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2(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2bde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a.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2(新版)一.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共有4课,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和《保护环境》。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保护环境方面,学生的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做到环保。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5.实验探究:进行生物适应环境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环保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023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18ee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9.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宇宙”,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共有5课,分别是《宇宙中的恒星》、《宇宙中的行星》、《宇宙中的星系》、《太阳系家族》和《探索宇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宇宙的概念和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行星、星系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宇宙相关知识的PPT,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宇宙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美丽的宇宙图片,如星空、行星等,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中都有哪些奥秘?”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恒星、行星、星系的概念,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总结恒星、行星、星系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https://img.taocdn.com/s3/m/42a29a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b.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课件 )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课件 )](https://img.taocdn.com/s3/m/36cb3a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a.png)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探索步骤:1.绿豆苗周围有 哪些非生物?
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 水、阳光等生存条件。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探索步骤:2.形成生物和生 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 系图。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 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探索步骤:4.应考虑环境、 空间、资源因素,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要平衡。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 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探索步骤:5.你还知道哪些 像绿豆圃这样的生态系统?
新知讲解 探索二: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
探索讨论:生态瓶中水量是 多少?各生物数量是多少?
各生物数量不要多
新知讲解
探索二: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 个生态瓶。
探索记录:把小组讨论设计 记录下来。
新知讲解 探索二: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
探索记录:
小鲢鱼1条 泥鳅1条 黑藻 沙子 石头 池塘水 泥土
复习回顾
生物之间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植物,流向较凶猛的动物。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绿豆苗与周围 生物之间存在着的什么关系?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 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 了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 物以及绿豆苗与它们之 间存在着的食物关系。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除了食物关系 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 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新版)6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新版)6](https://img.taocdn.com/s3/m/7bd41d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0.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新版)6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保护环境四个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此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学生在分析生物与环境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
同时,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知识;(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重视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知识;(3)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内在机制;(2)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物与环境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61ff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4.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145d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9e99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5d390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9.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会沉。
6、胡萝卜在水中会浮,把他切成一半大小会浮。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4、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外形就简单浮起来。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以是简单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经由过程尝试我们晓得了,不同外形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纷歧样的,那末,它们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整体分析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整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e47f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d.png)
究技能,发展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
过程中,他们还将学习使用图示的方法梳理较为复杂的生物关系。此外,在本单元中,
他们还将经历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实践活动,这些都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
展。
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
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
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学生通过对不同季节生物行为变化的分析,认识到当环
境发生改变时,生物会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经历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认识到生物之
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学生在对生物与非生物、其他生物之间联系进行
分析的活动中建构“生态系统”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池塘模型;在长期的观察中,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
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生物与环境》
小明去逛商场时看到金鱼非常漂亮,于是买了几条放家里的一个塑料桶里养着,结果
单元
没过几天,金鱼就相继死掉了,小明很伤心,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在家养的金鱼都
主题
好好的,他养的金鱼就死掉了呢?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金鱼的生存需要满足一定的
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3探究实践:
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能基于已有所学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
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1dca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a.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生物是如何适应和影响它们所处的环境的。
首先,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种子的发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比如说,在寒冷的冬天,种子往往不会发芽,因为温度太低了;如果把种子放在水里泡着,却没有足够的空气,它也难以发芽。
接着,绿豆芽的生长对环境是有要求的。
绿豆芽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受到阳光直射,它可能会长得不好。
同时,土壤的湿度、肥力等也会影响它的生长。
然后,我们来看看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如果土壤太干燥或者太硬,蚯蚓就会很难生存。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于环境。
比如,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夏天在北方,冬天就会飞到南方,这是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食物条件。
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蜜蜂为花朵传粉,花朵为蜜蜂提供花蜜;有些小鸟会在大树上筑巢,大树为小鸟提供了栖息之所。
植物的生长会改变土壤的性质。
比如,种植豆类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古至今,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轻便,但稳定性不太好,载重量也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竹筏。
竹筏的面积比独木舟大,稳定性有所提高,能承载更多的物品。
后来,又有了帆船。
帆船依靠风力前行,但是受风向的影响较大。
再往后,蒸汽机的发明让轮船出现了。
轮船使用燃料驱动,不再完全依赖自然力量,航行速度和可控性都大大提高。
现代的船种类繁多,有货船、客船、军舰等。
货船用于运输大量的货物;客船则是专门运送乘客;军舰用于保卫国家的海域。
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船的形状要能减少水的阻力,让船行驶得更快更稳。
材料要坚固耐用,还要能防水。
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动力系统也是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小船来探究船的一些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https://img.taocdn.com/s3/m/8b35c2e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8.png)
应环境
物
正常,不主 清澈,有些 氧气不太充
动吃食
小气泡
足,放阳光下
正常,主动接 有些杂物,可
受投喂能是ຫໍສະໝຸດ 泄物氧气充足1.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来建造生态瓶?这些材料能够为 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
大油桶、水、沙子、水草、小鱼、小虾、田螺等小 动物。
大油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水、沙子为生物提供生存 条件。水草为生物提供氧气、食物。小鱼、小虾、田螺为 生物提供二氧化碳等。
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 物、微生物等组成的。
除了食物关系,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1.动物死后给植物提供肥料。
2.蚯蚓给绿豆苗松土。
3.绿豆苗给动物提供栖息地和 氧气。
1
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生物
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
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
池塘里还有 哪些非生物? 它们对生物 有什么作用?
淤泥、岩石等,它们可以 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让植 物固定,是生存的必须条 件。
空气、水、 阳光是动植 物生长所必 须的条件。
生态瓶里放什么?
放一只田螺 吧,它的行动比 较缓慢。
还可 以放小鱼 或小虾。
先想想什么 样的生物可以在 这个有限的空间 里生活呢?
2.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态瓶?
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 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 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 什么?
生态瓶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 置的生物数量必须要合适。
为了使生态瓶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 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瓶中水(气)渗透上 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https://img.taocdn.com/s3/m/99d7be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4.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1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ef4393f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9.png)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答:有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或轻重〕的大小,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练习】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关系。
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_;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3.橡皮块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成原来的八分之一甚至更小,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时〔〕A.浮 B. 沉 C. 半浮半沉 D. 悬浮4、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由不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一样的情况下,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一样的情况下,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答:潜艇有压载舱,当其中充满水时,潜艇就会下沉;当潜艇将其中的水排出时,潜艇就会上浮。
所有潜艇时靠改变自身的重量大小改变浮沉的。
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练习】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
体积大小一样的物体,________的容易上浮,________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_______,体积小的容易_______.〔填“轻〞或“重〞,“下沉〞或“上浮〞〕2.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潜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沉浮的。
3.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4、在水中沉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浮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f6f8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版知识点(含问答题和导图)背诵版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版知识点(含问答题和导图)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e065c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9.png)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附思维导图问答题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
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
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
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
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观察—发现—推测—验证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熟悉的水、冰、蜡烛这些物品在相同的体积下,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排水量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8.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6、(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7、(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8、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9、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0.马铃薯放在清水里会(沉),放入盐水中可能会(浮)。
同体积的清水的质量比盐水的(小)。
11.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实验操作1.我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需要的器材:石块、烧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的步骤:①取一块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②将石块沉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称测出石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结果: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小,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2.(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体积相等的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已槽中的马铃薯是浮的,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我猜想:甲槽和乙槽的液体不一样:甲槽的可能是清水,乙槽的可能是盐水或别的液体。
(2)有办法让乙槽的马铃薯沉下去吗?我的办法是: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3.把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有这样的数据:大小不同塑料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记录表(1)计算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并填写在表格小塑料块中塑料块大塑料块自重0.1N 0.3N 0.5N 拉力大小0.3N 0.8N 1.3N浮力大小0.2 N 0.5 N 0.8 N排开的水量5mL 11mL 17mL3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 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4分)塑料块清水浓盐水食用油0.9克1克 1.3克0.8克放入清水中上浮放入浓盐水中上浮放入食用油中下沉预测在水中沉浮情况空瓶浮往瓶里装三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二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满沙子沉6.有两个外观一样的水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想出3种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第一种方法:放入马铃薯,观察基在液体中的沉浮。
上浮的是浓盐水,另一杯是清水。
第二种方法:各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上称,质量大的是浓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
第三种方法:各取两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液滴变干后,在铁片上有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另一种是清水。
7..通过塑料块和石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
我知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上浮;当沲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下沉。
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
4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简记为:轻大浮)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5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在海水中要上浮些,在河水中会下沉些。
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6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