和内环境情况。
其他特殊检查评估
心电图检查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等情况。
肺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了解有无肺部疾病或呼吸功能 不全等情况。
神经心理评估
通过神经心理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 理状态,为手术提供参考。
专家共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必要性,包括神经内科、神 经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等学科的共同参与。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将不断 创新和完善,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 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血栓形成
血管内血流缓慢或停滞, 血液成分沉积形成血栓。
栓塞
心脏或血管内的栓子脱落 ,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 栓塞。
临床表现与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01
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缺失,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脑梗死
02
局部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
脑栓塞
03
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的脑梗死。
手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血管内操作, 包括导管插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
04 术前评估内容与方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正文MERCI(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in Cerebral Ischemi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多中心研究[17],纳入发病8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
结果表明,Merci取栓系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随后开展的Multi-MERCI试验评估了新一代取栓器在提高血管再通率方面的优势[18]。
Multi-MERCI试验入组标准为发病8 h内且存在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部分经rt-PA 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
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6%,死亡率为34%。
此外,对MERCI及Multi-MERCI试验的80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进行分析[19],结果显示:39%的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而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3%。
该研究提示,血管再通仍是90 d预后良好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Penumbra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究目的是评估Penumbr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
该试验纳入发病3 h内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失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结果显示:闭塞血管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比率为82%;手术操作并发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和11%;良好预后率为25%;死亡率为33%。
2012年Lancet报道了两项分别运用Solitaire和Trevo取栓装置的研究结果,前者为SWIFT研究[21],后者为TREVO 2研究[22]。
SWIFT研究目的是比较Solitaire和Merci装置血管再通的效果。
结果显示:Solitaire组在不伴症状性颅内出血的血管再通率(61%与24%,P<0.001)、90 d时良好预后率(58%与33%,p=0.001)均优于merci 组;且solitaire组90="">0.001)、90><0.001)。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知识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知识发布时间:2022-03-11T06:45:29.9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1期作者:杨跃东[导读] 据调查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率均占比较高,当患者患病后杨跃东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据调查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率均占比较高,当患者患病后,往往给其经济、身心多方面造成严重负担,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快患者康复非常关键。
在临床上介入治疗手术运用价值较高,当然也是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如今针对患者治疗的难度不断提升,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在提升,因而实施术前有效的评估工作势在必行。
此次特在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后,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为参考,对于其术前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临床特征、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后期临床评估提供有力凭证,报告如下。
一、临床特征评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介入治疗是除了药物外最佳的治疗手段。
术前医师需明确患者的临床情况,了解到是否存在禁忌症,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症状可以说是最为基础、最为直接的评估步骤了,具体包括:①整理患者手术相关的适应证、禁忌证,做好严格把控。
②排除可能存在的高风险因素,做好干预。
③要掌握到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变化。
④评估患者认知、运动、感觉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状况,便于比较术前、后的变化情况,也利于及时排查并发症。
④检查患者重要的脏器功能,包括心、肺部、肾脏等,并检查是否存在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从而确保患者能够满足手术基本条件。
⑤分析患者患病原因,并评估实施介入治疗后存在的益处。
二、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的目的,是能够让医师对患者的脑部组织、血管路径、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若为非急性,临床上多予以传统的脑组织结构评估,以分析血管内治疗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治疗方案。
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15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在我国,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起源于外周血管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1年发布了首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规范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年间血管内诊疗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研究证据,为适应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对2011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水平。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指南的部分内容,回顾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鉴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已于前期发表,因此在本版指南中,相应内容不再重复。
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随着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的进步,通过无创检查能够获得完整的颈动脉和脑血管图像,甚至部分先进的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对2级以上的侧支循环进行半定量及定量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和风险,其应用范围较前缩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脑血管病的对因治疗(如对颈动脉狭窄是否采取外科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等)。
这时,DSA仍然是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由于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原则上,脑血管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等无创检查。
如果这些检查存在禁忌或有相互冲突的结果,不能明确疾病原因和性质时,可考虑DSA检查。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 (1)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 (3)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 (5)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 (7)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9)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11)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 (13)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 (15)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 (17)十、心源性卒中 (19)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 (20)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22)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 (24)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 (26)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1.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手段()A.控制危险因素B.生活方式改善C.静脉溶栓D.ASCVD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用参考答案:C2.2022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指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mmHg 可能是安全的A.100-120B.120-140C.140-160D.160-180参考答案:C3.降压药选择应关注()A.降低事件风险B.对脑血流影响C.药物安全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A.5B.10C.20D.30参考答案:D5.引起卒中后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A.既往高血压病B.卒中应激事件C.合并血管狭窄者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1.溶栓后应注意观察()A.生命体征的改变B.神经功能变化C.有无过敏情况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AIS合并动脉夹层,哪个血管的夹层,可以考虑静脉溶栓()A.颅外颈动脉夹层B.主动脉弓夹层C.大脑中动脉夹层D.基底动脉夹层参考答案:A3.对于最近()d内有过重大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在经过谨慎选择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必须对手术部位出血的风险增高与减轻卒中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获益进行权衡A.3B.5C.7D.14参考答案:D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紧急开通血管的手段是()A.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B.抗血小板治疗C.脑保护治疗D.康复治疗参考答案:A5.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在卒中前使用了维K拮抗剂且INR≤(),建议静脉溶栓A.1.2B.1.7C.2.3D.2.8参考答案:B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1.MRA-DWI不匹配指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梗死体积<()mLA.10B.15C.20D.25E.30参考答案:D2.根据ECASS分型,PH-1型指血肿≤梗死灶的()%并有轻微占位效应A.5B.10C.20D.30E.40参考答案:D3.美国卒中指南中明确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其神经保护作用得到公认A.他汀B.抗生素C.强心药D.钙离子拮抗剂E.水杨酸类参考答案:A4.利用DWI研究发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主要与初始病灶大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直径≥()mm是PMD的独立预测因素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C5.END多数指卒中发病后48h或72h内病情继续进展且NIHSS评分增加≥()分A.2B.3C.4D.5E.6参考答案:C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1.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A.反复性B.发作性C.短暂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减少AEDs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A.AEDs的致畸性B.妊娠期生理变化可影响AEDs的代谢C.AEDs对后代认知功能的影响D.AEDs致维生素K缺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建议癫痫女性在妊娠最后1个月每天口服维生素K()mg,并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以避免新生儿出血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B4.因妊娠期血药浓度易波动,建议癫痫孕妇每()个月根据AEDs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A.1B.1.5C.2D.3E.4参考答案:D5.抗癫痫药物用药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等指标,以指导癫痫患者体重的控制A.身高、体重B.体质指数C.血脂D.血糖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1.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A.50-100B.100-150C.150-300D.300-400E.400-500参考答案:C2.脑卒中患者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A.88B.90C.92D.94E.98参考答案:D3.脑梗死后()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A.2B.4C.24D.48E.72参考答案:C4.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包括()A.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B.症状出现<3hC.年龄≥18岁D.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对于发病()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符合条件的推荐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模式A.1B.3C.4.5D.9E.12参考答案:C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1.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是()A.CASB.CEAC.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降脂E.其他参考答案:B2.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是()A.MRAB.CTAC.DSAD.TCDE.B超参考答案:C3.关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说法错误的是()A.若仅单侧有症状,则症状侧优先B.若双侧均有症状,则可同期处理C.对于长段、复杂的颈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分期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D.分期CEA的时机选择原则为避开CEA术后过度灌注的危险期,双侧手术时间间隔至少在4周以上E.若斑块性质或狭窄度相似,则采用先易后难,分期处理的策略参考答案:B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内手术为佳A.2周B.3周C.4周D.3月E.6月参考答案:A5.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可推荐选择于()手术A.24小时B.48小时C.1周内D.2周内E.1月内参考答案:D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1.后循环梗死影像学检查金标准是()A.CT平扫B.CTAC.MRI-DWID.X射线E.血管造影参考答案:C2.()是后循环梗死中最常见的症状A.眼震B.头晕C.面舌瘫D.恶心呕吐E.共济失调参考答案:B3.小脑梗死中有()%为孤立性眩晕A.10B.20C.30D.40E.50参考答案:A4.后循环梗死易误诊的原因包括()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缺乏定位体征或不明显C.颅脑CT敏感性低,甚至颅脑MRI(DWI)也会漏诊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后循环梗死的说法有误的是()A.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5%-80%B.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误诊率是前循环梗死的2倍D.急性期进展、复发风险大E.预后不良参考答案:A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1.()是我国第一死亡原因,发病率居全球首位A.脑卒中B.心梗C.癌症D.冠心病E.车祸参考答案:A2.血管内治疗包括()A.动脉溶栓B.机械取栓C.血管成形术补救措施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WAKE-UP研究和EXTEND研究提示,经过严格的影像筛选,即使发病时间超过()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急性脑梗死也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A.4.5B.6C.9D.12E.15参考答案:A4.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禁忌症包括()A.严重活动性出血者B.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C.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D.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90d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基线血压高不能作为血管内治疗的排除指标,但较高的基线血压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建议血管内治疗前将血压控制在()以下A.200/120 mmHgB.180/105 mmHgC.160/95 mmHgD.150/90 mmHgE.140/85 mmHg参考答案:B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1.60岁以下的中风患者高达()%有颈动脉蹼A.5B.10C.20D.25E.30参考答案:B2.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变,包括()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缺血性卒中C.脑出血D.癫痫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大多数心脏黏液瘤(75%)起源于()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室间隔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心房颤动说法有误的是()A.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与年龄无关C.单纯心房颤动在青年人群中并不多见,常伴随瓣膜病和预激综合征等D.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E.虽然近年来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已较为普及,但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检出率仍较低参考答案:B5.下列哪些心脏疾病能引起青年卒中()A.心脏结构异常B.感染性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C.心律失常D.心脏肿瘤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十、心源性卒中1.最易发生心源性卒中的左心耳形态是()A.仙人掌型B.菜花型C.风袋型D.鸡翅型参考答案:B2.心源性卒中患者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A.20B.60C.120D.180E.240参考答案:B3.()是最多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A.横纹肌瘤B.脂肪瘤C.心内膜乳头状瘤D.粘液瘤E.平滑肌肉瘤参考答案:D4.对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者,华法林和NOACs均可用于其卒中预防,当华法林抗凝强度为INR()时,可有效预防卒中A.0.5-1.5B.1.0-2.0C.2.0-3.0D.3.0-4.0E.4.0-5.0参考答案:C5.心房颤动可使卒中风险增加近()倍A.2B.3C.5D.10E.15参考答案:C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1.微导管塑形,是指通过蒸汽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一定角度的弯曲,再用冷水定形,目的是()A.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B.管头在动脉瘤内位置稳定C.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D.利用管头的朝向使弹簧圈在瘤腔内适宜地分布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2.微导管头形状,大致包括()A.直头B.平面弯儿C.立体弯儿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时最常用的微导管塑形模式是()A.直头B.C形C.S形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颅内动脉瘤选择微创治疗的优点包括()A.损伤小B.恢复快C.并发症少D.易于接受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微导管头可以塑一个弯儿,顶多塑()个弯儿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A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1.NUTRIC评分≥()分,存在营养风险,应接受营养支持A.2B.3C.4D.5E.6参考答案:D2.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症不包括()A.急性腹痛B.经口摄入不足C.消化道出血量>100mlD.肠梗阻E.肠穿孔参考答案:B3.当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时,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对24小时之内每次粪便评分的值相加,总分≥()分即存在腹泻A.3B.6C.9D.12E.15参考答案:D4.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A.腹泻B.误吸C.高水平GRVD.腹胀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当患者连续2次监测GRV>()mL或GRV监测值超过前2h喂养量的50%时,即可视为高水平的GRVA.100B.150C.200D.250E.300参考答案:D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1.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要求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正常或梗死灶直径小于()cmA.0.1B.0.3C.0.5D.1E.1.5参考答案:E2.脑卒中的特点包括()A.致死率高B.致残率高C.患病率高D.复发率高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A.110,80B.120,85C.130,85D.140,90E.160100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是()A.遗传B.高血压C.血症异常D.肥胖E.吸烟参考答案:A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也就是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为颅外颈部大动脉或颅内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者颅脑CT和磁共振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直径大于()cmA.0.5B.1C.1.5D.2E.2.5参考答案:C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1.下列关于面静脉说法有误的是()A.面静脉是指在眼内眦处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舌骨平面汇入颈内的静脉B.面静脉收集面部软组织的静脉血C.面静脉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D.面静脉在平口角以上的部分一般有静脉瓣E.面总静脉自内向外横跨颈动脉分叉表面,汇入颈内静脉参考答案:D2.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下列哪些种类的纤维()A.躯体运动B.内脏运动C.内脏感觉D.躯体感觉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舌咽神经是颅神经的第()对神经A.三B.无C.七D.九E.十参考答案:D4.颈丛神经中最大的分支是()A.锁骨上神经B.枕小神经C.耳大神经D.面神经颈支E.锁骨下神经参考答案:C5.颈动脉鞘内有()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内静脉D.迷走神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在我国,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起源于外周血管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1年发布了首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规范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年间血管内诊疗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研究证据,为适应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对2011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水平。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指南的部分内容,回顾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鉴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已于前期发表,因此在本版指南中,相应内容不再重复。
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随着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的进步,通过无创检查能够获得完整的颈动脉和脑血管图像,甚至部分先进的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对2级以上的侧支循环进行半定量及定量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和风险,其应用范围较前缩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脑血管病的对因治疗(如对颈动脉狭窄是否采取外科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等)。
这时,DSA仍然是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由于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原则上,脑血管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等无创检查。
如果这些检查存在禁忌或有相互冲突的结果,不能明确疾病原因和性质时,可考虑DSA检查。
另外,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怀疑有急性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考虑急诊行全脑DSA,以便及时明确病因并开展救治。
考虑到并发症,有些患者可能不适合行DSA,对这些患者应尽量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需要明确的是,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都是一般性原则,对于具体患者,临床和介入医生必须根据其全身状况和所患疾病进行综合评估,慎重考虑每项检查的利弊得失,然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检查和治疗方案。
DSA适应证:(1)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2)怀疑脑静脉病变;(3)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4)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5)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6)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7)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处理的患者;(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1)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2)金属和造影器材过敏;(3)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50×103/L;(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50umoL/L;(5)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点局部感染;(6)并发脑疝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脑血管造影前的准备在造影前1d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了解相关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造影的禁忌。
一般认为血肌酐在250umol/L以下行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但应注意控制造影剂用量。
血小板在50×109/L以下的患者,即使凝血指标正常,一般也不建议DSA检查。
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前数天停用华法林,改用肝素抗凝,直到INR 降至1.4以下。
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术中一旦出现出血,需要用新鲜血浆来中和华法林,而肝素抗凝患者可及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
心功能2~3级的患者需注意术中造影剂用量并尽量缩短造影时间。
实施DSA前,需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及风险。
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卒中或死亡)在无症状患者发生的几率约为0.3%,在有症状的患者中约为0.5%。
尽管发生率较低,DSA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所以,应该全面考虑脑血管造影的获益、有创、安全或风险性。
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及术中的药物准备接受DSA的患者往往存在对造影手术的恐惧感,因此应在术前或术中酌情镇静处理。
可在术前半小时予0.1~0.2g苯巴比妥注射剂肌肉注射,或术中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推注。
术中应给予肝素化,体重60~80kg的患者给予肝素钠2000U静脉推注,同时经导管持续灌注肝素生理盐水。
造影术中如发生血管痉挛,可给予持续静脉点滴尼莫地平、经动脉推注罂粟碱或硝酸甘油。
为了及时处理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必须在操作开始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当出现紧急情况如造影剂过敏、血管痉挛、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造影的全过程应进行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在手术量较大的医疗机构或在熟练的介入医生操作下,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应在0.3%一0.5%以下.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脑血管痉挛:多见于导管或导丝的刺激,有时造影剂也可以导致脑血管痉挛,其可发生于有病变的血管,也可发生于正常血管,前者更多见。
对导管或导丝的粗暴操作更易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血管痉挛如能及时发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痉挛时间较长可能会造成脑缺血或卒中发生,一旦出现血管痉挛,可经导管给予抗痉挛药物如罂粟碱或硝酸甘油等,但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及时终止各种刺激性操作。
2.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于术中血管壁斑块脱落或导管壁上的血栓形成而出现脑栓塞,少部分由于气栓造成。
预防包括:穿刺成功后全身肝素化,可有效预防导管壁上血栓形成;依次进行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及其二级或三级分支的超选择性造影。
一旦发现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的可能,禁止导管或导丝超越这些部位,可有效预防斑块脱落;严防管道中空气的存在,可有效预防气栓的发生。
血栓形成时溶栓有效,斑块脱落则无有效的处理方法,但有时两者很难鉴别。
气栓形成高压氧治疗效果极佳且恢复较快。
3.腹股沟血肿、假性动脉瘤:原因多见于反复动脉穿刺,穿刺时穿透股动脉后壁或同时累及股动脉分支,股动脉穿刺后的压迫不当;少数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正常,但术后压迫血管时出现凝血困难;术后压迫时间过短或穿刺侧下肢过早负重。
发生腹股沟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压迫或在超声指导下局部按压;对于经压迫治疗无效的患者,在有经验的单位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促凝物质如凝血酶。
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问题,及时请外科行手术治疗。
4.后腹膜血肿:后腹膜血肿发生的原因包括:穿刺点过高或导管、导丝损伤髂动脉。
穿刺点过高可造成穿刺时因股动脉后壁穿透而血液进入腹腔,同时因血管后壁缺少坚韧组织支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压迫;导管或导丝损伤髂动脉,特别是髂动脉本身已有严重病变如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的存在。
怀疑有后腹膜血肿时,应及时请外科会诊5.股动脉或髂动脉血管夹层形成:多由于穿刺针或导管、导丝进入内膜下而未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因内膜破口位于血管夹层的远心段,而血管夹层位于近心段,如没有导管的持续刺激,血管夹层不易继续扩大,一般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自行愈合。
但如血管夹层延伸太深可能会累及对侧大血管供血。
这时应及时行局部血管造影,必要时请外科协助处理6.迷走神经反射:多见于拔除血管鞘时及拔鞘后加压包扎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下降,患者可有冷汗、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
特别在高龄、心脏功能不健全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静脉推注阿托品为首选方法,同时可适当补充血容量7.皮质盲:有多个病例报道在脑血管造影结束后出现皮质盲,数小时或数天后完全恢复,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与造影剂的浓度及剂量,以及导管刺激后血管痉挛有关。
脑血管造影后的皮质盲无特效处理,可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后循环供血区栓塞,可适当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同时给予血管解痉药物推荐意见:实施DSA检查前,应当对患者进行适当筛选,充分评估检查的风险和必要性,必要时可先行无创检查(I级推荐)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表明,约1/4的卒中归因于颈内动脉颈段狭窄和闭塞引起的缺血性事件。
已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能降低症状性(中重度狭窄>50%)和非症状性(狭窄>60%)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近年来,随着导管内技术的发展和脑保护技术的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正在成为替代CEA的治疗方法。
本指南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为主,也涉及放射性狭窄和颈动脉夹层等的介入治疗。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评估1.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心脏和颈动脉杂音的听诊、眼底镜视网膜血栓的检测均非常重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用于测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根据分值可大致判断卒中患者的预后。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阳性体征必须要与神经血管影像学资料联系,以明确其产生的原因是否源于同侧的颈动脉病变,此为定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键2.影像学评估:颈动脉超声、MRA和CTA常常用于绝大部分颈动脉病变患者初级评估,包括病变性质和狭窄的程度。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切除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一般(ECST)均采用有创的血管造影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在有些情况下,血管超声和CTA等无创方法可用于评估颈动脉病变,并帮助血管内重建手术的制定,但目前在我国尚不能代替DSA的作用。
颈动脉狭窄的计算方法一般参考NASCET法近期文献提出了若干项意在对患者在CAS术前进行综合评估的评分方法,其中Siena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而NCDR评分以及Hoke等提出的多元评分与CAS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相关,其具体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明确。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内科治疗参考《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三、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循证依据颈动脉重建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
颈动脉狭窄所致的卒中大部分归因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小部分归因于低灌注。
因此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着重关注的是降低血栓脱落的风险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栓形成。
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颈动脉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是既往20年内的主要争议点。
手术高风险患者有保护装置支架血管成形术试验(SAPPHIRE)证实了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率>50%,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率>80%,且至少存在1个CEA治疗的高危因素患者中,CAS并不劣于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