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8成语故事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3ae9f5b9f3f90f76c61b5f.png)
8、成语故事
máo
dù n
chǔ
ruì
bì
墙壁
石壁
bī
逼真
逼迫
y ùn
神韵
风韵
矛
矛头
长矛
盾
盾牌
矛盾
楚
姓楚
楚国
锐
尖锐
锐利
壁 逼 韵
chuō戳ຫໍສະໝຸດ sāi腮sēng
僧
hǔ
唬
矛盾 腾空
锐利 俸禄
神韵 楚国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戳穿 逼真
墙壁 推辞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惊叹不已 张牙舞爪
《自相矛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滥:不加选择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冒充 数:数目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 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 一样的傣禄?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惊叹不已,有的说
还有的说:
;有的说
;
。他们无不佩服张
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
说说“画龙点睛”这个 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 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 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 内容生动有力。
探究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uì lì qiáng bì bī zhēn ( 矛盾 )( 锐利 )( 墙壁 )( 逼真 ) shén yùn xià hu tuī cí ( 神韵 )( 吓唬 )( 推辞 ) zhāng kǒu jié shé làn yú chōng shù (张口结舌 ) ( 滥竽充数 )
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5bfad05fbfc77da269b1c9.png)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加选择。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充”指冒充。 “数”就是数目。
《滥竽充数》
听同学朗读并思考: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 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每当演奏时,他 就鼓着腮帮,按着竽 眼儿,装出会吹的样 子,居然得到了和别 居然 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 语 故 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 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 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小游戏
看图猜成语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 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 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 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则成语 故事。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 锋利 “矛”很___ ___,“盾”不 坚固 _____。 如果“矛”不能戳穿“盾”,说明: 坚固 。 “矛”不 锋利 _____,“盾”很 _______ 总之,楚国人总有一句话是假的。
楚国人说话不切实际,前后抵触,不一 致,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mú
后来他为什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 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想象一下,南郭先生站在吹竽的队伍里, 看到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单独吹,他会急成什 么样子?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 先生”这样的人呢? 假如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 你会怎么对他说呢?
(6)读好这则故事就要读好龙的形态和 人们的心理变化,应该读出人们怎样的心 理变化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 8《成语故事》课课练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8《成语故事》课课练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bd0888a1c7aa00b42acb0f.png)
8 成语故事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一、拼音小关卡。
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1. 在故宫的qiánɡ bì( )上,雕刻着一条条非常bī zhēn( )的龙,它们伸出ruì lì( )的爪子,ténɡ kōnɡér qǐ( ),让游客看了jīnɡ tàn bù yǐ( )。
这些充满shén yùn( )的艺术品都是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2.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主要máo dùn( ),弄qīnɡ chǔ( )问题的来龙去脉。
二、词语游艺厅。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成语用到下面的句子中。
1.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 )2.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3. 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 )4.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过于紧张害怕时的表情。
( )5. 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 )A. 你口头上答应帮我解决,行动上却没有一点表示,这不是________吗?B. 中秋节临近,个别商家昧着良心购进一些劣质月饼放在柜台里________,欺骗消费者。
C. 小王临危不惧,很快制服了________的歹徒,并把歹徒扭送到了派出所。
在警察的追问下,犯罪嫌疑人________,再也编不出谎言来了。
三、句子训练营。
根据要求写句子。
1.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保持意思不变。
(1)游客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哎,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就会露马脚,我怎么能再混下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下列句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其中一组写一句话。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成语故事课后练习第七十一篇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成语故事课后练习第七十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a390acb7360b4c2f3f640c.png)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成语故事课后练习第七十一篇➢第1题【填空题】用加横线的字造句①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谱!______②他不但是“三好学生”,而且是“优秀班干部”。
______③虽然月亮会发光,但它不是恒星。
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解释句中“之”的用法。
①“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______②“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______③“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或______ 激______成______ 邀______杯______ 顺______怀______ 颗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
①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聚集拒)______于一身,谁就会使胜利者。
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和合)______(而二)______为一。
③盾大(的得)______(向像象)______个铁屋子。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花落谁家发明发现可是于是①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列文虎克的______,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②现在我终于知道坦克是怎样______的了。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______上前行礼。
④我想把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画下来,______我的画笔不见了。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写出与下列意思相符的词语。
①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______②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______③(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正zhēng______ zhèng ______发fā______ fà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担忧—______ 贪婪—______ 惧怕—______急切—______ 隐藏—______ 适宜—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测评8成语故事_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测评8成语故事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b496ab02020740bf1e9b44.png)
8成语故事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时测评方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字词模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8成语故事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8成语故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54fccd76eeaeaad1f330c2.png)
②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③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B、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②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③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精读
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点睛”的结果怎样?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精读
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人们觉得怎样? 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眼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 眼睛? “点睛”的结果怎样社 五年级 | 上册
精读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而去,会
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精读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 出吹得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
单独吹。”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第二课时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第三组 · 第八课
成语故事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第一课时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初读
腾空
逼真
墙壁
神韵
张口结舌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惊叹不已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初读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 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
说些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总结写法
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0766c2ad51f01dc281f178.png)
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 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 有出处。
•猜成语
守株待兔
亡 羊 补 牢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坐 井 观 天
揠 苗 助 长
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滥竽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 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 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自相矛盾》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目瞪口呆 慌慌张张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哑口无言 支支吾吾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 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你能说说“ 自相矛盾 ”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 致,相抵触。
楚
锐
sāi
腮
壁
sēng
僧
逼
hǔ
唬
韵
chuō
戳
8、成语故事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8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8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69440986bd97f192379e925.png)
狐假虎威
韩非子
三顾茅庐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自 相 矛 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 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 刀箭的武器。
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 3)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赏识, 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 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 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 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 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 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装模作样的语气
读《滥竽充数》思考:
① 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 竽是怎么想的?
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一般都有出处。
中国文化——成语
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大多出自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神话 传说或名家名言,还有一部分源自民 间口语。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 或讲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可 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 分的奇妙效果。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 盾它都能戳穿。”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8课 成语故事》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8课 成语故事》同步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d2c30783482fb4daa48d4b3c.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看拼音,写词语。
chuōchuānkuākǒusāi bānɡbīzhēnwéi ɡuāpèi fúshén yùnqiánɡbìfènɡlùyǎn zòu。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张牙舞爪.(zhǎo zhuǎ)唬.人(hūhǔ)俸禄.(lùnù)霎.时间(shàchà)戳.穿(chuōchōu)腮.帮(sāi sī)3.按要求将下列成语归类。
神采奕奕喜出望外眉飞色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公无私废寝忘食诲人不倦平易近人(1)形容人的品质的:(2)表现认真学习、工作的:(3)描写人物神态的:。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2)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3)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四条龙,,便奇怪的是。
游客看了,觉得,很是,就请张僧繇。
(2)霎时间,只见,,被点上眼睛的龙。
游客们,无不。
6.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他坐着马车往北走。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强,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1)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觉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劝告。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cd5b6469eae009581bece0.png)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后练习题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后练习题一、我会写得又美观又正确。
kuā kǒu sāi bāng wei guān feng lu yǎn zou ( ) ( ) ( ) ( ) ( )chuō chuān pei fu shen yun qiang bi bī zhēn ( ) ( ) ( ) ( ) ( )二、我会造句。
......总是............不要......而要......三、还其原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 )舌惊叹不( ) 乌云( )布张牙( )爪点( )之笔电闪雷( ) ( )不舍名( )其实四、我能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1.出自寓言故事:、、、。
2.出自历史故事:、、、。
3.出自神话故事:、、、。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开心阅读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惊叹不已--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轻松探究八、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那么多字的成语你见过吗?照样子写几吧。
例: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希望提供的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课后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苏教版五上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上8 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5edb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9.png)
他说:"羊已经丢了, 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 出去放羊,到羊圈里 一看,发现又少了一 只羊。原来狼又从窟 窿里钻进来,把羊叼 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 受邻居的劝告,就赶 快堵上那个窟窿,把 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 有被狼叼走的了。
寓意与启示
寓意与启示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忽视了水流和船的移动,错 误地认为剑会停留在原地。这告诉我们,事 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 。
办事要灵活变通
尊重客观规律
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客观规律,试图通 过主观的方式找回剑。我们应该尊重客观 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主人公刻舟求剑的行为显得非常僵化,他没 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这启示我们,在 解决问题时,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要踏实努力
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成功而放弃了努力耕作,最 终导致了失败。这告诉我们,只有踏实努力,才 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不要贪图小利而失大利
农夫为了等待兔子撞死而放弃了耕种,最终失去 了更大的收获。这告诉我们要有远见,不要因小 失大。
相关成语及拓展
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 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
寓意
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启示
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 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 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 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相关成语及拓展
相关成语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曲突徙薪、江心补漏、收之桑榆、拨乱反正、悬崖勒马、 临渴掘井等。
拓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改 正,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教版五年级上 8 成语故事 ppt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上 8 成语故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15eb680eb6294dd886cfd.png)
2020/12/17
ppt课件
5
小游戏 看图猜成语
2020/12/17
ppt课件
6
2020/12/17
ppt课件
7
2020/12/17
ppt课件
8
2020/12/17
ppt课件
9
2020/12/17
ppt课件
10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三则成语故事。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也有少于四个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想当然”等;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 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 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姓点灯”等。
27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 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 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mú
2020/12/17
ppt课件
29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思考:
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0/12/17
ppt课件
15
矛
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 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成语故事
1.看拼音,写词语。
在故宫的qiáng bì()上,雕刻着一条条形象非常bī
zhēn()的龙,它们伸出ruì lì()的爪子,téng kōng ér
qǐ(),让游客看了惊叹不已。
这些充满shén yùn()的艺术品都是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张口()舌自相()()
张牙()() 点()之笔
()()充数画()点()
(1)爸爸对小强说:“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千万不能
()”。
(2)慧慧这篇作文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结尾那段,真是
()啊!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已:①过去②太,过③停止
惊叹不已.()
已.经()
不为已.甚()
(2)滥:①不加选择②不合格③流水漫溢
滥.竽充数()
乱砍滥.伐()
泛滥.成灾()
1.对“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楚国人不顾事实,乱夸海口,没有实事求是
B.卖东西就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他暂时想不到词了
C.与楚国人原先的“夸口”相抵触,自己的夸口站不住脚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保持意思不变。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本课共讲了三则成语故事,其中“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
喻。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
喻。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一、课内阅读
(一)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
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
..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照例子,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例:可是他不要
..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2.画线句子是对南郭先生和的描写,从加点词语可以知道。
3.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
齐宣王在位时,他能混下去是因为。
齐湣王在位的时候,他混不下去是因为,它的结局告诉我
们。
4.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
(二)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写。
3.用“”画出描写游客们见到龙腾空飞去后反应的句子。
如果你是游客,会有怎样的反应?
4.现在人们常常把称为“点睛之笔”。
二、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指了指刻的记号,得意地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的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
他望着自己刻的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 ()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2.“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
3.等船靠了岸,那个人怎么也找不到宝剑,你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我们办事不能刻板、拘泥而不懂得变通
B.我们可以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
C.有时我们可以不必随着情势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1.看图猜成语
2.读一读下列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试着再写三个。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
8成语故事
字词训练营
1.墙壁逼真锐利腾空而起神韵
2.结矛盾舞爪睛滥竽龙睛(1)自相矛盾(2)画龙点睛
3.(1)③①②(2)②①③
句子闯关岛
1.B
2.他上学总是迟到。
3.游客们惊叹不已,都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重点突破吧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不能前后抵触
阅读小长廊
一、(一)1.示例:我不要吃橘子,而要吃苹果。
2.动作神态南郭先生本来应该得不到俸禄,现在混在队伍中竟然也得到了俸禄
3.他总是叫很多人一齐吹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很难立足(说法不唯一)
4.示例:以后要学点真本事,不要混吃混喝,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二)1.眨眼间刹那间一刹那一瞬间(任写三个)
2.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3.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我会
说:“张僧繇真是名副其实的画龙高手。
”
4.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二、1.A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赶快捞吧!
3.因为剑落下去之后,就不再动了;而船仍在水中前进。
4.A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
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素养提升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卧薪尝胆藕断丝连飞黄腾达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