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言课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导言课(第一课堂)高中一年级历史精品计划课件PPT

高一历史导言课(第一课堂)高中一年级历史精品计划课件PPT

高中(2020年修订)
知道甲骨文是已 必修: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
知最早的汉字。 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 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国家管理: 内外服制
其他佐证判断依据? 即丰收。
如何理解这一记录? 卜辞:大(王)令众人曰【:唯物史观】 中国历史发展地位? 协田。其受年?十一月。
中华文明的体现 【家国情怀】
早期国家的特征

线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知识点 经济
政治
文化

线商
索西 周
青铜器发展 木石农具
青铜器繁荣 仍木石农具 井田渐普及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神话
神巫 礼制 人文
生产力水平低 国家治理体制 神化王权到 需要协作劳动 逐步形成发展 重人文礼制
早期国家的整体面貌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知识点 经济
政治
文化

线商
索西 周
青铜器发展 木石农具
青铜器繁荣 仍木石农具 井田渐普及
分栏笔记
阅读:从纲目开始
统一多民族国家 建立和巩固 发展
壮大
统一多民族国家 更趋稳固
近代社会和 国家转型
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终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转折
向社会主义过渡和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一第一节历史导言课

高一第一节历史导言课

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一、什么是历史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说:“历,过也,传也。

”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意思是说,“史”是纪录事情的人,“史”这个字由“又”(手)和“中”两部分构成,表示纪录的人要秉笔中正实录。

“历史”一词,通常具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人类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指的是人类的全部过去;另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思考。

前者可以称之为历史的本体,后者可以称之为历史的认识,当这种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时,就成为历史学。

从历史本体的角度而言,历史是客观的,它是一种独立的和外在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和行动所左右;从认识的角度而言,历史是随着人们的理论指导和认识深浅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特点。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恰恰正是历史的独特美感之一。

二、历史学的特点和精神。

历史学既然是人文学科,那么它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呢?对此,姜义华等著的《史学导论》曾作过分析,认为与人文科学中其他所属学科语言学、哲学、文学等相较,历史学的重要特征:一是时序性;所谓时序性,是说历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研究的,而不像有的学科那样是按照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行研究的。

二是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说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全部历史,并不仅仅是它的某个方面。

三是实证性;所谓实证性,是说历史学的评价和结论是由史料支撑的,要经过史料的证明,而不像有的学科那样从理论到理论,甚至可以无限的想像。

正是这三大特征,使历史学取得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

有的学者认为,基于人类所具有的求知的欲望、探秘的好奇和保留历史记忆的观念、面向未来的自信,历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即历史学精神。

它包括七个方面:1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2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3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4品评历史人物的抑恶扬善精神;4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5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6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6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7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这些精神,与其他人文学科是不同的,也是对历史学的独特要求。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高一历史导言课 课件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高一历史导言课 课件

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1.明确课标要求(这是每节课的重点以及思维的方向) 2.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掌握本课要求记
忆史实、概念、线索、规律) 3.保证听课效果(参与课堂、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探求
方法、提高兴趣) 4.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思考、思维碰撞、合作学习、共同
进步) 5.巩固知识,形成网络 6.运用知识,强化训练
高中历史导言课
1、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2、生活中的历史有哪些? 3、谈谈历史学习方法。
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 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
• “历者,经历也;史者,记录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 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课外:
(1)注意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关注新闻热点。
• 文史不分家, • 政史不分家, • 史地不分家
(2)参加历史课外活动(讲座、参观访问等)
《窦娥冤》审判地点
淮阴侯——韩信
常听有的高一学生说: “我们的初中历史课生动活泼,课后也不
怎么需要做题目,我的历史成绩非常好,经常 得高分。进入高一后历史一学就会,但是一用 就错,一放就忘,这是为什么?高中历史真难 学!”
初高中历史区别:
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区别
(1)课程结构方面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
历史有什么用?
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 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需要
新高考 3 + 1 + 2模式

首 地再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想考上大学吗?
程三 历、 史认 体识 系高 中 新 课
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特 点 : 专 题 史 、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二 习 、 历 为 史 什 ? 么 要 学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文化灭, 则一国之种灭。种灭,则国将焉存?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也就没 有了自己发展的主导方向,也就没 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我根 基。 ——龚自珍
历史的价值:
(一)历史教育给国民以自豪感和自信力,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 多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司马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处 今日之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 古则无一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 不足。” ——孙中 山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 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历史学(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 史料: • 史料解释 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 历史评价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 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 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 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 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 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 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 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 的思想遗产。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
1、课前要预习教材,有的放矢。上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尤其要把握好课本的重点知识、 难点知识、补充知识 。
3.课下要巩固,不仅要及时完成作业,还要对回顾所学知识形成 知识网络。
4.掌握方法,强化训练。做适当的练习题,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解题技巧,并建立错题档案。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勤奋——最好的法宝,并要持之以恒。
二 习 、 历 为 史 什 ? 么 要 学
历史的价值:
(一)品味历史:人间处处是“历史”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邮票… )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
生透视历史的缩影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鉴 赏 解 读 历 史 的 意 趣
还记得中国古代朝代的变更吗?
请欣赏菊花台
一 、 什 么 是 历 史 ?
名人眼中的历史
历史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
历史是可以随心所欲给人打扮的洋娃娃. --胡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 笔直书); 故事可虚构。
历史 ≠ 故事!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写下这个 暑假最难忘的事
• “历史”的两层含义: • 1、过去发生的事 2、曾经记录的事
•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
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 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
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
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
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主任)
历史学?
• “一门特殊的学问──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学问” • 从宏观方面划分,历史学有自然史和人类史。 • 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学有地区史、国别史、国 际关系史 • 时间系列:通史、断代史、阶段史等; • 空间(地域)系列: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等; • 内容系列: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 年表、历史地图等; • 人物系列:个人、血缘群体、专门群体等; • 另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神话、音乐、戏 剧、影视、民间故事等。

历史导言课——高中历史第一课

历史导言课——高中历史第一课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 【阴阳五行】
•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 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 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 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 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二)其实,历史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
1、我的姓氏
何姓:在南方各省区中,一般均占各省人 口的百分之一以上,而在北方省区中仅占 百分之零点五左右,人口最集中的当属四 川、广东、湖南三省,约占全国汉族何姓 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何姓是当今中国姓 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 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进化论并不适用 于棒子。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目录
• 殷纣王不是暴君? •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 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 秦桧是金人放回的奸细吗? • “五马分尸”并不存在? • 清代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赐死? • 五千年前就有开颅手术吗? • ……
明星们有“历史感觉”吗?
赵薇军旗装事件: 2001年底,赵薇为 《时装》杂志拍摄的 一张图片引起了巨大 争议,一些人指责赵 薇身着服装图案酷似 日本军旗。该事件对 赵薇造成了巨大的负 面影响,一度令其演 艺事业跌入谷底。
腾冲市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 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 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截至2013年,腾冲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 长148.075公里,辖11镇7乡,居住着汉、回、傣、佤、傈 僳、阿昌等25种民族。

历史必修1导言1PPT课件

历史必修1导言1PPT课件
•龚自珍:“Fra bibliotek人之国,先去其史”
怎样学好历史?
(一)认识高中历史课程
特点:专题史
必修:政治(Ⅰ)、经济(Ⅱ)、文化(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怎样学好历史?
重理解分析: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和分析历史事 件为什么发生?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2)主体化的历史:历史著述
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 称史学。
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 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 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主任)
1、文物 2、遗址 3、文字资料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
• 现代国学大师钱穆 ((国史大纲)):
•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 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 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 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 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深厚 之认识。”
重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不 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 的基本规律;
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历史是为了关注现实;
1.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 2.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历史第一课—高中历史导言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历史第一课—高中历史导言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导入语: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特别是来到我的历史课堂。

历史的第一节课,按照惯例不上新课,首先做个自我介绍。

鄙人硕士毕业,绝对货真价实,遥想当年本可以读博士,大概是由于下凡投胎时错过了良辰吉时吧,没有成为富二代,更没有成为官二代,所以只好早早结业,自谋生计。

吹牛皮的话暂且不说了,我们先来聊聊正题。

我们的今天的话题是围绕历史这门学科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活动设计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认为历史是什么。

三四位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进行点拨、概括。

材料1:历史的“史”,是一个象形文字,一个人站着,手里拿一块板,这就是记录,这就是“史”。

材料2:李世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列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材料3:培根:“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讲述: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可以将“历史”的概念归纳为两点:1、过去发生的事→客观性如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等等,这里的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

同学们要记住的是,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的,是不能再改变了的。

所以,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实在的历史”。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

→主观性比如培根的名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这里的“史”就是历史著述的意思。

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描述的历史”,“描述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主观性。

怎么体现的呢?其一,人们对历史的记载具有选择性和主观性。

人们虽然希望能够完全客观准确地记录历史,但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你一天24小时,每一秒每一分钟都要么在做一些事情,要么是在想一些事情。

从古至今,人类总数大概800亿人。

1然而历史记录了几个人每时每刻的所做所想了呢?即使是那些留下了很多历史记载的大人物,他在哪一天哪一刻做了什么梦,吃了什么饭,想了什么事,又记载了多少呢?所以,历史记录都是有选择的,往往只有那些被人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会被记录下来,在不经意间,历史记录就掺入了记录者自己的看法。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导言课 开学第一课课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导言课 开学第一课课件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 什么是文明?
• 1.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
• 2.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 3.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 • 4.光明,有文采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 文明: 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 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 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 史实是构成整个历史的零部件,准确地把握每个史实是理解历史 发展线索的基础; 不能把握史实,就无从理解认识历史。
• 3.要注意理解与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 4.学会思考:
• 中学的历史知识将来只是你的一些常识; 即使你学文科,将来靠 历史知识来谋生的,可能只是极少人; 所以对你们将来一生有用 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对历史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包括观 察 阅读 理解 分析 归纳 比较 表达 阐述等能力,而思考是解 决这些必不可少的。
三.高中历史怎么学才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 阅读 理解 分 析 归纳 比较 表达 阐述等能力
我们所学习的历史课只研究解决三个问题:
是什么? 要多读、多想、多问,熟能生巧;
为什么? 怎么样?
不要带着功利心来学历史,你会发现历史别有一翻滋 味; 学习历史不提倡所谓的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 3.为了你的一生:
• A.如果你有幸成为国家领导人,如何治理国家造福人民,少不得 向历史寻找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向历史寻找智慧。
• B.如果你成为了一个企业家,也要运用历史学科的一些方法去分 析总结经验教训。

高中历史导言课(第一课)

高中历史导言课(第一课)


五代 907——960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6
元 1271——1368
明 1368——1644
清 1636——1840(鸦片战争以前)
五、中国历史的分期
• 三皇五帝始 • 夏商与西周 • 春秋和战国 • 三分魏蜀吴 • 南北朝并立 • 宋元明清后
尧舜禹相传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二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王朝至此完
高中歷史
导言课
一、什么是历史? 二、历史有什么用? 三、怎样学好历史? 四、高中历史学什么
唐高祖开元通宝(621)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十文,1912)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渡江作战
一、什么是历史?


“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也。从 又持中,中,正也。”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学历史的意义
从名人身上看看历史的价值:
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 悟。他不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 二十四史。其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现实问题 之精辟,足见历史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
读史可以明智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对过去的事情所 做的客观记录。
History
英 语 词 源 : 古 印 欧 语 weid-( 知 道 , 看 )> 希 腊 语 historia(了解),historein(询问),histor (智者, 裁决者) >拉丁语historia (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古法语estoire, estorie(纪年,故事,历史)>14 世纪晚期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history。

高中历史第一课 导言课

高中历史第一课 导言课

高中历史新史观介绍?
1、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渔猎、农耕、工业)的
演进。(侧重宗教,文化,制度,思想等精神层面)
2、全球史观;---人类由孤立到联系为整体 的过程。 3、近(现)代化史观;--由农耕到工业文明 的过程。(侧重物质层面,政治民主化和 经济工业化是其核心) 4、社会史观;----人类生活习俗、衣食住行 的演进
– “历史”的两个层面: – 一是指人类过去的往事。(客观) – 二是指对那些往事的记述和研究。(即历史 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 人的相似。”。 • 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柯林伍德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二、学历史的意义
五、中国历史的分期 隋秦唐 唐汉尧 五三虞 代国舜 又晋夏 十统商 国一周 ,,, 宋南春 元朝秋 明北战 清朝国 帝是乱 王对悠 休头悠 。。
中 国




表Leabharlann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约前1046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220年 220——280 266——316 317——420 420——589 439——581 581——618 618——907 907——960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36——1840(鸦片战争以前)
四、高一历史学什么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基本线索简介

纲要-第1课 高中历史导言课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纲要-第1课 高中历史导言课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史 认
任何阐释都蕴含价

值追求和人文情怀
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
程标准》
● 单元导语:本单元内各课的核心内容,了解学习本单元的目的要求。 ● 情景导入: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用简略的说明文字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 ● 学习聚焦:以简练的文字总结、提炼该目的核心内容。 ● 史料阅读: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学习阅读史料、分析史料,深入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历史纵横:正文难以展开又必备历史概念、事件等。 ● 思考点:紧密结合正文,简短设问。 ● 学思之窗:结合阅读材料提出思考问题,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 图表: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的各种插图和表格。 ● 探究与拓展:包括“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部分,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和思考,综合锻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磨制石器
种植粟稻 饲养家畜 彩绘陶器 养蚕缫丝
生活稳定, 母系氏族公社
黑陶
玉器、祭坛、神庙 父系氏族公社
知识拓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01年正式提出,期间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 模考古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2)阅读课本《姜寨聚落遗址 复原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村落形成、氏族公社……
3.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千年)
思考: (1)结合课本图文资料,你能指出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哪些代表文化吗?他们生产生活 状态如何?
思考: (2)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是如何进入阶 级社会的?
(3)约前1600年,商汤灭夏。
阅读思 考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5
六、其他事项
▲ 求助历史老师途径:主要来办公室问问题。 ▲ 拟出当有同学违反历史学习规定后,你认为可以采取
的约束措施有哪些?(下课立马交) ▲ 暂选2名课代表,有意担任历史课代表的同学,可交一
份个人申请给我(内容可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以前有 无当班干部的经验、竞选原因等),明天晚上9点截止。 ▲ 梳理第一课的知识结构和简要的时间坐标轴,提前完 成第一课的部分练习。(下节课课前检查)
16
七、作业安排
▲ 准备2本笔记本(用于做课堂笔记本、写预习题目) ▲ 翻阅第一课,明确教材各栏目,绘制思维导图“石器时代中
国境内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感受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要求:包括时期、地域、代表性遗存及其重要考古发 现等) ▲ 简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的制度与措施,并尝试 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4
(二)、目前我们了解的历史,来自哪里?
5
(二)、目前我们了解的历史,来自哪里?
6
(三)、如何在众多历史来源中筛选史料, 进行历史实证?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纸上之材料+地下之新材料
7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一)读史使人明智,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8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二)培养思辨与家国情怀。 (三)培养良好的共情能力,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
17
开学第一课—— 解密历史
1
千古 一帝
VS
暴君
秦始皇
2
(一)、历史是什么? (二)、目前我们了解的历史,来自哪里? (三)、如何在众多历史来源中筛选史料,进行 历史实证?
3
(一)、历史是什么?
秝(lì) 止
历,过也,传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高一历史导言课

高一历史导言课
——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2:历史是什么?历史实际上是后人对已经发 生过的事情做出的有选择的、有意识的记录。此 外,并不存在纯客观的历史,因为既然是有选择 ,有意识,那么个人记录与历史的真实结果肯定 不可能完全一致。
——葛剑雄:《我们应如何对待历史》
思考:从上面的话你可以得出关于“历史”的什么观点?
第一节历史课
1、历史的含义 2、为何学习历史 3、怎样学习历史
一 何为历史?
“歴”,其下是“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森林。《说 文解字》说“历,过也,传也”。“过”表 示空间上的移动,“传”表示时间上的移动。
殷墟甲骨文中的“史”字,其字形仿佛人的 手在握笔记事。这个“史”,就是商朝专管记 事的官员,即史官。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从又 持中,中正也”。
(1)历史课的基本要求
• 课前预习; • 课中做好笔记; • 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背诵基本问题。 • 熟练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常识; • 掌握答题技巧。
(2)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好看的历史书一览
(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养成什么样的历史思维
①实证主义:就是要讲证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史料不 充分,话不能说的太绝对,不能说的太满,不要以偏概全。
④人文主义:就是要认识到历史是人创造的,对历史的评价 要以人为本,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
课后任务
(1)历史的两个含义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 (3)历史思维有哪些。 (4)背诵朝代歌
谢谢您的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为何学习历史
情景假设:你有一位同学不爱学历史, 认为学历史无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 会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她)呢?
• 1、学生:应付考试。2、个人:提高自我。 • 3、政治:借古鉴今。4、国家:民族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人们记忆和想象中的历史,如今人想像中的孔子不同 于汉唐时期人们想象中的孔子,也异于明清时期人们想象 中的孔子。就二三而言,历史又是主观的,是时时变动的。 四是指一门学科或是专业(不在讨论之列)。
“历史事实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而无可更改,但历史学(即对历史事实的
理解和诠释)却必然不断地在更新。
——何兆武《对历史教学的若干反思》
一样历史(客观、不变)多样解释(主观、变动)。影响历史解 释多样化并不断更新的因素有哪些?
(一)立场的不同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 》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 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 明
从政治上 康有为是要减少变法的阻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从文化上 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文化上衔接东西、贯通古今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
(五)史观的不同
例: 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在一次直播的电视节目里,在谈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吴宗宪 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年。杨丞琳说,好像11年吧,吴宗宪告诉 她了8年,她居然说:哇!才打了8年耶!
日本丰田汽车要出 2000万美元(1.6亿人民 币)找姚明拍广告。姚明 说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是两个字:不行。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毛泽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历史导言课
1、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 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 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
一是曾经发生的过去,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没有变动的; 二是人们对过去的事情的记载或解释,比如,《史记》、 《资治通鉴》等等,这些史书都是对历史的记录,但是不能 说它们本身就是历史。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三)占有资料的不同
对于商朝的王陵,史书上缺乏具体的记载,很多方 面前人一无所知,但是随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 掘,对商朝王陵、墓葬制度和有关情况,都有了实 物可考,新资料的战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献 资料的空白。
(四)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政治及文化解读
(2)近代化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 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3)全球史观: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 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 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它使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 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社会史观:辛亥革命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 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一样历史多样“观”
2、为什么要 学历史?
惨不忍睹的抗日神剧!变相玷污贬损抗日先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历史!
新《水浒》历史错误雷人
宋江和公孙胜初次见面是在一片玉米地里,而玉米是明代才引进中国的。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袁绍: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 ——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
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
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二)时代的不同
据材料总结影响历史解释的第二个因素?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 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 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 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 来越多的人所接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深厚之认识。
——钱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 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 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3、高中历史学 习哪些内容?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高中历史体系
必 特修 点: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专 题 史
必 修 2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3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司马迁《报任安书》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司马光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 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说一说,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
学习历史的意义
1.个人:修养、气质;明智、做人等 2.民族:文化、精神、凝聚力、地位等 3.国家:借鉴、资政、教化、前途等 4.学业:学考、高考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