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f226a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a.png)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演奏技巧。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和品味。
他们可以感受到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被重视,并且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d62b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6.png)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
而在音乐教育中,审美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的概念和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审美的概念审美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认知、感受和评价过程。
在音乐领域中,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评价和创作均与审美密切相关。
审美不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认知过程,它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培养出美的情感和品味。
二、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欣赏名家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参与音乐创作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仅意味着提高音乐素养,更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情感修养和思想修养。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 增强音乐表达能力审美与表达密切相关,它要求人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并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意境表达出来。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增强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0d469cdbb4cf7ec4afed0f4.png)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正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因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通俗地说,在开展一切音乐活动中给人以美的感染,这就是审美教育。
那么,使学生爱好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成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审美教育即成了音乐教育的核心。
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究竟如何开展审美教育、贯穿审美教育呢?一切音乐教学活动,应该以感知美、想象美为原则,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感知美苏霍姆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
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一切音乐艺术实践都是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所谓的“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据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应着力于:(1)从听觉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觉能力。
人的感觉,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但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自《心理学》),比如音乐知识中音的高低、长短、节奏、音色、旋律、和声、调式等音乐语言的传授,不能光凭讲授去认识,首先要通过听,去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异、特点及相同点。
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的直接作用,就不可能感受出音乐中的美,也不可能产生和发展音乐美感能力。
(2)通过在听觉基础上的辨认,感知与其音乐知识相关联的音乐实际音响效果,才能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与掌握音乐知识。
当我们聆听一首乐曲的时候,一连串的节奏、错综复杂的和声、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这些要素一进入我们的听觉,就使我们在无暇思索的情况下立刻产生情绪上的反应,且并不需要经过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为我们对音乐的把握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d4d534a33687e21af45a915.png)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音乐的起源,无论是劳动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或是异性求爱说等,无不跟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也被提到新的日程,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该课题要从研究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出发,强调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审美育。
一、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一)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1.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审美体验价值是音乐艺术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音乐课程还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2.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音乐通过音高、节奏、音色、音程、和声等音乐要素生动鲜明地表现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无论是器乐演奏的乐曲,还是歌曲、歌剧、戏曲、唱腔音乐都是审美经验的载体,都是以“美”的形式表达“美”的内容。
音乐中婉转谐调的自然曲线,异彩纷呈的曲式结构,纷繁复杂的音乐主题,巧妙纯熟的构思艺术和作曲家深刻的内心体验等,这些内容都反映和表现在音乐教育之中。
3.音乐教育的形式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音乐教育的氛围具有审美因素,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富有感情的表演、范唱,丰富的表情与动作的感染以及各种声像材料提供的直观形象,可以营造特定的气氛和情调。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https://img.taocdn.com/s3/m/7841ea787e21af45b307a812.png)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学的形式美音乐的特点是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它们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乐声,为音乐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美的感受对象。
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应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展现美。
1、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音乐的节奏给人以生动、协调的美感,音乐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能体现出这种节奏美,这堂课就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我们在一堂课的内容安排,处理方法上可做到主副相宜,难易相配,长短交替,动静结合,使整节课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美。
例如:歌唱技巧,敏锐的听觉,熟练的记谱,高水平的演奏等等是需要通过“滴水穿石”般的训练获得的,可把他作为每堂课的副线进行短安排;乐理、唱歌、欣赏等内容作不同课型的重点,可把它作为每堂课的主线进行长安排;听、写、分析为静。
唱、奏为动,可使它们互相穿插,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课的复杂和单调。
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的方法美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某个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去感受认识它,使它得到较圆满的解决,这就使教学有一种立体美感。
如:在教学方法上,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运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的反复比较式等。
追求课堂教育的主体美,使学生处于一个多方面接受新信息刺激的环境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1)歌词立意美、语言美、音韵美、格律美,给孩子以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歌词的意境,大意作简短的介绍,其次对歌词的字词,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发声,然后教师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富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使学生们在美的感受中理解歌词和熟记歌词,从而实现对音乐歌词美的理解。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135f2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1.png)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尔雅情操的过程,其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感知、表现和欣赏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对音乐、艺术等美学领域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审美意识和批判精神,从而提高其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拥抱美好的事物。
一、培养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美的感知、表现和欣赏的教学,可以开启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
此外,良好的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批判精神和鉴赏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美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唱歌、听歌等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美。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些典雅、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中的美。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的美感。
2、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演奏、表演等表现方式是必要的,因为表演是一个将音乐中的音符、节奏等抽象物转化为具体表现的过程。
这种表达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
3、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欣赏不同音乐的风格,让他们感受到不同风格中的美。
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赏析或者是通过学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来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
三、实施美学教育的注意事项1、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所以在实施美学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学生在审美理解方面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不应该轻视这些见解,而应该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思想上不断开阔和加强。
3、美学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耐心地引导。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73dd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3.png)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研中,如何落实美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音乐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
二、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教研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研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策略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性(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审美价值,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
(2)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创设审美教学环境(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悬挂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音乐教学软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歌曲改编、器乐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举办音乐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3)开展音乐志愿服务。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19edc4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1.png)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一方面审美教育是艺术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从教育内容看,包括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教育过程看,音乐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教育过程是情感一一体验过程;从教育任务上看,美育的任务是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所以在基础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掌握感受美、表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审美与音乐教育的关系下面我以借鉴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核,来阐述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
(一)音乐的审美本质是音乐教育的前提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所决定,而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就在于它的审关本质和价值,因此,音乐教育的性质应该是审美的。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形式,因此音乐教育就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的功能即审美教育的功能,音乐教有的最高价值亦与审美教育的最高价值一致。
(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首先,给学生大量聆听音乐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过程,避免心不在焉的聆听行为;再次,通过尝试填词谱曲等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最后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他们的歌唱、演奏、作曲结合起来。
(三)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协同推进将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协同推进,可适当引入激励措施,如借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通过小组竞赛、综合审美能力评价等活动,教师为激励学生予以课堂口头表扬,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当中,寓教于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体现美育精神。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1133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9.png)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各种音乐形式,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音乐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应该提供学生多元化的音乐体验,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形式,例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他们可以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二、培养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演出学生参与音乐演出是培养他们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音乐演出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通过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演奏或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四、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他们可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
五、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音乐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启发。
例如,音乐教育可以与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结合,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后故事和与历史、文学的关联,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六、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音乐教室、音乐图书馆等音乐相关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社会可以组织音乐比赛、音乐活动等,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38e3b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b.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音乐和培养音乐兴趣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十分重要。
音乐审美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开发孩子们的感官、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音乐启蒙课上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敲打琴键、拨动弦等体验音乐产生的声音和韵律,从而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可以组织孩子们编创歌曲,使孩子们在音乐创作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情感体验的培养。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语言。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感和感性沟通,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教学来体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素养是指人们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审美情趣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各种音乐风格、作曲家和着名作品,并且提醒孩子们注意音乐的基本概念,例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计算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入乐器工程,并从中选择一个学习和体验,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音乐和音乐表现艺术。
最后,教师应该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耳朵和对音乐的敏感性。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引导和训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音乐作品,进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挑选合适难度的音乐作品,并引导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领悟音乐的艺术表达。
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d416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a.png)
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1. 丰富音乐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风格,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
可以通过听歌、看音乐会、了解音乐历史等方式来丰富音乐知识。
2. 深入理解音乐元素: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并且学会分析音乐结构。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学习乐器演奏:学习演奏乐器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掌握乐器演奏技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 练习音乐鉴赏:定期进行音乐鉴赏活动,包括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阅读相关音乐评论和研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5. 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合唱团或乐团等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这些活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6. 学习音乐创作:通过学习音乐创作,学生可以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并且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习音乐创作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和表现力。
7. 开展音乐批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批评讨论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并且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8. 学习跨学科知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密切相关,学生可以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9. 培养音乐情感:鼓励学生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10.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一段时间的学习,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欣赏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学生全面培养其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方法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156d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4.png)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有效方法引文:和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在如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而这也意味着小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单单的知识方面的学习。
在素质教育里面,教师还应该运用艺术类的学科帮助学生塑造和培养自身的审美价值观等,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小学音乐教育就是最好的一门课程,在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还能够让学生从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1、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如下: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结构和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敏锐,培养其对美的鉴赏和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增强情感沟通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
2、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方法2.1、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审美素养开展小学音乐的审美教学中,教师作为重要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进行为学生所开展的授课活动当中,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和个人的教学能力。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00435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e.png)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注重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包括不同音乐风格、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大师作品以及当代优秀音乐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现场音乐表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倡导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要倡导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
除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如流行音乐、世界音乐、跨界音乐等,以及一些当代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如电子音乐、实验音乐等。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提高其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歌曲、曲子等。
通过音乐创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四、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合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应该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合。
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跨学科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跨学科的艺术项目,如音乐与美术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艺术项目中得到全面的艺术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培养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培养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f2359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7.png)
音乐欣赏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 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 能力。
音乐分析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 深入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的内涵和风格特点,增强 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表现与创新策略
演唱演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和 演奏活动,通过实践提高 他们的音乐表现技能。
06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培养效果评估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1 2 3
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感知音乐中的 美,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美感。
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能力
学生不仅能够感知音乐美,还能理解音乐美的内 涵和表达方式,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 解。
学生对音乐美的评价能力
100%
提高学生表现美的技能
通过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如演唱、演奏、作曲等。
80%
塑造学生追求美的态度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美育理念,引 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美育方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情感体验法
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活动,引导学 生深入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 的审美情感。
实践操作法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进 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 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实践 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和理 解音乐的美。
美育评价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情感体
创作等,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c4084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c.png)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第一篇: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分析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意义;方法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演奏和欣赏能力,还应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演奏中展现艺术和情感之美。
低层次的声乐教学是音与技,高层次的音乐教学是情与美。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真正让学生感知声乐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声乐的审美特质分析在音乐的艺术王国里,声乐是最早诞生且最具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式,也是最能展现美学思想和特质的艺术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声乐的表现形象也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声乐的艺术魅力也越来越强大,展现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丰富。
由最为原始的单纯音乐发音逐步拓展表现形式,现在已经发展到丰富多样的专业声乐技巧,声乐的唱词最初是非常讲究实用,现在能够展现更多层次的审美艺术,向艺术化高度不断攀越,并不断拓展新的高度,展现更为美妙的艺术。
从音乐专业美学的名称定位来看,是音乐学和艺术美学的交叉融合,体现的艺术与艺术的双向融合,是艺术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且具发展潜力的分支,也是现代音乐学体系中研究音乐艺术的重要基础学科。
声乐艺术本是就是一门非常独特的审美创造表现艺术,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者演唱表演、受众欣赏体验完成整个表现和欣赏过程。
从创作、到表演再到欣赏消费,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以审美的标准来表现,并获得最为直接的审美体验,处处渗透着美的艺术张力。
声乐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声乐的美学特质,能够感知声乐作品、表演以及欣赏中渗透的审美标准和情趣,能够融入审美内涵,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46465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3.png)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先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审美趣味是指先生对音乐的兴味和爱好。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味,兴味是学习的基础。
只需构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入的审美体验、自动的审美认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构成创造美的愿望。
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益条件。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合适儿童的、旋律动听、节奏明快、抽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加强先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先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奥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音乐要表现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风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期感和民族性,引导先生自动参与音乐与理论,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进步先生的审美能力。
一、触景生情获得审美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根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先生的心思,心思特点,盲目地运用审美要素,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感体验。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先生良好的审美心情,唤起先生的音乐审美留意,当先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抽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颖感便会油然而生。
留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使先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
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伴着优美的音步,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美滋滋地走进去;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诲,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当中。
这样会使先生感到轻松、和谐与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情。
同时利用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留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情,唤起新的审美留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当中。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a879c99700abb68a982fbee.png)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
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
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
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
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
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
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
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1bed9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9.png)
浅谈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觉、认识和判断能力,而音乐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
仅是纯粹的听觉感受,还包括了情感、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因此,音乐教
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通过教授音乐中的元素和结构,比
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以及不同风格、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差异,使学生能够更加敏感地
感受音乐的美感。
同时,音乐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音乐,比如从情感、文化、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去分析音乐,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审美教育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审美教育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能。
通过自己的
创作和演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价值。
另外,审美教育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音乐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而学习音乐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受到人文精神中的美和价值。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
以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文化和传统,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音
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情感素质,让学生从音
乐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https://img.taocdn.com/s3/m/f24fbf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2.png)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以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为核心,制定一份全面而具体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通过音乐欣赏、演奏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视野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作品,我将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此外,我还将定期组织专题音乐会,邀请校内外知名音乐家为学生进行演奏和讲解,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队排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我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进一步完善音乐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又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普通音乐教育不仅仅能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而且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实质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才是根本目的所在。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音乐教育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音乐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常常被人们曲解,仅仅突出音乐教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把音乐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途径,而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审美教育功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应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德育和智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不仅给人以审美感受,培养人们的审美观,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格塑造。
音乐的功能,或者说音乐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效果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一般来说正确的、健康的、进步的、艺术性高的音乐作品,不仅仅具有愉悦功能,而且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而这些功能又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音乐以自己特有感染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规定的情景之中,而且能不自觉地于作品中的特点对象进行直感交流,有时甚至达到忘我的地
步。
稚嫩的心灵在受到健康的音乐作品春风化雨般的沐浴之后,其情感就会得到陶冶,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美育就是培养人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而音乐就是一个重要的媒介。
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素质教育观点。
他认为诗可以使人从伦理上得到启发,礼是把这种启发变为行为的规范和制度,而乐则是陶冶人的性情和德性,也就是通过音乐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
音乐属于时间的艺术,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特征的体现,它必然还包含着美感的因素,这种美感的因素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具体的风格特点联系在一起。
这种美感因素是时代、民族以及个人风格的而集中体现,它是音乐中情感类型和情感美容的中介环节。
音乐教育,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个中介环节,否则学生很难由对情绪内容的体验深化到对情感内容的体验。
比如对音乐的风格类型完全不熟悉,就无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只能是某种情绪类型上的感受。
从审美心理角度来分析,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会给人愉悦的感受,给人美的感受,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这种美,比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时候,感受的不仅仅是音响,而是托尔斯泰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
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当中这种内涵的时候,学生的
思想与审美都将在音乐当中得到升华。
而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的功能常常被解读为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或者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把音乐教育的智育与德育放在了音乐教育的首要位置上。
学校音乐教育不应忽视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把音乐中想象、情绪、情感等因素变成了思想教育的手段,而把感知音乐音形象和审美特征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这就会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出现偏差,会影响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体现。
上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但近百年来至今仍未能确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没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脱节,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脱节。
很多老师和家长只把对孩子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归结到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上。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文化课不好就让他学个音乐特长。
比如近年来音乐考级风靡全国,社会上到处都是各种音乐培训班,有得孩子学音乐不到一年就慌着考级,每天重点练习考级曲目,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孩子很难在音乐中得到没得感受,背离了音乐教育对孩子审美教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初衷。
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源于音乐教育的功利倾向。
而学校也往往缺乏科学的音乐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往往把学生唱了多少歌,学了多少谱等看的很重,重视技巧而忽视审美,把音乐课堂变得单调、枯燥。
诚然,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技能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但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学生审美的教育,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
的品质与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如何创新音乐课教法,使音乐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责任。
面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凸显了出来。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既要发挥其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更要重视其美育功能,在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教学评价与监控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努力改变我国音乐教育的落后,从而使我国的音乐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叶伟.浅议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改革[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 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胡苹.浅论我国音乐课程改革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