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

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

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框架结构建筑因其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灵活性,已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主流形式。

随之而来的地震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在地震发生时,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研究框架结构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摇摆墙这一新型抗震技术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框架结构与带有摇摆墙的新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揭示摇摆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的控制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在框架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详细介绍了摇摆墙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及施工要点,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摇摆墙在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摇摆墙抗震技术的认识,还为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推动建筑抗震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抗震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与危害地震作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其巨大的破坏力和不可预测性,对建筑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

地震波通过地壳传播到地表,引发建筑物的振动,这种振动如果超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其结构破坏,甚至整体倒塌。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震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丧失。

当强烈的地震波冲击建筑物时,其结构会产生大幅度的晃动,这种晃动会破坏结构的稳定性,使其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和外部荷载,导致建筑物坍塌。

地震还会引起建筑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会产生相对位移,导致结构变形,同时在应力集中的地方产生裂缝。

这些变形和裂缝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再者,地震会破坏建筑结构的连接节点。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并强调其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一、抗风设计1. 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风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自然力量,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压分布、风速、气流等。

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风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抗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整体稳定性: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以抵抗侧向风力的作用。

(2) 槽口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应采用疏风的槽口设计,减少风力对建筑等的作用。

(3) 风洞试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风洞试验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风设计方案。

二、抗震设计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破裂释放能量的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通过介质传播,对建筑物产生打击和摇晃。

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的韧性: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地震波的冲击和变形,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建筑物本身。

(2) 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等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地基处理: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采用升降变换地基或灌注桩等。

三、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实践1. 结构选择与材料选用在抗风与抗震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例如,在地震易发区,应选择更加柔韧的结构形式和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减少风力和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多个抗震设计方法,并对这些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high-rise building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the urban space, so the seismic design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umber of seismic design methods, and make comparison, for reference.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1.1 基于承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基于承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建立在静力分析的理论之上,以惯性力的形式来反映地震作用,并按弹性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大小、进行结构弹性位移验算,把结构构件的强度是否达到特定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失效的准则。

1.2 基于能量的结构抗震设计1.2.1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概述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理论是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对于结构的作用,概念明确,能够较好的反映地震动强度、频谱、持时对结构破坏的综合影响,从输入能量和耗散能量的角度捕捉到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历程。

由于能量分析的复杂性,基于能量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能实际运用到工程设计中的能量设计法至今还未完整的建立起来。

能量概念和破坏模型一直是抗震研究中的两个论题,特别是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的提出,又对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及性能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案研究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案研究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案研究摘要:众所周知,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与自然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日愈严重,自然生态也随着收到不利影响。

例如,由于环境破坏而引发的强烈的地震,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现代建筑领域抗震设计的不足。

因此,提高建筑行业抗震设计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针对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给出合理分析,希望为地震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对策引言:地震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但一旦有剧烈地震的话,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地震具有随机性与偶然性的特点,随着对大量的地震灾害进行分析研究,人们总结出来较多的丰富经验,并且人们对于地震的认识正在逐渐的加深。

并且针对当前的地震设计,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在正常的设计情况下,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结构在高于预期地震的情况下,建筑物不至于发生倒塌的现象出现。

但是,当前抗震设计的目标只是将生命放在第一要务,并没有过多考虑破坏力的控制上。

随着当前的形式发展要求,迫切的需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不断加强设计标准,从而提高抗震设计水平,进而保障建筑物不会受到地震的干扰,最终达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中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案研究进行简要探析。

1.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1.1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当前普遍现象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相关设计人员只会关注建筑物的整体实用性,极少或不考虑建筑的抗震设计环节。

尽管部分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有所认识,但是,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当中,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逐渐意识到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意识及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抗震设计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地震灾害的最小化。

1.2抗震设计结构缺乏合理性尽管部分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对抗震设计进行了特殊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与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与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与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体量的特殊性,地震对其安全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和常用的抗震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

一、抗震设计原理1.结构强度与刚度:高层建筑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引起的振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和使用功能来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地基条件评估:地基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其稳定性和承载力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地震灾害评估,以确定地基的条件和选择合适的抗震措施。

3.减震措施:为了降低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减震措施被广泛应用。

常见的减震措施包括负摆控制、摩擦阻尼器、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震动反应。

二、常用抗震技术1.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抗震技术。

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钢结构可以采用更轻的构件,减少建筑的自重,从而降低地震荷载。

2.混凝土剪力墙: 剪力墙是一种传统的高层建筑抗震技术。

通过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中设置混凝土墙体,起到增加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布置和使用功能来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

3.基础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将建筑与地面分离,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减少地震荷载传递到建筑上。

常见的基础隔震技术包括弹簧隔震、橡胶隔震和液体隔震等。

4.消能装置:消能装置通过吸收地震震动的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常用的消能装置有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5.桥梁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将桥梁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桥梁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可以借鉴其设计原理和技术,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方法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对于建筑和工程结构来说,抗震设计是其重要的设计要求之一。

本文将介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包括地震力分析、结构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结构体系的选型、抗震设计路径以及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内容。

首先,地震力分析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

地震力分析是通过对地震波的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构受到地震作用的力和位移,为后续的抗震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地震力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方法。

静力分析是一种简化方法,根据地震作用对结构产生的静力效应进行分析,适用于简单的结构;而动力分析则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在不同地震波谱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适用于复杂的结构。

在地震力分析中,需考虑地震波的地震动参数、结构的振型和频率等因素,以准确分析结构受力情况。

其次,结构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步骤。

结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抗震设防烈度、基本加速度、周期对应阻尼比等。

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震活动性和风险等级确定的,用来限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

基本加速度是指某一地点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的地震力的峰值加速度,用来反映地震波的强烈程度。

周期对应阻尼比是指结构振动周期和结构阻尼比之间的关系,用来描述结构的耗能特性。

确定结构抗震设计参数需要考虑地震的特点、地区的抗震需求和结构的性能要求。

第三,结构体系的选型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筋墙结构、筒状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经济性和施工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机制、地震性能目标和工程经济性等因素。

第四,抗震设计路径是指按照一定步骤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1.引言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因此,探索和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抗震设计原则抗震设计的关键是尽量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受到的力和变形,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主要原则如下:(1) 强度原则:结构的质量、强度和刚度应与地震的威力相适应,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力的影响。

(2) 整体一体化原则:建筑结构的每个部分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撕裂和局部破坏。

(3) 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应选择抗震性能好、刚性高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4) 预应力原则:通过预应力力学原理,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增加抗震能力。

(5) 分段防震原则:可以将建筑结构分为多个抗震构件,通过减小单元构件的重量和变形来提高抗震性能。

3.加固技术加固技术是对已有的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和加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1) 加设钢筋和混凝土:通过在已有结构中加设钢筋和混凝土,可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增加抗震能力。

(2) 钢板抗震加固:在既有结构的外表面加贴钢板,以增加其抗拉强度和抗震性能。

(3) 强化柱-梁节点:加强柱-梁节点的连接,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4) 悬挂加固:通过在结构上方加设悬挂墙体或加稳钢绳,以吸收地震产生的力和能量。

(5) 橡胶支承:在结构底部设置橡胶支承,以减小地震时结构受到的冲击力。

(6) 阻尼器:在结构中加入阻尼器,以减小地震产生的震动幅度。

4.国内外典型案例随着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北京的鸟巢体育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抗震性能,并通过加固措施,在地震中表现出色。

在日本,东京的高层建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简析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简析:一、抗震设计理念:1. 安全性优先:保证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安全承受,避免倒塌和结构破坏。

2. 弹性设计: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引入足够的弹性变形,使其能够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减小结构的刚度,进而减小地震反应力。

3. 结构韧性设计:引入足够的韧性,即能够在地震发生时,结构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

4. 动力设计:考虑建筑在地震动力响应时的整体性能,包括结构的周期、反应频率等。

5. 综合导向:将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的其他性能、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二、抗震设计方法:1. 建筑结构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用途等因素进行决策。

2. 建筑结构布局与形式:合理布置结构的主体和剪力墙等抗震构件,减小结构的不规则性,提高抗震能力。

3.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并根据地震反应,进行合理的截面设计和抗震构件的尺寸设计。

4. 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参数的确定,确定建筑地震设计的参数,如设计地震加速度、周期等。

5. 结构分析与计算:采用现代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动力反应分析等,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计算。

6. 建筑抗震加固:对于老旧建筑,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如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剪力墙加固等。

7. 抗震设计验算:对建筑抗震设计进行验算,确保设计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现代建筑幕墙设计中的结构抗震设计

现代建筑幕墙设计中的结构抗震设计

浅谈现代建筑幕墙设计中的结构抗震设计摘要: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中不承重的外围墙,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幕墙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建筑幕墙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幕墙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幕墙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建筑幕墙整体性能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幕墙设计中的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现代建筑;幕墙;结构;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5-0084-011 建筑幕墙概述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幕墙的结构抗震进行设计,首先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建筑幕墙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因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建筑幕墙的基本概念。

建筑幕墙主要指的是建筑物中不承重的外围墙,这种外围墙像幕布一样挂在建筑物中,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建筑幕墙。

建筑幕墙是一种不承受主体结构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

建筑外围墙是建筑物中的重要内容,它自身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也有直接影响。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幕墙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幕墙设计中幕墙抗震结构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实现科学地抗震结构设计有助于保证建筑幕墙质量并最终提升建筑幕墙的性能。

建筑幕墙根据其划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对建筑幕墙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密封形式来进行划分,可分为两种,封闭式幕墙和开放式幕墙。

另外一种是按照支撑结构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分为全玻璃式幕墙、单元式幕墙、构件式幕墙和智能呼吸式幕墙(又叫双层幕墙)。

我们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幕墙种类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的抗震结构设计。

建筑幕墙有其自身优点,在抗震结构设计前要充分掌握这些特点,在设计中要合理设计抗震结构以有利于建筑幕墙自身优点的发挥。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研究与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研究与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研究与优化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抗震性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对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研究和优化抗震性能成为了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一、抗震性能的研究1.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和行为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

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地震反应谱分析、时间历程分析和模态响应分析等。

2. 材料性能试验材料性能试验是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破坏机制和损伤特性进行试验,可以提供关于材料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抗震措施提供依据。

3. 多尺度模拟多尺度模拟是一种将宏观结构行为与微观材料性能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立多尺度模型,可以对结构的整体响应、局部破坏和材料性能进行综合研究,提高对抗震性能的认识,并优化结构设计。

二、抗震性能的优化1. 结构参数优化通过优化结构的几何形状、截面尺寸和材料参数等,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柱子的截面设计中,采用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增加柱子的受力性能,提高抗震能力。

2. 抗震措施优化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添加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钢结构等抗震构件,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减小地震荷载对结构造成的影响。

3. 结构材料优化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对于提高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例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和纤维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抗震性能,减少裂缝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研究与优化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动力学分析、材料性能试验和多尺度模拟等手段,可以深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参数优化、抗震措施优化和结构材料优化等方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抗震安全和建筑物稳定性的要求日益增加,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处理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加固处理引言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加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抗震能力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加固处理的方法与措施,包括钢材加固、混凝土加固、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加固、隔震加固和抗震支撑加固等。

1.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1.1 地震动力学基础地震动力学是研究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响应的学科。

在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考虑地震力的特点和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地震力包括地震加速度、地震速度和地震位移等参数,通过地震波响应分析来确定地震力的作用。

1.2 设计哲学与准则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哲学是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物能够保持弹性反应或在一定程度上的塑性变形,以降低地震力对结构的作用。

设计准则是基于地震破坏机理和建筑物性能的要求制定的可行性规定,如最大位移限制、风险分级、结构韧性和耐震性能等。

1.3 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设计参数是用于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关键参数。

常见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设计震级、控制层间位移差、地震分组和隔震设备设置等。

通过合理选取和设置这些参数,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2.1 钢结构设计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要注意以下要点:合理选择材料,选择高强度钢材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延性。

设计适当的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确保连接的刚度和强度。

采用适当的防屈曲和抗滑倾力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2.2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选取适当的混凝土等级和配筋率,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延性。

合理布置和设计梁、柱和板等结构构件,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研究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研究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然而,地震是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抗震设计和结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御地震力量并保持结构稳定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结构的振动和加强结构的刚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震波的频率、建筑物的质量、刚度和弹性模量等。

通过使用先进的分析模型和计算工具,工程师可以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行为,并相应地调整设计参数。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结构优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步骤。

结构优化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形状、材料和构件尺寸等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过程。

通过结构优化,可以减少结构的质量和振动,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从而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加载。

在进行结构优化时,工程师通常会使用数值模拟技术,如有限元分析和遗传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寻找最佳结构方案,并确定最佳设计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抗震性能。

现代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挑战性的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地点的地震烈度、土壤条件、建筑物类型等。

此外,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寿命。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工程师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如地震响应谱分析、三维有限元建模和优化算法等。

除了抗震设计和结构优化,高层建筑的安全评估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安全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安全性。

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和应力变化,并提供及时的报警和反馈。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建筑物的健康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结构优化是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抵御地震力量并保持结构稳定的关键步骤。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问题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问题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问题探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多,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越来越重要。

抗震设计不仅要防止建筑物倒塌破坏,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有效控制其破坏状态。

这就对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多级化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andtheincre aseofthehigh-risebuildings,structuralseismicanalysisandde sign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seismicdesignnotonlyneedt opreventthebuildingfromcollapsing,andalsotoeffectivelycon trolthedestructionstateaccordingtothepurposesandimportanc e,whichcallsformultiplerequirementstothetargetofseismicst ructure.keywords:buildingstructure;seismic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来,各国历次地震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灾害,通过总结大量的经验教训,促使结构抗震设计不断发展。

建筑抗震的实践表明,一个地震区建筑物,如果没有良好的建筑总体布置方案,单靠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的构造措施,在较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仍是难以取得建筑抗震的较好效果,甚至减轻不了建筑物的震害程度。

因此,只有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筑抗震设计水平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高度。

关于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分析

关于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分析
所以建筑物会 产生明显 的侧移 . 随建筑结 构的高度不 断曾加 , 结构 的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 结合 当前建 筑行业 的实际情况 . 笔
侧向位移迅速 增大 . 但该变形 要在一定 限度之 内. 这样 才能保证结 构 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3 . 1 合理布局地震外力能量的传递 吸收途径 这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第一 步 .通过这样的合理布局 , 能 1 . 2 地震荷载 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
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这样做 的 目的是为 了保证 在地震发生 的时候 . 梁、 柱 以及墙都能
2 .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中存 在 的 问题
2 . 1 抗震设防烈度较低 在结构设 计的时候需要按照强剪弱 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规 定 : “ 小震 证建筑钢筋结构 的延性和承载力 . 强柱弱梁 、 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进行 , 对柱截面的尺寸进行合理 的 ( 超越概率 6 3 %) 不坏 、 中震( 超越概率 1 0 % ) 可修 、 大震 ( 超越概率 2 % ) 不 弯 、 合理控制 柱的轴压 比. 严格按照构造配件 的要求 对节点的构造 倒” 现在许多专家学者提 出. 现行 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 已不能适应 控制 .
够达到抗震的标准 。建筑物的主体常常使 用的是钢筋结构 , 如果钢筋 结构 的延性和承载力较好的话 . 建筑物的抗震 能力较强 。 所 以, 为 了保
度” . 并主张 “ 建筑结 构设计 的安全度水平应该大 幅度提高 ” 。
提高节点的牢固性和抗震 能力 。 国情 的需要 .认为我 国 “ 取用 了可能 是世界上最低 的结构设计 安全 措施尤其需要加强 , 3 . 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 设置多道抗震 防线是十分必要的。也就 此外 . 有些建筑结构设 计人员对抗震 设计 的认识 不透 . 设计 过程

建筑物抗震施工工艺与结构设计

建筑物抗震施工工艺与结构设计

建筑物抗震施工工艺与结构设计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抗震施工工艺与结构设计在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施工工艺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物抗震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物抗震施工工艺1. 土壤处理在建筑物抗震施工中,土壤的稳定性是关键问题。

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根据土壤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不稳定的土壤,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桩或浅层处理等方法,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建筑物施工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应精确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此外,在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以消除气孔并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

3. 钢筋工程钢筋是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加工、焊接和安装。

钢筋的布置应合理,形成有效的受力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此外,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承载能力和延性。

4. 粘结剂应用粘结剂的选择和使用对建筑物抗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粘结剂包括水泥、胶黏剂等。

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合的粘结剂,并按照要求进行使用。

粘结剂的质量和粘结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1.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可以预测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受力情况,从而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

2. 结构系统选择不同的建筑物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系统来提高抗震性能。

常见的结构系统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桁架结构等。

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地震烈度和经济性等方面因素。

3. 抗震设计原则在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建筑物的重心应尽量集中,减小建筑物的结构不均匀性。

其次,建筑物的刚度要适中,既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能兼顾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施工方法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

建筑抗震施工方法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

建筑抗震施工方法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经常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抗震技术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建筑抗震施工方法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 结构设计阶段在建筑抗震施工中,结构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关键。

关于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素如下:1.1 基础设计: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基础是承受地面振动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地基类型、基础尺寸和深度。

1.2 结构材料的选择:抗震性能强的结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

常见的抗震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1.3 结构形式的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目前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1.4 结构连通性:建筑物内不同层次、不同构件之间的连通性也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连通性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提高其抗震能力。

2. 施工工艺阶段建筑抗震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和严格执行可以确保建筑物设计理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以下是在施工阶段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2.1 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确保配料比例准确、搅拌均匀,以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此外,还需要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和养护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2.2 结构连接:建筑物结构连接部位的施工需要特别关注。

结构连接件的质量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确保连接件的准确安装和强度合格是非常重要的。

2.3 预应力加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预应力加固设计和工艺,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预应力加固技术可以改变结构构件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机制,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4 质量控制:建筑抗震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包括材料检验、工艺操作规范、施工过程监控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设计工具。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地震活跃区,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只能对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响应进行分析,无法准确预测结构在超过弹性极限时的行为。

而非线性分析方法则可以考虑结构在大变形和破坏阶段的特性,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

目前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能量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模拟结构在不同负荷下的非线性响应,为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抗震设计方法是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抗震设计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首先,抗震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局和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通过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采用耗能减震与控制结构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

此外,对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结构,还可以采用被动控制技术,如钢铁阻尼器、摆锤等,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为验证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真实工程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例如,在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结构的地震性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类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模拟分析,比较不同抗震设计方法的效果,从而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策略。

五、结论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建筑与防震技术研究

现代建筑与防震技术研究

等次 生 灾 害 小 ,维 构 次生 内力 如 N A效 应 等几 何 非 线 性 问题 — 小 ,弹 塑性 稳 定 性 问题 不 突 出。 ( 抗 扭 刚度 大。 只 要布 置 2)
( 纯 框架 结 构 1)
框 架 结构 因为 其 空 间灵 活性 较 大 ,很
早 就被 应 用在 住宅 中。 它可 以组成 大开 问 ,充 分满 足建 筑布 置
上 的要 求 。钢 材 强度 高 刚度 大 , 当采 用 与钢 筋 混凝 土结 构相 同
的开 间和 进深 时 ,梁柱 的截 面将减 小 一 半左 右 ,增 加 了房 间 的 使 用面 积和 净 空 ,当 二者 截面 积相 同时 ,钢 框架 的 跨度增 加 很
多 ,扩大 房 间的采 光面 积 。
高 层 剪 力墙 结 构 体 系建 筑 中 ,剪 力墙 常需 开 有 排 列 情 况和 变形状 态 与其 所开 的洞 口
( 框 架一 力墙 2) 剪
该体 系是 以框 架体 系 为基 础 沿 其柱
大小 和 数量 有直 接 的关 系 。在 近似计 算 中 分 为整体 墙 、小 开 口
又 可 以承 担 重力荷 载 。
及简 体 是结 构 中抵抗 竖 向及 水 平荷 载 的基 本单 元 ,由它们 及其 变体 组成 了各种 结 构体 系 ,如 框架 结构 体 系 、框 架一 支撑 结构
体 系、框 架 一剪 力墙 体 系 、框 架一 筒体 结 构体 系 、交 错析 架 结
构体 系等 。
1高层 建 筑 剪 力墙 应 用 .
现 代 建筑 的特 点 是 高 层 建筑 很 多 ,而 剪 力 墙 发 挥很 大 的 作用 ,具 有 较好 的抗 震 性 。一般 来 说 ,剪 力墙 结构 是 用钢 筋 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结语

从当前 主要使用 和研究 的几种抗震设计方 法出发 , 对基于承载力 、 基于能量 、 基于损伤、 基 于位移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内容、 特点、 研究现 状和发展趋势进行 了概述 。目前基于承 载力的 抗震设计方法较之其他方法较为成熟,有了完 整的设计体系, 与传统结构设计做法近似、 易于 操作 ,但该方法还存在—些问题需要进一 步研 究调 整。 其他 几 种抗 震设计方法各 国 色 , 特 概念 原理清晰 ,分析及计算过程考虑到了基 于承载 力的设计方法 的一些不足 , 但分析方法复杂 、 对 普通设计者缺乏可操作性 ,距离实际工 程抗震
的意义 。 4基于损伤 的结构抗震设计
3基于能量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 于能量的抗震设 计理论是从能量 的角度 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对于结构的作用 , 概念明确 ,
分为三个水准: 一 第 水准对应抗震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就是在该状 态下结构的功能和使用应 不受影 响,这意味着结构和非结构构件都不会 发生需要修复的损伤。第二水准对应结构损伤
囡圈圜口囫圜
而 。
c t s

建 筑 技 术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 计 方法研 究
郭 华 - 江雄华 :
(、 1 江西 省德 安 县建 筑 设 计 室 , 西 德 安 30 0 2 江西省弋 阳县城 乡规划建设局 。 江 34 0 、 江西 弋阳 34 0 ) 34 0
摘 要 : 年来建 筑结构 的抗 震研 究有 了长足 进 步 , 近 多种 新 的抗震 设计 思路和 方去 涌现 出来 , 特 足基 亏 l能抗 震设 计思 想受到地 生 震工程界 的关 注。对 1前 主要使 用和研 究 的几种抗 震设计 方法 的主要 内容 、 1 t 特点 、 究现 状和发 展 趋势进 行 了概 述 . 研 关键词 : 载力抗震 设计 ; 移抗震 设计 ; 承 位 能量 抗震设 计 ; 伤抗震设 计 损
① 与传统 的结构设 计方法接近 , 于工程 便 设计人员 理解和操作 。 ② 基于承载力 的抗 震设计 以惯性力 的形 式来 反映地震作用 , 视结构为弹性体 系 , 以结构 固有 频率所对应 的最 大地震反应 为控制值 , 按 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 ③ 加速度反 应谱理论取用 的是整 个反 应 过 程中的最大值 ,不能给 出结构地震 反应的全 过程, 没有考虑地震动的持时特 性。 2 基于承载力结 构抗震设计方法 的研 究 5 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 设计法作为产生较早的 方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较之其他抗震设计 方法相对成熟。目 前加速度反应谱的短周期段 的精度已基本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研究主要关 注反应谱 的不合理 陛。 随着高层 、 超高层等长周 期结构的发展 , 对反应谱长周期的研究也逐渐
开展。
普遍认可 的结构破 坏状态 与能量控制参数的关 系表达式。 ④ 目前对 能量法 的研究 还局限在单 自由
度体系的分析当中, 加强对多 自由度体系地震 能量反应与单 自由度 体系反应的关系方面 进行 研究 。对能量方法得 以应用到复杂结构体系上 尽早实现与工 程实 际抗震 设计的结合有很重要
能够较好的反映地震动强度、 频谱、 持时对结构 破坏的综合影响 , 从输入能量和耗散能量 的角 度捕捉到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
历程。 由于能量分析的复杂性 , 基于能量的结构 控制极限状态 , 在该状态下结构中受力较充分 抗震设计方法还处在理 论研究 阶段 ,能实际运 的部位 已经进 入屈服后变形状态 。第三水准对 用到工程设计中的能量设计法 至今还未完整 的 应人在地震 中能够幸存的极 限状态 ,在这一极 建立起来 。能量概 念和破坏模型一直是抗震研 限状态下虽然容许结构出现不可修复的损伤 , 究 中的两个论题 , 特别是 目前基于性能 的抗震 但要求保持较好的整体性而不倒塌。 设计思路的提出 ,又对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及 2 2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性能的研究 提出了新的要求 。 在结构构件抗震力验算过程 中 , 设计地震 3 . 1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 的特点 作用力以单独的一项乘以荷载分项系数加入到 ① 基 于能量的抗震设计 方法从能 量的角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的作用效应计算 中。当 度考察地震对结构的作 用和结构 的损伤破坏的 以” 承 准则’ l 来考察抗震结构的安全水准时 , 相互关系 , 用地震输入 能量在结构 中的转化 、 耗 地震力则被视为一项’ ’ 荷载” 以相应地震作用 散来解释整个地震作用过程 , , 并 原理更加清晰简 分项系数的取值体现其对构件可靠性水准的影 洁 。 响。当以’ 咽计地 震力— 延性’ 合准则来综合权 联 ② 结 构地震反应 的能 量分析方法 以能量 衡抗震结构 的安全水准时 , 地震作用效应 和其 作为地震作用参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在地震 他荷载效应的组合效应起确定结构构件屈服水 地面运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性质及地震动三要素 准的作用 ( 、 幅值 频谱特性和持时 ) 对结构抗震性能影 响。 2 3结构地震作用降低系数 与抗震措施 ③ 能量分析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能够 现代抗震设计所采用的思路是 用相对 于设 求得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 , 使塑性 累计损伤 防烈度地震水准而言降低 了的地震作用参与组 对结构破坏的影响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来 ,对结 合来进行结构 的承载能力设 计,以使结构在较 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 低的地震作用时保持 弹性工作状态 ;在较大的 3 存在的问题 与今后的发展方 向 2 地震作用下 ,则引导结构 以合理的方式进入屈 ① 对 于设计地震作用的确定方式 , 以能量 服后反应状态 ,通过结构 的非弹性变形来抵御 谱的形式虽然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有待进一步 部分地震作用, 使结构在不同水准的地震作 深入堋究 。
设计应用尚需大量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古聿贤她 震工程学 . 地震出 1月 】 北京: 版社, o 2 6 0
[叶列平, 杰. 结构抗震设 计方法[. 2 ] 经 论 q第六届
全 国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0 2 20.

16 7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前 言
2 A基 于承载 _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特点 力
建 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以用不同的交量来 体现 , 体在抗震设计过程 中采用何种设计 变 量则要根据 结构 自 身类型 、 反应特性 地震 地震 破坏模式等因素综合考虑 。 据结 构抗震设 计 依 变量 的不 同对 结构 抗震设计方法 进行分类 , 大 致可分为基 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法 、基 于位 移 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能量的抗震设 计方法和 基于损伤的抗震设 汁方法 。目前我国抗震 设计 是一种 以承载力为主同时含有部分性能设计思 想的方法。 2基于承载力 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 , 建立在静力分析 理论之上 , 惯性力的形式来反映地震作用 , l 并 按弹性 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 用效应 的大小 、 进行结均 弹性 位移验算,把结构构件的强度是 否达 到特定的极限状态作 为结 构失效 的准则 。 基于承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现行规范 中 普遍应用的基于承载力并考虑结构延性的抗震 设计方法。 2 设防 目标 . 1 现代基 于承 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 目标大致
用下满足相应的设防水准要求。得出的基本规 律是 : 如果以结构始终保持弹性反应所需要的 设计地震作用为基准, 则对不论属于哪 特定 地震分区的结构而言, 其取用的设计地震作用 越低 , 结构在相同水准地震作用下达到 的屈服 后水平位移就越大,或者 位移延 性需求 就越 高。
② 结构地震反应L能茧分析还处于研究 阶 段, 能量反应分析 比较准确 的、 普遍采用 的是 动力时程分析法。 ③ 对 结构总耗 能在阻尼耗能与 非弹性变 形耗能之 间的分配 、非弹性变形能结构 内部层 间及构 件的耗能分布规律 的研究结果并不十分 明确。还没有建立起—个 比较符合实际并得到

位移角限值和总体位移限值。 核心思想是直接 通过控制结构的位移和层间位移水准来进行结 构抗震设计。 它是一种合理的、 定量的并且相对 简单的方法。 根据设计思路的不同, 基于位移的
结构抗震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 : 按延性系 数设计方法 、 能力谱法、 直接基 于位移 的设计方 法。 电 1 f仃之间的差别在于 : 直接位移法和控制延 性方法是依 据位移 目标进行结 构设计 的方法 , 而能力谱法则更多 的是一种位移验算方法。

近 年来 地震 害经 验和各 国学 者的研究 表 明: 由于地震是一种往 复运动 , 并且地震动持时 般 较短 ,因此地震作用 下的损伤不仅与最大 变形 有关 ,还与结构的低周疲劳效 应所造成的 累积损 伤有关 。用能够反映结构 的变形和累积 损伤效应 的损伤性能参数可 以 好地描述结构 更 的非弹性性能 , 通过选取适当的地震损伤模 型、 按照结构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允许值来进 行抗 震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由 此产生 了基于损 伤性 能的抗 震设计思想。采用基 于地震损伤理 论的损伤指数能够定量的描述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的倒塌破坏情况 ,而且损伤指数 物理意义明 确。 5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位移 的抗震 设计是指 :在一定水 准的 地震 作用下 ,以结构的位移响应 为 目 标设计结 构和构件 , 结构达到该水准地震作用下 的性 使 能要求。 其原理为按位移要求进行定量分析, 使 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满足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 的变形要求,即控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层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