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研究法 题目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LogKow的公式

Kow定义为分配平衡时某一有机化合物在辛醇相中的浓度(C0)与其在水相中非解离形式浓度(Cw)的比值,即:

Kow=C0/C w

LogKow即为对Kow取对数。由上述对Kow的定义可以看出,LogKow值代表着物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分配,也即物质在细胞中的溶解性情况(相似相溶)。LogKow数值越大,代表有机化合物在辛醇中的浓度越高,即表明物质较容易穿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越容易进入细胞;反之,LogKow数值越小,代表有机化合物在辛醇中的浓度越低,物质较不容易穿过细胞膜的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越容易溶于细胞外水溶液。

测定PBDE同系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首先可以用实验方法:

(1)产生柱法:将一定体积的PBDE正辛醇(水饱和)溶液加入产生柱中,使用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正辛醇饱和)循环通过恒温(25+0.5℃)产生柱中过程的正辛醇层,连续测定5个水相浓度,直至两相平衡,由此求出分配系数。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反向液相色谱系统来模拟正辛醇—水分配系统。在HPLC 系统中测试出PBDE及已知其LogKow值的参比物的容量因子K,再根据参比物的lgK-lgKow 标准曲线计算PBDE的lgKow值。

其次可以用Leo碎片法计算得,即是基于从经验得来的碎片常数f和结构因子F的加和,

即lgKow=∑碎片常数〔f〕+结构因子(F)

f和F值可以通过查表得到,要输入的唯一信息是化合物的结构参数,但PBDE中连接的结构类型较为复杂,所以碎片可能会有很多f值可用,考虑的因子过多,容易出现误差。

再次可以使用EPI Suite 软件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较为方便且对于疏水性较强的PBDE,计算值更为精准。

2、PCR技术的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PCR技术的应用: 1、核酸的基础研究:基因组克隆2、不对称PCR制备单链DNA用于DNA测序3、反向PCR测定未知DNA区域4、反转录PCR(RT-PCR)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RNA病毒量以及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 5、荧光定量PCR用于对PCR产物实时监控6、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7、检测基因的表达8、医学应用:检测细菌、病毒类疾病;诊断遗传疾病;诊断肿瘤;应用于法医物证学。

PCR技术应用广泛:生命学科,医学工程,遗传工程,疾病诊断,法医学,考古学都有其运用。PCR除了是一个诊断工具外,更重要的是它有广泛的运用。在我所研究的环境科学方向中,可以利用PCR本身直接可用来鉴定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的特点,对环境中能对污水起净化作用的菌种进行PCR技术鉴定。可以进一步了解该菌种的净化机理,有利于菌种培养。也可以用来侦测基因是否有异常(Gene mutation, deletion, and rearrangement)。另外在演化上的分析,经由PCR的运用也产生重大的进展。近来,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上,特别是细胞间讯息的传递分子,诸如介白质(Interleukines) 及各种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基因的表现都可用PCR来进行质与量的分析。

3、微生物学家生平

历届列文虎克奖得主

1877 C. G. Ehrenberg,Germany

1885 F. Cohn,Poland

1895 L. Pasteur,France

1905 M. W. Beijerinck,Netherlands

1915 Sir D. Bruce,United Kingdom

1925 F. d’Herelle,Egypt

1935 S. Nikolaevitch Winogradsky,France

1950 S. A. Waksman,United States

1960 A. Lwoff,France

1970 C. B. van Niel,United States

1981 R. Y. Stanier,France

1992 C. R. Woese,United States

2003 Karl Stetter,Germany

部分简介:

1877 C. G. Ehrenberg,Germany 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伦伯格(1795.4.19-1876.6.27),生于德国德利慈(Delitzsch),他最早在莱比锡大学研读神学,后来到柏林研读医学与自然科学。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他的好友。著名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地理学家、微生物学家。他是当代最多产的自然科学家之一,细菌即是由他命名的。

1905 M. W. Beijerinck,Netherlands 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在在瓦赫宁根大学农业学校微生物专业(现在的瓦赫宁恩大学)成为了一名教师,后来在代尔夫特技术学院(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1895年)。他建立了代尔夫特大学微生物学。他研究农业微生物学和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的生物学。他却不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