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a5dee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1.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高产高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而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往往存在施肥面积不均匀、浪费肥料等问题,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运而生。
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从植株旁边的深层喂入土壤,使肥料直接送到水稻的根系边缘。
这种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将为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施肥指导,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水稻侧深施肥效果,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机型在水稻侧深施肥时的施肥效果差异,评估其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二是比较不同肥料在侧深施肥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三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侧深施肥模式和肥料选择方案,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对于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传统的施肥模式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约肥料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有助于推广和应用侧深施肥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85ae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9.png)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肥料的合理利用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往往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开展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简介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将肥料深度施入地里,同时实现施肥和覆土一次完成的技术。
该技术在传统施肥方式的基础上,利用机械设备将肥料直接深入土壤中,使得肥料与水稻根系更好地接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肥料的流失,同时还能够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肥的效率。
1. 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能够使肥料更好地与水稻根系接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2.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存在肥料的流失现象,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将肥料深入土壤中,减少肥料的流失,从而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提高农民劳动效率采用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肥的效率,为农民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4. 推广农机化技术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的开展,对于推广农机化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1. 试验范围选择水稻栽培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试验,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范围划分。
2. 试验内容分别设置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方式两种处理,对比两种处理在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差异。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多个重复试验区,减少实验结果的随机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统计在试验的过程中,对水稻产量、氮、磷、钾等关键元素含量、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为后续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深度施肥的方式,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82d8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3.png)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水稻肥料施用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施肥不均匀、施肥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
本文就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和总结。
一、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的定义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肥料施入水稻的侧根沟深度,使肥料能够更有效地被水稻吸收利用。
采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可以使肥料更加均匀地施入,避免施肥不均匀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控制施肥量,减少肥料的浪费。
通过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使水稻的生长环境更加优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试验地点和条件本次试验选择了湖南省的一片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该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生长。
试验选取的品种为当地常用的中稻品种,试验区域的土壤肥力较好,适宜进行肥料试验研究。
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分别为传统施肥和机械侧深施肥两种处理方式。
其中传统施肥采用了人工分布施肥和全地面施肥两种方式,机械侧深施肥则采用了机械化设备进行施肥作业。
在每种处理方式下,还设置了不同的施肥量,以期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试验过程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试验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的养分。
然后根据设计的处理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施肥作业。
在施肥后,我们对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情况。
4.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如下的一些试验结果:(1)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水稻生长情况,我们发现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组合的水稻生长情况要优于传统施肥处理组合。
水稻侧深施肥方式中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方式中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a7004a293186bceb18e8bbc0.png)
水稻侧深施肥方式中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试验水稻侧深施肥与传统水稻施肥技术相比,具有节肥增产、提高肥效、省工节本等优点,实现了水稻“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效果,是一项经济、环保、高效可行的先进实用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笔者2020年进行了侧深施肥肥效对比试验,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机插侧深一次性施肥、机插侧深无氮、机插侧深无磷、机插侧深无钾八个处理,分析比较调查数据结果,旨在为减少肥料投入和提高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试验基地位于某田间地块,为规则矩形,排灌便捷。
前茬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大型拖拉机旋耕、灭茬、破碎土块。
2.供试土壤。
土壤类型为重壤质黑黏土,土壤pH值为6.4,每千克土壤中含有机质32.8克、全氮1.9克、速效氮110.7毫克、速效磷6.9毫克、速效钾100.3毫克。
3.试验处理。
①供试作物品种。
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2020年5月23日干种播种,6月17日移栽。
②小区布置。
机插秧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苗。
常规施肥及侧深施肥面积为1亩,缺素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
各处理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与常规稻田管理一致。
4.肥料运筹。
常规施肥亩施纯氮22 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钾9千克,三者用量之比为4.9∶1∶2。
侧深施肥亩施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3.2千克,氧化钾6.4千克,其中常规氮肥运筹按基肥∶分蘖肥∶拔节肥=3∶3∶4进行,磷肥全部基施,钾肥施用按基肥∶拔节肥=5∶5进行。
侧深施肥一次试验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资料图)性基施。
5.试验方法。
①氮肥利用率(以常规施肥区为例)。
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其中: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e6324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1.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机型和肥料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并报道了相关结果。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选取了四川省某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的生长。
2.试验对象: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以及两种常用的水稻侧深施肥肥料作为试验对象。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机型1+肥料1、机型1+肥料2、机型2+肥料1、机型2+肥料2。
4.试验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分别使用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和肥料进行试验,记录施肥前后的土壤性状、水稻生长情况、水稻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试验结果:1.土壤性状:使用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侧深施肥后,土壤的肥力、质地等性状有所不同。
机型1+肥料1和机型2+肥料2处理后,土壤肥力得到较好的改善,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得到了有效补充。
2.水稻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发现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生长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机型1施肥后,水稻的生长状态良好,叶片呈现浓绿色,生长势头较好;而机型2施肥后,水稻生长势头较弱,叶片颜色较为苍白。
3.水稻产量:经过收割和统计,得出了水稻产量的数据。
机型1+肥料1的处理组取得了最高的产量,达到了每亩800公斤,而机型2+肥料2的处理组产量最低,只有600公斤。
四、结论与讨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机型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有所影响,机型1比机型2在水稻产量上表现更为出色。
3.综合考虑机型和肥料的表现,机型1+肥料1组合是目前最适宜的水稻侧深施肥方式,可以取得最好的产量效果。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ce2c7fa300a6c30d229f0c.png)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肥料减量 %+2,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侧深施肥。 处理 ,:常规肥料对照,尿素 ("# 公斤1亩,磷酸氢二铵 -
公斤1亩,氯化钾 ) 公斤1亩;常规施肥。 处理 ':常量肥料,奥宝复合肥 !,"'& 公斤1亩;侧深施
定,从而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
二是从土壤的角度来看,侧深施肥能较好的维持土壤中碱
解氮含量,有一定的沃土作用,但对有效磷和速效钾作用
并不明显。三是常规肥料侧深施肥的化肥施用量建议为常 规施用量的 ,(26!++7,不建议减量 !(2以上。基肥施用量 减少 !(2以上后,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土壤中的碱解 氮含量也出现明显下降,长期种植以后势必会造成土壤的
Nongyaozhongfei 农药种肥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邵金刚
肥料深施、沟施技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经被广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分析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886a854b35eefdc8d333ff.png)
第一次追肥 肥料品种 (() *# 使用量+,-
第二次追肥 肥料品种 (() *# 使用量+,-
地块 !"! 包衣缓释肥
#$
尿素
!%
复合肥 !
!$
地块 !"# 包衣缓释肥
##
尿素
!%
地块 #"! 复合肥 !
#$
复合肥 #
&%
水稻专用肥
#$
地块 #%
地块 &"! 复合肥 !
(*) 目标非常明确#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之初!就明 确了两大目标&一是 *2/3 年 // 月 / 日起全市限行!为 此推出了外籍拖拉机限期驱离和本地拖拉机鼓励提前 淘汰两大工作举措'二是农车农用!规范管理#
(,) 措施非常有力# 举措组合有序!相得益彰# 一是营造大会战浓厚氛围'二是明确*五个一律+'三 是实行区域限行'四是强化联合执法'五是鼓励加快 淘汰'六是规范后续管理$
备注 本文所指拖拉机均不包含从事农田作 业的拖拉机即 机型 嘉兴市农业经济 局现称谓为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作 者 信 息 &嘉 兴 市 农 业 机 械 管 理 处 !,/$2!2!浙 江 嘉 兴
年第 期
试验应用
地块 &"!传统施肥 地 块 &"#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在同等施基肥普通复合肥条件下进行试验 地块 '"!传统施肥 地块 '"#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将基肥普通复合肥减少 &$<进行试验 技术路线
地块 /0/&传统施肥' 地块 /0*&在天气晴好条件下!使用机插侧深施 肥技术!将基肥(包衣缓释肥)减少 /!1进行试验# 地块 *0/&传统施肥' 地 块 *0*&在 阴 雨 天 气 条 件 下 ! 使 用 机 插 侧 深 施肥技术!在同等施基肥(普通复合肥)条件下进行 试验#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8591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2.png)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通过专门的机械设备,在水稻生长期间向水田的侧面进行深度施肥。
这种施肥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表面喷施肥更加有效,可以在不破坏稻田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将养分直接输送到水稻根系附近,从而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也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环保、健康的施肥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我们开展了一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试验选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水稻品种,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施肥机械设备,在田间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试验内容包括施肥深度、施肥时间、施肥频次等方面,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论。
我们对不同地区的水稻田进行了勘察和调研,选取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的地块作为试验田地。
然后,我们根据试验田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当的水稻品种和施肥机械设备,进行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施肥深度、施肥时间和施肥频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合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施肥方式。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表面喷施肥方式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机械设备将养分输送到水稻根系附近,能够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浪费,避免了因养分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侧深施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还能够减少农业劳动力的使用,节约施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不同地区的试验中,我们发现适当的施肥深度和施肥时间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施肥频次也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产量。
我们还发现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的品质和口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稻的商品价值。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ca1d8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6.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一、引言不同的机型和肥料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选用机型和肥料,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机型和肥料的侧深施肥效果,为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
二、试验方法1. 实验地点本次试验选择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实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立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立3个重复。
处理组A 为传统机型1侧深施肥,处理组B为传统机型2侧深施肥,处理组C为新型机型侧深施肥,处理组D为对照组(不施肥)。
在每个处理组中,采用不同的肥料进行施肥,对比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 施肥方案所有处理组均采用氮磷钾复合肥进行施肥,具体的施肥量和时间为:氮肥在水稻拔节期进行施用,每亩用量为15公斤;磷肥在水稻抽穗期进行施用,每亩用量为10公斤;钾肥在水稻抽穗期进行施用,每亩用量为5公斤。
4.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对各处理组的水稻生长情况、叶片颜色、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比各处理组的数据,分析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机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1)传统机型1侧深施肥传统机型1侧深施肥处理组的水稻生长情况良好,叶片颜色翠绿且生长势旺盛,具有较高的株高和穗长。
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产量也不尽如人意。
(1)氮肥对比氮肥的施用对水稻的影响,可以发现氮肥的施用量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但是施用过多则会导致生长过于茂盛,易发生倒伏,同时还会增加氮肥的流失,降低肥料利用效率。
(2)磷肥磷肥的施用对水稻的影响较为明显,适量的磷肥可以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增强水稻的耐候性和抗病虫能力,提高产量。
但是施用过量则容易导致磷肥积累过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土壤生态环境。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db6b48f524ccbff02184b7.png)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背景侧深施肥指将肥料施在水稻根系侧面3cm,距泥面5cm的区域,该技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经被广泛认可。
但受限于田间操作的难度,一直没有被大面积的应用,随着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出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作业,目前日本水稻生产已经大面积应用该项技术。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明确侧深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产,提效寻求新途径。
三、试验设计应用侧深施肥插秧机实施此试验,共设5个处理,仅基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各处理追肥相同,均为分蘖肥亩施尿素4.6kg,穗肥亩施尿素4.5kg、50%氯化钾5kg,常规对照在插秧前人工施入基肥,侧深施肥处理用侧深施肥机施入基肥,空白不施肥。
四、结果与分析^p1、生育期调查由表2可知:使用侧深施肥的处理返青期和分蘖期较常规施肥处理提前1天,侧深施肥常量和减量10%的处理后期的抽穗期和齐穗期以及成熟期比常规对照推迟1-2天。
2、不同时期株高变由实验可以看出:使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各处理株高均高于常规对照,趋势为株高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
3、不同时期分蘖变化情况使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分蘖数明显高于常规对照,呈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4、N肥利用率调查氮肥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氮量-无肥区水稻吸氮量/亩投入纯氮养分含量×100%使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N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对照,说明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侧深施肥常量N肥利用率最高,达到35.0%,较常规施肥提高了11个百分点。
5、不同处理间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侧深施肥处理的产量整体高于常规对照,其中侧深施肥常量产量最高,达到596.3kg/亩,比常规高86.3kg/亩,增产率16.9%,侧深施肥减量20%产量也略高于常规,增产率3.3%,说明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
6、效益分析^p根据20________年水稻价格按照2.8元/kg计算,尿素2480元/吨,磷酸二铵3380元/吨,50%氯化钾4800元/吨,计算各处理成本与经济效益。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998a452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e.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粮食生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土壤和肥料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深施肥效果,探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新途径。
1.试验设计选取同一块土地种植水稻,将其均分为4组,每组面积相同,分别采用机器人、手推车、人工深施和传统施肥方式,在水稻成熟后进行均质化样品采集和检测,比较各组间的产量、质量等指标。
同时,比较不同肥料(有机肥、化学肥和混合肥)的深施肥效果。
2.试验结果2.1 机型对比如下表所示,机器人深施肥组和手推车深施肥组的产量和品质较人工深施肥组和传统施肥组均有显著提高。
其中,机器人深施肥组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55kg/mu,其次是手推车深施肥组,为813kg/mu。
人工深施肥组产量为742kg/mu,传统施肥组产量仅为668kg/mu。
在品质方面,机器人深施肥组的稻谷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
机型组别产量(kg/mu) 白米率(%) 错粒率(%) 头米率(%)机器人深施肥组 855 83.6 1.6 22.6手推车深施肥组 813 80.5 2.2 18.2人工深施肥组 742 78.2 3.5 16.5传统施肥组 668 75.5 4.8 14.53.结论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机器人深施肥和化学肥深施肥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深施肥可以增加肥料与根系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可以优先采用深施肥技术,结合不同机型和肥料选择,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3108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5.png)
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方便等优势,近年来,在潜山市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实施面积逐年增加。
为了解机插秧常规施肥与机插秧侧深施肥水稻的产量表现和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等情况,开展水稻机插秧常规施肥和机插秧侧深施肥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机插秧侧深施肥比常规机插秧实现了增产,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具有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一次性完成水稻机插秧和施肥作业的技术。
该技术由自走式插秧机、侧深施肥装置和专用肥料三部分组成,在插秧机上外挂侧深施肥装置,将基肥和分蘖肥一次性施入或全生育期用肥一次性施入根系侧3cm、深5cm耕层中。
改变传统施肥基肥全层分布、分蘖肥表施的施肥方式,节水、节肥和节少生产工序,效益显著。
是一项与培肥地力、培育壮苗、灌水管理、肥料选用、病虫防治、机械选用等单项技术综合组装配套的栽培体系技术,具有减肥、省力、节本、增效的技术特点。
在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以往人工施肥施肥量较大,撒施不均匀,基本施在水田表层,而且容易造成肥料流失,致使水田周边水土污染,施肥耗费人工,水稻根部不易吸收。
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就是用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是属于水稻机械化同步深施肥的范畴,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这几年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探索的方向。
为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应用,2020年-2022年在黄铺镇陈桥村重点示范推广水稻基肥侧深施肥技术,并在示范田中做好试验示范,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概况试验地点在潜山市黄铺镇陈桥村丰泽农机合作社流转田,田块总面积2000亩,其中,试验面积15亩。
试验田前茬为油菜,土壤为壤土,较肥沃。
土壤养分测试值:pH:5.5、有机质:24.3g/ kg、全氮:1.32g/kg、碱解氮:131mg/kg、有效磷:16.3mg/kg、速效钾:65mg/kg、有效锌:1.48mg/kg、有效硼:0.30mg/kg。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fc3c3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f.png)
- 86 -·土壤肥料·上海农业科技 刘爱云,等: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0(3):86-87———————收稿日期:2020-02-11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爱云 高建国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土肥站 226400)杨正华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408)目前,水稻施肥机械设施装备率低,水稻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力或简易机械进行表施、撒施化肥,但这些施肥方式会增加氮素通过径流、挥发、渗透等途径的损失量,且会增加施肥的劳作强度。
而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施肥技术,能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研究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对实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19年进行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示范,以期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九和村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潮土土类、灰潮土亚类、夹砂土土属、夹砂土土种,土壤耕层(0~20 cm)有机质含量为20.6 g/kg,全氮含量为1.13 g/kg,有效磷含量为20.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38 mg/kg,为一般肥力水平,在如东县具有代表性。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晚粳稻“南粳5055”,于5月29日播种。
供试复混肥为如东县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常用的40%(18-10-12)复合肥和40%(30-0-10)水稻专用穗肥,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 2O 5 12%),钾肥为氯化钾(含K 2O 6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机械侧深施肥无氮和机械侧深施肥,为便于机械操作,采取大区对比示范,不设重复,其中常规无氮和机械侧深施肥无氮处理区面积均为66.7 m 2,常规施肥和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面积为6 667 m 2。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9597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b.png)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水稻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丰富的养分,其中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水稻生长得更加健康,需要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施肥。
然而,传统的手工施肥存在着劳动强度高、时间长、成本高的缺点。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减少施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施肥效率。
本文将对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氮肥施肥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专门的设备在水稻冠层土壤中钻出一个小孔,将肥料直接注入土壤,并且在不损伤根系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深度达到根部,以便根系更加充分地吸收营养。
与传统的肥料施放技术相比,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更加高效、精准和省时。
通过采用约10亩的水稻田地为试验基地,以便分析与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在试验前,需要先测试土壤的肥力水平,以保证试验中使用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的准确性。
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传统的手工施肥技术和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进行施肥。
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显示,使用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施肥的水稻生长情况相较于手工施肥有了明显的改善。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叶面积指数在施肥后两个月时间内,使用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施肥的水稻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显示出较高的生长速度。
2、根系比较3、产量比较在水稻生长后,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施肥的水稻的产量比采用传统手工施肥技术更高,产量提高了4% ~ 8%之间。
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表明,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施肥效果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以及减少劳动和时间成本并增加施肥效率。
四、结论1、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生长速度,并增加产量。
2、相较于传统手工施肥技术,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
3、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施放技术容易造成电离损伤和根系损伤的问题。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f4406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4.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需要受益于适宜的施肥措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传统的水稻生产中,施肥普遍存在着浪费肥料、低效利用等问题。
对水稻侧深施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施加到水稻根系旁边的土壤层中,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关于水稻侧深施肥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的试验数据不足。
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探索最适合水稻侧深施肥的技术方案,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施肥方案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今后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次试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施肥效果,找出最适合水稻生长的施肥方法,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也可以为农田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施肥机型和肥料,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目的,我们希望能够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次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试验设计如下:1. 试验区划:本次试验选取了一块水稻田作为试验区,将其划分为多个小区块,每个小区块面积相等,以避免试验误差。
2. 试验组设置:根据施肥机型和肥料种类的不同,将试验区划分为多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若干个重复。
3. 施肥方法:针对不同的施肥机型和肥料种类,制定了相应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等参数。
4.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将定期对每个处理组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植株生长状况、叶片颜色、叶面积等指标。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3ee68b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2.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侧深施肥是一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施用肥料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产量。
为了比较不同的机型和肥料在水稻侧深施肥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地点选择在农村的水稻田里进行,选取了一片面积相当的土地作为试验区域。
试验开始前,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基础改良,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并进行了水稻苗床的建设。
在试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侧深施肥机型进行对比,一种采用传统的手工施肥方法,另一种采用科技化的机械施肥方法。
在肥料选择上,我们选取了两种常用的水稻肥料,一种是化肥,另一种是有机肥。
我们在试验区域分别设置了四个处理,即手工施化肥、机械施化肥、手工施有机肥、机械施有机肥。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按照水稻的生长周期和需要营养的阶段进行施肥。
对于化肥处理,我们按照农业部推荐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进行施肥。
对于有机肥处理,我们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
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降低实验误差。
我们进行了正常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在水稻生长期间,我们对每个处理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测量。
我们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充实度等。
我们对水稻的产量进行了测量,包括总产量和千粒重等。
我们对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比试验的结果发现,机械施肥相比手工施肥能够更好地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和水稻的产量。
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更能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型和肥料进行侧深施肥。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的施肥方法,提高水稻产量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减少化肥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598df3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增加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农民常常会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来进行肥料供应。
而水稻侧深施肥是一种常用的施肥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水稻根系的吸肥能力,增加养分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在水稻侧深施肥中的效果差异,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比试验。
我们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机型进行施肥,分别是传统的手工施肥和机械化喷施肥。
传统的手工施肥是指农民用手工将肥料均匀撒在水稻田中;机械化喷施肥则是指使用喷施肥机将肥料均匀喷洒在水稻田中。
接着,我们选取了两种不同的肥料进行对比,即有机肥和化学肥。
在试验中,我们选择了同一块土地进行种植水稻,首先进行了田间管理,包括耕地、改良土壤等。
然后,将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肥料应用到各自的试验区中。
在生长季节中,我们定期对水稻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生长情况、叶片颜色、茎粗等。
我们还测量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比如谷粒数、谷粒重、水稻出糙率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机械化喷施肥相对于传统的手工施肥在水稻侧深施肥中有明显的优势。
机械化喷施肥可以更加均匀地将肥料喷洒在水稻田中,提高了施肥效果。
而传统的手工施肥则容易出现肥料撒洒不均匀的情况,影响了施肥效果。
有机肥相对于化学肥在水稻侧深施肥中也有一定的优势。
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而化学肥虽然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但较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土壤贫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机械化喷施肥和有机肥在水稻侧深施肥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机型和肥料,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和经济效益。
还应注意施肥量和时间的合理安排,避免产生过大或过小的施肥量和时间的浪费。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粮食的供应。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a0acb9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a.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肥料通过侧深施肥机器,直接埋入土壤中,以供水稻根系吸收利用。
相比于传统的面施肥方式,侧深施肥可以更好地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的侧深施肥效果,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侧深施肥指导。
我们选取了2个常用的侧深施肥机型,分别为A型和B型。
A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机型,操作方便,适合小面积农田使用;而B型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机型,具有施肥精度高、施肥速度快等特点,适合大面积农田使用。
我们将分别在同一农田中进行试验,比较两种机型在侧深施肥方面的效果差异。
我们选取了3种常用的肥料,分别为X肥料、Y肥料和Z肥料。
X肥料富含氮元素,适合促进水稻生长早期的需求;Y肥料富含磷元素,适合促进水稻生长中期的需求;Z肥料富含钾元素,适合促进水稻生长后期的需求。
我们将分别使用这三种肥料进行侧深施肥,比较它们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的效果差异。
我们将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不同机型和肥料的侧深施肥效果:1.水稻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等指标,用于评估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促进的效果。
2.产量:用于评估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肥料利用率: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计算不同机型和肥料的肥料利用率,评估侧深施肥减少肥料浪费的效果。
4.经济效益:根据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计算不同机型和肥料在经济上的效益,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经济施肥指导。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较为先进的侧深施肥机型B型相比于简单的机型A型,能够更好地提高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
2.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肥料的侧深施肥效果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
3.侧深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农田侧深施肥的科学依据和经验,帮助农民合理选择机型和肥料,提高水稻生产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9509b9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1.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指在水稻苗期至分蘖期之间,通过侧向深入施肥机械在水田中将肥料从水田旁边的土壤中深入输送到水稻根系所在的土层中,以便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
为了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侧深施肥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
试验地点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水稻种植区域,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土,肥力比较中等。
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处理一为传统的施肥方式,即将肥料直接投入水中;处理二为侧深施肥机型A+化肥;处理三为侧深施肥机型B+化肥;处理四为侧深施肥机型C+有机肥;处理五为侧深施肥机型D+有机肥。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常用的水稻品种“中华优二号”,种植密度为每亩1.5万株。
在水田中,所有处理均施用相同的基础肥料,以满足水稻苗期到分蘖期的基本营养需求。
在每个处理中,侧深施肥机型和肥料的施用量也是相同的,并在水稻抽穗期进行了追肥。
试验期间,我们对每个处理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侧深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在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
而不同的侧深施肥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机型A和机型B的侧深施肥效果较为接近,都能明显提高水稻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
而机型C和机型D则相对较差,对水稻生长的促进效果不如其他两种机型。
这可能与机型C和机型D的施肥方式、深度和施肥量等因素有关。
在肥料方面,化肥比有机肥的效果更明显。
侧深施肥机型A和B搭配化肥的组合能使水稻产量提高30%以上。
而机型C和D搭配有机肥的组合则只能使水稻产量提高10%左右。
这说明传统施肥方式需要搭配化肥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不同的机型和肥料选择上,机型A和B搭配化肥的组合效果较好,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水稻产量。
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也是影响侧深施肥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8a539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0.png)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肥料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的施肥方式是在水稻田中间进行地面施肥,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进行侧深施肥。
本文将介绍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结果。
一、实验方法本试验选用了当地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个不同的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有3个重复,一共12个试验单位。
不同处理组的具体处理方式如下:处理一,传统的地面施肥:在水稻田的中间进行地面施肥。
处理二,手推式施肥机侧深施肥:使用手推式施肥机,在水稻田边缘进行侧深施肥。
二、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收成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处理一,传统的地面施肥:平均产量为1000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为28%。
处理四,不同肥料的对比:使用有机肥料的平均产量为1150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为50%;使用化学肥料的平均产量为1300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为70%。
从数据可以看出,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使用助推式施肥机比手推式施肥机更为有效,这是因为助推式施肥机可以更深入地将肥料施入土壤中。
同时,使用化学肥料的效果更好,但有机肥料对土壤有益处,有助于土壤保水保肥。
三、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采用侧深施肥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2. 使用助推式施肥机比手推式施肥机更为有效。
3. 使用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有机肥料对土壤也有益处。
总之,侧深施肥是一种有效的水稻施肥方式,不同机型和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也为农民们提供了参考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可以根据本实验的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机型和肥料,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
作者:荀贤玉杨宜生孟爱红何玲玲夏阳洋
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03期
江苏省东台市作为全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创建示范县,积极响应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江苏省“ 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千方百计改进施肥方式,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验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应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效果,我们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研究,以期为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的与时间
1. 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多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东台市常规施肥方式下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以及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对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
2. 试验时间
2018年6月23日至10月29日。
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東台市时堰镇金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凌晨耀。
2.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
供试土壤为红砂土(县级土种名称为底黑缠脚土),质地中壤,土壤pH值8.2,有机质22.1 克/千克,全氮1.1克/千克,有效磷44.7毫克/千克,速效钾144 毫克/千克,有效锌0.96毫克/千克。
3. 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
4. 供试施肥机械
侧深施肥装置选用洋马2FC-6水稻侧深施肥机,高速插秧机选用洋马YR60D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5. 供试肥料
供试肥料有大颗粒尿素、颗粒过磷酸钙和颗粒氯化钾。
施用前将颗粒过磷酸钙和颗粒氯化钾分别用2毫米和4.75毫米的土壤筛过筛处理,筛分后取2毫米与4.75毫米之间的颗粒,按各处理小区肥料用量分别称取过筛处理后的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大颗粒尿素,充分混合后备用。
6. 试验处理
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机械侧深施肥、机械侧深施肥无氮、机械侧深施肥无磷、机械侧深施肥无钾,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
小区面积40 米2,小区间用田埂分隔,并做包膜处理,防止窜肥。
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机械侧深施肥区施肥标准:基施尿素16千克/亩+过磷酸钙17千克/亩+氯化钾6千克/亩,分区施肥时根据不同处理每亩用肥量调节机械侧深施肥装置出肥量,每小区施肥结束时,倒出多余的肥料,计算施入的肥料,分别称取等量的肥料施入常规处理对应的各个处理区。
分蘖肥追施尿素8 千克/亩,促花保花肥追施尿素15 千克/亩+氯化钾3千克/亩。
常规施肥区施肥运筹:分别称取与机械侧深施肥区各处理小区等量的肥料均匀撒施到各处理小区。
机械侧深施肥大区和常规施肥大区中的无氮、无磷、无钾处理表示水稻全生育期内分别不施氮肥、磷肥、钾肥。
7. 试验过程
田块耕翻上水耙田后进行试验,6月23日机械插秧并施用基肥,栽插行距30厘米,平均株距12厘米。
栽后7天,结合施用活棵分蘖肥,将除草剂拌和干细土均匀撒施除草。
8月8日施用促花保花肥。
10月29日收获,收获时单收单打,分小区计产。
病虫害防治按照植保部门统一部署进行,其他田管措施各处理保持一致。
水稻样品风干后送扬州大学分别检测籽粒、茎叶氮、磷、钾养分含量。
三、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机械侧深施肥各处理区结果表明:侧深施肥无氮区籽粒产量最低,仅为486.70千克/亩,侧深施肥区产量最高,达651.87千克/亩,侧深施肥无磷区、无钾区产量分别为638.85千克/亩、591.43千克/亩,前者高于后者;各处理区茎叶产量与籽粒产量变化趋势一致。
常规施肥各处理区测定结果与机械侧深施肥各处理区测定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常规施肥无氮区籽粒产量最低为451.30千克/亩,常规施肥区籽粒产量最高为634.94千克/亩。
相比较而言,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比常规施肥处理区籽粒产量增加16.93千克/亩,增幅2.67%(表1)。
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处理区的水稻植株进行取样,分别测定籽粒和茎叶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养分含量,结果显示: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籽粒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0.75克/千克、3.19 克/千克、3.04克/千克,全氮含量比无氮区的9.14克/千克高1.61克/千克,全磷含量比无磷区的2.71克/千克高0.48克/千克,全钾含量比无钾区的2.77克/千克高0.27克/千克;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茎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8.74 克/千克、1.63克/千克、19.52克/千克,比相应的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分别高5.44 克/千克、0.26克/千克、1.37 克/千克。
常规施肥处理区测定结果与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测定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2)。
3.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将各处理区籽粒和茎叶产量及养分测定值输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得出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和常规施肥处理区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
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39.29%,比常规施肥处理区氮肥利用率31.21%提高8.08个百分点;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磷肥利用率为30.87%,比常规施肥处理区磷肥利用率26.13%提高4.74个百分点;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钾肥利用率为48.71%,比常规施肥处理区钾肥利用率42.87%提高5.84个百分点(表3)。
四、结论
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由于采取肥料深施,肥料流失少,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学产量;而常规施肥处理区,尽管投肥量相同,但由于肥料流失较多,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均不及机械侧深施肥处理区。
由此可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和水稻经济学产量,有利于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同时,能够减少肥料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广场路6号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