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错误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在唐朝一般诏书的开头“门下”二字,而元朝汉文诏书的开头一般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危害朝廷。
参考史料: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门名亦如之。……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2.毕諴之父赠承德郎翰林院学士,母葛氏封恭人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毕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承德郎,翰林院学士。尔灵不昧,其尚知荣。
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学士毕諴之母葛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敕命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宝
2.臣妾
现在的古装剧中皇后和妃嫔均对皇帝自称臣妾,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臣妾的本意为天下的男女,特指低贱的男女。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的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很少有自称臣妾的,目前只在《明史》一部正史中发现皇后称臣妾的记载,另外在《四朝闻见录》中也发现了妃子自称臣妾的记载。
史料参考:
1.《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2.《明史》卷五四志第三礼志八嘉礼二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条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册。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明仪注大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制。”
3.《四朝闻见录》: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臣妾诚梦不到此。这是宋高宗对当时还是德妃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说等韦太后回来就册封她为皇后时吴氏的回答。
3. 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所以现在的编剧给我感觉都太缺乏历史常识了,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可叫钮大人。
4.总兵
总兵这一官职源于明朝,现在的《隋唐演义》和《封神演义》这种官职居然满天飞,确实是误导了不少无知少年。总兵简单而言就是边防军的统领。总兵一职在明初还是无品级的,但到了明末就成了军队的领袖,高级将领,相当于现在军区的司令。总兵到了清朝官阶为正二品,归巡抚提督统辖。
5.包拯
影视剧中的包拯包青天杀人前居然不需要奏报皇帝核准,这简直是逗死我了,宋朝的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哪里去了?他包青天杀人不用皇帝批准,这就和杀人犯杀人没有差别。那还要皇帝干嘛?他包青天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干脆篡位自立为皇帝好了。
所谓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就是在地方官判决一个犯人死刑后,要上奏给中央,宋朝是上奏给刑部,刑部审查后交由皇帝批准,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一般都在皇帝批准后三日内执行。这个制度始于北魏太武帝,隋朝和唐初是实行三复奏,而唐太宗李世民害怕枉杀人命,还一度实行五复奏制度,后来改为地方三复奏,中央五复奏。所谓三复奏就是指前后向皇帝上奏三次,五复奏同理,皇帝均要同意,方可杀人,而且明确规定皇帝同样执行死刑三日后必须执行。如果说在复奏没有批准的情形下,或者批准后不是在三天后执行,则执行死刑的官吏要获罪。历朝历代的复奏次数不一样,但是上诉执行死刑的规定是一样的。包拯没经过皇帝批准就杀人,是要获罪的。
6.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这事实上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也是自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这也是不对的。奴婢的本意为奴隶,男称奴,女称婢,奴婢是没有自由的。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所以可以知晓宦官有自称奴婢的。
7.夜市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唐朝出现了夜市的剧情,夜市,一般认为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夜市发达,而且商品玲琅满目,有娱乐场所,有饮食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但是在唐朝除了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男女们都跑到了街上去看花灯,去尽情玩乐,这天也是有情男女最开心在一起的一天,因此也说法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上元节。有人曾经拿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来证明唐朝有夜市,今天我要给予反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夜市千灯照碧
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首诗里的夜市千灯,其实是在暗示我们这一天为上元节,为灯节,所以这也符合唐朝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夜市的史实,所以说那些说唐朝有夜市的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夜市源于宋朝,两宋时期是夜市最为繁荣的时期。
8.称呼
我发现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这未必,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9.古代的公文没有标点符号
古代的标点符号,并不像现在这样存在。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而是由读者自己标上去从而方便阅读的。古代的公文亦没有标点符号,现在的古装剧由于全部使用标准普通话,所以公文有标点符号,这也不能算错误。如果为了让剧中的公文更有历史感,其实是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古文,同时也不加标点符号,这是我的一个提议。
10.本宫
本宫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宫之主,也就是说只有一宫之主才能称本宫,比如说皇太极在1936年立的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懿靖大贵妃),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康惠淑妃),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说只有这五宫的女人才有资格称本宫,剩余的皇太极的其他女人都没有这资格。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太子也能自称本宫,这是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只是皇帝女人的专有称呼。至于现在的电视剧我感觉上有的不是一宫之主的女人也能称本宫,因此这也是错误的。
11.太医是如何给宫中女眷看病
宫中女眷可不是寻常的女人,这些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那是无法当面诊脉的,那是必须在一个屏风外瞧病。那么屏风外怎么瞧病呢?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悬丝诊脉。所谓悬丝诊脉指的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形下,在医生给女病人瞧病时,用一根丝线,丝线一端绑在女病人的手上,另外一端在医生手中掌握着,然后判断脉象,诊断病情。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诊不到脉搏的。所以太医只有通过询问病人,以及花钱贿赂伺候病人的宫女太监,来得知病人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病人。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喷一喷《甄嬛传》,在《甄嬛传》中温实初温太医居然能够当面给甄嬛和沈眉庄诊治,还能和沈眉庄发生一段感情。这个照史实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特别是在清廷的这种森严的宫禁制度中,一个太医怎么可能当面诊治皇帝的女人,又怎能轻易地发生关系,而不被皇帝察觉,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挺好笑的。
12.清朝的发式
清初颁布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汉人以及在其治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族的发式,汉人奋力反抗,当时造成了满清的大屠杀,著名的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清初的发式是金钱鼠尾,也就是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然后垂直留辫子。而现在有关清朝的戏的那种后脑勺大辫子的发式,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了,清朝中期和清朝前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