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第一讲
教育原理 第一讲
●课程参考文献和资料 教材专著类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 <<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 育出版社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教”和” 育”两个字连成一词使用的人: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与存焉。父母俱 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 ,俯不 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乐也。 ---<<孟子<尽心>上>>
国外: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卢梭(法):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靠教育而 成的。 涂尔干(法):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 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杜威(美):教育是儿童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摒弃 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功能观(消费性活动→生产性活动)
●终身教育观(一次性过程→持续性过程)
●教学观(知识授受过程→促进发展过程) ●教师观(课堂统治者→合作者、倾听者、朋友) ●学生观(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主动参与者)
(二)有助于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
无视教育规律,违背教育规律,其结果必然 是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 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是必须认识和了解教 育规律。
●客观性 ●必然性 ●重复有效性 ●可认识性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教育活动也 不例外 ,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 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以及 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必然性、 重复有效性和可认识性的特点。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ppt课件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
PPT课件
家庭教育 特点 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第二,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首先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在非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扫盲、文化技术培训、政治学习、业务训练、专题讲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
PPT课件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contents
目录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
PPT课件
PART1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PPT课件
劳动起源论
03
生物起源论
01
心理起源论
02
教育的起源
Survey
教育的起源
*
PPT课件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1831—1902)、英国的的沛西•能(1870—1944)等。他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发现,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示范和模仿,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教育原理教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等分支学科。
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探究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 系,探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探究教育过程中 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方 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学 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实现个人专业成 长。
古代教育思想以孔子、 墨子、老子等为代表, 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
近代教育思想以夸美 纽斯、卢梭、裴斯泰 洛齐等为代表,强调 自然主义教育和儿童 本位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以杜威、 布鲁纳、赞可夫等为 代表,强调学生中心、 学科结构、发现学习 等教育理念,对教育 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03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定了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等,是 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教育政策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效率。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保障教育实践的重要工具,它规定了教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 障了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法规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正义。
人类学基础
人类学基础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方面 ,这些方面对教育的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
教育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起源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二、西方教育的发展演变三、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二)教育的词源(三)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特性⏹两个耦合的过程⏹动力性⏹社会背景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古代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官学中央官学:如西周的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地方官学:如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的府州县学及卫学。
文翁兴学私学私塾:个别教学经馆:转相传授“导生制”书院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发意义在于⏹既从事授徒讲学,同时开展学术研究,把教育和科研密切结合;⏹重视学术切磋,开展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学术自由和百家争鸣的精神;⏹重视自学,独立研究培养独立自学能力⏹课程设置比较简略,学生可以根据爱好选学有关内容⏹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
2. 学校教育内容⏹奴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书”:《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国古代已设立各种专科学校,传授专门知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课程描述: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 论课程,必修课程。
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
课程要求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参考文献 :
1.叶澜《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考核:
❖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 (Ю.K.БбaÓ 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特点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
体系。 ❖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
❖ 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 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 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 2、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 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 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4、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 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 一种方法。
5、行动研究法:
❖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 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 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 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最新版整理ppt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教育本质概述•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不同流派对教育本质认识比较•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本质新内涵探讨•总结: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概述01教育定义及功能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和义务化,教育内容逐渐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育本质特征分析02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通过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力等。
教育还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当代教育趋势与挑战
01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等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
02
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教育内部也面临着质量不均、公平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促 进个体社会化、提高个体素质、实现个体 价值等。
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 一些消极影响,如应试教育的弊端等。
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受教育者需求满足和成长路径设计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需求 包括知识获取、技能提升、情感满足 等方面。
同时,教育者还应为受教育者提供多 样化的成长路径选择,促进其全面发 展。
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 成长规律,根据其兴趣、特长和发展 阶段,设计符合其需求的教育方案。
教育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 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质量
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确保教育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04
教育要素与结构分析
教育者角色定位及职责划分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制定教育目 标、设计教育方案、实施教育活动。
教育原理PPT课件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古希腊罗马—资产阶级革命前 (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清朝末年 (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 551—479年)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 言论。
客观存在之物、教育实践的产物、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
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
第一节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教育原理是以教育中最 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 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 般性问题的科学。
第一节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教育学分化成几门独立学科 (二)按教育层次,分化成一系列学科 (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四)交叉性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论教育与天赋 2.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4.论学前教育 5.教学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
4.关于教育目的。 “为政在人”------“礼贤下士”、“举贤 才” ------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孔子的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解决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 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教育 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的教育家昆 体良(公元35—96年)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
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 。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实践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是一个可教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 为一个人。 ----成为教育的对象是每个人不能自决或 不得不接受的社会需要。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1)教育既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产 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2)教育不同于虽然以人为直接对象但 不是以传递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劳动过程中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 递; (2)语言的产生; (3)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种的繁衍与 人的成长即社会化。 2、评述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递也需要教育, 这样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教育产生的四个条件:
•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 “教育”的词源
• 1、西文“教育”的词源 • (1) “education”、“education”、 “erziehung”,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 换来的。“•ducere• 是由前缀“•• 与词根 e ” e” “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 根ducere则为“引导”,• 者合起来就是“引 二 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 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教育原理
第一讲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方法 手段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界说: 凡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的的科学均 被称为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解释教育现象 2.探究教育规律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广义:凡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活
动就是教育。
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
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
地影响,使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第一讲
理解教育的关键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目的
教育 影响
身心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是加速人社会化与个性化
第二讲 教育与社会(上)
三、 封建社会与教育 1、 简介: 中国:周朝官学衰落、焚书坑儒、儒学独尊、四学六馆( 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 算学、医药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校、工艺学校) 、书院 西方:教会学校、大主教学校、宫廷学校、骑士教育(骑 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城市大学 、行会学校
第二讲 教育与社会(上)
(二)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 阶级性: ① 统治阶级掌握学校领导权,规定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女才能进学校。(权力的象征、身 份的象征) ② 培养目标:官吏、文士、武士、僧侣、政治家、雄辨家等统治阶层人员。 (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对立 ① 与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教育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进行,没有独立出来、专门化的必要。 ② 生产者的社会政治地位限制了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独立的、专门的教育存在的可能。 (3) 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① 初期: 教育内容没有明确的分科 ② 文化发展,学校教育内容日趋分化 A. 我国的六艺 B. 古希腊: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C. 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体育、几何、算术 (4) 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① 级别及类型的简单; ② 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学籍、教学组织形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
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 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 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推动人类教
其错误在于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 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 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 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此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 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 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 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 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996年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教育定义为: “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 流。 ”
教育的一般理解
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专门教育机构承担的, 由专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 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杂志名称和日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 版社,1998年
3.柳海明:《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 育出版社1998年版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张艳辉 zhangyanhui0808@
《教育原理》考试方法
考教分离,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合为一体 考试项目及成绩计算
1、平时学习成绩(占40%):做问题研究 的成绩(30%)+课堂发言(10%)
2、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教育原理》的问题研究
以案例剖析的形式研究教育问题 题目:自定 内容:与《教育原理》相关的内容 案例来源:网络、实际调查、亲身经历、现实中
偏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社会活动,是一 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旨在最终提高和发 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交能 力。
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 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
教育与其他活动相比较,构成教育的因 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三、教育的基本关系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 社会统治手段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行。
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 灭人欲”
2、教育的定义
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有广 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 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方法以实现 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评价:
教育的起源既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随人类社会的 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其自身 的独有特质: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 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外部关系:教育与 社会的关系
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与 人的关系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宗教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
(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 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 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 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 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 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 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 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 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 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 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等,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 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社会生 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 看则是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 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会化与文明化。
6.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7年版
小测验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师 教师有什么基本的要求 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样子的 写出你所知道的中国的教育法的名称 写出你所知道的教育流派 写出你所知道的著名教育家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你选择师范大学的原因 你希望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那些收获
收集,如来自网络中请附网络中的原文,并写清 网址 要求:讲清具体事情,分析具体内容。1)案例 所涉及的教育问题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相关 观点或理论 (2)自己的观点及论述 参考资料目录
文章格式
标题 一、写清案例的内容(300字以上) 二、案例涉及的理论及相关观点概述(1200字以上) 三、作者对案例的具体评价(1000字以上) 四、参考资料(3篇以上,写清作者、文章标题、
第一讲 教育及教育原理
一、什么是教育
1、教育的词源分析 甲骨文中的教育
“教”象征着执鞭 监督孩子学习;
“育”字则有养育 孩子之形。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也。”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 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are”转 换而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 “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