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田庆来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其根、茎、叶、花等部位均可入药。
甘草含有多种化
学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甜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保肝等作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其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
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脏细胞修复,保护肝脏免受各种损伤。
甘草甜素是甘草中的一种特殊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
究表明,甘草甜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发挥其降血糖的作用。
此外,甘草甜素还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此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成分,如甘草皂苷、甘草醇、甘草酸异丙酯等,这些成
分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的不同成分
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在治疗各种疾病时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
总之,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这些成分可以作为中药材或药
物的原料,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甘草中各个成分之间的
相互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成分。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03-19T13:38:05.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雪玲[导读] 人们经常遭遇中毒,病毒的侵袭,在不断的寻找抗御这些疾病的良药。
刘雪玲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甘草是一种药材,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最有效的药物,它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这种药物经研究发现不但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还能抑制某些疾病的产生,还具有抗炎等功能。
本文主要对甘草里面的物质进行分析和介绍他们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甘草三萜皂苷黄酮药理活性活性成分【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099-02引言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对甘草进行研究,由于当时的科学不发达,只能通过人来辨别物质,我们得出了甘草主要适用于预防感冒,驱寒,补脾等疾病的治疗,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感冒头疼的药材。
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不断地对甘草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活性研究甘草作为一种古老的药物,在很多国家都有记载,到现在已经有千年的历史,甘草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甘草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副作用也小。
近年来国内一直对甘草进行研究和挖掘,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研究出甘草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癌、抗氧化、保肝、神经保护、美白、降糖、增强记忆力等多种活性,还在肝病,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癫痫、抑郁、癌症治疗有很好的开发。
1.1 抗菌与抗病毒活性人们经常遭遇中毒,病毒的侵袭,在不断的寻找抗御这些疾病的良药。
通过甘草的使用情况,提出甘草可能有很好的抗病毒倾向。
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甘草的水提取部位具有抗菌的效果,但是对一些菌类有抑制作用,这些菌类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此外还发现甘草对前些年流行的病毒如非典,免疫力缺陷的病毒有防御作用。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甘草,又称甘草根,是中药学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甘草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苯甲醇、氨基酸等多种化合物。
甘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抗溃疡、增加免疫力、保护肝脏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抑制发炎反应和免疫反应,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
甘草酸还可以保护肝脏,降低肝脏损伤的程度。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甘草次酸在甘草中的含量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具有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甘草次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少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此外,甘草次酸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细胞的活性。
甘草中还含有一些苯甲醇类化合物,如甘草醇、甘草甜菜碱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苯甲醇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甘草氨酸、甘草酸等。
这些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氨基酸可以增加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总之,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苯甲醇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甘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发新的甘草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目前对甘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作用机理的探究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甘草综述1
甘草综述1综述:甘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甘草不仅具有镇咳、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外,还能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抗艾滋病等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甘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草后续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1]。
甘草入药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称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金疮肿;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草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现对有关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1.1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根据文献报道,国内外已从甘草属中分离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包括苷元45个、香豆素类、18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素和多种有机酸等。
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羟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
甘草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glcyrrhizin),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glcyrrhizin- acid),由于有甜味,又称为甘草甜素,甘草皂苷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的三萜类化合物[3]。
2010版《中国药典》也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甘草皂苷是由甘元18-β-甘草次酸及两分子葡萄糖醛酸所组成,甘草皂苷水解后可产生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8-β-甘草次酸。
刘育辰等[4]人在甘草化学成分研究中运用醇提得到甘草浸膏后运用现代的分离鉴定技术,鉴定得到甘草酸、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33个化合物。
张慧[5]在对乌拉尔甘草成分进行研究时,从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及理化鉴别,确定其结构为3β-D-glucuronnopyranosyl-(1→2)-β-D-glu-curonnopyranosy1]-22β-aeetoxy-30-aldehyde(s3),并命名为22β-乙酰基甘草醛。
甘草有效成分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 : 草被誉 为众 药之 王 , 甘 有解毒 、 祛痰 、 痛 、 止 解痉 以及 抗癌 等 药理 作 用 ; 中 医上 , 在 甘草 有补 脾益 气 、 滋咳 润肺 、 急 缓 解毒 、 和 百药之 用 。对甘 草 的有 效成 分及 应 用方 面的研 究进 展 作 了详 细的介 绍 , 调 以期 为进 一步研 究和 开发利 用甘 草 提 供 参考 。
S n x , H UY n Y NWe -u LU We- ig UJ — i Z O ig A n jn, I ipnz u ,
(B ra f gi l r, t n nm l ubnr o Xxa irt f icunCt Ynha 700 , hn; . vs c ti f 1 ueuo A rut e Wa r dA i a H sady f i s i nh a i, i un 50 0 C ia2L et kS o o . c u ea i D tc o Y y c i o  ̄ n
甘草 ( lcr i rl s ) 名 甜草 根 、 甘 草 、 Gyyr z a n i 别 h au e s 红 国老 、
面 的研究 作一 详细 的介 绍 。
1 甘 草 的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甜 草 、甜 根 子 等 ,是 我 国传 统 常用 中 草 药之 一 ,为 豆 科
(eu nse 甘 草 属 ( yri in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 L gmioa ) G r z Ln ) ha 具 有极 广 的 临床 应 用价 值 …。甘 草 性 平 味 甘 , 有 补 脾 益 具 气、 清热 解 毒 、 痰 止 咳 、 急 止痛 、 和诸 药 的功 效 [, 祛 缓 调 2 同 3
720 , h a 110 C i ) n
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是甘草 的活性物质之一,有很 高的临床应 用价值,如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纤维化 等诸多作 用。临床主要用于 各型急慢性肝炎的 治疗、 抗癌和抗艾滋治疗、调节免疫等。 1.1抗炎作用
抗炎是甘 草酸主要的药理 作用。有研究表 明,其 抗炎机理与抑制前列腺素( PGs ) 等介质的活性作用
甘草酸对多种肿瘤都有抑制作用¨1| ,其机制主 要通过抑制核苷酸还原酶和降低DNA合成限速酶的 活性,使肿瘤细胞由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 移行阶 段受阻,从而 诱导癌细胞分 化,抑制了癌 细胞 增殖。 有报道证实¨ 21甘草酸对癌 前病变的发生 也有
作用,有 研究表明甘 草次酸能延长 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减少室 颤频率,增 加心律失常的阈值。其作用机制【t 6] 可能是和阻断钙 通道、限制钙 离子内流有关。也有报道甘 草次酸还有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总之进行甘草次酸对心血 管的作用研究具有潜在意义。 2.3抗肿瘤作用
甘草次酸在一定浓度和剂量下可抑制癌细胞增 殖,促进 癌细胞凋亡。但其 抗肿瘤研究也主要 都是体 外实验,体内的实验研究还较少¨7| 。其机理与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 ,阻断细胞周期等因素有关 。其中细胞 内的活性氧自由基的上升是细胞凋亡的一个因素。 研究表明[1 8| ,在甘草次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 中,都有活性 氧的参与。因此就体内低毒 性的抗癌药 物的实验研究,甘草次酸还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甘草黄酮;药理作用
中图 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甘草在临床的 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主要用 于治疗脉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方面 的疾病¨ 引。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认识和研究甘 草的国 家,在《 神农本草经》中已 有记载。甘草属豆 科甘草 属,又名甜草旧J ,药用部位为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 是我国医药管理部门作为药用而收载和管理的四大 药材之一 ,有“中药之王” 的美誉。传统医学 认为其 具有润肺 止咳、补气益肾、 调和解毒、缓急止 痛等功 能。甘草 中的有效成分包括 多糖类、黄酮类、 三萜类 等。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草酸、甘草次酸、总黄酮、 单种黄酮及多糖等化合物HJ 。 近年 来对 甘草 化学 成 分生物活 性的研究,已成为 新的研究热点。本 文主要 通过 以下4 种成分 对甘草 的药理 作用做 一介绍 。
甘草的活性成分与临床应用及禁忌
甘草的活性成分与临床应用及禁忌李秀春【摘要】甘草为豆科植物,根及根茎是其药用部位.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抗病毒、抗菌、调和诸药等功效.为更好的发挥甘草的临床疗效,将历代医者对甘草的研究与应用作出概述,并详细的指出了甘草在临床中的应用禁忌.%Gaocao ( Radix Glycyrrhiza ) belongs to Leguminosae, whose root and rhizome is us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Gancao, sweet in taste and neutral in nature, enters channels of heart, lung, spleen, stomach, and contains various active components. Gaocao can dispel phlegm to stop coughing, alleviate pains, suppress virus and bacteria, and harmonized other medicines. The article is a literal review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ancao, including the contraindications.【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4【总页数】2页(P365-366)【关键词】甘草;甘草酸;酣多糖【作者】李秀春【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精神卫生中心,256200【正文语种】中文1 活性物质及生理功能1.1 活性多糖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
植物多糖无细胞毒性,应用于生物体毒副作用小,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1]。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甘草中的一些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甜素、异甘草素、葛根素、氢化甘草素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甘草甜素则是甘草的甜味来源,具有良好的甜味效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异甘草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被认为是甘草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
葛根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氢化甘草素具有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针对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成功地从甘草中分离提取出了一系列新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些新的甘草酸类化合物和甘草甜素类化合物被成功发现,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这些新的化学成分为我们深化对甘草的认识和开发新的药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为甘草中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这些先进的技术方法为深入研究甘草的化学成分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来关于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际科研团队加入到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中来,他们纷纷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技术手段,对甘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国际研究合作不仅拓宽了对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思路,还为甘草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让更多人受益于甘草的药用作用。
甘草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工程甘草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的研究进展1 前言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
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或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及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甘草多糖等[1-2]。
研究表明[3],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具有解毒、消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还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癌症以及艾滋病等。
我国甘草资源丰富,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1[4-5]表1-1中国甘草资源的分布情况乌拉尔甘草新疆、甘肃、青海、陕两、宁夏、内蒙占、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光果甘草新疆和青海胀果甘草新疆刺果甘草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粗毛甘草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黄甘草甘肃云南甘草云南、四川等高寒地区侧果甘草新疆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草酸(glycyrrhizic acid)或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及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甘草多糖等。
此外,国内外对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本文就甘草的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纯化,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加以概述。
2 甘草的化学成分概述2.1 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2.1.1 黄酮类成分有研究证明,已发现了160多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药用作用优于甘草甜素[6],从云南甘草中已分离出12种化合物,刺果甘草中分离得42种化合物用。
2.1.2 其它化学成分1989年日本Toshio从黑龙江产乌拉尔甘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个香豆素类成分,后来又分离到5个其他酚类衍生物。
贾世山等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产乌拉尔甘草叶分离到1个酚酸甙类成分。
甘草的研究进展
甘草的研究进展摘要: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草药,生用清热解毒,缓解拘急;炙用温中、补益脾气。
小剂量多侧重于协调,辅佐他药的作用,而大剂量才能发挥其主导的治疗药效。
本文就甘草中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甘草相处处方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1 介绍甘草是常用的中草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
其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在多数方剂中都有应用。
研究发现,甘草除具有抗惊厥、镇痛、镇咳等作用外,还具有消炎、抗变态反应、抗溃疡、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艾滋病等作用。
2 化学成分甘草的主要成分是多种三萜化合物和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这也是主要有效成分,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
国内外学者对甘草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从甘草属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9个黄酮类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地上部分,其中根和根茎中最多,存在84的化合物,而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较少,仅有30种[1]。
到目前为止,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共分离鉴定出了61种,这些三萜类化合物的苷元多为3β-羟基齐墩果烷,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或D-葡萄糖酸[2]。
由于甘草皂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显著,几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衍生物上,特别是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衍生物研究,主要方法为化学修饰和生物转化修饰。
由于特定分子量的多糖能够控制某一类疾病及其并发症,甘草多糖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利用HGPLC分离甘草多糖后并测定其分子量,发现其主要分布在3万左右[3]。
进一步测定其分子结构,表明甘草多糖的核心结构含有由β-1,3-连接的D-半乳糖残基组成的一个主链,主链的3/5半乳糖单元在6位带有β-1,3-和β-1,6-D-半乳糖残基组成的侧链。
3 药理作用3.1 抗肿瘤作用甘草甜素(GL)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GL在抑制DEN致肝癌前病变过程中对DEN 损伤修复有明显保护作用,GL使DNA修复功能接近正常水平,从而降低了DEN 的致癌性,同时GL还可使肝癌前病变谷氨酸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减少。
甘草有效成分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有效成分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甘草被誉为众药之王,有解毒、祛痰、止痛、补脾益气、滋咳润肺以及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将对近几年甘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甘草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别名甜草根、红甘草、国老、甜草、甜根子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1]。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并将它列为上品,此后历代对甘草皆有记载。
1977年,《中国药典》(一部)正式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c.glabra L和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作为药用甘草植物收载[2]。
随着甘草的药理研究日益深入,甘草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和肯定,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的介绍。
1 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1.1三萜皂甙类化合物甘草的根和根茎主要含三萜皂甙类化合物: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乌拉尔甘草皂甙(uralsaponin)A、B [2]和甘草皂甙(licoricesaponin)A3、B2、C2、D3、E2、F3、G2、H2、J2、K2 等。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除分离得到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外,还得到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甘草萜醇(glycyrrhetol)、去氧甘草内酯(deoxoglabrolide)、异甘草内酯(isoglabrolide)、11-去氧甘草次酸(11-deoxoglycyrrhetic acid)、光甘草酸(glybric acid)、欧甘草酸(liquoric acid)等[4]。
1.2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的根和根茎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亲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甘草利酮(licoric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5-O-甲基甘草本定(5-O-methyllicoricidin)等[5]。
甘草的研究进展及药效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 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 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 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 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 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 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 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 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 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甘草的研究进展及药效作用
班级: 硕士11班 学号:20112646 专业:临床兽医学 姓名: 严 翔
1 甘草概述 2 甘草的药效作用 3 甘草前景与展望
前 言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 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 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 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 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味微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 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 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 土丘陵地带。
谢谢~
1.2.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2-苯基色原酮作为母 核,包括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游离黄酮或黄 酮苷元以及以糖苷形式存在的衍生物。迄今 为止,科学家在甘草中共已分离得到150多个 黄酮化合物,主要有甘草苷、甘草素、异甘 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黄酮A、甘草查尔酮、甘 草异黄烷类等。光果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以黄酮烷为主。
以甘草生用,有清热泻解毒之功。此外, 尚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糖尿 病、腓肠肌痉挛等。
2.2药理研究
2.1.1
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抗艾滋病毒作用 :甘草甜素具有抑制艾滋病毒增殖 的作用,甘草甜素是通过恢复辅助T淋巴细胞的功 能起作用。4mg/ml以上浓度的甘草酸单胺有直接灭 活艾滋病毒的作用,也可抑制培养的细胞内的艾滋 病毒增殖。甘草插尔酮类化合物对HIV有较强的抑 制作用,甘草苷元、甘草苷、异甘草苷元、异甘草 苷对新城艾滋病毒有抑制作用。
第1页甘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度传染的疾病
甘 草 甜 素 能 抑 制 SARS 相 关
冠状病毒
SARS-CV
复制 还能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早期的吸收
和穿透等阶段 在病毒吸收过程中和吸收过程后效果最佳 高浓度的甘草甜素完全可以阻断病
毒的复制 且甘草甜素对 SARS-CV 有高度的敏感性
目前 甘草甜素对抗 SARS-CV 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已经知道 它可影响类似蛋白激
甘草酸是肝 P4503A 诱导剂 并且第一关卡效应明显 口服生物利用度小于 6% 肝 P4503A 酶参与大多数口服药物的生物转化 是引起药物首过效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研究
甘草酸对肝 P4503A 酶的影响 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揭示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利多卡因在肝脏经 P4503A 酶特异催化 氧位脱乙基 生成单乙基甘氨酰二 甲苯胺而被代谢 还有应用甘草酸后能诱导经典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1] 所以
长期临床应用显示 甘草甜素有降低转氨酶 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作用 对控制慢性乙
型肝炎病情发展 延缓肝硬化均有较好疗效 是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的理想用药 对丙型肝 炎也是如此 另外 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病均适用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3]
2.2 甘草甜素能抑制 SARS 相关冠状病毒的复制 SARS 是一种通过密 切 接 触 高
2.3 甘草甜素抗 HIV 的作用 HIV 感染引起的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抗 HIV 的药物研究 甘草甜素是抗 HIV 的天然药物之 一 它主 要作用于病毒—细胞结合过程[5]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 甘草甜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
值得继续研究和大力推广
甘草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 东平县 中 医院 ,山东,东平 ,2 7 1 5 0 0 ) 中图分类 号:R 2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1 0 — 0 1 4 7 — 0 2
【 摘
要 】 甘草 , 是一种 中医药学 当中的常见补气类药用植物 。其性味甘平 , 具有 清热解毒 、补 中益 气、 缓 急止痛 、润肺 止
容 易为 人 所 认 同 。
参考文献 :
[ 1 ] 钱潢 . 伤寒 溯源 集 [ M] . 上海 : 上 海卫 生 出版社 , 1 9 5 7 [ 2 ] 成无 己. 注 解伤 寒 论[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1 9 6 3 [ 3 ] 程应 旄 . 伤 寒论 后 条辨 、 读 伤寒 论 赘余 [ M] . 北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l i c o r i c e . Ba s e d o n t h e me d i c i n a l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l i c o r i c e , t h e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a n d mo d e m r e s e a r c h o f l i c o r i c e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d i s c u s s e d , t o p r o mo t e t h e me d i c i n a l v a l u e o f l i c o ic f e i n TCM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u r t h e r mo r e .
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董柯,陈香美,汤力.水蛭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蛋白尿、脂质代谢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50. [5]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6] 孙瑞涛,李黎丽,王铁良,等.肾宁水丸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7,35(6):39. [7] K URODA T,YOSHIDA Y,KAMIIE J,et al.Expression ofMMP-9 in mesangial cells and its changes in anti-GBM g lomerulonephritis in WKY rats[J].Clin Exp Nephrol,2004,8(3):206.[8] K HACHIGIAN M,RESNICK N,GIMBRONE A Jr,et al.Nuclear factor-kappa B interacts functionally with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chain shear-stress response element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fluid shear stress.[J].J Clin Invest,1995,96(2):1169.[9] M ORRISSEY J,KLAHR S.Transcription factor NF-kappaB r egulation of renal fibrosis during ureteral obstruction[J].Semin Nephrol,1998,18(6):603.[10] R ANGAN G,WANG Y,HARRIS D.NF-kappaB signalling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Front Biosci,2009,14:3496.[11] 袁斌,汪受传,任现志,等.益气化瘀法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67. [12] 任现志,蒋淑敏,翟文生,等.黄芪、水蛭及其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3):255.[13] 任现志,汪受传,翟文生.黄芪、水蛭及其不同比例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外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1):690. 第一作者:顾叶云(1993—),女,硕士研究生,中医儿科学专业。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甘草为豆科(Zeguminosae)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I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传统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
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及甘草多糖等。
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甘草酸具有保肝和治肝、治疗肾病和心脏疾病、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甘草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
随着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有限的甘草资源分离纯化成更多、更纯的甘草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方法很多,本文将有关其提取、纯化甘草有效成分的方法做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参考。
1提取方法1.1溶剂法1.1.1水提法水提取法是最原始,也是过去常用的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此法虽然对提取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但提取得率较低,并且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的过滤等操作困难、费时,原因可能是由于极性大的水作溶剂,易把蛋白质、糖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因此也易霉变。
但如果需要提取多糖、苷类等极性大的成分时,因为此法溶剂价格低廉,仍为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1.1.2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提取甘草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设备简单,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产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因此广泛用于提取甘草的有机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
甘草的研究进展及药效作用
甘草的研究进展及药效作用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异黄酮类化合物、支链糖等。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消化不良、肝炎、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药效作用。
首先,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生理反应,但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炎症损害。
其次,甘草还具有抗溃疡作用。
溃疡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会伴随胃痛、胃灼热感等症状。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效果,可以减轻胃部的疼痛和不适感,并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甘草还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甘草还被用于治疗肝病。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方式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损伤,并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甘草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甘草还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增强抗肿瘤效果。
总结起来,甘草具有抗炎、抗溃疡、抗病毒、抗菌、保肝等多种药效作用。
它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然而,甘草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甘草研究报告x2024
引言概述: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认为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溃疡、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报告旨在综合研究甘草的相关文献,并深入探讨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潜在的风险。
正文内容:一、甘草的化学成分1.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和甘草甜素。
2.甘草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作用。
3.甘草甜素具有抗炎、抗溃疡、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二、甘草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2.抗氧化作用:甘草酸具有强力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3.抗癌作用:甘草中的某些成分被发现具有抗癌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抗溃疡作用:甘草酸和甘草甜素都具有抗溃疡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溃疡的发生。
5.抗病毒作用: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三、甘草的临床应用1.治疗消化道疾病:甘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胃痛等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2.抗过敏和抗炎:甘草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能够缓解炎症反应和减轻过敏症状。
3.抗肝炎作用:甘草被用于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具有调整肝功能和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4.抗癌辅助治疗:甘草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其他临床应用:甘草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四、甘草的潜在风险1.长期大剂量使用甘草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引发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2.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干扰药物代谢,影响药物疗效。
3.部分人群对甘草过敏或敏感,使用甘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总结:甘草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甘草酸和甘草甜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甘草,又称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长的历史,广泛的用途和深远的影响。
甘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种药效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甘草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不仅是甘草药效的重要基础,也对甘草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就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甘草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甘草苷、甘草酸、异甘草酸、氢化甘草酸、18-β-甘甾醇等。
甘草苷是甘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镇咳、平喘、抗溃疡、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
甘草酸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抗溃疡、抗肿瘤等作用。
异甘草酸和氢化甘草酸也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等作用。
18-β-甘甾醇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甘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关于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甘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学成分,也对已知的化学成分的结构和药理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有研究发现,甘草中还含有一种新的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这一发现为甘草的药用价值提供了新的证据。
还有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苷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这也为甘草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对甘草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研究,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者对甘草中的一些化学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其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和作用机制。
这些研究为甘草的合理应用和剂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运 多肽 具有 抑 制作 用 并且 是 它的 一 种 运输 底 物[ 33] ;也对鼠体内由惹卓碱(Retrorsine)诱导的肝中 毒有保护作用[ 34] ;而且能抑制由抗凋亡调控基因抗 体(Anti-Fas Antibody)诱 导 的肝 炎[ 35] 。 Leung Yuet Kin 等[ 36] 研究发现甘草水提取物能调节与 Ⅱ相酶及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 北京 100080; 2.河北 理工大学 , 唐山 063009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39)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黄酮类物质 、甘草多糖的药理活性 。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黄酮 ;黄酮 ;甘草多糖 ;多糖 ;药理
DPPH·自由基及微粒体中的自由基 , 还具抗氧化溶 血以保护红细胞的作用 。Aviram Michael 等[ 12] 发现 Glabridin 能防止 LDL 的氧化 , 从而对动脉硬化进一 步发 展 有 抑 制 作用 。 Fukai Toshio 等[ 13] 发 现 Licochalcone A 、Artonin E 能够减少尿蛋白的量 , Licochalcone A , Morusin 能够增加抗坏血酸钠盐的自由基的 强 度 ;Morusin , Licoricidin , Licochalcone A 和 Licorisoflavan A 对过氧化阴离子具有弱的清除作用 。 1 .1 .3 抗菌 、抗病毒作用
引起的血清转氨酶的升高 , 显著减轻了肝细胞肿胀 、 坏死及肝线粒体 、滑面内质网病变的程度 , 明显减少
了染镉初期镉在肝脏的蓄积 , 显著提高了肝内诱导 的金属硫蛋白(MT)量 。 贾道全等[ 27] 发现甘草甜素 能逆转及阻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 。马 涛等[ 28] 通过对大鼠实 验发现 , 甘草的水提 取物(含甘草酸
收稿日期 :2004-09-29 接受日期 :2004-11-18 *通讯作者 E-mail :ttt007z @sohu .com
明 , 甘草中 Glabrene ,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具有 雌性激素样作用, 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Jackson Kimberly M 等[ 3] 报道二苯甲酰基甲烷(Dibenzoylmethane)对皮肤癌 、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 , 并对前 列腺癌具有治疗作用 , 其机理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 周期发生非常规改变,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Kanazawa Motohiro 等[ 4] 研究发现异甘草素能抑制前 列腺癌细胞系的增生 。 此外 , 异甘草素还能抑制鼠 肾细胞癌向肺的转移[ 5] 。 1 .1 .2 抗氧化作用
制自由基引起的损伤 , 降低 MDA 含量 , 保护心肌的
收缩性 , 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活性 。
1 .1 .5 其它药理作用 甘草黄酮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
黑色素的生成 , 同时对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 , 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美白药物[ 20] 。 Liquiritin Apioside 具有止 咳作 用[ 21] ;Glycyrin 能 降低 基 因型 糖 尿病 (KK-A)的葡萄 糖水平[ 22] ;Glabridin 具有治 疗肾炎 的作用[ 23] , 它能够减少排泄物中尿蛋白的数量 , 它
甘草(Glycyrrhiz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 属豆科甘 草属 。作为中药甘草指的是甘草属部分植物的根及 根茎 。我国作为药用而收载的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 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 甘 草是一味应用极其广泛的中药 , 这与甘草中的有效 成分有关 。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 、三萜类 、 多糖等 。 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草酸 、甘草次酸 、总 黄酮 、单种黄酮及多糖等化合物 。本文就近年来甘 草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
既不产生自由基也不影响自由基的数量 。 1 .2 甘草酸
1 .2 .1 保肝 、治肝作用 Sato Hitoshi 等[ 24] 研 究发现甘 草酸能够 通过改
变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Hepatitis B virus)有关的抗 原表达及抑制 HbsAg(Hepatitis B virus (HBV)surface
DO I :10.16333/j .1001 -6880.2006.02.040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 Prod Res Dev 2006 , 18 :343-347
文章编号 :1001-6880(2006)02-0343-05
甘草有效成分的药 理作用研究进展
田庆来1, 2 , 3 , 官月平1 , 张 波1 , 3 , 刘会洲1 *
Haraguchi Hiroyuki 等[ 14] 经研究发现 Licochalcone A-D 和 Echinatin 具有抗菌作用 ,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 具有较强的 抑制活性 。Toshio Fukai[ 15] 通过研 究发 现 Glabridin 、Glabrene (来 自光果甘草), Licochalcone A (来自胀果甘草), Licoricidin 和 Licoisoflavone B (来 自乌 拉尔 甘草)体 外能 抑制 幽门 螺杆 菌的 生长 ,
自由基主要损害细胞膜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膜及
亚微结构并引发一系列有害的生化反应 , 导致细胞 死亡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普遍具有抗氧化活性 , 可 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 。Fuhrman Bianca 等[ 6] 研究发 现 , 甘草提取物(主要为甘草总黄酮)能降低病人血 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 的易感系数 , 从 而具有防止低密度 脂蛋白被氧化 、凝集 、滞留的能 力 , 减少人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 还能 降低心脏收缩血压 , 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由于高血脂 、 脂质氧化 所引起的疾病 。Amarowicz R 等[ 7] 发现甘 草的乙醇提取物对 DPPH·和 HO·自由基有清除作 用 。Lee Si Eun 等[ 8] 经研究发现甘草的甲醇提取物 具有抗氧化的能力 , 能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氧化损害 。
21 %)对农药五氯硝基苯造成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 。甘草酸对急性 E 型肝炎有治疗作 用[ 29] ;并诱 导鼠肝脏产生 催化药物代 谢的 CYP 酶[ 30] 。Paolini M 等[ 31] 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或(和)甘草酸对 CYP 能够产生影响 。Kimura Mitsutoshi 等[ 32] 发现甘草酸
(boratory of Separ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 Beijing 10080, China ;2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Tangshan 063009, China ; 3.G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 Beijing 100039 , China)
antigen)的分泌而对乙型肝炎有 治疗作用 。 陈锡美 等[ 25] 发现单独应用甘草酸能够不同程度抑制肝纤
维化大 鼠肝 组织 Ⅰ 型 、Ⅲ 型 前胶 原 、c-fos 及 c-jun mRNA 表达 , 与粉 防己碱 联合应 用效 果更为 显著 。 刘秀英等[ 26] 通过实验发现甘草甜素能延缓 、降低镉
Abstract: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lavonoids ,G ly cyrrhizic acid , Glycyrrhetinic acid and polysaccharid from licorice were reviewed . Key words:licorice ;glycyrrhiza;gly cyrrhizic acid ;glycyrrhetinic acid;flavonoids;polysaccharid ;pharmacology
谢世荣等[ 17] 研究发现 , 甘草总黄酮能对抗乌头
碱 、BaCl2 、冠脉结扎和 CaCl2-Ach 混合液诱发的大鼠 和小鼠心律失常 。 胡小鹰等[ 18] 也发现甘草 总黄酮 能拮 抗乌头碱 、氯仿 、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 。 潘 燕[ 19] 通过对雄性免灌注甘草水溶性总黄酮实验证
明 , 甘草水溶性总黄酮能间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 抑
3 44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l.18
Cai Yizhong 等[ 9] 发现许多植物(包括甘草)中的黄酮 具抗氧化活性 。
Vaya Jacob 等[ 10] 从 光果 甘草中 分离出 七种 黄 酮 , 其中 Hispaglabridin A , Hispaglabridin B ,Glabridin , 4-O-Methylglabridin , Isoprenylchalcone derivative 和异甘 草素对防止 LDL 氧 化具有活性 , 而 Formononetin 不 具有防止 LDL 氧化的活性 。Haraguchi Hiroyuki 等[ 11] 发现甘草查尔酮 B , D(Licochalcone B and D)在黄嘌 呤体系中能抑制过氧化物阴离子的产生 , 也能清除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Components in Licorice
TIAN Qing-lai1 , 2, 3 , GUAN Yue-ping1 , ZHANG Bo1, 3 , LIU Hui-zho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