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公司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公司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公司简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骨干企业,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最大的航天企业集团之一,中国航天致力于研究、开发、制造和运营航天技术和设备。

本公司的使命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卓越的航天技术和服务。

一、公司概况中国航天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北京。

公司下辖多个研究院、工程实体和子公司,涵盖了航天器研制、卫星应用、航天发射和运营、航天教育和培训等领域。

拥有一流的设施和技术团队,中国航天已成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行业领导者。

二、核心能力中国航天具备在航天技术、工程研发和制造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我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涵盖了航天器设计、制造、测试以及航天运营等各个环节。

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与设备,并坚持自主创新。

我们的技术覆盖了卫星、运载火箭、载人航天、航天应用等领域。

三、一流项目中国航天致力于核心航天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我们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开发,同时也担负着国家重要通信、气象、导航和地球观测等卫星项目的研制任务。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商业航天项目的发展,并与多国航天机构开展国际合作。

四、社会责任中国航天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致力于航天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中国航天积极参与公共事业,例如灾害监测和应对、农业发展、国家安全等领域,以航天技术为支撑,为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助力。

五、国际合作中国航天积极开展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

我们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载人航天、卫星应用、航天科技等方面的多项合作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航天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结语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航天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航天科技创新,为国家航天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科技的未来世界中国航天发展的前沿探索

航天科技的未来世界中国航天发展的前沿探索

航天科技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 综合实力,增强了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 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 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为全球提供了气象预 报、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服务,提升了 人类的生活质量。
对未来航天科技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高的性能要求和安全标准。
自主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是应对技术 挑战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航天科技的整 体水平。
经济挑战与应对策略
1 2
经费投入
航天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如何合理配 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是经济挑战 之一。
意义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航天技术体系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阶段
时间范围
01
21世纪初至今
主要事件
02
中国开始实施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计划等深空探测项目,并积
极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
意义
03Leabharlann 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不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成
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
03
航天科技前沿探索
04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载人登月计划
载人登月计划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开展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
中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为深空探测和太空开发奠定 基础。
载人登月计划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建立国际空间站

航天科技资料

航天科技资料

航天科技资料航天科技是指在太空探索和利用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专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航天科技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叶,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途径。

最早的航天器是由火箭发射,通过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

此后,航天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如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标志着航天科技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航天科技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航天科技的推动下,科学家们研究了宇宙的奥秘,拓展了人类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认知。

其次,航天科技也对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拥有强大的航天科技能力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具备较大优势。

最后,航天科技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实际利益。

例如,通信卫星的发射使得世界各地的通信更加方便和快捷,卫星导航系统则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服务。

然而,航天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技术挑战。

太空环境的极端条件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工程技术提出了严峻要求,如耐高温、抗辐射和高精度等。

其次是资金投入的问题。

航天科技的研发和发射都需要巨额资金,这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是一大难题。

此外,航天科技还面临着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国际社会积极开展航天科技的国际合作。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天科技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数据共享和人员交流。

这种合作可以提高航天科技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加强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综上所述,航天科技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对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实力和为人类社会带来实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

总部位于漕溪路222号航天大厦。
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
八部,
509所,
800所,
801所,
802所,
803所,
804所,
805所,
807所,
808所,
809所,
812所,
其实最开始它们是一家人(包括现在的航空工业总公司)。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由于本人资历太浅,资料整理的不全,甚至可能存在错误,望指正)。
1956.10---1964.11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 首任院长)——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1964.11---1982. 4 第七机械工业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
200厂 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
211厂 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 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航天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1号,下设12个研究所、2个工厂。
拥有4个大型研究院:
一、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航天二院)
二、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航天三院)
三、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航天六院)
四、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七院)
五、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六、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七、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公司(061基地)
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北京仿真中心
北京市新立技工学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教育培训中心

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单位资料

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单位资料

航天部部署信息(找工作)2012-08-23 22:23 | (分类:默认分类)一院:一部、12所、14所二院:二部、23所、25所三院:三部、33所、31所五院:501、502、503 排名如下,供大家参考:第一:一部,501 第二:三部,502第三:12所,33所,14所,25所第四:二部,23所,31所,503其他的不详细介绍了现在和过去能排队分房子的有501,502,33所工资最高的应该是1部、3部、33所,好点的室硕士18万问题不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应该是501、1部、33所车最多的是3部和33所综合地理位置以及实力来看12所最好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上海八院,据我打听待遇都差不了太多,二院二部主要是在市区,而且不提供住宿, 这样要自己租房,待遇一算就低了。

至于奖金和发展前途,总体发展前途一院一部和五院几个所好一些,属于科技集团,卫星火箭发展火,宣传也好。

二院三院属于科工集团,搞导弹相对低调一些,二院搞防空导弹,属于防御武器,三院搞岸舰导弹,主要属于进攻武器,国家这几年投入三院多点,所以奖金可能比二院多点。

另外,本人签二院二部了,希望以上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不过其实这些真的很难说,要综合自己情况考虑。

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大整理*****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分家之前的设置******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下属13个所,6个厂一部导弹、火箭总体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12所导航,控制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102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4所航天跟踪,测量200厂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211厂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各种试验,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总部位于西安市东郊田王41所,42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襄樊市春园路1号43所,复合材料,西安市44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47所,401 所,7414 厂,7416 厂,7422 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市中关村南31号,下设12个研究所、2个工厂501,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82号50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16号503,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1号504,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508,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10,兰州物理研究所51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51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514,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513,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513,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515,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529,北京卫星制造厂539,上海科学仪器厂******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漕溪路222号航天大厦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八部,509 所,800 所,801 所,802 所,803 所,804 所,805 所,807 所,808 所,809 所,812 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四营门北路 2号院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专用计算机及计算机测控系统九院的下属单位共有四个,分别座落在北京、西安、杭州、桂林等四个风景名胜地区。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硕博士点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硕博士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辖研究机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布局表注:上表中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批次”,系指经国务院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名单批次,具体为:“1批”,第一批名单---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2批”,第二批名单---1981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T批”,特批名单---198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批”,第三批名单---1986年7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4批”,第四批名单---1990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5批”,第五批名单---1993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6批”,第六批名单---1996年9月2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7批”,第七批名单---199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8批”,第八批名单---2000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9批”,第九批名单---2003年9月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0批”,第十批名单---2006年1月25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1批”,第十一批名单---201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辖研究机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布局表注:上表中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批次”,系指经国务院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名单批次,具体为:“1批”,第一批名单---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2批”,第二批名单---1981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T批”,特批名单---198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批”,第三批名单---1986年7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4批”,第四批名单---1990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5批”,第五批名单---1993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6批”,第六批名单---1996年9月2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7批”,第七批名单---199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8批”,第八批名单---2000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9批”,第九批名单---2003年9月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0批”,第十批名单---2006年1月25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1批”,第十一批名单---201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航天单位简介

航天单位简介

航天科工集团主要下属单位情况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是军民结合、技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经济实体,主要生产防空导弹。

航天二院下属1个工程总体设计部、10个专业研究所、1个仿真中心、3个工厂、9个技工贸结合的公司。

航天二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知名专家60多人、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392人、高级工程师1,763人、工程师及一般技术人员7,400余人。

航天二院积极贯彻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在加速发展军品的同时,不断探索军转民、内转外、集团经营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大力向民用生产领域渗透。

目前航天二院已形成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和环保、机床数控系统工程、计算机、雷达通讯、特种元器件等系列产品。

为使科技成果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有效服务于国防、民用两个领域,航天二院始终坚持“自主、自立、自强”的“三自”精神,以建设“高科技、高效益、高文明”水准的“三高”实体为目标,逐渐建立起军品为本、民品为主、多种经营的产品结构和专业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军民融合的组织结构。

截至2009年6月30日,航天二院总资产1,617,887万元,所有者权益468,064万元,2009年1-6月实现净利润30,205万元,控股上市公司航天长峰(600855)。

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三院创建于1961年,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航导弹的科研生产基地。

航天三院拥有雄厚资产和良好设施,造就了大批一流的航天技术专家,在飞航导弹技术某些主要领域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三院下设门类齐全、专业配套、自成体系的科研生产机构和服务保障单位,拥有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近2,000人。

主要产品包括导弹武器系统及地面配套设备、各种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雷达电子设备、红外激光设备及器件,并开发出雷达液位仪、特种改装车、程控交换机、钢骨架塑料复合管、家电电脑程控板和塑钢门窗等10余种民用产品。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一、单位简介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集团公司专门从事体系信息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研发的总体单位。

研究院在智能交通、卫星应用、智能仪器、综合保障信息化及信息化系统工程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国防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百余项,服务对象遍及政府、军队、公安、交通、金融、教育、卫生、电力等行业。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是发改委确定的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单位,是中国航天科工武器装备测试与控制技术中心。

取得各类专利成果26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二等奖3项。

近十年来,研究院利用xx、xx、测试与综合保障信息化、卫星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经验和领先优势,先后完成了多项重点配套任务、400余项国防重点研究项目及国家相关产业化任务。

在智能交通及汽车移动物联网领域,研究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设备产品,参与过多项省、市级大型工程项目。

在卫星导航领域,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兼容型卫星导航接收机及芯片组、OEM主机板等卫星导航基础产品的开发工作,已掌握多系统兼容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接收机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兼容导航接收机产品,具备BD/GPS、BD/多系统兼容卫星导航芯片及OEM板的产业能力;在BD、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面均承担了国家重点任务,已成为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领域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院自主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产品,具有完整、领先的卫星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成功参与国内中移动村通工程、中移动应急通信车、总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工程,完成了国内5个大型卫星通信主站、600多个远端站和100多辆卫星应急通信车设计、研制,形成了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国内卫星应急通信领域领军企业之一。

中国航天科技-科工集团机构概况

中国航天科技-科工集团机构概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机构概况2007年06月25日星期一19:2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机构概况/forum/forum_posts.asp?TID=329下属机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第六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第七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航天工程咨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n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国务院直接管理。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航天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七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及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工厂、公司等。

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以及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主要研制、生产、经营各类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战略战术导弹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业务,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

航天科工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 人数

航天科工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 人数

航天科工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简介航天科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简称,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

为了推动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航天科工启动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项目。

该项目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航天科技人才,提升我国航天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项目背景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航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工程硕士和博士的支持和推动。

然而,传统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周期长、创新能力不足、与实际工程需求不匹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航天科工启动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项目。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航天科技人才,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培养效果和质量,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天科技人才。

项目内容1. 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设,提供更多的实际项目和案例。

鼓励学生参与航天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导师制度优化优化导师制度,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建立导师评价机制,对导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励优秀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基地建设建设一批航天科技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这些实践基地可以是航天科工集团的相关单位,也可以是与航天科技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通过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项目和实际工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航天科技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流程。

4. 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增加他们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

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传材料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传材料

第1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

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

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

航天科工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

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军为主、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格局和“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

以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目标识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高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的发展目标,“放飞神剑,收获和平”是航天科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质量制胜战略,在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在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航天科工致力于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在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重大军民结合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理念,成功地进军了非传统安全领域。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1、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学科知识,能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手段研究和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问题,能从事导弹、航天器、飞行器等航空航天器总体、结构和系统设计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实验及计算机基础,可直接进入航空航天部门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从事与航空航天工程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测试、制造、使用、维修和教学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力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2、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与航空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测试、制造、使用、维修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2航天/航空3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4计算机软件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1销售工程师2系统工程师3技术支持工程师4cae工程师5无人机飞控算法工程师工作城市:毕业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上海2北京3深圳4成都5杭州6西安7南京8广州3、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

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

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 区别

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 区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

集团公司内设4个事业部,拥有6个大型研究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集团公司以导弹武器系统为基业,以军民两用信息技术、卫星与卫星应用、能源与环保以及成套设备为主业。

创建46年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部队装备水平;以成功发射"航天清华一号"卫星为标志,集团公司在微小卫星、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类性能优良的航天产品成为在长征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航天金税、金卡和金盾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对推动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卫星与飞船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电子技术、导航技术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宇航与信息技术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防空、防天技术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六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北京建筑设计补充: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航天科工文化手册

航天科工文化手册

集团公司简介
企业使命
企业核心价值观
集团公司标志
“CASIC”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英文名称缩写,红色字母“A”变化为地球轨道的形象,既体现航天的行业特征,又寓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全体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红色寓意国家、奉献、人文感;蓝色代表科技、未来、时空感。

集团公司标志背景为航天工业原有标志。

集团公司标志延续历史,放眼未来,寓意中国航天继往开来走向世界。

集团公司标准字体及标准色
集团公司的标准中文字体采用“汉仪大黑简”字体;英文字体采用“Arial”字体。

集团公司的标准色为:C A S I C蓝(四色为C100M80)和C A S I C红(四色为M100Y100K10)。

在使用“CASIC蓝”和“CASIC红”时,首选“CASIC蓝”,若应用效果不突出,可使用“CASIC红”。

注:本手册所展示为部分组合规范,各单位具体使用时请遵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形象识别执行手册》。

集团公司标志单色应用规范
单色应用规范示例:
单色反白应用规范示例:
注:本标志组合为特定组合方案,各单位使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集团公司形象应用图例
宣传用语
宣传用语。

航天科技发展

航天科技发展

航天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渴望,航天科技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跨越了国界,也触及到了人类的梦想与无限可能。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航天科技的发展。

一、航天科技的历史背景航天科技的发展始于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以天文观测为基础,研究星象和宇宙奥秘。

然而,直到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科技才真正迈入了现代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航天科技的重大突破。

紧接着,美国在1969年成功实现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阿波罗计划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

自此以后,航天科技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投入,各国纷纷加大了在航天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二、航天科技的主要成就1. 卫星技术的突破卫星技术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通信、导航、气象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功发射了TELSTAR通信卫星,开创了人类通信卫星时代。

之后,各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的通信、气象、导航、资源探测等各类卫星,为人类创造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 载人航天的突破载人航天是航天科技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壮举。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执行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紧随其后,美国也成功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并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此后,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载人航天项目,为深入研究太空提供了珍贵的机会和数据。

3. 探测器任务的成功太空探测器被用于探索太阳系的行星、恒星和星系等宇宙奥秘。

其中,美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等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功。

它们不仅帮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还发现了一系列的新星系、行星和天体等重要发现,为宇宙起源和未来去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年级中国航天简介50字

四年级中国航天简介50字

四年级中国航天简介50字
中国航天事业自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就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脆弱、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和特定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来的。

中国独立自主地展开航天活动,以极少的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踏进了一条适宜本国国情和存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获得了一系列关键成就。

中国在卫星废旧、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绑定火箭技术以及恒定轨道卫星升空与测控等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已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在遥感技术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领域、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领域、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获得重大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拆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
一、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民用航天产业,即通常意义上的航天工程,包括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军用方面包括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远程导弹)。

所熟知的神舟飞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空间站、北斗导航卫星等都是航天科技集团的领域。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组成单位包括8个研究院,以及一些航天产业的公司和研究中心。

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的研究,著名的产品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四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
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航天器的研究,我们熟知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天宫号空间实验室等都出自该院;
六院,即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七院,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国防装备生产、火箭弹研制等工作;
八院,即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导弹、火箭等都有涉及,风云系列卫星出自该院;
九院,即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惯性导航、遥测遥控等领域的研究,该院下属的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是中兴通讯的第二大股东;
十一院,即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研究。

航天科技集团直属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四维图新的母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讯等。

二、航天科工
航天科工集团主要从事国防军事产业,我国的防空导弹、飞航导弹(中近程导弹)等大都出自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包括五个研究院,以及相关的生产基地和上市公司等。

航天科工一院,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军民信息系统研究设计。

航天二院,即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导弹武器、空天防御技术的研究。

航天三院,,即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航导弹的研制工作,在飞航导弹领域是老大。

航天科工四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运载技术的研究。

航天科工六院,河西化工机械公司,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航天科工七院,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直属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