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7dcd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陋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除法,能熟练使用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运用学会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2.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纸张、铅笔、橡皮等。
3.课前准备:制定好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互动环节。
4.师生准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简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练习:让学生进行基础的除法练习,巩固知识点。
4.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引导他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第二课时1.复习:快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除法知识。
2.拓展:引导学生将除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实际问题进行除法运算练习。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简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稿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稿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5e0e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9.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稿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除法,但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
3.例题讲解:通过生动的例题,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巩固: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除法,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除法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有机地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984fdb1711cc7930b71635.png)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即如何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理解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以及掌握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为以后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我认为本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学习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难点:是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经历使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
同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很多数量之间都存有着倍数关系。
使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多说,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术语的表述水平,又加深了对知识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cf8bfd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3.png)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3.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我会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正确答案,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中的“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表内除法单元的结尾部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除法计算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数量等。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选择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和实际操作而发生的。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选择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290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2.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理解除法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多步骤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活动设计表;3.学生练习册;4.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除法运算方法1.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讲解除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练习与训练1.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除法运算练习;2.引导学生应用除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四步:小组合作1.分组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2.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讲评与总结1.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之处;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五、课堂延伸•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更多应用除法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除法运算方法•实际问题与除法的联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复习和巩固。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9481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8.png)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我将带领大家通过具体案例来掌握除法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如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解决分物品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平均分物品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物品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物品的模型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入课程内容。
我会拿出一些糖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然后,我会让同学们尝试自己解决类似的问题。
我会给出一些分物品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用除法来计算。
在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我会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在纸上完成这些练习题,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我们的计算过程。
我会将糖果的总数、小朋友的人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和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的糖果数都写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都是关于平均分物品的计算问题。
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平均分物品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
但是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上,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我还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fad15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的第三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
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大多数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本节课的内容是将已知总价、数量,求单价或已知总价、单价,求数量的应用题转化为以前学会了的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的应用题,需要学会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并学会验算。
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将除法扩展到取自于量的数量之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继续用画图的策略分析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相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三、说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交流讨论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悉解题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f6b6c9aeaad1f346933f49.png)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3及相关练习。
2、教材简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变化,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⑵能力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4、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材创设了“15人做游戏”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5、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挂图及学生讨论用的小棒等。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023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
![2023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e6e8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c.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年级数学说课《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0a2d0e168884868762d68f.png)
《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按照省级课题“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的实验要求,《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中,本人应用了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一”的教学,在这一教学尝试中,本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观察及操作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页例3及练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安排在第2单元的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还安排了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观察中挖掘信息,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光盘里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盘里和盘外的师师、生生、师生的高效互动,力求取得良好的实验和教学效果,根据光盘教学内容和环节,本节教学设想如下:三、说教学设计1、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师: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 解决问题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 解决问题2》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f186ee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2.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解决问题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除法解决问题2》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除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除法的含义。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运算的规则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92e8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可能会对余数的处理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理解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91684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包括: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与乘法的关系。
2. 正确进行除法运算,特别是整除和余数的处理。
3. 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的作用。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然后,通过例题讲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除法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被除数÷ 除数 = 商三、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的作用,然后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28e5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b.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章节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内除法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除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5.课堂小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b559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7.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除法知识运用其中,对除法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实际问题卡片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情境图片,如水果店、图书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实际问题,如“水果店里有5个苹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图书馆里有3本书,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本书?”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实际问题,如“小明有9个糖果,他想把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小华有12个玩具,他想把玩具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玩具?”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4e3e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5.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表内除法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表内除法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2.学生能够对于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针对性强化练习法:通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2.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合作,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涵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2. 讲解(15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2.通过范例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内除法运用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提炼问题的解题思路。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若干练习题;2.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分享解题思路;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解题方法。
4. 拓展与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强化学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2e100c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1.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18个围棋子模拟分配给6个小朋友,实际操作除法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2.利用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计算单价等。
4.培养学生具备整数除法的基本技能,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除法进行平均分配问题、单价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答。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尚不透彻。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孩子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真正理解除法的内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9149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6.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利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教授学生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与应用: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除法的意义、实例讲解、练习题目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778e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e.png)
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根据除法中平均分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2.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求份数、每份数要用除法来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板块设计评价设计学教设计一、复习旧知,做好准备二、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评价标准:1.观察主题图,能够提出问题并正确解答。
1★2.能够说出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1★评价方式:个人评价由组内成员进行,小组展学由全班进行评价。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法,其实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1.拍手游戏。
师说除法算式,生拍手表示商。
2.根据口诀说乘法、除法算式。
学习活动1.出示情境2.自学:独立思考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1.讨论:小队合作,说一说小队成员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记录。
2.展示预设①每组5人,有3组,一共有多少人?5×3=15(人)②有15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15÷5=3(组)③有15人,平均分3组,每组有几人?15÷3=5(人)追问:如果要求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哪一个不符合要求?改编一:“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请学生独立解决,交流。
方法一:15+3=18(人) 18÷3=6(人)“18”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方法二:3÷3=1(人) 5+1=6(人)“5”表示什么?“6”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四、课堂小结表示什么?改编二:如果走掉了6人,每组平均有几人?●请学生独立解决,校对。
方法一:15-6=9(人) 9÷3=3(人)方法二:6÷3=2(人) 5-2=3(人)●想一想,刚才的两道题,谁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什么信息?总数发生了变化,但是份数始终没变。
三、巩固练习1.出示:(1)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刺猬运水果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王各庄学区刘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3及相关练习。
2、教材简析
“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⑵能力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这
是教学重点。
教材创设了“15只蚕宝宝”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5、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学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利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以学生们喜欢的东西进行谈话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辅助以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来观察发现问题。
这样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
生可以在这个过程
中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建构!再分析、比较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
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巩固练习:
用孩子们熟知的事物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四〉、课堂总结:揭示课题。
四、说板书设计(列出学生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及列式!)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有15只蚕宝宝,有15只蚕宝宝,
平均分成了3份。
每个纸盒放5只,
每份有几只?需要几个纸盒?
15÷3=5(只) 15÷5=3(个)
答:每个纸盒放5只。
答:需要5个纸盒。
不同点:求每份的个数求份数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这样安排,协调知识的内化,而且简明,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