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色谱分析平面色谱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平面色谱法
一、概述
二、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三、薄层色谱法 四、纸色谱法
一、概述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主要包括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特点: 1. 方便、快速、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 样品的预处理比较简单 3. 应用范围广 4. 展开剂选择范围宽
历史简介
1938年,俄国人Izmailov和Shraiber首先实现了在氧 化铝薄膜上分离一种天然产物。 1949年,两位美国化学家报导了用薄层色谱法成功地 分离了精油中的萜烯。
CH2
聚酰胺可分离极性和非极性物质
如黄酮、酚类、醌类、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甾体、苷类、糖 类、氨基酸衍生物、核苷类等。尤其是对黄酮、酚类、醌类等物 质的分离,远比其他方法优越。
2、展开剂(流动相)
同吸附柱色谱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 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 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水或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或缓冲溶液。
(二)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展开剂的选择 增加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量,
可以增大Rf值;增加展开剂中非极性溶剂的比例量, 可以减少Rf值。
常用的展开剂 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如水饱和的正
丁醇、正戊醇、酚等
操作步骤
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
小 结
比移值及其与K和k的关系、相对比移值
硅胶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活度低。
活化:加热至100℃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活度。(注 意温度不可过高)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
二、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三、薄层色谱法 四、纸色谱法
一、概述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主要包括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特点: 1. 方便、快速、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 样品的预处理比较简单 3. 应用范围广 4. 展开剂选择范围宽
历史简介
1938年,俄国人Izmailov和Shraiber首先实现了在氧 化铝薄膜上分离一种天然产物。 1949年,两位美国化学家报导了用薄层色谱法成功地 分离了精油中的萜烯。
CH2
聚酰胺可分离极性和非极性物质
如黄酮、酚类、醌类、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甾体、苷类、糖 类、氨基酸衍生物、核苷类等。尤其是对黄酮、酚类、醌类等物 质的分离,远比其他方法优越。
2、展开剂(流动相)
同吸附柱色谱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 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 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水或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或缓冲溶液。
(二)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展开剂的选择 增加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量,
可以增大Rf值;增加展开剂中非极性溶剂的比例量, 可以减少Rf值。
常用的展开剂 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如水饱和的正
丁醇、正戊醇、酚等
操作步骤
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
小 结
比移值及其与K和k的关系、相对比移值
硅胶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活度低。
活化:加热至100℃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活度。(注 意温度不可过高)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
仪器分析--平面色谱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17
氧化铝吸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水分增加, 等级增大,活性降低。
硅胶 含水量%
0 5 15
25 38
活性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氧化铝
含水量% 活化温度
0 3
300-400℃
6
150-300℃
10
15
100-15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国药典》2010版中许多药物采用此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12
一、薄层色谱的固定相
吸附剂,adsorbent 1. 硅胶 2. 氧化铝 3. 聚酰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13
1. 硅胶(SiO2·H2O,silica gel)
结构:内部— 硅氧交联结构→多孔结构 表面— 硅醇基→氢键作用→吸附活性中心
适用范围:硅胶具有微酸性,适于分析酸性或中 性物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14
基本特性:
① 易形成氢键:与极性物质或不饱和化合物。物质 极性↑,吸附能力↑,不易洗脱。
② 吸附活性次序:活泼型>束缚型>游离型 ③ 吸附活性等级: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高,活性级
数高,吸附能力弱。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2
二、平面色谱法参数
1、定性参数 ① 比移值(retardation foctor)
Rf = L / L0
可用范围:0.2~0.8 最佳范围:0.3~0.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0-3
② 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 Rr=Rf(i)/Rf(s)=Li /Ls
【优选】色谱分析平面色谱法PPT资料
选纸 →点样 → 展开 →显色(定性)/洗脱(定量) The thermo-stability of phospholipids and lysophospholipids was determined by one dimensional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实验条件。 展开剂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展开剂本身的极性 测定相对Rf值,即Ris值。 展开距离 -----吸附色谱 《分析化学》(第四版)下册,孙毓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林珍安等译.高效薄层色谱.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极性组分→易保留,Rf 小(流动相极性↑, Rf ↑) 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 比移值Rf (retardation factor; Rf) 溶质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 了解: 薄层扫描法的应用及技术; 比移值Rf (retardation factor; Rf) 溶质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第五章 平面色谱法
• 定义:平面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是在平面上 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分类
▪ 纸色谱法:滤纸为载体,纤维素的羟基与水结合形成液-液分配色谱 固定相,展开剂由于毛细作用沿滤纸向上运动。---分配色谱
▪ 薄层色谱法:将吸附材料均匀固定在载板上,由于吸附剂颗粒间的
(二)面效参数
与展开剂的速率常数、组分在展开剂中的扩散系数、吸附剂的平均 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等因素有关。
• 1、理论塔板数 N=16(ds/W)2 ds: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W:组分斑点的纵向宽度 • 2、塔板高度 H=ds/N=(Rf L)/N ds:原点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N越大,H越小。
平面色谱法-su
平面色谱法
汇报人:XX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概 述 03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技 术 发 展 04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实 验 操 作 05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应 用 实 例 06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未 来 展 望
目录
01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步骤:样 品处理、色谱 展开、显色、
测量等
实验注意事项: 避免阳光直射、 保持色谱板平 整、防止样品
污染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色谱板、样品、溶剂、显色剂等 制作色谱板:在色谱板上均匀涂抹样品,晾干 展开色谱:将色谱板放入溶剂中,使样品在色谱板上展开 显色:在色谱板上喷洒显色剂,使样品显现出来 观察结果: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色谱,分析样品的组成和含量
检测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 物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医药领域:分 离药物中的有
效成分
食品领域:检 测食品中的添 加剂和污染物
环境领域:监 测环境中的污 染物和生态变
化
化工领域:分 离化工产品中 的杂质和副产
物
06 平面色谱法的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分辨率:通过改进色谱仪和检测器,提高分辨率,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
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影响
平面色谱法在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环 境监测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食 品分析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生 物医学研究中的 应用
THNK YOU
汇报人:XX
加快分析速度: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高分析速度,缩短分析时间。
扩展应用范围:通过开发新的色谱模式和检测方法,扩展平面色谱法的应用范围,使其能 够应用于更多领域。
提高自动化程度: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软件,提高平面色谱法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 难度,提高分析效率。
汇报人:XX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概 述 03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技 术 发 展 04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实 验 操 作 05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应 用 实 例 06 平 面 色 谱 法 的 未 来 展 望
目录
01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步骤:样 品处理、色谱 展开、显色、
测量等
实验注意事项: 避免阳光直射、 保持色谱板平 整、防止样品
污染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色谱板、样品、溶剂、显色剂等 制作色谱板:在色谱板上均匀涂抹样品,晾干 展开色谱:将色谱板放入溶剂中,使样品在色谱板上展开 显色:在色谱板上喷洒显色剂,使样品显现出来 观察结果: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色谱,分析样品的组成和含量
检测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 物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医药领域:分 离药物中的有
效成分
食品领域:检 测食品中的添 加剂和污染物
环境领域:监 测环境中的污 染物和生态变
化
化工领域:分 离化工产品中 的杂质和副产
物
06 平面色谱法的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分辨率:通过改进色谱仪和检测器,提高分辨率,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
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影响
平面色谱法在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环 境监测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食 品分析中的应用
平面色谱法在生 物医学研究中的 应用
THNK YOU
汇报人:XX
加快分析速度: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高分析速度,缩短分析时间。
扩展应用范围:通过开发新的色谱模式和检测方法,扩展平面色谱法的应用范围,使其能 够应用于更多领域。
提高自动化程度: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软件,提高平面色谱法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 难度,提高分析效率。
平面色谱法
2014~2015学年
3.扫描方式 直线扫描和曲折扫描。 (二)定量分析法 常用外标一点法。
m样 A样 m标 A标
2014~2015学年
第三节 纸色谱法简介
以纸做载体进行的液-液分配色谱法
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 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饱和正丁醇)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 定性参数:
L 1 Rf L0 1 K VS Vm
讨论:Rf与组分性质、流动相及溶解度有关 极性组分→易保留,Rf 小(流动相极性↑, Rf ↑) 非极性组分→易流出,Rf大(流动相极性↑,Rf ↓)
2014~2015学年
(二) 相对比移值Rr
相对比移值:是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组分的比移值与参 考物质的比移值之比。
原点到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 L1 Rr R f(参) 原点到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 L2
讨论
•
R f(组)
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可以消除系统 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 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的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 相对比移值Rr与组分、参考物性质及色谱条件有关,范围 可以大于或小于1.
吸附剂裝于柱中。都是经典液相色谱法的一种。
2014~2015学年
(四)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制板、点样、展开、斑点定位 1.制板 ⑴薄层板的选择:表面光滑、平整、洁净、厚度均匀
⑵薄层板的涂布: 软板(不加粘合剂):干,湿法铺 硬板(加粘合剂):湿法铺板(匀浆) 要求:涂布均匀 ,厚度0.25mm ~ 0.5mm 常用硅胶: 硅胶G——自含粘和剂 硅胶H——不含粘和剂,铺板时另加入CMC-Na 硅胶G254——含荧光剂,254nm紫外光照发绿光 硅胶HF356——含荧光剂,356nm紫外光照发光
3.扫描方式 直线扫描和曲折扫描。 (二)定量分析法 常用外标一点法。
m样 A样 m标 A标
2014~2015学年
第三节 纸色谱法简介
以纸做载体进行的液-液分配色谱法
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 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饱和正丁醇)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 定性参数:
L 1 Rf L0 1 K VS Vm
讨论:Rf与组分性质、流动相及溶解度有关 极性组分→易保留,Rf 小(流动相极性↑, Rf ↑) 非极性组分→易流出,Rf大(流动相极性↑,Rf ↓)
2014~2015学年
(二) 相对比移值Rr
相对比移值:是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组分的比移值与参 考物质的比移值之比。
原点到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 L1 Rr R f(参) 原点到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 L2
讨论
•
R f(组)
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可以消除系统 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 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的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 相对比移值Rr与组分、参考物性质及色谱条件有关,范围 可以大于或小于1.
吸附剂裝于柱中。都是经典液相色谱法的一种。
2014~2015学年
(四)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制板、点样、展开、斑点定位 1.制板 ⑴薄层板的选择:表面光滑、平整、洁净、厚度均匀
⑵薄层板的涂布: 软板(不加粘合剂):干,湿法铺 硬板(加粘合剂):湿法铺板(匀浆) 要求:涂布均匀 ,厚度0.25mm ~ 0.5mm 常用硅胶: 硅胶G——自含粘和剂 硅胶H——不含粘和剂,铺板时另加入CMC-Na 硅胶G254——含荧光剂,254nm紫外光照发绿光 硅胶HF356——含荧光剂,356nm紫外光照发光
平面色谱法演示文稿
第27页,共41页。
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 3、薄层板活度级别选择
➢极性化合物——选用吸附活性小的(活度级别大的)薄 层板,极性大的强洗脱剂展开 ➢非极性化合物——选用吸附活性大的(活度级别小的)薄
层板,极性小的强洗脱剂展开
以感兴趣Rf值是否在0.3~0.5间为衡量标准
第28页,共41页。
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 4、TLC色谱条件选择原则
➢ 多次点样(每次挥干后), 防止边缘效应 ➢ 点样量勿超载,防止拖尾 ➢ 点样勿伤及薄层表面
第34页,共41页。
四、薄层色谱操作过程
4、展开
➢展开过程: 展开室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平衡系统
→点样薄板一端浸入展开剂展开(距边缘 0.5~1 cm)
→挥尽溶剂
展开室通常为圆形或长方形玻璃缸,缸上具 有磨口玻璃盖,应能密闭。
TLC 硅胶G 硅胶G254 硅胶H 硅胶HF254 硅藻土 微晶纤维素 氧化铝
品种数量 254个品种 148个品种 15个品种 12个品种
2个品种 3个品种 1个品种
第40页,共41页。
2005年版收载薄层色谱定性鉴别1507项 2010年版新增薄层色谱定性鉴别2494项
味连 雅连
云连
三种黄连的薄层色谱图像第10页,共41页。来自三、平面色谱法操作流程图
活化
第11页,共41页。
第二节、薄层色谱法 TLC
一、概述
1.定义:
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 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分离机制
➢ 吸附薄层色谱
➢ 分配薄层色谱 ➢ 空间排阻薄层色谱 ➢ 胶束薄层色谱
第12页,共41页。
二、吸附薄层色谱材料
第7页,共41页。
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 3、薄层板活度级别选择
➢极性化合物——选用吸附活性小的(活度级别大的)薄 层板,极性大的强洗脱剂展开 ➢非极性化合物——选用吸附活性大的(活度级别小的)薄
层板,极性小的强洗脱剂展开
以感兴趣Rf值是否在0.3~0.5间为衡量标准
第28页,共41页。
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 4、TLC色谱条件选择原则
➢ 多次点样(每次挥干后), 防止边缘效应 ➢ 点样量勿超载,防止拖尾 ➢ 点样勿伤及薄层表面
第34页,共41页。
四、薄层色谱操作过程
4、展开
➢展开过程: 展开室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平衡系统
→点样薄板一端浸入展开剂展开(距边缘 0.5~1 cm)
→挥尽溶剂
展开室通常为圆形或长方形玻璃缸,缸上具 有磨口玻璃盖,应能密闭。
TLC 硅胶G 硅胶G254 硅胶H 硅胶HF254 硅藻土 微晶纤维素 氧化铝
品种数量 254个品种 148个品种 15个品种 12个品种
2个品种 3个品种 1个品种
第40页,共41页。
2005年版收载薄层色谱定性鉴别1507项 2010年版新增薄层色谱定性鉴别2494项
味连 雅连
云连
三种黄连的薄层色谱图像第10页,共41页。来自三、平面色谱法操作流程图
活化
第11页,共41页。
第二节、薄层色谱法 TLC
一、概述
1.定义:
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 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分离机制
➢ 吸附薄层色谱
➢ 分配薄层色谱 ➢ 空间排阻薄层色谱 ➢ 胶束薄层色谱
第12页,共41页。
二、吸附薄层色谱材料
第7页,共41页。
《仪器分析》——平面色谱法
10
(三)高效薄层法(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
• 在现代色谱理论指导下,以经典薄层色谱法为基 础发展起来的一种薄层色谱技术。
• 特点
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 检测灵敏度高等
高效薄层色谱法与经典薄层色谱法比较见表19-3
11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2)吸附剂
不活泼
活泼
B’ B
非极性
A’ A
极性
(3)展开剂 C
C’
非极性
极性
(1)被分离物质
18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一)薄层板的制板 选择 5cm 20cm 、10cm 20cm、 20cm 20cm
涂布 活化
不加粘合剂 加粘合剂如5~15%石膏 或 0.25~0.75%CMC-Na
涂布
晾干
0.2~0.3mm
光物质;在254nm波长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光 背景
16
(二)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吸附剂的活度和展开 剂的极性三者的相对关系进行选择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然后根据分离效果进行调 整,经常使用混合展开剂
分离酸碱组分时,展开中加入少量酸、碱
常用混合展开剂 表19-3
17
化合物极性、吸附剂活度和展开剂极性间的 关系
2. 相对比移值(Rr)
R =R /R =L /L
r
f(i)
f(s)
is
定性参数
纯物质加入试样中
同样条件下测定
或试样中某已知组分
i
s
Li Ls
s+i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系统误差
仪器分析平面色谱法2-精选文档
5
20世纪80年代
出现了仪器化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的 每一步均用仪器来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 再配以薄层扫描仪,这样就使薄层色谱 法的定量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大大提 高。
6
平面色谱参数
定性参数 相平衡参数 面效参数 分离参数
7
(一)定性参数
比移值(Rf) Rf = L/ L0
最佳范围 0.3~ 0.5 可用范围 0.2~ 0.8
17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硅胶 氧化铝
硅胶具微酸性适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 氧化铝具微碱性适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
18
硅胶
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硅醇基与极性基 团形成氢键而表现其吸附性能,不同组分的 极性基团因与硅醇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而 被分离。 硅胶吸水形成水合硅醇基而失去吸附能力, 加热(105~110℃)可失去水而提高活度, 增加吸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活化” 。 含水量越多,级数越高,吸附能力越弱,同 一组分在此硅胶上的Rf值越大。
42
薄层色谱扫描法的定量分析
外标法 内标法 归一化法
43
外标两点法定量
m a bA 样 样
m1 m2 b A1 A2
am bA 1 1
44
七、薄层色谱的应用及实例
广泛应用于各种天然和合成有机物的分离和鉴 定,有时也可用于小量物质的精制。 药品质量监控,可用于测定药物的纯度和检查 降解产物。 在生产上可用于判断反应终点,监视反应过程。 对中药和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应用广泛,可 鉴别有效成分,进一步进行含量测定。
平面色谱法
plane chromatography
20世纪80年代
出现了仪器化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的 每一步均用仪器来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 再配以薄层扫描仪,这样就使薄层色谱 法的定量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大大提 高。
6
平面色谱参数
定性参数 相平衡参数 面效参数 分离参数
7
(一)定性参数
比移值(Rf) Rf = L/ L0
最佳范围 0.3~ 0.5 可用范围 0.2~ 0.8
17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硅胶 氧化铝
硅胶具微酸性适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 氧化铝具微碱性适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
18
硅胶
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硅醇基与极性基 团形成氢键而表现其吸附性能,不同组分的 极性基团因与硅醇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而 被分离。 硅胶吸水形成水合硅醇基而失去吸附能力, 加热(105~110℃)可失去水而提高活度, 增加吸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活化” 。 含水量越多,级数越高,吸附能力越弱,同 一组分在此硅胶上的Rf值越大。
42
薄层色谱扫描法的定量分析
外标法 内标法 归一化法
43
外标两点法定量
m a bA 样 样
m1 m2 b A1 A2
am bA 1 1
44
七、薄层色谱的应用及实例
广泛应用于各种天然和合成有机物的分离和鉴 定,有时也可用于小量物质的精制。 药品质量监控,可用于测定药物的纯度和检查 降解产物。 在生产上可用于判断反应终点,监视反应过程。 对中药和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应用广泛,可 鉴别有效成分,进一步进行含量测定。
平面色谱法
plane chromatography
平面色谱法
与待分离 组分无作 用?
纸色谱是以滤纸为载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滤纸由纤维素 制成,其分子中具有很多羟基,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吸收 20~25%的水分,其中6%左右的水分通过氢键与纤维素上 的羟基相结合形成的固定相。 正相色谱
若要分离非极性物质可用适当的低级性液体如石蜡油、硅
油等处理滤纸。反相色谱
流动相(展开剂):与水不相溶(或部分相溶)的溶剂
薄层材料(3)
载板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化学惰性、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
均匀、价格便宜
玻板:5cm10cm、10cm20cm、20cm20cm
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燥
薄层材料(4)
粘结剂
加强固定相颗粒的附着力,增加薄层板润湿性,改善色谱分离
无机粘结剂:煅石膏
硅胶G:含1315%煅石膏
制备硅胶G:含30%煅石膏 氧化铝G:含9%煅石膏 硅胶H:不含粘结剂
有机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0.8%CMC溶液配均浆涂铺的薄层板强度高,色谱分离性能好
注意:不适合浓硫酸显色、易霉变降解
薄层材料(5)
荧光指示剂
适当波长激发光照射下可产生均匀的荧光背景,清晰显示化合物暗斑
用量:1.52.0%
滤纸或薄层板的处理
样品制备 色谱前衍生化
点样
滤纸或薄层板预平衡
展开 定位
定性 定量
3-1 概述(6)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材料及设备
滤纸及薄层板(自制或市售) 涂布器 点样器(定性:普通毛细管;定量:微量注射器或微量定量毛细管) 展开室 显色器
薄层扫描仪
3-2 薄层色谱系统
薄层材料
平面色谱法(TLC)
3-1 概述 3-2 薄层色谱系统
第十八章平面色谱法五版
• 纸质的松紧适宜。
• 纸质纯,无明显的荧光斑点。
39
2. 点样方法: 同薄层色谱法 3. 展开剂:水饱和的正丁醇、正戊醇、
酚等。
40
5. 定位方法:同薄层。 但不能用硫酸
6. 定性方法:同薄层。 7. 定量方法:同薄层。
41
17
(三)展开
展开剂:由一种或多种 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
•上行法:用于硬板 •多次展开:用于硬板 •径向展开:纸色谱 •下行法:纸色谱
18
注意:
•点样线不能浸入展开剂中; •展开时要恒温、恒湿度; •展开槽和薄板须用展开剂蒸气饱和后再展开。
目的:消除边缘效应
19
边缘效应: 同一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中间部分的Rf值比
(一)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的依据: 在固定的色谱条件下, 相同物质的Rf值 相同。
23
已知物对照法:样品与已知物对照品在同一薄
层上展开,比较组分与对照品的Rf值。
24
(二)定量分析
1. 洗脱测定法: 斑点定位斑点取下洗脱适当方法测定。
2. 直接测定法: •目视比较法: 比较样品斑点与对照品斑点的 颜色深度或面积大小 •薄层扫描法: 测量斑点的面积大小。
29
• 测光方式 a. 透射法: 只适用于透明薄板。 b. 反射法:
30
31
外标两点法:
m样 = a + b A样
b = (m1 - m2) / (A1- A2) a = m1 - b A1
32
七、薄层色谱法的应用
• 合成药物反应速度或反应完成程度的监控; • 药物的杂质检查; •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含量测定; • 少量物质的制备、提纯等。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小 大
第十八章平面色谱法分析化学2021优选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成一均 Rf =L/L0=u/u0=R’=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Rf =L/L0=u/u0=R’=
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 中性氧化铝(pH7.
分配系数K= Cs/Cm Rf =L/L0=u/u0=R’=
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进行定性定量。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特点:
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 试样。
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分离能力较强。 灵敏度较高。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法
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 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常用硅胶: 试一样般预 极 处性理强简的单组,分对K大试,样R限f值制小少;。
吸附系数不等 –实现硅分离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和一种无机荧光剂,即锰激 活的硅酸锌,在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 光背景。
吸附剂
氧化铝
碱性氧化铝(pH9.0)——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 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制板 点样 展开 显色
均匀 集中 (多种方式) 预饱和
自学,实验课讲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比较Rf值或Rr值 、斑点颜色或荧光
常采用已知标准物质对照(同一板上展开)
多种展开系统的Rf值与对照品一致。 定量分析
洗脱法 直接定量法
1.目视比较法(如杂质限度检查方法) 2.薄层扫描法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Rf =L/L0=u/u0=R’=
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 中性氧化铝(pH7.
分配系数K= Cs/Cm Rf =L/L0=u/u0=R’=
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进行定性定量。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特点:
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 试样。
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分离能力较强。 灵敏度较高。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法
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 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常用硅胶: 试一样般预 极 处性理强简的单组,分对K大试,样R限f值制小少;。
吸附系数不等 –实现硅分离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和一种无机荧光剂,即锰激 活的硅酸锌,在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 光背景。
吸附剂
氧化铝
碱性氧化铝(pH9.0)——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 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制板 点样 展开 显色
均匀 集中 (多种方式) 预饱和
自学,实验课讲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比较Rf值或Rr值 、斑点颜色或荧光
常采用已知标准物质对照(同一板上展开)
多种展开系统的Rf值与对照品一致。 定量分析
洗脱法 直接定量法
1.目视比较法(如杂质限度检查方法) 2.薄层扫描法
平面色谱法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1
平面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 20世纪40年代 产生 应用于生化医药学方面的微量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应用减少。
按分离效能分: 经典薄层色谱法 高效薄层色谱法
26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 定义: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为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离原理:将A、B两组分的混合溶液 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 用适当的溶剂(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developer)展开。
27
A,B两组分 吸附剂
8
2.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Rr) 定义:组分与参考物质在同一条件下
的Rf值(或移行距离)之比。
计算公式
Rf = Rf(i) / Rf(s) = L(i) / L(s) 其中 Rf(i):组分i的Rf值。 Rf(s):参考物质的Rf值。
同一条件 下测得。
9
前沿 S A
l0
原点
ls la
2
薄层色谱法: 1938年 产生 20世纪60年代 发展和普及 20世纪80年代 仪器化薄层色谱法 (instrument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3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 平面色谱法参数
4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按操作方式分为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薄层电泳法。
一平面色谱的基本术语和公式参数公式目的和作用备注定性参数比移值rf平面色谱定性分析相对比移值rr参数理论塔板数nn16lw平面色谱分离效率塔板高度hhl0n分离参数分离度r平面色谱分离度分离参数sn二主要平面色谱类型色谱类型分离原固定相流动相rf顺序吸附薄层色吸附硅胶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f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f纸色谱分配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的极性大选择吸附剂的活度要小流动相极性要大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1
平面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 20世纪40年代 产生 应用于生化医药学方面的微量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应用减少。
按分离效能分: 经典薄层色谱法 高效薄层色谱法
26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 定义: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为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离原理:将A、B两组分的混合溶液 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 用适当的溶剂(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developer)展开。
27
A,B两组分 吸附剂
8
2.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Rr) 定义:组分与参考物质在同一条件下
的Rf值(或移行距离)之比。
计算公式
Rf = Rf(i) / Rf(s) = L(i) / L(s) 其中 Rf(i):组分i的Rf值。 Rf(s):参考物质的Rf值。
同一条件 下测得。
9
前沿 S A
l0
原点
ls la
2
薄层色谱法: 1938年 产生 20世纪60年代 发展和普及 20世纪80年代 仪器化薄层色谱法 (instrument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3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 平面色谱法参数
4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按操作方式分为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薄层电泳法。
一平面色谱的基本术语和公式参数公式目的和作用备注定性参数比移值rf平面色谱定性分析相对比移值rr参数理论塔板数nn16lw平面色谱分离效率塔板高度hhl0n分离参数分离度r平面色谱分离度分离参数sn二主要平面色谱类型色谱类型分离原固定相流动相rf顺序吸附薄层色吸附硅胶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f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f纸色谱分配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的极性大选择吸附剂的活度要小流动相极性要大
平面色谱法全解课件
土壤污染物检测案例展示
1 2
案例一
某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分离与测定
采样方法
使用不锈钢钻头采集农田土壤
分离方法
3
硅胶柱色谱分离
土壤污染物检测案例展示
01
测定方法
GC-MS检测
02
结果
成功分离和测定了农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
药等
03
案例二
某工业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离与测定
土壤污染物检测案例展示
点样、展开与显色
点样
用毛细管或点样器将样品开剂进行展开,使各组分分离 。
显色
对于需要显色的组分,可以采用显 色剂进行显色,以便观察和测量。
03
平面色谱法分离原理与影响
因素
分离原理介绍
平面色谱法是一种基于不同物质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差异, 实现物质分离的物理化学方法。
药物杂质检查案例展示
案例一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某中成药中的有关 物质进行检查。通过制备薄层板、点 样、展开、显色等步骤,对有关物质 进行定性鉴别和限量检查,从而对该 中成药的质量进行控制。
案例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某化学药中的 有关物质进行检查。通过色谱柱分离 、检测器检测等步骤,对有关物质进 行定性鉴别和限量检查,从而对该化 学药的质量进行控制。
原理
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分配平衡,在流动相推动 下,不同物质在固定相上的移动 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平面色谱法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 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 成熟的分离技术。
现状
目前,平面色谱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如医药、食品、环保等。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平面色谱法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
分析化学-平面色谱法
通过平面色谱法可检测水体中 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
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Fra bibliotek土壤污染物分析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析土壤中 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和多环芳烃。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分析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如氨基酸、肽类和蛋白质。
化妆品成分分析
通过平面色谱法可分析化妆品中的成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成分分离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药物中的 不同成分,如有效成分、杂质和 降解产物。
药物质量控制
通过平面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可确保药物的质量和 安全性。
药物代谢研究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代 谢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和转化。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01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抗
在1903年和1944年被发明。
发展历程
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进步, 平面色谱法的固定相和分离介质不 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提高了分离效 果和灵敏度。
未来展望
随着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需 求不断增长,平面色谱法在微型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仍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02 平面色谱法的原理
分离原理
分配原理
自动化进样系统
开发自动化的进样装置,实现平面色谱法的连续进样和自动检测, 提高分析通量和效率。
在线样品处理与进样
将样品预处理与平面色谱法联用,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降低人为误 差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快速色谱
通过优化分离介质和流动相,缩短分离时间和提高分离效率,适 用于对时间敏感的样品分析。
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Fra bibliotek土壤污染物分析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析土壤中 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和多环芳烃。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分析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如氨基酸、肽类和蛋白质。
化妆品成分分析
通过平面色谱法可分析化妆品中的成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成分分离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药物中的 不同成分,如有效成分、杂质和 降解产物。
药物质量控制
通过平面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可确保药物的质量和 安全性。
药物代谢研究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代 谢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和转化。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01
平面色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抗
在1903年和1944年被发明。
发展历程
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进步, 平面色谱法的固定相和分离介质不 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提高了分离效 果和灵敏度。
未来展望
随着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需 求不断增长,平面色谱法在微型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仍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02 平面色谱法的原理
分离原理
分配原理
自动化进样系统
开发自动化的进样装置,实现平面色谱法的连续进样和自动检测, 提高分析通量和效率。
在线样品处理与进样
将样品预处理与平面色谱法联用,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降低人为误 差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快速色谱
通过优化分离介质和流动相,缩短分离时间和提高分离效率,适 用于对时间敏感的样品分析。
平面色谱法
(四)分离参数:
1、分离度(resolution; R):
R 2(L2 L1) /(W1 W2 )
2d /(W1 W 2)
平
d
面 色
谱
A
B
分
离
度
F
的
W1
W2
示
X
d
意 图
2、分离数:SN 定义:相邻斑点分离度为1.177时,在Rf=0 和
Rf=1两种斑点之间能容纳的色谱斑点数。(一板为 10, 高效可达20)
SN L0 /(b0 b1) 1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TLC) 一、薄层色谱法 的主要类型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 (二)分配薄层色谱法 各组份的K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不等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1、硅胶 2、氧化铝
表 硅胶的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二)相平衡参数 K、к与Rf 值的关系
R' 1 1 k
Rf
1
1 KVs / Vm
(三)面效参数:
1、理论塔板数(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 n):
n 16(L /W )2
2、塔板高度(height of theoretical plate; H):
H L0 / n
第三节 纸色谱法 一、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二、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1、色谱纸的选择 2、固定相 3、展开剂的选择
Hale Waihona Puke 1、比移值(retardation facter;Rf):是溶质移动距离 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前沿
L0
原点
展 开 溶 剂
B A
L1
Rf
14经典液相色谱法2-平面色谱分析(1)全解
18.5.3 定性和定量分析
• 定性分析
依据:Rf值。
用已知标准物质作对照,在多种展开系
统中比较Rf值的大小。
或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
• 定量分析 洗脱法 用溶剂将斑点中的组分洗脱下来,再用
适当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斑点需预先定位。
直接定量法:
目视比较法:
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对照品与试样溶液 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并显色后,…
讨论 可消除系统误差,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 相对比移值范围可以大于或小于1。
• 相平衡参数 推导比移值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已知色谱过程方程:
Vs t R t 0 (1 K ) Vm
假设溶剂流动的速度为 u 0,溶质流动的速 度为u,则对于一根长度为 L的色谱柱,溶剂 流出的时间为 L / u 0,溶质流出的时间为 L / u,
•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分离能力强,斑点集中。 灵敏度高,几微克,甚至几十纳克的物 质也能检出。 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十至几十分钟。 一次可以同时展开多个试样
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被分离物质性质没
有限制。
点样量较大,可点成点或条状。
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18.4.2 平面色谱法参数
• 定性参数
比移值
常见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 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 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如何选择吸附剂和展开剂?
用“竞争吸附”解 释
防止吸附太牢,Rf太小 被分离物质 的极性 大 小 吸附剂 的活度 小 大
展开剂极性
平面色谱法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吸附剂
硅胶:多孔性微粒,表面带有硅醇基, 呈弱酸性。 原理:硅醇基(吸附中心)与极性基团 形成氢键(吸附性)。 组分与硅醇基形成氢键(被吸附) 的能力不同而分离。 应用: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 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硅胶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 活度低。 活化:加热至100℃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 活度。(注意温度不可过高)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
第二节 平面色谱法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PC) 薄层色谱法(TLC)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分类
薄层色谱法: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配薄层色谱法 分子排阻薄层色谱法
离子交换
纸色谱法:分配
薄层电泳法
平面色谱法参数
定性参数 相平衡参数 面效参数 分离参数
b. 硬板的制备 硬板即粘合薄层,即在吸附剂中加入粘合剂。常 用的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煅石膏 (CaSO4· 1/2H2O)。
41
硅胶- CMC-Na板制备:取CMC-Na7.5g加 1000mL水,加热使溶解,放置使澄清。取上 清液100mL,分次加入硅胶约33g,调成糊状
所以Rf值与K之间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a
b
c
Rf =
1
起始线 A
Vs Vm
B
1+k
Rf值的测量示意图
17
定性参数2
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Rr)
Rr = Rf (i)/Rf (s)=L(i)/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作用,展开剂(流动相)上行。
-----吸附色谱
▪ 薄层电泳法:荷电组分样品负载于惰性支持介质(纸、纤维素、聚
丙烯酰胺凝胶等),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分离。
二、平面色谱法的基本流程
• 确定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选择吸附剂和展开剂 • 制备层析用薄板 • 点样 • 层析分离 • 显色 • 定性或定量分析 • 分析结果,给出结论
• 相对比移值Ris与组分、参考物性质及色谱条件有关,范 围可以大于或小于1
(二)面效参数
与展开剂的速率常数、组分在展开剂中的扩散系数、吸附剂的平均 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等因素有关。
• 1、理论塔板数 N=16(ds/W)2 ds: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W:组分斑点的纵向宽度 • 2、塔板高度 H=ds/N=(Rf L)/N ds:原点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N越大,H越小。
(三)容量因子k’与比移值Rf的关系
• 容量因子: k’=ts/tm
ts 、 tm 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展开剂中的保留时间
保留值的定义:
Rf
tm ts tm
Rf
1 1 k'
(四)分离参数
1、分离度(resolution; R) 两相邻斑点中心的距 离与两斑点平均宽度的比值 R=2(ds2-ds1)/(W1+W2) =2d/(W1+W2)
二、吸附剂与展开剂
(一)吸附剂 1. 硅胶: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13-15%) 硅胶F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指示剂 2. 氧化铝:可分为中性(pH7.5)、碱性(pH9.0)和酸性(pH4.0)
一、主要类型
• (一)吸附薄层色谱
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 力差异而实现分离.经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最后混 合物得到分离.K大,Rf值小,移动慢;K小,Rf大,移动快。
• (二)分配薄层色谱
固定相为液体,吸留在载体上的薄层色谱。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 定相与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常用的是反相薄层色 谱法,固定相是烷基化学键合相,展开剂是水及与水相溶的有机 溶剂。
• ds1 、ds2 :分别为原点至两半斑点中心的 距离, W1、W2斑点的宽度。
2.分离数(separation number; SN)
定义:相邻斑点分离度为1.177时,在Rf=0(原点)到Rf=1(溶剂前沿)之 间能容纳的色谱斑点数。
SN
L
1
W( 1 )o
W (
1
)1
2
2
W(1/2)0, W(1/2)1为实验测得的某组分色谱峰的半峰宽对ds作图外推至在原点处 和溶剂前沿处的半峰宽。
概述
1.TLC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 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操作过程: 铺板 →活化 →点样 → 展开 →定位(定性)/洗脱(定量)
3.分离机制:吸附* 、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 4.特点;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展开时间较短、显色
方便。 5.应用:药物杂质检查、纯度测定、定性及定量等。
一般薄层板的分离数为 7~10,高效薄层板可达10~20。SN是衡量分 离容量的重要参数。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一、主要类型 • 二、吸附剂与展开剂 • 三、操作方法 • 四、定性与定量分析 • 五、高效薄层色谱法 • 六、薄层扫描法 • 七、应用实例
(优选)色谱分析平面色谱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rmo-stability of phospholipids by TLC
1.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of standard PL samples Fig.1
Description: The thermo-stability of phospholipids and lysophospholipids was determined by one dimensional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 chloroformmethanol-28% aqueous ammonia solvent system (65:35:8, v/v) provided clear separation of major phospholipids (PL) and their lyso forms. The 5% (w/v) dodecamolybdo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in ethanol was used as spray reagent. The thermo stability of phospholipid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e the spots density and area of PL samples with varying heat treatment.
Rf1
d s1 L
L
ds1
Rf 2
ds2 L
2. 相对比移值Ris
Ris
R f(i) R f(s)
原点到组分斑点质量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参考物斑点质量中心的距离
di ds
✓ 讨论
• 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
可以消除系统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
• 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
三、平面色谱法参数
(一)定性参数 1. 动比相移移值动Rf距(r离eta之rd比ation factor; Rf) 溶质移动的距离与流
Rf
原点到组分斑点质量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ds LRf范围: Nhomakorabea0< Rf <1 Rf = 0.2~0.8(常用) Rf = 0.3~0.5(最佳)
ds2
图18-1
第五章 平面色谱法
• 定义:平面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是在平面上 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分类
▪ 纸色谱法:滤纸为载体,纤维素的羟基与水结合形成液-液分配色谱 固定相,展开剂由于毛细作用沿滤纸向上运动。---分配色谱
▪ 薄层色谱法:将吸附材料均匀固定在载板上,由于吸附剂颗粒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