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有顺序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化,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文采。
二、教学重点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学生创作对联,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目标诊测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 )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二)实施目标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
)③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主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
)(2)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
读对联,赏对联,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预设:化静为动,写出了傍晚洞庭湖上的壮丽景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妙趣横生。
小结:从炼字角度看,对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过渡:可见,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韵律特点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应用和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2.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领悟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分组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介绍对联的上下联、横批等要素。
3. 分析对联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经典对联,总结创作规律。
5.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分组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展示和评价:挑选优秀对联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对联,如春联、寿联、挽联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等地,了解对联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联创作: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提供系统的对联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对联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第一篇:《奇妙的对联》教案王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对联的特点;结合高考试题,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奇妙的对联》(板书)先看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很多对联,你品味一下,然后思考对联都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唐伯虎点秋香》视频约3分钟幻灯片打出: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看看暮暮朝朝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这些对联可谓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斗”,唐寅除了很好的借用它来反讽以外,同时还可以看出两人的才华,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对出来的对子真是工整巧妙,极尽讽刺,所以才会让这位自以为了不起的将军栽了跟头,最后落得个“口吐鲜血”的下场。
从刚才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对联能够满足文人之间的一种斗争,同时对联还可用于很多场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场合可以运用对联吗?学生:结婚、祝寿、悼念……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对联,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联分别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入门尽是弹冠者;去后应无搔首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右军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听指挥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以上各联体现的对联用于的场合分别是:春节、结婚、宾馆、理发、祝寿、鞋店、扇子店、保险公司、澡塘、图书馆师总结:对联可用于这些场合:结婚、祝寿、挽联、行业联、春节、各个景点的楹联等等。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第一章:认识对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汉语独特的文学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对联的起源:介绍对联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1.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生动展示。
分析对联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自主创作一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二章:对联的修辞手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2.2 教学内容对联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联创作中。
2.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三章:对联的意义和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2 教学内容对联的意义:对联在表达情感、寓意深远方面的作用。
对联的价值:对联在传承文化、丰富语言等方面的价值。
3.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创作一组有特殊意义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对联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创作出优秀的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4.2 教学内容对联的创作技巧:选词、对仗、意境等方面的技巧。
创作优秀对联的方法:如何构思、修改和完善对联。
4.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创作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优秀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5.2 教学内容对联的应用:节日、庆典、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没少看到过对联吧,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培养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如古代的桃符、春联等。
讲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介绍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基本要素。
3. 对联的应用讲解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装饰等。
举例说明对联在不同场合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编写对联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的运用。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结构。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并进行交流、评价。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编写对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举例说明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3. 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给出示例,分析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4. 练习编写对联: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注意运用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分组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题材自选,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__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学会编写对联,并能运用对联表达情感、描绘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掌握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2)运用对联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 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内在意境和韵律的把握;2.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案例、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对联,引导学生欣赏、思考;(2)学生分享对联欣赏的心得。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1)教师讲解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2)学生跟随教师总结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
3. 分析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1)教师分析对联的构思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在意境;(2)学生讨论、总结对联的创作方法。
4. 实践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编写对联;(2)学生现场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联,分享创作心得;(2)教师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创作方法。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编写一副对联,表达对家人的祝福或描绘家庭景象。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春联、挽联等;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对联在各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七、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看谁编写出的对联更具创意和意境;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评选出最佳对联作品。
八、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对联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等情感;2. 学生分享自己对对联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对联的构成规则。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对联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韵律的运用。
(2) 创意编写具有个性特色的对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对联的构成规则。
3.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平仄、韵律运用。
4. 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5. 分享展示:(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意和个性。
2. 学生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民间的应用和流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多参与对联创作活动,提高对联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编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对联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协作和讨论的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奇妙的对联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联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2.提前准备一些对联的创作素材,如名人名言、成语、诗句等;3.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对联的美学特点;2.分享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对联创新(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或诗句,并让学生组成对联;2.引导学生尝试采用语音、意象、韵律等创作技巧,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对联。
第三步:对联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对联表演;2.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对联、对口相声等形式;3.学生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四步:对联欣赏(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2.分析对联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内在美和趣味。
第五步:对联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或素材;2.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对联。
第六步:对联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创作的经验和技巧;2.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对联创作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3.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对联的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文学活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美学特点,引发了学生对对联创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创新对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表演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创作出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对联,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创作的品质,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创作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难点:对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创作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对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联示例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纸笔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结构、对仗、平仄等。
教师举例说明对联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要求。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析给出的对联示例。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对仗的技巧。
4.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的创作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对联的分类和应用,如春联、横幅等。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对联,如诗意对联、幽默对联等。
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对联文化,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掌握对联的节奏和韵律。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奇妙的对联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标题: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对联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奇妙的对联。
3.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1. 讲义、课件。
2. 对联的例子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引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对联,激发学生对对联主题的兴趣。
2. 出示对联的例子,带领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和美感。
Step 2 学习对联的定义和特点1. 通过讲解,给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对联的七言与五言形式,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规范和要求。
Step 3 探究对联的写作技巧1. 分析对联的常见写作技巧,如对仗、对称、谐音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技巧的具体运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经典对联的写作技巧。
3. 给学生设计一些对联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并互相交流、比较和评价。
Step 4 小组创作对联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对联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和尝试,推崇创新和个性。
3. 学生完成创作后,进行小组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5 总结和讨论1. 汇总学生的创作成果,从中选取一些优秀的对联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对联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加深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 作业布置1. 布置对联创作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几组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联创作比赛,提高对联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分析对联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对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组创作和展示,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作业布置中的对联创作比赛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参与度的好方式。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对联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程。
②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现形式。
③能够欣赏并理解对联的内涵和韵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联,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知识结构。
2.对联的基本表现形式。
3.欣赏对联的韵味与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对联的内涵。
2.如何根据韵味和音律判断对联的好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图片解析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学生欣赏以下几组对联,然后让学生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谷不分贵贱粗,六合只论是非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步:讲解1.对联的定义与来源。
对联是汉族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谓对联就是古代的联语、衬字、衬语等的统称。
对联源于古代简练的文体,起源较早,大约在唐朝。
兴盛于明代,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往来春秋之际,常要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气氛、增进友谊。
2.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联”的排列组合,即上联与下联联接紧密或衔里呼应。
在这种典型的排列形式中,上联与下联往往构成一组完整的意义,且上下联一般以四个字为一组。
3.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押韵字必须相同。
②词意相近相对。
③对上对下意境相协调,意思相关,意味深长。
④语言简练、形式规范、朗朗上口。
⑤对联还应具有富有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特色。
第三步: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下几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组,给出自己的理由。
1.“山居采菊人归去,天气晚来风起。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步:欣赏请学生欣赏课堂上提供的各种对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二、教学内容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2. 教师讲解对联的特点,包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等,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对联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介绍对联的起源,让学生知道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2. 教师讲解对联在唐宋时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对联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编写对联(10分钟)1. 教师示范编写对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2.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行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编写对联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否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在编写对联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对联的种类: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等。
《奇妙的对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对联的技巧和格式;3. 培养创造对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范例对联和对联题目;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由两句相对称的对仗句组成。
对联是中国人民独创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2. 探究教师给出几个范例对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构造对联,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对仗、对押和平仄等要素。
3. 演练教师给出一些对联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巧思和创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对联形式。
4.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让他们欣赏彼此的创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对联作品,并解释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5. 深化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对联技巧,如对仗、遣词造句和平仄等。
让学生理解对联需要考虑语言之美和形式之美的结合。
6.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行构思并写出一篇完整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自由发挥的乐趣。
7.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对联的特点和构造要素。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创作对联,培养对联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的对联家和对联作品,进一步拓宽对联的视野。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对联教学,学生了解到对联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培养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联的水平,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
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了解对联
1、什么是对联呢?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
“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对联的特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学生总结对联的第一个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是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袁世凯去世时,有人为他提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华民国万岁”,从规则上来看,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这是不规范的,可是这幅对联的不规范恰好暗含了一种寓意,你能看出来吗?师:这其实是暗示了对袁世凯的批评,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看下面三幅对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总结:词性相同
看下面一幅对联,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总结:结构相同
看下面三幅寿联,你觉得哪幅寿联最恰当?
(1)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3)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师总结:仄起平收
看下面三幅对联,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1)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总结:内容相关
课堂小结: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
(5)内容相关。
3、对联的种类:
行业分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语意分类: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三、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奇妙对联赏析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赏析】用比喻手法,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
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赏析】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
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赏析】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
下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
其中的数字掺进了乘法运算。
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2、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
字)、镶嵌、加减、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学生搜集对联欣赏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对联,在以前学过的一些古代诗文里,同学们平常都积累了哪些对联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牛刀小试显身手:评改、拟写对联
1、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
远看山有色,()。
自来自去梁上燕,()。
五岭逶迤腾细浪,()。
茫茫九派流中国,()。
画栋朝飞南浦云,()。
四海翻腾云水怒,()。
3、对联形式勉励学生珍惜学习生活
◆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才思敏捷数理化游刃有余出口成章政史地无所不知
4、同学们能不能用对联的形式也表达一下对恩师的深深敬意呢。
下面分学科给老师写对联,上句已经给出,请对下句:
语文老师: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数学老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英语老师:心比天高,教两国语言培桃李
志同海大,育一代栋梁兴中华
化学老师:氕氘氚,弘天地正气
钾钙镁,铸英雄本色
历史老师:小课堂,尽观古今中外
大世界,全看成败荣辱
音乐老师:高山流水,知音曲中觅
梅花三弄,贤师乐中寄
5、请同学们结合学校历史、发展现状给学校写一副对联。
课堂小结: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中,对联是一种浓缩的文学艺术。
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明显的节奏韵律,集中的反映人们的生活,抒发感情。
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好的诗歌。
最后送大家一副对联,以此共勉。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雄,题写金榜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