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职业素质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职业素质课程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企业实习
岗位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和项目的重要途径,通过岗位实 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
企业文化
企业实习还应注重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适 应企业环境和职业要求。
职业规划
企业实习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未来 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要点三
企业对毕业生评价积 极
企业对于工学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评 价普遍积极,认为学生能够更快地适 应工作环境、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职业素质提升
增强职业技能
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能够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水平。
培养职业素养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职业道 德、职业规范、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出良好的职 业素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加强课程与产业的对接
未来的工学结合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对接,通过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需求,不断 优化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和要求。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工学结合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将更加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多 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意识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 的性质和意义,提高职业意识,增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 定位。
企业满意度调查
企业对于工学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价普遍积极,认为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具备更强的实 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对于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表现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素质对于企业的长远 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探讨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探讨
作”不再是一个抽象 的概念 ,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 务反映出的工作对象 、内容和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反映 的是 整体化的工作 , 内容包括工作对象 、 其 工具 、工作方法 、劳 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 , 并蕴含着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在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典 型工作任务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工作任 务 ,它准确地确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 教学 内容 ,通过典型工 作任务反映出来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脱 离具体工作的情境 和工 作过程的点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而是反映某一职业的 最重要的能力的 、综合性 的、按工作 任务过程的逻辑顺序组 织形成的学习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不但描述 了某一职业 的基 本和工作内涵 ,而且其反映 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促进从 业人员的职业 生涯发展 。因此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第一步 是确定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 可以采用逆向倒推归纳法 , 由复杂到简单 , 按照能力递减顺序, 提取专业的核心岗位群 、 相关岗位群中各任务 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持续发展和职业转换需要而在必备知识基础上拓展的知识 。 三从知识解决的问题看 ,可 以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前 者是指涉及事实、 概念 以及理解 、 原理方面的 “ 陈述性知识' ’ , 解答 ‘ ‘ 是什么” 为什 么” 的问题 ;后者是涉及经验以及策 、“ 略方 面的过程性知识 ,解答 的是 “ 怎么做’ 怎样做更好” ’ 、“ 的问题。
2 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
职业能力 与素质分析是构建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 环节。任何职业 岗位都对从业人 员提 出了特定的职业能力与 素质要求 , 特别是专业 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掌握 和具备这些 职业能力 与素质是高职学生适应 工作 岗位的前提 ,也是高职 教育准确把握人才培养 目标的前 提。因此 ,在确定典型工作 任务的基础上 ,需要与企业合作 ,深入分析 、识别 、提炼职 业岗位 ( )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并将其转化为专业 的 群 人才培养 目标 。 3 选取课程 内容 . 课程 内容 的选取不能凭主观臆想 ,必须以前面严格 的典 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也 即学生要掌握 的知识。知识有多种类型 :一从其是否能够并 已经 系统表达 的角度看 ,可以分 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显 性知识 即人类 已经用书面文字、地 图、数学公式进行系统表 达的知识 , 也是普通意义上的知识 ; 默会知识无法 系统表达 , 它是融于工作过程 中。只能靠个体在实践 中摸索、顿悟 以及 同行之间在工作过程中随机的交流和切磋来获得的知识。二 从知识对学 习个体的不同作用来看 ,可以分为必备知识与拓 展知识 。必备知识是学 生适应 岗位工作 ,完成工作任务必须 具备 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 ;拓展知识则是从学生适应个人可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设置与优化
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 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一。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如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二。
教育资源整合与共

如何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打破 资源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三。
案例三
总结词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践中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旅游企业的 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服务技能和 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 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旅游行业
输送了优秀的人才。
05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 战与对策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 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目录
•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概述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流程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案例与效果分
析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展望
0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课程价值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 争力、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 不够完善等。
国外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方面已经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 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江苏省XXXXX中等专业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中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开发完成学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中职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2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在校所学的东西,对学生 就业有用,对学生的职业生 涯发展有用。
改变学生“被学习” 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
Page 6
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做中学,学中做
Page 7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人社部文件: 一体化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
程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 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 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 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大家好
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内容提要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概念
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
Page 3
几个重要概念
Page 4
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两难:学生学习难,教师授 课难; 四怨:学生抱怨、教师抱怨、 家长抱怨、企业抱怨 一合拍:学校培养与企业要 求合拍
Page 5
Page 33
1.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现实教学条 件的制约,在进行设计前,要首先分析:
相关人员的基本条件:即包括学生的现有专业水平和 学习能力,也包括教师行动导向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能 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
物质条件:如教学资源、专业教室和教学设备媒体等; 相关专业的地方和行业特征。
综合职业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 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 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 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 人行事的热情和能力。
Page 11
专业能力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以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进行介绍,着重从课程设计、实施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课程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计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情境进行整合和序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针对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课程设计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流程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倡导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同时,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结起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性和优势。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可以满足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演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本文从教学角度,结合作者近几年从事“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研究与实践,谈了谈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一、“工学结合”的几个层次“工学结合”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就是主张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就是将企业(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引入教学体系。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企业(行业)中进行入职学习或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培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从工学结合的内涵看,工学结合的三个层次是:在宏观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企业需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发展之路,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效应的有效途径;在中观上,是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在微观上,是以“任务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

二、校企合作1、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包括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决策层或管理层的相互挂职,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2、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

在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实现“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

3、师资共享。

鼓励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中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生产操作技能;鼓励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任教,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企业人才目标的统一。

4、联合办学。

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进行专业培养,学校发挥教学优势,企业发挥实践教学和就业优势,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的职业教育战略。

5、生产化合作。

学校实训教学成为企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为企业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定型部件或产品,使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学习、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三段式”开发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三段式”开发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148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从企业具体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其教学过程通常为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

它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得到提升。

因此一体化课程对于培养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必要性随着汽车技术迭代更新速度的加快,汽修市场对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汽修岗位要求汽修人才不仅要懂汽车的一般修理技能,还要懂汽车的诊断分析和检测维修。

而一些陈旧的课程体系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缺乏紧密联系,所以对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理念与路径2.1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是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文件,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须遵循的基本思想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是学习载体;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逻辑规律;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合一,校企合作。

由于学习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学习任务须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下,让学习者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源。

经过课程教学试验、教学评价等闭环调整,最终正式运行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3 汽修专业“三段式”一体化课程开发实践3.1 第一阶段:课程框架的确立(1)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以汽修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主管、汽修骨干员工、汽修专业毕业生等为调研对象,设计不同的调研内容,获取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岗位所需要胜任工作任务、行业新技术、员工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等信息。

研究得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某区域内各大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等企业,企业具有国企或民营性质,从事机电维修、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岗位(岗位群)工作,能胜任汽车快修、汽车常见故障维修(小修)、事故车大修、电气诊断、车辆编程等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注重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模式研究,对我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模块开发,探索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林规划设计、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基金项目:项目来源于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垦区高职教育园林工程技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类别为省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为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

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背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合理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

只有走特色之路,才有可能成功。

就当前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我国的工学结合是学习了国外的教育模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

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因此,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1]。

依托垦区高职教育改革政策支持,对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新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开发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该课程建设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着重体现工学结合中的“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工学结合开发模式2.1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确立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调研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开发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进行项目教法设计——制定学习绩效评价标准。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姜大源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姜大源

59.8 66.1
项目 项目 19 20 52.5 55.0
43.3 41.5
4.2 3.5
95.8 96.5
项目 6
27.0 46.8 26.2
73.8 项目 21 57.7 38.8 3.5
96.5
项目 7
29.0
项目 8
31.1
48.9 52.2
22.1 16.7
77.9 83.3
项目 项目 22 23 59.1 62.1
姜大源 2008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吃饭
项目设计 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 用筷子吃饭
情境设计
工具范畴载体
用筷子吃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 用刀叉吃饭
用手吃饭
步骤1
步骤2
具体
步骤N
资讯
决策
计划
抽象
实施
检查
评价
职业能力归纳
——行动领域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表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完 整

3.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4.特定情况学习领域可为功能性步骤 时间-空间
姜大源 2008
学习情境载体
同一范畴
形式:项目、案例、模块、任务… 内涵:设备、现象、零件、产品…
可迁移性
可替代性
可操作性






姜大源 2008
学习情境载体
Level
LSMLS1L·MS·2mLS·MY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门类构建
——学习领域的确定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指南 职业教育2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指南 职业教育2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职业教育及课程领域的问题:1.确定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一种理解强调结果,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二是能力形成过程。

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它既是保证学生实现就业需要能力,也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能力。

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从一个个具体“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即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性学习任务。

3.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

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工作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职教课程基本内容。

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

职业教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于学习相统一的、智力与身心综合发展过程,专业课程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中提炼学习任务,它包含了“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是根据教师教育性要求的修正结果,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

5.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三个方面:a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反馈)、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6.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

人的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必须经历从初学者到专家的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和经验。

7.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传统课程只传授显性知识,缺乏知识与工作的直接联系。

课业根据学习情境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

因此,课业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业,编写课业文本,如引导文、工作页或学习材料等学习资料。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

祁 娜专题策划11OCCUPATION2022 0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以及《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并提出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其主流是指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等。

技工教育特别强调专业学习和关键能力发展的关联性,从而创新地提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个一体化”主要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开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工作页是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发工作页是技工院校进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的关键要点工作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

在应用过程中要契合学生的特征不断进行更新。

(一)一本工作页对应一门一体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应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即流程的完整性、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一般来说,完整的流程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反馈;全面的要素至少包含工作对象、工作标准、任务情境、工具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工作人员分工及工作成果等;工作过程知识至少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三个维度。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摘要】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导向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使高等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本文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导向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56-0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

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实行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

单位更注重应聘者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应聘者须具备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1]。

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就业机会就多。

采取开放、灵活的学习机制,可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特性[2] 。

2 校本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以及校本课程自身的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更加适合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存在[3]。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当需要进行课程调整的时候。

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结果,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够用,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的发展。

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导向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为主要目标,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即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Ab t a t: C mb n t n o n i e rn n e r i g i n e u a in d lwhc sb i g vg r u l mp e sr c ” o i ai fe gn e ig a d l an n ” s a d c t a mo e ih i en i o o s i l- o ol y me td b o ai n o lg s B tt ee aeபைடு நூலகம்si n r b e b u d c t n c ri uu c n e t n e c i g t e n e y v c t a c l e . u h r r t l ol e l ma y p o l msa o t u ai u r l m o t n d ta h n e o c a h w y n a so e c mbn t n o n i e rn n a n n .I i p p r e w l e t bih t e b sso er fr a sa d me n f h o i ai fe gn e i ga d l r i g n t s a e ,w i sa l h a i ft e om t o e h l s h
Ⅳ —y n, HE Ja u C N i n
( uoot l ea m n,N nigC l g f hmi l eh o g , aj gJ ns 10 8 A tcn o D p r et aj o eeo e c cnl y N n n i gu2 04 ) r t n l C aT o i a
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的教育模式 。其本质是通 识 , 提高他们 理论 学 习 的主 动性 和 积极 性 , 同时 , 为
过建 立校 企合 作关 系 , 分利用 学 校 和企 业 的环境 学生提供 了通过参加实 际工作来考 察 自己能 力 的机 充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文章以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为例,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

从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及课程定位及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流程和课程考核方案等作了全面的阐释,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实施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38-0199-0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

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

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实施流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以我院多媒体技术核心专业课程“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工学结合课程具有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整体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实践专家研讨会论证研究,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再次详细描述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条件和考核方案等各项具体详实的内容;第四,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情景中具体的描述来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来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
本演示将探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旨在提供丰富 的细节与有趣的内容,以便吸引观众的关注。
课程开发目标
1 满足行业需求
确保课程与现实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培养具 备所需技能的学生。
2 提升学生竞争力
帮助学生获得在职场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 和态度。
评估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 展和问题。
评估和改进
定量评估
使用考试和测验等方式,对学 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估。
定性评估
通过项目和作品展示,评估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持续改进
收集学生和教师反馈,不断改 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结论和总结
1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结合实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教材和资源选择
实用教材
选择以实践为导向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 和应用所学知识。
丰富资源
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和离线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风 格和需求。
实施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行业对接
与行业合作,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保持 同步。
学生支持
建立学术支持和辅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别指 导和支持。
师资培训
提供教师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教授一体化课 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计与结构
拓宽知识范围
设计涵盖多个领域的课程,以提供全面的学习经验。
整合教学资源
结构化的课程可以更好地整合教材、工具和实践资 源。教源自方法和策略1实践导向
通过实际项目、实习和实验活动,培养
合作学习
2
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学科分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尝试。

项目目标1.设计和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涵盖工程技术、实践操作和工作场景模拟等内容。

2.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项目计划阶段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2.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结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

3.确定教材和学习资源,结合工程案例和实践操作,使课程贴近实际工作。

阶段二:课程开发1.撰写课程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2.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创建工程案例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阶段三:课程实践1.教师进行课程实践培训,熟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课程所学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回顾总结,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项目成果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生将不仅仅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更将培养出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特殊应用场合1: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考虑针对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并进行详细说明:1.安全意识培训:在课程开发阶段,增加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工程现场安全规范和操作安全常识。

2.实践操作风险评估:在课程实践阶段,增加对工程实践操作风险的评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安全操作。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讨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讨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讨杨兰王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常州213000)教育教学脯要】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跤r..体北课程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晨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它深刻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耳标要求。

为我们开发课程提供了较实用的方法。

本文利用其科学的开发流程探讨了设备雏修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约蝴备绔习睁的工学结合—体化课程。

暖翻丽]高职课程;工学结舍一体化深程;工作方法;攀习领域课程;实践专家研诗会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体的课程,既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学生i蓖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工学结合—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建立。

工作过程应考虑三个方面:1)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既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反馈。

2)工作要素的全面性,既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

3)工作过程知识。

—体化课程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让学生获得在职业工作实践中相互关联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

工学结合—体化课程充分反映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体化课程的开发流程为:行业情况分析一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_+学习情景与课业设计一课程实施与评价。

其中典型工作任务(pr of e ss i onal t a sk)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页域(或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实践专家研讨会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

是在D A CU M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B A G)进行的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制定一体课程方案
上一环节: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
课程开发专家、骨干教 师
课程标准制定
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
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 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 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 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 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 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
行业、企业专家,课程 开发专家,骨干教师
一 体 化 课 程
一 体 化 课 程 资 源
师资队伍建设 学材建设 学习环境建设 ……
(四)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程序
3个阶段,8个主要内容
确定课程框架
职 业 与 工 作 调 研 分 析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提 炼 课 程 框 架 确 立
制定课程方案
课 程 标 准 制 定 学 习 任 务 设 计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第一阶段
(同企业实践专家依据自己职业发展阶 段划分)
网络产品销售
…………
(3)一体化课程框架确定
一体化课程框架由相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
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技术学习内容、 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来源于典型 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为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提供依据。
原则上,将一个典型工任务进行对应一门课程。一个职业通常由 10至20个典型工任务组成。并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划分一体化课程等级, 并确定相应一体化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和顺序。
(2)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归纳各等级一体化课程的职业与技术要求。结合学习者职业发 展需要,形成对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技术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一体化课程职业能力要求及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每 一门课程的主要专业技术学习内容。选择可转化为学习任 务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将其名称转化为学习任务名称。在 一体化课程总学时分配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学习内 容,确定每一门课程的基准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
(根据课件资料纲要整理)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总编、研究员、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为在座的二百多位武汉城市圈职教论坛与会代表作了精彩演讲。

姜大源教授从哲学观层面、方法论层面和教育学层面对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姜大源教授提出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姜大源教授重点介绍了“如何认识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概念解读、如何开发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如何理解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创新”三大主题。

他提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是课程开发三大要素。

所谓行动领域,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平台,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所谓学习情境,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单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概念解读理论中,姜大源阐述了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的区别,并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表述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

还特别强调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三维度、六要素和六步骤”。

在过程分解中的“三维度”表现:横向为平行——递进——包容的工作过程,如学习情境1(主题单元)、如学习情境2(主题单元)……如学习情境M(主题单元);纵向为简单——复杂,新手——专家的工作过程,如学习领域1(课程)、学习领域2(课程)……学习领域N(课程);立体为主题单元载体选择,如隐喻、类比、建模等。

在学习情境设计上,主要表现为横向3+1原则:1、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
2、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4、特定情况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在学习领域设计上,主要表现为纵向3+1原则:1、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2、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3、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4、特定情况学习领域可为功能性步骤。

上述在学习情境设计上的横向3+1原则与在学习领域设计上的纵向3+1原则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体现了思维过程的完整性。

姜大源教授在“如何开发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中告诉我们,应该经历四个步骤: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

在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方面,就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依
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的案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在学习领域转换方面,列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的案例。

“主题单元设计——学习情境的确定”是姜大源本次讲座的重点,他不但介绍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通用模型,还展示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48个精彩的案例,对如何确定学习情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姜大源教授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从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从哲学观层面看,是潜在与实在的问题,体现为空间与时间的集成。

从方法论层面看,是行动与思维的问题,体现为变与不变的跃迁。

从教育学层面,是解构与重构的问题,体现为技能与知识的整合。

他强调,我们要用哲人深邃的思想梳理自己的思路使示范成果提炼升华具有系统性;要用他人需求的视角调整自己的视野使示范成果共享共赢具有开放性;要用常人易懂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方案使示范成果推广延伸具有普适性。

学会比较反思学会分析归纳学会理性建构,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自己看自己,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变文字为图形。

寻求规律,获得共识,满足需求。

要获得共识,要寻求规律,要企业认可,要社会认可、家长认可、老师认可、学生认可,还有很多很多的专家逐渐认可,教育的专家、各个专业的专家,这样,我们从核心的企业的需要驱动,获得社会的共识,和我们在整个思考上的范式,那我们高职就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