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春水玉”“秋山玉”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玉器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玉器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玉器知识点总结古玉时代的断定主要借助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琢磨时要有硬度高于玉的石英砂、石榴子砂或金刚砂,俗称为解玉砂。

目前世界公认的古代玉器制作中心除中国外,还有以“印地安玉器”出名的中美洲和以“毛利人玉器”出名的新西兰。

现代矿物学和工艺美术学界将古玉分为宝石、玉石和彩石三类。

玉色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内部的微量金属含量不同而造成的。

软玉因含铁故呈绿色或褐色的较多。

硬玉多含铬故呈翠绿色最多。

岫岩玉,色调以绿为主。

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地区,又称独山玉。

蓝田玉,产地今陕西蓝田,古今均甚有名,是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与岫岩玉近似。

密县玉,产于河南密县以西10余公里的助泉寺。

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又称肃州玉,为蛇纹石一种。

浙川玉,产于河南浙川,经鉴定其成份主要是硅锰的绿泥石岩。

仿石玉就是通过模仿古代玉器或其它器物而加工碾琢的玉器。

仿制古玉最关键的技术是做旧,包括致残和染色两部分。

仿古玉中,染色又称烧古、染玉、仿沁、提油,多采用烤色的技术来仿制土沁。

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东北地区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

太湖流域是我国古代玉器的又一孕育地,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第三、四层就发现有青色和淡黄色玉料及莹石制作的4玦、4件璜和12件项饰。

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的兴隆文化遗址,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位于墓主人耳旁两件制作精美的玉玦,这也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玉器之一。

距今6000-5500年的崧泽文化,崧泽古玉泽多呈碧绿色,坚硬细腻,是太湖地区发现最早的真玉(即今矿物学上认定的软玉)。

距今约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器大多为装饰品,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主,典型器物有玉龙、玉兽形器。

东北地区的玉器在距今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发展到顶峰。

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其时代为距今4500年左右,约相当大汶口文化中期,展示出一幅江淮地区原始居民的形象。

玉雕与玉器-模拟题

玉雕与玉器-模拟题

《玉雕与玉器》模拟题一.单选题1.行政执法程序的特征不包括()A.法定性B.程序性C.效率性D.规范性[答案]:D1.战国的玉料,90%以上均用自殷商始出现的()A.软玉B.昆仑山玉C.岫玉D.翡翠[答案]:B2.现存放于北京北海团城上的大玉瓮,即渎山大玉海,是()的代表作.A.元代B.明代C.清代D.民国[答案]:A3.翡翠的质量评价主要从颜色,结构()净度,切工和重量六个方面进行.A.透明度B.硬度C.解理D.折射率[答案]:A4.殷商时所用玉料主要为昆仑山产的()A.独山玉B.软玉C.和田玉D.蛇纹石玉[答案]:C5.殷商时期最早器皿玉器为()A.玉觚B.玉鬲C.玉簋D.玉斝[答案]:B6.软玉的产地是()A.甘肃B.新疆C.辽宁D.吉林[答案]:B7.玛瑙是()A.天然宝石B.天然玉石C.单晶D.均质体[答案]:B8.一块绿色翡翠玉牌,天然色,裂隙中有胶充填这是()A.A货B.C货C.B货D.B+C货[答案]:C9.纤维状孔雀石一般呈()A.玻璃光泽B.丝绢光泽C.蜡状光泽D.油脂光泽[答案]:B10.岫玉的产地是()A.甘肃B.新疆C.辽宁D.河南[答案]:C11.玛瑙的主要成份()A.CO2B.SiO2C.Al2O3D.C[答案]:B12.()玉器是三代玉器的延续,有事转变过渡时期.A.秦汉C.春秋D.明清[答案]:A13.下列玉石属于石英质玉石的品种是()A.蛇纹石玉B.青金岩C.绿松石D.玉髓[答案]:D14.西汉玉琥制作承袭战国,但单体或()玉琥并不多见.A.圆雕B.镂雕C.多体D.变体[答案]:A15.清朝不但玉器数量多,作工精,且重器不少,以下不属于大型玉山的是()A.《大禹治水图》B.《秋山行旅图》C.《白玉桐荫侍女图饰》D.《丹台春晓图》[答案]:C16.杨伯达先生将清代玉器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玉器业空前繁荣,技艺成熟,成为清代玉器史的丰碑的时期是()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答案]:B17.油青种翡翠呈暗绿色是因为内部的Al3+主要被()替代A.Mn2+B.Fe3+C.Fe2+D.Cr3+[答案]:B18.翡翠中鲜艳的红色称为()A.翡B.翠D.绿翠[答案]:A19.C货翡翠出售时应标明()A.翡翠B.翡翠(处理)C.翡翠(优化)D.缅甸翡翠[答案]:B20.煤精是()的一个变种.A.石墨B.泥煤C.褐煤D.烟煤[答案]:C21.我国绿松石的主要产地是()A.湖北郧县B.河南焦作C.安徽铜陵D.广东阳春[答案]:A22.贵翠产于()A.辽宁B.贵州C.台湾D.广西[答案]:B23.葬玉的大量使用以及玉衣的盛行是()朝代玉器的一大特点.A.汉朝B.秦朝C.明清D.唐朝[答案]:A24.龙生九子中用来厌避火灾的是()A.蒲牢B.饕餮C.螭吻D.赑屃[答案]:C25.童子形象的玉雕图案中表现对爱情的憧憬的是()A.和合二仙B.翘盼福音C.善财童子D.百子百孙[答案]:A26.清代自()以后,缅甸国王便开始将翡翠作为贡品进贡中国.A.乾隆B.康熙C.慈禧D.道光[答案]:B27.独山玉中颜色均匀,白色,绿中带杂色,质地细腻,无杂质,无裂纹,块度在3kg以上者,称为()A.特级料B.一级料C.二级料D.三级料[答案]:C28.翡翠折射率点测法为()A.146B.156C.166D.176[答案]:C29.穿衣翡翠石经过什么处理的翡翠()A.浸酸B.染色C.充填D.镀膜[答案]:D30.翡翠的主要产地是()A.新疆B.泰国C.缅甸D.南非[答案]:C31.软玉的主要矿物成份是()A.硬玉B.透闪石C.石英D.蛇蚊石[答案]:B32.独山玉的产地()A.河南南阳B.辽宁岫岩C.贵州D.昆仑山[答案]:A33.绿松石是一种()盐.A.含水硅酸B.含水磷酸C.含水硼酸D.含水砷酸[答案]:B二.判断题1.唐以后有腰横玉带的制度,其中高品官用金玉,中低品官用银,铜,铁,石带板.[答案]:T2.隋唐玉器形体夸张,气韵生动,出现金镶玉,金玉互衬托等的玉器形制.[答案]:T3.明代是玉器造型和纹饰综合发展时期,各种深浅浮雕,圆雕和镂雕都很有特色,最有特点的是平浅刻和镂空技术.[答案]:F4.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德也.[答案]:F5.按明代曹昭说法,古玉有血玉(红如血者),尸古,黑漆古,渠古,甄古等五种三次色以及土古. [答案]:F6.游丝毛雕是汉代特有之刀法,指线条织细如丝,作断游动状.[答案]:T7.染色翡翠在滤色镜下一定变红.[答案]:F8.欧泊具有典型的变彩效应.[答案]:T9.东陵石是硅酸盐集合体.[答案]:F10.蓝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透闪石.[答案]:F11.工艺上独山玉主要依据颜色划分品种,如白独玉,绿独玉,紫独玉,黄独玉等.[答案]:T12.独山玉颜色丰富,有30余种色调,颜色变化取决于结构特征.[答案]:F13.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痕迹称为孔钻痕.[答案]:F14.孔由两面钻成,外大内小,内部常留有错位造成的台阶痕,这种钻孔称为单面钻.[答案]:F15.玉器中凡属于原先琢制,但后来又经重新加工的器物,一般称之为改制件.[答案]:T16.改制件主要包括旧器改造,旧玉新琢以及后琢纹等.[答案]:T17.翡翠并非硬玉,而是以硬玉矿物为主,并伴有角闪石,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等的矿物集合体.[答案]:T18.翡翠为均质集合体,透明度好的翡翠在偏光镜下全亮.[答案]:F19.青金岩,玛瑙,紫牙乌是玉石.[答案]:F20.羊脂玉是蛇纹石玉的一种.[答案]:F21.中国新石器时代划分的三大玉文化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答案]:T22.红山文化形成于中国南部,萌芽于兴隆洼文化时期,到公元前3500年达到高峰.[答案]:F23.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被认为是东方玉器最有特点的作品,也是中国玉龙最早的形象. [答案]:F24.琮是良渚玉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答案]:T25.战国,汉代玉璜千变万化,纷繁华贵.璜体形式有镂空璜,连璜,附加纹饰璜,浮雕璜,龙首璜等,其品种之繁,数量之巨,纹饰之美为历朝之冠.[答案]:T26.汉代是玉器造型和纹饰综合发展时期,各种深浅浮雕,圆雕和镂雕都很有特色,最有特点的是平浅刻和镂空技术.[答案]:F27.孔雀石遇盐酸会起泡.[答案]:T28.密玉是一种石英质类玉石.[答案]:T29.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硬玉,属角闪石矿物族.[答案]:F30.火欧泊的著名产地是澳大利亚.[答案]:F三.填空题1.欧泊有许多品种,根据颜色归总起来有三大类,即(###),白欧泊,火欧泊.[答案]:黑欧泊2.综合"六瑞","文器"两组玉礼器,共有六种器类,其中(###),琮,圭,璜肯定地已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而璋,琥两种肯定在夏商周时陆续产生了.[答案]:璧;3.商代玉器若依用途结合器型分,计有(###)大类,其中实用工具器与形如工具的非实用器,武器与形如武器的仪仗器已开始走向衰落,有的已经消失.[答案]:八;4.翡翠一词中,所说"翡"指(###)"翠"是指绿色翡翠.[答案]:红色翡翠5.独山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石品种,因产于我国河南省独山而得名,其组成矿物较多,主要矿物是(###)和黝帘石.[答案]:斜长石6.当软玉中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呈白色,随着(###)对透闪石分子中Mg(锰)的类质同象替代,软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答案]:Fe(铁),7.中国治玉工艺的发展可划分为磨,琢阶段,(###),电动琢玉阶段三个阶段.[答案]:人工琢玉阶段8.新石器时期的治玉,主要采用了(###),磨玉,琢玉等项技术,玉器的加工常采用开料,钻孔,镂空,琢纹等一些技术.[答案]:线割9.玉器按用途分,主要分为(###),配饰,实用器具和葬玉等四大类.[答案]:礼器10.四种玉剑饰物分别为(###),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答案]:玉剑首11.战国玉器的纹饰变化最为突出,以(###)纹饰为主.体现纹饰变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玉璧.[答案]:浮雕12.葬玉的大量使用以及玉衣的盛行是(###)朝代玉器的一大特点.[答案]:汉13.中国几千年来是软玉的著名产出国之一,产地主要有(###),四川,台湾,等地,新疆的软玉产于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三大地区.[答案]:新疆14.陆子冈是宋和明代最知名的匠师,其作品多有(###);子刚;子刚制三种落款.[答案]:子冈15.古代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通常分为(###),设计,琢磨,抛光,过蜡,这五道工序,以设计,雕磨最为复杂.[答案]:选材16.玉器上的线条大致可分为三种:(###)(凹线),阳线(凸线),组合线条.[答案]:阴线17.琮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答案]:良渚玉18.(###),商,西周是中国玉器的基础和繁荣时代.[答案]:夏19.宋代是玉器造型和纹饰综合发展时期,各种深浅浮雕,圆雕和镂雕都很有特色,最有特点的是(###),镂空技术.[答案]:平浅刻20.从宋至明清时期,(###),苏州一直是玉器业最兴旺的都市.[答案]:扬州21.翡翠主要矿物为(###),颜色主要有五种,分别为白色,绿色,紫色,黄-红色,黑色.[答案]:硬玉22.在夏,商,西周时,首次出现的(###),是商代及西周玉器用此饰纹法的先例,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臣"字纹23.山西侯马晋国发现盟誓玉圭,玉片,上写有盟誓内容,证明了玉用于(###),典庆,祭祀的实际情况.[答案]:仪礼24.根据物象厚度被压缩的不同,浮雕一般可分为(###),中浮雕和深浮雕三种.[答案]:浅浮雕四.名词解释1.翡翠中的"春带彩"[答案]:翡翠中一块原料上,紫色,绿色,白色相掺,紫,绿无形,有春花怒放之意.2.籽料[答案]:由原生软玉矿床或岩体经风化搬运至河流中堆积而成,磨圆度较好,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称为籽料.3."萝卜纹"[答案]:指田坑石和某些水坑石具有的特殊的条纹构造,存在于寿山石内部而非表面,若隐若现的纹理.4.薄意雕[答案]:薄意雕是寿山石最有特色的雕法,它比浅浮雕更浅,因雕刻层薄且富有画意,所以称薄意.5."汉八刀"[答案]:汉代的"汉八刀"指采用简练的线条进行刻划,刀法粗犷有力,刀刀见锋,刚劲挺拔,线条无丝毫崩裂状和刀痕之迹.6.俏色[答案]:俏色是一种重要的玉雕技艺,将原石鲜艳的颜色保留下来,并在所雕刻的题材中将其鲜艳之处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它成为整件玉器的抢眼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翡翠颜色的"福禄寿"[答案]:绿色,红色,紫色同时存在于一块翡翠上,象征吉祥如意,代表福禄寿三喜.8.翡翠的"水头"[答案]:翡翠的透明度称为翡翠的水头9.马来西亚玉[答案]:一种结构较细的染色石英岩.10."砂钉"[答案]:印章石内部具有的石英类矿物,硬度远远高于粘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琢磨,工艺上称之为砂钉.11.价值评估[答案]:价值评估是按照评估目的和期望用途,对一件玉器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工作.12.翡翠"B货"[答案]:翡翠B货是指一些带有翠绿颜色,但质地差,不透明,富含杂质的翡翠用强酸处理,溶出杂质,再用树脂等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翡翠,即漂白加充填处理翡翠;13.翡翠的"翠性"[答案]:硬玉具两组完全解理,在翡翠表面上表现为星点状闪光,也称为翠性.14.山料[答案]:原生软玉矿床的玉石,呈块状,棱角分明,称为山料.15.澳洲玉[答案]:一种含Ni的绿玉髓.16.春水玉与秋山玉[答案]:春水玉即是反应水草,天鹅和海东青捕猎场景的玉雕.秋山玉是描绘辽,金,元贵族秋天玉山林围猎的场面,采用镂雕工艺雕琢山,林,虎,鹿等自然画面,风格写实.17.葬玉[答案]:指专为丧葬,敛尸而制作的玉器,而不是指用于陪葬的生活玉器用品.18.翡翠"C货"[答案]:C货是指其颜色为人工染色的翡翠,即染色(炝色)翡翠;五.问答题1.玉手镯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答案]:手镯是手臂的装饰物,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的体现.并且手镯最初的出现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很大关系.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寓意.这种寓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手镯的材料不一,有石镯,骨镯,牙镯,玉镯等.其中玉镯形制变化较大,趋势大体是由粗到细,由有凸棱形到浑圆形,由光素的镯到有纹饰的镯.隋唐至宋代,妇女用玉镯装饰手臂已很普遍,又被称之为玉臂钏.唐宋以后,玉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造型有圆环形,串珠形,绞丝形,辫子形,竹子形等.2.翡翠的种,水,色分别有怎样的含义?[答案]:翡翠的种指其结构致密,细腻的程度,可以说是评价其质量优劣的根本,但关于种的分类却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种有玻璃种,冰种,糯化种,白地青种,花青种,油青种,芙蓉种,干青种,豆种,金丝种,马牙种,紫罗兰种等几十种之多,恰好应和了"千种玛瑙万种翠"的民间流传.翡翠的水指其透明度的高低,如果透明度高就称为水长或水头足,反之则称为水短或水头差.商业中,水的概念往往与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行话称为"种水",是质地与透明度的总称.翡翠的颜色还是可以根据他们的鲜艳程度与分布情况等分为三类,即颜色,皮色,底色.底色,专业上指背景色,行话也称为"靘色",主要是用其发音,一般来讲并不鲜艳,而是给人以朦胧温润之感.皮色,指翡翠原石外表皮的颜色,属次生色,多以红色,黄色及他们的过渡色为主.颜色,翡翠艳丽的各种色,可呈丝状,带状,片状等的形式分布.3.中国古代的"六瑞","六器"分别为什么?有何功用?[答案]:玉礼器即古人在祭祀,朝享或交聘等礼仪上使用的玉器,但并非所有在礼仪中用的玉器都是"礼玉","礼玉"是专指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这六种.《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毂璧,男执蒲璧"的说法.同书《典瑞》郑玄注云:"人执以见曰瑞,礼神曰器."按此说法,"六瑞"是不同等级的贵族用来表示身分地位的,"六器"是用来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4.玉扳指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答案]:玉扳指起源很早,在商代妇好墓就出土过斜筒状的实用扳指.战国,汉代,扳指已演化成鸡心佩,根据用途又名"玉韘",是取其射箭而用之意,这种鸡心佩东汉以后几近消失,明清之时又有仿制品.玉扳指在满清贵族中很是流行,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玉扳指非常精美,扳指外围多雕琢成浮雕纹饰,如狩猎图,丹凤朝阳,蝴蝶,有的雕有"古稀天子","万寿无疆"等字样,有的还琢有诗文,山水画等纹饰,还有多种不同材质制成的扳指成套使用.民间玉扳指很多,材质不同,有玛瑙,翡翠,珊瑚,水晶,琥珀等多种,以直筒素面居多.在清代很多扳指已不是专门的实用器,一般套在拇指上作佩饰使用,但佩饰扳指与实用扳指无多大区别.5.玉雕图案中的龙生九子分别为什么?[答案]: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睚眦,椒图,蚣蝮,饕餮,狻猊,狴犴,蒲牢,螭吻,赑屃.赑屃:也称龟趺.形似龟,好负重,也好文.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螭吻:喜欢东张西望,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掌管刑狱.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饕餮:形似狼,好饮食,典型的美食主义者,而且食量大到吞海吞鲸.蚣蝮: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椒图:形似螺蚌,面目狰狞,性情温顺,好闭口,有点自闭症.睚眦:相貌似豺,性情凶残易怒,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民间有成语"睚眦必报".6.玉器改制的含义及其主要种类有哪些?[答案]:玉器中凡属于原先琢制,但后来又经重新加工的器物,一般称之为改制件.改制件主要包括旧器改造,旧玉新琢以及后琢纹等.旧器改造:是较常见的现象.古玉在出土和流转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原因而致损伤,使原器失去整体面貌,同时或后人为加以利用,遂根据其遭破坏的程度大小,改制成为另一器物.这种改制品在清末民初时颇为流行.旧玉新琢:利用旧有的玉料,琢制成为新的器物.因其玉质甚古,易于伪冒旧器.后琢纹:在原有的旧器上另刻以新纹,新旧纹饰的时代风格不同.也有新纹仿冒旧纹风格的.。

“秋山玉”大全!

“秋山玉”大全!

“秋山玉”大全!契丹民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之上,向以狩猎、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

辽代建立后,王室仍沿旧习,随气候和水草变化四季游徙,进行以狩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并创制四时捺钵制度。

《辽史·营卫志》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大金国志·卷一一·熙宗孝成皇帝》载金皇统三年(1143年)七月,熙宗曾“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钵。

“捺钵”为契丹语,相当于汉语之“行在”。

“行在”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三是走在。

“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四时转徙。

设东南西北楼,皇帝一年四季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辽国的政治中心和最高统治者所在地,这也是辽立国以后政治管理的一大特色。

辽/秋山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灭辽后女真族建立金政权,承袭了契丹族旧俗,弋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虽没有四季皆外出巡游,但每年春秋两季的狩猎捺钵活动已成定制,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与“秋山”。

西藏出土/中亚神鹿回首望月/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金史》中记载,将有鹘攫天鹅图案的服饰称为“春水之饰”,将有虎鹿山林图案的服饰称为“秋山之饰”,故将此种玉器定名为“春水玉”和“秋山玉”。

金元/秋山玉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水秋山玉是辽金元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与传统题材大相径庭,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特征。

作为当时期最重要的玉器佳作,既反映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又体现出中国玉雕技术新工艺、新题材、新风尚,在中国玉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秋山玉”金元/立鹿纹饰件/国家博物馆藏“秋山”是指秋季辽金皇室贵族在北方的山林中狩猎熊、虎、鹿等猛兽。

金元/青玉俏色山石卧虎摆件/国家博物馆藏每年初秋,皇帝都要入山纳凉,也是皇帝带领群臣和兵士参加的大型狩猎活动和仪式,猎杀的第一个动物要进行祭礼。

“春水”“秋山”玉研究

“春水”“秋山”玉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的习俗,还没形成系统的用玉传统,可直到辽金元时期由于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而不仅爱玉、崇玉、大量使用玉器,并创造出了具本民族特色的玉器。

特别是把北方游牧民族的“捺钵”活动内容雕刻在玉器上,成为这个时期最为经典的玉器题材,被称为“春水”“秋山”玉。

“春水”“秋山”玉在中国玉器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本文以考古发掘和馆藏的玉器为根据,对“春水”“秋山”玉做初步探索研究。

具体而言,首先对考古发掘、发现的玉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次结合历史文献,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探析“春水”“秋山”玉产生的历史深层原因。

其次,根据出土或馆藏的玉器对“春水"“秋山”玉进行类型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春水”‘‘秋山”玉的工艺特色。

最后对论述了“春水”“秋山”玉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春水”玉,“秋山”玉,捺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一、序言……………………………………………………………………………..i一、序舌……………………………………………………………………………………………………….1(一)“春水”“秋山”玉的历史范畴……………………………….1(二)考古重要发现及研究现状…………………………………….1(三)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5(四)研究方法……………………………………………………….6二:“春水”“秋山”玉产生的历史条件…………………………….7(一)“春水”“秋山”玉概念…………………………………….7(二)“春水”“秋山”玉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71本文中北方游牧民族的定界…………………………………72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73“捺钵"制度及其内容……...……………………………….~4“春水”“秋山”玉与“捺钵”……………………………12三、“春水”“秋山”玉的类型………….j………………………….16(一)带饰……………………………………………………………16(三)帽顶……………………………………………………………21_(四)其他……………………………………………………………22四、“春水”“秋山”玉的工艺特色…………………………………25(一)材质……………………………………………………………25(二)制作工艺………………………………………………………25一、序论一、序论(一)“春水”“秋山”玉的历史范畴中国玉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浅谈中古春水玉器

浅谈中古春水玉器

浅谈中古春水玉器
辽金时期,北方契丹、女真民族的帝王都有不同季节游牧渔猎的习俗,以这种春、秋捕猎为题材的玉器被称作“春水秋山”玉。

春水玉主要表现用猎鹰捕捉天鹅的情景,秋山玉则多以虎、鹿、熊和柞树象征山林间的狩猎活动。

元代蒙古族的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亦不乏这类题材的创作。

辽代架鹘童子,圆雕立童,头顶留一条发,系带。

穿左衽窄袖袍,腰背系绦,佩刀,已残缺。

双手置于胸前,右腕架一只鹘。

鹘即隼,又名海东青,是一种体型较小但敏捷凶猛的鹰,善于袭击天鹅、大雁等鸟类。

辽金元时期,皇室贵族盛行驯养鹘来助猎。

这种玉雕造型较为少见。

辽金鹘啄天鹅纹刺鹅锥柄,刺鹅锥是辽金春季狩猎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当驯养的鹘捕捉住天鹅飞降地面时,随从们迅速围上,用刺鹅锥将天鹅刺死。

锥柄上方单面镂雕一只天鹅正惊恐的飞行于花丛,上方一只凶猛的鹘穷追不舍,伺机捕捉。

辽金鹘啄鹅绦环,圆形高浮雕、镂雕鹘捉天鹅图案。

天鹅体型肥硕,曲颈仰天悲鸣,正在拼命挣扎,鹘身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有力的抓住天鹅头部,短喙锐利的伸向鹅的颅颈。

这种只雕刻鹘、鹅而没有花草杂饰的造型是早期春水玉特征,圆环至元代则演变为椭圆形。

来看下元代的春水玉
图拍的有点烂了,我一定要换个好手机来拍图哈哈
好了就欣赏到这吧,感谢您对玉言雅舍的关注与关爱!。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与文化考试题目及答案一览一、名词解释1、玉币:古代用于朝聘或祭祀的瑞玉。

郑玄注:“玉币,诸侯享币也。

” 孙诒让正义:“金鹗云:…古者玉帛通谓之币,玉币即瑞玉也。

”2、玉琮:玉琮,后世又称“辋头”。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

其用途可能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也可能是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

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3、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4、玉组佩: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

此佩玉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汉代逐渐消亡。

5、玉握: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玉葬器之一。

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

6、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视为良渚文化。

二、问答题:1.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答:玉文化是我国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古人说,“玉,石之美者也。

”玉的致密坚硬,滑润光莹,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使玉从众多石头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国石,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君子一起来。

在夏商周,人们迷信神鬼,而玉由于美丽和他温润的特性,被人认为是天地的精华,可以用来避邪而被大量用作护身避邪的佩饰。

而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勃兴,神鬼文化与先民生活渐行渐远,贵族士卿崇尚“观物比德”。

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所以标榜“君子如玉”。

玉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评人物的道德标准。

2008年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真题-玉石器

2008年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真题-玉石器

2007年《玉石器基础知识试题A》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按地质矿物学界对玉的界定,玉有硬玉、软玉之分。

硬玉主要指,产于缅甸;软玉主要指、、独玉、等。

2、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距今5300-4200年的原始文化,他的代表性器物有、等。

红山文化是辽宁西辽河地区距今5000年前后的原始文化,它的代表性器物有、等。

3、用玉作为剑上的装饰物称玉剑饰,有、、、四种。

四种装饰物同时装饰于一支剑上的,称作。

4、“玉不琢、不成器”。

琢玉的主要过程有、开料、、土坯、细琢、、抛光。

5、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

6、《周礼》中记载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这其中“六器”分别指的是璧、、圭、璋、璜、。

7、元代对大型玉器的制琢有许多代表性的实物,现存北京北海的,是此时期最具杰出成就的器物。

渎山大玉海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单项或多项选择)1、玉带钩是服饰用玉之一,它最早的出现和使用是在()A、元代B、明代C、新石器时代D、战国时代2、所谓“汉八刀”的技法是指一种雕工简练、粗犷的琢玉工艺,它的代表性器物有()。

A、玉翁仲B、玉握C、玉蝉D、玉佩3、玉带饰是服饰用玉之一,它开始起用于()。

A、北朝B、唐代C、明代D、清代4、春水、秋山题材的玉饰是少数民族春秋二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见于()。

A、唐代B、辽代C、明代D、清代5、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苏州专诸巷的著名玉工有()。

A、鲍天成B、朱碧山C、陆子冈D、贾铨6、清代中期,痕都斯坦玉器对内地影响很大,其玉器称为西蕃作,主要产生于()。

A、俄罗斯B、伊朗C、印巴克什米尔地区D、罗马7、清代中期的雕玉工艺是历史鼎盛时期,原因之一是当时国力强盛,尤其是乾隆平定新疆,出产于新疆的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进贡清廷,平定新疆是在()。

A、乾隆24年 B乾隆25年 C、乾隆50年以后 D、乾隆30年8、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作者:典藏部张琴 2012-11-13 16:12 星期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2012-11-06 张润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0期【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实物的分析,并结合文献记载,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辽、金、元时期春水、秋山玉器的种类、纹饰、用途以及制作工艺和玉料产地等相关问题。

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充满了草原风情和艺术气息,展现出其独特的渔猎捺钵文化。

春水、秋山玉器的使用者多为皇室成员及贵族,是身份的重要标志。

玉料产地,大多来自我国新疆和田地区。

【关键词】辽金元?捺钵?春水玉?秋山玉?玉器一引?言2010年初,国家文物局将原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所藏的40余万件文物调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其中玉器有8万余件。

2011年初,笔者参加了玉器的点交入库工作。

在这些传世玉器中,包括近百余件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和秋山玉,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国内外文博机构的收藏量,在质量和种类上也是最好、最为丰富的。

笔者参与挑选出部分精品,在国博举办的《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中展出。

其精美的造型和纹饰,展现出独特的草原文化,非常珍贵,有些精品是第一次展出。

本文就辽、金、元时期春水、秋山玉器的种类、纹饰、用途以及制作工艺和玉料产地等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辽、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居住着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他们以放牧狩猎的游牧生活为主,并随着季节气候的四季变化随水草而迁徙。

在辽代逐渐形成了帝王春、夏、秋、冬“四时捺钵”的习俗。

辽代地理环境各殊,四时各异。

据《辽史·营卫志》记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

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玉器中的春水杂识

玉器中的春水杂识

玉器中的春水杂识作者:邹伟初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4期文:邹伟初诞生于我国历史上辽、金地区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源自于“春水之饰”和“秋山之饰”。

常见的是玉器正面琢有一只大雁在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引颈飞窜,以逃避头顶上的东海青的追杀。

还有的画面是东海青正在摆琢天鹅的头颅,而天鹅作奋力反抗、展翅跳窜的挣扎姿态。

专家曾考证这种海东青捕略天鹅构成图案主题的作品,表现的是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捺钵”、“春水”等弋猎生活的内容。

反映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春水”“秋山”玉在中华民族玉文化史上,少数民族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

大量的实物表明,在此之前,刻画逼真、造型准确的写实性玉雕作品并不多;多层镂空透雕以表现枝蔓交错层次丰富的玉器也只是此时才出现。

可谓“前不见古人”而“后以启来者”。

这种表现技法也影响至明清,为各类装饰工艺所采用。

透过出土和传世的“春水”“秋山”玉可以看见,辽、金、元等国的能工巧匠们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中华民族玉器雕刻艺术史上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水平的一个高峰。

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封建政权后,不仅在政治体制上吸收采用汉民族的做法,而且在舆服、器用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在逐步转向定居的过程中有所革新变化并取得很大的进步。

“春水玉”和“秋山玉”就是在这种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考察这一时期的玉器可以看到,辽、金三地的玉器中,实用性的制品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的生产占了玉器产能很大的比重。

契丹、女真以及后来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同汉族一样喜欢并大量使用和制作玉器。

辽、金服饰用玉之盛与中原的差别不大,皇帝公服则“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带,或衣红袄;臣僚亦幅巾,紫衣”。

皇后祭服“服络缝红袍,悬玉佩”(《辽史·仪卫志二》)。

常服中五品以上官员佩戴金、玉带;武官亦然(详见《辽史·仪卫志二》)。

1985 年由著名的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了一大批玉器,主要有玉带板、各种组合形佩饰及风字形玉砚、玉水孟等。

辽金春水玉与秋山玉佩饰

辽金春水玉与秋山玉佩饰
辽金皇族有狩猎的习俗, 每到春季,皇帝便带着海东青 去狩猎,用其来捕捉天鹅,秋 季则进入山林射虎杀鹿。玉器 界据此把春天的狩猎,带有海 东青捕天鹅、荷叶、水草、涌 浪、大雁组合图案的玉佩饰称 为春水玉。
把秋天的狩猎,以山石、树木、
虎、鹿组合为主题图案的玉佩饰称为 秋山玉。
春水玉、秋山玉题材造型自然, 各具形态,充满了山林和具体反映,极具民族特色,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辽金玉器从工艺上看,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制玉传统,因材 施艺,设计巧妙,加工精细,有 圆雕、镂雕、片雕、浅浮雕、巧 色等加工工艺和用阴刻线表达细 部特征的表现手法。
镂雕的技法非常之娴熟,一 般以多层镂雕为主。阴刻线的线 条宽细兼备,刚柔并济。
5
辽金 春水玉
6
辽金玉器中最具有代表
性,有着鲜明民族风格的是春 水秋山玉。
7
辽金 秋山玉
8
谢谢观看!
2
较有代表性地能反映出辽金玉器工艺成
就的应该是青、白玉制品。圆雕、片雕、浅浮 雕、镂雕、巧色等治玉工艺,以及借取阴线表 达细部的表现手法。
镂雕的技术非常之娴熟,一般多为单层镂 雕,双层或多层虽有,但存量较少,阴刻线的 风格和造型是明显受到唐、五代玉器传统的影 响而受宋玉影响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在北宋建 立时,辽金玉器已基本形成体系,所以宋玉的 风格很难再渗透进去了。
3
辽金玉器的阴刻线虽然是唐宋的延续,但线条宽细兼备,刚柔并济,
唐玉那种刚劲的短阴线基本不见了,工艺复杂,制作精细。
由于刀工技巧之 运用,线条的简约确 定,很多体积很小的 器物,蕴含着某种精 神力量,颇有小巧而 俊伟之美。有一些动 物造型玉器,体长在 几厘米之间,但仔细 观之却宏大雄奇,一 身遒健之气。

台北故宫博藏金代“春水”玉饰

台北故宫博藏金代“春水”玉饰

台北故宫博藏金代“春水”玉饰老鹰为什么抓天鹅?---台北故宫博藏金代“春水”玉饰今天,讲一件“春水玉饰”。

这件玉饰长7.61厘米,厚1.6厘米,宽7.14厘米。

整个器物略成圆形,材质为白玉,它的玉质十分温润,就好像是美人的肌肤一样。

“春水玉”“秋山玉”,这都是金代的代表作,而辽金时期,契丹族、女真族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捕鱼、狩猎占据了他们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一年之中,春秋两季都是相当重要的渔猎季节,它的地位就相当于农耕民族的春耕秋收。

而当时,这两季活动还兼备了极高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充分展示了当时游牧民族,人们的勇敢和才智。

按照时令,春天的捕鱼活动被称之为“春水”,秋天的狩猎活动则被称为“秋山”。

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自古都有驯鹰的习俗,就是老鹰。

驯养猎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春江水暖之时,猎人们就放飞是一种叫做“海东青”的猎鹰,让它去捕食天鹅或者大雁。

因为天鹅或大雁会吞食蚌类,蚌类的体内可能会含有珍珠,猎鹰抓住它们后,主人就会把鹅脑喂给鹰吃,然后划开鹅的嗉(sù)囊,寻找珍珠。

这件春水白玉带饰,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主题。

你看,上面有两只体态优美的天鹅,在海东青的追逐下,显得十分惊慌失措,上面那只还在回头张望,而下面那只头顶上方,就是比它体型小好几倍的海东青,它的两只爪子已经深深嵌入天鹅的颈脖子,它那尖尖的喙,好像正在激烈地撕啄着天鹅的头部,我们似乎能听见在千年前的天空中,传来天鹅无助的哀鸣,看到海东青的凶猛。

这件玉饰属于文房把玩、观赏之雅器,雕饰的画面反映了他们的民族生活特征。

金代玉饰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不单单只表现某一个单一的物体或者动物,而是与花鸟、鱼荷相辅相成,往往动静结合,表现出时令,还有周围环境的特点,极具生活气息。

你感受到了吗?。

何为“春水玉”何为“秋山玉”

何为“春水玉”何为“秋山玉”

何为“春水玉”何为“秋山玉”春水玉、秋山玉也称春水饰、秋山饰,是以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生活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常见于辽金元时期出土文物。

由此可知这两种玉是饰品,常见形制为牌子、挂件、发饰。

牌子形的其实是带板,装饰于腰带上,挂件形的则系挂在腰间肋下,或者器物手柄上,发饰形的则别在头上,和簪子差不多,所以春水玉、秋山玉形体都不大。

辽代春水原本是指每年由皇帝率领,群臣参加的发生在泺水的春蒐活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凿冰取鱼、海东青鹘捕鹅雁,是一种政治和娱乐融为一体的渔猎活动。

金代春水的原本含义是因受皇帝督导,群臣和士兵参与,已演化成独特而重要的祭礼仪式。

其目的在于女真人通过借海东青鹘捕鹅雁,来展现女真人在鹘的身上寄托他们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勇猛精神,寄托有一天能问鼎中原的雄心,表达的是一种民族气概和精神。

人们将表现辽金皇帝在春季到河边行猎时,用海东青鹘捕鹅雁的狩猎活动的玉雕作品称为“春水玉”。

一般作圆形或椭圆形,通体镂空高浮雕玉图画,图案为一只天鹅躲藏于茂密的水草芦苇荷花丛中,缩头缩脑,企图逃避海东青锐利的眼睛,上方有一只鹰鹘向鹅俯冲而下,作追逐状。

或雕刻一只鹰鹘的双爪已经按住天鹅头,欲食鹅脑,天鹅惊恐长鸣。

春水玉多描绘鹘攫天鹅的瞬间,鹘的凶悍,鹅的惊恐哀鸣,均有生动表现,整个打斗场面相当激烈,惊心动魄和淋漓尽致。

画面多加饰芦苇、水草、荷花、莲叶等纹饰,雕刻技法高超娴熟。

春水玉的艺术特色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场景激烈生动,气氛精心动魄,让人感受到春天顽强搏击的生命活力,体现出工匠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辽代秋山的实际含义是指每年由皇帝率领,群臣参加的发生在庆州诸山的秋狝活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射猎虎鹿熊,也是一种政治和娱乐融为一体的射猎活动。

金代秋山的实际含义,也因受皇帝督导,群臣和士兵参与,也已演化成独特而重要的祭礼仪式。

其主要目的在于操练军队,训练战士的胆魄和骑射能力,以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人们将表现辽金皇帝秋季到北方山林中射猎虎鹿熊等动物景象的玉雕作品称为“秋山玉”。

美不胜收!辽金春水秋山玉!大赏!

美不胜收!辽金春水秋山玉!大赏!

美不胜收!辽金春水秋山玉!大赏!千百年来,玉器以其温润细腻的质感、精美绝伦的雕工、滋养蓄“气”的功效,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有很多,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而其中,不可不提的一朵曾绚丽绽放的奇葩,就是独具魅力的春水秋山玉。

金青玉镂雕花鸟纹饰故宫博物院藏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有四时捺钵的传统,“春水”、“秋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

所谓“春水”,即于开春冰雪初泮(音盼,意为融解)之时,到河中凿冰捕鱼,纵海冬青擒捕天鹅;所谓“秋山”,即于深秋时节入山猎鹿、捕虎。

金至元「秋山」仕女焚香玉饰长8.5公分宽2.7公分高9.7公分台北故宫藏“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

“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

金白玉荷叶鹭鸶纹炉顶故宫博物院藏春水玉“春水玉”是以“海东青捕捉天鹅(雁)”为题材构图,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春捺钵生活的一类装饰用玉。

元玉荷鹭纹炉顶高5厘米,底径4.3-4.7厘米清宫旧藏春水玉通常采用镂雕来体现水禽、花草,风格写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春水玉整体造型多呈椭圆形,正面弧凸,并以多次镂空加饰阴线的手法雕出各种花鸟草虫等纹。

最常见的是,玉器正面琢有一只曲颈下伏的大雁躲藏在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上端有一只鸟(海东青)向雁俯冲下来,作追逐状。

还有面是海东青正在攫啄天鹅的头颅,而天鹅作奋力反抗、展翅跳窜的挣扎姿态。

背面是一椭圆形环,环上有穿孔,可供缀结佩戴。

金至元「春水」玉饰纵长7.4公分宽约5.0公分厚约1.2公分台北故宫藏金白玉透雕鹘鹅纹环故宫博物院藏金青玉镂雕鹘攫天鹅纹炉顶故宫博物院藏金/元玉雕春水纹带饰4.8 × 6.7 × 1.3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玉帽顶H 5.6 cm,W 4.5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金代白玉绶带鸟衔花佩直径6厘米厚约0.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金代青白玉折枝花卉纹佩长9厘米宽7.2厘米首都博物馆藏金代青玉龟巢荷叶佩长10厘米宽7厘米厚1.3厘米首都博物馆藏元代青白玉花鸟纹嵌饰长8厘米宽6.7厘米首都博物馆藏金带皮白玉海东青攫天鹅图带饰故宫博物院藏元至明「春水」玉带饰长5.3公分、宽1.6公分、高3.5公分台北故宫藏元透雕莲鹭纹玉炉顶高5cm,宽4.6cm上海博物馆藏金春水玉饰长8.8cm,宽3.6cm上海博物馆藏秋山玉“秋山”玉饰题材发端于辽,兴起于金,昌盛于元,明清仍存。

春水玉名词解释

春水玉名词解释

春水玉名词解释
春水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珠宝,也称为“春水翠玉”或“春水宝石”。

它通常是由翠玉和宝石组成的混合物,春水玉的名称来源于它春水般的流动感和翠玉的翠绿色。

春水玉的成因比较复杂,它可能由多种矿物质混合而成,包括翠玉、石英、玛瑙、玉髓等。

通常情况下,春水玉的质地比较细腻,颜色鲜艳,翠绿色明亮,富有层次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水玉是一种高档的珠宝,常常被用来装饰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庆祝活动。

春水玉的切割和打磨技术非常精湛,可以制成各种精美的首饰,如手镯、项链、耳环等。

除了作为珠宝之外,春水玉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传说中,春水玉能够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不过,目前关于春水玉的药用价值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春水玉是一种高档的珠宝和药用宝石,具有美丽的外观和药用价值。

它的成因和切割技术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马背民族春水秋山——马未都说收藏(七)

马背民族春水秋山——马未都说收藏(七)

马背民族春水秋山——马未都说收藏(七)马背民族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这一讲讲少数民族辽、金、元玉器,很明显,少数民族玉器深受汉文化玉器的影响。

我们的主流文化是汉文化,汉文化的特点是包容性强,渗透力强。

这个时期的前期,辽、金与当时的北宋、南宋及西夏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因此学界又有“后三国”之称。

直至元灭各国,统一天下。

一般来说,中华民族古代的生存状态分为农耕和游牧两种形式,过去一讲就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日本有学者称之为“骑马民族”。

相对游牧民族的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更准确一些。

骑马民族其实有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传统的游牧,居无定所;另外一种成熟得较迟——渔猎民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定居。

那么,辽的契丹、金的女真以及清的满族,应该属于渔猎民族;而蒙古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文字辽、宋、西夏、金、元时期,我国疆域内存在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许多今已消亡。

比如契丹文字,效仿汉字,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 年)始制契丹大字,随后又制了契丹小字。

大字类似汉字的方块字,大体是对汉字增减笔画后而成。

小字则采取拼音结构,类似朝鲜文,形似方块字。

奇特的是,汉字和契丹字都是辽的官方文字,这一点跟清政府的文字政策相同。

辽灭亡后,到了金朝明昌二年(公元1191 年),皇上下诏废除了契丹文字。

金代女真人是满人的祖先,女真文与满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但它们的语汇大部分相同。

女真文在金太祖天辅三年(公元1119 年)开始使用,它也有大字小字之分,明显模仿契丹文字。

其实,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都是模仿辽代。

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才慢慢消亡。

而满族人则是在明朝后期崛起的时候,仿照蒙古文创制了满文。

历史上认为西夏文字是李元吴自创的,当时在西夏境内流行使用。

西夏字也是仿照汉字的方块字,但字型比汉字繁复。

在西夏文的创字过程中,大量借用了汉语词汇。

李元吴曾非常强调使用本民族文字——西夏文,但一直不能抵御汉文字的强大,所以两种文字在西夏境内一直并行,直至西夏文延续到明朝灭亡。

春水秋山玉名词解释

春水秋山玉名词解释

春水秋山玉名词解释
春水秋山玉名词解释
春水,指的是春天的湖泊,江河,溪流,及450它们所形成的水体。

春水清澈
如鉴,反射出碧空如画的景色,真不愧是美中不足的无边绿洲。

让人流连忘返。

秋山,指的是秋季里,高山连绵,险峻,一望无垠,千山万崖,山势宏伟壮观。

海拔之高,映衬秋日的淡金景色,湖泊池塘泛着碧绿,或是秋水似玉,鲜艳多彩,让人望而生畏,叹为观止。

玉名词,指的是玉石,是一种天然的矿石,有较硬的结构,这种矿石在传统文
化里被赋予神圣的含义,代表着一定的灵性。

中国的玉雕,玉雕雕刻技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不仅有高超的艺术成就,还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

春水秋山,玉名词,传统文化里,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一个个水仙脱俗的
春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山又一山秋意抚今,动人心灵,让人思绪翻飞;玉的雕刻,玉的美貌,自然的美,催人仰望依恋,让人心旷神怡。

春水、秋山、玉名词,似乎让人急切的思寻这三者的结合,但更多的却是令人思考的机会,人们给予的另一种奇妙。

它们不仅是描绘了自然之美,更是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一种乐趣。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

“春水玉”和“秋山玉”的情怀辽金时期,契丹族与女真族的帝王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季的游猎活动,春季在冰雪消融、大地回暖时,到沼泽地带捕猎天鹅或大雁,秋季在冰雪封山前,深入山林猎取鹿、熊或虎等,契丹语称为“春捺钵”、“秋捺钵”,女真族灭辽后改称“春水”、“秋山”,因而,以反映这种草原民族特有的捕猎活动为题材内容的玉器,被分别称为“春水玉”、“秋山玉”。

“春水玉”表现的是用鹘(海东青)捕捉天鹅或大雁的场景,而“秋山玉”则以鹿、虎、熊、柞树、山石象征山林间的狩猎活动。

考古发掘迄今尚未发现辽代的“春水”和“秋山”题材玉器,北京房山金太祖世陵出土的“春水玉”和黑龙江绥滨县奥里米墓群出土的“秋山玉”(双鹿纹玉佩),则为金代“春水玉”和“秋山玉”的制作、使用与流行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从出土资料来看,金代“春水玉”和“秋山玉”突出题材重点,图案简约朴拙,如“春水玉”直接雕琢鹘紧紧攫住鹅首、啄食鹅脑的情景。

据此特征,考古学家把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鹘直接抓住鹅首的“春水玉”带板,定为金代的遗留物。

元代“春水玉”和“秋山玉”更为流行,并由北方草原向南方扩散。

器形除了平面镂雕的带板、绦环等,还出现了帽顶等立体化镂雕的作品,图案与情节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

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的“春水玉”带环,以多层镂雕的技法,表现一只惊慌失措的天鹅往水草深处躲藏,而凶猛的鹘居高临下正准备俯冲追逐,正是元代“春水玉”图案最典型的格式。

比之金代鹘攫鹅首的直截了当,元代“春水”图案因增加了水草等环境背景而显得更加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元代“秋山玉”数量远比“春水玉”少,而且与“春水玉”激昂紧张的强烈动感不同,“秋山玉”虽以山林虎鹿为主题,却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祥和气氛。

为了烘托北方山林的秋日景象,元代“秋山玉”多采用玉料红褐色的皮壳俏色来雕琢秋林红叶和虎、鹿的皮毛。

明清时期,“春水玉”仍十分流行,只是明代玉工已不了解“春水”、“秋山”的确切意义,因而“春水玉”中已无捕猎的主角鹘,逐渐演化为雁穿水草芦苇的题材,并传承至清代。

国家博物馆春水玉、秋山玉

国家博物馆春水玉、秋山玉

国家博物馆春水玉、秋山玉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而成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具有丰富的收藏,既有大量的考古发掘品,也有众多传世文物精品,特别是历史教科书史上的许多珍贵文物,均收藏于该馆。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并不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宋辽金元“春水玉”、“秋山玉”,弥足珍贵。

“春水玉”、“秋山玉”是宋、金、元代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玉器佳作,既反映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又体现出中国玉雕技术新工艺、新题材、新风尚,在中国玉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区,是最美的中国玉器。

1、什么是“春水玉”?契丹、女真族均是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

春水、秋山原为契丹族的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

所谓捺钵,即契丹族原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

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后,承袭了契丹旧俗,弋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与“秋山”。

金代“春水玉”,表现了女真族在春天有趣而又扣人心弦的狩猎娱乐活动。

其时早春三月,阳光融融,大地复苏,万木争春,皇帝率领官吏侍从外出狩猎,皇帝每到一处,侍从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槌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排立在河的两岸。

当时皇帝衣着入时,头戴披巾,腰系玉带,在上风巡视。

在有天鹅出入的地方,侍从举旗,探旗驰报,远海鸣鼓,鹅惊腾飞,一时围旗四起,将天鹅逼得走投无路。

皇室饲养的海东青神鸟,饲者恳求皇帝放之。

海东青擒鹅坠落,无力反击,靠近鹅的侍从,举锥剌鹅,取鹅脑以饲海东青。

随后,君臣各献果酒,举乐,更相酬酢,遍散其毛,弋猎网钩,春尽乃还。

别开生面的春水弋猎活动暂告结束。

常见的“春水玉”,表现的正是这一残忍的场面,通常是海东青攫天鹅图。

图写荷叶、莲花环生,水草伴生缠绕,海东青迅速奋起,雁鹅仓皇躲闪,一只很大的天鹅,颈猛窜到水草丛中,一只细小凶猛的海东青,直扑鹅头,欲吃鹅脑,惨不忍睹。

2、什么是秋山玉?女真族在春天举行规模空前的春水狩猎活动后,秋天还进行娱乐性秋山围猎活动。

生活气息浓厚的辽金玉

生活气息浓厚的辽金玉

生活气息浓厚的辽金玉生活气息浓厚的辽金玉镂雕芦荡白鹇白玉耳坠卖家说是耳坠,后来看了香盒和香囊,我更相信这几粒玉珠儿是小香囊。

生活在一望无际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有着爱美的天性。

在水源馈乏的大草原上,用香料驱掩异味无疑是个好办法。

卖家一共有两对,索性一起买来。

现在没人用作耳坠了,凑上西周龙纹珠和一黄玉珠编作一挂手串。

2.5厘米x1.1厘米雁穿莲塘青白玉香囊器型优美,工艺精湛,大小也适中。

既可用作香囊,也可用作佩饰件,真可谓一举两得。

5厘米x4.2厘米碧玉雁穿花香盒图案纹饰工艺和香囊如出一辙。

可见是同时期之物。

据说当时是盛放麝香的小香盒。

高3x厘米直径4.6厘米青白玉雁穿莲铊尾带板“腰带者,搢垂头于下,名曰铊尾,取顺下之意。

”宋辽玉带上的铊尾要比唐玉带上的铊尾长许多。

9.5厘米x4.6厘米白玉和墨玉炉顶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士作帽顶用,后元亡后,明清改作炉盖之把手,故称炉顶。

由于当时隐含身份等级,所以玉炉顶多见工艺精巧,玉质上乘者。

6.2厘米x4.1厘米4.2厘米x3.8厘米辽玉飞天辽玉飞天与宋飞天形制颇近,与唐飞天相比工艺纹饰要简陋许多形象也呆板了许多。

长4厘米附:春水秋山玉“春水秋山玉”是辽金玉的统称。

这时期玉器主要反映的是满族皇室的两大盛事——春围和秋围。

早在满族祖先契丹、女真统治的辽金时期,游牧出身的皇室就有春猎冬狩的习俗,契丹语和其后的满语都将狩猎称“打围”。

“春围”就是春季在水边河畔渔猎,“秋围”则指深秋时节在山里捕猎。

“春水秋山”中的春水款玉器与“春围”景象相对应,秋山款玉器则与“秋围”场景对应。

辽金皇室的“春围”往往在刚解冻的河畔进行,目的是用驯养的海东青捕获从南方返回的天鹅。

海东青是一种产于我国东北的猛禽,学名叫矛隼。

春围开始后,先由侍卫将正在湖畔栖息的天鹅惊起,天鹅飞高后,立即放出海东青,灵巧的海东青迅速追上笨拙的天鹅,用两爪擒住天鹅头,然后俯冲到地面按住不放。

此时皇帝策马赶到,杀死天鹅——春水玉雕琢的正是海东青啄住天鹅的场面。

春水玉的名词解释

春水玉的名词解释

春水玉的名词解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概念,即“春水玉”。

这个词汇由两个元素组成,即春水和玉。

这两个形容词本身都带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意象。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春水玉的名词解释,了解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刻内涵。

春水是崭新的活力和生机勃勃的象征。

它是由冰雪融化而成的,同时也是大地回暖的标志。

春水的色彩通常是清澈明亮的,宛如翠绿的宝石,在光线的照射下,闪烁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

春水是源于大自然的美,在山川河流中流淌,在湖泊和溪流里跳跃。

它代表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而玉,则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玉是一种珍贵而稳重的矿石,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玉被用来制作各种饰品和工艺品,如玉器、玉佩等。

它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高尚的美德和品格,也代表着荣耀和权力。

玉的质地如冰,光洁如明镜,色泽如虹,仿佛天地间孕育的至宝。

将春水和玉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春水玉这个概念。

春水玉代表了活力与稳重的完美结合,明快而雅致的气息。

春水玉是那种充满朝气和生命力的青春之美,它呼应着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春水玉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外表上的审美,它还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春水玉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追求高洁的品质和道德原则。

春水玉的意象激发着人们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

春水玉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美的追求。

春水玉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恩赐,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心灵美和人格魅力。

春水玉的理念引导着人们面对世界的变化和挑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心境。

在当今社会,春水玉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呼唤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真善美的坚守。

春水玉的精神鼓励着人们革新自我,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春水玉”“秋山玉”
春水玉、秋山玉也称春水饰、秋山饰,是以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生活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常见于辽金元时期出土文物。

由此可知这两种玉是饰品,常见形制为牌子、挂件、发饰。

牌子形的其实是带板,装饰于腰带上,挂件形的则系挂在腰间肋下,或者器物手柄上,发饰形的则别在头上,和簪子差不多,所以春水玉、秋山玉形体都不大。

辽代春水原本是指每年由皇帝率领,群臣参加的发生在泺水的春蒐活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凿冰取鱼、海东青鹘捕鹅雁,是一种政治和娱乐融为一体的渔猎活动。

金代春水的原本含义是因受皇帝督导,群臣和士兵参与,已演化成独特而重要的祭礼仪式。

其目的在于女真人通过借海东青鹘捕鹅雁,来展现女真人在鹘的身上寄托他们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勇猛精神,寄托有一天能问鼎中原的雄心,表达的是一种民族气概和精神。

人们将表现辽金皇帝在春季到河边行猎时,用海东青鹘捕鹅雁的狩猎活动的玉雕作品称为“春水玉”。

一般作圆形或椭圆形,通体镂空高浮雕玉图画,图案为一只天鹅躲藏于茂密的水草芦苇荷花丛中,缩头缩脑,企图逃避海东青锐利的眼睛,上方有一只鹰鹘向鹅俯冲而下,作追逐状。

或雕刻一只鹰鹘的双爪已经按住天鹅头,欲食鹅脑,天鹅惊恐长鸣。

春水玉多描绘鹘攫天鹅的瞬间,鹘的凶悍,鹅的惊恐哀鸣,均有生动表现,整个打斗场面相当激烈,惊心动魄和淋漓尽致。

画面多加饰芦苇、水草、荷花、莲叶等纹饰,雕刻技法高超娴熟。

春水玉的艺术特色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场景激烈生动,气氛精心动魄,让人感受到春天顽强搏击的生命活力,体现出工匠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辽代秋山的实际含义是指每年由皇帝率领,群臣参加的发生在庆州诸山的秋狝活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射猎虎鹿熊,也是一种政治和娱乐融为一体的射猎活动。

金代秋山的实际含义,也因受皇帝督导,群臣和士兵参与,也已演化成独特而重要的祭礼仪式。

其主要目的在于操练军队,训练战士的胆魄和骑射能力,以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人们将表现辽金皇帝秋季到北方山林中射猎虎鹿熊等动物景象的玉雕作品称为“秋山玉”。

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熊为主题的玉器,图案多为虎、鹿、熊、兔或其它动物,辅以山石、灵芝和柞树等,虎多作伏卧状,鹿多作回首站立或奔跑状。

秋山玉多表现为野兽或人与兽共处于山林之间、相安无事的场景。

玉多为带有黄褐色玉皮的白色子玉雕刻,也有部分羊脂玉。

采用巧作技法,保留玉皮的黄色,来表现出秋天树木和虎、鹿、熊金黄色的皮毛,将深秋北方草原天高地阔、禽兽驰骋的山林美景充分展现出来,是契丹、女真族弋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秋山玉的艺术特色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场景恬淡自然,气氛和谐共生,让人感受到秋天山林美景的无穷魅力,体现出工匠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春水玉和秋山玉反映了辽金元时期游牧民族狩猎的特殊场景,有浓厚的生活意趣。

构图巧妙,意境深远,淳朴自然,画面充满了令人回味的山水林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