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内酯醇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沈萍萍,卢彦,徐加发
申请号:CN200910035979.5
申请日:20091015
公开号:CN101691393A
公开日:
201004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用4-溴甲基-7-甲氧基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其分子量为648,最大激发波长320nm,最大发射波长398nm,全波长光的照射下可发出黄色光,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制备时,先将雷公藤内酯醇14位羟基活化,后在丙酮溶剂中与4-溴甲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碳酸钾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
将其加入活细胞中,可见细胞质有蓝色荧光,为雷公藤内酯醇的细胞定位于示踪提供了直观的证据。
申请人:南京大学
地址:210097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胡锡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75859.2(22)申请日 2016.04.29(71)申请人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号(72)发明人 林绥 阙慧卿 钱丽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代理人 蔡学俊(51)Int.Cl.A61K 9/127(2006.01)A61K 31/585(2006.01)A61P 37/0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雷公藤内酯醇制剂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按重量分数计,其原料组成为:卵磷脂0.1-0.2%,硬脂酸0.02-0.04%,poloxamer1880.2%,甘油2.25%,雷公藤内酯醇0.008-0.016%,余量为水。
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压均质法将雷公藤内酯醇制成纳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8.52%,平均粒径为97.8nm,Zeta电位为31.7。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5816428 A 2016.08.03C N 105816428A1.一种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其原料组成为:卵磷脂0.1-0.2%,硬脂酸0.02-0.04%,poloxamer188 0.2%,甘油2.25%,雷公藤内酯醇0.008-0.016%,余量为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得纳米脂质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卵磷脂、硬脂酸置于同一圆底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再加入雷公藤内酯醇溶解充分后,置旋转蒸发挥尽二氯甲烷,并在烧瓶壁上形成一层薄膜;2)将poloxamer188溶于80 ℃ 300 ml等温等渗的甘油水溶液中,作为水相;3)待水相冷却至35-45℃,将水相加入步骤1)的圆底烧杯中,使薄膜脱落并充分溶解;4)将溶解均匀的溶液于高压均质机中,在85MPa均质10min。
雷公藤内酯醇乏氧激活前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雷公藤内酯醇乏氧激活前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张冬梅;阙慧卿;李唯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24(51)1
【摘要】(目的)制备雷公藤内酯醇乏氧激活前药,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合成了Gem1和Dox1。
总计合成了三个乏氧激活前药,用于后续抗肿瘤实验研究。
(方法)2-硝基咪唑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得到3-(2-硝基-1H-咪唑-1-基)丙酸。
3-(2-硝基-1H-咪唑-1-基)丙酸再与雷公藤内酯醇、多柔比星和吉西他滨通过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Gem1和Dox1,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
(结果)成功得到目标化合物——Gem1和Dox1。
(结论)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了目标化合物——Gem1和Dox1的结构,成功合成的三个乏氧激活前药,为后续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张冬梅;阙慧卿;李唯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相关文献】
1.雷公藤内酯醇前药MC002在大鼠体内药代性别差异研究
2.LC-MS/MS法测定大鼠全血中前药MC002活性代谢产物雷公藤内酯醇浓度
3.四臂星形聚乙二醇-苯
甲酸雌二醇大分子前药的合成与表征4.雷藤氯内酯醇的半合成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结构改造5.乏氧响应抗癌前药偶氮荧光素的合成及其脂质体的制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鹏程,张崇璞,郑家润,吕燮余,陈沄,顾克显,言政,杨长林,陈国芳,徐文严
申请号:CN91108268.9
申请日:19911223
公开号:CN1062531A
公开日:
199207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是利用植物雷公藤中 含量较多的雷公藤内酯醇,经氧化制取药用价值较高 的雷公藤内酯酮。
方法是将原料溶解在乙醚或丙酮 等溶剂中,在硫酸、盐酸、吡啶或乙酸钠等辅剂存在 下,加入三氧化铬或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或吡啶-三 氧化铬络合物等氧化剂,反应后先后用碳酸钠与水等 液体洗涤后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再层析分离或 重结晶,即可获得产品雷公藤内酯酮。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地址: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栗仲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雷公藤内酯醇植物提取工艺成功 LLDT-8有望成为世界一类创新药
雷公藤内酯醇植物提取工艺成功 LLDT-8有望成为世界一类
创新药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寻找新的、高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是当今世界药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经过20多年来的基础研究,该所成功完善了雷公藤内酯醇的植物提取工艺,并以雷公藤内酯醇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修饰获得了新化合物LLDT-8。
药理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全新的低毒高效、具有强烈的体内和体外免疫抑制活性的新的雷公藤二萜化合物,有望开发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创新药。
【总页数】2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4.3
【相关文献】
1.LLDT-8有望成为世界一类创新药 [J],
2.异雷公藤内酯四醇的半合成研究(II)--雷公藤内酯二醇的化学转化 [J], 郭舜民;林绥;齐一蒲
3.雷公藤内酯醇与表雷公藤内酯醇的HPLC测定 [J], 夏志林;邓思珊;郭舜民
4.雷公藤内酯醇LLDT-8在抗GBM抗体诱导小鼠肾炎中的疗效作用及对Fc受体介导淋巴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 [J], 祁青;何世君;唐炜;左建平
5.雷藤氯内酯醇的半合成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结构改造 [J], 马鹏程;吕燮余;王莉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东明,陈晓光,臧应达,来芳芳,李创军,王雨辰
申请号:CN201810464842.0
申请日:20180516
公开号:CN110498829B
公开日:
2022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如通式I、II及化合物LA‑67所示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
这类衍生物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制备,含有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地址: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公藤内酯醇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刘晓1¶,唐波1¶,姚其正2,郑伟娟1*,华子春1*1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09)E-mail: zchua@摘要: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14位羟基修饰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14-succinate)和不同的蛋白载体(cBSA,OVA)偶联合成雷公藤内酯醇的人工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紫外光谱鉴定了偶联效果,计算了偶联率。
利用免疫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小鼠多克隆抗体,用检测抗原分析了血清抗体效价,利用抗原竞争ELISA分析了抗体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的分子作用机理以及制备雷公藤内酯醇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 雷公藤内酯醇,14位羟基修饰,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1. 引言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简称TP),分子式C20H24O6,分子结构如图1,分子量360.41,二萜类三环氧内酯化合物,是从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里活性最强的部分,具有消炎散结、清热解毒、抗菌、免疫抑制以及抗生育等功效。
长期以来,作为临床上公认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能协同杀伤肿瘤细胞或逆转肿瘤耐药,说明它具有抗肿瘤效果,因此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除此以外,它还对细胞发育增殖、细胞周期等有调控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雷公藤内酯醇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的分子机理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是,由于缺少方便快捷的雷公藤内酯醇检测手段,长期以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直接作用位点的研究一直十分困难,对雷公藤内酯醇作用的靶蛋白和作用途径知之甚少。
细胞免疫化学是追踪分子在细胞内的作用过程的有力工具,如果能够得到雷公藤内酯醇的抗体,就为利用细胞免疫化学研究雷公藤内酯醇的作用靶点和在细胞内的定位等创造了分子探针,为最终研究雷公藤内酯醇作用机制和寻找其靶蛋白创造了可能。
作为小分子半抗原,雷公藤内酯醇需要和大分子蛋白载体偶联才能成为能够诱导产生抗体的免疫原,为了不影响小分子的生物活性,提高偶联效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基团。
已有的雷公藤内酯醇结构-活性研究显示雷公藤内酯醇的不同生物效应依赖于不同的功能基团。
研究证实,对于12,13位环氧进行开环反应所获得的稳定的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会丧失免疫抑制和抗炎的生物活性。
14位羟基是雷公藤内酯醇最容易被改造修饰的基团,研究表明,14位羟基被改造为水溶性的基团作为前药能极大改善小分子的水溶性,促进体内代谢,降低毒性,甚至能改善雷公藤内酯醇在体内的免疫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1] [2]。
综合考虑,雷公藤内酯醇的14位羟基是最合适的偶联基团。
TP的水溶性不理想,且14位羟基不容易在温和条件下和蛋白载体反应,我们首先对14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为水溶性的羧基,利用缩合反应偶联改造的牛血清白蛋白(cBSA,氨基化修饰的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合成TP的免疫抗原TP-cBSA和检测抗原TP-OVA。
用免疫抗原免疫小鼠,顺利得到了雷公藤内酯醇的多抗。
本课题得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425009,3073003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BK2007715)资助。
¶对本文同等贡献;*共同通讯作者。
Figure 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riptolide2.实验部分2. 1 试剂和仪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P, 购自SIGMA公司), 改造的牛血清白蛋白(cBSA, 购自PIERCE公司),鸡卵清蛋白(OVA),1- 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福氏完全佐剂(FCA)和福氏不完全佐剂(FIA), 6-8周龄BALB/c小鼠购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Sephadex凝胶柱(购自PIERCE)岛津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Eppendorf Centrifuge 5415R离心机,TECAN SAFIRE自动酶标仪2. 2 雷公藤内酯醇14位羟基的修饰以及修饰产物的质谱鉴定将TP的14位羟基进行衍生化修饰,在弱碱性条件下和丁二酸酐进行酰化反应,反应式如图2所示,得到水溶性分子triptolide 14-succinate(简称mTP)Triptolide Triptolide 14-succinateigure 2 The derivation reaction from triptolide to triptolide 14-succinate2. 3 雷公藤内酯醇人工抗原的制备碳二亚胺法偶联mTP与蛋白载体(以cBSA为例,OV A合成的方法类似):取5 mg mTP和2.5 mg cBSA溶解在250 μl TE buffer(pH 8.0)中,充分震荡使其溶解,再取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79 mg充分溶解于250 μl TE buffer(pH 8.0)中。
将mTP 和cBSA的混合溶液边震荡边逐滴加入EDC溶液,在37℃摇床中反应2小时以上。
先用Sephadex柱分离偶联产物和未结合的mTP小分子,再透析纯化,将0.5 ml 溶液在PBS中透析3天,每天换液两次,每次换液200 ml。
透析产物小剂量分装,于-20℃保存备用。
2. 4 人工合成抗原的紫外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cBSA标准品、偶联产物和mTP进行紫外扫描,根据偶联产物最大吸收峰的位移判断是否偶联成功。
2. 5 人工合成抗原偶联率的计算紫外扫描结果显示,蛋白载体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在280 nm,mTP最大吸收峰在261 nm,偶联产物这两个波长的紫外吸收强度包括了蛋白载体和mTP的贡献。
人工合成抗原的摩尔偶联率C mTP/C BSA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C mTP/C BSA=(A280×K BSA, 261-A261×K BSA, 280)/(A261×K mTP, 280-A280×K mTP, 261)其中A280 , A261分别为偶联产物在波长为280nm和261nm时的紫外吸光度,K BSA, 280、K BSA, 261、K mTP, 280、K mTP, 261分别对应BSA和mTP在波长为280nm和261nm的摩尔消光系数[3]。
2. 6 雷公藤内酯醇人工抗原多抗血清的制备及鉴定初次免疫:将100 μg 人工抗原与等体积完全福氏佐剂(FCA)乳化完全,皮下分点注射4只BALB/c小鼠;二次免疫:初次免疫后两周将100 μg 人工抗原与等体积不完全福氏佐剂(FIA)乳化完全,皮下分点注射BALB/c小鼠;三次免疫:两周后将150 μg 人工抗原皮下分点注射BALB/c小鼠;第三次免疫两周后,以200 μg人工抗原经腹腔加强免疫血清效价较高的小鼠。
尾部采血分离抗血清,以制备的检测抗原OV A-mTP包被ELISA板,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的效价。
为了验证血清中雷公藤内酯醇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我们用偶联好的OV A-mTP包被酶标板,再用不同浓度的Triptolide、雷公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图3)和冬凌草甲素(Oridonin)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特异性。
竞争ELISA方法如下,以TP为例:取OV A-mTP于37℃,2h包被酶标板(100 μl/孔),10 %羊血清封闭后PBST 洗三次,每孔加入50 μlTP,浓度分别为1、2、5、8、10、30、50 ng/μl和50 μl稀释的血清,混匀后37℃反应1 h,PBST洗三次,加入酶标二抗37℃反应1 h,洗三次,每孔加显色液150 μl,反应15 min,2M硫酸终止反应后,用酶标仪测450 nm吸收值,每孔测四次,取平均值。
建立竞争抑制曲线。
Figure 3 Triptriolide structure.3. 结果和讨论3. 1 mTP的质谱鉴定mTP质谱如图4,分子量为440和540的峰分别对应Triptolide和Triptolide 14-succinate各自与溶剂吡啶形成的离子峰,由丰度可见,衍生化产率较高。
Figure 4 Mass spectrum of Triptolide and its derivative3. 2 TP人工抗原的紫外鉴定和偶联率氨基衍生化后的牛血清白蛋白载体cBSA的氨基数量远多于羧基,一方面能够提高偶联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BSA的等电点,使得蛋白在反应体系的PH下溶解度大大改善。
偶联产物的紫外光谱见图5:偶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相比蛋白载体向左明显偏移,由280nm到了269 nm左右,显示偶联成功。
偶联产物在280 nm和261 nm的紫外吸光值分别是3.029和3.058,由公式可计算得出mTP和蛋白载体cBSA的摩尔比为65:1,偶联效率较高。
Figure 5 The UV spectrum of cBSA, conjugate and mTP3. 3 多抗血清的效价和抗体特异性反应第三次免疫两周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 102400,Triptolide、Triptriolide和Oridonin的间接竞争ELISA实验表明,Triptolide及其衍生物Triptriolide均能产生竞争作用,而Oridonin不显示竞争关系,证明血清中多抗能在很大程度上与雷公藤内酯醇及其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反应,而完全不能与同为二萜类化合物的冬凌草甲素结合。
与TP 相比,雷公藤内酯三醇仅仅是12,13位的环氧基团打开,其它结构完全一致,能被多抗识别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竞争曲线上看来,TP的竞争饱和吸光值要低于雷公藤内酯三醇,从一定程度上证明多抗与雷公藤内酯醇的结合能力强于雷公藤内酯三醇,提示多抗中存在着识别雷公藤内酯醇12,13位环氧基团的特异性抗体。
冬凌草甲素是一种中药提取物,也具有抗肿瘤、消炎止痛等功效,与TP同为二萜类化合物,具有类似的分子量,分子为四环结构,无环氧内酯,冬凌草甲素不能产生竞争作用,证明多抗对雷公藤内酯醇系列分子结构的特异性识别。
以浓度为横坐标,OD450值为纵坐标,竞争抑制曲线如图6所示。
从雷公藤内酯醇的竞争抑制曲线上看,在0-8 ng/μl的浓度区间内,OD450和TP的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暗示可以通过ELISA方法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