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合集下载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2、研究方式 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3、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技术等等)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
4、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2020/9/24
.
6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2020/9/24
.
9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 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 提供观察的视角 能够分类和概括 构成理论的元素
2020/9/24
.
10
3、概念的层次
私人财产 生活用品
家具 床
高 大 含糊 低 小 明确
2020/9/24
抽象层次 涵盖范围 指示特征
理论 概括 释 解 证 验
假设
观察
问题
2020/9/24
.
13
2、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 从观察到括 从概括到理论 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
3、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 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2020/9/24
.
14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 问题领域
.
11
4、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
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
5、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 因果关系-共变关系 时间顺序 非虚假关系
6、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7、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 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睑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IL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9)第四章研究设计 (11)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3)第六章抽样 (16)第七章调查研究 (19)第八章实验研究 (23)第九章文献研究 (24)第十章实地研究 (25)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9)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30)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32)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总结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总结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总结笔记1.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2. 13页表格3.方法论: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4.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5.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6.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7.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8.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0. 62页表格11.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12.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13.简化论: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14.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即第一次研究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研究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作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研究。

15.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6.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17.复本信度: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副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18.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再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19.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20.准则效度:也称为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它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用这种特定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doc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doc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精编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精编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第一章导论基本概念: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思考与实践: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答: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在于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会面临以下困难:1.人的特殊性(主体意识、主观意志)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自然、伦理、政治因素)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沦、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

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

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00002)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00002)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种特征:1.社会的,而非自然2.经验的,而非思辨3.科学的,而非判断5种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些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methodology)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两种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研究的4种主要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第四节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五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法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4.资料处理与分析5.结果解释与报告实证范式解释范式范式第二章理论与研究一理论及其层次理论(theory)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对经验现象进行解释性陈述的一组命题三种层次:宏观理论(一般理论)、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动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往往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如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一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默顿)。

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可实证或证伪,如社会流动理论。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全文笔记梳理(完整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全文笔记梳理(完整版)

1序言1.1社会研究是什么社会研究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探究和理解人们生活中的社会世界。

1.2方法论是什么方法论是设计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主要问题包括:①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②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③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④研究者价值和研究之间的关系⑤不同研究方式及其应用⑥不同研究方式内在逻辑社会研究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2)研究主要困难:①人的特殊性:主观意愿、主观情感、解释与预测不准确②研究干扰性:采取观察、调查、实验③社会现象复杂性:环境多变复杂④研究受到特定制约:政治、伦理、利益的明确界限⑤保持客观性1.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什么?区别是什么?主要差别是什么?两种研究方式有优劣之分吗?(1)定量研究:①是实证主义的最集中体现②侧重于对事务的测量和计算,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研究程序是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的④研究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2)定性研究:①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②对事物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研究程序和手段都较为灵活②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联系,探讨现象变化过程,以及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1.4不同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什么联系?1.4.1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层次:①方法论: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②研究方式:具体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③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各种特定操作程序和技术。

1.4.2研究方法体系关系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紧密内在联系。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理论与研究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忆第四章研究设计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抽样第七章调查研究第八章实验研究第九章文献研究第十章实地研究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历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历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展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根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历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局部,即方法论、研究方式、详细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根底。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标准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那么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根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详细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详细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非常严密的内在联络。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历研究中那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那么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表达。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一样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二)概念(内涵、外延)◆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概念反映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

◆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是指包括在概念中的所有事物。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内涵),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外延)。

(三)概念与变量◆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

所有的概念都应当可以被赋值。

一个概念可能对应着一个变量;也可能对应着多个变量。

(四)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一般用X来表示。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用Y来表示。

◆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中间变量往往是与“可观察变量”相对应,是一种“不经由人类的感官而觉知其质和量的变量”,比如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等。

(五)命题和假设◆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二是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

☐命题:懂经济的官员提拔的快。

☐假设:GDP增速较快地区官员晋升周期较短。

(六)假设的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相同)”◆函数式陈述(七)抽象理论与操作理论抽象的理论由概念和命题构成,而操作的理论则由变量和假设构成。

抽象水平的理论不需要直接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操作水平的理论所涉及的现象能够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到。

(八)边界条件所有理论都只能在某些条件下成立,一旦超出这些条件所设定的边界就不再有解释力。

因此,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或者通过实证手段对理论进行论证时,都需要明确指出该理论的边界条件或者情景限制。

二、理论的功能与层次(一)理论的功能1、理论可以合理解释观察到的模式,并且指出更多的可能性。

2、理论提供逻辑解释,可以排除“巧合”与“意外”的情形。

3、理论为经验研究提供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出实证观察可能有所发现的方向。

(二)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哪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又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例子:“资本论”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重整理论”:实践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迫使研究者把这些变量与一个具体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例子:“霍桑实验”“渐进式民主”理论◆“扭转理论”: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例子:“神经元”管理学◆“廓清理论”: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的砖石,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例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系列理论与实践(三)不同层次理论的区分◆宏观理论: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研究主题诸如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等◆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在最简单的意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而言的。

最早由罗伯特·默顿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它“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保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四)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三、“范式”及“范式革命”◆“范式”在科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

具体地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对同一事物,通常会有多种解释方式;范式就是构成这些不同的解释或者理论的基础。

范式,即我们用来组织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

◆“范式革命”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与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而且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归纳与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法◆演绎是将笼统的、一般性的原则推衍到具体的事例,演绎导向的理论研究者主要精力用于回顾以往的理论,从中发现空缺、不一致或者欠缺,以便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来弥补这些不足;◆归纳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总结,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

归纳取向的理论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系统地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二)“假设演绎法”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事件2.将观察的结果概括形成为某种理论3.从概括的理论出发,推衍出某种结论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种种理论(三)理论建构1.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2.第二阶段目标:从概括到理论试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提出一种解释。

(四)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来重述概念化的命题。

4.收集有关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五、如何实现理论创新(一)实证贡献与理论贡献评价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实证的和理论的。

评价实证贡献的主要依据是理论被数据支持的程度,即对理论的检验;而理论贡献则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

(二)实现理论创新的四种方式◆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例子:“经营性政府”理论的不断发展◆繁衍就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现象上。

☐例子:周雪光的“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腐败治理领域的“利益冲突”◆竞争乃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来的理论做出针锋相对的解释。

☐例子:科学管理主义——有限理性——行政国家◆整合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例子:“公共代理人”监管理论“地方政府创新”理论第四讲: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不同,整个社会研究就会在设计的要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一)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经常采用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的规模通常比较少。

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

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或者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描述的准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

准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

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许多定性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描述。

但研究活动并不限于描述,研究者通常还会探讨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隐含的意义。

(三)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