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
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
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因此,不能违反广告语言真实、生动、简洁、准确的要求,“过度”运用修辞,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前些年,在我国广告界就出现过这种现象,有一则运用夸张的广告,竟达到虚假的程度:“某某某,五十亿人的家庭医生。”
(2)谐音广告的泛滥,不但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而且引起了不必要的反感情绪。
(3)广告要简洁,要尽可能地使句子缩短,千万不要用长句子和复杂句子。有人曾经说过:“最高级的形容词该归市场使用,在广告中没有它的位置。否则,它将会导致读者对你自我介绍的怀疑。除了给人以自吹自擂的印象外,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
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括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等。
(1)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比喻的特点有两个:第一,比喻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两部分;第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但又要有某些相像之处。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较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具体。
(2)借代,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借代有几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整体,二是以特征代本体,三是以专称代通称,四是以具体代抽象。借代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简洁形象,生动有趣。
(3)比拟,就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比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说明,即拟人;一是把人或物当作另一物体来描绘说明,即拟物。比拟的作用主要是使情感表现多样化,使事物描绘形象化。
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括对偶、排比、反复、回环、顶真、拈连、镶嵌等。
(1)对偶,就是将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其特点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使用对偶可以使句子在形式上协调匀称、语音上圆润动听。
(2)排比,就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3)反复,就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①连续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②间隔反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刘和珍君》)
(4)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的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是为了发人深思。
(5)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都有“借”,但是借喻是用跟本体相似的另一个事物来打比方,借代则是用本体的特征或一部分来做代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用“像、是”等连接,而借代虽然也有被代表的事物和用来做代表的事物两部分,但本体通常不出现。所以看起来差不多的“喉舌、手足”是借喻用法,“口齿、手脚”就是借代用法。歇后语中的语义双关,比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也多是通过比喻形成的,不是借代。
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和比拟中都有“比”,但是从意义上看,比喻是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似的事物;而比拟则是“变脸模仿”,把人写成物或把物写成人。而从形式上看,比喻可出现“本体+连接词+喻体”,也可只出现“连接词+喻体”,而比拟则只出现“被模仿的拟体”,即人或物的动作或状态,既不出现本体,也没有连接词。所以可以这样来检验,如果能将某个“连接词+喻体”的结构插在相应的拟体之前,原句就是比拟。例如“战犯们在狂吠”可以说成“战犯们像疯狗一样狂吠”,所以原句就是比拟,后句就是比拟加比喻。5.“借代”“借喻”和“象征”应如何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是指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比如“东方红,太阳升”就是一种象征。有时候象征跟借代和借喻不容易区别,因为三者都是只出现征体、借体和喻体,不能或不必出现被征、被代、被喻的本体。
象征和借代的区别主要在于:借代所代的事物确定;而象征相对隐晦、含蓄,需要琢磨才能体会;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只有表面的联系,象征的本体和征体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借代是名词性的,只限于句中,而象征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句子,甚至全段和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