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 三第一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2.社会原因 3.派别代表 4.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2)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四端、四德)
④提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时期韩国贵族 法家的集大成者 著《韩非子》一书
①主张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③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反对“是古非今”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墨子(约前468-前376)
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第1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
(五)价值观:中华文化崇德 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六)人生观: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 协调人与自
厚德载物
身的关系
(七)处世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如何传承 与保护?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 内涵 特点与价值
向外辐射、传播
吸收
异国他邦的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 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
经济 地理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繁荣
宋元
①理学形成;②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转折 转型与进步明清 近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PPT课件

(4)、思想文创化和:的从思“学现在建官烈府经”文
到“学在民间”。
8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9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 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 年(公元前479年)夏历 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 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 尊称。
13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 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1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儒学

百 争商鸣家

西周 东周 秦 汉 成为
儒家思春想秋的发展战线国索:西汉
正统
东汉
程 理陆 心三学学朱 王奴国隶北两•••• 社先秦汉宋宋晋宋会秦朝朝明南南理———北宋学产 沉 成元朝和生 重 为明和 打 正清初 击 统隋明之步 ; 思际发 想唐封的展 ;清建新;社发五会展代十对 统 学 批 继国传 儒 的 判 承2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
7
儒家 1号人物: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鲁国(今山东曲阜 )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孔子
头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
8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 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摘自《中国新闻网》
.
26
奥运会表演
.
2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28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2、思想主张:①“仁”、“礼” ②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2、思想主张:
①“仁”、“礼” ②主张“德治” ③重政治和人事,远鬼神
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
⑤《论语》、“五经”的编纂
关键词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影响后世,惠泽中外。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
是( A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
解正确的是(C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课堂检测
3.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 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 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 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B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二)庄子(名周)
1、* 战国时期 * 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2、思想主张 ①“道”无所不在, 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三、法家思想
(一)代表:李悝、商鞅、吴起、韩非
韩非子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6.传承和转折(明清)
(1)背景: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 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2)表现: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 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 世致用。 (3)结果: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思想 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7.从衰落到复兴(近现代) (1)衰落: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文化发展的源头。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形成格局(秦汉)
材料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 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其主 张被汉武帝采纳,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董仲舒的学说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杂以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 帝制神学体系。
魏晋玄学:思想上,宣扬 “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社 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特点:儒、道结合
(1)背景:随着道教兴起和 佛教传入,呈现出儒、道、佛 交汇融通的景象。 (2)表现:魏晋玄学盛行, 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 挑战。
(3)影响 ①促进了儒 学的创新与 发展。 ②隋唐时期, 中华传统文 化辉煌灿烂。
2.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期(先秦)
(2)表现: ①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社会出现大变革大动荡,各诸侯国 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
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进一步提 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文化上,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 PPT课件 1(28份) 岳麓版12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 PPT课件 1(28份) 岳麓版12

王羲之的《兰 序》
续上表
朝代 隋唐 宋代
原因
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 作品
国家统一,社会 经济空前繁荣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 峰,既有草书,也 有楷书书,法_理___论____ 日趋成熟
张旭、怀素 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 权
“重__文__轻_武___”, 出现各具情态的四 知识分子队伍扩 大家,他们推崇魏 苏轼、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_书__同__文__”,以小篆为基 础,统一全国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文字的改革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错易混]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 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_单__体__汉__字__,为富于个性化 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 _士__人__群__体__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 力。 (3) _笔__墨__纸__张__等文具的改进,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 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易错易混] 书法艺术与文字书写的区别 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与单纯的文字书写有本 质的区别:(1)从书法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 而单纯的文字书写则不能;(2)从二者的功能看,单纯的 文字书写以实用价值为主,书法以审美价值为主。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趋势:由繁到简。 两大阶段: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 三大特点: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四大字体: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 系易,以变易为义。” (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 19世纪60至90年代 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 【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 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 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 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 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思考: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 的作用。 课本P50(爱国的、进步的、启蒙作用等)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当时中国最落后的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 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 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遣乔治· 马嘎尔尼团访华庆贺乾隆 八十寿辰万里来朝,并协商中英通商事宜。后因英国使者跪拜之礼 (焦点是双腿儿跪地呢还是单腿儿跪!),大清重臣和珅同志和英 国使者争论长达一月之久,我们敬爱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给乔治 三世的回信中如此大放厥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酒”。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
的入室弟子。
12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 道”,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
伦理想观:人性本恶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观 政治观 伦理观
仁,礼
仁义
仁义
仁,德治
仁政民贵 君轻
王道 君舟民水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
方技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3 )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士俯””(一阶串腊层肉)的作为兴学费起,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4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 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申 不 害
“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战国时平民的政治代言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 一种什么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 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 践行“仁”的品德。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道家学派
领域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宇宙观唯心)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方
面转化的规律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精选 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精选 课件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到“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

人”
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己 “为政以德” 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 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根本目的: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 礼 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代表奴隶主利益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 永恒的价值。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5张ppt)
(1)背景: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
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发展:魏晋隋唐 思想上,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
①魏晋玄学盛行
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特点:儒、 道结合
②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③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教材知识体系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
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
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6、7、8课)
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
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
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
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
地域文化发展
规范
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影响:积极、消极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5.传承与禁锢:明清
——《汉书·董仲舒传》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 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 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发展:魏晋隋唐
虎溪三笑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 时,送客不过溪。
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 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百家争鸣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的原因
探究
问题 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的 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 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孟子的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荀子的思想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 主张“性恶论” 唯物论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孔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影响世界 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中位居榜首。
• 世界上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 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 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治、权术、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
古为今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课件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

课件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

李耳
老聃 (春秋·楚)
华夏族 苦县
约前571年 前471年
3.荀子的思想:
•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 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 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 尊称“荀卿”。著有《荀 子》李斯与韩非都是他的 入室弟子。
演示课件
3、荀子的思想: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a.荀子的“仁义”与“王道”观 “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荀子的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荀子的性恶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哲学思想:天行有演示常课件 ,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时代
孔子-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封建社会形 成的战国时期。
(2)目的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封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儒学

百 争商鸣家

西周 东周 秦 汉 成为
儒家思春想秋的发展战线国索:西汉
正统
东汉
程 理三学朱奴国隶两•••• 社先秦汉宋晋会秦朝朝明南理— — —北产 沉 成学朝生 重 为和和 打 正明初 击 统清隋步 ; 思之发 想际唐封展 ;的建;新社发五会展代十对 统 学国传 儒 的
陆王 心学
青年时代 收徒授课,创办私学
中年时代
(1)鲁国从政,名声大振 内:出任中都宰、司空、司寇、代理宰相治 理鲁国 外:参加夹谷之会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 (2)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决意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再次返回 晚年时代 鲁国
专心教育、整理演示古课件典文献(儒家六经)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2.自然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选自《道德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选自《荀子·天论》 阅读材料,谈谈其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并分析其意义 内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现代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合探究
材料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 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 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 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法治”
建立统一多 民族国家

推崇法家
3、秦汉时期
巩固大一统 局面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工农武装割据”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抨击封建思想, 主义在中国广泛传 科学与民主成 播并与中国实际相 为 中 华 文 化 追 结合,推动了中华 求的价值目标 文化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
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亚圣”
A、“施”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11
(2) 荀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19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20
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
▪ 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 墨家:小手工业者
▪ 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
▪ 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贵族

孟子、荀子:士大夫
21
人才招聘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王,你会重用哪一派学说来治理 国家?为什么?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
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 政);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 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9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
1
一、“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 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泛指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 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 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 制崩溃,新制度逐渐建立 ③社会阶层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综合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四端、四德)
④提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3岁丧父,17岁丧母,从小虚心好学。 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 30岁开始私人讲学。 50多岁又从政,担任司寇。55岁仕途失
意。
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 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理文献。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晚年整理古籍《诗》《礼》《书》《易》 《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享年73岁。后被尊为“至圣”“万世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主张 探究1:请你根据下列材料概括 孔子的思想主张,并谈谈对这些 言论的理解。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渊》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荀子(约前313-前238)
高中历史必修 三第一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2.社会原因 3.派别代表 4.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商鞅、韩非子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你对孔子知多少?
含义
春秋战国各学派争论和辩难 春秋战国发生大变革 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社会原因

百 派别代表主张 家 争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仁” “仁政” 鸣 道家:老子、庄子 “道” “无为而治” ”
法家:韩非子 法治 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历史影响
探究 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 甲生:道家。因为道家主张顺应自然。 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请分析下 乙生:儒家。因为儒家强调“礼”,个人行为要 列学生的描述分别符合哪一派别的思想并说明理 符合礼的要求。 由。 丙生:墨家。因为墨家提倡节俭。 丁生:法家。因为法家主张法治、君主专制。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 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 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 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1“有教无类。” 、孔子 “因材施教。” (1) 孔子的生平 (2)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语上。”
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颜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 “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孰不可忍也?” ——《论语.颜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佾》 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卫灵公篇》 苛政猛于虎也!” ③行为规范上,主张“克己复礼” ——《礼记·檀弓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雍也》 ——《论语·为政》 “有教无类”,提出很多教育经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