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模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模型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9dcff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c.png)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它关乎着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经济增长并非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经济增长模型则为我们提供了解析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常见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创新和技术进步。
此外,教育和培训还能提高劳动者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二、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发现,科技进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并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资本积累的重要性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金融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于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和实物资产等领域,而金融资本积累则是指资金在金融市场的流动和配置。
适当的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拓展生产规模和改善生产条件,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四、市场开放与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放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市场的开放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技术的引进,增加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机会。
同时,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来实现资源和优势的互补,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国际贸易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经济增长模型1. 黑格尔模型黑格尔模型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黑格尔提出的,该模型认为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它假设经济发展会引起人口增长,而人口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2. 均衡增长模型均衡增长模型强调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平衡。
GDP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化关系模型
![GDP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化关系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5260c6df5335a8102d22011.png)
GDP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化关系模型摘要本文讨论了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化的关系问题.针对问题一: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有必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查找数据建立三者之间的基本回归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求解,结果见文中表1.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将模型进行改进求解结果见文中表2.对两个模型进行结果的检验和预测,通过分析对比两者的数据得出改进的模型拟合度更高,更符合实际.针对问题二:当经济中总产出、收入和就业连续6个月到一年有明显下降,经济出现普遍收缩时,标志着经济衰退,因此分别建立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及失业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预测2012年财政收入为103.7925千亿元,同比增长0.0506%,失业率为4.1026% ,同比增长0.0634%.由于0.0506%与0.0634%都是相当小的数字,财政收入和失业率的增幅均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明经济有衰退的迹象,只能说明经济涨幅不大.针对问题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个主要指标.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来衡量的,通过奥肯定律可以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的关系,进而得出国内生产总值是通过影响通货膨胀率及失业率对经济形势起决定性影响.针对问题四:建立关于人口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其求解结果见文中表7,可以看出人口数量不仅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系,而且与其自身前一年的人口数量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问题一各项经济指标均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将问题一进行推广建立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此外统计回归模型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类随机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对各个经济指标间关系的讨论,也可用于产品销售量的预测、教学评估、人口预测.关键词奥肯定律;统计回归模型;经济衰退;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一、问题重述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往往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亦无例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特别是近20年更是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统计局数据,1979-201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是9.9%;1991-2010年平均增速是10.5%;2001-2010年平均增速也是10.5%.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变得体量巨大、基数巨大.在2012年之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步呈上升趋势,而在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所放缓,这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相关联.请查找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给出如下四个问题的探讨:(1)通过一个或两个方面探讨2012年以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其经济变化的关系.(2)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放缓能否证明经济形势有衰退的迹象.(3)如何评价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形势的影响.(4)中国人口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无关系.二、问题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与我国经济及人口的变化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以下从四个方面作详细讨论.针对问题一: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否显著,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统计和检验的.通过查找1992-2011年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全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处理,建立统计回归模型,进而可以分析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针对问题二:当经济中总产出、收入和就业连续6个月到一年的明显下降,经济出现普遍收缩时,标志着经济衰退.因此对1992-2011年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及其与就业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率的回归模型,通过预测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就业率来判断当国内生产总值放缓时经济是否有衰退的迹象.针对问题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个主要指标.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来衡量的,由此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可以直接由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出.因此可以通过奥肯定律找出失业率与其增长率的函数关系,以此来判断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形势的影响.针对问题四:人口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当年的人口总量与最近三年的人口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关系,因此建立关于从1992年到2011年20年人口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得人口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三、基本假设1.数据以年为基准,不考虑一年内的波动和变化;2.数据均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值;3.所有数据均真实可靠.四、符号表示与名词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五、模型建立与求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人口问题也不容忽视,它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面通过对各问题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求解.文中所有数据见附表一.5.1 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模型基本回归模型 设第t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t G ,固定资产投资为t I ,进出口总额为t E ,t =1,…,n ( n =20).因变量t G 与自变量t I 和t E 的散点图见图1和图2.图1 t G 对t I 的散点图 图2 t G 对t E 的散点图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向上弯曲增长的趋势渐缓,图中曲线是用二次函数模型2012=+++t t t G I I βββε (1)拟合的(其中ε是随机误差).而图2中,当进出口总额增大时,国内生产总值向上弯曲增长的趋势加强,图中曲线仍是用二次函数模型2012=+++t t t G E E βββε (2)拟合的.综合上面的分析,结合(1)和(2)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2201234=+++++t t t t t G I E I E βββββε (3) 根据附表一的数据,对(3)利用matlab 统计工具箱求解(见附录程序一),得到回归系数的参数估计及其置信区间(置信水平=0.05α)、检验统计量2R ,F 和p 的结果见表1=0.9941R 表明t G 的99.41%可由(3)确定,F 值远远超过其检验的临界值,p远小于α,因而模型(3)从整体上看是可用的.将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代入(3),得到基本回归模型22=27.7677+0.9937+0.7844-0.00004-0.001t t t t t G I E I E (4)模型改进 从表面上看基本模型(4)的拟合度已经很高2=0.9941R ,但模型(4)中回归变量t I 和t E 对因变量t G 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中由于t I 和t E 均与t G 存在很大的依赖关系,因此t I 与t E 之间应存在着交互作用会对t G 产生影响.不妨简单地用t I 与t E 的乘积代表它们的交互作用,于是将(3)增加一项,得到22012345=++++++t t t t t t t G I E I E I E ββββββε (5)对(5)求解(见附录程序二) 得到回归系数的参数估计及其置信区间(置信水平=0.05α)、检验统计量2R ,F 和p 的结果见表2表2与表1的结果相比,=0.9961R 有所提高,说明(5)比(3)有所改进.并且,所有参数的置信区间,特别是t I 与t E 交互项系数5β的置信区间不包含零点,这就说明t I 与t E 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并对t G 产生影响.F 值也远远超过其检验的临界值,p 也远小于α,所以(5)比(3)更符合实际.将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代入(5),得到改进的回归模型22=17.6708+0.9993+1.2295-0.0138-0.0204+0.0316t t t t t t t G I E I E I E (6)结果分析及预测 从机理上看,对于经济规律作用下的时间序列数据,加入交互项的模型(6)更为合理.将模型(4)和模型(6)的计算值t G 与实际数据t G 的比较以及两个模型的残差t e (=-t t t e G G )表示在表3、图3和图4上.可以看出模型(6)更合适些.表3:模型(4)和模型(6)的计算值G 与残差et G (模型t G (模型48.2305 43.0398 60.2638 58.2552 65.5259 64.6390图3 模型(4),(6)的t G 与t G 图4 模型(4),(6)的t e(注:图3和图4中蓝色表示实际数据,绿色表示模型(4)计算出的数据,红色表示模型(6)计算出的数据)5.2 国内生产总值放缓与经济衰退关系模型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模型 设第t 年财政收入为t F ,画出因变量t F 与自变量t G 的散点图(t =1,…,n ( n =20)),并直接利用matlab 统计工具箱(CFTOOL 命令)拟合曲线见图5.图5 t F 与t G 的散点图 拟合函数的表达式为2012=+++t t t F G G βββε (7)其中(7)各参数的值及其置信区间见表4=0.9986R 表明t F 的99.86%可由(7)确定.RMES 为回归系统的拟合标准差,其越小说明曲线拟合的越好.表4显示 1.72RMES =,因此模型(7)是可用的.将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代入(7)得到2=-3.381+0.1638+0.0001346t t t F G G (8)查看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关于《2012年我国GDP 预测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知道预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8.5%.因此预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千亿元),将其代入(8)得到2012年财政收入为103.7925(千亿元).与2011年财政收入103.740(千亿元)相比,同比增长了0.0506%,因此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仍是增长的,只是增长幅度非常小而已.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的关系模型 设第t 年失业率为t U (t =1,…,20),画出因变量t U 与自变量t G 的散点图,并直接利用matlab 统计工具箱(CFTOOL 命令)拟合曲线见图6.图6 t U 与t G 的散点图拟合函数的表达式为222471582------036=+++t t t G G G t U eeeβββββββββε⎛⎫⎛⎫⎛⎫ ⎪ ⎪ ⎪⎝⎭⎝⎭⎝⎭(9)其中(9)中各参数的值及其置信区间见表5=0.9412R 表明t F 的94.12%可由(7)确定.0.2103RMES =,因此模型(7)是可用的.将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代入(7)得到222-41.48-19.41-38.83---8.21421.29 3.965=5.425+4.24-3.141t t t G G G t U eee⎛⎫⎛⎫⎛⎫ ⎪ ⎪ ⎪⎝⎭⎝⎭⎝⎭(10)将预计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千亿元)代入(8)得出2012年失业率为4.1026%,与2011年失业率4.1%相比,同比增长了0.0634%.因此2012年我国公失业率仍是增长的,只是增幅很小而已. 而经济衰退是指当经济中总产出、收入和就业连续6个月到一年的明显下降,经济中很多部门出现普遍收缩,则这种经济下降称为衰退. 0.0634%的增长是很微小的,因此可视为失业率基本没有变化.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得当GDP 增幅减小为8.5%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0.0506%,失业率同比增长了0.0634%.由于0.0506%与0.0634%都是相当小的数字,因此不能说明经济有衰退的迹象,只能说明经济涨幅不大. 5.3 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形势影响关系模型设第t 年经济状况指数为t 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t g ,失业变化率为t U ∆.通过奥肯定律:=-0.5(-2.25)t t U g ∆ 可以得出失业率t U 与t g 的关系为=-0.5(-2.25)t t U g dt ⎰ (11)又t λ受t g 及t U 的影响,设i a (i =1,2)分别表示t g 、t U 对t λ的权重,则12=+t t t a g a U λ (12) 由(11)和(12)可得t g 对经济形势影响的关系模型为12=+-0.5(-2.25)t t t a g a g dt λ⎰ (13)通过(13)可得国内生产总值通过对失业率的影响对经济形势起决定性影响. 5.4 中国人口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设第t 年人口总数为t P ,(t =1,…,n ( n =33)).数据(见附表二)借鉴计量经济学中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首先建立初始模型012132112233t t t t t t t t P G G G P P P ααααβββε-----=+++++++ (14)即当年的人口总量与最近三年的人口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关系,t ε为随机干扰项.查找近三十年我国人口总量(数据见附表一),利用matlab 进行求解得回归系数的参数估计及其置信区间(置信水平=0.05α)、检验统计量2R ,F 和p 的结果见表6=0.99995R 表明t P 的99.995%可由(14)确定,F 值远远超过其检验的临界值,p 远小于α,因而模型(3)从整体上看是可用的.检查参数的置信区间发现1α,2α,3α和3β的置信区间均包含零点,表明回归变量t G ,1t G -,2t G -和3t P -对t P 的影响不太显著.模型改进 由于每年P 和G 的值都分别与其前几年的值有关,且P 与G 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对1t G -,2t G -和3t P -逐项剔除后重新拟合并检查其2R ,F 和p 的值及各参数的置信区间,得到最终改进的模型0121t t t P G P βββ-=-+ (15) 求解(15)结果见表7=0.99979R 表明t P 的99.979%可由(15)确定有所提高,表7与表6的结果相比,所有参数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零点,F 值也远远超过其检验的临界值,p 也远小于α,所以(16)更符合实际.将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代入(15)得到1=3351.5-0.0015122+0.98296t t t P G P - (16)从(16)可以看出人口数量不仅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系,而且与其自身前一年的人口数量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结果分析及预测 将用模型(16)的计算值t P 与实际数据t P 的比较以及两个模型的残差t e (=-t t t e P P )表示在表8、图7上.图7 模型(16)'.'t P ,''t P o ,'*'t e表8和图7显示用模型(16)预计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量非常吻合,因此模型(16)更贴合实际.六、模型评价和推广模型的评价本文在正确查找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统计回归模型.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时,采用多种方法,对模型不断进行改进,使其愈来愈完善且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在此基础,对模型作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到一系列可靠而实用的信息.但由于时间紧迫以及数据量的不足,部分模型较为粗糙,需要进一步改进. 模型检验通过已有数据进行拟合与比较来检验模型,经检验证实建立的模型对原始数据有很高的拟合度,基本符合模型建立的初衷. 模型的推广推广一:由于各项经济指标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针对问题一可以采用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进行拟合,模型如下:01213212132112233t t t t t t t t t t G I I I E E E G G G ααααβββγγγε-------=++++++++++ 其中i α,i β和i γ为参数,0,1,2,3i =.推广二:统计回归模型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类随机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对各个经济指标间关系的讨论,也可用于产品销售量的预测、教学评估、人口预测等问题.参考文献[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1.1.[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 [3]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2-8-15.[4]陈锡康,祝坤福 王会娟.2012年我国GDP 预测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M]. 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1. [5]萨谬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6. 附录表一11。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facf5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2.png)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趋势。
经济增长模型是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它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古典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提出的。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力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驱动,通过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被视为主要的驱动力。
人口增长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从而带动生产力、投资和需求的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计算。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因素,如资本积累、创新和制度等,无法全面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因此,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逐渐被其他模型所取代。
二、新古典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古典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因素。
该模型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
通过增加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在新古典模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相对于古典模型来说更加综合全面,能够更好地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然而,该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如对制度因素的忽视以及对技术进步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探讨。
三、新古典合成新古典合成经济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模型的延伸和完善。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因素,还将制度因素和创新纳入考虑范围,更好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机制。
在新古典合成经济增长模型中,制度的作用被充分重视。
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15946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6.png)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和建立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常见的经济增长模型,包括凯恩斯模型、托宾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一、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这个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增加有效需求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凯恩斯模型中,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二、托宾模型托宾模型是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托宾的名字命名的,这个模型将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托宾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资本积累可以增加生产要素,两者的结合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在托宾模型中,政府可以通过科研投入和教育支持等政策来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模型新古典模型是经济学家索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个模型将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回报率。
新古典模型认为,人口增长可以带来劳动力增加,资本回报率的提高可以激励资本投资,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模型中,政府可以通过人口政策和投资环境改善等措施来促进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回报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以上是经济学中常见的经济增长模型的简要介绍。
这些模型都有其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增长的挑战。
当然,实际的经济增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模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经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全面分析和解释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模型和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口增长模型》课件
![《人口增长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1b6a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2.png)
周期性
人口增长呈现一定的周期 性,受经济、社会和政策 等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对 人口增长有直接影响。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和迁出人口的数量对 地区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 。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对生育、移民和 人口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 影响。
人口增长模型的分类
指数增长模型
01
通过模型模拟不同的人口政策效果, 为政府制定计划生育、移民政策等提 供科学依据。
分析人口变化原因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影响人口增长 的各种因素,如生育率、死亡率、移 民等。
02
人口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
人口增长的特性
01
02
03
连续性
人口增长是连续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
不确定性
人口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假设人口数量与时间 呈线性关系,即人口 数量随时间增长而呈 等比增加。
假设人口增长率是常 数,即不受时间、环 境等因素的影响。
模型建立
指数增长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N(t) = N_0 e^{rt}),其中 (N(t)) 表示在时 间 (t) 的人口数量,(N_0) 表示初始人口数量,(r) 表示人口增长率。
05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 )
模型假设
假设种群增长存在环境最大容 量,即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 大容量时,种群增长速度将减 缓。
假设种群增长受环境阻力影响 ,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增加 而降低。
假设种群增长是连续的过程, 不受时间步长限制。
模型建立
01
(N)((t)):种群数量
02
(K):环境最大容量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817b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5.png)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梁强;王文杰;徐袆琪【摘要】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起主导作用的关系究竟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制约,这也成为我国规划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本文即从二者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5页(P32-35,56)【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作者】梁强;王文杰;徐袆琪【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大连116025;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9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四类观点:(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勃斯鲁普认为人口增长可以刺激资本需求,产生明显的人口“推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麦多斯等认为:一切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都呈现出经济发展决定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特别是阻碍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口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性。
著名数理统计经济学家库滋涅茨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而言,没有显示出有统计意义的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是中性的。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并且着重强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
曹新等认为:从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方面,人口增长带来了就业和生活需求压力,加速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这主要因为人口增长引起了劳动的社会分工、合作以及新的生产领域的不断开发;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的地域增加,降低了基础设施的人均负担,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导致的生活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
东北三省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关系及影响机制
![东北三省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关系及影响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d56cc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一、引言东北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家高度重视东北经济复苏与产业转型,在政策引领下,东北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其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中仍居后位。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由此可见,深入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口规模,全面突破东北人口匮乏与经济落后问题尤为关键且刻不容缓。
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决好东北人口问题不仅有助于东北振兴,更涉及其与周边边境地区的合作发展,以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东北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异速关系,以促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与经济复苏。
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人口收缩、人口集聚、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多为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在研究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对生长速度关系上较为欠缺。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模型,分析其异速增长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及交互因子探测分析其影响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改善产业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理论支撑。
二、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区概况东北三省由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构东北三省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关系及影响机制◎郑旭雯〔内容提要〕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突破性发展,而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构建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增长模型,分析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的时空异速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其异速关系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整体上呈现东北、西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f06095f8c75fbfc67db262.png)
某某某学院毕业论文(2010 届)题目: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姓名:专业:学号:序号:指导教师:目录前言.................................................4页摘要.................................................5页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人口素质的基本理论………………………………………….6页(一)人口素质的基本概念…………………………………………6页(二) 对人口素质概念的认识…………………………………….6页二、河南省与广东省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7页(一)河南省……………………………………………………….7页(二)广东省……………………………………………………….9页三.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0页(一)对人口素质定量分析的研究………………………………10页(二)对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11页四.结论政策建议……………………………………………………12页(一)调整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2页(二)转变教育体系,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13页(三)发展成人教育,倡导终身教育………………………………....14页(四)身体素质方面………………………………………………..15页(五)文化素质方面………………………………………………..15页(六)劳动技能素质方面…………………………………………..15页结论……………………………………………………………….16页参考文献……………………………………………………………18页附录…………………………………………………………………19页前言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又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提高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发展的理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的理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ed38061ec3a87c24128c4c6.png)
N orthwest population西北人口36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战后的和平环境,把世界人口推向了快速增长的高峰。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超过60亿,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爆炸”更是令人忧虑不堪。
世界人口年均增加9000万,其中9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养活这些新增人口每年要花掉生产总值增长量的2/3,人口增长的重负已使发展中国家饱尝“人口膨胀”的苦果。
因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形成流派纷呈、见解各异的多种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
1.“人口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理论人口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理论的奠基人,当推马尔萨斯的系统研究。
他通过研究英格兰人口扩张存在的潜在影响,运用极其简单的数学推理,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关系,即经济趋势对人口行为的影响和人口趋势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马尔萨斯人口与经济趋势关系理论,并在考察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发现人口经过一段迅速增长期之后,总是伴随着一个下降时期,从而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生活标准提高可能刺激人口增长,但在固定的农业土地上劳动的收益递减,将会导致经济和人口的下降。
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颇具世界影响的理论流派。
1.1“人口增长导致经济贫困”理论”。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人口以年均2%的速度递增,增长速度达到了历史的颠峰。
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5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期坦和R·纳尔逊提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模型,认为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的关系,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人口增长一旦超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陷入一个低水平的均衡圈。
在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人口障碍理论,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越快,投资必定越高;若人口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必然陷入马尔萨斯所说的恶性循环制约经济发展的困境。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https://img.taocdn.com/s3/m/bd6db50e90c69ec3d5bb75de.png)
现代经济信息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然而随着另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贯彻实施,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越来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
我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了解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失衡是否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我国人口结构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国外的研究结果大多数表明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储蓄和投资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 Faruqee and Muhleisen,2002; Lindh and Malmberg,1999;直广雄川1971) ,只有少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均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Groezen 等,2005) 。
国内的研究国内对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胡鞍钢(2012)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口结构老龄化则会通过降低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毛毅,冯根福(2012)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确定,主要要看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储蓄率降低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谁更大。
(李阳,张楠,2011)对人口的控制应从着重于数来那个转向“数量和结构并举”。
国内外对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模型的解释,较少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更少。
因此,本文旨在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之上,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来对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和索洛增长模型( Solow growth model) 的基础之上引入人口抚养比、人力资本存量等人口结构变量,从理论角度推测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知识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质何在?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质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ef1c7e0f6edb6f1aff001f4e.png)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质何在?中国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是在“人多是负担”观念指导形成的,抛开这种理念之争,人口与经济、与资源环境之关系论证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讨论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随着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入,过去简单从人口数量或人口增长讨论对经济成长不利的观点渐渐淡出。
不过,作为常年在中国财经领域发言的叶檀女士如今却又老话重提,且做出了似是而非结论,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以她有影响的言论,可能会误导不少人甚至误导公共政策导向,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再次论证厘清。
亲爱的读者,我们注意到您在30天内连续阅读了5篇以上文章,如果您喜欢FT中文网,我们诚邀您登录访问或免费注册为FT中文网的会员。
一、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不同观点的交锋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得从马尔萨斯说起。
自其《人口论》诞生以来,有关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围绕着人口与发展的基本关系问题,如同我们已经提到的,存在着三派不同的观点,即悲观派、乐观派和中性派。
马尔萨斯是悲观派的代表。
人口悲观派倾向于强调人口规模、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负面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世界人口高速增长更有学者和学术机构如保罗?埃里奇、罗马俱乐部等不断地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机”、“增长极限”等警示人类,人口悲观论盛极一时。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为代表的乐观派发表了诸多学术著作,论述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另一位乐观派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盖尔.约翰逊.(D.Gale Johnson)指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约翰逊在研究包括中国人口在内的世界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之关系后得出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实际增长率的降低,即使在世界人口达到并超过了60亿之后也没有发生。
16 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
![16 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3025558eefdc8d376ee3291.png)
by Theodore W. Schultz ,the Lecture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 December 8, 1979
(一)人力资本定义
人力资本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这种 生产能力包括先天生就或与生俱来的部分,也包括 通过教育和培训等获得的部分。前者在不同国家、 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不大,差异最 大的是后者,即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对人力资本 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后者。
50
年
出 40
生
率
和 30
死
亡
率 ︵
20
︶
10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B类
出生率
第三阶段
A类 B类 死亡率 A类
0 1900年 1950年 1965年~1970年
未来
‰
图3:发展中国家人口过渡的开始
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下降的条件是从外部引进的,许多 医疗卫生设备、引水卫生设施、注射各种传染病疫苗、注意食品 卫生和食物构成,等等,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并且在短期内明 显降低人口死亡率,尤其是婴儿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选择,尤其是家庭妇女的选 择。生育选择与妇女受教育机会、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机会、 收入增长、老年社会保障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等等条件相关。促成 家庭和妇女选择低生育率的社会经济条件,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 能形成,这些条件是难以直接从外部引入的。
因此,如果不加干预,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低人口死亡 率、高人口出生率的发展状态中,高人口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一 个约束条件。。
(三)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者的意义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仿真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b62449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仿真人口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人口增长的趋势,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人口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的目的。
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人口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国家可以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其次,人口的增长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供需平衡。
此外,人口增长还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资源消耗、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模拟不同的人口增长情景,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变化,从而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此外,人口增长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比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中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建立相应的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的人口增长策略对未来人口数量的影响,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
建立中国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了解人口增长的规律和趋势,我们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
此外,人口增长模型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策略的效果,为未来的人口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仿真建立中国人口增长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了解人口增长的规律和趋势,我们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
此外,人口增长模型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策略的效果,为未来的人口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仿真本文旨在讨论选择合适的人口增长模型的标准和可用的模型选项。
选择标准在选择人口增长模型时,我们应考虑以下标准:可靠性:选择具有良好可靠性的模型,即该模型应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时间段内的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c48c5dd1f34693dbef3e24.png)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广发银行深圳分行 赵楠涛摘要: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焕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结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证明,中国在过去30多年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凸显,原有的充裕的低价劳动力资源已经不复存在。
本文以人口年龄结构的现实特征——人口老龄化为视角,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每年7%以上增速的重大成就,“中国模式”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因研究也愈发广泛、深入。
人口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也是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人口总量在世界总人口中的占比约达1/5,在数量和结构上产生了独特的优势,形成了“人口红利”。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上、社会上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持续加快的状态,中国的人口结构也表现出常态化、加速化的特点。
我国比较短的时间里便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过程存在较大的区别。
人口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劳动力资源,同时也通过商品服务流动、社会保障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二、文献综述学术界不乏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研究理论,其中关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亦较为深入细致。
多数研究结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人口结构的贡献度是一个关键要素,中国拥有“人口红利”。
蔡昉等(2005)以人口抚养比作为代理指标,选择1982年至200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测算,得出了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产生26.8%贡献度的结论。
胡鞍钢、刘胜龙、马振国(2012)揭示了人均GDP率受储蓄率影响,产生储蓄率因人口老龄化作用而降低影响经济增长的连锁反应。
OECD国家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OECD国家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05fe47e45c3b3567ec8b72.png)
假 定技 术进 步外 生 , 要 素投 入 的边 际 收益 递 减 , 若 各 国偏
好 和技术 不存 在大 的差 异从 而经济 增长 均衡 状态 相 同 , 则
济发展 的影 响是 非常 巨大 的 , 不 考虑这 些重 要 的历 史性 节
式( 3 ) 将人 均 产 出的增 长 分为 两个 部 分 , 一是 劳 动生 产 率 的增 长部 分 ; 另一 个是人 口结 构 的变动 部分 。根 据经 济理论 , 平 均产 出 y ( t ) 在 任一 时间段 £ 到t 的增 长率 g ,
欠发 达 国家 的经济会 具有 比发 达 国家更 高的 增长 速度 , 且
二 者最 终到 达 同一 均衡状 态 。俞 培 果等 指 出迄 今 , 研 究 者们 已对 几乎 所有 发达 国家或 区域 , 及 部分 欠发 达 国家 或 区域 的数据 作 了收敛 检 验 , 所 得 结论 较 为 一 致 , 在 同质 国 家或 区域分 组 ( 美 国的州 、 欧洲 的 区域 、 日本 的县 ) 中存 在 绝对收 敛 , 即俱 乐部 收 敛 ; 在 大 型 国 家样 本 以及在 大 量 区 域或 国家 内部 的样本 中发现 了条 件 B收敛 , 这提 示我们 应
扩展至 2 1 世纪 以包含 人 口转 变 的 新特 征 ; 最后 , O E C D国
对( 2 ) 式 两边关 于时 间 t 求导, 令 为 人均 产 出 的增
长率 , 得到 :
g : :g + g L— g Ⅳ ( 3 )
家 的人 口转 变与 经济发 展 的过程 中 , 一些重 要 的节 点 如二 次世界 大战后 的婴儿潮 、 石 油危 机等对 人 口的转 变 以及 经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4a59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5.png)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研究题目: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第一部分:研究问题及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了一个老龄化的趋势。
年轻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怎样的?2. 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普遍性?3.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是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有关?第二部分:研究方案方法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案和方法:1. 收集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我们将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并收集相关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以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2. 理论模型构建: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构建一套符合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3. 数据收集与处理:我们将搜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如老龄化指数、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4. 实证分析:在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之后,我们将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检验以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实证分析阶段,我们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面板数据模型、差分法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我们将揭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相关的经济指标和效应值。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结果,我们将使用图表、表格和统计数据来展示实证分析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第四部分:结论与讨论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将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并进一步讨论这些结论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我们将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怎样的,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是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有关。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d77c72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a.png)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张楠张培凤罗娟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36期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虽然持续增加,但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由过去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开始走向不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以人口经济学理论对人口结构相关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选取我国2005—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及早调整生育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多元产业缓解因老龄化而抑制的经济增长问题。
关键词: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时间序列;实证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6-0001-04引言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因此非农业工厂类产业招工难成为了普遍现象。
根据社科院的模型预测,我国的人口数量将在2032年达到峰值。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目前老龄化较为严重,在2032年后我国人口将开始不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除去自然失业率及其他常规因素,我国未来可使用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持续缩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发展,大力支持高科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与努力,我国科技产业的劳动参与率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逐渐上升,參加社会劳动的平均年龄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延长。
因此,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在劳动力供给规模不断缩减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很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人口结构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将我国人口结构划分为0~14岁的少年人口、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2005—2019年,少年人口的数量呈“U”字型变化,但2019年的人数并未超过2005年;劳动力人口则以2013年为分界线,呈抛物线型变化;老年人口则从2005年开始持续增长,2015年增长速率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模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王志一19920122203509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政策上也经历了计划生育和现在的单独二胎。
那么人口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呢,我国该实行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最有利于经济发展呢?
早在18世纪末期,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著名且饱受争议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二战以后,美国学者皮尔逊和哈珀在《世界的饥饿》一书中,再次对人口和食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他们认为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而耕地扩大和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都不可能,因此人口增长将最终受食物供给能力的限制,从而提出唯一解决世界饥饿的办法只能是减少人口的观点。
另外,美国学者福格特在他1949年发表的《生存之路》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土地的生产能力无限性做了否定的回答,并提出人类的“生存之路”在于控制人口和恢复资源。
但是马尔萨斯理论遭到众人反对。
马克思认为过剩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由历史决定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决定是否把工人列入过剩人口范畴的是雇佣资料,而不是生活资料。
”再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总是存在“人口过剩”的,原因不是由于食物不足,而是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
”李嘉图认为人口增长的原因应该从资本和劳动需求的角度进行说明。
资本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
劳动需求的增加和工资的上涨,它们才是人口增加的原因所在,而食物的增加只不过是结果。
西尼尔也不认为人口增长会快于经济增长。
他认为人们一旦获得较高的生活水平,为了使它不至于降低,就会倾向于推迟结婚和减少生育,因此人口会比生活资料相对增长得缓慢。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由于“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作用,最终食物总产量会增加,并极力主张发展工业和对外贸易以应对人口增长。
20世纪上半叶,人口问题的争论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在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学者们也开始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
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
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
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
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
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总之,回顾和总结过去几十年中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理论,可以得出:人们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可变的,甚至是松弛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成是单纯正的或单纯负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
195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
”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从60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从7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现念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
有利条件。
1978年至1994年,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倍。
同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购买力的提高,中国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7.2%。
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计划生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7.1%,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200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已上升到7.7%。
大量预测表明,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将进一步放慢,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在人口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情况下,人口低增长最终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增长。
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劳动力需求。
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从相对比重下降到绝对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必然带来工资率上升,诱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问题。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加快将会加重养老负担,削弱经增长动力。
目前,中国尚处于收获人口红利的最后阶段,我们应当通过充分就业的政策来挖掘尚存的人口红利。
随着人口转变进入负债阶段,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将面临着劳动成本上升和养老负担加重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加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事实证明,中国更应该关注如何制定各种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增长,协调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关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味地提出人口的警戒线。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
式实施。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现在实行的单独二胎政策,都会有其利弊。
人口政策制定与实行,要根据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