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放射性监测.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地下水中含有的放射性高于地面水,而 且铀、镭的含量变化较大
2.2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在大气中的分布:大多数核素可以出现在空 气中,最主要的是氡的同位素(222Rn),氡是 镭的衰变产物,从含泪的岩石、土壤、水体 和建筑材料中逸散到空气中。氡在日出前浓 度最高,中午较低,相差十倍以上
在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任何动植物体内都 含天然放射性核素,与土壤、水、肥料有关
与子体的放射性平衡,并成为放射性核素系 列:铀系(母体为238U)、锕系(母体为235U)和 钍系(母体为232Th),最终成为Pb核素 自然界独立存在的核素 半衰期极长的核素
第二节 环境中的放射性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称天然放射性 本底,是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 准。天然放射性对人体的照射80%为外照射
γ射线是短波电磁辐射(λ=0.007~0.1nm),穿 透力极强;与物质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康普 顿效应和电子成对效应等。
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强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
的数目 A dN N
dt
放射性活度单位 贝可,符号Bq,1Bq=1s-1
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 般事件所需要的时间。是放射性核素的基本
特征之一
T1/ 2
0.693
1.2 照射量和剂量
照射量和剂量是表征放射量粒子与物质作用 后产生的效应及其度量的术语
照射量 照射量定义为:X dQ
dm
式中:X—照射量,SI单位为C/kg dQ—α或β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 起质量为dm的某一体积单元的空气电离所 产生的带电粒子(正或负)的总电量值
3.1 部分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放射性限制值
环境要素 海水
放射性核素 Co Sr Rn Cs Cs
浓度限值(Bq/L) 0.003 4 0.2 0.6 0.7
放射性防护标准
环境要素 射线或核素 浓度限值(Bq/L)
地下水 总α
≤0.1
总β
≤0.1
生活饮用水 总α
≤0.5
总β
≤1.0
住宅空气 氡及其子体 住房≤200Bq/m3 地下室≤400Bq/m3
环境放射性监测
——物理环境监测之二
引言
今天核技术在能源、工业、医疗、农业、科 研等民用和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环境中有着 各种来源的放射性。天然放射性,人工放射 性在我们周边广泛存在。
核武器试验、核材料流失、局地天然放射性 异常——显著超过天然放射性水平,甚至超 过限制标准,称为放射性环境污染。
环境放射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基础知识
1.1放射性 放射性核衰变 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质子+中子=原子核 某些原子核不稳定,能够自发改变结构,称
为核衰变;衰变可以连续进行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衰变中会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
电的粒子——α、β、γ射线。
放射性衰变
天然不稳定核素自发放出射线的特性称为 “天然放射性”。
人为放射性污染源 核试验与航天事故 核工业 工农业、医学、科研 放射性矿物开采
2.2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含量变动很大,主 要取决于岩石层的性质和土壤的类型
在水体中的分布。海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 要是40K、87Rb和铀系元素,含量与区域地 理、水体交换等有关;淡水中天然放射性核 素含量与岩石、水文地质、大气交换等有关
不同核素放出的动能不同,一般在2~8MeV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
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技法,但穿透能力 小,只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β衰变
β衰变: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快速电子) 的过程,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
β衰变分为负β衰变(中子变质子)、正β衰 变(质子变中子)和电子俘获(核外电子)三种
通过核反应人工制造的核素的放射性称为 “人工放射性”。
226Ra
α4.589
60Co
β 0.306
γ0.188
α4.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γ 1.17 γ1.33
222Rn
60Ni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α衰变
α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82)自发 放出α粒子(4He)的过程 226Ra 222Rn + 4He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表示在电离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 作用时,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力辐射能量
大小的物理量 D dED dm
式中:D—吸收剂量,SI单位为J/kg ,专门 单位戈瑞,简称戈,符号Gy,1Gy=1J/kg
dED—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物质 的平均能量
第二节 环境中的放射性
2.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环境放射性来源于天然的和人为的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宇宙射线 包括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 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 与地球同寿,达到母体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 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 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可使其原子电离, 也能灼伤皮肤。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γ衰变
γ衰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γ衰变的能级跃迁不改变原子核的原子序和 原子质量数不发生变化,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某些不稳定核素经过α或β衰变后,能量仍 较高,可再经过γ衰变达到稳定态。
在室内空气中的分布: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
2.3 人体中的放射性核素及其危害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吸 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由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其吸收程度与 放射性核素的性质、状态有关:易溶性的吸 收较快,气溶胶吸收较慢;核素被肺泡粘膜 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
正常条件下,每年每人从环境中受到的放射 性辐射总剂量不超过2毫希沃特,其中一半 以上是天然放射性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人体受到放射性射线照射后,常会引起肌体 细胞分子、原子电离,使组织的的某些大分 子结构被破坏,如使蛋白质及核糖核酸、脱 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造成组织破坏
人体一次或在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照射,将引 起急性辐射损伤
大剂量外照射会严重伤害人体的各组织、器 官和系统
第三节 放射性防护标准
3.2 其他国家的辐射防护标准
参见p276,表 8-8 国外有关环境放射性 标准
第四节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