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失业率影响因素的再认识:一个计量实证研究
中国失业率影响因素的再认识:一个计量实证研究任栋;李萍【摘要】针对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失业率影响因素的各种不同认识,采用1990-2010年我国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影响我国失业率的诸因素,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全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增大、特别是农民工进城、经济增长率对我国失业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效果有新的认识.我们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仍然是影响我国失业率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次之,而“农民工进城”不仅没有增大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起到了降低我国城镇失业率水平的效果,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失业率水平变化的各种因素,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措施、探寻失业率的最优适度目标控制区间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路径.【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8页(P96-103)【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民工人数;适龄劳动人口数【作者】任栋;李萍【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2一、学术界对我国失业现象的认识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如下三个方面比较一致的认识:第一,认为受客观社会经济和观测分析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当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和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第二,认为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人口规律,也是所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备的共同的人口规律。
第三,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现象与资本主义的失业现象具有一些本质的区别。
但是,在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现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学术界的看法却莫衷一是。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王邦田;彭伯涛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4(0)9
【摘要】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已经成为就业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通过对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比较,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的评价,实证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毕业生择业观念、能力结构和职业认知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改进建议,为培养社会适用人才、推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王邦田;彭伯涛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基于CCSS问卷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何鹏飞
2.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J], 王邦田
3.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路径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江苏省7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文本分析 [J], 李俊龙;单姗;徐彬
4.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东省116所高校毕业生的实证分析 [J], 林素絮;蒋翎
5.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方法研究——基于T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数据 [J], 陈思宇;朱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年龄 、政 治面貌 、生源地、户 口性 质、毕业院校 、学历、专业 类型对其就业情况的影响进行 了定量分析 。模型结 果表 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 、政 治面貌、生源地 、户 口性质 、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 生了显著影响 ,而 学历 、毕业 院校则并未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3 .由于大学毕业 生个体之 问对工作 岗位的期望值 就业 的客观 因素概括 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 就业环 境 不 同,因此本文所讨论 的就业是指已经实现 了的就业, 影响 ;政府制度措施不力 ;高校培养模式及 学科设 置
收 稿 日期 :2 0 一 l 5 0 8 O —l
作者简介:刘小瑜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产业核算研究 ;胡军刚 ,江西财经大学研 究生 ,主要从 事应用统计研 究。
数 据 ,② 用 二 分 类 回 归 模 型 来 分 析 影 响 大 学 生 就 业 应
的 自身 因素 ,以期能为 当代大学生根据 自身状况调整 就业策略 ,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裨益。
二 、问 题 的假 设
年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率数据 尚未正式公布 ,专家 、媒 体纷纷 估计形势仍然不 容乐 观。20 年 1 月 1 07 1 6日, 教育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又联合下发 了 《 关于积
校 毕 业 生 人 数 又 分 别 达 到 了 4 3 ,4 5万 。 而 这 两 1万 9 …
重要客观原 因。但从处 于这个 时代 的大学 生 自身的角 度而言 ,上述 因素 的影 响虽然重要 ,大学生本人无力 改 变 ,所 能做 的 只能是 使 自己尽 可 能 的适 应这 个时 代 ,提高 自身 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 力。因此 ,本文拟 从影响大学生就业 的 自身因素出发 ,根据统计调查 的
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以表示为 : 一 = 一 仅-
I
V V
人数( M) T 。将 G P数据用 G P平 减指数换算 D D 成以 17 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 G P 这样可消除 98 D,
物价上涨因素, 得到各年的实际 G P D 数值。 邓志旺等认为所谓就业弹性的下降只是名义
就业弹性的下 降, 如果将隐性失业率考虑进去之 后的实际就业弹性在此期 间并没有急速下降 。 】 所以本文也从有效就业的视角探讨我国劳动就业
( O I LS IN E E IIN) S CA C E C DTO
Ge e a o 2 5 n r lN . 0
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 的实证分析 水
周 建 安
( 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 , 东 广州 503 ) 广 16 2
摘 要 : 章采用 17 20 文 9 8~ 0 5年的数据并利用协整理论分析 丁我 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 长之间 的长期的 、
均衡的、 稳定的关系, 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并进一步建立丁误差修正模型。我们研究发现, 一 方面, 长期而言 , 经挤增长与就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 在一定阶段里, 由于生产要素密度发生变 化, 经挤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下降。鉴于我国劳动力的比 较优势, 需要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劳动 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 ,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就业的长期均衡。
。其 中 是实
际失业率 , 相应的实际产出量为 Y 。 自然失 , 为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就业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模型引入知识技术水平的替 代变量对外商直接投资、 进出 口与 中国就业数量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定 量分 析 , 经 由计量 检验 , 并 来说 明这
一
、
引 言
外 市场 , 相应 地 也 减少 了 国 内 的工作 岗位 。所 以对 外 开放 的就 业效 应在 长期 和短期 的定 量研 究具 有重
要意义。
充 分就 业 是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主要 目标 之
一
。
我 国人 口基 数大 , 别是农 村 人 口众多 , 国 的 特 我
确.警列 210 . { 02 5 .
— 赢
■ 经济学
管 理学
开 放经济 条件下中 国就业影响 因素的理论研 究和 实证 分析
张盛 勇
( 北财 经 大学 东 研究 生 院 , 辽宁 大连 162 ) 10 5
[ 要] 文章运 用柯布道格拉 斯形式的生产 函数研 究开放 经济条件 下就业量 的影 响 因素 , 摘 引入 高校 毕业 生人 数作 为知 识技术 水平的替代变量 , 立时间序 列分析模型 , 建 并通过 各变量间的协整关 系检验及 误差修 正模 型说 明各 因素对 劳动就 业的 长期调整特征及短期 动态影响 , 结论是 来 自国外投 资在 长期 内促 进 了 中国就 业量的 增加 。文章根 据上 述分析还提 出了一 系
列政策含 义。
[ 关键 词 ] 国外投 资 ; 就业 ; 整 协 [ 中图分类号 ] 9 6 C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5— 4 2 2 1 )5—00 0 [ 10 3 9 (0 2 0 17— 4 收稿 日期 ] 2 1 0 0 2— 2—1 1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了工作 的分 离率 ,减少 了失业。 而关于技 术进步对就业影 响的实证研究 也没有得 到确定 的结论 ,Z mmema 19 ) i r n( 9 1 对德 国1个行业 6 的实证 研究表明 ,技术进 步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德 国
作者简介: 刘春燕,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3 场 6辛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刘春燕
( 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浙 浙 江杭 州 30 1 ) 10 8
摘要 :本文运 用面板数据 分析 了技术进 步对就业的影响 ,技 术进步通过影响 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
业结构的调整 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 步对就业的影响在 长期 和短期之 中有不 同的 表现 ,在短期之 中技术的进 步会减 少就业 ;但随着技术的进 步以及经济各个方 面的调整 ,在 长期之 中
f 21 1 ; o年 期 括 1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 后 ,影 响 中围就 业 的主 要 因素 依次 是工 资 的增 期来看却有利于就业 的扩大 。这是因为 , 首先 ,资本有 加 、人力资本 、技术水 平的提升 ,投资 、城 市化 、产 机 构成的提 高虽然意味着 资本吸 收劳动能 力的下降 , 业结 构和 比重 等 指标 对就 业 的影 响不 明 显 。蒲艳 萍 但 它反映 的只 是对劳 动的相对需 求的降低 ,因此它不 ( 0 5) 取劳动投入 、资本 投入 、市场化程 度 、全 排斥 工人就业 量的绝对增 加 ,而且经济 的发展 是一个 20 选 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总人 口、实际工资 等变量 , 长期的过程 , 技术进步给 了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 在经 采 用1 8 - 0 3 9 5 2 0 年的年度 数据进行 计量 回归表 明 ,在 济 发展的过程 中 , 出的增长 也会 增加对 劳动力的需 产 1 7 - 0 3 期间 ,资本 投入增 加 、产业 结构变 动及 求 , 9 8 20年 事实上 , 只要资本的增长幅度超过了资本对劳动的 实际工资增加 时拉动我国就业 增长的主要 因素 ,而市 排斥幅度 , 就业总量就会 上升 。其次 ,个别企业通过率 场化程度的提 高却抑制 了就业 的增加 。但随着时 间的 先提 高劳 动生产 率而获 得超 额利润 , 而增加资本 积 从 推移 ,投资 、产业 结构变动对就业 的贡献度有逐渐 下 累,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 大 , 增加就业。再 者 , 劳动生 降 的趋 势 ,工 资增 长 对就 业 的拉 动作 用 逐渐 增 强 , 产 率的提 高意味着单位 产品价值 的降低 ,这就使生活 市场 化对 就业 的 抑制 作 用逐 渐 下降 。王 光栋 、叶仁 资料变的便宜 , 从而增加工人的实际收入 , 这不仅能扩 荪 、王蕾 ( 0 8 采 用DE ( 20 ) A 数据包 络法 ),对TF 大消费者的实际有效需求 , P 促进产品产量的增加 ,增加 ( 要素 增长 率 )进 行 了估 计 ,用全 国 各省 直辖 市 对劳动 的需求 , 全 而且还提高消费层次 ,刺激新 的需求 , 19- 05 的面板数 据 ,对我 国发达地 区 与欠 发达 促使产品向精 细、多样化的方 向发展 , 9 0 20年 从而扩大就业。 地 区技 术进 步对就业 的影 响进行 了比较分析 ,并对两 当然 , 这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 。 类技术进 步地 区政策 与就业 增长的关系进行 了比较 , 2技术 进步通过 产业结 构的不断 调整来影 响就业 . 他们的研究表 明 ,技术进步不 管是 对就业总量 ,还是 的增长 。 对就业结构 的影 响 ,在发达地 区和欠发达地 区均存 在 从理论上讲 ,技术进 步是 推进产业 结构升级的核 显著差异。 心 动力 ,同时 产业 结 构 的升级 也 会刺 激新 的市场 需 总的来说 ,这些 有关 技术进步 与就业之 间的关 系 求 ,提高 厂商的利润水 平 ,为技术进步提供 良好的创 为我们进一步 的研究 提供 了参考 ,但对 我国技术进 步 新平 台。罗斯 达的发展理论 认为 ,经济增长 总是 由一 对就业的长期和短 期效果以及技术进 步对就业机 制考 个主导部 门采 用新技术 开始 ,新产品和技术 扩大了市 察涉及的较少 ,鉴于我 国的地区经济 发展不平衡 以及 场和利润 ,增 加了企业积 累 ,进 而扩大对其他 部门的 技术进步的及时效果 和长期效果 的差异 ,本文拟通 过 产 品需求 ,从 而带动企业部 门的发展 ;当这个 主导部 对 17 - 0 8 9 8 2 0 年中 国省际面板 数据分析 ,对技术 进步 门的先进技术 和影 响已经 “ 扩散 ”到各个有关部 门之 影 响就业 的两个机制进行 了考 察以及技术 进步对就业 后 ,新 的主导 部 门就 会 出现并取 代原 有的主导 部门 , 的长期和短期的效应。 进一 步带动更 多部门的发展 ,产业 结构在这一进程 中 二 、技 术进步影响就业的作用机制 不断地 得到优化升级 。但是 ,产业 结构的升级调整是 般来说 ,技 术进步对就业 的影响具有双 重的作 个 “ 创造与破坏 ”并存的过程 。一 方面 ,产业结 构 用 。一方面 ,技术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原因使就业人数增加了 2 5 % , 口使就业减少 4 8 % , .6 进 .9 技术进步使就业人数减少了 6 。 %
对 于行业 吸纳就 业 的研究 , 以宁 提 出 了投入 产 出方法 应 用 于行 业 吸 纳就 业 能力 的理论 框 架 , 应 用 厉 并 该框 架 对我 国行 业 吸纳 就业 的能 力进行 了实证 分析 。黄涛 、 良煜 、 陈 王丽 艳 利 用投 入 产 出方 法 对 行业 的就 业 吸纳 能力 进行 定量 考察 并 考察 各行 业 的就业 弹性 , 此 基础 上 得 到各 行 业增 长 的就业 效 应 , 而 揭示 产 业 在 从 结构 和就业 之 问 的关 系 。雷 明 、 晓清 同样 应 用 投入 产 出方 法 应 用 于 行业 吸纳 就 业 能 力 的 理 论框 架 分 析 敬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 的行 业 吸纳 就业 的能 力 , 分 析基 础上 提 出 了宁夏行 业 发展 的建议 。 在 以上文 献 主要是 围绕技 术进 步对 就业 的影 响及 就业 结 构演 变 , 同时关 于行 业 就业结 构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于 应 用投 入产 出方法分 析 行业 吸纳 就业 的能 力 。但是 对 于技 术 进 步是 如何 影 响行业 就 业 结 构 的这 一 现 实 问题 并 没有 深入 的协整 分析 研究 。本 文着 重分 析 中 国技 术 进步 对行 业就 业结 构 的影 响并得 出实 证结 论 , 且对 于如
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 D ) S A 模型定量测度 19 — 02年 中国主要行业的就业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 9 7 20 总体来
看 消费使 中国就业 人数 增 加 了 19 % , 资使 就业 人数 增加 了 26 % , 1 .3 投 .3 出 5使就 业 人 数增 加 了 3 9 % , 他 .5 其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SD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SDPS数据的实证分析发表时间:2019-05-13T15:29:04.6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作者:温笑笑[导读]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层出不穷,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意向问题,此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基线调查(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400000)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层出不穷,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意向问题,此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基线调查,分析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意向。
研究得出结论,大学生毕业打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居住地差异、家庭经济层次差异;大学生就业区域存在性别差异、家庭居住地差异;大学生就业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居住地差异、家庭经济层次差异;大学生期待薪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居住地差异、家庭经济层次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地域;期望薪酬Absrtact: At present,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difficult,and the phenomenon of "un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has emerg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uses the baselin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 Growth Tracking Survey" to analyze the career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family residence differences and family economic level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graduation plans;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family residence differences in the employment area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family residence differences and family economic level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areer choic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expected salary;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residence and family economic level.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intention,employment region expectation,industry expectation salary1.研究问题的提出 1.1选题的现实意义 21 世纪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
FDI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基 于面板 VAR模 型 的动 态分析
阎 敏, 郭 婷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 0 6 ) 1 0 1 摘要 : 近年来 , 随着 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转化 , D 的就业创造效 应受到质 FI 疑,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 也 不尽 一致 。本 文选 取 了 19 —2 1 98 0 0年 中国引进 外商 投 资 的面板 数据 , 运用 面板
s r ie id sr e vc n u ty, i r v h e eo m e t lv r o a in lh g —e h evc n u ty mu t r l n mp o e t e d v l p n e e fn t a ih t c sr ie i d sr , o s ey o
收稿 日期 :O 2 3 9 2 1 一O 一O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 目《 全球经济调整与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研究一基 于 F I D 传导机制 与国际市场结构 变
化的分析》O )Jo 1 (9(L 1 ) 作者简介 : 阎敏 , , 男 陕西户县人 , 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金融市场与 国际投融资 ; 郭婷 , , 女 辽宁大连人 , 硕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 研 金融市场 。 a ay et erg o a ifrn e fR&D fiin ya d i f e cn a t r.Th sp p ru et eca scDEA n lz h e in ldfe e c so ef e c n n l n i gfc o s c u i a e s h ls i mo e。e iia n lzn h d l mprc la ay ig t eR&D fiin y c n iin o ia ih tc evc n u ty e f e c o dto fChn ' hg -e h s r iei d sr .Th e u t c s ers l
学生就业率
小李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不断尝试 和努力,毕业后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获得了投资人 的青睐和支持。
创业成功案例分享
创业成功案例一
小张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毕业后成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并迅速 占领了市场份额,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04
学生就业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就业市场变化快速应对
01
建立就业市场变化快速应对机制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就业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调
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
02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标准,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3
学生就业率与政策支持的关系
政策支持对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出台 的就业政策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
02
学生就业率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因素
市场需求是影响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因 素。如果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率就 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市场需求小 ,学生就业率就会相应降低。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学生就业率 。如果市场需求变化大,学生就业率 就会相应变化;反之,如果市场需求 变化小,学生就业率就会相对稳定。
学生就业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ontents
目录
• 学生就业率概况 • 学生就业率影响因素 • 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 学生就业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学生就业率案例分析
01
学生就业率概况
当前学生就业率情况
当前学生就业率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当前学生 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约为
青年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青年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段华;唐少清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24()S01
【摘要】研究我国青年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发现,当前青年就业存在数量不充分、质量不高、流动性强和结构性及地区性失衡等问题。
究其原因,整个社会人力资本供需不匹配以及青年人自身人力资本水平不足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灵活就业新形态使青年人的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分别不同青年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找到就业政策的平衡点。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段华;唐少清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76.1
【相关文献】
1.青年就业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城镇低收入青年劳动力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3.试论影响青年就业难的因素——从青年心理健康管理的现状探询就业难的因素
4.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5.新兴青年群体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基于苏锡常实证调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性别视角下“80后”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 要 i 运 用 中 国妇 女 社会 地 位调 查 数据 研 究发 现 ,与 “ 7 0后 ”相 比,“ 8 0 后 ”女 性 受教 育程度 和 未婚 未育率 明显提 高 ,就业 率 “ 城 升 乡降” 、性别差距 有所扩 大。 L o g i s t i c 回 归结 果表 明性别 、年龄 、受教 育程度 、户 口性质 、婚 育状况和职 业 中
化背景下 ,上述 问题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低 不但 “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传统性别 角色观念
在大学校 园蔓延 、愈演 愈烈 甚至部分女 大学生产 生了 “ 学得 好不 如嫁 得好 ” 的想法 ,“ 找 不到 作
就找老公”的女大学生 占5 7 . 4 % ] 0传统性别角色观
及现 行户 籍 制度 ,均成 为导 致大 学毕 业生 就业 难
况 ,因此 在剔 除与退休 有关的两个选项后 ,分别将第 1 、第 4个 选项转 换为 虚拟变 量 ,0 代表 “ 否” ,1 代
表 “ 是” 。 ( 2)自变量
的原 因。而公共政策 、产业结 构 、社会转型和就业模 式则是影响大学生 以外 的其他 女性 群体就业率下降 的 重要 因素 。 J o
断对 “ 8 0 后”就业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具有新时代含义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
就 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 关键 词 : “ 8 0 后 ”; 女性 ; 就业率 ; 受教 育程度 ; 影 响因素
■
T 研究 背 景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 中 ,城乡女性就业率不 断 下降。全 国妇联和 国家统计局联合 开展的第三期 中 国妇 女 社会 地 位 调查 数 据 显示 : 2 0 1 0年 我 国 1 8 — 6 4
映变量 的基本分布特征 ( 见表 1 ) ; 其次对双变量进行
中国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 0 6年 1 2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
Hu nt s& S ca ce c sJ u a fHan n Unv ri ma i e i o ilS in e o r lo ia ie s y n t
De . o c 0 6 V 12 . o . 4 No 4
李
勇等 : 中国产业 发展对就 业增 长影 响的实证分析
人数都有增长 , 但是 , 第三产业增长最大 , 第二产业次之 , 第一产业最小 。
从实际 G P的增长量和增长率来看 , D 第二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的增长量分别是第一 、 第三产业 的 1.1 、. 1 。以上说 明,98 20 18 倍 2 8 倍 17- 04年期间我 国第二产业实际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 , 第三产业就
第2 4卷 第 4期
中 国产 业发展 对 就 业增 长 影 响 的 实证 分 析
李 勇, 林超 群
( 东华大学 旭 日 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5 ) 00 1
[ 摘
要] 使用中 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和实际 G P数据 , 结合 国际 比较 , 过计算实 际 G P 业弹 D 并 通 D 就
17120 98 04年我国各产业实际 G P和各产业就业人数总量增长情况见表 1 D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
数增长量依次为 6 5 、 95 1 2 万人 , 19 7 和 811 9 第三产业 的增长绝对量最大 。第 三产业 的就业增长率分别
是第一 、 第二产业的 1 .3 、.8 5 1 倍 2 5 倍。从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看 , 尽管三次产业就业
【 中圈分类号] 029 F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4 11( 0 ) — 54— 7 1 — 702 60 01 0 0 0 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7篇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7篇我们必须认真筛选调研数据,排除其中的干扰因素,确保调研报告结果的真实可信,调研报告的标题和摘要应该精炼、简练,具备吸引读者的特质,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计量结果分析
通过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计算分析,笔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低就业效应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
根据1978-2008年间GDP的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所得到的相关系数仅为0.024495,显示两者之间相关性极差。但根据同期GDP与就业人数所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603293,显示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增加的基本条件;其二,受就业弹性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特别地,在就业弹性下降的情况下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经济增长率可能伴随着低就业增长率。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就是这一特例的表现。由于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指标的波动较大,两者回归关系不显著,这里用我国各年的GDP对就业人数分期作线性回归分析。
[6]童雪琴.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6
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估计,要求 满足以下条件:
1.?滋i是一个随机变量
2.?滋i的均值为零,即E(?滋i)=0
3.?滋具有同方差,即D(?滋i)=?滓2
4.?滋i之间相互独立,Cov(?滋i,xi)=0,i≠j
5.?滋i与自变量无关, Cov(?滋i,xi)=0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估计表达式为:
表1.四阶段我国GDP对就业的回归分析
根据表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四个时期我国GDP对就业人数的回归检验都是显著的,拟合效果比较满意,这同样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决定性因素。比较1990-1995年和1996-2000年两个时期回归结果,发现后一时期的结构参数值要大于前一时期,这意味着在被限定的单变量回归方程中,1996-2000年期间,我国GDP每增长l亿元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增加(0.151792万人)要大大高于1990-1995年的平均水平(0.076959万人);且后一时期的 值高于前一时期,这说明我国GDP对就业量变化的解释力在1996-2000年期间相对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于扩大就业更加有现实意义。
就业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以后 , 实证结果支持“t cua b re ” s utrl u n 假说日 r d 。袁晓虎(9 8 19 ) 运用 S s分析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 中的贡献进 行分析 , 结论表 明, 同时期的结构效应不 同1 不 3 1 。
然而 , 以上 研究要 么只关 注产业结 构与生产 率增 长之间 的关系 。 么研 究方 法仅限于 S A模 型 ; 要 S 本文拟采用计量分 析模 型 ,研究就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 论
20 年第 l 期 08 8 总第 3 7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 GUI E C RE E H D
No 1 2 0 .8, 0 8
S r l -7 ei No3 a
就业结构变化与中国 经济增长关系的 实证研究
基 于中国 2 9个省份 面板数据 的计量分析
证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显著 的结构效应 , 以及结构 效应 是 否存在显著 的时期差异性 , 通过对这 些问题的探讨 , 为国内
收 稿 日期 :0 8 0 — 7 20 — 8 1
就业结 构变化对经济增长 ( 总体劳动生产 率或 G P D 增 长) 的效应取决 于其积极作用 和消极作用影响的综合效果。 对 于同一 国家 ( 或经济 区域 )在 其发展 的不 同时期 , , 面 临的市场需求不同 , 技术条件也存在差异。在一些时期 , 大部 分产业 劳动力 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 生产率高的产业吸纳 了较 多 的劳动力 , 生产率低 的产业吸纳较 少的劳动力 ; 对于大 且 部分生产率 高的产业 , 当其劳动 生产率上升 时 , 其就 业份额 也不断攀升 , 就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起主导作
用; 反之 , 如果产 品需求不断下降( 绝对 或相对 )则会产生消 ,
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本文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我国三大产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中国就业的新引擎,就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计量分析一、引言就业是西方经济学关心的重要问题。
对市场经济而言,一个较小比率的失业或许是必要的,但是,实际失业超过一定比率就会给经济带来损害。
大量失业意味着大量经济资源未加以充分利用,这对一国总产出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奥肯定律表明,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如何使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首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根据西方就业理论,解决失业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执行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方面,总需求扩张导致企业存货下降,这一情况刺激企业增加产出,于是就业扩大;另一方面,总需求扩张导致价格水平上涨,于是实际工资下降,这将刺激企业增加劳动需求。
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使就业增加。
除了对经济总量分析外,西方经济学也涉及了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尽管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就业结构可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
我国也长期面临着高失业率的问题。
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看,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尽管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绝对水平看,最高只有4.3%(国家统计局,2007),按西方标准也算得上充分就业,但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未将本身无业人员、下岗人员、未登记失业人员等因素计算在内。
另外,我国失业年龄下限高而上限低。
国际上从15岁开始统计,上限一般为65岁,也有的无年龄上限;我国男女下限为16岁,上限分别为60岁、55岁。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实证分析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y a o o
Se t m b r 20 p e e 11 N o.1 7 Tot lNo.2 a 4日趋 增 强 , 际 间 就 业 年
弹性 系数 变化 趋 于平 稳 ; 20 ⑧ 0 5年 以 来 就 业 弹 性 系
年份 1 7 1 8 l 8 1 8 1 8 1 8 1 8 l8 99 90 91 92 93 94 95 96
第1 7期 总 第 2 3期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关 系的实证分析
曲 丛 新
( 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 院, 疆 乌鲁木齐 新 新 805) 30 2
摘 要 : 业 与 经 济 增 长 是 关 系 到 国 计 民 生 的 重 要 问 题 。 者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表 明 , 9 8年 ~ 2 0 就 笔 17 0 9年
经 济 增 长 、 分 就 业 是 政 府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两 充
大 目标 取 向 , 是 当 代 社 会 主 要 的 经 济 问 题 。 理 论 也 从 上探 讨两 者 之间 的关 系 、 律 和 特点 , 缓解 就业压 规 对 力 、 进社 会 的和谐 发 展具有 重 要意 义 。近年 来 , 促 有 的 学者 通 过对 就 业 与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的协 整 分 析 , 对 两 变 量 关 系 进 行 了 分 段 回 归 [ , 有 对 导 致 经 济 增 1还 ] 长 就 业 效 应 不 足 的原 因 进 行 了探 讨 [。 笔 者 试 图 从 2 ] 计 量 经济 学有关 理论 出发 , 我 国1 7 以 9 8年  ̄ 2 0 0 9年 的 数 据 为 基 础 , 用 Ex e 软 件 对 就 业 人 数 与 国 内 利 cl
中国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二 、 型介 绍和 数据 采集 模
1S . A跨 产业模型 S 在 结构效应 的实证分 析 中, 大部分学者倾 向于采用 S A S
trl ud n I ua b re ”】 l 。前者认 为 , 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 如果生产要 素
从 劳动生产率低 的行业 不断向劳动生产率高 的行业 转移 , 结 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生产 率提 高具有重要 的积极作用 。而后 n n” at行业 。它认为 , 由于“ rges e行业 生产率提高很快 , pors v” i 大量劳动力被转 移到“tgat行业 ( s nn” a 假设总需求不变 )在 长 ;
期 中 , 种就 业 结 构 变 化 会 削 弱 人 均 收入 的增 长趋 势 。 这
(hf saeaa s ) 型。 si—h r nl i 模 t ys 实际上 ,S S A模 型存在两个分支圈 :
Fbi n(9 2 提 出 , 注 重 跨 产 业 ( 业 ) 析 , 经 Ma— a r a t14 ) c 他 行 分 后 s
分析。 S A 跨 产 业 模 型 , 又 叫 C S (os n hf sa S S M cnt tsi hr a t e
许多学者对上述两种假说进行 了深 入的研究 , 出了许 得
多有 意 思 的结 论 。 L k wn e ig (0 2 对 韩 国 的 研 究 表 ah id r nh 20 ) S
m to )最早是 由 F bi n(9 2 提出 , ehd , ar a t14 ) c 用来 分析劳动力变 迁所带来的生产率效 应。他把总生产率增长分解为三部 q : () 1 静态结构 效应 , , 即 假设 在基期 , 各行业 ( 或企业 ) 的生产
率水平没有发生变化 , 劳动力在不 同产业 ( 或企业 ) 之问 的劳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17 9 8年 后 ,中 国市场 化改 革过 程基 本 上 是按 照 存 量 改 革 和增 量 改 革 两个 改革 战 略 向前 推 进
的。存量 改 革 的主要 目标对 象是 国有 企业 和集 体 企业 。经 过市 场化 改革 的 国有企 业 的一 大特征 是
从 许多 过去 竞争性 领域 逐 步退 出 ,主要 集 中在 资 本密 集度 很高 的垄 断行 业或 自然 垄 断行业 ,如 石
就 业 问题 的 关 键 。
关 键 词 :生 产 要 素 ; 市 场 扭 曲 ; 就 业 效 应 中 图 分 类 号 :2 1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2 75 3 (0 9 0 —0 10 F 4 . A 0 5 —8 3 2 0 ) 70 6 -5
作 者简 介 :雷 鹏 ,上海 青浦 工业 园区发展 ( 团) 有 限公 司 集
增 量改 革产 生 了富有 活力 的非 国有 经济 部 门 ,但 自2 0世 纪 9 0年代 中后 期 以来 ,随着 中国经 济 从短 缺经 济 向过剩 经济 转变 ,这 部分 非 国有企 业 面 临着 生 产 成 本 上升 、利润 空 间 缩 小 的局 面 。
收 稿 日期 :2 0  ̄5 o 0 9 _8 6l
成 为 社 会 各 界 广 泛 关 注 的焦 点 问 题 。
一
、
生 产 要 素 市 场扭 曲与 就 业 的 内在 机 制 分 析
我 们先 对转 型时期 导致 中国要 素市 场扭 曲 的经济 体制 特征 进行 描述 ,然 后通 过构 建 两个分 析 模 型对 资本 和劳 动力 要素 市场 扭 曲与就 业之 间 的内在 机制 进行 分析 。
一
套外部 制度作 保障 。 由于 中 国 目前 正处 于渐进 式改革 过程 中 ,ຫໍສະໝຸດ 度建设 的滞 后性 强化 了企业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就业率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高正伟工商管理(品牌) 200912234037(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永川 402160 ) 【摘要】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就业率堪忧,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较高的失业率一方面是对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会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了解了两个主要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和平均工资)和次要的两个因素,在地区之间对就业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职工平均工资是四个因素中对就业率影响最大的,而各地区人口数和男女比例均为负相关。
文章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就业率、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难引言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几乎整个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
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保证已有就业,扩大就业与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一)就业及其相关概念。
就业,劳动者同生产物质条件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后的人数,如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可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
但是,在市场经济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愿意就业的。
因此,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但继续寻找工作的人数)构成劳动力人口总数,不愿意就业的劳动人口被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
在一个经济的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中,己经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就业率,没有就业的人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和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办人口的比率称为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不同于周期性失业率的一种失业,是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善,寻找工作需要成本等情况下必然存在的一种失业率。
(二)对就业率有影响的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而易见。
相关理论有著名的“奥肯定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1947~1%0年)的失业率和实际GNP的变化资料,得到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数量变动的规律: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
该理论现己为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被称为奥肯定律2、行业因素。
调查资料中,可发现通过不同行业的对比,建筑行业的就业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为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这说明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虽然低迷但并未给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造成影响。
其他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化工、IT、医药,分别占到25%、23.4%和20%。
而调查显示传媒行业的就业率仅为7.5%、机械行业的为3.4%。
可见行业不同对就业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3、性别因素。
性别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职业的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男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就业形势很好,5%的男生选择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26%的男生选择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69%的男生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
女大学生中同样没有人认为就业形势很好,4%的女生选择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18%的女生选择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78%的女生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
由此可以得出,男女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相比而言,女大学生感受的压力较男生大。
就业压力形势认知形势很好就业压力不大就业压力大就业非常困难男生0% 5% 26% 69%女生0% 4% 18% 78%数据来源:2008年对在校应届毕业生抽调而得。
4、心理预期因素。
应届生的薪酬心理预期大幅下降也导致就业率有所上升,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应届生的普遍薪酬要求趋于现实。
超过80%的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下,期望工资水平超过3500元的仅占3.6%。
这种比较低的心理预期,真实地反应了就业市场的现状。
对于就业空间的期望,超过一半的人不再关注企业的性质,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只要有发展空间,36.3%的人就会去进行尝试。
而以往很热门的事业单位,仅仅成为5.5%人的首选。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事业单位的按部就班、慢条斯理的办事方式。
5、工作经验因素。
缺乏工作经验也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瓶颈,由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它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对应届生进行工作技能的培训,而希望可以找到能够马上进入临战状态的行业资深人士。
所以,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很大挑战。
因“职位偏低”而影响就业的为8.5%,所占比例最小,说明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较前些年已经明显改观;另一方面,因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导致位成功就业的占到9.4%,因“薪酬偏低”而影响就业的占15.9%,这两点在以往调查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本次结果显示,两种现象都不同程度有所降低。
针对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很明显,短期的实习经历并不足以使企业信服。
(三)目前的就业状况。
1、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减弱,2008年10月份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
(2)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长期存在。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的平均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绝对数的增加依然很大。
(3)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有体制上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中国至今仍是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
(4)中国的就业问题存在结构方面的原因: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就业压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条件下,还应当根据国情来适时调整技术结构,增长劳动者的技能结构。
2、2009年,我国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100万。
2008年四季度,工业、出口等关键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6.8%的季度经济增长率更是近年来所未有。
经济下行对就业影响很大。
据研究,我国大体上GDP 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在100万人左右。
“就业难”,体现在三大群体就业呈现叠加现象。
2000多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影响巨大。
另据悉,2009年全国有610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2008年毕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00多万人,总计710万左右。
在这两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之外,还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地震灾区劳动者、残疾人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他们的就业尤其需要重点帮扶。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国家的政策密度和力度,也同样前所未有。
“就业难”三大群体第一类 农民工(2000多万)第二类 大学毕业生(710万)第三类就业困难人员3、根据国内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 )对2008年毕业的新大学生进行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不好,跟想做的工作有很大差距”,更有12%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该组数据反映出目前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满意度普遍偏低。
为此,中华英才网设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中华英才网做了工作匹配程度和薪资两个方面的调查。
在工作匹配程度上,专业是否对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1%)的受调查者认为就业职位专业“基本对口”,或者“完全对口”。
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大部分因为专业不对口而造成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
而薪资调查显示出正好大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50%28%10%12%不好,跟我想做的工作有很大差距还好,跟我想做的工作很类似很好,正是我想要做的工作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相反的结论,高达19%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薪资“太低”、38%认为“比预想的低”,薪资待遇成为造成新毕业大学生不满意目前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大三学生,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及早做好就业准备。
二、模型建立表1中国各地区就业率及关联因素情况Y X1 X2 X3 X4 北京0.6777 1581 97.21 40117 7870.28 天津0.3807 1075 96.79 28682 4359.15 河北0.3074 6898 102.17 16590 11660.43 山西0.2915 3375 102.27 18300 4752.54 内蒙古0.2684 2397 104.05 18469 4791.48 辽宁0.3955 4271 102.01 19624 9251.15 吉林0.2439 2723 102.41 16583 4275.12 黑龙江0.2393 3823 103.23 16505 6188.9上海0.5844 1815 98.71 41188 10366.37 江苏0.4191 7550 94.92 23782 21645.08 浙江0.5769 4980 101.87 27820 15742.51 安徽0.2279 6110 103.67 17949 6148.73 福建0.3866 3558 102.04 19318 7614.55 江西0.2443 4339 105.12 15590 4670.53 山东0.3819 9309 100.88 19228 22077.36 河南0.2338 9392 102.8 16981 12495.97 湖北0.2605 5693 102.47 16048 7581.32 湖南0.2792 6342 103.85 17850 7568.89 广东0.3686 9304 105.06 26186 26204.47 广西0.2013 4719 109.18 18064 4828.51 重庆0.2234 2808 102.56 19215 3491.57 四川0.2192 8169 103.23 17852 8637.81 贵州0.1594 3757 107 16815 2282云南0.2015 4483 107.16 18711 4006.72 陕西0.2891 3735 101.19 16918 4523.74 甘肃0.1956 2606 102.53 17246 2276.7新疆0.2416 2050 102.42 17819 3045.26 注:在上图中,Y代表各地区的就业率,单位是:%;X1代表的是各地区的总人口数,单位是:万人;X2代表的是地区的男女比例,以女性为100来计算的;X3代表的是职工平均每个月的工资,单位是:元;X4代表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