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综述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一直是管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效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对于保障管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技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压力监测法、流量平衡法、声波检测法、热探测法和化学探测法。
压力监测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监测管道内部的压力变化来发现泄漏。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压力会出现异常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泄漏点。
流量平衡法则是通过对进出口流量进行监测和比对,来检测管道是否存在泄漏。
声波检测法是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来寻找泄漏点,当油气流体泄漏时,会产生一定的声波信号,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定位泄漏点。
热探测法是利用管道周围的热量变化来发现泄漏,泄漏点周围的温度会有所升高或降低。
化学探测法则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气体或液体来注入管道,一旦泄漏,这些气体或液体会被释放出来,可以通过检测它们的浓度来确定泄漏位置。
除了以上几种泄漏检测技术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进行泄漏监测。
无人机可以快速、灵活地对管道进行巡检,配备红外相机和气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管道周围环境的高效监测,并及时发现泄漏点。
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对管道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通过对图像和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管道的泄漏监测。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高管道泄漏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对于保障管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泄漏定位技术而言,一旦泄漏点被检测出来,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泄漏定位技术主要有声音定位法、气体探测法、红外线摄像法和探测器定位法。
声音定位法是通过对管道周围的声音进行监测和分析,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气体探测法则是利用特殊的气体探测仪来寻找泄漏点周围的气体浓度异常变化。
原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
原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1、检测原理负压力波法是一种声学方法,所谓压力波实际是在管输介质中传播的声波。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由于管道内外的压差,泄漏点的流体迅速流失,压力下降。
泄漏点两边的液体由于压差而向泄漏点处补充。
这一过程依次向上下游传递,相当于泄漏点处产生了以一定速度传播的负压力波。
根据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传播到上下游的时间差和管内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
定位的原理如图一所示,L为管道长度,X为泄漏点,t1,t2为负压波传播到上下游的时间。
图一负压波定位原理常规的负压波法定位公式为:其中a为管输介质中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实测1200m/s,Δt为上、下游传感器接收压力波的时间差。
2、系统的硬件构成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报警系统由子站、中心站、通讯网络组成,如图各站点子系统由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数据调理箱、数据采集器、工控机、调制解调器、GPS校时器(系统完善中增加部分)六部分组成。
各子系统完成各站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工况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利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将检测信息传送到检测中心,由检测中心进行综合数据处理,实现自动报警和泄漏点定位。
3、负压波法泄漏点定位中的三项关键技术A、管内压力波速的确定B、时基的确定和统一C、拐点的提取4、网络对管道检漏的重要性及中断危害A、以上程序50ms一个循环,1秒钟采集200个压力数据,10个一组求平均作为压力数据,1秒钟存储传输20个数据,负压波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量包含时间信息,网络中断50ms以上既造成数据丢失,20个数据导致1.2公里误差。
B、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时间同步,每小时的57分时间同步一次,若此时网络中断将导致下一个整点时间不同步,所有采集数据失去意义。
5、采集文件的大小每秒采集压力值200次,10个数据取平均值,共形成20个压力值,压力值按浮点数储存,每小时占用字节数4×20×3600=288000Byte。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综述
特 性 的 估计 准 确 度 。对 于 泄 漏 时 变性 的 准 确估 计 , 仅 可 以 识 别 泄 漏 不 的 程 度 , 且 可 对 老 化 、 蚀 的 管 道 进 行 预 测 并 给 出一 个 合 理 的 处 理 而 腐
O 引 言 .
3软 件 检 测 方 法 。
基于软件 的检测方法是指根 据计算机数据采集 系统 ( S A A 如 C D
目前 , 内外 出现 多 种 输 油 管 线 泄 漏 检 测 及 定 位 方 法 , 中包 括 系统 ) 国 其 实时 采 集 管 道 的 流 量 、 力 、 度及 其 他数 据 刑 用 流 量 或 压 力 的 压 温 基 于 硬 件 的 检 测 方 法 , 人 工 巡 线 、管 道 猪 ” 声 发 射 技 术 等 : 于 软 变 化 、 料 或 动 量 平 衡 、 统 动 态模 型 、 力 梯 度 等 原 理 , 过 计 算 对 如 “ 、 基 物 系 压 通 件 的 检 测方 法 . 负 压 波 法 、 力 梯 度 法等 。 如 压 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 3 1 压 波 检 测 法 .负 1输 油 管 道 泄露 检 测 及 定 位 的 性 能评 价 . 当管 道 发 生 突 然 泄 漏 时 , 泄 漏 部 位 会 产 生 一 个 向 管 道 上 游 或 管 由 管 道 泄 露 检测 及 定 位 技 术 能 够 及 时 准 确 报 告 泄 漏 事 故 , 以 最 大 可 称 当 限度 地 减 少 经 济损 失 和环 境 污 染 及 更 大危 险 的发 生 。 对一 种 泄露 检 测 道下 游传 播 的减 压 波 , 之 为 负 压 波 。在 管 道 两 端 设 置 压 力传 感 器 , 传 感 器 检测 到 负 压 波 。 可 以 判 断 泄 漏 并 对 泄 漏 进 行 定 位 。 应 用 负 压 就 方 法 的 优 劣 和性 能 的评 价 , 从 以 下 几个 标 准 考 虑 : 应 负 ( ) 漏 检 测 的灵 敏 度 : 泄 漏 检 测 系统 对 小 的 泄 漏 信 号 的 检 测 波检 测 法 的关 键 问 题 是 如 何 区 分 正 常 操作 与泄 漏 带 来 的 负 压 波 。 压 1泄 指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长输油气管道是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输油气管道由于运行环境复杂、管道老化等原因,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对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对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长输油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泄漏物质传播过程的监测技术,另一种是基于管道运行参数异常的监测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泄漏检测。
泄漏物质传播过程的监测技术是通过对管道周围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等介质中泄漏物质的浓度和分布进行监测,从而判断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并且可以确定泄漏位置。
而基于管道运行参数异常的监测技术则是通过对管道流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与正常运行状态相比较,一旦发现异常即可判断是否有泄漏。
在泄漏检测技术中,传感器是关键的设备,能够对泄漏物质进行敏感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监测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传感器有红外气体传感器、紫外光谱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它们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泄漏物质进行高效、准确的监测。
还可以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泄漏监测,这些高新技术对于大范围、复杂地形的管道监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旦发生泄漏,尽快准确地定位泄漏点对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泄漏点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声音定位法、红外热像图像法、气味探测法等。
声音定位法通过监测泄漏时产生的声波来确定泄漏位置,但受环境噪音干扰较大;红外热像图像法则是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管道周围的热像图,并通过分析温度异常区域来确定泄漏位置;气味探测法则是利用人工添加的气味剂或者管道本身泄漏出的气味来进行定位,但受气味的传播距离限制。
这些技术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和结合使用。
除了定位技术之外,管道泄漏还需要对泄漏点进行修复,这就需要精准的定位技术来指导施工。
目前,自动化技术在管道泄漏定位与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激光测距仪、GPS导航、无人机等设备能够辅助施工人员准确地找到泄漏点,并进行精细的修复工作。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技术概述
中国智能化油气管道技术交流大会暨智慧管网技术交流会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技术概述目录1 绪论2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3 结论与展望1绪论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长距离油气管道总长约133100km,其中输气管道总长为77200km,原油管道为28700km(扣除退役封存管道),成品油管道为27200km。
管道建设平稳推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完工,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开始从“数字管道”步入“智慧管道”时代。
我国管道工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安全运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事故率年平均值达到了3次 / km ,远高于其他国家,由泄漏引发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油气泄漏除了对埋地土壤造成污染,严重泄漏事故会引发爆炸,给周边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黄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为我国管道事业敲响了警钟,管道泄漏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各大单位的重视。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该事故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75172万元。
1.2管道泄漏原因和部位管道泄漏主要包括以下原因:1) 外力作用,包括管道占压、施工挖掘和打孔盗油;2)管道腐蚀,影响因素包括土壤pH 值、细菌、杂散电流、金属材料的不均匀性等;3)环境影响,季节的更换会引起土壤结构的变化造成埋地管道沉降度不稳定,管道切口发生破坏。
法兰泄漏、螺纹连接部位泄漏焊接存在的缺陷如未焊透、杂渣、气孔裂纹引起的泄漏;由于天然气高速流动在改变方向时对管壁产生较大的冲刷力导致管道穿孔泄漏阀门的填料处或机泵的轴向填料密封处发生的泄漏连接部位焊接部位冲刷填料部位泄漏部位2油气管道泄漏检测2油气管道泄漏检测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即管道泄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油气输送管道全天候实时监测,一旦管线发生穿孔泄漏,则检测系统可通过其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报警定位。
长输油气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分析
长输油气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分析摘要:石油天然气的输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任何一点泄漏都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仅从长输管线泄漏的检测与定位方法给出一定的建议,但在真实情况下,一旦发现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泄漏,工作人员就必须及时上报、疏散人群、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修补,防止因油气泄漏而导致的燃爆现象,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原理介绍;对比天然气作为新型的清洁能源,正逐渐被社会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天然能源效果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石油天然气是现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主要能源,对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泄漏的检测与定位进行研究,有助于石油天然气的正常运输。
通过分析油气长输管道泄漏的原因,通过案例阐明管道泄漏带来的损失与影响,继而对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的检测与定位技术进行探讨。
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降低石油天然气能源的不必要损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1.基于硬件的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1.1热红外成像法该方法所利用的是管道泄漏的液体和气体对红外辐射产生的影响,将管道所处位置土壤的温度与其它区域土壤的温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即可判断管道是否发生了泄漏。
该种方法的缺点较为明显,不能连续的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在使用该种方法时,对管道的埋深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管道公司基本都不采用该种方法。
1.2探地雷达法该种方法就是通过机载的雷达向地下管道发射脉冲信号,通过接收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最终达到管道泄漏检测的目的,该种方法的使用成本较高,不适用于管径较小的管道,因此,基本不采用该种方法。
1.3气体成像法该种方法是通过不同气体在相同光学技术的前提下成像难度的不同,对天然气管道实施泄漏检测。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光学技术的作用下成像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天然气中的烃类成分成像难度较为容易,通过气体成像技术不但可以判断泄漏位置,还可以对泄漏量进行估计。
1.4传感器法目前,最常见的泄漏检测传感器有两种,分别是嗅觉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优选稿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摘要:简单说明了油气长输管道泄漏的原因和泄漏的危害,简单回顾了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详细介绍了热红外线成像、探地雷达、气体成像、传感器法、探测球法、半渗透检测管检漏法、GPS时间标签法、放射性示踪剂法、体积或质量平衡法、压力波法、小波变换法、相关分析法、状态估计法、系统辨识法、神经网络法、统计检漏法和水力坡降法等20多种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方法,同时介绍了泄漏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最后指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油气;长输管道;泄漏;原因;检测方法;性能指标;问题;发展;趋势油气长输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1)管道腐蚀:防护层老化、阴极保护失效,以及腐蚀性介质对管道外壁造成的腐蚀和传输介质的腐蚀成分对管道内壁造成的腐蚀;(2)自然破坏:由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使管道发生翘曲变形导致应力破坏;(3)第三方破坏:不法分子的盗窃破坏,施工人员违章操作,野蛮施工造成的破坏;(4)管道自身缺陷:包括管道焊接质量缺陷,管道连接部位密封不良,未设计管道伸缩节,材料等原因。
油气管道泄漏不仅给生产、运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检漏技术发展历史我国对于管道泄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88年方崇智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的观测器的方法;1989年王桂增提出了一种基于Kullback信息测度的管线泄漏检测方法;1990年董东提出了采用带时变噪声估计器的推广Kalman滤波方法;1992年提出了负压波法泄漏检测法;1997,1998年天津大学分别采用模式识别、小波分析等技术对负压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1997年唐秀家等人首次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检测模型;1999年张仁忠等提出了压力点分析(PPA)法和采集数据与实时仿真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2000年胡志新等提出了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油气管道监测系统;2002年崔中兴等介绍了声波检漏法;2003年胡志新提出了基于Sagnac光纤干涉仪原理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理论模型;2003年潘纬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来检测天然气管线泄漏;2003年夏海波等提出了基于GPS时间标签的管道泄漏定位方法;2004年白莉等提出了一致最大功效检验探测泄漏信号;2004年吴海霞等运用负压波和质量平衡原理,采用模糊算法和逻辑判断法,利用压力、流量和输差三重机制实现了对原油管道的泄漏监测及定位、原油渗漏监测和报警;2004年伦淑娴等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去噪方法可以提高压力信号;2005年张红兵等介绍了根据管道的瞬态数学模型,并应用特征线法求解进行不等温输气管道泄漏监测;2005年刘恩斌等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瞬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并对传统的特征线法差分格式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于对管道瞬态模型的求解;2005年朱晓星等提出了将仿射变换的思想应用到基于瞬态压力波的管道泄漏定位算法中;2005年白莉等等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应用于海底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2006年白莉等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2006年提出了一种基于Mach-Zehnder光纤干涉原理的新型分布式光纤检漏测试技术[1-12]。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是保证油气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旦油气管道发生泄漏,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研究和实施高效、准确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对于长输油气管道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泄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压力泄漏检测、流量泄漏检测和声音泄漏检测。
压力泄漏检测是通过监测油气管道内部压力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当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管道内部的压力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设置一定的压力检测仪器和传感器,可及时发现泄漏。
流量泄漏检测是通过监测油气管道流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当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管道流量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设置一定的流量仪表和传感器,可及时发现泄漏。
声音泄漏检测是通过监测油气管道周围环境的声音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当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会产生明显的声音,通过设置一定的声音检测仪器和传感器,可及时发现泄漏。
泄漏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声发射定位、红外热像定位和气味定位。
声发射定位是通过监测泄漏产生的声音,利用声波传播的时间差和声波传播速度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
红外热像定位是通过监测泄漏产生的热量变化,利用红外热像仪等设备检测泄漏点的位置。
气味定位是通过监测泄漏气体的气味,利用气味传播的路径和速度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
这些定位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泄漏点的准确性和定位的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油气管道的复杂性和长距离输送的特点,泄漏的发生位置可能分布在多个地点,导致泄漏点的检测和定位变得困难。
油气管道的运行环境复杂,可能存在噪声、干扰等因素,影响检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
长输油气管道通常位于远离城市或人口稀少的地区,人员的及时响应和应急处置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推进检测和定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压力、流量、声音等参数进行泄漏的检测。
长输石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
长输石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摘要: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能源,油气资源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这五种方式,其中油气资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
但管道本身材质的腐蚀、老化、遭遇自然灾害、凝管和误操作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大量的管道运输事故隐患,呈上升趋势的断管、爆管、打孔盗油、泄漏等重大事故。
本文通过对长输石油管道的泄露检测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直接定位以及间接定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引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率要高很多倍,近30年来,据统计,前苏联、欧洲、美国的输气管道事故率分别为0.46、0.42、0.60,总平均值大致为0.5。
西欧17国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率2000年为0.25,而12条输气管道在我国四川地区的事故率就高达4.3,输油管道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自运行以来,事故率粗略统计都要超过2.0。
采用管道定位方法和泄漏检测目前比较适应管道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而且在线实时监测,便于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功能在计算机SCADA系统中。
目前常用的检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测发生变化的间接检漏法因泄漏造成的压力、流量、声音等物理参数;另一种是检测气体泄漏和石油产品的直接检漏法。
一、直接检漏法起初采用人工分段巡视的方法对石油长输管道的泄漏进行监视。
该方法对石油泄漏不能及时发现,只有地表面出现油迹在管道漏油处,草枯树死,甚至气味散发时才能发现。
在中必须添加添味剂,采用人工分段巡视法,当空气中以便达到最低爆炸极限1/5(约1%)的浓度时,靠嗅觉能及时察觉。
本世纪初,添味以便检漏在中不是必需的,那时具有强烈的气味使用的。
在20年代时开始需要掺入添味剂,随着不含硫的使用。
为了提高泄漏检测效果,又研制开发了用于石油管道泄漏检测的各种可携带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文献[1]介绍了埋地输油管道地表打孔检测泄漏法,该方法是地表间断打孔沿埋地管道平面中线,检漏仪器选用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配合使用,管外探测检漏综合进行。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18 页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摘要:简单说明了油气长输管道泄漏的原因和泄漏的危害,简单回顾了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详细介绍了热红外线成像、探地雷达、气体成像、传感器法、探测球法、半渗透检测管检漏法、GPS时间标签法、放射性示踪剂法、体积或质量平衡法、压力波法、小波变换法、相关分析法、状态估计法、系统辨识法、神经网络法、统计检漏法和水力坡降法等20多种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方法,同时介绍了泄漏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最后指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油气;长输管道;泄漏;原因;检测方法;性能指标;问题;发展;趋势油气长输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1)管道腐蚀:防护层老化、阴极保护失效,以及腐蚀性介质对管道外壁造成的腐蚀和传输介质的腐蚀成分对管道内壁造成的腐蚀;(2)自然破坏:由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使管道发生翘曲变形导致应力破坏;(3)第三方破坏:不法分子的盗窃破坏,施工人员违章操作,野蛮施工造成的破坏;(4)管道自身缺陷:包括管道焊接质量缺陷,管道连接部位密封不良,未设计管道伸缩节,材料等原因。
油气管道泄漏不仅给生产、运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检漏技术发展历史国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早在1976年德国学者R.Isermann和H.Siebert就提出以输入输出的流量和压力信号经过处理后进行互相关分析的泄漏检测方法;1979年第 2 页共 18 页ToslhioFukuda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梯度时间序列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L.Billman和R.Isermann在1987年提出采用非线性模型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检漏方法;A.Benkherouf在1988年提出了卡尔曼滤波器方法;1991年Kurmer等人开发了基于Sagnac光纤干涉仪原理的管道流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1993年荷兰壳牌(shell)公司的x.J.Zhang提出了统计检漏法;1999年美国《管道与气体杂志》报道了一种称作“纹影”(Schlieren)的技术,即采用空气中的光学折射成象原理可用于管道检漏;2001年Witness提出了采用频域分析的频域响应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管道系统的模型转换到频域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分析;2003年MarcoFerrante提出了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利用小波技术对管道的压力信号进行奇异性分析,由此来检测泄漏。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摘要:输油管道的泄露,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极大的危险,而且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对此,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输油管线泄露检测管道运输在原油输送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管道的增多,管龄的增长,由于施工缺陷和腐蚀穿孔、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等都会造成管道泄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和减少泄漏事故危害,研究具有更高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泄漏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输油管道泄露检测及定位的性能评价管道泄露检测及定位技术能够及时准确报告泄漏事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及更大危险的发生。
对一种泄露检测方法的优劣和性能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标准考虑:1.泄漏检测的灵敏度指泄漏检测系统对小的泄漏信号的检测能力。
2.泄漏检测的及时性指检测系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到泄漏发生的能力。
3.泄露的误报率误报率是指系统没有发生泄漏时却被错误地判定出现泄露的概率。
4.泄露的漏报率漏报率是指系统出现了泄漏却没有被检测出来的概率。
5.泄露辨别的准确性指泄漏检测系统对泄漏的大小及其时变特性的估计准确度。
对于泄漏时变性的准确估计,不仅可以识别泄漏的程度,而且可对老化、腐蚀的管道进行预测并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
二、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简介目前,国际上已有的检测和定位方法大体上分为基于生物的方法、基于硬件的方法和基于软件的方法三大类。
1.基于生物的方法利用富有经验的人或训练有素的狗等生物,依靠视觉,气味或声音发现并且找到管道的泄漏点。
2.基于硬件的方法依靠各种硬件装置直接来探测和发现泄漏孔和泄漏物。
使用的典型硬件包括声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放射物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3.基于软件的方法利用各种不同的计算机软件包来发现管道泄漏的存在并确定泄漏孔的位置。
软件包对因泄漏而造成的影响(如压力、流量、流速、摩阻等管道动态模型参数的变化)进行采集、处理和估计,从而对管道的非线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进而提高泄漏检测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因此软件包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综述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综述2 检漏系统的性能指标对一种泄漏检测方法优劣或一个检漏系统性能的评价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 泄漏位置定位精度当发生不同等级的泄漏时 ,对泄漏点位置确定的误差范围。
2 检测时间管道从泄漏开始到系统检测到泄漏的时间长度。
3 泄漏检测的范围系统所能检测管道泄漏的大小范围 ,特别是系统所能检测的最小泄漏量。
4 误报警率误报警指管道未发生泄漏而给出报警信号。
它们发生的次数在总的报警次数中所占比例。
5 适应性适应性是指检漏方法能否对不同的管道环境 ,不同的输送介质及管道发生变化时 ,是否具有通用性。
6 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是指系统运行时对操作者有多大要求 , 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能否简单快速地进行维修。
7 性价比,性价比是指系统建设、运行及维护的花费与系统所能提供性能的比值。
3 检漏方法管道的泄漏检测技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硬件的方法 ,另一类方法是基于软件的方法。
基于硬件的方法是指对泄漏物进行直接检测。
如直接观察法、检漏电缆法、油溶性压力管法、放射性示踪法、光纤检漏法等。
基于软件的方法是指检测因泄漏而造成的影响 ,如流体压力、流量的变化来判断泄漏是否发生及泄漏位置。
这类方法有压力/ 流量突变法、质量/ 体积平衡法、实时模型法、统计检漏法、 PPA (压力点分析)法等。
除上述两类主要方法外 ,还有其他的一些检漏法 ,如清管器检漏法。
各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3. 1 基于硬件的检漏法3. 1. 1 直接观察法有经验的管道工人或经过训练的动物巡查管道。
通过看、闻、听或其他方式来判断是否有泄漏发生。
近年美国 OIL TON 公司开发出一种机载红外检测技术。
由直升飞机带一高精度红外摄象机沿管道飞行 ,通过分析输送物资与周围土壤的细微温差确定管道是否泄漏。
3. 1. 2 检漏电缆法检漏电缆多用于液态烃类燃料的泄漏检测。
电缆与管道平行铺设 ,当泄漏的烃类物质渗入电缆后 ,会引起电缆特性的变化。
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综述
!:.+$14+ D35; *1*)/ /):5)P; 73) ;717)Q"2Q73)Q1/7 "2 #)1R N)7)S75"0 10N #"S175"0 8)73"N; 2"/ "5# *5*)#50);$ T543#5437 31; U))0 45:)0 7" 8)73"N; U1;)N "0 /)1# 758) 8"N)#504 10N ;5401# */"S);;504 P35S3 5; );*)S51##< 1**#5S1U#) 50 */1S75S)$ V501##<,*/"U#)8; 7" U) ;7.N5)N 2./73)/ 10N 73) N):)#"*8)07 7/)0N 1/) *"507)N ".7 $ ;&’ <($-. "5# *5*)#50);,#)1R N)7)S75"0,#)1R #"S175"0
[),, )!] 。它的基本思想是: 通过管线两端的 + 个压 方法
运用适当的判别准 #$%&$’ 滤波器来估计这些泄漏量, 则便可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
力信号得到的两个压力梯度构造两个时间序列— — — 分别对应管道正常状态和泄漏状态, 用 #/%%0$12 信息 测度对这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根据预先确定好的 阈值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预警和故障报警, 从而实现 对管道的泄漏检测。 这种方法不需流量传感器, 只需测量两个端点附
!"# $ %% &" $ ’ ()* $ %++,
油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技术概要
管道输送具有成本低, 节省能源, 安全性高及供给稳定等优点。
我国的管道运输业发展的很快, 到2000年末, 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20000km 。
但由于不可避免的腐蚀、自然或人为损坏等因素, 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
如果泄露后不采取及时的措施, 不仅对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经济损失, 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
由于管道泄漏后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管道泄漏的预防及泄漏发生后的及时报警、定位, 对重大事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管道泄漏定位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已检测出管道发生泄漏的基础上, 只有快速准确地确定漏点位置, 才能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损失。
1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的主要方法泄漏点定位是管道泄漏检测中一项关键技术,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泄漏点的位置是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有的检漏方法中, 流量平衡法、压力突变法和温度监测法等泄漏检测方法不能用于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基于硬件的方法, 如检漏电缆法、光纤传感器等价格昂贵, 不适于长输管道的泄漏检测定位。
下面介绍工程实际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1. 1管内检测法这类方法是通过漏磁技术、超声波技术、涡流技术、录像技术等投球技术将探测球从管道的一端放入, 该探测球在管道内部借助流动介质的推动顺流而下, 利用各种技术采集管道内的各种信息, 然后从管道的另一端将探测球取出,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确定漏点位置。
此检测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泄漏点的定位, 但是容易发生堵塞停运等严重事故, 而且造价很高, 对管道条件要求严格, 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监测。
1. 2负压波定位技术负压波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多的管道泄漏检测和泄漏定位的方法。
当管道发生泄漏后, 在泄漏点的周围会产生一个负压, 该负压会沿着管道的上下游传播, 称之为负压波。
该负压的大小与泄漏孔和泄漏量的大小有关。
同时由于负压到达安装在管道两端的压力传感器的时间不同, 可以通过测量该时间差并利用信号相关处理方法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输油管道泄露检测方法综述
国内外管道泄露检测的方法摘要:输油管道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延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管道泄漏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建立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的主要方法,重点分析了管道外部动态检测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原理引言管道泄漏是长输管道平稳运营的重要安全隐患。
石油化工行业的输送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事故, 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危险事故,同时也因输送物料的大量泄漏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犯罪分子打孔盗油也成为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在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辖的范围内,累计发生打孔盗油盗气案件将近300起。
及时、迅速发现管道泄漏并准确判定泄漏点成为管线平稳安全运行的当务之急。
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的主要方法1 人工巡线人工巡线在国外石油公司也广为应用。
美国Spectratek公司开发出一种航空测量与分析装置。
该装置可装在直升机上,对管道泄漏进行准确判断。
我国通常是雇佣农民巡线员沿管道来回巡查,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针对我国国情来说,也是切合实际的。
2 管道内部检测技术通过对清管器应用磁通、超声、录像、涡流等技术提高了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国际管道和近海承包商协会IPLOCA宣布,迄今为止已开发出30多种智能清管器。
智能清管器应用了大量新近研发出来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依靠计算机对检测结果进行制图。
新型清管器在硬件方面装备了传感器、数据贮存和处理设备、电视和照相设备;在软件上配备了专门用于分析用的软件包。
此类清管器不仅可用于管道检漏,而且可勘查管壁结蜡状况,记录管内压力和温度,检测管壁金属损失。
如磁漏式清管器,通过永久磁铁来磁化管壁达到磁通量饱和密度。
清管器在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内外腐蚀、损伤和泄漏等部位会引起异常漏磁场,并且感应到清管器中的传感器。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长输油气管道是国家能源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产业,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长输管道在使用期间,由于外界原因或者管道本身的缺陷等原因,可能导致管道泄漏,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
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管道泄漏并进行快速定位,成为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
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可以分为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两种。
主动检测又可以分为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是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通过监测管道内部或者外部的物理参数变化来发现管道泄漏。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压力信号监测、流量信号监测、噪声信号监测和红外线成像监测等。
化学检测方法则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检测管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进而发现管道泄漏。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吸附剂法和化学浓度检测法等。
被动检测则是通过在管道周围铺设特殊的感应线,监测周围空气中的气味变化,发现管道泄漏。
在发现管道泄漏之后,就需要对泄漏位置进行定位。
通常情况下,泄漏定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声波定位技术,另一种是使用红外成像技术。
声波定位技术是将一定的声源放入翻译管道中,利用谐振原理,测量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时间和路径,从而得出泄漏点的大概位置。
此方法比较实用,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确定泄漏的具体位置、误差较大、对环境要求较高等。
红外成像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管道表面进行热成像,当管道泄漏时,由于管道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可以通过图像热点定位泄漏点。
总之,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是关键的安全技术之一。
在检测和定位方面的科技进步,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国家能源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油气管道泄漏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员安全和导致经济损失的一种常见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泄漏点,各国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致力于开发各种泄漏检测技术。
本文将对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包括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
传统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监测站系统:安装在管道上的压力、温度和流量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系统进行分析和报警。
该技术适用于长距离管道和大规模管道网络,但对泄漏位置的精确度较低。
2. 声音检测:检测泄漏产生的声波,并通过声音传感器进行接收和分析。
泄漏会产生较高的声波频率,因此可以通过对比环境噪音和管道噪音的差异来确定泄漏位置。
然而,该技术对环境噪音和管道材质的影响较为敏感,且无法应用于地下管道。
3. 微分压力检测:通过在管道两侧安装压力传感器,测量两侧的压力差异来检测泄漏。
泄漏会导致管道内部压力下降,并在两侧产生不同的压力差。
该技术适用于小规模管道和近距离泄漏,但对泄漏位置的准确度较低。
4. 红外摄像: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管道表面,检测泄漏产生的热能,并通过分析图像来确定泄漏位置。
这种技术对于大规模泄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于小规模泄漏和遮挡的情况下效果较差。
除了传统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泄漏检测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 管道振动监测:通过在管道表面安装振动传感器,检测泄漏产生的振动信号。
泄漏会导致管道产生振动,通过分析振动信号可以确定泄漏位置。
这种技术对于大规模泄漏和地下管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2. 气体成分检测:通过在管道周围布置气体传感器,检测泄漏时气体成分的变化。
不同的泄漏会产生不同的气体成分变化,通过分析气体成分可以确定泄漏位置。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规模和材质的管道。
3. 管道流量监测:通过在管道中安装流量计,检测泄漏时的流量变化。
泄漏会导致管道流量的减少,通过分析流量数据可以确定泄漏位置。
这种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管道和近距离泄漏。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近年来,环保意识日渐提高,对长输油气管道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问题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定位泄漏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目前,长输油气管道泄漏检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在管道上安装泄漏检测器泄漏检测器是利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检测管道内是否存在泄漏的装置。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常见的泄漏检测器有红外线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声学检测器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泄漏检测器。
2. 组织巡检定期组织对长输油气管道进行巡检,通过目视检查、手摸检查等方式,发现可能存在的泄漏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结合人与技术手段,但由于人工检查存在主观性,且检测结果受巡检人员个体差异影响。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泄漏检测,发现泄漏后需要进行定位。
长输油气管道泄漏的定位涉及到一系列技术手段:1. 通过声音定位利用声音技术定位泄漏位置,主要是通过探测器探测泄漏后形成的声波,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延时来计算泄漏口的位置。
这种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但是受环境因素和干扰影响比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一起使用。
2. 利用热情报定位利用热情报技术定位泄漏位置,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灰色相机或红外线探头等测量管道表面温度,根据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计算出泄漏口的位置。
这种技术比较精确,且不受环境影响太大,但是需要考虑气体热扩散和传热过程造成的误差。
利用热成像技术定位泄漏位置,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热像仪等设备捕捉管道表面的热图像,根据热图像展现出来的温度差异确定泄漏点的位置和大小。
这种方式采样速度快,且适用于管道表面特别大或者位置不好检测的情况下。
4. 利用气象因素定位利用气象因素技术定位泄漏位置,主要是通过监测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判断气体扩散传播规律,据此研判泄漏位置。
这种技术需要结合风向、风速、气体密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定位精度相对较低。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
谈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一直是工程领域的一个难题。
泄漏是指管道系统中由于外部原因或内部故障导致管道中的油气泄漏到环境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及早发现泄漏问题并准确定位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泄漏检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监测手段和设备来判断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常用的泄漏检测方法有声波检测、流量比对法、测深法等。
声波检测是通过在管道上安装一组传感器,并监测管道中传导的声波的旅行时间和振幅等参数来判断是否有泄漏的发生。
流量比对法则是通过比较进出口流量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泄漏的发生。
测深法是通过监测管道中工作介质的液位变化来判断是否有泄漏的发生。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泄漏定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设备来准确定位泄漏源的位置。
常用的泄漏定位方法有压力波法、红外线热像仪定位法、质量差法等。
压力波法是通过在管道上快速停止放油或关闭阀门等操作来产生压力波,并通过监测波传导时间和振幅变化来定位泄漏源的位置。
红外线热像仪定位法是通过监测管道表面温度变化来定位泄漏源的位置。
质量差法是通过监测进出口流量差异来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泄漏检测和定位通常是同时进行的,通过不同的手段和设备相互配合来实现。
还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泄漏的发生和准确定位泄漏源的位置。
还需要注意管道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中的故障和问题,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长输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安全。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加大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提高泄漏检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tonyxiong77992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iltt信■o科教前沿o2008年第35搠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综述朱志千王兮璐I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要】输油管道的泄露,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极大的危险,而且套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对此,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F,II油管线泄满检测及定位技术,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输油管绒;泄露;检测;定位0.引‘言管道运输具有平稳连续,安全性好,运输量大,质量易保证,物料损失小以及占地少,运赞低等特点,已经成为石油运输的首选方式。
然而.由于管道服役时间不断增长而逐渐老化,或受到各种介质的腐蚀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会引起管道泄漏,严重威胁着输油管线的安全,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出现多种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其中包括基于硬件的检测方法,如人工巡线、“管道猪”、声发射技术等;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如负压波法、压力梯度法等。
时性较强,对泄漏点的定位较为精确。
但是,声发射信号在输油管道上传播的距离极为有限,不利于长距离检测。
闭基于硬件检测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管内智能爬机系统(即“管道猪”)、光线检测、电缆检测及GPS检测等。
3.软件检测方法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是指根据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如SCADA系统)实时采集管道的流量、压力.温度及其他数据,利用流量或压力的变化、物料或动量平衡、系统动态模型、压力梯度等原理,通过计算对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
3.1负压波检测法当管道发生突然泄漏时,由泄漏部位会产生一个向管道上游或管道下游传播的减压波,称之为负压波。
在管道两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负压波。
就可以削断泄漏并对泄漏进行定位。
应用负压渡检测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区分正常操作与泄漏带来的负压波。
负压波检测法灵敏准确。
可以迅速地检测出大的泄漏,但是对于比较小的泄漏或已经发生的泄漏效果则/fi明显。
‘313.2压力梯度法当输油管道内原油流动平稳时.压力沿管道是线性变化的,也就是说.压力呈斜直线分布。
在管道的上、下游分别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上、下游的压力信号可分别讣算出管道的压力梯度。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前的流量变大,压力梯度变陡;泄漏点后的流量变小,压力梯度变平,其折点就是泄漏点。
由此可以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沿管道压力梯度是非线性分布,因此压力梯度法的定位精度较差,并且仪表测量的精度和安装位置都对定位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3.3小波分析法小波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时频分析工具。
利用小波分析可以检测信号的突变、去嗓、提取系统波形特征、提取故障特征进行故障分类和识别等。
因此,可以利用小波变换检测泄漏引发的压力突降点并对其进行消噪,以此检测泄漏并提高检测的精度。
小波变换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管线的数学模型。
对输入信号的要求较低,计算量也不大,可以进行在线实时泄漏检测。
克服噪声能力强,但是,此方法对由工况变化及泄漏引起的压力突降难以识别.易产生误报。
3.4瞬变模型法瞬变模型法是建立管道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求解管道内流场。
然后将计算值与管道端的实测值相比较。
当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大于一定范围时,即认为发生了泄漏。
在泄漏定位中使用稳态模型。
根据管道内的压力梯度变化可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瞬变模型法的报警门限值与测量仪器误差、流动模型误差、数值方法误差以及要求的报警时间均密切关。
如果采用较小门限值来检测更小的泄漏。
那么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就会产生更多的误报;如果要求低的误报率,那么所能检测到的最小的泄掘必然变大。
误报率高是瞬变模型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很大缺陷。
基于软件的检测方法还包括压力点分析法、流量平衡法、统计检测法等。
1.输油管道泄露检测及定位的性能评价管道泄露检测及定位技术能够及时准确报告泄漏事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及更大危险的发生。
对一种泄露检测方法的优劣和性能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标准考虑:(1)泄漏检测的灵敏度:指泄漏检测系统对小的泄漏信号的检测能力。
(2)泄漏检测的及时性:指检测系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到泄漏发生的髓力。
(3)泄露的误报率:误报率是指系统没有发生泄漏时却被错误地判定出现泄露的概率。
(4)泄露的漏摄率:漏报率是指系统出现了泄漏却没有被检测出来的概率。
(5)正常工况和泄强的分离能力:是指对正常的起I停泵、调阀、倒罐等情况和管道泄漏情况的区分能力。
这种区分能力越强,误报率越低。
:(6)泄露辨别的准确性:指泄漏榆测系统对泄漏的大小及其时变特性的估计准确度。
对于泄漏时变性的准确估计。
不仅可以识别泄漏的程度。
而且可对老化、腐蚀的管道进行预测并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
(7)鲁棒性:指泄漏诊断系统在存有噪声、干扰、建模误差等情况下正确完成泄漏诊断的任务,同时保证满意的误报率和漏报率的能力。
诊断系统鲁棒性越强,可靠性就越高。
(8)自适应能力:指诊断系统对于变化的诊断对象具有自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由于变化产生的新的信息来改善自身。
2.硬件检测方法基于硬件的方法是指利用由备种不同的物理原理设计的硬件装置,如基于视觉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基于听觉的超声波传感器,基于嗅觉的碳氧检测装置等,将其携带或铺设在管线上,以此来检测管道的泄漏并定位。
flJ2.1人工巡线人工巡线就是由经验丰富的管道工人沿输油管道进行巡查.或由直升飞机或其它飞行器搭载高精度检测设备,通过对管道周围环境变化的监溯和分析判断管道是否发生泄露。
显而易见,这种方法检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都非常差,而且成本较高。
2.2声发射技术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流体通过裂纹或者腐蚀孔向外喷射形成声源。
然后通过和管道相互作用,声源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声波,这就是管道泄漏声发射现象。
泄漏声发射信号由液体泄漏激励产生。
属于连续声发射信号,在管道内传播,能反映结构的某些特征。
如鬻孔位置和大小等,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属于一种非平稳琏机信号。
利4.结论通过上述的论述和比较。
结合衡量管道泄瀑检测方法的优、劣的几个主要标准分析,许多检测方法都存在尚需解决得闯题,如小渣露检测与定位同题。
多泄漏点管同的检测与定位问题等等。
而单纯地采用任何一种技术对输油管线进行泄露检测和定位都无f下转纂廖6霹J用检测仪器对声发射信号进行捕捉和分析。
就可以对管道上是否发生泄酝澄露的为止进行刿断。
声发射技术的优赢在于:其动态性和实万方数据oIT技术论坛o2008年第35明基于任务分担模型下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殷诚张律(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332000J【擒要】学校的计算机房不但要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课余时阄上网查询资料及其它应用的需要。
传统的机房管理系统采用C/S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局限性,经过改进后的机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将传统的CIS中的s改为S和S,即将原模型大S中的功能分配到相应的主服务器s和分服务器s,实现任务分担,这样既解决了原C/S中服务器负荷过重的现象。
又解决了网络随终端数量的增加出现过、度繁忙的现象。
【关键词】C/S模型;任务分担;C/s/S模型;远程换醒一、高校机房管理系统改进的必要性学校的计算机房不但要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资料及其它应用的需要。
作为一套机房管理软件,它必须具备以下功能:课前,教师可以上课预约,在正常的上课时间,教师可以利用管理软件检查设备状况、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使用计算机不能计费;在课余时间,学校可对学生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许多学校目前采用刷卡的方式,这种刷卡方式,在学生上机的时候,需要人员进行监督,下机的时候,仍需要人员进行监督。
如果使用硬件解决方案,会增加设备成本与维护成本。
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口益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机房的计算机数量也越来越多,上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且许多学校存在多校区现象,这样就出现设备分散分布的现状。
如果用这种刷卡的方式。
必然会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
为了保证设备管理的高效性、集中管理的统一性、课余时间上机的灵活性,同时又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所以从应用上来讲必然需要有一套有效的软件来进行管理控制。
从技术上来讲,现在很多的机房管理软件都是采用C,s即客户,服务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当客户数量过多、数据量大量增多时,就会出现服务器负荷过重,严重的会出现服务器崩溃现象,同时网络数据流量也会明显加大,加重了网络的负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从技术上有改进的必要,从而为任务分担模型的提出提供了技术需求。
勤。
(2)主服务器S功能主服务器S主要实现数据的分发及各分服务数据的接收、对各分服务器的管理、教师上课预约等,其基本功能如右图.:(3)分服务器s功能分服务器主要实现对主服务器数据的收发、对客户端的控制管理、收费的实现等。
主要功能如右图:任务分担模型下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下:基于任务分担模型下高校机房管理系统功能有:(1)能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与控制,实现机房管理的统一性。
(2)教师能利用本软件预约上机、检查机房设备状况、对学生考(3)计费管理自动进行,实现计费无人值守。
(4)采用服务器唤醒技术,服务器程序不启动。
客户程序界面不出现,开放机房上机计费和正常教学、工作使用互不影响。
机多用,符合学校对外开放机房收费的需要。
(5)服务器程序和收费充值程序分离,便于控制和管理,上机时无现金交易,增加收费和费用管理的透明度。
(6)客户端自动上机计时显示,便于用户了解和掌握上机时间。
(7)帐户余额自动检测。
防透支,余额不足,提前提醒并倒计时。
(8)支持多管理员,功能分工,相互制约。
二、任务分担模型的实现传统的C/S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局限性,经过改进后的机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将传统的C,s中的S改为s和S,即将原模型S中的功能分配到相应的主服务器S和分服务器s,实现任务分担,这样解决了原c,S中服务器负荷过重的现象,也解决了网络随终端数量的增加出现过度繁忙的现象,其结构及功能分工如下。
(1)拓扑结构设计:拓扑结构如右图所示,这种结构改变了C/S模式,将S改为分服务器8和主服务器S即c^s,s,各客户端的数据大部分可以在本地服务器s处理,这样对主服务器S进行任务分担.同时网络中数据流量也会因此大大减少,减轻了网络的负担,实现任务分担。
其中主服务器为S。
分服务器为s。
机房管骥统一性,提高机房的管理效率,对学校的管理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嘭【参考文献】[1】王敬斌.公共机房收费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明.电脑开发与应用.2002,(3).基于任务分担模型下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实现必将有利于高校(2】睢丹.基于Agent分布式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1.华东师范大学..2007,5.[3]殷诚:九江职业大学.I蕾曩量务口客户赡【责任缩辑:田瑞叠】(上接摹睨页J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