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物理(2017-2020年全国123卷)高考全国卷考点统计表

物理(2017-2020年全国123卷)高考全国卷考点统计表

T21:以立体空间为背景,考查点 电荷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T24:考查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做 类平抛运动
2018

T16:考查库仑力的合成
T21:考查匀强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T25:考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 运动

T21:考查匀强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T21: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 速及功能关系
第八章恒定电流

T14:绳子拉动静止木箱在粗糙水 平面运动,比较动能与摩擦力做功 的关系

T19:给出v-t图像,求解功率、 电动机做功等
第八章动量
考纲展示
高考全国卷五年命题分析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
1.动量、动量定理、动量
2021□
1.从题型上看,对基本概念和规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口)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 撞(口)
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 律
考纲展示
高考全国卷五年命题分析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
1.欧姆定律(口)
2.电阻定律(口)
3.电阻的串联、并联(口)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6.电功率、焦耳定律(口)
7.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 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 测微器)
8.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 安特性曲线
9.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 势和内阻
14.电容器的电压、电 荷量和电容的关系(口)
量异号电荷产生的电场
墨打印机、静电除尘、示波管、 加速器等进行命题考查.

T21:考查点电荷电场中的功能关 系
2019

T15:考查库仑力和电场力作用下 的平衡问题

2023全国卷高考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

2023全国卷高考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

2023全国卷高考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引言物理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调整,物理高考内容也有所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物理考试。

考点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高考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根据过往几年的趋势和考试大纲,2023年全国卷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考点涵盖以下内容: -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 牛顿运动定律- 质点的受力平衡问题 - 动量和冲量 - 功和能 - 机械能的守恒 -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弹性力的计算 -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力学部分在考试中通常占据30%-40%的分数权重。

考点二: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2023年全国卷高考物理热学部分的考点包括: -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热平衡和热传导 - 内能和焓的概念 - 热容和比热容 - 相变和相变潜热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 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热学部分在考试中通常占据10%的分数权重。

考点三:光学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难点之一。

2023年全国卷高考物理光学部分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 光的干涉和衍射 - 光的偏振 - 透镜和成像 - 光的色散和光谱光学部分在考试中通常占据10%的分数权重。

考点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2023年全国卷高考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 - 电场和电势 - 电场力和电势能 - 电流和电阻 - 电路和电路定律 - 磁场和电磁感应 - 电磁波和光的电磁波特性 - 电磁波的传播和衍射电磁学部分在考试中通常占据10%的分数权重。

考点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物理与核物理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难点之一。

2021—2024年新高考英语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新高考全国II卷

2021—2024年新高考英语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新高考全国II卷

2024年新高考英语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新高考全国II卷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听力获取具体信息what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2获取具体信息what 3推断具体信息what 4获取具体信息where 5推断具体信息what 6推断具体信息where 7推断具体信息what 8获取具体信息why 9获取具体信息what time 10获取具体信息what 11推断具体信息why 12获取具体信息how many 13推断具体信息what 14获取具体信息how often 15获取具体信息what116对将要发生的事简单推断what 17获取具体信息why18获取具体信息what19获取具体信息what20获取具体信息what21阅读理解细节理解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22细节理解23细节理解24推理判断25细节理解26细节理解27细节理解28推理判断29细节理解30推理判断31主旨大意32词义猜测233推理判断34细节理解35目的意图36七选五过渡句语言能力思维品质37总结句38过渡句39主旨句40过渡句41完形填空动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42动词43动词44动词45名词46形容词47动词48名词49名词350名词51动词52动词短语53动词54名词55动词56语法填空定语从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57名词58动词的时态和主谓一致59介词60非谓语动词61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62名词63非谓语动词64非谓语动词65连词66应用文写作分享信:在公园上美术课的经历语言能力4思维品质67读后续写记叙文:协商解决车费支付问题语言能力思维品质52023年新高考英语真题考点分布汇总新高考全国II卷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听力对将要发生的事简单推断what文化意识2对将要发生的事简单推断what 3时间的推断when4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5获取具体信息what6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7获取具体信息what8地点的推断where9获取具体信息what10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 11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 12地点的推断where13获取具体信息what14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 15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6716获取具体信息what17判断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how…feelabout…?18获取具体信息what 19地点的推断where 20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21阅读理解细节理解文化意识22细节理解23细节理解24细节理解语言能力25细节理解26推理判断27段落大意28推理判断29细节理解30词义猜测31推理判断32细节理解33推理判断34推理判断35细节理解36七选五过渡句语言能力37总结句38主旨句39过渡句40过渡句41完形填空名词语言能力42名词43副词44动词45动词46动词短语47形容词48形容词849名词50动词短语51动词52动词53形容词54动词55形容词56语法填空名词语言能力57形容词58介词59冠词60非谓语动词61名词62表语从句引导词63副词64连词65动词时态966应用文写作建议信:对外教分组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67读后续写记叙文:移民学生努力学习写作,克服困难并获取成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102022年新高考英语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新高考全国II卷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听力获取具体信息what文化意识2地点的推断where3获取具体信息what4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5获取具体信息what6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7时间的推断when8获取具体信息what9获取具体信息who10对数字及事实认定判断how much 11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12获取具体信息what13对将要发生的事简单推断what 14获取具体信息what15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111216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 17判断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what…thinkof…?18获取具体信息who 19地点的推断where 20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21阅读理解细节理解文化意识22细节理解23推理判断24词义猜测语言能力25推理判断26细节理解27推理判断28推理判断29细节理解30词义猜测31段落大意32细节理解33细节理解34细节理解35推理判断36七选五主题句语言能力37过渡句38过渡句39过渡句40过渡句41完形填空副词语言能力42名词43形容词44形容词45名词46介词短语47名词48动词1349名词50动词51名词52名词53动词54动词55名词56语法填空非谓语动词语言能力57冠词58形容词59非谓语动词60副词61连词62谓语动词的时态和主谓一致63动词时态64名词所有格65特殊疑问词1466应用文写作邀请信:校广播站英语节目负责人邀请外教做访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67读后续写记叙文:残疾学生坚持参加跑步比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152021年新高考英语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新高考全国Ⅱ卷1听力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文化意识2获取具体信息what3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o4获取具体信息what5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6时间的推断when7对数字及事实认定判断how much 8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9获取具体信息what10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11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12获取具体信息what13地点的推断where14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15地点的推断where16对动作行为发生时间的推断what time1617人物身份推断what18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 19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推断why 20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what21阅读理解细节理解语言能力22细节理解23细节理解24细节理解25词句猜测26推理判断27细节理解28细节理解29推理判断30细节理解31主旨大意32细节理解33细节理解1734推理判断35推理判断36七选五过渡句语言能力37过渡句38主题句39过渡句40过渡句41完形填空动词语言能力42名词43名词44名词45动词46名词47名词48动词49动词50动词1851动词短语52名词53形容词54动词55名词56语法填空序数词语言能力57动词现在分词58动词不定式59定语从句60连词61形容词62动词过去分词63动词时态和主谓一致64名词65冠词66应用文写作短文:庆祝Youth创刊十周年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1967读后续写记叙文:母亲节这天,双胞胎为自己的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

全国新高考数学1卷考点分布特点和2024年高考试题的展望

全国新高考数学1卷考点分布特点和2024年高考试题的展望

全国新高考数学1卷近三年考点分布特点和2024年高考试题的展望一、近三年高考考点分布1.单选题(40分)4.解答题(70分)二、对2024年高考全国卷1卷的展望从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1卷的考点对比分析发现:重点内容重点考查,比如导数。

(一)选填问题:1.考试热点:集合、复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性质、体积、函数性质、曲线的切线、导数的应用、椭圆、直线和圆、统计的数字特征、数列。

2.考试冷点:圆锥、事件独立性判断、概率计算、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抛物线、双曲线。

3.压轴题:事件独立性判断;正四锥的体积范围(导数);三角恒等变换;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导数;正方体、球体、四面体、圆柱体;正三棱柱、体积计算、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断;构造数列与错位相减求和;椭圆定义、直线和椭圆位置关系;双曲线离心率计算。

(二)解答题:1. 考试热点:数列、正余弦定理、二面角、面面垂直、导数与不等式证明、双曲线。

数学期望。

2.考试冷点:抛物线、概率与数列、独立性检验与条件概率、导数与函数零点。

3.题型的位置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数列:由2021年、2022年的第17题变到2023年的第20题,其次是概率统计由2021年的第18题变到2022年的第20题,再变到2023年第21题,再次是导数问题由2021年、2022年的第22题变到2023年的第19题,再次是立体几何由2021年的第20题变到2022年的第19题,再变到2023年第18题。

这种变化引起的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全卷的呼应:1、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呼应:三角函数出现在小题中,解三角形出现在解答题中;2、解析几何的呼应:如果双曲线出现在大题中,那么椭圆与抛物线、圆、直线出现在小题中;3、立体几何的呼应:大题考查位置关系证明与空间角的计算,小题考查位置关系、体积、面积计算等;4、概率统计的呼应:大题考查统计分析与分布列,小题考查概率的计算;5、函数与导数的呼应:大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小题考查函数性质、图象、指对数计算,不尽然,导数可能多处出现,遍地开花。

5年高考知识点分布

5年高考知识点分布
9
复合函数零点的含参问题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
框图
线性规划及命题
10
几何概型
抛物线
抛物线的性质
二项式定理
圆锥曲线与向量
11
圆锥曲线(渐近线)
不等关系
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及异面直线夹角)
三视图
圆锥曲线函数的零点分布
12
立体几何(线面角)
数列
三角函数的性质
函数
立体三视图
填空
13
线性规划
平面向量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圆的切线证明
圆的切线证明
角角相等
直线方程
点到线的距离和三角函数最值
线线位置关系的证明
角的计算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
23选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
极坐标方程(直线和圆)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化
参数取值范围
参数取值范围
综合应用
三角形面积
弦长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渐近线)
5
奇函数的性质与切线性质
函数的性质
双曲线的性质
圆锥曲线(双曲线)与向量
概率
6
平面向量
二项式定理
三视图及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立体几何(体积)
函数图像
7
立体几何及三视图
立体几何及三视图
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平面向量
框图
8
圆锥曲线(抛物线与向量)
程序框图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三角恒等变换
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二项式定理
14

近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考点细目表(新高考全国卷II卷)以及2024新高考考情变化

近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考点细目表(新高考全国卷II卷)以及2024新高考考情变化

近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考点细目表(新高考全国卷II)适用省份海南、辽宁、重庆、黑龙江、吉林、云南、山西、广西、贵州、甘肃考点新变化一、听力听力考点分布图年份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202414020312023121123120221021241202112112312020831223新高考全国卷今年和往年听力相比有以下的特点:平均语速:约149词/分,比2023年新高考I、II卷(130词)有所上升。

原文单词量:896词左右,比2023年新高考I、II卷略有增加。

第二节结构:23334 与2023,2022和2021年(2-3-3-4-3)新高考I、II卷不同。

语音:男女主播均为标准美式口音设题:16个事实细节题,3个推理判断题,0个观点态度题,1个主旨大意题;新课标要求的四大考点均有考查。

题干设置灵活度高,选项设置简短,多数题考察细节理解,较2023年难度有所降低。

1. 加强听力技能的多样化训练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不同听力题型的适应能力,包括对“23343”、“23334”、“22443”等新型设题格式的熟悉。

虽然今年全是美音,单还是应对英美不同发音特点进行训练,让学生适应不同口音和朗读风格,提高在各种语音环境下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培养英语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英语思维,通过听力材料的深入分析,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语速适应性和听力持久性鉴于新高考英语真题中短对话语速较快而长对话语速较慢的特点,教学中应模拟不同语速的听力环境,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语速的听力材料。

通过持续的听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听力持久性,确保在长时间听力过程中仍能保持注意力和理解力。

二、阅读理解1. 素材来源与难度今年的阅读理解素材选自多样化的来源,包括外媒报刊和原版读物,覆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风格。

2. 选材主题与文体阅读材料的主题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心理、人文和地理等多个领域。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全国卷I《美的奥秘》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塞壬的歌声》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全国高考1卷化学高频考点揭秘近5年(2013--2017)

全国高考1卷化学高频考点揭秘近5年(2013--2017)

近5年(2013-2017)高考全国I卷化学高频考点揭秘➤一、近5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考点分析●必考: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选考:选修三、选修五任选一题下面5幅图分别是每本书各章节内容占比,以期帮助同学们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近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必修一各章占比近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必修二各章占比近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必修三各章占比近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必修四各章占比近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必修五各章占比近5年新课标I卷高考化学分值分布有机化学、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与生活、实验综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仍然是占分最多的5个部分(包括选做题在内)。

➤二、全国卷选择题高频考点统计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化学部分7道选择题的命题范畴基本保持稳定,具体考点稍有变化。

分析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中的选择题发现,共涉及12个知识点,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中的易错考点进行分析。

必考点(7次以上)1.STSE:4年9次,9套卷中均有涉及。

2.化学实验:4年9次,6次以表格形式考查,其中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2次,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未考查。

3.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4年14次,其中7次考查同分异构体。

4.元素化合物:该考点在多种题型中有所考查,比如NA、STSE、实验等。

高频考点(4次以上)5.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年7次,其中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未考查。

6.电化学原理:4年7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未考查。

7.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Ksp):4年8次,其中2015、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未考查,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综合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常考点(4次及以下)8.阿伏加德罗常数:4年4次,其中2015、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及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了该考点。

9.盖斯定律和反应热:4年2次,其中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了该考点。

【高考】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附复习建议

【高考】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附复习建议

【高考】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附复习建议2017年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自主命题:江苏、北京、天津部分使用全国卷省份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山东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本文用图表形式帮助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考生分学科解读,包括高频考点分析、典型例题剖析、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及资深名师多年教学精华总结,帮同学们为2017年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重在教大家分析考点、把握重点的方法,最后附有三轮复习的策略!希望大家坚持看完!定受益良多!【注】1、本文内容较多,阅读时间约25min,建议大家收藏起来。

2、本文分析数据基于2013-2015年高考试题,未涵盖2016年高考试题。

3、请结合2017年最新考试大纲进行备考!4、附:第三轮备考策略,内容仅供参考!2017年高考九大学科高频考点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 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12+10。

●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近5年全国卷)2021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

(近5年全国卷)2021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

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专题共出现选择题15道,考查频率100%。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分值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分值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3高考乙卷文科数学分值分析新高考一卷分值分析1、根据教材与一轮资料的内容、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热点制定出详细的复习备考计划。

2、注重基础和通法:注重基础,不仅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认真研究教材定义,概念,要真理解,不仅大字,小字也要重视,高考试题不脱离教材。

注重通性通法,就是不要沉迷套路,而要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新高考全国Ⅰ卷的命题思路3、聚焦能力和素养:“能力立意”是指试题设计上体现出的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素养立意”则是指试题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突出主干和重点:数学的主干知识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针对重点知识、重点题型及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重点复习,切忌面面俱到;同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集合、复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函数与导数综合问题、函数的性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以及数学文化等仍然是高频考点。

5、选择填空题小题小做巧做:数学选择题可以采用直接法,也可以采用特值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几何法、验证法或排除法、极值法、重要结论等;填空题可以采用直接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几何法或利用一些二级结论公式等方法。

6、答题规范做,限时做:对于解答题在复习备考中,既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又要训练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注重在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综上所述,2024年的数学复习备考要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注重基础和通法,突出主干和重点,聚焦能力和素养,尝试小做和巧做,规范步骤和成文,提高考试的技巧。

最终,从课本出发,由基础到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提高数学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在融会贯通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创新求活。

五年(2019-2023)全国卷数学(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

五年(2019-2023)全国卷数学(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解三角形、基本不等式
解三角形
17
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二面角、空间向量
解三角形、三角恒等变换
样本频率、独立性检验
等差数列的判断、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
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累乘法、错位相减法
18
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
统计的应用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线线垂直、线面角
解三角形、三角形周长的计算
平均数、方差
18
直四棱柱的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二面角
圆锥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
线段长度的求解、二面角的求解
面面垂直、线面角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19
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
解三角形
扇形的弧长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9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单调性
对数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二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圆锥的侧面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球的表面积、点到平面的距离
排列组合、古典概型
椭圆的方程、离心率、直线斜率
正弦函数的图象
1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弦长问题、双曲线的离心率
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标准差
复数的乘法运算
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随机事件的概率
复数的运算
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程序框图
4
数学与物理学背景结合的创新应用、函数与方程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应用
对数的运算
三视图、棱柱的体积
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夹角

高考地理全国卷近三年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近三年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近三年考点分析
考点1: 地球与地图知识
在近三年的高考地理全国卷中,地球与地图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该考点主要涉及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地球的经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考点2: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另一个重要的考点。

该考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特征、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气象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与形成原因,了解水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气候与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

考点3: 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也是高考地理全国卷中的考点之一。

该考点主要涉及人口、城市化、产业分布、交通运输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人
口统计学指标、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产业分布的特点以及交通运输的类型和发展状况。

考点4: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是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考点。

该考点主要涉及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特征、发展状况、问题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问题等,并且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

考点5: 地理技术与方法
地理技术与方法是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中的一个考点。

该考点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地图解译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地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使用地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的考点分析,考生在备考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并结合相关练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

新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布

新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布

新高考改革以来,我国高考数学试卷的考点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针对新高考数学试卷的考点分布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基础考点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部分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运算、关系,以及逻辑用语的基本用法。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5%。

2. 函数:函数是高考数学的核心考点,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运算等。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35%。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运算,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0%。

4. 导数及其应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20%。

5. 不等式: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以及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二、提高考点1. 平面向量: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向量的概念、运算、性质,以及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2. 平面解析几何: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等图形的性质、方程、运算,以及解析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5%。

3. 立体几何: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方程、运算,以及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4. 数列: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10%。

5. 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

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考题占比约为5%。

三、综合考点1. 实际应用问题:新高考数学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近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考点分布一览表

近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考点分布一览表

高考生物全国课标卷近六年考点分布一览表空)20 16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的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有氧呼吸、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人类遗传病和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0分、3空)光合作用(8分、6空)免疫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9分、5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实验设计(12分、5空)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5分、5空)18+8=266+22=2812+9=2120 16Ⅱ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0分、6空)神经细胞间传递(9分、5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8分、5空)自由组合定律(12分、6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核生物与原核细胞(15分、8空)12+18=3012+12=2412+9=212016Ⅲ细胞膜生物技术(科学史必修一、二)组合选择水盐平衡调节植物激素调节(教材实验科学史)生态系统自由组合规律(两对控制一对性状)光合作用,实验分析、物质运输(10分、7空)血糖调节(10分、3空)群落、生态系统(8分、3空)分离规律、变异(12分、6空)微生物培养(15分、6空)9+10=199+12=2118+17=35。

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

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

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1. 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其次是政治,24分;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①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②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③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④公民的有关知识,(共20分);⑤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⑥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6年中考查了5年;⑦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⑧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1. “网络化”知识2. 教材:课题、框题、目题3. 分类进行知识练习4. 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5. 文综内部结合冲刺策略一、基础最重要,难题要放弃;不做难题,重回教材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60%~70%。

高三班主任说道:“如果学生能把基础题全部作对,考上本科没有问题。

”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难题、偏题、怪题上。

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敢于舍弃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熟悉、再巩固上。

最后35天内,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

总的要求是点点落实,板块清晰,网络完善。

回归课本时,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因为高考中的任何一道题,几乎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

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新高考通用)对数与对数函数(精练:基础+重难点)解析版

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新高考通用)对数与对数函数(精练:基础+重难点)解析版

【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第11练对数与对数函数(精练)【A组在基础中考查功底】....【答案】A【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值等知识确定正确答案.【详解】依题意ππ),,22y x x⎛⎫=∈- ⎪⎝⎭,cos x为偶函数,则ln(cos)x为偶函数,令1()44g b a b b b=+=+,根据对勾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易得所以()(1)5g b g >=.故4a b +>故选:C.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要求积的最大值,....【答案】A【分析】先求出定义域,由)x 为偶函数,结合函数在数值的正负,排除BC ,结合函数图象的走势,排除D ,得到正确答案【详解】()22ln x x f x =变形为,定义域为()(,00,∞-U当01a <<时,函数()lg f x x =在函数()πsin2x g x =在[]0,a 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π1sin22a a a M m -==,解得15.(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若实数x 、y 满足lg x m =、110m y -=,则xy =______________.【答案】10【分析】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将lg x m =转化为指数式,再根据指数运算公式求值.【详解】由lg x m =,得10m x =,所以1110101010m m m m xy -+-=⋅==,【B组在综合中考查能力】A .14B .15C .16D .【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得()10145n-%≤,两边取对数能求出冷轧机至少需要安装轧辊的对数【详解】厚度为10α=mm 的带钢从一端输入经过减薄率为4%的n 对轧辊后厚度为【C组在创新中考查思维】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令()t f x =因为函数()()()2g x f x af x =+由题意可知,4cos 25θ=,所以22tan 3tan 2,1tan 4θθθ==-解得tan 因为θ为锐角,所以tan 3,1θ=由对称性,不妨取直线AD 进行研究,则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2017年复习建议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times;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times;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times;12+10。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复习建议:1. 研读大纲;2. 回归教材;3. 专题复习,归纳同类;4. 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语文语文科目课标Ⅰ卷与课标Ⅱ考查形式上和难度差别不大,考题内容选材上有所区别。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备考建议:1、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2、考生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3、以往的高考大纲中,现代文阅读共有三篇,其中一篇论述类文章阅读为必考,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则是二选一。

现在三篇都是必考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阅读加答题要15-20分钟,如果其他题量没有减少,就意味着语文高考答题时间将更加紧张。

英语一、近3年高频考点分析1. 2015试题分值2. 2013年到2015年各类题型的考点分布2.1 阅读理解由上图可知,近3年英语阅读理解以细节题和推断题为主;词义推测和主旨大意两类题型考查较少,每年一种题型一道或无。

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基本每年一篇。

●做题方法:(1)细节题①略读获取主旨大意;②写下信息词,注意层次结构的词;③查读法(带着问题找答案);④细读。

(2)推断题①文章没有给出明显的事实和依据,让你自己根据文章给出事实进行理解、推断;②做题方法:可用排除法。

2.2 完形填空●考查词性频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

●体裁:记叙文、议论文、夹叙夹议。

其中记叙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备考的重点。

2015年选材常用国外网站几年前的文章、选项表意优先,长短其次。

●做题技巧:①首句信息:主旨②暗示信息:语境③语篇标志语、逻辑关系词语④原词复现,近义词语2.3 语法填空(2014年由单选题变为语法填空)●体裁:短文体,提示词7个,无提示3个。

只填1个词。

●如何下手:(1)分析句子结构;(2)结合语境;(3)具体出题形式与答题技巧:①给出动词基本形态,填写词性词形转化(转为名词、形容词),或填写谓语部分,可能需要填写两个或三个词,或是填写非谓语动词;②给出形容词,需要填写比较级、最高级,或词性词形转化,转化为副词,或是填写反义词(前缀);③给出副词,填写比较级、最高级,或是填写反义词;④有提示词考查: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⑤无提示词考查:冠词、介词、连词、代词。

2.4 短文改错上表显示,近三年全国课标I卷短文改错高频考点为名词单复数、连词、冠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时态和代词。

●出题遵循11815原则:“一删,一填,八改,15个出题点”。

难度较低,共8-10个句子,符合每个句子有0-2处错误。

下面给同学们列举近3年短文改错的实例,帮助同学们练习总结规律:二、书面表达●体裁:书信体。

如邀请函、自荐信、感谢信、道歉信等,并熟悉各种相关的体裁和句式;●内容:体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主题的题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如游览名胜、民俗节日等;会用英文描写传统文化。

●高分作文的三大要求:①内容完整,表达准确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③表达正确,语句优美三、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一轮复习:基础知识。

词汇、短语、语法。

3月前二轮复习:专项练习。

语法专项练习,题型专项练习。

4月三轮复习:冲刺高考。

5月→高考●习惯:①词汇习惯:掌握3500个词汇;②阅读习惯:每天做至少1篇阅读练习;③字典习惯;④错题本习惯:经常拿出来复习;⑤提问习惯:不留任何知识死角;⑥多关注社会时政热点、传统文化及英美文化。

●应试技巧:①考试做好时间分配;②考试时注意保持好心态;③重视平时做的练习和试卷;④贵在坚持,日积月累,达到量→质的转化。

政治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1. 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其次是政治,24分;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①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②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③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④公民的有关知识,(共20分);⑤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⑥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6年中考查了5年;⑦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⑧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1. “网络化”知识2. 教材:课题、框题、目题3. 分类进行知识练习4. 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5. 文综内部结合历史一、近5年高频考点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选择题:【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主观题:【31题】为当代史;【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二、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策略●复习建议:①第一轮侧重专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模块专题);②第二轮侧重通史,遵循《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通史);③第三轮侧重补缺补漏和强化提高。

●备考策略:①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准确性;②精选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③多训练,注重灵活的学法指导;④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

地理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近6年高频考点分析如上图所示,综合题考查区域地理问题是今年课标Ⅰ卷的重点和热点。

年均占分46分,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也和当今我们环境污染治理热点密不可分;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⒈认真研读考试说明;⒉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⒊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⒋突出人文地理的复习;⒌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⒍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⒎抓好热点知识的复习;⒏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⒐合理处理讲练的关系;⒑看题与做题相结合;⒒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附:第三轮复习策略一、基础最重要,难题要放弃;不做难题,重回教材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60%~70%。

高三班主任说道:“如果学生能把基础题全部作对,考上本科没有问题。

”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难题、偏题、怪题上。

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敢于舍弃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熟悉、再巩固上。

最后35天内,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