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辽医)全 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片集精品PPT课件
骨骼肌
镜下观:低倍镜下,可见表面 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下方 有疏松结缔 组织,深部组织中 有许多条条块块结构,条状的为 骨骼肌的纵断面,块状的为骨骼 肌的横断面;每一条状或块状结 构包含多条骨骼肌纤维的断面。 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 内可见浆液性的味腺。选择肌纤 维较分散、染色较浅的视野,换 高倍镜观察。在纵断面上,可见 骨骼肌呈条索状,有明暗相间的 横纹(观察横纹时,缩小光圈, 使通光量减小,横纹将更为清 晰);每条肌纤维内均有许多紧 贴肌膜内面的长卵圆形胞核,染 色浅,有时可见核仁;肌浆中隐 约可见许多平行于肌纤维长轴排 列丝状结构,即肌原纤维。在横 断面上,肌纤维呈圆形或不规则 形,每个断面常可见数量不定的 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边,肌浆内 肌原纤维束呈点状均匀分布。肌 纤维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小血管。
单层柱状上皮
上皮细胞核长椭圆形, 靠近细胞基底部,呈单行 排列,胞质 着红色,核上 部胞质远多于核下部胞质, 我们常称之为核位于基部。 高倍镜下, 可见细胞分界 不明显,但核排列紧密, 因此细胞宽度狭窄,高度 远远大于宽度, 是一种典 型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游 离面有着色较红的一条 细线,称称纹状缘,其实 是电镜下见到的密集排列 的微绒毛。
腺上皮
1. 单管泡状腺 可见一个大的腺泡,腺
泡腔中充满分泌物,以及 一条单一的导管,导管通 向
皮肤的外表面。 2. 复管泡状腺
在粘膜下层,可见腺泡 成群分布,其导管由单层 上皮围成,经过固有层通 向
食管粘膜表面,并可见 导管分支。
疏松结缔组织
低倍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许 多染色浅红、结构疏松、长短不 同的胶原纤维切面(各种不同方 向的切面);纤维之间可见一些 紫蓝色的细胞核,为结缔组织细 胞的核。高倍镜 下,可见胶原 纤维的各种切面(纵、横、斜切 面);还可见许多折光性强的弹 性纤维;胶原纤维之间见到的细 胞核,多是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 椭圆形或梭形,染色浅,有时可 见核仁,细胞境界不清,胞质染 色浅。其他细胞常分辨不清。疏 松结缔组织中含有许多小血管, 腔小、壁厚、形状规整的是小动 脉;腔大、壁薄、 形状不规则 的是小静脉。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女性生殖系统 ppt
原始卵泡
早期初级卵泡
2. 初级卵泡
溶酶体
初级卵泡电镜结构模式图
3. 次级卵泡
特点(: 1)卵泡体积更大 ,颗粒细胞增多增厚 (2)出现卵泡腔,充满卵泡液 (3)卵丘、卵泡壁(粒层)出现 (4)卵泡膜发育并分内外两层
粒层
卵泡腔 卵泡膜
次级卵泡
初级卵泡
3. 次级卵泡
特点(: 1)卵泡体积更大 ,颗粒细胞增多增厚。 (2)出现卵泡腔,充满卵泡液。 (3)卵丘、卵泡壁(粒层)及放射冠出现。 (4)卵泡膜发育并分内外两层。
周围:卵泡细胞(单层扁平)
卵泡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原始卵泡
2. 初级卵泡
特点: (1)卵泡及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 (2)卵泡细胞:由扁平变立方。 (3)出现透明带: 含透明带蛋白(zona protein)。 (4)卵泡细胞单层变多层,并出现放射冠。 (5)卵泡膜形成。
透明带
zona pellucida
2、黄体的演变
黄体退化——白体
卵 : 若未受精 维持 14 天 ——月经黄体 若受精 维持4~6个月 —— 妊娠黄体
3、黄体的功能
分泌 孕激素 松弛素 雌激素
(五)闭锁卵泡
1. 卵细胞核固缩、 形态不规则
2. 透明带凹陷、 扭曲、断裂
3. 放射冠游离 4. 粒层细胞松散、变性、溶解 5. 卵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内膜
肌层 :厚的平滑肌 分三层排列
外膜:浆膜
三、子 宫 uterus
(一)一般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分泌细胞 纤毛细胞
1、内膜 固有层 为结缔组织,主要含有: 基质细胞 、血管、子宫腺
浅4/5称功能层
深1/5称基底层
(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PPT课件
定义 • 恢复2 倍体核型,受精卵发育的新个 体的遗传性状为双亲的混合
受精过程
• 决定性别 受精意义 • 启动卵子代谢和细胞分裂
6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 卵裂: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子细胞
胚泡形成 称卵裂球(blastomere) 图3 • 桑椹胚:第3 天,含12~16个细胞
• 胚泡(blastocyst):第4 天形成,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胚胎发生总论
General Embryology
主编:邹仲之
2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 受精(fertilization):精子和卵子结合 定义 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 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受精过程 • 时间: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 受精意义 小时内;卵子-排卵后24小时内
上胚层(epiblast):单层柱状细胞
三胚层 下胚层(hypoblast):单层立方细胞
胚盘
• 羊膜腔、羊膜囊、羊膜细胞、羊水
• 卵黄囊
• 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体蒂 图9
10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第3 周
二胚层
图10、11
胚盘 • 上胚层→原条→原沟→中胚层
(mesoderm)和内胚层(endoderm)
脐带(umbilical cord)←体蒂 图27 • 构成:羊膜、黏液性结缔组织、2 条
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闭锁的卵黄囊和 尿囊 • 作用:通过脐血管进行物质运输 • 足月长度:40~60 cm
13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外胚层 分化
中胚层 分化
内胚层 分化 胚体形 成
图18、19
受精过程
• 决定性别 受精意义 • 启动卵子代谢和细胞分裂
6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 卵裂: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子细胞
胚泡形成 称卵裂球(blastomere) 图3 • 桑椹胚:第3 天,含12~16个细胞
• 胚泡(blastocyst):第4 天形成,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胚胎发生总论
General Embryology
主编:邹仲之
2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 受精(fertilization):精子和卵子结合 定义 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 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受精过程 • 时间: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 受精意义 小时内;卵子-排卵后24小时内
上胚层(epiblast):单层柱状细胞
三胚层 下胚层(hypoblast):单层立方细胞
胚盘
• 羊膜腔、羊膜囊、羊膜细胞、羊水
• 卵黄囊
• 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体蒂 图9
10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第3 周
二胚层
图10、11
胚盘 • 上胚层→原条→原沟→中胚层
(mesoderm)和内胚层(endoderm)
脐带(umbilical cord)←体蒂 图27 • 构成:羊膜、黏液性结缔组织、2 条
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闭锁的卵黄囊和 尿囊 • 作用:通过脐血管进行物质运输 • 足月长度:40~60 cm
13
受精 胚泡形成 胚层形成 三胚层分化
外胚层 分化
中胚层 分化
内胚层 分化 胚体形 成
图18、19
组织胚胎学(全套课件352P)
ppt课件
93
尿囊
卵黄囊
ppt课件
羊膜 羊水 尿囊
脐带
94
(四)尿囊
概念:卵黄囊顶部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 构成: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结局:包入脐带,退化
ppt课件
95
尿囊
卵黄囊
ppt课件
羊膜 羊水 尿囊
脐带
96
(五)脐带
概念: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胎儿面的圆索状结构 作用:通过脐血管进行物质运输
前神经孔: 约在第25天闭合
神经褶
神经管: 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松果体 、
如未神闭经合垂,体将形、成视网膜等
脊柱裂或脊髓裂
后神经孔: 约在第27天闭合
ppt课件
74
2、中胚层的分化
ppt课件
75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 层
ppt课件
侧 体壁中胚层 中 胚内体腔 胚 脏壁中胚层 层
76
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体节(44 对) 背侧的真皮、
2.屏障
3.分泌激素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人胎盘催乳素
• 孕激素
[替代黄体]
• 雌激素
[替代黄体]
ppt课件
104
第四节
胚胎各期外形特征 及胚胎龄的推算
ppt课件
105
二、胚胎龄的推算
月经龄 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
(临床多用)
胎儿娩出日
受精龄 受精日
(科研多用)
胎儿娩出日
ppt课件
280天 266天
ppt课件
34
第9 周-出生, 胎儿生长,各 系统继续发育 并出现功能活 动
ppt课件
35
生殖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完整课件)
5.线粒体 (mitochondrion,Mit)
分类: (1)板层状嵴: 一般细胞线粒体 (2)管泡状嵴: 合成类固醇激素细胞
线粒体 (TEM)
6.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
又称微体(microbody,Mb)
结 构:膜包裹的圆形小体 标志酶:过氧化氢酶 功 能:参与脂肪酸氧化,
分解过氧化氢,解毒
分泌颗粒
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核糖体 内质网
细
线粒体
胞
细胞器
高尔基复合体
的溶酶体基 Nhomakorabea微体
本
细胞质 细胞基质 中心体
结
细胞骨架
构
糖原
包涵物 细胞核
脂滴
分泌颗粒
M 线粒体 S 滑面内质网 R 粗面内质网 L 溶酶体 P 过氧化物酶 GL 糖原 N 细胞核
原理:利用抗原(antigen, Ag)抗体(antibody) 特异结合的原理,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的方法。
(1)酶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细胞化学
可检测某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A. DDX27——表达于细胞核;
B、IP3R3——表达于胞浆
(2)荧光标记抗体——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术
细胞内各蛋白的分布
胞
细胞器 如何观察?
的
基
本
细胞质 细胞基质
结
构
包涵物 细胞核
细胞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模式图
细胞光镜结构
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核糖体 内质网
细
线粒体
胞
细胞器
高尔基复合体
的
溶酶体
基
微体
本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氧化)
(试剂) 沉淀物
人结肠 (过碘酸-雪夫反应)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五)同位素示踪术 (六)原位杂交术 (七)图象分析术 (八)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第二章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 组成 大量细胞,少量间质 分布 体表,管、腔、囊内表面 特点
① 大量细胞密集成层,间质少
内含丝状物,
——中间连接
细胞膜胞质面
附有致密物和
细丝 功能 粘着/保持/传递
中间连接 (透射电镜) ——中间连接
(3) 桥粒 (desmosome)/粘着斑
位于 中间连接深部
—中间连接
20-30NM
——桥粒
桥粒 (电镜模式图) ———相邻两细胞间间隙
————致密中线 ————附着板 ——张力细丝
镀一层碳膜和合金膜,用扫描电镜 观察的方法。
作用: 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
柱状细胞表面(扫描电镜)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
物质起反应,形成有色终末物,对某种物质
作定位、定量及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
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常用方法
多糖 + 过碘酸 →多醛 +无色品红 →紫红色
变移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细胞扁平,胞质薄,核扁平,居中
•内皮 •间皮 •其它
单层扁平上皮— 基膜—————
结缔组织—————
内皮(endothelium)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mesothelium)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强调组织学和胚胎学在医学研 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干细胞 研究和组织再生。
总结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
总结组织学和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强调它们在生 物学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互补性。
2 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未 来发展方向,如组织工程 和胚胎干细胞研究。
3 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强调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 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如促 进疾病治疗和生殖健康。
3
不同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
解释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如原肠胚层和中胚层的分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
组织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
探讨组织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的重要性,如组织活检和病 理学分析。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 用
说明胚胎学在辅助生殖技术和 胚胎选择中的应用,如体外受 精和基因编辑。
组织学和胚胎学在医学研 究中的重要性
细胞和组织的分类
解释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并说明它们在身体 中的功能。
组织学技术和常用染色方法
介绍组织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和染色方法,如切 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
胚胎学
1
胚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阐述胚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胚胎学和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2
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征
描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例如受精、分裂、胚胎腔形成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学的原则、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阶段和形成过程。
组织学
组织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组织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包括细胞和细胞 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神经组织、肌 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总结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
总结组织学和胚胎学的联 系和区别,强调它们在生 物学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互补性。
2 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未 来发展方向,如组织工程 和胚胎干细胞研究。
3 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强调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 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如促 进疾病治疗和生殖健康。
3
不同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
解释胚层和器官的形成过程,如原肠胚层和中胚层的分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
组织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
探讨组织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的重要性,如组织活检和病 理学分析。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 用
说明胚胎学在辅助生殖技术和 胚胎选择中的应用,如体外受 精和基因编辑。
组织学和胚胎学在医学研 究中的重要性
细胞和组织的分类
解释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并说明它们在身体 中的功能。
组织学技术和常用染色方法
介绍组织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和染色方法,如切 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
胚胎学
1
胚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阐述胚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胚胎学和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2
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征
描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例如受精、分裂、胚胎腔形成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学的原则、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阶段和形成过程。
组织学
组织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组织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包括细胞和细胞 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神经组织、肌 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组织胚胎学全册优质课件336p
31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 是应用化学反应及物理反应原理,检测组 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份并进行定位定量 和细胞功能分析的一种实验技术,如用过 碘酸——Schiff反应检测多糖,用脂溶性 染料显示脂类,用酶化学染色显示某种酶, 用孚尔根反应显示DNA。
32
PAS染色示肝糖元
33
PAS染色
34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内容提要
•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 内容
• 石蜡切片、HE染色
•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 化学
• 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
• 组织和器官 • 光学显微镜术和电子显
微镜术 • 原位杂交 •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2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 一门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组 织和器官组织。组织学又称显微镜解剖 学或微细解剖学。
• 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 异性结合,显示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抗体或 抗原成份。这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强、灵 敏度高、应用广泛,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中的重要研究手段。通常需对已知抗原或 抗体进行标记,用相应的显色和观察方法 检测目的抗体或抗原。常用的标记物有荧 光素、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等。
• 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和伊 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6
染色
• 目的:使组织切片着色,便于观察。 • 碱性染料:含氨基、二甲氨基等碱性助色
团的染料。 • 酸性染料:含有羧基、羟基、磺基等酸性
助色团的染料。
7
染色
•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 • 中 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 是应用化学反应及物理反应原理,检测组 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份并进行定位定量 和细胞功能分析的一种实验技术,如用过 碘酸——Schiff反应检测多糖,用脂溶性 染料显示脂类,用酶化学染色显示某种酶, 用孚尔根反应显示DNA。
32
PAS染色示肝糖元
33
PAS染色
34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内容提要
•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 内容
• 石蜡切片、HE染色
•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 化学
• 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
• 组织和器官 • 光学显微镜术和电子显
微镜术 • 原位杂交 •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2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 一门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组 织和器官组织。组织学又称显微镜解剖 学或微细解剖学。
• 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 异性结合,显示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抗体或 抗原成份。这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强、灵 敏度高、应用广泛,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中的重要研究手段。通常需对已知抗原或 抗体进行标记,用相应的显色和观察方法 检测目的抗体或抗原。常用的标记物有荧 光素、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等。
• 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和伊 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6
染色
• 目的:使组织切片着色,便于观察。 • 碱性染料:含氨基、二甲氨基等碱性助色
团的染料。 • 酸性染料:含有羧基、羟基、磺基等酸性
助色团的染料。
7
染色
•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 • 中 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
组织学与胚胎学切片图ppt(共50张PPT)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practice 2
2015 ANESTHNIA CLASS ONE COLLECTING.
WISH EVERY ONE CAN GET YOU WANT MARKs,IF THIS PPT CAN HELP YOU
消化管
胃底部黏膜
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及颈黏液细胞
S精子细胞 ▼支持细胞 I睾丸间质细胞)
睾丸:输出小管(↑)与附睾管
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光镜图
次级卵泡光镜图
成熟卵泡
子宫 ↗子宫腺 ★肌层)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17 胶原纤维。 肾脏 76 单层扁平与立方上皮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十二指肠黏膜
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
空肠
小肠绒毛
回肠
消化腺
肝小叶,肝组织
肝组织
肝巨噬细胞
肝门管区
胰腺:外分泌部及胰岛
胰腺:胰岛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腺滤泡
肾上腺:肾上腺皮质
zona fasciculate(SHUZ HUANGDAI)
zona glomerulosa
zona glomerulosa 呼吸性细支气管(不连续) 子宫 ↗子宫腺 ★肌层) 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及颈黏液细胞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肝 60 肝小叶 门管区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肝血窦 小肠 54 平滑肌组织 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 空肠没有 回肠有集合淋巴小结 心脏 44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浦肯野纤维 胃底 18 疏松结缔组织 回肠 56 集合淋巴小结(固有层) 生精小管和睾丸间质光镜图
2015 ANESTHNIA CLASS ONE COLLECTING.
WISH EVERY ONE CAN GET YOU WANT MARKs,IF THIS PPT CAN HELP YOU
消化管
胃底部黏膜
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及颈黏液细胞
S精子细胞 ▼支持细胞 I睾丸间质细胞)
睾丸:输出小管(↑)与附睾管
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光镜图
次级卵泡光镜图
成熟卵泡
子宫 ↗子宫腺 ★肌层)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17 胶原纤维。 肾脏 76 单层扁平与立方上皮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十二指肠黏膜
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
空肠
小肠绒毛
回肠
消化腺
肝小叶,肝组织
肝组织
肝巨噬细胞
肝门管区
胰腺:外分泌部及胰岛
胰腺:胰岛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腺滤泡
肾上腺:肾上腺皮质
zona fasciculate(SHUZ HUANGDAI)
zona glomerulosa
zona glomerulosa 呼吸性细支气管(不连续) 子宫 ↗子宫腺 ★肌层) 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及颈黏液细胞 坐骨神经 有髓神经纤维 郎飞结 轴索 神经膜细胞核 肝 60 肝小叶 门管区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肝血窦 小肠 54 平滑肌组织 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 空肠没有 回肠有集合淋巴小结 心脏 44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浦肯野纤维 胃底 18 疏松结缔组织 回肠 56 集合淋巴小结(固有层) 生精小管和睾丸间质光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rtical lymphatic sinus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淋 巴 结 髓 质
髓索:索状淋巴组织,含Bc 、浆c 、MΦ
Medullary cord
髓质
Medulla
髓窦:窦腔较宽大,巨噬细胞较多
Medullary sinus
☆ 淋巴窦 lymphoid sinus
壁: 连续内皮
外被少量网状C、网状f
胸腺
lymphoid organ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T、B早期分化的场所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免疫应答的场所
胸腺
胸 腺
(一) 胸腺 thymus
1 被膜
capsule
:
2 实质:
胸腺小叶
皮质 cortex :周边,深, 胸腺C ,胸腺上皮C 髓质 medulla:中央,浅,胸腺C ,胸腺上皮C
初级淋巴小结
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淋巴组织索
淋巴组织的两种主要形式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P.C.V.) :
存在于弥散淋巴组织中,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是淋巴C 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淋巴滤泡
1 初级淋巴小结 primary lymphoid nodule
腔: 网状组织、巨噬C
淋巴细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血循环
淋 巴 管
毛 细 血 管后 微 静 脉
外周淋巴组织、器官
淋巴结功能:
滤过淋巴液 体液免疫 产生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淋巴小结增多增大 髓索增粗:浆细胞增多 深层皮质区明显扩大
Tc细胞增多
(三)脾
红髓
脾索:索状淋巴组织,B细胞为主
脾窦:血窦
内皮杆状,间隙大; 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f、巨噬C。
边缘区:淋巴组织、边缘窦
脾血窦
脾脏内的血循环通路:
脾A→小梁A→中央A 笔毛A(脾索、 脾窦 )→髓V→小梁V→脾V
边缘窦
脾的功能:
滤血 体液免疫: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
免疫
细胞免疫:白髓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造血:
lymph node
淋 巴 结 皮 质
被膜及皮质淋巴窦
被膜
输入淋巴管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B细胞为主
浅层皮质
Peripheral cortex
小结间皮质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皮质
深层皮质 : 又称副皮质区
Deep cortex
• P.C.V.
• T细胞为主
皮质淋巴窦:
储血
(四)扁桃体
粘膜
tonsil
上皮:复扁,形成隐窝 固有层:富含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弥散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血胸屏障 blood—thymus barrier 白髓 white pulp 淋巴窦、脾窦、 2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构成
自学: 1
免疫细胞 2 扁桃体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目的: 1 掌握肺导气部,呼吸部的构成 2 掌握肺泡的构成 3了解气管,支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lymphoid organ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免疫稳定
本章节讲解要点
一
二 三
免疫细胞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一 免疫C
immune cell
(一) 淋巴C lymphocyte 1 T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细胞免疫 cellular immunity 三个亚群
lymphoid follicle):
未受抗原刺激,分布均匀密集的小淋巴C组成。
2 次级淋巴小结 secondary lymphoid nodule:受到抗原刺激,有极性。
帽区:小淋巴C 帽 暗区 生发中心 明区 明区:中淋巴C
暗区:大淋巴C
淋巴小结根据存在形式分为:
孤立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
三 淋巴器官
胸腺小体 thymus corpuscle
胸腺
功能:培育T细胞
产生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血-胸腺屏障
blood-thymus barrier 组成:
1 连续 cap 内皮 2 完整的内皮基膜 3 血管周隙含巨噬C 4 上皮性网状C基膜 5 上皮性网状C层
功能:
胸腺
(二) 淋巴结
结构
被膜 皮质 实质 髓质 小梁
(单核C、小胶质C、肝巨噬C、肺巨噬C,浆膜腔巨噬C等)
(三) 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1 专职AP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树突状C,B细胞等 2 非专职APC: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免疫应答过程:
1 感应阶段—— 识别 2 增殖分化阶段—— 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 3 效应阶段(入血→达病灶)
Spleen
分布:位于血循环通路上 被膜: 结构:
白髓 white pulp
实质
红髓 red pulp 边缘区 marginal zone
脾
脾白髓
脾红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 : 弥散淋巴组织(中央动脉 ),T细胞为主
白髓
淋巴小结:以B细胞为主
Th helper cell Tc cytotoxic T cell Tr regulatory T cell
2 B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细胞——浆C——Ig:体液免疫
3 NKC
(二)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定义: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
目的:
1 掌握两种淋巴组织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2 掌握淋巴结与脾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 3 了解胸腺和腭扁桃体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
淋巴结的结构
难点:
深层皮质单位(淋巴结,深皮质区)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immune cellI
lymphoid tissue
二 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组成:网状组织、淋巴C 、巨噬C 、浆C 形式: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P.C.V.) 无明显界限,T细胞为主,
Lymphoid nodule :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B细胞为主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淋 巴 结 髓 质
髓索:索状淋巴组织,含Bc 、浆c 、MΦ
Medullary cord
髓质
Medulla
髓窦:窦腔较宽大,巨噬细胞较多
Medullary sinus
☆ 淋巴窦 lymphoid sinus
壁: 连续内皮
外被少量网状C、网状f
胸腺
lymphoid organ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T、B早期分化的场所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免疫应答的场所
胸腺
胸 腺
(一) 胸腺 thymus
1 被膜
capsule
:
2 实质:
胸腺小叶
皮质 cortex :周边,深, 胸腺C ,胸腺上皮C 髓质 medulla:中央,浅,胸腺C ,胸腺上皮C
初级淋巴小结
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淋巴组织索
淋巴组织的两种主要形式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P.C.V.) :
存在于弥散淋巴组织中,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是淋巴C 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淋巴滤泡
1 初级淋巴小结 primary lymphoid nodule
腔: 网状组织、巨噬C
淋巴细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血循环
淋 巴 管
毛 细 血 管后 微 静 脉
外周淋巴组织、器官
淋巴结功能:
滤过淋巴液 体液免疫 产生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淋巴小结增多增大 髓索增粗:浆细胞增多 深层皮质区明显扩大
Tc细胞增多
(三)脾
红髓
脾索:索状淋巴组织,B细胞为主
脾窦:血窦
内皮杆状,间隙大; 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f、巨噬C。
边缘区:淋巴组织、边缘窦
脾血窦
脾脏内的血循环通路:
脾A→小梁A→中央A 笔毛A(脾索、 脾窦 )→髓V→小梁V→脾V
边缘窦
脾的功能:
滤血 体液免疫: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
免疫
细胞免疫:白髓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造血:
lymph node
淋 巴 结 皮 质
被膜及皮质淋巴窦
被膜
输入淋巴管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B细胞为主
浅层皮质
Peripheral cortex
小结间皮质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皮质
深层皮质 : 又称副皮质区
Deep cortex
• P.C.V.
• T细胞为主
皮质淋巴窦:
储血
(四)扁桃体
粘膜
tonsil
上皮:复扁,形成隐窝 固有层:富含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弥散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血胸屏障 blood—thymus barrier 白髓 white pulp 淋巴窦、脾窦、 2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构成
自学: 1
免疫细胞 2 扁桃体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目的: 1 掌握肺导气部,呼吸部的构成 2 掌握肺泡的构成 3了解气管,支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lymphoid organ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免疫稳定
本章节讲解要点
一
二 三
免疫细胞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一 免疫C
immune cell
(一) 淋巴C lymphocyte 1 T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细胞免疫 cellular immunity 三个亚群
lymphoid follicle):
未受抗原刺激,分布均匀密集的小淋巴C组成。
2 次级淋巴小结 secondary lymphoid nodule:受到抗原刺激,有极性。
帽区:小淋巴C 帽 暗区 生发中心 明区 明区:中淋巴C
暗区:大淋巴C
淋巴小结根据存在形式分为:
孤立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
三 淋巴器官
胸腺小体 thymus corpuscle
胸腺
功能:培育T细胞
产生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血-胸腺屏障
blood-thymus barrier 组成:
1 连续 cap 内皮 2 完整的内皮基膜 3 血管周隙含巨噬C 4 上皮性网状C基膜 5 上皮性网状C层
功能:
胸腺
(二) 淋巴结
结构
被膜 皮质 实质 髓质 小梁
(单核C、小胶质C、肝巨噬C、肺巨噬C,浆膜腔巨噬C等)
(三) 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1 专职AP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树突状C,B细胞等 2 非专职APC: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免疫应答过程:
1 感应阶段—— 识别 2 增殖分化阶段—— 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 3 效应阶段(入血→达病灶)
Spleen
分布:位于血循环通路上 被膜: 结构:
白髓 white pulp
实质
红髓 red pulp 边缘区 marginal zone
脾
脾白髓
脾红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 : 弥散淋巴组织(中央动脉 ),T细胞为主
白髓
淋巴小结:以B细胞为主
Th helper cell Tc cytotoxic T cell Tr regulatory T cell
2 B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细胞——浆C——Ig:体液免疫
3 NKC
(二)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定义: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
目的:
1 掌握两种淋巴组织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2 掌握淋巴结与脾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 3 了解胸腺和腭扁桃体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
淋巴结的结构
难点:
深层皮质单位(淋巴结,深皮质区)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immune cellI
lymphoid tissue
二 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组成:网状组织、淋巴C 、巨噬C 、浆C 形式: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P.C.V.) 无明显界限,T细胞为主,
Lymphoid nodule :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B细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