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合集下载

协议设计开发实验报告(3篇)

协议设计开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协议的设计与开发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络协议,加深对协议原理的理解,提高网络编程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 掌握网络编程技术,提高编程能力;3. 熟悉常用网络编程库和工具的使用;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1. 设计网络协议;2. 编写协议实现代码;3. 测试协议功能;4. 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网络协议(1)确定协议类型:选择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2)定义协议格式:包括头部、数据体等部分;(3)设计数据传输方式:如TCP、UDP等;(4)考虑协议的安全性:如数据加密、认证等。

2. 编写协议实现代码(1)搭建开发环境: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2)实现协议解析: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包,提取头部、数据体等信息;(3)实现协议发送:封装数据包,发送至目标地址;(4)测试协议功能:编写测试代码,验证协议功能是否正常。

3. 测试协议功能(1)搭建测试环境:使用测试工具(如Wireshark、Burp Suite等);(2)发送测试数据: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发送测试数据;(3)分析测试结果:观察数据包传输过程,验证协议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分析实验结果(1)总结协议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2)提出改进方案,优化协议性能;(3)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实现协议设计,满足设计要求;(2)协议功能测试通过,数据传输稳定;(3)测试过程中未发现严重错误。

2. 分析(1)协议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2)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3)测试过程中,发现部分细节问题,已进行优化。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开发方法;2. 提高了编程能力,熟悉了常用网络编程库和工具;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涉及到网络编程和串口通信。

由于这是一个复杂的协议,下面只提供了一个简化的示例,仅用于演示如何实现Zmodem协议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您可能需要根据协议的详细规范来实现所有的功能。

```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 定义Zmodem协议中的一些常量和标志define ZDLE 0x7E // Zmodem Data Link Escape characterdefine CTRLZ 0x1A // Zmodem Control Markdefine PACKET_SIZE 128 // Zmodem packet size// 发送一个Zmodem包void send_packet(FILE *output, const char *buffer) {fwrite(buffer, 1, PACKET_SIZE, output);fflush(output);}// 接收一个Zmodem包char *receive_packet(FILE *input) {char packet[PACKET_SIZE + 1]; // +1 for null terminatorfread(packet, 1, PACKET_SIZE, input);packet[PACKET_SIZE] = '\0'; // Null terminate the packetreturn packet;}// Zmodem协议的示例函数,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Zmodem协议的规范实现更多的功能void zemodem_example() {FILE *output = fopen("output.txt", "w");FILE *input = fopen("input.txt", "r");char packet;while ((packet = receive_packet(input)) != NULL) {printf("Received packet: %s\n", packet);send_packet(output, packet); // 在此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处理,然后发送响应包}fclose(output);fclose(input);}```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示例,并不完整。

c语言udp编程

c语言udp编程

c语言udp编程摘要:1.UDP 简介2.C 语言UDP 编程基础3.UDP 数据报结构4.UDP 发送和接收函数5.UDP 编程实例正文:【1.UDP 简介】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

与TCP 协议相比,UDP 不建立连接,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但传输速度快,开销小。

因此,UDP 适用于那些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能容忍部分丢包的数据传输场景,例如实时音视频传输。

【2.C 语言UDP 编程基础】在C 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socket 库进行UDP 编程。

首先,需要包含相应的头文件:```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unistd.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ys/socket.h>```然后,需要使用`socket`函数创建一个UDP 套接字:```c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其中,`AF_INET`表示使用IPv4 协议,`SOCK_DGRAM`表示UDP 套接字,`IPPROTO_UDP`表示UDP 协议。

【3.UDP 数据报结构】在C 语言中,UDP 数据报使用`struct sockaddr_in`结构表示。

这个结构包含了源IP 地址、目标IP 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信息。

具体定义如下:```cstruct sockaddr_in {int8_t alen; // 地址长度,通常为4 字节int8_t s_addr; // 源IP 地址(网络字节序)int16_t s_port; // 源端口,网络字节序};```【4.UDP 发送和接收函数】发送UDP 数据包时,可以使用`sendto`函数:```cint sendto(int sock, const void *buf, int len,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接收UDP 数据包时,可以使用`recvfrom`函数:```cint recvfrom(int sock, void *buf, int len,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len);```【5.UDP 编程实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 语言UDP 编程实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服务器端代码:```cint main() {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struct sockaddr_in addr;addr.alen = sizeof(addr);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addr.s_port = htons(8888);bind(sock,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addr));while (1) {char buf[1024];int len = recvfrom(sock, buf, sizeof(buf), NULL, NULL);printf("收到消息:%s", buf);}return 0;}```客户端代码:```cint main() {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struct sockaddr_in addr;addr.alen = sizeof(addr);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addr.s_port = htons(8888);while (1) {char buf[1024] = "Hello, UDP!";sendto(sock, buf, sizeof(buf),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addr));}return 0;}```分别编译并运行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代码,可以看到服务器端能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消息。

c语言tcp代码

c语言tcp代码

c语言tcp代码C语言TCP代码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常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socket库来实现TCP通信。

本文将介绍一段基本的C语言TCP代码,用于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我们需要引入相应的头文件:```#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netinet/in.h>```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些常量和变量:```#define PORT 8080#define MAX_BUFFER_SIZE 1024int main() {int server_fd, new_socket, valread;struct sockaddr_in address;int opt = 1;int addrlen = sizeof(address);char buffer[MAX_BUFFER_SIZE] = {0};char *hello = "Hello from client";```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套接字,并设置一些套接字选项:```if ((server_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 { perror("socket failed");exit(EXIT_FAILURE);}if (setsockopt(server_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 SO_REUSEPORT, &opt, sizeof(opt))) {perror("setsockopt failed");exit(EXIT_FAILURE);}```接下来,我们需要绑定套接字到IP地址和端口:```address.sin_family = AF_INET;address.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if (bind(server_fd,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of(address)) < 0) {perror("bind failed");exit(EXIT_FAILURE);}```然后,我们需要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if (listen(server_fd, 3) < 0) {perror("listen failed");exit(EXIT_FAILURE);}```接下来,我们需要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进行数据通信:```if ((new_socket = accept(server_fd,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ocklen_t*)&addrlen)) < 0) {perror("accept failed");exit(EXIT_FAILURE);}valread = read(new_socket, buffer, MAX_BUFFER_SIZE);printf("%s\n", buffer);send(new_socket, hello, strlen(hello), 0);printf("Hello message sent\n");```我们需要关闭套接字:```close(new_socket);close(server_fd);return 0;}```以上就是一段简单的C语言TCP代码,用于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C语言之socket开发TCP、UDP通信总结

C语言之socket开发TCP、UDP通信总结

C语言之socket开发TCP、UDP通信总结一、什么是socket?Socket的英文原义是“孔”或“插座”。

在编程中,Socket被称做套接字,是网络通信中的一种约定。

Socket编程的应用无处不在,都与Socket 编程有关。

我们平时使用浏览器查资料,这个过程的技术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平时使用浏览器,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名词:服务端与客户端。

Socket编程的目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两端之间的通信。

1、Socket编程在嵌入式中也很重要Socket编程不仅仅在互联网方面很重要,在我们的嵌入式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现在很多电子设备都趋向于联网。

比如很多嵌入式工作的招聘要求都会有这一条要求:二、Socket编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Socket编程用于解决我们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问题。

我们平时多多少少都有听过IP地址、端口、TCP协议、UDP协议等概念,这些都与Socket编程中相关,想要知道怎么用起来,当然得先了解它们的一些介绍。

下面看一下这些专业术语的一些要点介绍:1、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

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

若计算机1知道计算机2的IP地址,则计算机1就能访问计算机2。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

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IP地址有IPv4与IPv6之分,现在用得较多的是IPv4。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IP地址需要我们记住:127.0.0.1,这是回送地址,即本地机,一般用来测试使用。

slcan linux c 协议代码

slcan linux c 协议代码

slcan linux c 协议代码SLCAN(Serial Line CAN)是一种用于串行线路上的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协议。

本文将介绍SLCAN在Linux系统下的C语言实现。

我们来了解一下CAN总线和SLCAN协议的基本概念。

CAN总线是一种常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通信协议,它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CAN总线上的设备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CAN帧来进行通信。

SLCAN协议是一种在串行线路上模拟CAN总线通信的协议,它将CAN 帧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编写SLCAN协议的实现代码,以实现与CAN设备的通信。

在C语言代码实现中,我们需要使用串口通信库来控制串口设备。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termios库来进行串口通信的配置和操作。

通过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我们可以实现与CAN设备的通信。

在代码中,我们首先需要打开串口设备,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文件,并使用tcgetattr和tcsetattr函数来配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read和write函数来读取和写入串口数据。

在SLCAN协议中,CAN帧被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字符来表示CAN帧中的各个字段。

例如,字符's'表示“开始”,字符't'表示“帧类型”,字符'l'表示“数据长度”,字符'z'表示“数据”,字符'G'表示“过滤器”,字符'W'表示“写入”,字符'F'表示“帧”,字符'A'表示“确认”,字符'V'表示“版本”。

在C语言代码中,我们可以使用switch语句来处理接收到的串口数据。

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类型,我们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当接收到字符's'时,表示开始传输,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当接收到字符't'时,表示接收到一个CAN帧,我们可以解析帧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当接收到字符'W'时,表示写入数据,我们可以将数据发送给CAN设备。

C语言中的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技术解析

C语言中的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技术解析

C语言中的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技术解析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保障其安全性和完整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C语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技术,可以用来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本文将对其进行解析和介绍。

一、网络安全协议1. SSL/TLS协议(Secure Socket Layer/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SL/TLS协议是一种基于加密的安全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对数据的保护。

它能够为网络连接提供认证、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通过SSL/TLS协议,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可以受到加密保护,从而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2. IPSec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IP数据包的协议,可以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性。

它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的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IPSec广泛应用于虚拟专用网络(VPN)和广域网(WAN)等场景中。

3. SSH协议(Secure Shell)SSH协议是一种用于加密远程连接的协议,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窃听。

通过SSH协议,用户可以在不安全的网络中安全地进行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

它在C语言开发中常用于远程服务器管理和代码上传等任务。

二、加密技术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技术。

它的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引入较大的延迟。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它们都可以在C语言中进行实现。

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它的安全性更高,能够防止密钥的泄露和数据的篡改。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等,它们也可以在C语言中进行实现。

3.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和身份认证的技术。

它通过将数据进行哈希计算,并使用私钥对哈希值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

F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F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F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摘要FTP是Internet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

它是为了我们能够在Internet上互相传送文件而制定的文件传送标准,规定了Internet上文件如何传送.通过FTP协议,我们就可以跟Internet上的FTP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上传或下载。

本设计以实现一个简单易用的FTP客户端为目标,通过分析FT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FTP的数据传输原理,研究如何使用VC++语言对FTP客户端进行设计,用Visual Studio2010设计和实现了FTP客户端的开发。

关键词FTP的工作原理;VC++;FTP客户端1绪论1。

1 课题背景FTP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1].在互联网早期曾占据整个互联网通信的三分之一,它解决了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格式的不兼容性。

传统方式需要在DOS 下输入命令,对于普通用户是件极困难的事。

但有了FTP客户端软件后,只要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

FTP客户端应该包含以下功能:登录,浏览目录,上传和下载[2]。

它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1。

2 研究现状FTP服务是Internet上最早应用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服务之一。

起初,FTP 并不是应用于IP网络上的协议,而是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国防部组建的ARPANET网络中,用于计算机间的文件传输的协议。

FTP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实现可以独立于平台,也就是说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都可以实现FT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3]。

尽管目前已经普遍采用HTTP方式传送文件,但FTP仍然是跨平台直接传送文件的主要方式。

目前市面上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成熟的FTP软件如Server-U、Cuteftp、Transmit、Flashfxp等都是国外开发的,需要注册、付费使用。

从其他渠道获取的FTP软件,则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国内也很难找到免费、安全的FTP软件。

虽然操作系统有自带的FTP软件,但它是基于命令行的,没有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对用户的计算机技能要求较高,一般的用户也不会用,而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和文件夹的上传、下载等功能[4]。

发送icmp 响应要求 c语言例子程序

发送icmp 响应要求 c语言例子程序

发送icmp 响应要求c语言例子程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交换控制消息。

其中的ICMP响应消息是用来回复发送方关于网络状态或错误信息的请求。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发送ICMP响应的功能。

要发送ICMP响应,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并绑定到指定的IP 地址和端口。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sendto函数发送ICMP响应消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演示了如何在C语言中发送ICMP响应要求:```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netinet/ip_icmp.h>#define BUFSIZE 1024// 设置目标地址memset(&dest_addr, 0, sizeof(dest_addr));dest_addr.sin_family = AF_INET;dest_addr.sin_port = 0;inet_pton(AF_INET, "192.168.1.1", &dest_addr.sin_addr);// 填充IP头部ip_header->ihl = 5;ip_header->version = 4;ip_header->tos = 0;ip_header->tot_len = sizeof(struct iphdr) + sizeof(struct icmphdr);ip_header->id = random() % 65535;ip_header->frag_off = 0;ip_header->ttl = 64;ip_header->protocol = IPPROTO_ICMP;ip_header->saddr = inet_addr("192.168.1.2");ip_header->daddr = inet_addr("192.168.1.1");// 填充ICMP头部icmp_header->type = ICMP_ECHOREPLY;icmp_header->code = 0;icmp_header->checksum = 0;icmp_header->un.echo.id = 0;icmp_header->un.echo.sequence = 0;// 计算校验和icmp_header->checksum = in_cksum((unsigned short *)icmp_header, sizeof(struct icmphdr));printf("ICMP响应消息已发送\n");close(sockfd);return 0;}while (len > 1) {sum += *addr++;len -= 2;}sum = (sum >> 16) + (sum & 0xffff);sum += (sum >> 16);result = ~sum;在上面的示例程序中,我们首先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ICMP),然后构造IP头部和ICMP头部,并填充相应的字段。

实验指导书-实验07 TCP_IP Socket编程

实验指导书-实验07 TCP_IP Socket编程

实验七TCP/IP Socket编程一、实验题目TCP/IP Socket编程二、实验课时6课时。

三、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TCP及UDP协议的工作原理2、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3、学习应用C语言与WinSock2进行简单的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

或使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环境: Windows XP,c++或java语言实现内容和方法:(1)分别编写基于TCP的socket程序服务端和客户端,要求客户端能发送消息到服务端,服务端再把此消息返回给客户端。

(2)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间的简易聊天功能,即服务端和客户端能依次从键盘输入文字信息并发送(要求在两台不同的电脑上进行)。

(3)改用UDP实现此程序的功能。

(4)使用netstat命令观察程序运行前后的端口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以下内容可选做(注:可只用命令行字符界面实现):(5)实现服务端能同时连接多个客户端(6)服务端实现消息转发到任意一个客户端,设计通信协议,使得任意一个客户端都能通过服务端与另外任意一个联网客户端进行聊天。

(7)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文件传输。

附:实验原理1.SocketSocket,中文翻译成“套接字”。

Socket是TCP/IP应用程序(比如Internet Explorer、CuteFTP)同底层的通信驱动程序(比如MODEM驱动程序)之间运行的TCP/IP驱动程序。

Socket扮演的角色就是将应用程序同具体的TCP/IP协议隔离开来,使得应用程序不必了解TCP/IP的细节,就能实现数据传输。

有了Socket,我们就可以在Internet上的两台计算机间传递任何数据了。

高层协议,比如HTTP、FTP,都要通过TCP/IP提供的网络传输能力传输数据。

2.WinsockWindows Socket,简称Winsock,WINSOCK 是在Windows进行网络通信编程的API接口。

C语言中的网络编程实现网络通信和应用开发

C语言中的网络编程实现网络通信和应用开发

C语言中的网络编程实现网络通信和应用开发网络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C语言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系统编程和嵌入式开发的语言,也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强大的网络编程库和API,使得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实现网络通信和应用开发。

本文将介绍C语言中的网络编程,包括套接字编程、TCP/IP协议、服务器编程和客户端编程等方面。

一、套接字编程在C语言中,网络编程主要通过套接字(Socket)来实现。

套接字是网络编程中的一种通信机制,它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并可以与其他计算机上的进程进行通信。

套接字的创建通常分为客户端套接字和服务器套接字。

客户端套接字用于连接服务器,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服务器套接字则用于监听和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套接字编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函数来创建、绑定、监听和接收连接请求,如socket()、bind()、listen()和accept()等。

二、TCP/IP协议在C语言中,TCP/IP是一个常用的协议族,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功能。

通过TCP/IP协议,可以实现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并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C语言中可以使用函数如socket()、connect()和send()等来实现TCP通信。

而UDP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需要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包。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函数如socket()、sendto()和recvfrom()等来实现UDP通信。

三、服务器编程在C语言中,通过套接字编程可以轻松实现服务器端的开发。

服务器通常需要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处理客户端的消息。

服务器编程的主要步骤包括创建套接字、绑定套接字到本地地址、监听连接请求以及接受和处理客户端的连接。

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函数如socket()、bind()、listen()和accept()等来实现服务器的开发,并通过recv()和send()函数来接收和发送数据。

TCP报头协议实验

TCP报头协议实验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报告报告名称TCP协议专业班级电子1002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三TCP一、实验目的1、认识TCP协议的相关内容;2、掌握TCP模块的C语言编程;二、实验内容1、创建一个头文件,用C 语言实现TCP 模块所需的所有常量;2、完成TCP 首部的说明;最大报文段长度MSS(Maximum Segment Size)是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

MSS 告诉对方TCP :“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MSS 个字节。

”窗口扩大因子,用于长肥管道。

时间戳,可用于测量往返时延RTT 。

3、完成TCP 报文段的说明;图1 TCP 报文结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2字节。

端口是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

传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序号字段——占4字节。

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

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字段——占4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数据偏移——占4bit ,它指出TCP 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

“数据偏移”的单位不是字节而是32bit 字(4字节为计算单位)。

保留字段——占6bit ,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0。

紧急比特URG ——当URG =1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

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确认比特ACK ——只有当ACK =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当ACK =0时,确认号无效。

复位比特RST(Reset) —— 当RST =1时,表明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

同步比特SYN ——同步比特SYN 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终止比特FIN(FINal)——用来释放一个连接。

protocolbuffer通信协议c语言使用和内部打包解析

protocolbuffer通信协议c语言使用和内部打包解析

protocolbuffer通信协议c语⾔使⽤和内部打包解析protocol buffer是⾕歌开发的⼀种开源数据传输语⾔格式,类似于json和XML等,在嵌⼊式开发中据我所知蓝⽛通信经常⽤到protobuf,主要特点是打包和解包速度快,同时本⾝具有⼀定的加密性,虽然经过本⼈分析,加密性并不⾼哈哈,不过已经⽐json和xml这种直接把数据直观显⽰出来的加密性⾼很多了。

⽬前protobuf⽀持的语⾔:C语⾔外部库⽐较显著的⼏个特点:1】数据打包和解包速度快,基本上打包和解包的过程就是把数据按照协议罗列上去,所以很快2】打包完数据体积⼩,主要还是整个过程中格式相关的东西⽐较少,导致占⽤带宽少,传输效率⾼3】有⼀定的加密性4】好上⼿,在官⽹上都有各种语⾔(C语⾔是单独的)的打包⼯具,只需要把⾃定义的protobuf结构⽂件按照官⽅wiki⾃动⽣成⼀下就可以了,会⽣成⼀些打包和解包的接⼝,使⽤的时候只需要按照将⾃⼰的数据传进去就可以了官⽹:https:///p/protobuf/c语⾔版本⽹站:/p/protobuf-c/probobuf-c⽣成⼯具的使⽤先下载安装google protocol buffer ,再下载安装 protocol buffer C,1】下载完成后,./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成makefile⽂件2】执⾏make编译3】make install 安装到本地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些问题1】linux缺少库的问题,缺少什么库就安装什么库,可以更换⼀个速度快⼀点的源,同时执⾏sudo apt-get update 和 sudo apt-get upgrade 2】缺少gcc、g++等软件,执⾏sudo apt-get install gcc 和sudo apt-get install g++ 安装即可最后将.proto⽂件放到指定⽬录下,执⾏protoc-c --c_out=. /test.proto 就可以在当前⽬录下⽣成指定的.c和.h⽂件所有的解包和打包接⼝都可以在.h⽂件中找到打包和解包源码简读: 1/*proto源⽂ 2 message TestMessage {1 /*proto*/2 message TestMessage {3 required uint32 num = 1;4 optional bytes buf = 2;5 }6/*.h⽂件中⽣成的对应结构体*/7struct _Protos__TestMessage8 {9 ProtobufCMessage base;10 uint32_t num;11 protobuf_c_boolean hasbuf;12 ProtobufCBinaryData buf;13 };14/* .h中与当前结构相关的所有接⼝ Protos__ methods */15 typedef struct _Protos__TestMessage Protos__TestMessage;16void protos__test_message__init(Protos__TestMessage*message);17 size_t protos__test_message__get_packed_size(const Protos__TestMessage*message);18 size_t protos__test_message__pack(const Protos__TestMessage*message,19 uint8_t *out);20 size_t protos__test_message__pack_to_buffer(const Protos__TestMessage*message,21 ProtobufCBuffer *buffer);22 Protos__TestMessage* protos__test_message__unpack(ProtobufCAllocator *allocator,24 size_t len,25 const uint8_t *data);26void protos__test_message__free_unpacked(Protos__TestMessage*message,27 ProtobufCAllocator *allocator);以上所有的接⼝实现都在.c⽂件中,最主要是打包接⼝和解包接⼝,阅读源码可以看到打包的过程就是按照结构的顺序去拼装数据;。

c语言多摩川协议

c语言多摩川协议

c语言多摩川协议1. 引言C 语言多摩川协议是一项用于在多个C 语言程序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标准化协议。

该协议旨在简化 C 语言程序之间的交互操作,并提供一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以便不同程序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C 语言多摩川协议是为了解决在 C 语言程序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通信和数据交换问题而设计的,它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和灵活的通信机制,使得 C 语言程序之间的集成和互操作更加容易和便捷。

2. 协议结构C 语言多摩川协议采用了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格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了一种简单且易于解析的数据传输格式。

该协议结构包括首部信息、数据区和校验和三个部分,其结构如下:- 首部信息:首部信息包含了协议版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 数据区:数据区是C 语言多摩川协议的核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要传输的数据内容,可以是各种基本数据类型或复杂数据结构。

- 校验和:校验和用于检验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数据格式C 语言多摩川协议采用了一种简单且易于解析的数据格式,其数据格式如下:- 协议版本:协议版本用于标识C 语言多摩川协议的版本号。

- 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用于标识数据的类型,可以是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型等。

- 数据长度:数据长度用于标识数据区的长度。

- 数据内容:数据内容是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来组织的,可以是各种基本数据类型或复杂数据结构。

4. 数据传输在C 语言多摩川协议中,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网络、文件、管道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方需要按照协议格式组织数据,并使用合适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需要按照协议格式解析数据,并提取出所需的数据内容。

5. 使用示例下面是一个使用C 语言多摩川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示例:```c// 发送方int data = 123;char buffer[1024];sprintf(buffer, "1|INT|4|%d", data);send_data(buffer);// 接收方char buffer[1024];receive_data(buffer);int data;sscanf(buffer, "%*d|%*[^|]|%*d|%d", &data);printf("Received data: %d\n", data);```在上面的示例中,发送方将数据按照C 语言多摩川协议格式组织成字符串,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按照C 语言多摩川协议格式解析数据,并提取出所需的数据内容进行处理。

ymodem协议 c例程

ymodem协议 c例程

ymodem协议 c例程YModem协议是一种用于进行文件传输的通信协议,它是XModem协议的一个改进版本。

YModem协议在传输速度和传输效率上相比XModem有所提升,能够支持一次性传输多个文件。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YModem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YModem协议的C语言例程。

YModem协议的C语言例程一般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

发送端负责将本地文件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负责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到本地。

在发送端的C语言例程中,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建立与接收端的连接,进行协议握手,协商传输文件的信息。

2. 打开待发送的本地文件,并将文件内容按照YModem协议格式进行分帧,发送给接收端。

3. 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如果接收端收到文件正确无误,则继续发送下一个文件;如果接收端收到文件出错,则重新发送出错的文件帧。

4. 发送端需要处理超时重传、错误校验等异常情况,保证文件传输的可靠性。

在接收端的C语言例程中,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建立与发送端的连接,进行协议握手,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文件信息。

2.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帧,并按照YModem协议格式组装文件内容。

3. 将接收的文件保存到本地文件中,确保文件的完整性。

4. 向发送端发送确认信息,告知发送端文件接收状态,以便发送端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串口通信库或网络通信库来实现YModem协议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YModem协议的实现需要遵循协议规范,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一致,以保证文件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YModem协议的C语言例程实现涉及到协议握手、文件分帧、数据校验、超时重传等多个方面,需要仔细设计和调试,以确保文件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在C语言环境下实现YModem协议的文件传输功能,方便实现文件的传输和共享。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

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ZMODEM协议是用于串行通信的一种文件传输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能够实现高效的文件传输。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C语言实现ZMODEM协议。

在开始实现ZMODEM协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步骤。

1. 帧格式:ZMODEM协议使用一种特定的帧格式来传输数据。

每个帧由起始标识、数据内容、校验和和结束标识组成。

起始标识和结束标识是特殊字符,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内容是要传输的数据。

校验和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2. 帧类型:ZMODEM协议定义了多种帧类型,用于不同的数据传输操作。

例如,START帧用于开始文件传输,DATA帧用于传输数据块,ACK帧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数据。

3. 协商:在开始文件传输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进行协商,以确定传输的相关参数,例如窗口大小、数据压缩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实现ZMODEM协议的C语言代码。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 ZMODEM帧格式typedef struct {char start; // 起始标识int type; // 帧类型char data[1024];// 数据内容int checksum; // 校验和char end; // 结束标识} ZmodemFrame;// 发送帧void sendFrame(ZmodemFrame* frame) { // 发送帧到接收方}// 接收帧void receiveFrame(ZmodemFrame* frame) { // 从发送方接收帧}// 发送数据块void sendData(char* data, int length) {// 构建DATA帧ZmodemFrame frame;frame.start = 'S';frame.type = 1;memcpy(frame.data, data, length);frame.checksum = calculateChecksum(data, length);frame.end = 'E';// 发送帧sendFrame(&frame);}// 接收数据块void receiveData(char* data, int length) {// 接收帧ZmodemFrame frame;receiveFrame(&frame);// 验证校验和if (frame.checksum != calculateChecksum(frame.data, length)) { // 校验和错误,重新请求发送sendAck(frame.type, 0);return;}// 处理数据memcpy(data, frame.data, length);// 发送确认帧sendAck(frame.type, 1);}// 发送确认帧void sendAck(int type, int status) {// 构建ACK帧ZmodemFrame frame;frame.start = 'S';frame.type = 2;frame.data[0] = type;frame.data[1] = status;frame.checksum = calculateChecksum(frame.data, 2); frame.end = 'E';// 发送帧sendFrame(&frame);}// 计算校验和int calculateChecksum(char* data, int length) {int checksum = 0;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checksum += data[i];}return checksum;}// 主函数int main() {// 发送数据char data[] = "Hello, world!";sendData(data, sizeof(data));// 接收数据char receivedData[sizeof(data)];receiveData(receivedData, sizeof(receivedData));printf("Received data: %s\n", receivedData);return 0;}```上述代码是一个简单的ZMODEM协议的C语言实现示例。

网络编程TCP总结及实践-C语言

网络编程TCP总结及实践-C语言

⽹络编程TCP总结及实践-C语⾔⽹络变成⾸先要注意IP和port的转换,如今电脑基本上是主机字节序,存储依照⼩端⽅式,⽽在⽹络中传输统⼀使⽤⼤端⽅式,所以⽹络变成⾸先要注意字节序的转换。

⼀个经常使⽤的ip转换程序的实现:#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lib.h>#include <unistd.h>#define CHIP(ip) \(ip&0xff)<<24 |\(ip&(0xff<<8))<<8 |\(ip&(0xff<<16))>>8|\(ip&(0xff<<24))>>24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char buf[100]="";int ip[4]={0};int oldip,newip;scanf("%s",buf);sscanf(buf,"%d.%d.%d.%d",&ip[0],&ip[1],&ip[2],&ip[3]); //格式化输⼊,注意去地址符号printf("%d %d %d %d\n",ip[0],ip[1],ip[2],ip[3]);oldip=(ip[3]<<24)|(ip[2]<<16)|(ip[1]<<8)|ip[0];printf("%x\n",oldip);// newip=(ip[0]<<24)|(ip[1]<<16)|(ip[2]<<8)|ip[3];newip=CHIP(oldip);//在计算机中依照⼗六进制存储的printf("%x\n",newip);//printf("%d %d %d %d \n",a[0],a[1],a[2],a[3]);memset(buf,0,100);int i;for(i=0;i<4;i++)//将⼤端模式的IP转换为⼗进制好像有BUG{buf[i]=((unsigned int)(newip&((unsigned int)0xff<<8*i))>>8*i);}fprintf(stdout,"%d.%d.%d.%d\n",buf[3],buf[2],buf[1],buf[0]);return 0;}在⽹络传输规定使⽤⼤端模式发送。

用标准C语言编写一个ftp协议上传文件的简单程序

用标准C语言编写一个ftp协议上传文件的简单程序

sunkaidong 发表于 2008-1-11 12:57
是啊,很困难,但是只有困难才有意思啊.羡慕黑客,不如自己漫漫学习写程序,有一天你会觉得写程序很简单很好玩啊
VxWorks 发表于 2008-1-11 13:06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给个TCP协议传输数据的例子看看:
服务器端:[code]#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time.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
//构建本地地址信息 sa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saServe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 sa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
//绑定 ret = bind(sListen,(struct sockaddr *)&saServer,sizeof(saServer)); if( ret == SOCKET_ERROR) {
Sleep((DWORD)100); }
closesocket(sListen); WSACleanup();
puts("press Enter to exit!"); getchar(); return 0;
}[/code]客户端:[code]#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
WSACleanup(); printf("socket() failed \n"); return 3; }

一种VxWork下文件传输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VxWork下文件传输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VxWork下文件传输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王浩;贾亮;李永田【摘要】在某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数据采集系统中DSP应用程序在线FLASH更新的需求,首先借助Tornado开发环境自带的FTP服务器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系统控制器内存,再封装成数据包分次传输,最后实现应用程序更新。

该方案解决了某些应用场合下数据转存空间小于需要传输的文件时需分包多次传输的问题,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都是在Tornado开发编译环境下进行的,能够完成对应用程序文件进行分包无差错传输。

实际应用表明,按照该方案设计的软件程序可以很好地实现FLASH在线更新,具有分包传输、数据准确的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In a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online Flash update of DSP application program i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first of all,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s downloaded to the system controller memory by means of the Tornado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built-in FTP server,then encapsulated into packets to transmit,an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update is realized. The program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n data dump space is less than the size of data transfer file, and the subpackage transmission in several times is required. The entir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performed in the Torna-do development environment,which is able to complete the subpackage error-free transmission of application fil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oftware program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can achieve a good Flash online update,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package transmission and data accuracy,and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3(000)024【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VxWorks;FTP;分包传输;在线更新【作者】王浩;贾亮;李永田【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北京方天长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34;TP311.1随着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性能也得到不断提高,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种类更是层出不穷,从而使得嵌入式系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设计准备
(1)连入同一局域网的 PC,每人一台。 (2)PC 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Visual C++ 6.0 编译器及开发手册 MSDN 6.0。
3 关键技术
3.1 文件传输协议介绍 FTP 是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用于 Internet 上的控制 文件的双向传输。在实现的层面上,FTP 又可理解为一个可用于文件传输的客户机/服务 器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机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规则为 FTP 协议。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请求,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 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比如说,用户发出一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向用户 传送某一个文件的一份拷贝,服务器会响应这条命令,将指定文件送至用户的机器上。 客户机程序接收到这个文件,将其存放在用户目录中。在通信协议的分层模型中,文件 传输协议是在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之上的一个应用层协议, 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需要用到传输层提供的字节流透明无误传输服务。Windows 操作系 统具有 TCP/IP 协议栈,应用程序可通过 Winsock API 函数的调用实现端到端透明数据链 接的建立。 3.2 Winsock API 介绍 因特网 (Internet) 最初是基于 Unix 的, 而 Sockets (套接字) 是 Unix 第一个支持 TCP/IP 协议栈的网络 API, 最早于 1982 年 8 月随 4.2 BSD 版 Unix 推出, 常被称为 Berkeley sockets (伯克利套接字) 。Winsock(Windows Sockets API)是从 Sockets 移植过来的 TCP/IP 编 程的低级 Windows API。Winsock 分 1.1 版和 2.x 版,从 Windows 98 开始使用 2.x 版。 Winsock 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关系如图 ChpNum-1 所示。操作系统实现了 TCP/IP
定到监听端口,启动监听,阻塞在 Accept 函数等待连接请求的到来,当连接请求到达, Accept 函数为该请求创建新的 Socket 用于与对应的客户通信, 而原来 Socket 继续处于监 听状态。此后,主程序从新的 Socket 中读取命令,通过字串比较识别命令,若发现是 quit 命令,则关闭当前连接,准备接收下一个连接;若不是 quit 命令,则转移到相应的命令 处理函数,处理完毕后继续在该 Socket 上读取命令并进行处理。各命令处理函数的设计 请参看源代码。
4 软件设计
本设计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均采用单线程实现,命令和数据的传输在同一个 Socket 链 接上进行。 客户端支持 DIR(远端文件夹查询)、 GET(文件下载)、 PUT(文件上传)、 PWD(远 端当前路径查询)、CD(远端当前路径设置)、MD(远端文件夹创建)、DEL(远端文件删除) 等 7 个常用 FTP 命令。 用户命令格式为“命令字 路径名/文件名”,如下载当前目录下的 test.txt 文件,则用 户在控制台界面输入的命令格式为“GET test.txt”。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命令格式约定为“命
协议栈, (包括传输层协议 TCP 及 UDP; 网络层协议 IP、 ICMP 及 IGMP;链路层协议 ARP 和 RAR),该模块的相关功能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被应用程序调用。操作系统接受网卡驱 动程序的注册,网卡驱动程序本质上是一套控制网卡硬件收发报文的函数,也是以动态 链接库的形式被调用。物理通信介质是指网卡驱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完成链路层数据 帧的封装/解封、发送/接收等功能。
即返回,若未完成一般会返回错误码 WSAWOULDBLOCK,意味着必须重新进行尝试。 阻塞模式与非阻塞模式比较,从编程角度来说,前者更便于使用,但从程序运行的效率 来说,由于阻塞调用后会使得所在的线程(如果是主线程那么就是整个程序)等待在该 I/O 操作上,因此后者效率更高。默认情况下,这些 I/O 操作工作于阻塞模式。 在阻塞模式下使用 Winsock 2 的 API 库函数进行数据报套接字编程的过程如图 ChpNum-2 所示。在服务器端,先调用 WSASartup 函数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调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 Socket s,再调用 bind 函数将该套接字绑定到某个特定端口,接下 来调用 Listen 函数启动监听并调用 Accept 函数接收客户连接,若客户连接请求未及时到 达,则 Accept 函数处于阻塞状态。Accept 函数为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S1,在以后的通信中,服务器利用套接字 s1 与客户端进行数据双向传输。通信结束时,服 务器可以采用 Closesocket 函数释放套接字,并可调用 WSAClearup 释放 Winsock DLL。 客户机是连接的请求的发起者, 在创建 Socket 之后直接通过调用 Connect 发起连接请求, 成功后即可以利用该 Socket 进行双向通信了。下面对 Winsock 2 提供的主要接口函数逐 一进行介绍。
链接库 ws2_32.dll,释放资源。 (2)socket()函数 服务进程和客户进程在通信前必须创建各自的套接字,然后才能用相应的套接字进 行发送、接收操作,实现数据的传输。服务进程总是先于客户进程启动,服务进程和客 户进程调用 socket() 函数创建套接字。 (3)bind( ) 函数 当用 socket( )创建套接字后,它便存在于一个名字空间(地址族)中,但并未赋名。 bind ( )函数通过给一个未命名套接字分配一个本地名字(主机地址/端口号)来为套接字 建立本地捆绑。客户端一般隐式地向操作系统请求一个随机的未使用过的临时端口号, 跟自己的 IP 地址一起,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建立联系,由于该临时端口号客户端程序事先 是不确定的,因此不显式地使用绑定函数。 (4)listen( )函数 调用 listen( )函数对服务器上套接字启动监听,即允许客户连接请求开始排队。 (5)accept( )函数 服务器设置监听工作方式后,通过调用 accept( ) 函数使套接字等待接受客户连接。 如果已有连接请求到来,该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描述符,它对应于已经接受的那 个客户端连接。对于该客户机后续的所有操作,都应使用这个新套接字。至于原来那个 监听套接字,它仍然用于接受其他客户机连接,继续处于监听模式。 (6)connect( )函数 客户端利用 connect( ) 函数和服务器建立一个端到端的连接。 (7)closesocket( )函数 网络通信任务完成后,利用本函数释放套接字占用的所有资源。
5 程序代码 5.1 服务器端程序文件
/********************************************************************* 文件名: server.c 说明: 简单的 ftp 服务器端程序文件,包含 main 函数及 get、put 等命令处理函数。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lib.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第 ChpNum 章 文件传输协议的 C 语言实现
1 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利用 Winsock 2.0 简单实现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客 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通过完成此设计,了解 Winsock API 函数调用方法和一般网络应 用程序的编程方法,理解 FTP 协议,掌握 C 语言设计 FTP 协议软件的基本技术,为将来 开发其他通信协议软件打下坚实基础。
图 ChpNum1 Winsock 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套接字可看作是不同主机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虚拟管道端点:网络中两台主机 各自在自己机器上建立通信的端点--套接字,然后使用套接字进行数据通信。 一个套接字 包含五个基本元素:协议类型、本地 IP 地址、本地端口、远端 IP 地址和远端端口。在 操作系统中,套接字是一种系统资源,应用程序使用时应向操作系统申请或注册,使用 结束后应用程序应释放该该套接字。和其他系统资源一样,操作系统为套接字分配一个 唯一的 ID(在 Windows 中被称作句柄) 。 根据网络通信的特征,套接字分为三类:流套接字(SOCK_STREAM) 、数据报套接 字(SOCK_DGRAM)和原始套接字(SOCK_RAW) 。流套接字是面向连接的,它提供 双向的、有序的、无差错、无重复并且无记录边界的数据流服务,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 提供可靠的服务。数据报套接字是无连接的,它支持双向的数据传输,具有开销小、数 据传输效率高的特点,但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序性和无重复性,适合少量数据 传输、以及时间敏感的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传输。原始套接字(SOCK_RAW)可以用作 对底层协议(如 IP 或 ICM)的直接访问。 Winsock 网络应用程序利用 API 函数(如 accept、send、recv 等函数)进行 I/O 操作 时有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模式。若要获取的资源还没有到达(如: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提 供给 recv 函数) ,在阻塞模式下,执行 I/O 操作的 Winsock 函数在 I/O 操作完成前会一直 等待下去,不会立即返回;而在非阻塞模式下,该函数不管 I/O 操作有没有完成都会立
令字$路径名/文件名”,即 test.txt 文件下载命令格式为“命pNum-3(a)示出了客户机的主程序流程,初始化 Winsock 后,用 socket 函数新 建一个 socket,填写入服务器的及 IP 地址及监听端口后,利用 connnect 函数连接到服务 器后即提示用户输入 ftp 命令, 程序阻塞在 scanf 函数。 用户输入命令后, scanf 函数返回, 通过字符串比对函数 strncmp 识别命令,并调用相应的命令发送函数,若输入的是 quit 命令,客户端程序退出。命令处理函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构建命令字节流发送到服 务器,二是与服务器交互该命令的后续执行数据,例如,对于 get 命令,该函数在发出 get 命令请求字节流后,要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文件数据。各命令处理函数的实现请参见源 代码。 图 ChpNum-3(b)示出了服务器端主程序流程,先初始化 Winsock,建立 Socket 并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