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内力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曲内力
1. 长l的梁用绳向上吊起,如图所示。钢绳绑扎处离梁端部的
距离为x。梁内由自重引起的最大弯矩|M|max为最小时的x值为:
(A) /2
l; (B) /6
l;
(C…) 1)/2
l。
l; (D) 1)/2
2. 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如图(a)、(b)所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
(A)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也相同;
(B)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
(C)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
(D….)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也不同。
3. 图示(a)、(b)两根梁,它们的
(A) 剪力图、弯矩图都相同;
(B…) 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
(C) 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
(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同。
4. 图示梁,当力偶M e的位置改变时,有下列结论:
(A) 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
(B…) 剪力图不变,只弯矩图改变;
(C) 弯矩图不变,只剪力图改变;
(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
5. 图示梁C截面弯矩M C = ;为使M C =0,则M e= ;为使全梁不出现正弯矩,则M e≥。
6. 图示梁,已知F、l、a。使梁的最大弯矩为最小时,梁端重量P= 。
7. 图示梁受分布力偶作用,其值沿轴线按线性规律分布,则B端支反力为,弯矩
图为 次曲线,|M |max 发生在 处。
8. 图示梁,m (x )为沿梁长每单位长度上的力偶矩值,m (x )、q (x )、F S (x )和M (x )之间的微分关系为:
S d ();d F x x = d ()
d M x
x = 。
9. 外伸梁受载如图,欲使AB 中点的弯矩等于零时,需在B 端加多大的集中力偶矩(将大小和方向标在图上)。
10. 简支梁受载如图,欲使A 截面弯矩等于零时,则=e21e /M M 。
1-10题答案:1. C 2. D 3. B 4. B 5. 28e
2
M ql -;42
ql ;22
ql 6. ⎪⎭⎫
⎝⎛-a l a F 24 7. m 0/2;二;l /2 8.
q (x );F S (x )+
m (x )
9. 10. 1/2
11-60题. 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解:解:解:
解:解:解:
解:解:解:
解:解:解:
解:解:解:
解:解:解:
解:
61. 图示结构,作梁ABC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62.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63.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解:
64.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65.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66.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解:
67.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解:
68.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解:
69-70. 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作弯矩图及载荷图。已知梁上没有作用集中力偶。解:
71-72. 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作弯矩图及载荷图。已知梁上B截面作用一集中力偶。解:
73-74. 已知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作梁的载荷图和剪力图。
解:
75-76. 已知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作梁的载荷图和剪力图。
解:
77. 处于xy 平面内的开口圆环,半径为R ,A 端固定,
C 端受F x =F 、F z =F (垂直纸面向里)力作用,则B
截面的扭矩T = ;弯矩M x = ,
M z = 。(z 轴垂直纸面向里)
答:FR ;FR ;-FR 。
78. 一结构由直杆AB 和曲杆BC 在B 点刚结而
成,支承和受载如图所示。作结构的剪力图和弯
矩图。对于曲杆段要求先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
程,然后作图。
解:BC 段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为
S ()sin ;()(1cos )22
F Fa F M ϕϕϕϕ=-
=--
79. 写出图示曲杆的内力方程,并作内力图(轴力、剪力、弯矩图)。
解:N (1cos )cos F qR ϕϕ=-;
S (1cos )sin F qR ϕϕ=-;
2
2(1cos )2
qR M ϕ=-。
80. 图示梁上,作用有集度为q =q (x )的分布载荷及m =m (x )的分布力偶。试建立力偶矩集度m (x )、分布载荷集度q (x )、剪力F S (x )和弯矩M (x )间的微分关系。
解:
微段d x 的平衡方程为
S S S 0,()()d [()d ()]0y F F x q x x F x F x ∑=+-+= (a)
S d 0,()d ()()d ()d ()()d 02
C x M M x M x q x x F x x M x m x x ∑=+----= (b) 由式(a)得
S d ()()d F x q x x = 由式(b)并略去二阶微量,得 S d ()()()d M x F x m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